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德伯家的苔絲》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1.85W

第一篇:《德伯家的苔絲》讀書筆記

《德伯家的苔絲》讀書筆記(精選多篇)

《德伯家的苔絲》讀書筆記

作者:(英)哈代 著,張谷若 譯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1984-07頁數:577

閲讀時間:2014年5月

《德伯家的苔絲》,聽上去便是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初次接觸這本書,是有同學推薦看的,於是就先到圖書館裏借來一本減縮版的先看了看,後來覺得不錯就又看了漢譯本原著。受故事中女主人公苔絲深深地吸引,索性把電影版的也看了,覺得更加生動形象。 《德伯家的苔絲》是哈代著稱於世的“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力作。小説描述了一位純潔姑娘的不幸命運。主人公苔絲是一位美麗的農家少女,因受東家少爺誘迫而失身懷孕。從此,這一恥辱的事實剝奪了她接受真正愛情的權利,致使新婚之夜遭丈夫遺棄。後來,萬般無奈之中,她重回了少爺的懷抱,不料,就在這時她那有名無實的丈夫拖着病驅千里歸來,苦苦尋覓。苔絲為了自己真正的愛,毅然殺死同居的少爺,在與丈夫短暫歡聚後,走上了絞刑台。

父親德伯的愚昧無知,對於金錢的貪婪推使苔絲跌下了社會的的深淵;而亞雷的邪惡無恥則將苔絲少女的所有美好夢想化為灰燼,促使她遇上了改變她人生的第三件事——與安璣·克萊相愛。而正是這個安璣·克萊,這個有着天使之名的懦弱男人——最終造成了苔絲的悲劇。有人會説安璣·克萊才是真正該批判的人,但是無疑他生活在那個時代,他需要時間來釋放自己,不可忽視的是,安璣·克萊是愛苔絲的,至少那愛是真的,而不是像亞雷一 樣,只有肉慾,把苔絲當做自己的玩偶。所以我認為苔絲的悲劇應該是當時的時代所釀成的,或許在現代社會也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不過對於像苔絲一樣的人來説,生存的機會就多了。《德伯家的苔絲》裏的女主人公苔絲是被哈代理想化了的現代女性。苔絲是美的象徵和愛的化身,代表着威塞克斯人的一切優秀的方面:美麗、純潔、善良、質樸、仁愛和容忍。她敢於自我犧牲,勇於自我反抗和對生活抱有美好的願望。她所特有的感情就是對人的愛和信任,女性的温柔和勇敢在她身上融成了一體。她有美麗的女人氣質,堅強的意志和熱烈的感情,同時也有威塞克斯人的正直忠實和自然純樸。她沒有藉助婚姻來實現追求虛榮的願望, 而是立足於自尊去追求自由。在她到冒牌本家亞雷"德伯那兒尋求幫助的時候,她的目的是想通過自己的工作來解決家庭的困難。她一發現自己上當受騙,就堅決離開了亞雷"德伯。苔絲的靈魂是純潔的,道德是高尚的,但是在資產階級的道德面前,她卻被看成傷風敗俗的典型,奉為警戒淫蕩的榜樣,是侵犯了清白領域的“罪惡化身”。在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下,她成為了人們心中嘲諷的對象。哈代的觀點和社會偏見尖鋭對立,他通過苔絲這個形象對當時虛偽的道德標準嚴加抨擊。哈代堅持道德的純潔在於心靈的純潔,不在於一時的過錯,不僅僅在於她得過去,更包含她的將來,因此苔絲是“一個純潔的女人”。社會則堅持傳統的習俗,認為一時的過錯就是不可挽救的墮落,苔絲是一個犯了姦淫罪的罪人。哈代認為世界上沒有完人。人的完美體現在對人生的理解、對生活的熱愛、感情的豐富和忠實的愛情之中,只有從這樣的完美中才能產生出純潔來。哈代嚴厲批評了克萊代表的資產階級的倫理道德,

指出它已經成為人們精神上的枷鎖。然而正是這種民族風俗習慣結晶的倫理道德,它具有神聖的性質,是不成文的法律,被認作永遠正當的東西。苔絲就是這種世俗謬見的犧牲品。哈代通過苔絲的悲慘遭遇無情結揭示出這種倫理道德的偽善及其劣根性,把它的殘酷內容暴露出來。毫無疑問,苔絲的悲劇首先是社會悲劇。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説是以其故鄉威塞克斯為背景的。19世紀中期英國資本主義工業文明侵入農村,哈代的故鄉也遭到強大的衝擊,其宗法社會迅速解體,個體農民在經濟上陷入失業、貧困的悲慘境地。面對工業文明帶來的後果,哈代作為一個人道主義者,心靈受到強烈衝擊,在感情上深深地依戀古老的宗法文明,痛恨工業文明對人們和諧生存狀態的摧毀。

苔絲這個女性角色,她不同於傳統的柔弱的女子,美麗迷人是她的資質,可是她在更深層次上來説是一個想憑自己的雙手勞動謀生、 追求自己起碼的幸福權利的淳樸姑娘,可是社會的強權卻沒有給她這樣的機會,在遭遇了誘姦、拋棄的重重打擊與傷害後,最終釀成了苔絲的命運悲劇。(1700字左右)

09 級 4 班李華

第二篇:大學生讀書筆記 由《德伯家的苔絲》淺談女權主義

由《德伯家的苔絲》淺談女權主義

成書問世於一八九一年,發表至今已一個世紀有餘的《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著名小説家和詩人托馬斯·哈代所完成的最後兩部重要長篇小説之一,早在維多利亞時期就被公認為哈代最優秀的代表作品,並被列入世界古典文學閬苑。

《德伯家的苔絲》講述的是女主人公苔絲——純潔、質樸、正直、刻苦、聰明、美麗的農村姑娘被富家公子亞雷騙去處女貞潔而後遭受侮辱,不堪重壓之下遠赴擠奶廠求工並與真命天子安璣·克萊相遇並相愛,卻在新婚之夜因坦誠身世慘遭拋棄,萬般無奈下苔絲再次委身亞雷情婦。不料,這時她那有名無實的丈夫拖着病驅千里歸來、苦苦尋覓。苔絲為了真愛,毅然殺死同居的少爺亞雷,在與丈夫短暫歡聚後,走上了絞刑台。在所謂的開明的維多利亞社會中,可憐的苔絲度過了短暫而悲慘的一生,成為現代社會的犧牲品。

顯而易見,釀成苔絲悲劇性命運的罪魁禍首便是時代背景。坦白來説,作者托馬斯·哈代所處的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就是一個戴着自由面紗和神聖不可侵犯的社會道德的偽善面具的男權社會。正因為男人主宰着社會,婦女們,尤其是像苔絲一樣社會地位地下的農村女性,很難擁有自己獨立的個體身份,更何談主動把握自己的愛情?猶記得,《苔絲》中“惡魔”亞雷有這樣一句

話:“美是要付出代價的。”是的,苔絲用“美”換取了人們無限的“哀傷”——正直美麗的苔絲對世俗成見陋習的態度從懷疑到否定,直到反抗,甚至最終以自己年輕的生命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作為一名讀者,無論愚蠢或是聰慧,都難以不為苔絲的“悽美”而傷,不得不説,這是維多利亞時期女權泯滅的很好例證。

在這樣的大潮流下,即使是苔絲也曾一度迷失自我,將本該屬於她的女權拱手相讓。首先,在男權專制的統治下,苔絲不得不聽從父親的安排,來到富有的德伯家攀親,不幸被花花公子亞雷玷污,根本上決定了她的悲劇命運;其次,她心目中的婚姻不是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礎上的,而是把自己的一切託付給安璣——她因失身而自卑, 即使後來被丈夫安璣拋棄,她還認定是自己罪有應得而默默忍受,靈魂深處沉積的陳腐的“婦道”“禮法”觀念壓得苔絲透不過氣來,可悲至極!

正是深刻意識到“男權當道,女權泯滅”趨勢,作家們的筆下湧現了一大批敢於同黑暗無理的時代主流思想做抗爭的新新女性,她們生活在傳統的男權社會,她們都是男權社會的受害者,她們一度迷失了自我,但最終覺醒,勇敢地掙脱枷鎖,反抗專制來捍衞女性的尊嚴與權力!論之女權主義的追隨者,托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中的苔絲,艾米麗·勃朗特所著的《呼嘯山莊》中的凱瑟琳和夏洛蒂·勃朗特筆下的簡愛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角色,迷失、覺醒與抗爭的主線貫穿着整個作品,展現了強大的女性力量,構建了爭取自由與平等的不朽的新時代女性形象。

然而,在男權社會的根深蒂固傳統觀念裏,她們的抗爭顯得那樣單薄無力,深究其因,造成此類悲劇的根源無疑在於男權傳統文化對於女性貞潔問題的偏見。在男權制的社會裏,在以亞雷為代表的資產階級花花公子的意識裏,女性的美貌是男人推卸自己罪惡的藉口;在以安璣為代表的追求自由思想開放的知識青年的意識裏,對女性的忠誠與貞潔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卻無視自己對性的放縱。這樣的背景下,女性的地位是臣屬於男權社會的傳統和文化的,因此,她的貞潔就是確立她在這種社會立足和生存決定性因素,任何一種越軌行為,即便是像苔絲一般的性騷擾和性侵犯的無辜受害者,也會從根本上損害乃至徹底毀滅她作為女性的地位。《德伯家的苔絲》文中,雖然安璣在其他方面看起來都相當開明,但是他仍然無法擺脱傳統的對女性的偏見。新婚之夜,安璣告訴苔絲他曾經與一個陌生女人廝混兩天,苔絲當即原諒了他,諷刺的是,當苔絲把自己被玷污的痛苦經歷向安璣訴説並請求原諒時,他卻無法做到寬恕苔絲,多麼無知又懦弱的男人!在深受傳統教條思想毒害的安璣看來,一個女人一旦失去貞潔就失去了純潔的籌碼,更失去了讓他愛的資本,甚至被貼上離經叛道的、為社會所不容忍的淫蕩女人的標籤。想象一下,如果當時他可以無視那些可笑的流言蜚語,朝着苔絲報以鼓勵地一笑;如果他願意肩負自己的責任,站出來為深愛的苔絲獨擋一面;如果他能夠在家庭社會的層層重壓之下,堅定地牽起苔絲的手一同走下去,他將免除苔絲不必要的犧牲,改寫她悲劇性的命運,

為女權之章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但,他卻選擇逃避,留下苔絲一人陷入絕望的苦痛之中??

縱觀全文,作者哈代巧妙地借苔絲悲劇的一生有力地抨擊了當時維多利亞時代的男權制社會,揭示了生活在這種男權制社會下的廣大女性註定無法逃脱悲劇的命運的本質,面對男權社會的摧殘和壓迫,最直接最徹底的解決方法就是加強女權,將女權主義深入人心!苔絲雖然開始了不屈的反擊,甚至吶喊出了男權社會對女性壓迫的實質:“一日被欺,終身受欺,這是規律!”但最終,仍沒能,也不可能擺脱掉男權制社會的強大而無形的控制網,從而走向自我毀滅。殊不知,正是女權泯滅這個看不見的魔掌,把苔絲推進了死亡的深淵。

第三篇:《德伯家的苔絲》讀書報告

《德伯家的苔絲》讀書報告

班級 漢語言081班姓名趙彤學號201450515133 書名:《德伯家的苔絲》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作者:托馬斯·哈代(1840—1928)是英國最偉大的小説家和詩人之一。他一生共創作了

15部長篇小説(出版十四部、4個短篇小説集、8卷詩、2部詩劇,是世界文學中最重要的經典作家之一。他的大部分作品,包括這部《德伯家的苔絲》,都是以他的故鄉——英國南海岸的多爾賽特為背景的。

背景:《德伯家的苔絲》這部小説是哈代進入晚期小説創作的標誌。小説反映的時代背景是

傳統的威塞克斯農村社會已大體上被資產階級社會所佔領,社會秩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農民為了生存不得不去尋找一條同過去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於是哈代將創作的重心放在了濃郁的人道主義色彩,在主題上更加廣泛和深刻,表現了維多利亞時代資產階級的倫理道德、宗教法律、婚姻愛情、教育制度、人際關係等重大社會主題,從對資產階級社會的一般性描寫轉入整個社會的揭露、控訴和批判。

時間地點:第一階段(處女——不再是處女)

馬勒特村、純瑞脊

第二階段(新生活——一個悔過自新的人)

塔爾勃塞牛奶場、愛敏斯特、馬勒特村、弗林特石灰谷

第三階段(結局)

愛敏斯特、馬勒特村、桑德伯恩

主要人物:馬勒特村

純瑞脊

塔爾勃塞牛奶場理查德·克里克(場主)、安吉爾·克萊爾(牧師)——男主

角、伊茨(擠奶工)、瑪麗安(擠奶工)、蕾蒂(擠奶工)

愛敏斯特(安吉爾家) 老克萊爾、母親、兩個哥哥、默茜·錢特小姐

故事內容:《苔絲》這部小説講述了在英國一個名叫馬勒特村裏面的德比家,一個沒落的古

老“貴族”約翰·德比,他有七個孩子,最大的女兒名叫苔絲,是他們整個村莊

長得最美麗的姑娘。由於家庭生活條件太差,德比夫人便想着讓苔絲去找他們“同

血統”的親戚德伯家族尋求幫助。可是善良天真的苔絲被狡猾不正經的亞力克·德

伯誘姦,以至於懷了孩子。在遭遇了一次少女的不幸後,苔絲在一個牛奶場遇到

了自己的真愛——安吉爾·克萊爾,可是由於自己當年的“過錯”讓這對有情人

沒能延續幸福,當他們都幡然悔悟時,卻已是無可挽回。當苔絲殺死了無恥的亞

力克後,等待她的只有法律的制裁??

小説情節摘要:“為什麼她一定要遇上這個不適合卻如此垂涎於她的男人?而她留給那個適

合於她的男人的,只不過是一個來自鄉間黃昏舞會的已經模糊了的印象。在

生活中,適合於愛的男人很少在適合於愛的時間出現。上天總是無視人們對

愛的呼喚,直至人們呼喚得精疲力竭。”

“她沒有意識到,雖然她觸犯了一條公認的社會戒律,但她卻從沒違反過自

然。她就像樹林裏熟睡的鳥兒或樹籬下的田間小動物一樣清白無辜。”

“那種對幸福的渴望,那種存在於每一個有生命的物體中的渴望,終於重新

贏得了苔絲”

“女人們通常要經歷這種生活。對多數被生活玩弄過的女人們來説,‘哪兒

有生活,哪兒就有希望’仍是一條不變的真理。”

“他領悟到他們跟他沒有什麼不同,他和他們一樣都是風塵僕僕的趕路人,

他們的最終歸宿都是死亡。”

“現在,苔絲的生活只有兩種:實實在在的快樂和實實在在的痛苦。” 讀後感:苔絲這個女性角色,她不同於傳統的柔弱的女子,美麗迷人是她的資質,可是她在

更深層次上來説是一個想憑自己的雙手勞動謀生、追求自己起碼的幸福權利的淳樸

姑娘,可是社會的強權卻沒有給她這樣的機會,在遭遇了誘姦、拋棄的重重打擊與

傷害後,最終釀成了苔絲的命運悲劇。

苔絲女性悲劇的社會因素

小説中的苔絲代表着十九世紀晚期英國農業階層的過渡時期的農民形象,苔絲是一

個有點文化基礎的年輕人,所以她不希望和父輩一樣生活,可是貧窮卻阻礙了她追

求更高層次的生活的機會,就像小説中一個情節是苔絲和安吉爾一起送新鮮牛奶搬

運至火車,苔絲想到他們冒雨趕了這麼遠的路,就是為了讓倫敦人能夠及時喝到牛

奶,“苔絲看呆了”,因為對她來説,生活是多麼的艱辛,家裏的任何困難幾乎都落

在了她的肩上,以至於搭上了自己的貞潔和幸福。女主角苔絲遭受的壓力是多方面

的,她為了生活,不得不遭受農業資本家的剝削,並受到富家子弟的玷污;此外,還有來自社會道德的審判,苔絲的不幸成了人們審視道德的樣本,那些指指點點、異樣的眼光無不啃噬着苔絲年輕的生命。就像在被亞力克姦污後,苔絲生下了那個

無辜的孩子,可是當這個幼小的生命走向終點的時候,卻連靈魂的落腳處都沒有,一向滿口仁愛的牧師也不能給予他歸宿,無助的苔絲只能自己給孩子進行洗禮,一

個來自母親的特殊的洗禮。當然給苔絲最大的打擊還是來自愛人安吉爾的拋棄,可

憐的苔絲承受着來自家庭、生活、社會的重重磨練都不曾跌倒,可是在自己心愛的

人面前還是讓心靈的最後一道屏障崩垮,即使這份愛曾經回來過,可也只能是覆水

難收。亞力克的種種醜陋代表了農民階層的經濟貧困、不公正的法律制度,而安吉

爾的背棄則表現出了偽善的宗教和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觀。亞力克的無恥和不敢承

擔都表現出了這些資產階級的假面孔,安吉爾的不負責任和心胸狹隘也同樣表現出

了資產階級的虛偽,然而這所有的罪責卻全部落在了苔絲身上。小説中最具有諷刺

意味的便是那個“悔過自新的人”,當苔絲再次見到惡棍亞力克的時候,他竟然在

對人眾講授《聖經》,充分表現了社會的黑暗和宗教的虛偽。

苔絲女性悲劇的性格因素

造成苔絲悲劇的性格方面的原因是大自然賦予她的純樸與善良,這讓她無法與人面

獸心的亞力克相處,也不能像安吉爾隱瞞自己人生的“污點”,因為她沒有沾染多

少“文明”,所以也就缺乏功利的計謀,她的純樸的本能超過了人人與生俱來的保

護自己的本能,這樣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她的命運悲劇。苔絲鄙視自己所謂的高貴的

家族血統,認為自己應該靠誠實的勞動來獲取人生的幸福,她看不慣父親的洋洋得

意,看不慣母親的沾沾自喜,這些都充分表明苔絲質樸、純真、鄙視門第觀念的高

貴品質。同時她願意為了家庭而無私地犧牲自己,當家裏面臨嫉妒的困難時,她竟

會選擇與無恥的亞力克同居,以換取這個惡棍的幫助,當然這也表明那個時代下一

個女子的無助和可悲,想要自食其力而不得的悲劇人生。

小説中通過苔絲與安吉爾的愛情悲劇表現了苔絲在重重的宗教道德的衝擊下作繭

自縛的性格悲劇。由於苔絲出身於一個農民家庭,身上或多或少殘存這一些舊道德

和宿命觀點,使她在反抗是又有了軟弱的一面。比如,她在聽到別人議論一個女子

和別的男人的風流故事的時候,就不由自主的聯繫到自己身上,不免是一種痛苦和

折磨,她在收到世俗輿論和道德迫害的同時,也在用其審視着自己,從而認為自己

是有罪的,“認為自己是罪惡的化身”,她其實比別人更加忘記不了自己的恥辱。苔

絲正是用自己織成的一張道德網將自己束縛起來,將自己推向罪惡的深淵。以至於

苔絲自己認為她在肉體上是亞力克的妻子,而在名義上才是安吉爾的太太,這正是

苔絲濃重保守性的體現。再有就是苔絲在安吉爾知道她的祕密以後,為了減輕自己

的“罪惡”,她可以説是用自己的愛做了安吉爾的奴隸,願意為他去死,只求安吉

爾能夠原諒自己的“失身”,而反過來,苔絲卻對安吉爾的“污點”無限包容了,

這種反差也凸顯了苔絲過於放大自己的過錯,以至於自己無法擺脱心靈束縛的自我

困境。正是這種思想、這種保守性加重了苔絲的悲劇。

忠誠與背棄重壓下的柔弱身軀

苔絲的善良和誠實,讓她在這個黑暗的社會中綻放異樣的光彩,可是這個光圈讓一

個女孩子有些受之不起,沒有人理解,沒有人同情,父親的認不清現實、母親的唯

利是圖,一幫弟弟妹妹的生活負擔,這些都落在了苔絲這個花季少女的雙肩上。小

説中一個引子是苔絲家的一匹馬出意外死掉了,這讓苔絲內心充滿了自責,於是苔

絲放棄了自己追求幸福的權利,遵從了母親的要求,來到了亞力克的身邊。正是出

自對家庭的一份忠誠,苔絲捨棄了太多,無獨有偶,當她又要回到亞力克的身邊時,同樣是出自對家庭的一份責任。再來説説苔絲和安吉爾,其實苔絲如果向安吉爾撒

了謊,完全有可能和安吉爾獲得人生的幸福,可是出於對愛情的忠誠,這個純潔的

女子選擇向忠誠低頭,可笑的是苔絲並非一個基督教徒,卻擁有如此純淨的靈魂,她的字典裏沒有背叛和欺瞞,而那些道貌岸然的教徒們卻處處顯露出自己的虛偽和

冷血。

苔絲的短暫生命裏收穫的只是一種短暫的情愫,當安吉爾口口聲聲向苔絲表明心意

時,幾近將這個美麗的女子的內心融化,可是當他知道苔絲的不幸時,卻只有悔恨,責怪苔絲為什麼早早的沒有告訴他事情的真相,讓他早有這個心理準備,恐怕,在

那個時候他也只會義無反顧的離開,就像他拋下新婚的妻子,獨自踏上巴西之路一

樣,在苔絲無數次呼喚他——一個曾經鍾情無比的丈夫時,只有杳無聲息的等待陪

伴她。再次見到安吉爾的時候,苔絲又回到了亞力克的身邊,雖然對安吉爾的感情

始終不曾逝去,可是安吉爾又拿出了幾分誠意來對待苔絲呢,還不是隻留下可憐的

苔絲來品嚐這世間的辛酸,滿腹苦楚的苔絲卻竟然殺了亞力克,其實,這是一個意

外的結局,苔絲殺了亞力克後,和安吉爾度過了那麼短暫的一刻美好,當重新醒來

時,幸福便不再屬於苔絲了,是什麼將苔絲逼到了絕境呢,就是忠誠和背叛——這

個維多利亞時代下的社會怪圈,套死了苔絲,還有許許多多的“苔絲”??

苔絲是有罪的嗎?不,這一點小説的副標題“一個純潔的女人”已經很好的詮釋了,

遍及整個小説,無論是苔絲有罪前,還是有罪後,她一直是那個善良淳樸的鄉村

娘,被騙、被棄、被毀滅,她的美好卻只能加速她的悲劇,可憐的苔絲又能向誰找

尋真正的幫助呢?

第四篇:《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所謂悲劇,純屬必然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悲劇,可謂是徘徊在愛恨邊緣的一個詞。它把美好的一切玩弄於鼓掌之間,然後硬生生的在你面前打碎,叫人無法一味的去愛它。可當那美好不再完整的時候,卻反而讓人覺得平靜,它逼你不得不承認,那才是真實。

《德伯家的苔絲》裏的女主人公苔絲是被托馬斯·哈代理想化了的現代女性。在哈代的世界中,苔絲是美的象徵和愛的化身,具有大自然純真的本性,代表着威塞克斯人的一切優秀的方面:美麗、純潔、善良、質樸、仁愛和容忍。苔絲一生追求幸福,對亞雷敢恨,對克萊敢愛。哈代堅持道德的純潔在於心靈的純潔,不在於一時的過錯,因此在他看來,苔絲是“一個純潔的女人”。

不過,這世上,沒有什麼是偶然,有的,只是必然。

苔絲的悲劇如果歸於命運弄人無疑顯得牽強。她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大膽反抗傳統道德,但又囿於它的觀念成為傳統的維護者。這在一方面更深層次表現了傳統道德對苔絲人性的迫害,心靈的扭曲,另一面,苔絲的人生價值觀、情感觀所體現出來的對男權社會的服從與忍耐成為她命運悲慘的最終原因。

苔絲的父親異想天開要17歲的苔絲到附近一個有錢的德伯老太太那裏去認“本家”,幻想借此擺脱經濟上的困境。苔絲根本不願意去認親,卻因心有愧疚,只好硬着頭皮去了。家庭的重擔和自身的責任感一開始就給她的命運籠上了一層陰影。面對亞雷,她充滿疑懼但年幼無知,貧窮無依又使她無法迴避亞雷,最後輕信了亞雷,遭到玷污。在資產階級的道德面前,她被看成是侵犯了清白領域的“罪惡化身”。苔絲在受到世俗輿論、傳統道德摧殘的同時,可悲的是她同樣用這一道德標準來靜觀自己,這就使她的悲劇顯得更濃重、更深沉。苔絲是暴力的受害者,是無辜的,她明白這一點,但是在受到鄉里人非議的同時,她也認為自己是“有罪”的,她選擇默默的承受。這種靜觀的結果,必然造成她內在的自我折磨和譴責,因此,使她所受的磨難,所遭受的不幸和痛苦,就更加沉重和強烈。苔絲按照傳統的貞操觀來衡量自己的清白與否,她比別人更不能忘記自己的“恥辱”。

苔絲來到另外一個農場謀求生活,那是一個新的生活起點。同時,有了足夠的經濟基礎去追求自己的生活。可是,她並沒有看到這些,自我價值認同的缺乏最突出表現在苔絲對愛情的態度上。

克萊的出現註定了苔絲的又一次的悲劇。克萊愛苔絲,但不像苔絲愛他那樣無私和真誠,在他眼裏,苔絲是“大自然的新生女兒”,純潔的象徵,完美無暇的傑作,這種過於理想化與觀念化的愛,以及克萊心裏深層那種根深蒂固的傳統倫理道德觀念都扼殺了克萊真實的感受。所以當苔絲誠實地向他坦白了自己過去所受凌辱,克萊心目中的偶像就徹底崩塌了。他不能接受現實,不止一次地對苔絲説:“我原來愛的那個女人不是你!是另一個模樣兒跟你一樣的女人”。 如果説是亞雷·德伯毀壞了苔絲的肉體,那麼安璣·克萊帶給她的則是精神上的毀滅打擊。

而苔絲並沒有意識到克萊狹隘的愛,一方面因為苔絲受到過傷害,所以在她內心對真愛是非常渴望的,她是希望被疼愛被保護的,因此當她遇到克萊後,她心底迸發出的愛會更加的強烈。苔絲崇拜克萊以至於把他視為天使,在這種熾熱的愛情面前,苔絲完全失去了自主性,被自己的愛矇蔽了雙眼,成了愛情的奴隸。

另一方面,她仍然把自己定位於一個“應受到社會譴責與唾棄的不淨女子”,不敢把自己與克萊爾放在同一地位上,用懸殊的地位來衡量自己的愛。克萊的愛使她感到幸福,可是在體驗到幸福的同時,感受到更多的是內心的痛苦與折磨,是恐懼、不安、悔恨和羞恥。這一切都表明苔絲無法忘記過去,更無法卸掉背在自己身上沉重的精神十字架。她似乎天生靈魂有罪,註定永遠受折磨,永遠遭痛苦,心靈永遠不的平靜。這種“靈魂有罪”,使她始終處在負疚、自責、自卑的狀態。

苔絲一直處於感性與理性的矛盾之中。在結婚前,她既對克萊正直的為人,自立的意志和對她的關懷有好感,又自哀失身於人,不配做他的妻子。在結婚後,她既無法控制對克萊強烈的愛,但又懷着犯罪感和內疚感,覺得必須得“坦白”。苔絲深陷這種糾結的矛盾之中,卻可以完全不在乎克萊其實也有過放蕩的過去這個事實。她對克萊的愛其實是處於被動地位的,這也正是她對克萊“奴隸式”的愛以及她無法磨滅的自卑感造成的。

克萊對苔絲不僅沒有絲毫同情,甚至“不能優容苔絲”,他視而不見苔絲對他的一片深情厚意,冷酷無情地拋棄了她,置苔絲於痛苦絕望之中,而且永遠撲滅了愛情在她心中重新喚起的希望。貞潔的喪失帶給苔絲深深的痛苦,但還未能泯滅她求生的慾望和對未來的希望,而被自己完全依賴的情人所遺棄,則摧毀了她生活的精神支柱,令她萬念俱滅,喪失了生活的勇氣。至此,苔絲仍然在自責着,即使被克萊無情拋棄,也認為是自己的罪過,默默忍受命運的擺佈。在她心裏,失去貞操是她的不對,是她對克萊的不忠誠。她渴望得到諒解,即便在克萊拋棄她後遠去巴西,她都依然苦等他的歸來,企盼得到他的原諒。

此後,“冤家路狹”,苔絲又碰見自己深惡痛絕的亞雷。亞雷糾纏苔絲,無恥的企圖與她同居,面對困難重重的窘境,孤立無援、百般無奈的苔絲在亞雷的金錢誘逼、花言巧語之下,選擇了妥協,又一次落入了亞雷的圈套。她不得不以犧牲自己的人格為代價,和亞雷在一起,充當他的情婦,為一家人換取一個安身之所。克萊拋棄苔絲後,遠涉異國來到巴西,飽受生活磨難之後,才真正瞭解人生,才認識到自己所固守的傳統道德是何等的迂腐,既坑害了苔絲,也坑害了自己。內心的悔恨,對苔絲的思念,使他又重新去找苔絲,然而,苔絲的幸福早已被他斷送了,他的到來,只能更加深苔絲的不幸,使她更感受到自身的屈辱,此時苔絲心中痛苦、悔恨、絕望之情達到頂點。丈夫的歸來,兩人的重逢,使苔絲看到自己再一次受騙,一怒之下,殺死亞雷,復了仇,對自己長期所受的痛苦,所遭受的折磨和屈辱,以及命運對自己的不公正,進行了大膽的、強烈的抗議。可無奈的是,她恰恰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

他們在荒漠的原野裏度過了幾天逃亡的歡樂生活,最終等待苔絲的,是無法逃避的絞刑架。她永遠都不能從克萊的情感世界中走出來,直到臨死的那一刻。她希望克萊爾能娶自己的妹妹來表達她對他的愛,所以可以説,直到她死,她的思想依然是被束縛的。

苔絲性格中真善美的毀滅,是社會的扼殺的結果,但悲劇的形成又同性格的內在矛盾不可分割。故而説,苔絲悲劇的美學特質在社會悲劇總前提下,又屬於性格悲劇。因而她的悲劇更深刻、更感人。苔絲一生都逆來順受,忍受含垢,不能自衞,而當她有生以來第一次起來自衞的時候,“‘典型’明證了,埃斯庫羅斯所説的那個眾神主宰對於苔絲的戲弄也完結了。”苔絲成了資產階級國家祭壇上的祭品。苔絲的悲劇不僅僅源於命運註定了她的不幸,無法逃脱。而是,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女性心理的不健全,對自我意識的缺失,最終成了她悲劇人生的助推器。

第五篇: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

班級:09機械4班姓名:姜偉傑學號0915020141《德伯家的苔絲》是英國著名作家托馬斯·哈代的代表作,整部小説是以鄉村為背景,通篇描述的是一位鄉村少女一生的悲慘經歷。小説的副標題中説到女主人苔絲是一個純潔的女人,這是一種超前的思想,也是作者對當時的維多利亞時代的批判和不滿。

所謂的維多利亞時代,就是英國工業革命的時期。維多利亞時代當時的社會崇尚的是道德修養和謙虛禮貌,也是科學文明飛速發展的時期,在小説裏面非常多的情節中都有提及到有牧師在街道上佈道也體現了這幾點。但正是因為這種崇尚道德修養和謙虛禮貌的社會風氣,許多暴發户也為提升自己身價進入上流社會而紛紛模仿貴族們的習慣。文中的亞雷就是其中之一,他家也是一個暴發户。正因沒有受到正確的道德修養和禮貌的教育,才導致了後來姦污苔絲和後來一系列誘逼苔絲與他同居等慘劇的發生。

《德伯家的苔絲》寫的就是在當時社會的迫使下,一名純真、樸素、勤勞的農村姑娘苔絲走向墮落。作者托馬斯·哈代筆中的苔絲正是當時社會上正義、純真、勤勞、嚮往美好未來的女人的一個縮影,她身上充滿着愛和對他人的信任。文中寫到苔絲被亞雷姦污了以後便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離開了亞雷回到家中,體現出了她內心的純真,她不願迫使自己與一個自己非常憎恨的人在一齊生活一輩子,她那種對未來美好生活的追求的迫切希望。回到家中的苔絲得知自己已經懷孕了以後,不但沒有把對亞雷的憎恨轉移到這孩子身上,反而不顧家人

和朋友的責備,義無反顧的生(推薦訪問範文網:)下了孩子並悉心照顧他,但最後這孩子還是夭折了。這體現出了苔絲非常有愛,她的靈魂是高尚的,她的道德也是高尚的,但卻被社會所唾棄,被當時的社會所否認,認為她是一個傷風敗俗、罪業深重的女人。在這裏作者表面上寫的是苔絲作為一個弱智和受害者非但沒有得到同情,反而被社會所批判的慘狀,但其實作者真實想反應的是當時社會的一種虛偽的道德標準和當時社會醜陋的風俗的一種批判。作者托馬斯·哈代批判的不僅是當時社會虛偽的道德標準,還有當時以克萊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的封建傳統的道德倫理準則,而苔絲則是當時這種社會陋俗中的犧牲品。作者托馬斯·哈代通過苔絲的悲慘經歷揭示了這種社會陋俗社會風氣的弊端和卑劣的一面,把它殘酷血性的一面完全的揭示出來。苔絲是社會的悲劇。

我認為苔絲的一生都是充滿着戲劇性的,小説全文通篇都在寫苔絲走向末路的悲慘經歷,但從中也經常會發現一些看似偶然,但卻又像是冥冥中早註定命運安排的情節。如苔絲被侵犯前在舞會結束後與亞雷家的女僕爭吵的小插曲,還有苔絲在開篇與克萊的相遇但卻不相識到後來再次與克萊相遇並相愛到後來的互相產生愛慕之情並結為夫妻。都充滿着戲劇色彩,也正是這樣才能更好的體現出作者的真實感受和真實想反映的社會背景風俗習慣和社會陋習等,也為以後對苔絲悲慘經歷的描寫和小説的結果作了一個完美的詮釋。整篇小説是以苔絲父親得知自己是當地著名武士後裔到讓苔絲去認親和之後所發生的一切悲慘事情的經歷為主線的,這樣更好的體現出了造成苔絲的

悲劇的成因不僅是社會的因素,還有苔絲她自己本身的一種性格錯誤的原因。

不過,《德伯家的苔絲》還是一部非常有意義的小説,從中也瞭解到了許多很重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