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苔絲讀後感800字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4W

苔絲讀後感800字精品多篇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一

粉紅的封面,上面寫着一行小字——一個純潔女人的真實寫照,在仍殘留着一絲寒意的春夜,讀着《苔絲》這個悽婉動人的悲劇故事,讓人唏噓不已。

《德伯維爾家的苔絲》(通常稱《苔絲》)是英國著名詩人、小説家托馬斯·哈代(1840-1928)的長篇小説,一百多年以來,女主人公苔絲一直是小説中最動人的女性形象,感動着無數的人。

苔絲是一位美麗、善良、勤勞的農村姑娘,然而卻屢屢遭受命運的捉弄。在年幼無知時,被紈絝子弟亞歷克騙走了貞操,飽受世人非議,而後又與青年克萊爾相愛,卻在新婚之夜因為不是處女,而被克萊爾拋棄,後者也遠走巴西。為了讓一家人生存下去,她再次淪為亞歷克的情婦,飽受虐待的苔絲最後殺死了亞歷克,自己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苔絲是美的化身、愛的象徵,作者賦予了她美好的品質:心地善良、待人真誠、勤勞儉樸。

她的身上既有女性的温柔,又有男人的堅韌。

她出身貧寒,卻有着強烈的責任心,默默為家庭承受着一切。

她是一個大自然孕育的純潔的女兒,她有着一顆高貴的靈魂。

克萊爾,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他懦弱又虛偽。正是他的無情拋棄讓苔絲墮入深淵,徹底摧毀了她,可以説,他根本不配苔絲的愛。

克萊爾認為苔絲不純潔,於是拋棄了她。苔絲真的不純潔嗎?面對亞歷克的侮辱,她獨自走出家門自謀生路,日思夜想着克萊爾能回到她的身邊。她對克萊爾的愛是既專一又純潔,甚至在亞力克用優厚的生活的誘惑下仍然保持獨立性。

她是永遠愛克萊爾的,愛着他的一切,克萊爾就是她生命的全部。

所以,人的純潔永遠都指靈魂,指的是一個人內心的單純與善良,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她就是純潔的。

如果説簡愛是一種頑強的美,那麼苔絲就是那純潔的美,一顆晶瑩剔透的心是上帝賜予苔絲的禮物。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二

魯迅先生説,悲劇是將美好的事物毀滅給人看。

苔絲的故事之所以能打動全世界的讀者,就在於它描繪了一個追求美好與純潔愛情的女性的悲劇人生。她的悲劇是命運的悲劇,也是整個社會和時代的悲劇。

哲學家叔本華把悲劇分為三種。第一種是起於邪惡的人物;第二種是起於盲目的命運和偶然的機運;第三種是起於普通的地位對立和相互關係,是一個人所處的社會位置和階層等特定的、無法變動的客觀環境所造成的,不具有偶然性。這三種類型的悲劇都在苔絲身上得到了體現。

首先,惡人造成的悲劇。造成苔絲悲劇的惡人是亞歷克,他虛偽而且惡毒,將人間一切醜惡的品質集於一身。他不斷地在身體和心靈上摧殘着苔絲,將她置於萬劫不復之地。

其次,偶然的命運造成的悲劇。父親喝醉起不了身,苔絲替他去趕集,卻撞死了老馬,致使全家面臨生活危機;結婚的前一天,她將失身的事寫在信中,從門縫塞了進去,卻落在了地毯下,致使克萊爾覺得受到了欺騙。後來,苔絲由於生活所迫去見公婆,卻在歸途中冤家路窄,又遇到了亞歷克。當她為了生存與亞歷克同居時,克萊爾又來找她,在無比痛苦中,他殺死了亞歷克,最後也毀滅了自己。

再次,社會和時代造成的悲劇。苔絲出身卑微,然後又產下了私生子,這不為基督教所容忍,被當時的社會所拋棄,飽受旁人的白眼。克萊爾雖然愛着苔絲,但是得知苔絲的經歷後,又離開了她,也是因為他害怕娶這樣一個女人被社會排斥。這也是維多利亞時代,一個壓抑人性的落後時代,英國愚昧的思想觀念,是一個在封建禮教下犧牲的祥林嫂。這這也是叔本華認為的第三種悲劇,最能體現人生的“不幸”,最能闡述人生的本質,是一種“大悲”。這樣的悲劇攝人心魄。就像尼采所説:“是一種形而上的慰藉,使我們暫時逃脱世態變遷的紛擾。”

美麗善良的苔絲,敗給了世俗偏見,敗給了那個愚昧殘酷的現實,敗給了並不掌握在手上的命運,最後一直被各種力量推倒到懸崖邊上,一直到被無情地毀滅。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三

作者托馬斯·哈代是19世紀末英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德伯家的苔絲》這部作品中,他對愛情、宗教、性格及工業革命後期農民的生存困境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本書副標題為《一個純潔的女人》。

故事梗概:

鄉村小販約翰·德比菲爾德因為從一位牧師處得知他是當地望族德比維爾家族的後裔,便被虛榮心所俘虜,異想天開地要大女兒苔絲到附近一位姓德比維爾的有錢人家處認“本家”。但是,他並不知道這個德比維爾家只是個冒牌貨。德比維爾家的兒子阿歷克見苔絲相貌美麗,假裝好心給苔絲一份養雞的工作,實則對其圖謀不軌。

苔絲髮現阿歷克的本性後,回到了家中。她發現自己懷孕了,孩子生下後不久就夭折了。流言蜚語讓苔絲痛苦不堪,為了改換環境,她來到南部的牧場工作,成為擠奶女工。

在牧場,苔絲結識了思想先進、聰明開朗的安琪爾。安琪爾生在富有的牧師家庭,卻不完全認同父母給自己安排好的未來,因此到牧場學習畜牧業知識。安琪爾和苔絲墜入愛河,安琪爾不惜拒絕父親為他選擇的門當户對的婚事,也要和苔絲訂婚。

新婚之夜,安琪爾向苔絲坦白他的生活中“有段時間產生了幻滅感,因為困惑和困難在倫敦漂泊,就像一個軟木塞子在波浪中漂浮一樣,跟一個陌生女人過了四十八個小時的放蕩生活。”苔絲寬容地原諒了他,也坦陳自己曾失身於人的過去。

可是,安琪爾無法接受事實,隻身前往巴西謀生。絕望的苔絲只能回到家中,卻被陰魂不散的阿歷克糾纏……

讀書感言:

對我來説,書中最令人痛恨的人物並不是玷污苔絲的阿歷克,而是看似思想先進、追求解放,實則奉行雙重標準的安琪爾。當苔絲全家人的生活陷入困窘時,他獨自在巴西不敢面對現實,才讓阿歷克乘虛而入。

苔絲是作者心目中美的化身,即使是在那個貞潔極為重要的年代,他也給這本書一個副標題——《一個純潔的女人》。因為苔絲的心永遠是那麼善良,即使她殺死了阿歷克,即使她未婚生子,但她心中始終嚮往美好,追求幸福的生活,安琪爾對她的態度如此殘酷,她卻一次又一次原諒他的過錯,還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他。他毀滅了她心中的希望,她卻為他安排好後半生。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四

在鳥兒甜蜜歌唱的地方也會有毒蛇發出嘶嘶的聲音。當大自然的女兒踏入文明的社會後卻要面對殘酷的生活環境。涉足未深的少女就這樣走進了被命運捉弄的漩渦,那樣不經意之間,苔絲,德伯家的苔絲就這樣丟失了少女的貞操,是誰的錯,堅信自己是大家族的德伯沉浸在伯爵的夢想中,是貧窮讓他們將所有的人都看作了自己的救世主,輕易相信了冒牌的同姓伯爵亞雷·德伯維爾,也就是這條隱藏的毒蛇侵蝕了苔絲,讓她走上了一條綿延崎嶇的道路,一條孤獨又無助的道路。風雨飄搖過後,太陽不再吝嗇對苔絲的眷顧,在擠奶場結識了自己真正的愛人安其爾,可是新婚的夜晚,當苔絲在壁爐前吐出這段悲慘的回憶時,愛人走了,只留下了一個背影,讓人心碎,明明相愛,可是僅僅因為那可笑的貞潔,這對愛人就此分道揚鑣,即使最後回頭,可得到的又是什麼呢。

請求的原諒沒有回覆,家庭的負擔讓她身不由己,不知覺中又回到了最初的那人身邊。即使是作為傳道者出現,那又怎樣,最終的結局也是給傷害的人又加上了一道傷口,一道致命的傷口。是太多的愛讓人喪失了理智,面對失而復回的愛人,讓深愛着苔絲如何能夠保持理智,面對傷害自己又再次欺騙自己的無恥之徒,這把被仇恨掩蓋的愛情之火,怎可不燎原。為愛而拔出的利刃插入惡棍的心臟,結束了這悲慘的束縛,寧願得到一時的幸福,勝過永遠不會停止的悲痛。苔絲最終做出了最大的犧牲,逃生的那段時光相信會是她最幸福的時光,只是和所愛的人牽手,只有無私的'愛,別無所想,也別無所求。只求永遠相互依偎,簡簡單單就好。在風神廟外,追捕苔絲的警察卻如鬼魅般隨着早晨的陽光出現了,就這樣,單純又不幸的苔絲徹底從不公平的命運中解脱了。

人們所謂的正義終於勝利了,上帝主宰的命運終於結束了對苔絲的戲弄。也許只有自己真正的努力才可以將自己從不幸中擺脱,如果自己都不去尋找出口,怎會走出這黑暗的漩渦,如果可以,放手一搏吧,也許得到的會比以前會更多,更好……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五

在我所讀的書中,有一本是我最喜歡的書,這本書裏面的女主人十分漂亮,男主人公十分温柔和體貼,但男二號確是一個花言巧語,十分奸詐的人。

這本書就是《德伯家的苔絲》,作者是英國的哈代。

這本書主要講了:苔絲的父親聽説自己是古代貴族的後裔,便要女兒去一個自稱是德伯後裔的富老太婆家攀親。苔絲到了那兒卻被老太婆的兒子亞歷克糟蹋了。苔絲在牛奶場做工時與安奇爾相愛。當他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安奇爾卻沒有原諒他而是拋下她前往巴西發展。苔絲家裏陷入窘境,丈夫沓無音訊,絕望中的她只能被迫和亞歷克同居。安奇爾回國來找妻子。但苔絲覺得沒有臉面重回丈夫的懷抱,只好殺死了亞力克。與丈夫一起度過了幸福的五天後,苔絲被捕了

當苔絲還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女孩時,亞歷克就把她的一生的幸福給毀了,而亞歷克卻理由充分的説他這樣做是因為他愛苔絲,難道這樣也是愛的方法那?他這樣的方法只能找來世人的指責、痛恨、羞罵,永遠都得不到世人們的認可和祝福。而苔絲呢?她對亞歷克只有恨,絕對沒有一絲的愛,牽掛,更不要説是憐憫了。安奇爾是一個既温柔又體貼的男人,他不會用花言巧語騙取苔絲的愛,更不會用那種下流的方式得到苔絲。他用自己那持之以恆的精神與愛在一點一點的融化着苔絲的心,並一天一天的用自己的行動感動着苔絲最終獲得了苔絲的心。這就是兩個人品質的對比,行為的對比,也是結果的對比。苔絲因為被對亞歷克的恨衝昏了頭腦,蒙撇了雙眼,最終在對亞歷克的恨和在對安奇爾的愛的兩種情緒的交織下殺了亞歷克。當他與丈夫安奇爾度過了幸福、快樂、浪漫的五天後便被捕了。在監獄中,她想來想去自己的一生太悲涼了以至使她無法去面對,只好自殺了

苔絲帶着遺憾和對丈夫安奇爾的祝福離開了人世。在愛與恨中作出了選擇,也付出了代價和失去了幸福。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六

這本書,是對醜惡的男人的一種無情的鞭撻。德北,苔絲的父親,是一個用酒精把自己置於幻想之中的無能之輩,夢想着上天會將幸福的甘霖降到他的頭上,他永遠不會去考慮也永遠不可能理解人生存的意義;德伯,一個不知廉恥、卑鄙下流的無賴,可以説,是他一手導演了苔絲的悲劇,他對苔絲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滿足自己那骯髒的肉體的慾望,苔絲殺死了他,但實實在在的説,是他殺死了苔絲;安璣,一個道貌岸然、心胸狹窄的小人,自命清高,但從來不敢直面自己那虛偽的靈魂,在苔絲的悲劇中,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幫兇,在這部書裏,他大概是一個最卑微的主人公了;可憐的克萊先生,他無助的道教,從來沒有挽救過任何一個靈魂,甚至包括他的三個兒子。.。.。.

我不瞭解當時的英國社會,因此我無權評説社會制度如何地左右着下層社會人民的命運,但從小説中我仍然看到了當時的社會習俗。美麗善良、勤勞堅強的苔絲沒有屈服於多舛的命運,她沒有因人們鄙視的目光而頹萎,也沒有因農場主的睚眥必報而退縮,她在世俗的人們的指指點點中勇敢地站了起來,卻又在世俗的克萊面前無助地倒下去,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劇啊。

寫到這裏,我想到了餘華的《活着》。作者在本書的序言中這樣總結:“就是這篇《活着》,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態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寫下了高尚的作品。”作者的這一段表白從作品的主人公福貴的話裏也能表現出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掙這個掙那個,掙來掙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説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在這裏,活着已經遠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偉大意義了,而僅在於它對生命和生活的依戀。在我看來,《活着》的意義已經超出了“人為什麼而活着”這樣一個範疇,它和《德伯家的苔絲》一樣,實實在在是在謳歌和讚美一種生命。

對於社會,我們每個人都是“不識廬山”,我也無意去探其真實面目,能夠無愧於做一個人,我也就心滿意足了:何其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