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3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W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3多篇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1

苔絲被執行了死刑,這個美麗的女人走到了生命的終點。書的副標題就:一個純潔的女人,是的,她質樸、她善良、她吃苦耐勞、她對愛人忠誠不渝,她對家人傾盡所有。她的一生只為了別人而活,而並未有幸福的回報。

當牧師告訴了傑克。德北他們家的族譜時,苔絲就被寄予厚望,因為這是傑克。德北當時唯一拿得出手的。僅憑女孩子的敏感,苔絲多次表明自己不願去德伯家認親的心理。“我心裏橫豎覺得不該去,”“我想我不必告訴你為什麼,媽。説實在的,我自己也不十分清楚。”等苔絲出發去德伯家以後,她的媽媽才説:“俺也説不上來到底那是怎麼回事,”“俺是在這兒想,也許苔絲不去更好些。”然而苔絲的的確確是因為家裏的原因才去的。我想是不是人類天生有對危險及不幸有預先的感知。我們的好姑娘,在德伯家負責照顧雞羣,德伯的糾纏她都一概拒絕,用現在的話講一位多金、未婚的富二代,對一位貧窮的女孩感興趣時,大多數的女子,是覺得大好時機吧。苔絲堅持自己的感覺,雖貧窮雖卑微,但純潔無暇;苔絲和喝醉的結伴人吵架後,德伯及時出現,她上了德伯的馬,這一夜,她的人生悲劇開幕。

安璣只算了苔絲一個人生活的費用,而沒有看到她背後的家庭。大大小小的孩子,無所作為的父母。苔絲給了她家大筆原本屬於她的生活費,致使她不得不繼續去做苦工。苔絲處處聽他的,有困難也沒有去找安璣的父母,這是我最不能原諒安璣的地方。苔絲之所以沒有去求助安璣的爸媽,一方面跟苔絲自己的內心脆弱有關,最根本的是安璣並沒有把她託付給他的父母。她做苦力,她堅持;她受到僱主不公正的對待,她隱忍;但安璣走了後遙無音信才是她最大的痛苦,如果,她得知安璣的情況,她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等他的希望。

當傑克。德北死了後,他們家不得不流落街頭,此時,德伯的糾纏產生了影響。如果是你,你會看着一家老小生無着落嗎?苔絲把自己賣了。不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而是因為家人。我想,如果安璣不再出現,苔絲就成了德伯太太,過生豐衣足食的生活,就像很多女子所選擇的有保障的生活。就是因為她太愛安璣,當安璣一出現,她看到了命運的殘酷玩笑,此時,她只是死心,德伯的死只是因為他總是拿安璣來挖苦苔絲,而不是他毀了她。如果德伯隻字不提安璣,或許他能一生擁有他想得到的女人。

他們逃亡的路上達到了身心靈的統一,可是,這短暫的時光是對苔絲一生所受苦難的補償嗎?我以前看這本書覺得安璣不配得到苔絲的妹妹,這一次的閲讀,我理解了苔絲對安璣的愛,補償的愛,讓安璣得到一個無論身體還是靈魂都純潔無暇的美人兒;還有就是對妹妹的愛,妹妹的美麗有可能是她以後困難的原因,就想曾經的她一樣。她的愛始終為了別人。苔絲,一個純潔無私的女人。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2

這天,我讀了《德伯家的苔絲》這篇小説,使我受益匪淺。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艱苦黯淡的鄉村生活,藴藏着苔絲的夢想和期望。十六歲的苔絲,在家人虛幻的期望下,攀附豪門貴親。她躍身成為了幸福的貴婦人,之後從此墮入萬劫不復的痛苦深淵。

故事的情節並不複雜:純樸美麗的農村故娘苔絲來到貴族德伯維爾家當女傭,被惡棍少爺亞雷克誘騙失身懷孕,因而受到鄰里的恥笑和指責,從此開始陷入痛苦的深淵。之後苔絲遇到了出身富裕牧師家庭的克萊爾,兩人真心相愛。新婚之夜苔絲將自己過去的悲慘遭遇告訴了克萊爾,沒想到換來的卻是克萊爾的無情離去。苔絲吃盡了難以想象的各種苦頭,卻沒有得到克萊爾的原諒和任何消息。為潦困的生活所迫,絕望中的苔絲再次落入亞雷克手中。此後醒悟了的克萊爾重新找到了苔絲,苔絲追悔莫及。為了與心上的愛人克萊爾生活在一齊,苔絲殺死了毀掉自己一生的亞雷克。幾天後苔絲被捕,以殺人罪被判處絞刑,克萊爾則遵照苔絲的遺願,帶着她的妹妹麗莎開始了新的生活。

在我讀過的外國小説中,《苔絲》大概是最具詩化最吸引人的作品了。作者對19世紀英國西南部農村自然景色的優美描述,字裏行間無不浸透着濃郁的詩情畫意。尤其是他採用了詩歌的藝術手法,將自然界的優美景色與人物的細膩感情結合起來描述:透過自然景色來揭示人的心境,又透過人的心境來使自然景象充滿人的情感,這種巧妙的結合產生出詩的意境,因而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使人讀來真覺得是一種愜意的享受。

小説中哈代以生動的筆觸,深摯的情感塑造出了一個善良美麗的少女苔絲:宛若“一個清新、純潔的大自然的女兒”,“在氣質和體貌兩方面都表現出一種尊貴的端莊,儼然是個皇后”,“她周身洋溢着詩意,一舉一動都是詩,把詩人只在紙上寫寫的詩,活生生地顯現出來了”。雖然苔絲是個失貞的女人,甚至最後淪為了殺人犯,但作者還是大膽地摒棄了世俗的觀念,讚揚她為“一個純潔的女人”,“遠遠勝過別的處女的清新”。

苔絲是個杯具式的人物,究竟誰應當為這一杯具負責呢恐怕許多讀者都會認為,罪魁禍首是惡棍少爺亞雷克。而在我看來,導致這一杯具起因的固然是亞雷克,但導致杯具結局的還有苔絲名義上的丈夫克萊爾。亞雷克只是赤裸裸的剝奪了苔絲的貞潔,從肉體上揭開了杯具的序幕;克萊爾卻在新婚之夜拋棄了苔絲,從精神上導致了杯具的發展,並最終使這場杯具落下了幃幕。倘若克萊爾沒有拋棄苔絲,沒有披着那層虛偽的道德面紗,也就不會有這場杯具的發展與結局。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3

《苔絲》被稱為英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瑰寶,出版於十九世紀末,作者是英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個聳立在維多利亞時代和新時代交界線上的憂鬱形象”——托馬斯.哈代。

《苔絲》寫的是社會把一個純潔、質樸、正直、刻苦、聰明、美麗的農村姑娘逼得走投無路,最後殺人而被判絞刑的故事。這是一個杯具,它無情地批判了社會現實,也從一個側面揭露了英國上流社會的腐朽墮落,具有很強的現實好處。

苔絲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姑娘,但作為女人,她擁有迷人的外表。漂亮的臉蛋,和恰到好處的身材。哈代給這個人物以重墨描繪,那就是着重寫了她的外在形象。這個形象年輕美貌,天真活潑。給我映象最深的是她性感的嘴脣,和她脣上的曲線。粉嫩嬌豔,如花沾露的脣,再加之細緻分明,乖巧柔美的線條,在顧盼流轉間,不動人也難。就是這樣一位年輕美麗質樸的姑娘,她善良純真的天性卻被狠毒自私的上流社會的一位青年貴族亞力克利用欺騙,始終不能擺脱亞力克的陰影,而走向黑暗的深淵。她無力擺脱這種悲慘命運,只能用極端扭曲的方式對加在她身上的壓迫進行反抗。但是這反抗又有什麼用呢?只但是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瞬間就會消失,被人們所遺忘,完全不可能動搖整個冷酷殘忍的社會。所以説,只靠個人力量的反抗,根本不起作用。這也是人性乃至社會的悲哀。

當她好不容易逃離亞力克的魔掌,隨後去農場工作,並遇見了自己今後所愛的人――克萊爾,克萊爾欣賞苔絲的純真可愛,在工作中交流頻繁,感情不斷升温,最後墜入愛河並義無反顧地結婚了。就在幸福快要來臨時,因為苔絲的對過去不堪往事的吐露,導致兩人從幸福的高空一下子跌入了現實的谷底。克萊爾因為理解不了這一事實,毅然離開苔絲,遠走他鄉,無情地拋棄了可憐的苔絲。就是這樣一位遭到命運戲弄的可憐人兒,想要與愛的人在一齊幸福生活,就連這樣一個簡單平凡的願望也沒法實現,最終走投無路,惶惶不可終日,再加上亞力克的騷擾,她萬念俱灰,對生活完全失去了期望,而動了殺念,殺死了侮辱她的,一向讓她痛不欲生的亞力克。在殺死了亞力克之後,苔絲並沒有為此後悔難過,而是一下次簡單了,因為死對於她來説是一種解脱,她最後自由了。她以死來證明自己對感情的忠誠,來成全自己和克萊爾純潔完美的感情而沒有遺憾。亞力克也為當初拋棄苔絲而感到後悔,帶着巨大的悲痛與歉疚歸來,並與即將被處死的苔絲度過了她生命最後五天快樂的時光。但是他失去了一個深愛她的人,一個把他當做生命一部分的人,一個能夠為了他去死的人。但是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因為他的自私和所謂的虛偽道德的約束,而使苔絲陷入悲

慘的境地。對於苔絲來講,克萊爾是她的期望,是她一切快樂的源泉,她為認識他而感到幸福,但是克萊爾把她最後一點期望也給抹滅了,即使之後克萊爾請求苔絲的原諒,以及在苔絲死後懷念追憶她,也無濟於事。能夠説,克萊爾也間接促成苔絲的死亡,但是直接促使她走向死亡的還是這個社會,是社會的杯具。其實社會中像苔絲這樣的可憐人很多,他們雖然身份卑微,但他們作為獨立的人格,不就應被社會歧視拋棄,而是就應為他們帶給一個能夠傾訴的平台。這樣才不會出現如此多的杯具。

如果説卡門的美在於野性叛逆,簡愛的美在於倔強頑強,那麼苔絲的美必須在於純淨自然,她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的純潔就像藍天一樣,雖然偶而會被烏雲遮住,但是當烏雲散去,世界上最純淨透明的依然是藍天。雖然小説女主人公身份低賤,遭受了無恥之徒的玩弄和侮辱,歷經重重磨難,最後走上了錯誤的道路,但我們依然讚美苔絲不屈服於命運,敢於和不公平命運做鬥爭以及為愛奉獻的精神,她單純善良的形象將永遠留在我心中,揮之不去。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4

貧家女兒,外出謀生,失足泥淖,遺恨千古,在中外各國文學作品當中,此類題材屢見不鮮。《德伯家的苔絲》一書,總體看來似乎也沒有脱此窠臼,但是作為英國和世界文學的瑰寶,它不論在資料還是藝術上都獨具特色,至今仍有強大的魅力吸引讀者。

托馬斯·哈代,“一個聳立在維多利亞時代和新時代交界線上的憂鬱形象”。與其説憂鬱,不如説他的反叛。維多利亞王朝,是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鼎盛時期,在這個使很多英國人引以為豪的歷史上又一個“黃金時代”,卻有許多有悖人情常理的陳規陋習,諸如崇尚繁文縟節,提倡虛偽道德。一個小説家,應對上流社會道貌岸然的袞袞諸公,將一個失身女人作為小説的主角,並公然斷言她是一個“純潔的女人”,這是何等的大逆不道!直到幾十年後,苔絲的光芒才愈加放彩,苔絲是哈代塑造的最好的典型,也是英國文學寶庫中最美的女性形象之一。

整本書前期很平淡,慢慢看進去,便走不出來了,全書以苔絲到貴族本家認親為線,敍述這個單純美麗女孩的杯具一生。我的感悟,也從那裏開始吧。

在英格蘭西南部偏僻落後的農牧業地區,是遠離繁華城市,仍保有古風古貌的存在。17歲的美麗少女苔絲是那裏土生土長的農家姑娘,父親是貧苦的鄉下小販,生性怠惰,愚昧無知;母親過去是擠奶女工,頭腦簡單,他們都是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傑克·德北聽信牧師關於家族榮耀的消息,妄圖讓苔絲去認回本家—德伯家族,藉此擺脱貧困的生活。苔絲並不願意這樣做,但由於老馬王子的意外死亡,心懷愧疚不得不硬着頭皮去認本家。家庭的重擔和自身的職責感在一開始就給她的生活攏上了一層陰影。應對德伯·亞雷,她是那樣的無知懵懂,但又不得不依靠着他,致使最後輕信亞雷失身於他。苔絲在受到社會道德輿論的譴責和輕視的同時,可悲的是她同樣以這一道德標準來靜觀自己,這使得她的杯具顯得更加濃重和深沉。苔絲明白自己是清白的是無辜的,但是同時她也認為自己是有罪的,她也在按照傳統的貞操觀念來衡量自己是否清白,她比別人更加無法忘記自己的恥辱。

那個純潔無辜的小天使又回到了上帝的懷抱後,苔絲決定開啟一段全新的生活,她到另一個農場裏做擠奶女工,那是一個新的起點。“五月裏一個茴香髮香味、眾鳥孵小雛的早晨,離苔絲·德北從純瑞脊回來以後,約莫有兩年或三年之間的功夫—這是苔絲潛修靜養的時期—她第二次離開了家。”

在農場裏,她與克萊·安璣產生了感情。克萊愛苔絲,認為她是“大自然的新生女兒”,她是純潔的、無瑕的,是上帝完美的創造。但這種絕對的理想化的愛戀也更加劇了克萊在明白苔絲的過往後所表現的憎惡和失望。苔絲向克萊坦白後,克萊心中的完美瞬間崩塌了,他沒有給予愛人以理解和安慰,反而不能理解現實,他不止一次的對苔絲説“我原先愛的那個女人不是你!是另一個模樣兒和你一樣的女人”。這樣殘忍,這樣現實!如果説,德伯·亞雷給予苔絲的是身體上的毀壞,那麼克萊·安璣給苔絲帶來的就是精神上的毀滅。善良單純完美的苔絲,對於這一切渾然不覺,她是那樣熱烈的愛着這個小夥子。她已經受到了愛的傷害,對愛是十分渴望的,作為一個少女,她期盼着被愛人愛,被愛人呵護,所以在遇到克萊後,她迸發出的愛意是那麼的強烈,在這種熾熱的愛戀下,苔絲失去了自我;另一方面,她心裏仍舊把自己定位於“應受到社會譴責和唾棄的不淨女子”,她始終不敢把自己與克萊放在同一高度。在體會着克萊的愛的同時,苔絲是糾結的,不安的,她始終無法放下身心的枷鎖。

隨後的日子裏,克萊遠走巴西,苔絲再遇亞雷。家庭面臨困境,亞雷卑鄙脅迫,無奈之下苔絲選取妥協,再一次走進亞雷的圈套。克萊經歷磨難後對苔絲瘋狂思念,內心的悔恨使他找回苔絲。這是的苔絲已經回不去了,她的精神生命被克萊第二次毀滅。丈夫回來,兩人重逢,苔絲再一次看到自己受騙,一怒之下殺死亞雷,對自己長期以來所受的屈辱和不公、以及命運對自己的不公正,進行了大膽的強烈的抗議。無奈的是,她選取了一種最最極端的方式。

苔絲和克萊在荒原裏度過了最後的幾天幸福生活,之後等待她的,是走上不可避免的絞刑架。她無法放下對於克萊的愛,臨終將妹妹託付給克萊,以此來表達對他的愛。

這個純潔善良的女孩的一生,到那裏,已經走到了尾聲,她的美麗,到那裏,也面臨幻滅。

苔絲與她的名字一樣美麗,但是她的美,卻釀就了她一生的痛苦。

這個美麗的女孩,正直、淳樸、純潔,她是大自然的女兒,不受污染。

這本很長很長的書,因為這出杯具,成為了許多人心中的疼痛。當然,我也不例外。在剛剛回顧這個女孩的人生的時候,我好像又回到了閲讀這本書的時光,為這個堅強的美麗的女孩惋惜、流淚。這個杯具,其實也只是一念之間,有時候,一個轉角,生活就會出現不同。而關於德伯家的“認親”,就是這個女孩一生的轉折。哈代把完美的形象展現給讀者,筆鋒流轉,完美被硬生生的打碎,讓人一時無法理解。當那份完美不再完整時,卻反而令人平靜,逼得你不得不承認,這才是事實。

我認為苔絲的一生是充滿戲劇色彩的,全文都在寫苔絲走向末路的經歷,但其中不難發現有一些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的情節,好像冥冥之中早有安排。如在開篇苔絲與克萊相遇卻互不相識到之後二人再次相遇並相愛最終結為夫妻,如苔絲在被侵犯前的舞會上與德伯家的女傭爭吵的那個小插曲等等,都充滿戲劇性。苔絲的純潔完美,是她令人欣羨的,卻也是最終造成她杯具的一個弱點。

苔絲是被哈代理想化了的女性,在他的世界裏,苔絲是美的象徵和愛的化身,有着大自然最純真的本性。一如她生活的那個充滿自然氣息的布蕾谷,有着那麼多優秀的地方:美麗,純潔,正直,淳樸,勤勞…苔絲一生追求幸福,敢愛敢恨。哈代堅持着“道德的純潔在於心靈的純潔,不在於一時的過錯”,所以在他看來,苔絲依舊是純潔的化身。她是美麗的鄉村姑娘,雖然有着貴族血統卻依然純樸,美,不是一種外表,而是內心高雅純潔的表現。心靈純淨自然的她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的純潔就像藍天一樣,雖然偶而會被烏雲遮住,但是當烏雲散去,世界上最純淨透明的依然是藍天。

我有時會想,如果沒有開頭那個牧師的幾句話,也許可憐的苔絲會是另一番簡單卻快樂的生活,然而,十六歲的鄉村女孩苔絲的杯具就從那裏開始了。哈代為苔絲設計的人生舞台時間很短,從她在家鄉村野舞會上出場,到她在標誌死刑的黑旗下喪生,只有短短五六年,但她的短暫一生所經歷的種種,確實那樣的驚心動魄,蕩氣迴腸。第一次離家時,是晶瑩無瑕的少女,毫無父母那種認宗歸親的虛榮僥倖心理,只期望能憑勞動補貼家用彌補死去王子的損失。更加難得的是,受辱失身後的她不僅僅持續了固有的美德,而且更加勇敢堅強,富於反抗。

與苔絲悲慘命運和當時社會的道德標準相對的,也是促成本書最為精彩的部分,就是作者哈代的“前衞”思想。失身後的苔絲,在世俗眼中,如同失去了在世為人的資格。但在哈代筆下,“她的外表,漂亮標緻,惹人注目;她的靈魂,是一個有了近一兩年來那樣紛亂的經驗而完全沒有腐化墮落的夫人那樣的。如果不是由於世俗的成見,那番教育還得算是一種高等教育呢。”把書中諸如此類的言論放回百年以前的維多利亞王朝時代去體會,我對哈代愈加敬服。正是因為在塑造苔絲的形象過程中,不時的融入這類先進的見解,才賦予了苔絲豐富的精神內涵以及對當時社會的深刻批判。

心碎的苔絲,帶着夢想和遺憾走向絕路的人生,在最後的,又是最漫長的,幸福的一夜……在生命中最後一次日出之時,她把對人生、感情的遺憾帶去了—另一個—美妙的世界。這個美麗的女孩,帶着她的完美,走向死亡,走向最終的幻滅。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5

你願意為自己所愛的人付出一切麼?或許你會毫不遲疑的説:“會”。那麼你願意包容你所愛的人的過去麼?也許你會憂鬱,那麼先不要急着回答,推薦先看看《苔絲》!

《德伯家的苔絲》被稱為英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瑰寶,出版於十九世紀末,作者是英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個聳立在維多利亞時代和新時代交界線上的憂鬱形象”,托馬斯.哈代。

《苔絲》寫的就是社會如何把一個純潔、質樸、正直、刻苦、聰明、美麗的農村姑娘逼得走投無路,最後殺人的故事。她以不同的藝術形象成就了一個杯具,老長老長的故事也因為這個杯具的成功成為了很老很老的人們心中的疼痛。它的情節用此刻的觀點看似乎有點老套,但卻深刻反映了古老的宗法制農村在資本主義勢力侵蝕下瓦解的杯具。苔絲的失貞主要是亞雷.德伯的職責,她第二次落入亞雷.德伯之手是她的父母、安機.克萊和亞雷.德伯共同的職責,而她最後殺死亞雷.德伯則是一位受盡欺凌的弱者的最後反抗。在苔絲身上,我們自始至終看到的是她純潔本性對逼迫她的力量的苦苦掙扎。

如果説卡門的美在於野性叛逆,簡愛的美在於倔強頑強,那麼苔絲的美必須在於純淨自然,她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的純潔就像藍天一樣,雖然偶而會被烏雲遮住,但是當烏雲散去,世界上最純淨透明的依然是藍天。

作為女人,她有迷人的外表。漂亮的臉蛋,和恰到好處的身材。哈代給這個美人加了點色,那就是着重去寫了她的脣,她脣上的曲線。説那是任何男人都會為之神魂顛倒。紅麗嬌豔,如花沾露的脣,本身就是情種,再加之細緻分明,乖巧柔美的線條,在顧盼流轉間,不動人也難。

苔絲是堅強的,樂觀的,她的命運卻不可逆轉。即使再多給苔絲幾次選取,我相信她最終仍然會走老路,除非安璣克萊沒有拋棄她遠走他鄉。關於社會的杯具,家庭的杯具,人性的杯具已有很多定論,令我感到歎息的只有苔絲和克萊的感情杯具。兩個人吃盡了苦頭,繞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點,只是物是人非,苔絲選取了死亡來成全他們完美的感情。終究到底是一場空。對於苔絲來説,她承受的苦難遠大於克萊,她內心的彷徨無助克萊永遠體會不到,如若不是苔絲的善良痴心,不計一切的去愛克萊,他們早已成為陌路人了。受盡苦難的苔絲實際什麼都沒有得到,受盡了侮辱,卻只想到要成全克萊的高尚純潔,最後只能把克萊拜託給自己的妹妹。在這場感情當中,克萊是完全的操控着,最後的大贏家,苔絲是完全的犧牲者,純粹的奉獻自我至死方休。克萊表現出來的雖然看上去是維護心中那份對感情的信念,實際暴露出來的是那份冷酷與自私!他愛的僅僅是自己虛構的一個形象,並非活生生的苔絲。如果不是在異國他鄉遭受病痛的折磨事業的失敗我相信他不會還記得有個苔絲在泥沼裏苦等着他前去營救。

感情的發生,誰能説清楚孰真孰假?天時地利人和都要到位,一點點細小的差錯就能導致去安排的否定。即使最終結為伉儷,也無從分辨感情是否真的發生過。她那麼愛安琪兒,不僅僅是他的'容貌,不僅僅是他的琴聲,不僅僅是他能給她帶來的一切,甚至包括失去的,甚至為他所受的痛苦,她都能承受。她記得他説的每一句話,她學唱他喜歡的歌,連他的那些理論,那些她自己還似懂非懂的理論,她都牢記着,奉若神明。

他成了她的呼吸,她的生命。當安機問伊茲,那個以前愛他的姑娘,能否像苔絲那樣愛他時,伊茲幾乎脱口而出,她不能,因為苔絲的愛是無法比的,她能夠為他而死的。在別人眼裏,都能看出苔絲,如此厚重的愛。可見這愛的程度了。

安機正是因為苔絲獨具特色的純淨才愛上她並向她求婚。但是當苔絲向她所愛的人坦白她那受傷的過去時,克萊爾猶豫了,對愛人的不理解和對感情的不堅定讓她最終選取了離開。苔絲心碎了,當她幫她的傷口留意翼翼的展此刻所愛的人的面前時,她期望的是理解,是原諒。但是愛人卻狠心的在弱小的苔絲的傷口上灑了一把鹽。

苔絲的愛,不僅僅表此刻歡愉時,全身心的投入。更在於,當她明明白,安琪兒拋棄她,在她痛苦萬分,而安琪兒夢遊時,抱着她走時,她本能夠叫醒他,喚回他的愛心,取得召他回頭的可能時,她也在為他醒來着想,怕他醒來懊悔,而放下。

雖然之後克萊爾意識到自己的偏見和狹隘,他的心彷彿看見天上有一顆名叫“苔絲”的星星對他説:“親愛的,此刻你原諒我了麼?”

很美的感覺。但是,這終究是一個杯具,彷彿許多的感情都是如此。為什麼不能夠抗拒,抗拒那虛偽的道德!離別,等待,彷徨,後悔……雖然苔絲和克萊爾最後度過了五天完美的時光,但是,為愛復仇的苔絲結局依然悲慘。

愛是偉大的,是無私的。如果你深愛一個人,就就應理解她的過去,因為過去也是她的一部分,是她心靈的一部分。如果你不能理解她的過去,就永遠無法走進她的內心,她那顆深愛你的心。情到深處是理解,愛到深處是包容,因為愛,能夠讓我們的心像藍天大海一樣寬廣,一樣無私。因為愛的温度能溶化一切。因為,愛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理由。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6

你就應感到幸運,你能夠陪着我一齊墮落。德伯的笑容裏帶着的是無盡的無奈以及疼惜。世界太複雜,因為太複雜,所以使得有着三個人的世界,就已經痛苦到無法再去有更多的時間去折磨和感受呼吸。

苔絲説,那時候的自己什麼都不懂,你欺騙了我,此刻又來引誘我,我恨你,你毀掉我一生的幸福。

也許沒有人明白,“苔絲説”這番哀求卻有苦同的理論,也許能夠自流一派,成為一本新的難唸經。

因為追求的太過完美,所以死的也無所。因為看的太透,抑或又看的已經高斯模糊。安奇爾因為容不得背叛,追求者無暇,所以,很快的應驗了一句話,苔絲無錯,克萊爾無錯,如若德伯不死,傷的會是三人,甚至更多。安奇爾追求並娶苔絲。其實就像是在PS裏很認真的做完一幅圖,然後再認認真真的打上馬賽克,使其失真。

你愛我嗎?安奇爾問伊利,笑容落拓,卻又充滿了調侃的嘲諷。

我愛你,很愛很愛。伊利説。

那你陪我去巴西,好嗎?看到那裏,我對安奇爾心冷。

好啊。這就是伊利的選取,這兩人可真是一唱一和呢,看到那裏,嘴角突然勾起了一抹嘲諷的笑意。

你真的比苔絲還要愛我麼?突然,我的心有了一絲期望。

不,我沒有苔絲愛你。苔絲愛你能夠愛到為你去死,而我卻做不到。伊利的率真的話語,竟讓人有一絲瞭然的恍惚。

苔絲赤着腳走路,卻被黛西這種小肚雞腸之人視為像乞丐一樣的裝可憐而博得同情。其實看到那裏,突然有一種想哭的感覺。突然就想起了陸游其妻唐婉的《釵頭鳳》的其中兩句:“世情薄,人情惡”。用在那裏,再適宜但是,真的,誰也不明白,苔絲這個女人,只是捨不得穿那雙安奇爾送給她的靴子,卻被黛西這種人送給了乞丐。是的,此刻她連鞋都沒有了,她死在了過去,凍死在了那個名為寒冷的夢裏。

以前發誓一輩子都不會再結婚,但是,感情卻抵但是過去的惡禁。

因為偷食了禁果,所以才進不了天堂。明明都愛着,愛的痛苦,也愛的絕望。

為了丈夫,竟然能夠殺死另一個深愛着自己的男人。為了,為了換那短暫五天的幸福。能夠道貌岸然的生活在一齊,又能夠像沒有防備的嬰兒一樣。能夠毫不猶豫的殺死,其實在那一刻,苔絲可能已經恍恍惚惚地認為自己殺死了那不貞的過去。

露其實我感覺是不配苔絲,其實,她雖然和苔絲擁有相像的臉,擁有更純潔的沒有被玷污過的靈魂和軀體,但是她沒有心。應對,絕望的苔絲,她能夠冷到面無表情,在苔絲被處以絞刑後,卻步了苔絲的塵緣,成了克萊爾太太。他們跪在那裏,太陽不會憐憫,因為,實在是替不了,也成為不了。就算在墮落,要明白,其實有缺點的人比純潔的人好的多。

太陽的光芒,還是沉睡在地下的野蠻的穿着武士裝的身軀,這是始祖,暴力而又野蠻,數代後,自食惡果,嚐到悲慘結局。

走得那麼從容,已經看透。因為墮落了,孩子夭折進不了天堂,徘徊在角落。因為墮落了,所以張開了天使的翅膀。

突然,就想到了以前看過的魔鬼的一句話:你最後長出了天使的翅膀。(很美,但忘記是在哪一本書上看到。)

極痛楚,也極殘忍,因為是墮落的救贖,所以太容易折斷。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竟然不知不覺的濕潤了眼眶。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7

看久了卡通連環畫,我想換換口味。於是在書架上拿了一本《德伯家的苔絲》看了起來。

暖人的友情!

喜歡哈代的抒情詩,其中不乏情節生動,語句雋永的作品。《德伯家的苔絲》是哈代最著名的長篇小説之一。這是個美麗淒涼的感情故事。當我合上書,苔絲對克萊爾忠貞的感情故事確實令我感動,但令我温暖的是和苔絲一齊擠牛奶的3個可愛少女伊絲、瑪麗安與雷蒂。她們也同苔絲一樣深深愛着那個英俊少年克萊爾,但也深知克萊爾只愛苔絲,於是就把愛戀深深地埋在心裏,而把祝福送給他們。我喜歡她們三個的純潔的友誼和坦率的言行。就是在克萊爾無情地拋棄苔絲時,善良的伊絲也沒落井下石,與克萊爾有過一段話:

“你十分十分愛我,伊絲?”克萊爾問到。

“是的我十分愛你,我一向都愛着你!”

“比苔絲更愛我嗎?”

“不!”伊絲搖搖頭低聲説,“不如她愛你!”

“這話怎樣説呢?”

“沒有人比苔絲更愛你了。”

“因為她能夠為你去死,而我無法做的。”

讀到那裏我心中一陣激動,我彷彿看到一個高尚的靈魂,左右了她那質樸敦厚的天性,這真是一個真正善良、真心待人的好姑娘呀,真令人感動。在苔絲回到孃家又身無分文時,因為失戀而酗酒的瑪麗安又幫她找到了一份工作,使苔絲的生活又有了一絲光亮。在那些陰霾的日子中,温暖着苔絲冰冷的心的依然是這份暖人的友情……

苔絲是不幸的,她的父母為了所謂的家庭榮耀,而讓她去攀親,而毀了自己。她最愛的人又無情地拋棄她,而她又是幸運的,在她短暫的一生中,在她遭遇感情拋棄時,不離不棄的是那份温暖的友情。

為這份友情喝彩!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8

這天,我讀了《德伯家的苔絲》這篇小説,使我受益匪淺。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艱苦黯淡的鄉村生活,藴藏着苔絲的夢想和期望。十六歲的苔絲,在家人虛幻的期望下,攀附豪門貴親。她躍身成為了幸福的貴婦人,之後從此墮入萬劫不復的痛苦深淵。

感人的就是苔絲在忍無可忍的狀況下,拿起了刀,將她多年以來所受到的屈辱與艱辛都發泄在刀頭,刺向了那個毀了她一生的男人。一切平靜了,苔絲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裏最後和她愛的人體驗了真正的蜜月,那是她生命中的最後一站,是她最後解脱的日子。苔絲在對的時間遇到不對的人,或許她的命運本該這樣,在所謂貴族家庭後代光環的後面,她那不思進取的爸爸和她那一心想要女兒嫁進豪門的媽媽,註定純潔的苔絲要遭受捉弄。我同情苔絲,但我加懂得了人要學會保護自己,世界不是天堂,多一個處處留心的心眼,會讓你的人生更加順利。懂得愛護自己的人才會去創造財富,美化生活。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9

下午讀完《德伯家的苔絲》,托馬斯?哈代以前是一個那麼值得爭議的人物,但我不想評論此書的價值所在,我只想很簡單的闡述一些他筆下的那個女人——苔絲。

看到“痴心女子”和“冤家路狹”感覺很難過,很壓抑,眼淚在眼眶打轉,最後眼淚下來了,也讀完了,雖然早已結局,但真的看到的時候還是感覺很難受、很難過。多少詞彙在腦海中出現,而我,只能用一個短語來形容苔絲——天真的美。她是美麗的鄉村姑娘,雖然有着貴族血統卻依然純樸,美,不是一種外表,而是內心高雅純潔的表現。心靈純淨自然的她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的純潔就像藍天一樣,雖然偶而會被烏雲遮住,但是當烏雲散去,世界上最純淨透明的依然是藍天。

一向想如果沒有開頭那個牧師的幾句話,也許可憐的苔絲會是另一番生活,然而,十六歲的鄉村女孩苔絲的杯具就從那裏開始了。苔絲愚蠢的父親忽然明白自己是一個大貴族的後裔,就在算計着怎樣才能享受貴族的生活就逼着苔絲去認親,結果天真的苔絲遇上了毀了他一生的那人——亞雷。他是苔絲宿命中永遠逃不開的仇。奪去了苔絲所有的夢想,以及追夢的潛力,奪去苔絲的青春年少的純真的渴望。然而,我們那個天真的女孩,依然是如此清純,如此單純到讓人疼惜的女子。

苔絲決心開始新的生活,就去幾百裏以外的奶牛場工作了,在那裏,她遇上了她第二個不就應遇上的人,至少我是這麼覺得,一個她真正愛的人,但我始終以為那個人辜負了她的愛,他的舉動我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偽善。如果沒有克萊,苔絲的一身是杯具化為平淡,然而克萊的出現卻是在杯具的背後塗上更濃墨重彩的黑暗。其實我相信克萊是愛苔絲的,不然也不會在夢遊時表露自己的情感,但,他還是被道德束縛着,不能理解這突如其來的一切。

克萊正是因為苔絲獨具特色的純淨才愛上她並向她求婚。對克萊奔湧的愛潮,窒息的是苔絲自己。他用他的愛傷害着那個天真的女孩兒,給她幸福的期望,又全部抹殺。而她也用她所有的愛折磨自己。苔絲經過內心的痛苦掙扎,決定理解克萊的感情。但是當苔絲向她所愛的人坦白她那受傷的過去時,那所謂的愛人卻猶豫了,對愛人的不理解和對感情的不堅定讓克萊最終選取了離開。

苔絲心碎了,當她幫她的傷口留意翼翼的展此刻所愛的人的面前時,她期望的是理解,是原諒,但是狠心的愛人在弱小的苔絲的傷口上灑了一把鹽。他並不是一個感情很專一的人,也許我們看見他對苔絲那種深深的眷戀,但是當苔絲的失真違揹他表面所鄙視的宗教時,他毫無餘地的選取了退縮,而且退縮得是那樣的磊落不羈。

苔絲今後又要一個人應對生活了,還要向父母隱瞞事實的真相,裝着很幸福的樣貌,並且從僅有的一點生活費中寄錢給父母,克萊的離去,苔絲從事着最髒最累的工作,忍受着身體和心理兩重的磨難。而此時,那個口口聲聲説愛她的男人在哪裏?但她卻始終惦記着自己的丈夫有一天能夠原諒她。我只能説她真的是太天真了。

苔絲喜歡克萊,並把克萊當成他生存的全部源泉,甚至能夠説他就是她的救命稻草,所以她的全部意念都是存在這樣一個人物身上,而應對現實感情是多麼蒼白無力啊,美貌與高貴的血統,也許是戰利品,但不是武器。也許我們的苔絲,她,真的是太天真了。

苔絲看到回來的克萊傷痛欲絕奪門而去,苔絲也悲哀不已,抑制不住自己內心的仇恨,拿起了刀,將她多年以來所受到的屈辱與艱辛都發泄在刀頭,刺向了那個毀了她一生的男人。後就奔向黑漆漆的馬路,追趕她的安琪兒去了……

雖然苔絲和克萊最後度過了五天完美的時光,但是,為愛復仇的苔絲結局依然悲慘。一切平靜了,苔絲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裏最後和她愛的人體驗了真正的蜜月,那是她生命中的最後一站,是她最後解脱的日子。心碎的她,帶着夢想和遺憾走向絕路的人生,在最後的,又是最漫長的,幸福的一夜……在生命中最後一次日出之時,她把對人生、感情的遺憾帶去了——另一個——美妙的世界。

我就是不明白,一個很好的天真女孩為什麼會落的如此結果?她有什麼錯?漂亮?天真?自尊?也許你的天真善良真誠是你美之源,亦是悲之源。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10

《德伯家的苔絲》是哈代着稱於世的“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力作。小説描述了一位純潔姑娘的不幸命運。主人公苔絲是一位美麗的農家少女,因受東家少爺誘迫而失身懷孕。從此,這一恥辱的事實剝奪了她理解真正感情的權利,致使新婚之夜遭丈夫遺棄。之後,萬般無奈之中,她重回了少爺的懷抱,不料,就在這時她那有名無實的丈夫拖着病驅千里歸來,苦苦尋覓。苔絲為了自己真正的愛,毅然殺死同居的少爺,在與丈夫短暫歡聚後,走上了絞刑台。

父親德伯的愚昧無知,對於金錢的貪婪推使苔絲跌下了社會的的深淵;而亞雷的邪惡無恥則將苔絲少女的所有完美夢想化為灰燼,促使她遇上了改變她人生的第三件事——與安璣·克萊相愛。而正是這個安璣·克萊,這個有着天使之名的懦弱男人——最終造成了苔絲的杯具。有人會説安璣·克萊才是真正該批判的人,但是無疑他生活在那個時代,他需要時間來釋放自己,不可忽視的是,安璣·克萊是愛苔絲的,至少那愛是真的,而不是像亞雷一樣,把苔絲當做自己的玩偶。所以我認為苔絲的杯具就應是當時的時代所釀成的,或許在現代社會也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但是對於像苔絲一樣的人來説,生存的機會就多了。合上書,我想鞭撻當時的社會,指責亞雷的無恥行徑,藐視安璣的懦弱,同情苔絲的悲慘遭遇。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11

英國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和詩人托馬斯·哈代是一位跨世紀的文學巨匠,其地位是舉世公認的。他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絲》,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一百多年來一向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

故事的情節並不複雜:純樸美麗的農村故娘苔絲來到貴族德伯維爾家當女傭,被惡棍少爺亞雷克誘騙失身懷孕,因而受到鄰里的恥笑和指責,從此開始陷入痛苦的深淵。之後苔絲遇到了出身富裕牧師家庭的克萊爾,兩人真心相愛。新婚之夜苔絲將自己過去的悲慘遭遇告訴了克萊爾,沒想到換來的卻是克萊爾的無情離去。苔絲吃盡了難以想象的各種苦頭,卻沒有得到克萊爾的原諒和任何消息。為潦困的生活所迫,絕望中的苔絲再次落入亞雷克手中。此後醒悟了的克萊爾重新找到了苔絲,苔絲追悔莫及。為了與心上的愛人克萊爾生活在一齊,苔絲殺死了毀掉自己一生的亞雷克。幾天後苔絲被捕,以殺人罪被判處絞刑,克萊爾則遵照苔絲的遺願,帶着她的妹妹麗莎開始了新的生活。

在我讀過的外國小説中,《苔絲》大概是最具詩化最吸引人的作品了。作者對19世紀英國西南部農村自然景色的優美描述,字裏行間無不浸透着濃郁的詩情畫意。尤其是他採用了詩歌的藝術手法,將自然界的優美景色與人物的細膩感情結合起來描述:透過自然景色來揭示人的心境,又透過人的心境來使自然景象充滿人的情感,這種巧妙的結合產生出詩的意境,因而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使人讀來真覺得是一種愜意的享受。

小説中哈代以生動的筆觸,深摯的情感塑造出了一個善良美麗的少女苔絲:宛若“一個清新、純潔的大自然的女兒”,“在氣質和體貌兩方面都表現出一種尊貴的端莊,儼然是個皇后”,“她周身洋溢着詩意,一舉一動都是詩,把詩人只在紙上寫寫的詩,活生生地顯現出來了”。雖然苔絲是個失貞的女人,甚至最後淪為了殺人犯,但作者還是大膽地摒棄了世俗的觀念,讚揚她為“一個純潔的女人”,“遠遠勝過別的處女的清新”。

苔絲是個杯具式的人物,究竟誰應當為這一杯具負責呢?恐怕許多讀者都會認為,罪魁禍首是惡棍少爺亞雷克。而在我看來,導致這一杯具起因的固然是亞雷克,但導致杯具結局的還有苔絲名義上的丈夫克萊爾。亞雷克只是赤裸裸的剝奪了苔絲的貞潔,從肉體上揭開了杯具的序幕;克萊爾卻在新婚之夜拋棄了苔絲,從精神上導致了杯具的發展,並最終使這場杯具落下了幃幕。倘若克萊爾沒有拋棄苔絲,沒有披着那層虛偽的道德面紗,也就不會有這場杯具的發展與結局。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12

今日重看《苔絲》為什麼仍會被她感動?仍感歎其坎坷悲慘的命運?仍會覺得靈魂深處的共鳴?

我個人認為全文的轉折點出現在孩子去世時,苔絲年輕的生命中閃耀着一種母性光輝:無論我或我的孩子被別人打上什麼標籤,無論生命的外在表現多麼弱小無力,生命本身是平等的,是珍貴的,是值得尊重的。

她只抱怨過一次,就是從亞雷家回來後對她母親説了“你想我怎會知道那些事兒?我四個月以前出這個門的時候,還是個小孩子哪!你為什麼不告訴我,男人都不安好心?你為什麼不先警告我?大户人家的女人,都知道得提防什麼…….我多會兒有過機會,能在那方面學到東西?你又不幫助我!”全書中,苔絲只有過這一次抱怨,從此以後,命運對其再不公,她都勇敢面對,默默承受。她的身體裏有一種叫骨氣的東西,雖不是貴族,但勝過本書中提過的那些貴族。

苔絲與安璣的愛情,不是一見鍾情,是知音相遇,靈魂的契合。這段感情開始的時候還加入了安璣彈豎琴,苔絲隔遠遠地偷聽的段兒,真是讓人莞爾,高山流水會知音呀。可見人生難得一知已。無論黃皮膚還是白皮膚,吃烤麪包的還是白米飯的對美好的追尋都是一致的。但那時候他們倆都太年輕了,尚不得擺脱自幼家庭帶來的思考習慣,而且一個是家中長姐,一個是家中叛逆的幺子。

苔絲的父母親雖然非常不靠譜,但他們給了苔絲實實在在的愛,苔絲的母親雖然嫁了一個酒鬼,但她順服且樂在其中。所以苔絲對安璣説,無論你變成什麼樣子,我仍然愛你。她渴望得到的愛是平等、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的。但她不懂得老把“主義”掛在嘴邊的男人對生活的要求過於理想化,她的污點會被放大。她把安璣看作“天神”,她希望安璣對她的愛能夠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不過安璣畢竟是人不是神。她經歷安璣的夢遊後知道安璣仍愛她,但她沒有求同情、沒有乞憐、哭鬧,她將選擇權交回給安璣,默默承受了這一切鉅變。你彷彿看到命運的巨浪襲來,她的脊樑仍然是挺直的。

安璣不懂得他自以為妥當的安排其實非常不妥當,他讓苔絲守活寡,卻沒有想到寡婦門前是非多,而且苔絲是個多麼漂亮的“寡婦”而且已經在這上面吃過虧。這段等待太長了,讓苔絲不得不被生活逼迫得走向她最不願意走的路。

總之,雖然不是每個女人在年輕的時候都得過“公主病”,但一定都做過“公主夢”,當年,我在做着“公主夢”時,《苔絲》擊碎了那不切事際的一切,沒有再想着要當“公主”,再不看重形象,從此走偏了好多年。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13

讀完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這本書,很長時間,也不知道自己心裏是什麼滋味,也許,是被苔絲那種刻骨銘心的愛所打動,以前在讀中國著作的時候,也深深體會到“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哀,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於君絕!的這種感情,但是還是被苔絲所受的那種苦和愛的堅貞所打動,但是,不管怎麼樣,讀完後,我一直在思考,導致最後是這樣一個結果的原因是什麼?

是因為德北對苔絲所做的一些事兒導致苔絲最後這個樣子,還是因為苔絲對克萊的愛太專一,還是因為克萊沒有及時聯繫苔絲,才導致悲劇的發生,還是因為苔絲家境的原因,如果,苔絲的父母親有一定的能力,也不至於苔絲第二次接受德北的侮辱,還是因為當時的制度,總之,這是一個綜合的原因才導致最後這一結局。

首先,我感覺是苔絲本身的原因,如果,苔絲,不是那麼的順從於她的情人或者可以説是自己的丈夫,在很多很多次時,他都可以説出自己真正的想法的,比如,在他們把那些被時光掩蓋的祕密都説出來的第二天,克萊在夢遊中,不顧及他們兩個生命的安危,走過那座河,嘴裏還哼着是怎麼怎麼的喜歡苔絲,如果,苔絲把這一切都告訴他的話,那麼,或些許,克萊就會揭開自己的面子,才發現自己的內心是多麼的熱愛苔絲,或許,他可以認識到,在自己無意識的時候説出來的話才是自己最正式的想法。

還有,通過讀《德伯家的苔絲》這本書,讓我對信仰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不管你信奉上帝還是基督,都不會徹底的改變一個人,如果説,要是這個人得到而改變,也是其自己出於真心的想改變或者自己的性格所致,因為,這一點在德北身上就是一個很好的反映,其原來放蕩不羈的性格,雖然經過基督的教導,也通過自己的講道來鞏固但是,在遇見苔絲之後,一切就都變了,其原來的本性就原形畢露,一點改變都沒與,非得説出變化來,那就是比原來更會為自己開脱,為自己辯解,其他的改進沒有一點。

如果,克萊不是那麼度感情有自控力的話,如果,他內心多一點的感動,如果,他他不是那麼裏理性的話,那麼,或許當苔絲向他標靶的時候,或者更確切地説是向他求寬恕的時候,他站在苔絲的角度上思考一下,或許結局就有不一樣的轉機。

或許,再説,如果苔絲的父母能夠勤快一點,那麼,這麼艱苦的生活就不會落在泰斯的身上,或者可以説,當老德北去世後,至少,他們不至於連一丁點的家當都沒有,不至於讓苔絲想到的媽媽還有自己的弟弟妹妹而難過,所以,才不得不答應德北地處要求,但是,本身是愛克萊的,所以,當看見自己的真丈夫回來找自己得到時候,那種就能退兩男的地步,才使苔絲做出導致自己不可在生存下來的結果。

總之,讀完這本小説,讓我有了很多的思考,想着自己如果在談戀愛或者説是找老公的的時候,一定不能隱藏自己的感情,同時,要及時的和自己的愛人溝通,只有溝通才能是對方更加的瞭解自己,才能更加的認識他們現在所處的現狀,就像一樣,也是因為在溝通上的遲延,才使苔絲對他失去了希望,跟隨了德北。同時,在以後談戀愛的時候也不需要過分的含蓄,在此時,也需要適度的為自己着想,如果只是一心一意的為對方考慮,完全忽略了自己的話,那最後的結果只有自己的不幸,或者説兩人的不幸以告終。

總之,還是佩服哈代這位大家的,因為,一般可以寫出這種百年不衰的著作,或者這種悲劇的著作,都是把自己的傷疤撕開給讀者來看,還有,當評論一個著作的時候都要和當時寫作背景要緊密聯繫,可以説,哈代把當時的社會環境驚醒很細緻的描述,看《德伯家的苔絲》就讓我想到國內的路遙著作的《平凡的世界》一樣,雖然結局不是很像當時他們對當時的社會狀況都有一個很好的反映。

還有從《德伯家的苔絲》這本著作中,還體會到了一種開放,就是克萊的父親對其自身的一個教育和對其婚姻觀的表態都是很開放的,包括他的母親,在當時都是很民主的或者説是開放的。好了,先這樣吧!總之從這本書中,學到了不少,不只是苔絲的悲情,還要有各方面的成長,也許雖然一些經歷自己麼偶有親身經歷過,但是,從書本中,學到了一種更為深刻的見解。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14

《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著名作家托馬斯·哈代的代表作,整部小説是以鄉村為背景,通篇描述的是一位鄉村少女一生的悲慘經歷。小説的副標題中説到女主人苔絲是一個純潔的女人,這是一種超前的思想,也是作者對當時的維多利亞時代的批判和不滿。

所謂的維多利亞時代,就是英國工業革命的時期。維多利亞時代當時的社會崇尚的是道德修養和謙虛禮貌,也是科學文明飛速發展的時期,在小説裏面非常多的情節中都有提及到有牧師在街道上佈道也體現了這幾點。但正是因為這種崇尚道德修養和謙虛禮貌的社會風氣,許多暴發户也為提升自己身價進入上流社會而紛紛模仿貴族們的習慣。文中的亞雷就是其中之一,他家也是一個暴發户。正因沒有受到正確的道德修養和禮貌的教育,才導致了後來姦污苔絲和後來一系列誘逼苔絲與他同居等慘劇的發生。

《德伯家的苔絲》寫的就是在當時社會的迫使下,一名純真、樸素、勤勞的農村姑娘苔絲走向墮落。作者托馬斯·哈代筆中的苔絲正是當時社會上正義、純真、勤勞、嚮往美好未來的女人的一個縮影,她身上充滿着愛和對他人的信任。文中寫到苔絲被亞雷姦污了以後便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離開了亞雷回到家中,體現出了她內心的純真,她不願迫使自己與一個自己非常憎恨的人在一齊生活一輩子,她那種對未來美好生活的追求的迫切希望。回到家中的苔絲得知自己已經懷孕了以後,不但沒有把對亞雷的憎恨轉移到這孩子身上,反而不顧家人和朋友的責備,義無反顧的生下了孩子並悉心照顧他,但最後這孩子還是夭折了。這體現出了苔絲非常有愛,她的靈魂是高尚的,她的道德也是高尚的,但卻被社會所唾棄,被當時的社會所否認,認為她是一個傷風敗俗、罪業深重的女人。在這裏作者表面上寫的是苔絲作為一個弱智和受害者非但沒有得到同情,反而被社會所批判的慘狀,但其實作者真實想反應的是當時社會的一種虛偽的道德標準和當時社會醜陋的風俗的一種批判。作者托馬斯·哈代批判的不僅是當時社會虛偽的道德標準,還有當時以克萊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的封建傳統的道德倫理準則,而苔絲則是當時這種社會陋俗中的犧牲品。作者托馬斯·哈代通過苔絲的悲慘經歷揭示了這種社會陋俗社會風氣的弊端和卑劣的一面,把它殘酷血性的一面完全的揭示出來。苔絲是社會的悲劇。

我認為苔絲的一生都是充滿着戲劇性的,小説全文通篇都在寫苔絲走向末路的悲慘經歷,但從中也經常會發現一些看似偶然,但卻又像是冥冥中早註定命運安排的情節。如苔絲被侵犯前在舞會結束後與亞雷家的女僕爭吵的小插曲,還有苔絲在開篇與克萊的相遇但卻不相識到後來再次與克萊相遇並相愛到後來的互相產生愛慕之情並結為夫妻。都充滿着戲劇色彩,也正是這樣才能更好的體現出作者的真實感受和真實想反映的社會背景風俗習慣和社會陋習等,也為以後對苔絲悲慘經歷的描寫和小説的結果作了一個完美的詮釋。整篇小説是以苔絲父親得知自己是當地著名武士後裔到讓苔絲去認親和之後所發生的一切悲慘事情的經歷為主線的,這樣更好的體現出了造成苔絲的悲劇的成因不僅是社會的因素,還有苔絲她自己本身的一種性格錯誤的原因。

不過,《德伯家的苔絲》還是一部非常有意義的小説,從中也瞭解到了許多很重要的東西。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15

剛拿到《德伯家的苔絲》這本書,翻了翻序言,説自己會被這本書氣死。孩孩爸説那就別看了。可是就因為這個序言,我決定把書看完,真正瞭解一下苔絲。

毫無疑問,苔絲是個好姑娘,聰明,善良,勤勞,堅韌。可就是因為這些美好和她不應該受到的待遇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我讀完氣不打一處來。

苔絲的爸爸媽媽怎麼會如此愚昧!家族早已沒落,他倆卻被沒有多大意義的血統衝昏了頭腦,總想着聯宗認親,讓苔絲嫁個闊人,從此改變全家的生活。這倆人醉生夢死,毫無責任感,一個女孩子家毫無社會經驗,在還不知道人性的險惡時他們就把苔絲逼着送進假冒的德伯家族,送進了狼窩,是他們親手造成了苔絲的悲慘遭遇。

《德伯家的苔絲》所處的時代視貞操為女人純潔與否的標誌,這對苔絲極不公平,事情發生的時候她幾乎還是一個孩子,如何能夠抵抗一個成年男子的侵害?

一般的姑娘都會忍着痛苦想辦法嫁給傷害自己的男人,要不,根據教義,這樣“不純潔”的女人是不能出嫁的。可是苔絲,她勇敢地離開了亞雷德伯,用自己的雙手創造生活,這一點連亞雷德伯最後都真正是對她尊敬了起來。

苔絲安安靜靜地擠牛奶,只想躲起來,到一個沒有人知道她身世的地方賺錢養活自己養活家人。然而,好姑娘,君子好逑,好小夥安璣克萊愛上了她。苔絲一直壓抑自己的情感,發誓獨自一生,可是安璣克萊熱烈的追求終於讓她打開了愛的閘門。她在道德的約束下,一而再地想要説清楚自己的過去,熱戀中的安璣克萊卻屢屢阻止,這一段讓我讀着尤其揪心,在我看來,兩人真心相愛,真的需要把過去坦白,之後兩人才能毫無罅隙地過下去。然而,作者偏偏不那麼安排,苔絲當面無論如何不能直接開口説給他聽,好不容易下決心寫的信,竟然被門擠壓到毯子下面,錯過了最佳坦白時間。誠實、善良的苔絲在結婚當晚,鼓足最大的勇氣説出了所有的事實。口口聲聲説愛她的安璣克萊沉默了,他無法接受這個現實,在他眼裏,自己愛上的苔絲不再是眼前這個姑娘,哈,這一段又把我氣得不輕,苔絲再早一點勇敢地讓他知道就好了,省得結婚又受冷遇,受到二次傷害!

當安璣克萊遠走非洲,苔絲始終沒有向克萊家提出過任何救助的請求,她像個男人一樣幹着體力活,累到快要趴下都沒有再次依附又一次對她動了心思的亞雷德伯,明明可以和亞雷德伯結婚,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可她心裏只有安璣克萊,滿滿的都是對愛情的忠貞。

一年來從沒有收到過安璣克萊隻言片語,聽到的卻是他曾經想要帶依茨秀特而不是她一同前往非洲的傳聞,還有亞雷德伯總是嚷嚷克萊不會回來了,不會再要她了,苔絲在勞累和內心無望的狀況下幾乎崩潰。壓倒苔絲心理支柱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父親的離世,媽媽和弟弟妹妹們突然變得無家可歸,家裏的老大必須撐起整個家庭,亞雷德伯不失時機地出現在苔絲和愛慕虛榮的苔絲媽媽面前,望着一羣沒有吃喝,沒有家的親人,再想想杳無音信的安璣克萊,苔絲終於妥協。看到這裏,我失望並痛恨,世界上的事情有時候是如此陰差陽錯。因為,克萊經過一年來的思考,終於明白一切不是苔絲的過錯,他要回來,和她重修舊好。然而,一切已晚。

苔絲親手殺了害她的亞雷德伯,可這也徹底害了她自己,年紀輕輕的苔絲不得不走上刑場。

好在,逃亡過程中有親愛的安璣克萊陪伴,他倆終於過了幾天沒有隔閡,幸福真實的愛情生活。

苔絲死了,那麼好的一個姑娘,真可惜。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16

任何一幅簡單的圖畫都有着透明的色澤和模糊的形象。

當一個藝術家故意要裝飾自然,用綠的顏色畫春天,用深紅色的顏色畫旭陽,用硃紅色的顏色來畫嘴脣,那他創造出來的東西是模糊的——因為他怕真理,透明化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模糊的視線才會出真理嗎?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美的,冰雪少女出凡塵,上帝不加任何的修飾展現出苔絲那素衣的美,每一幅畫——大大的眼睛,大膽接受一切外部的真實而又毫不畏懼困難地,像打開的書一樣,懂得其中內在的真實。苔絲的體型塑造時不用任何複雜的線條,更不用什麼顏色來透造,僅用了磚墨條來勾勒,用漆黑恐怖的環境來渲染內心的潔白無邪。在森林中那張苔絲背對着純黑的樹木,用那背景更加烘托她內心的傷悲,她的單純,可愛變成了“蛋白質”加上可憐沒人愛。她對待愛總是虔誠的不加任何的雜質,不加其他模糊性的。

誠實的人必有誠實的好,然而一次親身經歷低過兩次老師的教導。苔絲的父母預卜一切危險的人將永不會航行大海,事事憂慮將一事無成,他們想不勞而獲得到名譽或財富,他們是在虛偽的透明讓一個涉世未深的女子去闖德伯家那模糊的世界,遇到亞雷德伯,一切來得那麼的直白,他的花言巧語,讓苔絲不慎陷入沾泥,又是一幅叢叢水草用素描的魔法將其模糊化,而獨留女主人公那並聳着肩,眼睛發着透徹的光芒,她在迷茫,在思索……

她稀稀疏疏的頭髮與水草相互交襯,她的精神在消極,她開始在悔恨,在憤怒,不想糾纏,想擺脱,有了孩子,她才有了些慰籍,然孩子的失掉,她又開始彷徨,透明化的悲,模糊化的冷,亞雷他的不負責,他的花心,使苔絲感到更冷,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得到了的也許感到不過如此……他的心中或許如此反覆着,有了責任會更加繁重。當時苔絲的內心也有一種情不自禁的慾望,不過那只是少女的一種模糊的朦朧感,在繪畫中沒有亞雷的身體像,他是虛無的模糊存在着。縱觀圖片:樸實厚重人類思想單純透明,西方“世外桃源”女人的痴情,男人的憂愁,表達的淋漓盡致。作者給予苔絲身穿潔白的字衣裙,也許是精神上的富有,在被侮辱迷茫後,她旌旗重鼓又走回農場。這一次的她眼神中帶有模糊性,然而一幅農場依舊迷人,寧靜,而她的心智開始成熟厚重,她討厭自己的身軀,但卻仍擁有一顆純潔的心,她認識了克萊爾,一位紳士般的君子,但不管是透明的人性還是模糊的現實,對於苔絲來説真的是某個人的身上都有祕密的,透明的人性是不存在的,沒有誰真得像一張白紙,去適應模糊的人生吧,她的無奈,她的惆悵,遭到心愛人的拒絕,她的精神開始崩潰她又要再逃避……這次卻是他的愛人在逃……

再一次遇到亞雷,克萊爾時,兩種心靈的撫慰,使她終於拿起刀子殺了亞雷,那是她最勇敢無忌的做法,是他毀掉了自己幸福的人,她終於可以解脱了,因此她悄然的走上了絞刑台,不為別的,只為自己明明白白的走過這一世,最後一張圖片乾枯的軀體,暗淡的房屋中,散發着寂冷,蕭瑟,更加反襯出她的精神。定上天堂,永遠和祥仁慈……

她的人生不再透白,而會風姿多彩。

也許常説思想深刻,情感高尚,品德端正者活得最好,然而衡量生命的價值系以思想和行為,而非以壽命長短的,她的死是靈魂與肉體的統一,透明化的人性與社會模糊的互相統一對立的結果。

回想開始那張苔絲獨站在農場旁有一頭牛陪伴,使人看到實際的透明,而社會的模糊性,雖範圍小,但它凸現出主人公苔絲的本質,一幅畫卷,正是主人公的透明。她的選擇,真得是再透明不了的沒有原因的“因果關係”了,深刻的現實終結。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17

這是我第二次看《苔絲》,看着的時候,自己有點憤怒,怎麼能是這樣的呢?不同社會,不同東西,不同結果。

一個那麼好的姑娘就這樣被這個社會玷污了,碰到了錯的人,家庭的原因,讓她沒能看清這個社會的樣子,不知是否相信那些關心她的人,人的誘惑也是一樣的,憑什麼男女之間是那麼的不公平哈。是女的真的就那麼珍貴嗎?

苔絲,從你身上我看到了,你的寬恕,你的諒解,你對愛的堅持,你一直在追求着自己的真愛,過程是艱辛的,但是結局有點美好。有點討厭安奇,明明那麼愛苔絲,就因為她被世俗給污染了,你對她冷冰冰的,都不給人家機會,嘴上説可以寬恕人家,結果類。還不如對苔絲狠點呢,就不要有那麼多的依賴了,就不會抱有那麼多的希望了。可能還會有另一種結局。

突然發現,無論是愛還是被愛,都是一種悲劇了。被一個你不愛的人愛上,他有那麼固執,那麼庸俗,像個流氓,和你説話帶着有點調戲的感覺,對你肉體上總是佔有慾的,真是想想都覺得可怕,又因為某種原因,不能擺脱他,哎,怎一個悲劇呢?愛上一個你愛的人,他曾經和你説,無論做了什麼錯事,他都會原諒你的,但是,絕對不可能的,這種情況實現的機率不大,自己還是看着辦吧,不是什麼事都可以那麼坦白的。最可靠的人就是自己了。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18

苔絲自始至終都深愛着安琪·克萊爾,哪怕坦白真相之後遭克萊爾無情的拋棄,哪怕之後走投無路時寫信控訴克萊爾,她至始至終都沒有改變自己的心意,依舊愛着克萊爾。從她認識克萊爾起,她之後人生路上的所有快樂的痛苦都已經註定了。

她始終嚮往着自己心中美好的愛情,卻又因為害怕流言而遲遲不敢向前。在所有農村女孩中,她無疑是出眾的,可是因為那件不幸事情的發生,導致她人生路上所能擁有的美好事物都離她咫尺之遙卻又相隔千里。

她和克萊爾的愛情亦是如此,被克萊爾追求時的幸福到婚後坦誠相見時遭遇的無情拋棄。好在克萊爾最終想通他所愛之人正是苔絲,無論好壞,依舊是苔絲,最終兩人冰釋前嫌,和好如初。

苔絲就像是美好的化身,但是她最終弄還是難逃悲劇的命運,因為苔絲也有自己的尊嚴和底線。如果苔絲能夠低下頭來妥協,相信憑藉她的美貌與智慧,許多悲劇也就不會發生……

讀完苔絲,我讀到了一個女孩的成長。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19

德伯家的苔絲故事很簡單,作家畢飛宇對此書有高度的概括,我在這把他的概括歸納為“三三”敍述:第一個三為三個人物,一個天使,克萊爾;一個魔鬼,沒落的公子哥德伯維爾;在天使與魔鬼之間,夾雜着一個美麗的、卻又是無知的女子,苔絲。第二個三是小説講了三件事,罪惡、忠誠與寬恕。就是這麼簡單的人物和故事為什麼會那麼吸引人?會被寫成名著呢?閲讀後我收集資料並做了如下思考。

對於人物,我讀此書的時候感到一種壓力,這種壓力是來自對於人物塑造的反應,苔絲家庭的窮和無奈無數次撥動了我敏感的神經,而她的美貌和善良更加深了這種刺激,這種刺激是對她身世以及遭遇的不公,那麼美好的女子沒有做錯什麼卻偏偏得到了最壞的結果。克萊爾同樣善良,但是非常愚昧,這種愚昧離不開這個時代對他的影響。而至於沒落公子哥德伯維爾我則認為是一個卑鄙的可憐蟲,卑鄙是由於他用不正當的手段來得到苔絲,可憐不僅是因為他最後的死,更是因為他自始至終都沒有得到苔絲的愛。就是這三個性格迥異的人物,在相互碰中、起承轉合間推進了故事的發展,也讓讀者以上帝視角看着悲劇不可避免的發生,讓人揪心,身陷其中。

至於故事,我想用畢飛宇的話來解釋一下,畢飛宇説“作者把這三件事的理論道理還原成‘一個又一個日子’,足以讓每一個讀者去‘過’——設身處地,或推己及人。”也就是説作者把每一天都寫的很真實,很細緻,才能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作者哈代緊緊抓住了三件事的焦點,那就是苔絲的美麗。無論是忠誠、罪惡還是寬恕這三件事情都離不開苔絲的美麗,由於她的美麗德伯維爾和克萊兒都愛上了他,於是德伯維爾對苔絲的罪惡、苔絲對克萊兒的忠誠、克萊兒對苔絲的寬恕也隨之上演。因此,要寫出苔絲的美,寫活苔絲就變得尤為重要。

在美麗的布萊谷、在氣派的德伯莊園、在温馨的奶場,哈代用心的刻畫每一場景、通過場景的細緻描寫來襯托出人物的魅力。對此,作者哈代往往有神來之筆。比如,在奶場哈代描寫苔絲的一段“那是六月裏一個典型的夏季的黃昏。一片大氣特別沉靜,特別能傳播聲音……在全廠九十五條牛裏面,特別有八條——矮胖子、華美、高個、煙霧、老美、少美、齊整和洪亮——出奶非常順利,苔絲擠它們的時候,只用手一觸就成,雖然其中有一兩條,奶頭硬得像胡蘿蔔一樣……擠奶的時候,所有男工和一些女工,都把頭正面靠着牛肚子,把眼一直看着牛奶桶。但是有幾個女工——多半是年輕的——卻把頭的側面靠着牛肚子。苔絲就老這樣擠法:她老把太陽穴緊靠在牛肚子上,把眼睛瞧着草場老遠的那頭兒,靜悄悄的好像想心思似的。那天她擠老美,就是這種姿勢;那時的太陽,恰巧對着擠奶那面,一直射到她那粉紅的長袍和白色帶檐兒的便帽上,並且射到她的臉蛋側面,把她的白臉蛋和褐色的牛身子襯托得非常清晰,非常明顯,好像花紋浮出的玉石雕刻一般……”通過這細緻的描寫樸實美麗的苔絲躍然紙上。

除此之外,我還比較認同汪家明對《德伯家的苔絲》兩個背景主題的闡述,該書正如他所説存在着兩大主題:一是,維多利亞時代資本主義高速發展的情況下,落寞農村的現狀。二是,歐洲國家的宗法制度,在書中有一段苔絲給自己將要死去的兒子做洗禮的描寫,通過這段描寫我們可以看出宗教對當時農村人的影響。也正是在這兩個大背景下苔絲的命運會更加悲慘。

作者哈代正是把以上這些因素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才能讓《德伯家的苔絲》成為世界名著,讓簡單的人物和故事變得不簡單,可見要寫出一個好作品作者需融入多種因素,這就需要作者擁有以下三種能力:對生活細緻的觀察、對社會的深入思考、以及運用文字的神來之筆,或許還有遺漏,但此三種能力個人認為是必須有的,以上就是我通過閲讀《德伯家的苔絲》後對如何寫好小説的一點點思考,如有不妥,還請指正。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20

你願意為你愛的人付出一切嗎?也許你會毫不猶豫地説“是”。那麼你願意容忍你所愛的人的過去嗎?可能會抑鬱,不要急着回答,建議先看看《苔絲》!

《德伯家的苔絲》,被譽為英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瑰寶,出版於19世紀末。作者是英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托馬斯哈代,“一個站在維多利亞時代和新時代交界處的憂鬱形象”。

《苔絲》是一個關於社會如何把一個純潔、單純、誠實、勤勞、聰明、美麗的農村女孩逼死的故事。她用不同的藝術形象製造了一個悲劇,而因為這個悲劇的成功,這個漫長的故事成了很老的人心中的痛。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它的情節似乎有點過時,但它深刻地反映了古代宗法農村在資本主義力量的侵蝕下解體的悲劇。苔絲失去童貞主要是德貝維爾的責任。她第二次落到德貝維爾手裏,是她的父母安克萊和德貝維爾共同的責任,她最後殺死德貝維爾,是一個被欺負的弱者最後的反抗。在《苔絲》中,我們從頭到尾看到的是她與迫害她的力量抗爭的純真本性。

如果説卡門的美在於野性與叛逆,簡愛的美在於倔強與堅韌,那麼苔絲的美一定在於純潔與自然,她是自然的女兒。她的純潔就像藍天。雖然偶爾會被烏雲遮住,但當烏雲散去,世界上最純粹最透明的東西依然是藍天。

作為一個女人,她有迷人的外表。漂亮的臉蛋,恰到好處的身材。哈代為這種美增添了一點色彩,就是他寫了她的嘴脣和她嘴脣上的曲線。説任何男人都會被它迷住。紅麗嬌豔如脣帶花露,這本身就是一種情感。此外,由於其細緻清晰、巧妙柔和的線條,很難環顧和轉移。

苔絲堅強樂觀,但命運不可逆轉。即使給苔絲多幾個選擇,我相信她最後還是會走上同樣的路,除非安克萊不嫌棄她,離家出走。關於社會悲劇、家庭悲劇和人類悲劇,已經有很多結論,但只有苔絲和克萊之間的愛情悲劇讓我感歎。兩個人吃了很多苦,繞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點,但事情不一樣了。苔絲選擇了死亡來完成他們美麗的愛情。畢竟是一無所有。對苔絲來説,她的痛苦遠遠大於克萊,她內心的彷徨和無助是克萊永遠體會不到的。如果苔絲沒有善良,沒有痴情,沒有拼命地愛克萊,他們早就變成陌生人了。苔絲吃了這麼多苦,其實一無所獲,受盡侮辱,只想着完善克萊的高貴純潔。最後,她只能把克萊交給妹妹。在這段愛情中,克萊被完全控制,最後的勝利者苔絲是完全的受害者,純粹的奉獻自己直到死去。雖然克萊表現出來的似乎是維護自己對愛情的信念,但實際暴露出來的是他的冷酷和自私!他愛的只是一個虛構的形象,而不是一個活生生的苔絲。要不是在異國他鄉飽受疾病和失敗的折磨,我肯定他不會記得有一個苔絲等着他去救她。

當愛情發生時,誰能分辨出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對的地點要到位,一點小錯誤就能導致對安排的否定。就算最後結婚了,也分不清愛情是不是真的發生過。她那麼愛安吉爾,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外表,更是因為他的琴聲,不僅僅是因為他能帶給她的一切,甚至是為了失去,甚至是為了他的痛苦,她都能承受。她記得他説的每一句話,她學會唱他最喜歡的歌,甚至他的理論,那些她似乎仍然理解的,都被記住並作為神崇拜。

他成了她的呼吸,她的生命。當安問伊茲這個曾經愛過他的女孩是否能像苔絲一樣愛他時,伊茲幾乎脱口而出,她不能,因為苔絲的愛是無與倫比的,她可以為他而死。在別人眼裏,你可以看到苔絲,這樣沉重的愛。這説明愛的程度。

安愛上了苔絲,並向她求婚,因為她有着獨特的純潔。但是當苔絲向她愛的人坦白她受傷的過去時,克萊爾猶豫了。她對親人的不理解,感情的不穩定,讓她最終選擇了離開。苔絲的心碎了。當她幫助自己的傷口小心翼翼地展現給她愛的人時,她想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原諒。但是情人殘忍地在虛弱的苔絲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

苔絲的愛不僅表現在她的快樂和奉獻上。更何況,當她知道安琪爾拋棄了她,她痛苦萬分,而安琪爾夢遊的時候,她本可以叫醒他,喚回他的愛,並得到喚回他的可能,她也在想着他醒來,害怕他醒來,後悔,放棄。

雖然克萊爾後來意識到了自己的偏見和狹隘,但他的內心似乎看到了天空中一顆名叫苔絲的星星在對他説:“親愛的,你現在原諒我了嗎?”

感覺很美。但是,這畢竟是悲劇,好像很多愛情都是這樣的。為什麼我們不能反抗,反抗虛偽的道德!離別,等待,猶豫,後悔.雖然苔絲和克萊爾最後度過了五個美好的日子,但是苔絲對愛情的報復還是以失敗告終。

愛是偉大無私的。如果你深愛一個人,你應該接受她的過去,因為過去也是她內心的一部分。如果你不能接受她的過去,你就永遠無法走進她的內心,她深愛你的內心。愛到深處是理解,愛到深處是包容,因為愛能讓我們的心像藍天大海一樣寬廣無私。因為愛的温度可以融化一切。因為愛是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唯一理由。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21

我對《苔絲》的唯一印象就是挺好看的,苔絲這個人物挺可憐的,除此以外便所剩無幾了,根本沒有把自己融入整個情節中去,根本沒有對苔絲這個悲劇性的人物作過任何有意識的評價,根本沒有想過苔絲一步一步走向毀滅是與其性格,與她所處的環境是如此密不可分。這一次閲讀,我不敢説我已經看懂了,但我對整個情節有了比以往更深刻的瞭解。

苔絲的一切都是靜靜的。五月節的舞會上她靜靜地看着自己鍾情的男子挑選了另外的姑娘,又靜靜地哀怨。在德伯家的農場她靜靜承受亞雷的玩弄,又靜靜地離開。在奶牛廠裏她靜靜地愛着安璣,又靜靜地等待安璣回來。就連她的掙扎與反抗,都是那麼沉默,悄無聲息。

她有着貴族血統,又生在淳樸的鄉村之中,這一切造就了她的純潔和質樸的優雅。哈代賦予了她至真至美的個性,她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的生命就如同一棵傲立的小樹,雖然有寒冬落葉,但等到春暖時,又是枝葉喧鬧。而命運無情的利鋸,讓她最終倒下,再也無法站起。

苔絲自始至終都是純潔美好的,一如她的外表。女人珍視美麗,而美麗給女人帶來的,卻往往不是幸運。世人也珍愛美麗,可是卻沒有人真正知道怎樣去愛。

我們不能武斷地説亞雷不愛苔絲,愛美之心,就算不是對靈魂的欣賞,也無可厚非。他曾經有一點想要保護她,也想過要柔和地對她好,慢慢地進入她的內心。他的語言雖然粗魯俗氣,但細細品讀,其中也不乏對苔絲温柔的心疼。但同時亞雷的紈絝習氣又讓人嗤之以鼻,他最大的錯誤就在於只知佔有,不懂尊重,生活所迫的苔絲,想推開他卻不能。亞雷侮辱苔絲的那個晚上,他本來並沒有意要這樣做,只是在月光下的苔絲令他不能自禁,半推半就中苔絲被亞雷所踐踏和侮辱。事後亞雷提出可以給予苔絲情婦式的豢養,這個承諾對於一個粗俗的商人,也許已經是很勇敢的擔當了吧,但對於苔絲,這個表面沉默而內心倔強的無以復加的女性,這確是不折不扣的侮辱。

安璣走後,亞雷又找到苔絲,再次提出豢養她,這是出於佔有的慾望還是內心對苔絲的愛戀呢?我們不得而知,但在苔絲已經窘迫得走投無路的時候,他是落井下石,也是拉了一把苔絲,給了苔絲一家一條生路。亞雷是精神上的虐待者,她是把苔絲推向深淵的直接兇手。

安璣,有着良好教育的正人君子,與苔絲深深相愛,他的愛的確比亞雷高尚的多,但是他的所做作為,對於苔絲的毀滅,卻有着比亞雷更甚的推動作用。

作為一名女性讀者,怎麼能夠忽略哈代對苔絲與安璣戀愛的浪漫描寫呢?在漲了水的河道上,安璣一步一步慢慢把苔絲抱過河去的情景,讓一代代的讀者怦然心動,那種青澀與純潔,是那樣的自然和貼近生活。安璣對苔絲的愛,是君子之愛,他愛的是苔絲的內心,苔絲內心的純潔和憂鬱的結合,正是吸引安璣之處,這種內心的場域,是亞雷這樣的淺薄之人所永遠無法達到的,這樣的區別,也正是苔絲深愛安璣卻從不對亞雷施捨一點温柔的原因。然而,這個能觸及最深刻愛情的男子,卻因為嚴重的感情上的潔癖和傳統觀念的束縛,把自己的愛人按壓在沒有空氣的深水之境。

可憐的苔絲啊!父母因為生活的重壓,可以把自己作為交換物質的籌碼;垂涎於自己美貌的亞雷,也可以輕而易舉地傷害苔絲的身體,但苔絲聖母般的靈魂彷彿有着天生的自我淨化功能,她沒有在這些苦難面前低頭。但安璣,不是苔絲靈魂的伴侶嗎?為什麼還難以包容一顆被傷害過摧殘過的心靈?在我看來,安璣就是苔絲毀滅的最大推手了。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22

讀完《德伯家的苔絲》,我心情很長一段時間不能平靜。托馬斯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它的價值,我不想多做評論,單純就這本書的價值,我還是比較看好的。在這裏,我只是想很簡單的闡述了一些他筆下的女人——苔絲。

見過“冤家路狹”,我覺得很傷心、很沮喪,眼淚在眼筐裏不停打轉,終於流淚了。不過我也讀完了這部小説,雖然早有結局,可是我真的看到的時候就有些難過、是很難過。

多少詞彙出現在我腦海裏,我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苔絲——天真的美。她是一個來自美麗國度的小女孩,雖然有高貴的血統,但是內心仍然單純。美不光一個外觀,更是一種由心臟散發出的表現。

可是她的結局並不好,我在想一個天真純潔的女孩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局?她有什麼錯?美麗?天真?自尊?也許單純是你的美麗之源,也是你的悲痛之源。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23

這是我第二次讀這篇小説了,可從次數上來看雖是第二次,實質上只能説是第一次,或者説是一次多一點點。

我第一次看這篇小説的時候才只是一箇中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有限,而且讀得也很粗略,那時,我對《德伯家的苔絲》的唯一印象就是挺好看的,苔絲這個人物挺可憐的,除此以外便所剩無幾了,根本沒有把自己融入整個情節中去,根本沒有對苔絲這個悲劇性的人物作過任何有意識的評價,根本沒有想過苔絲一步一步走向毀滅是與其性格,與她所處的環境是如此密不可分。這一次閲讀,我不敢説我已經看懂了,但我對整個情節有了比以往更深刻的瞭解。

《德伯家的苔絲》的作者托馬斯·哈代在這篇小説中體現出了他悲觀的宿命論,主人公苔絲陷入悲慘境地,但她無論如何掙扎都無濟於事,改變不了命運的安排與戲弄,最後走上絕路。但她走上絕路,絕不像某些低俗小説那樣一味追求情節曲折而硬讓主人公死去,而是有其一定的必然性。 苔絲天性純樸,厭惡趨炎附勢,她性格中最不容忽視的一點便是她強烈的責任感了,正如苔絲堅決地要把與亞歷克·德伯的那一段不快的往事告訴她所深愛,並且也深愛她的丈夫安吉爾一樣,她原本可以完完全全地把這件事隱藏起來,説像她母親教她的,然而,苔絲沒有,她把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安吉爾。

我所説的都是苔絲,也許你會問起安吉爾為什麼會接受不了苔絲曾被亞歷克玷污併產有一子這一殘酷事實而提出與她分居,他不是很愛苔絲嗎?難道他對苔絲的愛並不是高尚的嗎?那麼,我要説,他是因為太愛苔絲了,他心目中的苔絲是如此美麗,如此善良,是一切純潔的象徵,他忍受不了他眼中所見,心目所想的苔絲有任何過錯,他努力扼殺自己對苔絲的感情,他覺得那個屬於他的苔絲已經不存在了,在他眼前的,已經不是他以前所深戀的苔絲,而是有着苔絲形貌的另一個女人。新婚之夜,也就是苔絲把往事告訴他的那個夜晚,也就是他們開始分居的那個夜晚,他曾夢遊,抱着苔絲走到了樹林中,把苔輕輕放在一口棺材中,看過這篇小説的人一定不會忘記他當時所一直重複説的那一句話:“死了,死了,苔絲,我的妻子死了,死了。”在他的心中,最最美好的那個苔絲死了,不存在了,他的悲痛,他的絕情,他的棄苔絲而去的行為,正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失去了當初最真最純的苔絲。

至於亞歷克,我不想多説,他給苔絲帶來的災難是顯而易見的,他對苔絲所做的一切,根本不是出自他對苔絲的愛,因為愛是高尚的,他對苔絲只有情慾可言,絲毫沒有愛的根據。然而,苔絲並沒有因為亞歷克給她帶來的打擊而不純潔,她自始至終都是那麼的純潔,善良,都顯得那麼美麗。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24

看久了卡通連環畫,我想換換口味。於是在書架上拿了一本《德伯家的苔絲》看了起來。

暖人的友情!

喜歡哈代的抒情詩,其中不乏情節生動,語句雋永的作品。《德伯家的苔絲》是哈代最著名的長篇小説之一。這是個美麗淒涼的愛情故事。當我合上書,苔絲對克萊爾忠貞的愛情故事確實令我感動,但令我温暖的是和苔絲一起擠牛奶的3個可愛少女伊絲、瑪麗安與雷蒂。她們也同苔絲一樣深深愛着那個英俊少年克萊爾,但也深知克萊爾只愛苔絲,於是就把愛戀深深地埋在心裏,而把祝福送給他們。

讀到這裏我心中一陣激動,我彷彿看到一個高尚的靈魂,左右了她那質樸敦厚的天性,這真是一個真正善良、真心待人的好姑娘呀,真令人感動。在苔絲回到孃家又身無分文時,因為失戀而酗酒的瑪麗安又幫她找到了一份工作,使苔絲的生活又有了一絲光亮。在那些陰霾的日子中,温暖着苔絲冰冷的心的依然是這份暖人的友情……

苔絲是不幸的,她的父母為了所謂的家庭榮耀,而讓她去攀親,而毀了自己。她最愛的人又無情地拋棄她,而她又是幸運的,在她短暫的一生中,在她遭遇愛情拋棄時,不離不棄的是那份温暖的友情。

為這份友情喝彩!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25

在我所讀的書中,有一本是我最喜歡的書,這本書裏面的女主人十分漂亮,男主人公十分温柔和體貼,但男二號確是一個花言巧語,十分奸詐的人。這本書就是《德伯家的苔絲》,作者是英國的哈代。

這本書主要講了:苔絲的父親聽説自己是古代貴族的後裔,便要女兒去一個自稱是德伯後裔的富老太婆家攀親。苔絲到了那兒卻被老太婆的兒子亞歷克糟蹋了。苔絲在牛奶場做工時與安奇爾相愛。當他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安奇爾卻沒有原諒他而是拋下她前往巴西發展。苔絲家裏陷入窘境,丈夫沓無音訊,絕望中的她只能被迫和亞歷克同居。安奇爾回國來找妻子。但苔絲覺得沒有臉面重回丈夫的懷抱,只好殺死了亞力克。與丈夫一起度過了幸福的五天後,苔絲被捕了

當苔絲還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女孩時,亞歷克就把她的一生的幸福給毀了,而亞歷克卻理由充分的説他這樣做是因為他愛苔絲,難道這樣也是愛的方法那?他這樣的方法只能找來世人的指責、痛恨、羞罵,永遠都得不到世人們的認可和祝福。而苔絲呢?她對亞歷克只有恨,絕對沒有一絲的愛,牽掛,更不要説是憐憫了。安奇爾是一個既温柔又體貼的男人,他不會用花言巧語騙取苔絲的愛,更不會用那種下流的方式得到苔絲。他用自己那持之以恆的精神與愛在一點一點的融化着苔絲的心,並一天一天的用自己的行動感動着苔絲最終獲得了苔絲的心。這就是兩個人品質的對比,行為的對比,也是結果的對比。苔絲因為被對亞歷克的恨衝昏了頭腦,蒙撇了雙眼,最終在對亞歷克的恨和在對安奇爾的愛的兩種情緒的交織下殺了亞歷克。當他與丈夫安奇爾度過了幸福、快樂、浪漫的五天後便被捕了。在監獄中,她想來想去自己的一生太悲涼了以至使她無法去面對,只好自殺了

苔絲帶着遺憾和對丈夫安奇爾的祝福離開了人世。在愛與恨中作出了選擇,也付出了代價和失去了幸福。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26

魯迅先生説:“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讀完《德伯家的苔絲》,不由得掩卷歎息,是誰讓這位美麗淳樸的姑娘走上了不歸路,兩位男人的愛卻得到了恨的結局,命運如此地捉弄人,又如此地悲愴,我們為苔絲掬上一把同情淚,低頭沉思,悲劇的背後是什麼?

善良質樸的尤物苔絲出身在貧寒的家庭,父母一心想讓她攀高枝,結果卻把她推進了火坑。遭遇花花公子亞雷,他貪圖她的美貌,伺機佔有了她。苔絲不得不背井離鄉,過上隱姓埋名的生活。在打工的牛奶廠,“風光流轉,由平淡變成了絢爛”,苔絲與牧師的兒子克萊日久生情,私定終身。

書中描寫苔絲與克萊的愛情的段落,任何人讀到都會心動不已:“她看他的全身,到處都是十全的男性美。他的靈魂就是聖徒的靈魂,他的智慧是先知的智慧。她既是愛他,而她這種愛本身就是一種智慧……而他愛她,在她看來,則是一種憐憫,因此她就傾心相委,披肝瀝膽。”自卑的苔絲起初不敢接受克萊的愛情,儘管她也深深地愛上了他。那些疑慮、恐懼、鬱悶、煩惱、羞恥常常盤踞在她的心頭,揮之不去。但兩人的真心相愛,又令苔絲把往事忘記,雖處在愛戀中,但那些陰影蠢蠢思動,不能消除。

克萊知道苔絲很愛他,“但是那時候,他還不知道,她對他的愛,究竟有多深,有多專,有多柔順;不知道她都怎樣能為他忍痛受苦,為他赴湯蹈火,她都怎樣矢志靡它,至死不渝。”每每讀到這裏,都會心痛柔美的苔絲,她的愛情堅貞不渝,可之後她是遭了多大的罪,受了多少苦,是有多絕望,是有多悽苦……。

結婚當晚,苔絲鼓起勇氣向克萊坦承過去,克萊無法接受事實,一走了之,令苔絲重新跌回深淵。純真的愛情敵不過世俗的觀念,在克萊看來,貞操是原則性的問題,一切都不一樣了,他無法在得知真相後再度去愛苔絲,留下她獨自去面對一切。

堅強的苔絲不得不再次出去謀生,又苦又累的活兒沒能把她壓倒,她一直苦苦地等着克萊回來。可苔絲竟然碰上了亞雷,他搖身一變,成為了宗教的傳道人。再次的相遇激起了亞雷心中的慾火,他糾纏着苔絲,她無從躲避。面對着父親的離世,房屋被易主,看到母親和弟妹們居無住所,生活困難,倔強的苔絲低下了頭,重新回到亞雷的身邊,成為他的情人。

苔絲是位善良、能幹、正直、剛強、美好的姑娘,她的光芒將她身邊的兩位男人照得原形畢露。亞雷本着玩弄女人的態度出現,一度洗心革面,狂熱愛上了宗教。但本性難移,依然不改花心本色,在苔絲最危難時乘機而入,佔有了她。而克萊,本可以救苔絲於深淵中,但因着他的自私、狹隘以及不夠堅定的愛,使得悲劇發生。

當他發現自己真的可以完全原諒苔絲時,卻得知苔絲已經重新回到了亞雷的懷抱中。克萊的出現,無疑加速了亞雷的死亡,苔絲壓抑許久的感情一觸即發,她親手殺死了亞雷,也為自己的生命畫上了句號。悲劇的背後滿是淚水,滿是憐憫,滿是痛惜,滿是無奈。如果亞雷被宗教所感悟,走上正義的路,幫助苔絲走出困境,或許會贏得苔絲真正的愛;如果克萊對苔絲的愛始終不移,他內心包容,原諒過往(其實這不是苔絲的錯,卻都由苔絲承擔了一切的後果),苔絲可以和他過上相互愛戀的生活,美滿幸福;如果苔絲的父母不被困苦所迫,勇敢面對,或許不會讓苔絲早早地走出家門,跌入痛苦的泥潭……如果,如果,生活沒有如果,現實就是如此,鮮血淋淋,滿目傷痕,但仍有美好,仍有希望。

故事儘管悲壯不已,但在結局時卻有一絲暖意。苔絲在與克萊最後相處的時間裏,仍不忘記將自己的妹妹麗莎交託給克萊,希望他和她可以在一起幸福地生活。克萊和麗莎同行在山上,當他們從山頂往監獄處看去,苔絲的生命結束了。“那兩位無言注視的人,好像祈禱似的,把身子低俯到地上,一動不動地停了許久;同時黑旗仍舊默默地招展。他們剛一有了氣力,就站了起來,又手拉手往前走去。”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27

《德伯家的苔絲》中的苔絲是勇敢的,在男權時代,敢於談論自尊,但面對現實,她無法逃脱命運的道德枷鎖,這是一個純潔女人的悲劇。

《德伯家的苔絲》是一本很好看的小説,它的作者是英國的著名作家哈代。看過之後,這部作品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面對父親沉浸與過去的輝煌家族中,面對兄弟姐妹期盼的目光,面對家中唯一的老馬死在自己手中的場景,苔絲違背自己不想嫁給富人的原則,開始了她不願意過的生活,走上了一條足以毀滅她人生的道路。

純潔的苔絲像一個無助的小鹿,受到了邪惡的亞雷的侵害,她得到的是人們的冷嘲熱諷,承受着別人的鄙視和侮辱。但是,她無時無刻不在渴望着愛情,所以,在安其爾的愛情攻勢下,苔絲總是不敢承認自己的過去,這意味着,她在一點一點地靠近她的悲劇。

當時的英國正處於一個充滿變化和動盪的時期。苔絲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作為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動者,雖然她美麗、善良、聰明,但是在生活的壓力下,她看起來還是那麼的渺小。

“思想開明”的克萊爾與苔絲之間的感情脆弱不堪,他用根深蒂固的傳統貞操觀念來看待一個女人是否貞潔,不把苔絲的無辜放在眼裏,親手將她推入了絕望的境地。當時社會的道德偏見,讓苔絲再一次成為資產階級倫理道德的犧牲品。

從一開始,苔絲的美就不是張揚的,她有一雙清澈泛天真的眼睛,卻總是流露出堅定、淡漠的神情。苔絲是勇敢的,在男權時代,敢於談論自尊,在行刑場上的最後一刻,她的冷靜嚇退了所有的人,但面對現實,她無法逃脱命運的道德枷鎖,這是一個純潔女人的悲劇。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28

苔絲,這個會讓人心口發疼的名字已經深深刻在文學的里程碑上,她美麗、善良、純樸、勤勞、容忍,但是在這出命運的悲劇裏,她的堅強和自尊最為奪目。在男權中心的社會裏,她是弱者;在資本主義社會裏,她是底層;在不可控制的命運中,她成了玩偶。

為了窮困的家庭,苔絲放下自尊,去富有的"本家"德伯家幫工,卻沒料到這正是她厄運的開端,那位自以為是的花花公子亞雷毀了她的一生。在那個分外注重道德的時代,失貞的女子揹負的壓力是現代人所不能理解的,跨不過自己心裏的坎,還得忍受旁人的指點和唾棄。亞雷是苔絲命運悲劇的直接導火線,美麗的弱女子淪為富家少爺的附屬品,這反映了當時社會可悲的現實,等級和財富的差異卻讓這扭曲的現實成了理所當然。作為底層的勞動者,她必須要忍受殘酷的剝削和壓迫,這不僅僅是苔絲個人的悲劇,更是當時社會的整個農民階級的悲劇,在繁華的維多利亞時代,資本主義侵襲到農村並毒化了社會氣氛。之後孩子的夭折又給苔絲多添了一筆傷痛,如花的年紀,就嘗過了如此的苦澀和難堪,這種悲慘的境況,是命運的無端捉弄,還是這個社會的逼迫?

經歷了那麼多坎坷,遠離家園來到牧場,找到新工作的苔絲以為生活開始慢慢眷顧她了,這裏有着唱歌跳舞的少女,白色的長裙,五顏六色的鮮花,沒有了"拿含着惡意的眼光看她"的人,一切都是嶄新的,牧師的兒子——安璣與她相戀了,甚至決定與她結婚,她是那麼快樂,對未來也有了期待,她的希望和日光一樣耀眼,驅散了往常的陰霾。但是未知的命運就是擅長捉弄人,它熱衷於把人捧上天堂,然後再給予重重的一擊。

安璣似乎是一個不錯的男子,他是知識分子,受過現代哲學思想的教育,把求知的自由看得比物質重要,有着先進獨立的思想,同時也是一名宗教的反叛者,蔑視社會的習俗禮法,他對苔絲又是如此深情。但是剝去面紗,他卻成為苔絲悲劇人生的重要原因,因為他雖然有着新思想但是卻無法諒解心愛的人的過去,想要衝破舊秩序舊觀念,卻把自己陷在偽道德的泥潭裏。當苔絲這個善良的女子,坦白自己的過往和不堪時,他沒有選擇包容而是開始叱罵和逃避,在他不斷地徘徊走動的時候,他的軟弱和虛偽就徹底暴露了,不留情面地斥責苔絲是一個不懂事的鄉下女人,可見安璣骨子裏還是習俗成見的奴隸。在惡棍面前,苔絲可以直接反抗,但是面對偽善的君子,她卻盲目地敞開了心扉,最後心底最柔軟的地方被深深刺傷,鮮血淋漓,最終也無法復原。

毫無疑問,苔絲又一次成了命運的犧牲品。拋下她遠走的安璣讓她的生活陷入了絕境,希望徹底破滅。無奈的她回到改惡從善的亞雷身邊,成了籠裏的金絲鳥。如果一切如此發展下去,她的一生或許也不算最糟糕,但是命運的爪子又開始發癢,又想要捉弄人了。安璣在歷經人事變遷之後,諒解了苔絲的苦衷,看清了自己的感情,於是他回來了。但是正如《半生緣》中的一句經典台詞所説:"一切都回不去了"。苔絲冷漠地拒絕自己所愛的人之後,她的內心煎熬到了極點,命運的嘲弄徹底讓她崩潰了。終於,她親手殺了那個讓她的人生走上悲劇軌道並一路黑暗下去的罪魁禍首——亞雷。這是她最為動人的時刻,也是最讓人心疼的時刻。一個弱者,歷經那麼多年,吃盡生活的苦,一次次陷入絕望,現在她終於為自己的不公平奮起了,總算為自己討了個公道。但是讓人心疼的是,命運把她逼到了絕境,報復成功的同時也徹底毀滅了自己。

苔絲和安璣的逃亡並沒能持續多久,悲劇的人生總要有個盡頭的,或近或遠。在荒原之上,初醒的苔絲總算解脱了,她不用再承受命運無情的玩弄,或許那短短的一覺是她這輩子最安逸的時光,沒有心理負擔,沒有道德的束縛,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鮮活的人。苔絲的美麗在她拼盡所有之後戛然而止,她的堅強和自尊是她活下去的支撐,揮霍完畢,也就無所眷戀了。

《苔絲》是一部偉大的命運悲劇,悲劇就是把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苔絲的真和善在偽和惡的打擊中轟然倒塌。這是命運的必然走向,同時也是這個社會壓迫的結果。哈代通過傑出的景物描寫、心理描寫和結構安排,使這部小説充分體現了他悲觀的宿命論,全篇是一場美好人生步步破碎的悲壯景觀。

苔絲就仿似純潔無暇的曇花,乾淨透明,而命運醖釀了最濃的黑夜,她就在此中毅然綻放,無可挽回地凋謝。惋惜哀歎終究留不住那種美好,苔絲這個動人豐滿的女子就這樣深深地烙印在了心底,每每品味,就會有刺痛以及欽佩。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29

小説的開頭就描寫了苔絲,説她雖然不是讓人一看就覺得是個美人的人,但她的眼睛是如此的清澈美麗,皮膚是那麼的白嫩,五官搭配起來是非常的和諧,她就像是大自然的女兒,純潔,美麗,活潑。

在鄉村的舞會上偶遇安其爾,但是他卻沒有請她跳舞,而是請了另外一位漂亮的女孩,在他回望的一瞬間,碰上了她失望的目光,但是他們沒有想到他們竟然能夠再次相遇,並且相愛的如此刻骨銘心。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30

英國著名作家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説,看完整本書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女主人公苔絲的美麗與善良。雖然故事沒有非常精彩的情節,沒有耐人尋味轟轟烈烈的愛情,但是那種寧靜、純潔的氛圍與點滴卻讓人讀來舒服。

就故事來説,不管對於誰來説都是一個悲劇,美麗善良的苔絲走上了斷頭台,父親去世,母親流離,兄弟姐妹漂泊,愛人安其爾悔恨悲痛,隨着苔絲的死去,一切都失去了它的光彩與歡樂,這是苔絲的悲劇,也是不公平的社會的悲劇,不知道這是否會引起人們的深思。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31

某日,偶然聽同學提到《德伯家的苔絲》這本書,出於好奇,放假前我借了這樣一本書,僅用一天多的時間就讀完了。

讀後的感覺,很複雜,似乎跟隨作者走完了她的一生,閲盡了人生百態,嚐遍了人世的酸甜苦辣。合上書本,我的思緒似乎又飄飛到苔絲的世界,那個她主宰不了的世界,那個讓她又愛又恨的世界,那個記錄她的成長、印證她靈魂昇華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她的心靈,鑄造成一級一級的階梯,讓她學會了成長,亦讓我們領悟了她的魅力,不,是以她為代表的一代女性的魅力。

理順思路,我讀懂了她的成長。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32

如果説卡門的美在於野性叛逆,簡愛的美在於倔強頑強,那麼苔絲的美一定在於純淨自然,她是大自然的女兒。她的純潔就像藍天一樣,雖然偶爾會被烏雲遮住,可是當烏雲散去,世界上最純淨透明的依然是藍天。

苔絲是美麗的鄉村姑娘,雖然有着貴族血統卻依然純樸。美,不是一種外表,而是內心高雅純潔的表現,宛如秋菊,雖然沒有杜鵑,牡丹的美豔,也沒有梅花的傲骨芳容,卻仍保留自己淡淡的清香。不爭,不傲,身在百花之中,心在藍天之外。

克萊爾正式因為苔絲獨具特色的純淨才愛上她並向她求婚。可是當苔絲向她所愛的人坦白她那受傷的過去時,克萊爾猶豫了,對愛人的不理解和對感情的不堅定讓她最終選擇了離開。苔絲心碎了,當她幫她的傷口小心翼翼的展現在所愛的人的面前時,她希望的是理解,是原諒。可是愛人卻狠心的在弱小的苔絲的傷口上灑了一把鹽。

花落無聲,寧靜的秋天已過,酷寒的冬風吹來,誰也聽不到花的哭泣,因為她從不在痛苦中哭泣,她的淚留給未來,她期盼着幸福。

雖然後來克萊爾意識到自己的偏見和狹隘,他的心彷彿看見天上有一顆名叫“苔絲”的星星對他説:“親愛的,現在你原諒我了麼?”

為什麼不可以抗拒,抗拒那虛偽的道德!離別......,等待......,彷徨......,後悔...... 雖然苔絲和克萊爾最後度過了五天美好的時光,可是,為愛復仇的苔絲結局依然悲慘。

苔絲的悲劇也與她的性格有關苔絲是哈代塑造的一個全新的婦女典型。她有着雙重性格。一方面她敢於反抗傳統道德和虛偽的宗教;另一方面又不能徹底擺脱傳統道德對自身的羈絆。特別是後者與她的悲劇命運直接相關。

苔絲出身於一個農民家庭,殘存於農民身上的某些舊道德和宿命觀點使她在反抗傳統道德時出現了軟弱的一面。當她受到世俗輿論、傳統道德迫害的同時又用這一道德標準來靜觀自己認為自己是有罪的。“她把自己看作一個罪惡的化身”“她老覺得全世界的人都在注意她的情形不敢抬頭見人”她比別人更不能忘記自己的恥辱。苔絲正是這樣用一張自己織成的道德羅網把自己束縛起來。其實她的自我束縛意識有其深刻的歷史基礎是整個社會意識的具體表現。苔絲作為一定歷史時期的個人必然會形成特定的歷史時期的社會意識和道德觀念她的思想和行動也必然會受到時代和社會意識的制約。

所以苔絲的悲劇既有社會的因素也與她的性格有關但這些因素都與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有着直接的聯繫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反映。苔絲的一生註定是一個悲劇。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33

前一段日子,讀完了《苔絲》——流着眼淚讀完的。

這是我第二次讀這篇小説了,可從次數上來看雖是第二次,實質上只能説是第一次,或者説是一次多一點點。我第一次看這篇小説的時候才只是一個國小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有限,而且讀得也很粗略,那時,我對《苔絲》的唯一印象就是挺好看的,苔絲這個人物挺可憐的,除此以外便所剩無幾了,根本沒有把自己融入整個情節中去,根本沒有對苔絲這個悲劇性的人物作過任何有意識的評價,根本沒有想過苔絲一步一步走向毀滅是與其性格,與她所處的環境是如此密不可分。這一次閲讀,我不敢説我已經看懂了,但我對整個情節有了比以往更深刻的瞭解。

《苔絲》的作者托馬斯·哈代在這篇小説中體現出了他悲觀的宿命論,主人公苔絲陷入悲慘境地,但她無論如何掙扎都無濟於事,改變不了命運的安排與戲弄,最後走上絕路。但她走上絕路,絕不像某些低俗小説那樣一味追求情節曲折而硬讓主人公死去,而是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在故事的開端,當苔絲的父親約翰·德比被告知自己這樣一個貧窮小販竟是古代德伯家族——一個十分高貴顯要的家庭的後裔後,她的父母要她去有錢的德伯太太家攀親戚,她天性純樸,厭惡趨炎附勢,不同意去,但後來,她由於擔心喝得酩酊大醉的父親半夜外出送蜂密進城會出現意外,才與弟弟一起替父親跑一次腿,然而途中卻出現了意外——她家唯一一匹趕車的馬被軋死了,失去一匹馬對他們這樣一個貧困的家庭來説就是失去了用以維持生活的工具。在埋葬這匹衰老枯瘦的馬時,幾個孩子們都放聲大哭,苔絲沒有,他臉色蒼白,沒有表情,似乎認為她自己是謀殺者,書中是這樣描寫的。然後她帶着一種負罪感――是她自己的疏忽大意才使家庭的生活出現了危機,和她對父母的孝順,對弟弟妹妹們的關愛,以及她強烈的責任感——必須使家庭擺脱困境的責任感,去了德伯太太家攀親戚,也導致了她被亞歷克·德伯玷污,給她日後的生活蒙上了一層抹不去的陰影。她的孩子在死前,她堅持要讓這個不清白的小小的欲的產物受洗禮,也是強烈的責任感趨使她這樣做的。如此説來,苔絲性格中最不容忽視的一點便是她強烈的責任感了,正如苔絲堅決地要把與亞歷克·德伯的那一段不快的往事告訴她所深愛,並且也深愛她的丈夫安吉爾一樣,她原本可以完完全全地把這件事隱藏起來,説像她母親教她的,然而,苔絲沒有,她把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安吉爾,書裏這樣寫道:她説得很輕,但很堅決。苔絲把這件事告訴了安吉爾,而不願意隱瞞事實,致使安吉爾承受不住打擊而與她分居,也正是源於她那責任心,不是嗎?現在看整篇文章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吧,就是苔絲殺了亞歷克後追上安吉爾的時候:克萊爾停住腳步,以詢問的目光望着苔絲。‘安吉爾’,苔絲説,好像她一直等待着他們停步時克萊爾會這樣看着她,‘你知道我為什麼要追你嗎?我要告訴你我把他殺了!’她這麼説的時候臉上露出令人同情的慘淡微笑。令人同情的慘淡微笑,你能想象一個人在殺了人後所露出的這種表情嗎?如她自己所説的我殺了他——也不知道是怎麼把他殺死的。不過,安吉爾,為了你,也為了我自己,我非這麼做不可。顯然,苔絲把殺死亞歷克看成是她應盡的責任,是她必須完成的任務,為她自己,也為她丈夫。亞歷克是籠罩在她心頭的陰影,亞歷剋死了,她只覺得如釋重負,只覺得自己是完成了任務,所以她急着要告訴她丈夫,這大概也就是她臉上會露出微笑,而不是殺過人後的慌亂、驚恐無措。因而在她生命的最後五天——與安吉爾在一起的五天——一生中最幸福的五天中過的生活是恬靜的,她的心情也是平靜的,她對待死亡的坦然也感染了逮捕她的人,她站起身來,整了整衣服向前走去;那些人還一個也沒有起步。‘我準備好了’,她平靜地説。我想,苔絲或許是帶着幸福,甚至是帶着滿足感死去的,因為她覺得她死了,再也看不見安吉爾會看不起她了。這從她被逮捕前所説的話中是可以看出來的。

至此為止,我所説的都是苔絲,也許你會問起安吉爾為什麼會接受不了苔絲曾被亞歷克玷污併產有一子這一殘酷事實而提出與她分居,他不是很愛苔絲嗎?難道他對苔絲的愛並不是高尚的嗎?那麼,我要説,他是因為太愛苔絲了,他心目中的苔絲是如此美麗,如此善良,是一切純潔的象徵,他忍受不了他眼中所見,心目所想的苔絲有任何過錯,他努力扼殺自己對苔絲的感情,他覺得那個屬於他的苔絲已經不存在了,在他眼前的,已經不是他以前所深戀的苔絲,而是有着苔絲形貌的另一個女人。新婚之夜,也就是苔絲把往事告訴他的那個夜晚,也就是他們開始分居的那個夜晚,他曾夢遊,抱着苔絲走到了樹林中,把苔輕輕放在一口棺材中,看過這篇小説的人一定不會忘記他當時所一直重複説的那一句話:死了,死了,苔絲,我的妻子死了,死了。在他的心中,最最美好的那個苔絲死了,不存在了,他的悲痛,他的絕情,他的棄苔絲而去的行為,正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失去了當初最真最純的苔絲。

至於亞歷克,我不想多説,他給苔絲帶來的災難是顯而易見的,他對苔絲所做的一切,根本不是出自他對苔絲的愛,因為愛是高尚的,他對苔絲只有情慾可言,絲毫沒有愛的根據。然而,苔絲並沒有因為亞歷克給她帶來的打擊而不純潔,她自始至終都是那麼的純潔,善良,都顯得那麼美麗。

上文也就是我對《苔絲》的一點感想,寫好後,一陣輕鬆,這些話,一直是我在閲讀過程中想要説的,在這裏一吐為快,真是爽心。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34

合上這個小説的時候,才確定苔絲不是一個植物的名字。單看小説的名字,有的譯作苔絲,有的譯作德伯家的苔絲,一開始真以為是作者對某種植物進行的描述,後來逐漸的瞭解到,這是一個受到凌辱的女子的名字,苔絲這詞語本身就給人一種弱勢的直覺,似乎受欺凌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然而在小説的最後,苔絲卻把那個欺凌她的男人亞雷克給幹掉了,毅然決然的回到她的愛人克萊爾的懷抱中,即使最後他們逃亡未遂,所感受到的幸福卻是前所未有的。苔絲最後被處以死刑了,雖然作者在簡短的最後一章只是那麼一提,我覺得還是太過殘忍,他本來在倒數第二章結束就好了,那時候,抓捕他們的人已經來了,而苔絲説,“我準備好了,走吧。”她平靜的説道。

讀以前的小説,總是對人物們所受到的那種束縛感到費解,像紅字,那種束縛多半來自當時的宗教環境吧,不過現在想想,人們又何嘗自由多少呢,宗教啊法律啊社會規範啊總是由不得人們在內心的指引下生活,命運則是同謀,扼殺人們幸福生活的同謀。命運饒有興致的對苔絲進行戲弄。她是活潑可愛的少女,一下子成了未婚先孕的少婦,孩子生下來了,孩子又死了,她不得不獨自一個人為孩子做禱告,她去遠方打工,她有了新的愛情,往日的羞恥給她新的婚姻帶來不幸,丈夫離她遠去,她不得不艱難困苦的度日,幸好,後來克萊爾回來了,思想上的這個彎為什麼這麼難轉過來呢,難道苔絲那持久的曠世的深厚的愛,也不能讓他產生寬恕之心麼,幸好他回來了,可是這個迴歸,苔絲等的好苦啊。

可以説,這是詩化小説的代表。小説也是一個載體,有些東西不得不融入到小説中,才能真切的展現在人們的面前。昆德拉的小説,是為了在小説中説明某個觀點;哈代的小説,則是為了在其中建立一個意象,最温柔最觸動人心的意象;勞倫斯的小説,在試圖在其中描述某種情感,最細微最令人恍然的情感。哈代是把苔絲當作一首詩來寫的,這從文中隨處可見的詩意描寫中可以印證。所有的景物都強烈的帶着人物的或者作者的情感,就是描寫一個豬圈吧,也不會讓人感到一點不雅,這就是語言方面的能力了。這讓整個苔絲,或者説整個事件,都籠罩在某種詩意的氛圍中,因而令人難忘。或許哈代有在鄉間的寧靜的童年,所以才有那種自然而然的筆觸,讀之,能讓人心靈平靜,那種超出讀書這種行為本身的平靜。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篇35

“我過去是犧牲品,就永遠是犧牲品——這就是規律!”——《德伯家的苔絲》

苔絲是一個沒落貴族德貝維爾家族的後代,同時也是一個貧困農民家庭的長女,因父母的虛榮和家庭的貧困去認識了所謂的“堂兄”阿歷克,之後不幸失貞。苔絲為此傷心痛苦後決定到新的地方——南邊的奶牛場。在那裏她認識了克萊爾,生命重獲新生,與克萊爾逐漸相識相知相愛,卻在新婚當天兩人相互坦誠時克萊爾無法接受苔絲的過去,苔絲的生活再次走人苦難。克萊爾在巴西的經歷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再次回到苔絲身邊時,苔絲為他殺了阿歷克。兩人的團圓就只有那麼幾天,最後以苔絲死去悲劇收場。關鍵詞:苦難、無奈、犧牲品、悲劇、道德、男權正文:“我過去是犧牲品,就永遠是犧牲品——這就是規律!”在燧石山農場苔絲又一次遇到阿歷克時無奈、絕望地喊出這麼一句話。作為封建社會的底層農民階級又是個婦女,她權利無幾,卻又處處受傷。在官方説法中《德伯家的苔絲》描寫的是威塞克斯破產農民的前途和命運。這點的確不可否認,以苔絲一家在父親死後全家被逐離且無處可去的困境,以苔絲個人被阿歷克傷害、因非己之過被克萊爾拋棄、在燧石山農場被農場主欺負以及最後以死亡收場的悲劇命運,體現了威塞克斯破產農民的無望、孤苦渺茫的前途和悲苦、註定被犧牲、拋棄的命運。苔絲一家正是這苦難的破產農民的縮影。然而,我從《苔絲》這本書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女性在男權社會下的苦難與無奈。

在當時社會,苔絲算是一個比較富有思想、善於思考的女性。如在第十三章有那麼一句“有時候,她的離奇幻想會強化周圍的自然程序,直到它們似乎變成她的歷史中的一部分,它們豈止是變成她的歷史的一部分,簡直就是她自己的歷史,因為世界只是一種心理現象,表面上看起來像什麼,它實際上就是什麼。”

正因她愛思考,才會多幻想。同時她也是一個純粹的唯心主義者,她在奶牛場時“對於她來説,整個世界的存在全憑她的感覺,所有的生物的存在也全憑她的存在。對於苔絲,宇宙本身的誕生,就是在她降生的某一年中的某一天裏誕生的。”。正因如此苔絲更顯天真、活潑,對於這個世界充滿着無限的熱愛,即使在受了那樣的恥辱後,走向牛奶場時仍能“精神奇妙地振作起來。迎着温柔的南風,她一路跳躍着向前走去,她的希望同陽光融合在一起,似乎幻化成一道環繞着她的光環”,甚至在一聲鳥的啼鳴裏“也似乎潛藏着歡愉”。

不過她的思考也給她自己帶來了諸多困擾,在克萊爾想教她歷史時,她回答説“除了我已經知道的東西以外,就不想知道更多的東西了”、“知道了又怎麼樣呢,只不過是一長串人中的一個,只不過發現某本古書中有一個和我一樣的人,只不過知道我要扮演他的角色,讓我難過而已”、“我倒想學一學為什麼——為什麼太陽都同樣照耀好人和壞人?不過那是書本里不會講的”。

然而如此善良、美麗而又聰慧的苔絲,仍逃脱不開被犧牲的厄運,在傳統封建男權社會中仍要經歷着苦難,卻無力反抗。

首先是苔絲的父母一心想“認親”,卻將苔絲推入阿歷克的“虎口”,這是苔絲悲劇命運的開始。是阿歷克讓她失貞,讓她在眾人面前抬不起頭,讓她只敢在傍晚出門,讓她害怕人類:“她知道怎樣抓住傍晚時分極短的那個時刻。那時候,光明和黑暗恰到好處地得到平衡,白晝的拘束和黑夜的緊張相互得到中和,留下來的是心靈上的絕對自由,只有在那個時候,活着的苦惱才被減到最小的可能程度。她並不害怕黑夜,她唯一的念頭就是避開人類——或者不如説是被稱作世界的冷酷的生命羣體。”。

接下來,雖然在奶牛場苔絲重獲新生,卻又被克萊爾拋棄。苔絲能寬恕他的放蕩,他卻無法原諒苔絲的非出於己意的失貞,甚至説“我以前一直愛的那個人不是你,是和你一模一樣的另外一個女人”。而這主要是因為克萊爾頭腦中的傳統道德評價。在傳統社會,男人可以放蕩,女人卻必須對男人絕對忠貞。這不僅僅只是苔絲的悲劇,更是諸多在此種社會背景下的羣體女性的悲劇——封建男權體制傳統道德思想體系下的犧牲品。後來是在燧石山農場,苔絲在哪裏不僅受農場主的折磨,還有阿歷克的糾纏不休。就是在那裏,在阿歷克再次找苔絲時,苔絲在用手套甩了他一掌後,絕望地喊出:“我過去是犧牲品,就永遠是犧牲品——這就是規律!”。阿歷克這個苔絲一生災難的開端,如今卻可以皈依宗教,她卻因他被丈夫拋棄,受盡苦難,“他本是給她帶來禍根的人,現在卻站在了神靈那一邊,而她本是受害的人,現在靈魂卻還沒有得到新生”。

最後,苔絲苦難的一生以死亡收場。雖然克萊爾最後寬恕了她,但,就如苔絲在他們再次見面是説的那樣“太晚了”,苔絲無法原諒那個再次被阿歷克欺騙的自己。但為了與克萊爾團圓,她選擇殺了阿歷克。她這一悲壯的反抗,仍逃不開被處罰的命運。從始至終,犧牲的都是苔絲……

書中有一句話,形象地表現了一羣像苔絲一樣在男權社會傳統道德思想壓迫下的女性的無奈與絕望:“她用眼睛看着他説,那目光就像是一隻被人抓住的麻雀,感到絕望又不能反抗,只好等着抓住它的人擰斷脖子。”

“我過去是犧牲品,就永遠是犧牲品——這就是規律!”這就是傳統道德約束的男權社會的規律,這就是羣體女性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