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牛虻的讀後感高中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11W

牛虻的讀後感高中

《牛虻》敍述的是一意大利鬥爭中的一個故事。篤信上帝的貴族子弟亞瑟經過了一次次現實生活的挫折,改變了自己對上帝的信仰,投入了一意大利的火熱生活,從而引起了一系列親情與信仰的矛盾和鬥爭。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牛虻的讀後感高中,請您閲讀。

牛虻的讀後感高中1

我是含着熱淚讀完《牛虻》的。

小説的主人公亞瑟出生在一個富商家庭中,由於經常受到異母兄嫂的歧視,精神上很不愉快,但他卻把神父蒙太尼裏看成是自己的良師慈父,而且他認為一個虔誠的教徒和一個為意大利獨立而獻身的人是不獨立的。當遭遇最親愛的神父那痛徹心扉的欺騙與背叛時,當受到最心愛的瓊瑪那沉重的誤解後,當週圍的所有都將他孤立時,亞瑟痛恨自己的幼稚無知。這一連串的打擊使他陷入極度痛苦之中,幾乎要發狂。從此,“亞瑟”死了,他的“靈魂”漂泊到南美洲十三年,成為了一隻“牛虻”。

在這十三年裏,痛苦和艱辛如地獄裏的魔鬼一直在折磨着他,令他遍體鱗傷。誰能想象,一個流浪到南美洲的孤獨無依的人會怎麼樣?在寂寞的世界裏,或許只有勞累才能讓他忘記心中的痛。但是或許生命又給他開了一個玩笑,白熱病席捲了美洲大陸,此時的他已經是被死神拽着腳了,但苦痛並沒有帶給他軟弱,帶給他的反而是堅強!十三年過去了,此時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飽經風霜,意志堅強,機智勇敢的牛虻。他回到了意大利,重回了這個曾經讓他無比傷心的地方,在此積極投身於自由民主運動,但結果還是讓人心碎,為了營救那些為人民自由而戰的人,他和政府的人展開了槍戰,救了戰友們,自己卻因為沒有子彈而被捕。

牛虻是個多麼值得我們尊敬、敬仰的人啊,他剛毅的性格,堅強的品質,給我們帶來的是他那鋼鐵般的信念。是剛毅,讓他從虛幻世界中解脱出來,浴火重生;是堅強,使他的鬥志始終昂揚,不畏苦難;更是信仰,讓他放棄年輕燦爛的生命。有太多太多如牛虻般剛毅、為了信仰的人了:司馬遷,遭受宮刑,完成被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林則徐,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淡然處之,高吟“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只有堅持着我們的信仰,才能在所有苦難的都集中到身上時,勇往直前。在我們有限的生命中,能夠激發靈魂的高貴與偉大的,只有虔誠的信仰。在最危險的情形下,最虔誠的信仰支撐着我們;在最嚴重的困難面前,也是虔誠的信仰幫助我們獲得勝利。亞瑟有自己的信仰,他能在經受無數艱難險阻後,仍然笑對未來。我們又何嘗不能做到呢?我們應該學學亞瑟。無論有什麼困難時,總會有信仰支撐着他,讓他毫不退縮。

身為一名醫學生,“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的醫學生誓言仍然響徹耳邊。選擇了醫學,選擇了成為一名醫學生,就已經選擇了和其他人走一條不一樣的道路!大一時的懵懂已過,我們正在經歷着大二的成長。但我明白當我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一份聖潔在心裏,而一份責任已悄然落在肩頭!只因為選擇醫學,只因為我們是醫學生。曾經在我們手裏死去了多少隻青蛙,多少隻兔子,多少隻小白鼠,曾經的我們摸着油油的屍體,挑着微小卻致命的病毒??但那些為以後臨牀做準備的一切都過去了!現在的我也在慢慢尋找方向,尋找未來的路,也許還在迷惑着,但我會堅信自己內心的聲音,堅信自己的信仰!在很多人看來我們是勤奮的,只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面對的是獨一無二的生命,面對信任和依賴,我們別無選擇!未來不知道會有什麼在等待我們,而現在我們能做的唯有好好學習知識,有一天能夠救死扶傷,不枉費我們的努力??不管前路怎麼艱險,有了信仰,我們就會有支撐自己走下去的勇氣和信心!

牛虻的讀後感高中2

《牛虻》一書是作者伏尼契受到當時身邊革命者的獻身精神的激勵寫成的。它生動地反映了19世紀30年代意大利革命者反對奧地利統治者、爭取國家獨立統一的鬥爭,成功地塑造了革命黨人牛虻的形象。

小説主人公亞瑟的成長是通過各種矛盾衝突來表現的。這種矛盾衝突主要包括父子關係、宗教信仰兩個方面,集中體現在亞瑟同神甫蒙太尼裏的關係上。開始時,亞瑟並不知道蒙太尼裏是自己的父親,而只是把他當作慈愛可親、堪予信任的神父。當時的亞瑟受到了爭取民族解放獨立思想的影響,在跟神父的討論中堅持認為:做一個虔誠的與一個為意大利獨立而奮鬥的人並不矛盾。他不知道兩者在當時的意大利是水火不相容的。神父對這種天真的想法十分擔心,他寄希望於將來能偷偷打消會導致亞瑟反教會統治的危險思想。然而亞瑟對神父因父子私情而產生的寬容卻作了錯誤的理解,認為宗教與革命是可以統一的,並且不恰當地把神父看作是教會統治的代表。由於這一錯覺,當新神父到來時,他立即遭受懲罰:他和所有的革命黨人遭到逮捕。直到他兒時女友瓊瑪給他一記耳光,人家告訴他新神父告密,以及蒙太尼裏就是他父親時,他那天真的幻覺才痛苦地消散。他開始認識到民族獨立與教會統治是勢不兩立的。這次挫折對亞瑟來説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同時又是火中鳳凰的新生。因此,亞瑟自殺這一情節安排有良好的藝術效果,是小説的精華所在。從此之後,亞瑟再也不是舊“亞瑟”了,他變成了“牛虻”。

“牛虻”一詞源出希臘神話,天后赫拉嫉妒丈夫宙斯愛上了少女安娥,放出牛虻來日夜追逐已化為牛的安娥,使得她幾乎發瘋。後來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把自己比喻為牛虻,説自己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對當時社會的弊端實行鍼砭,即使自己為此而死也在所不惜。伏尼契以“牛虻”作為新生亞瑟的名字,意味着他將是一個堅定的反教會統治的革命者。果然,當“牛虻”出現在讀者面前時,人們看到的是一個飽經憂患、意志堅強、機智勇敢的革命者的形象。牛虻對革命的無限忠誠激起讀者對他的崇敬之感。而作品結尾對牛虻慷慨就義的描寫,則是特別精彩的一筆。由柳洪平創建。

牛虻:為信仰赴死如散步

他,牛虻——一個為了自己的革命信仰,甘願被命運折磨的人。他深愛過兩個人——父親蒙泰里尼和高潔的女人瓊瑪,但後來的他一生都沒有再給機會讓他們來愛他。他的內心承受了非人的煉獄般的折磨。他給我們留下的思索是:人到底該為什麼活着。

牛虻最後在遺書裏寫下的一段話,至今成為經典:我沒想到他們這麼快就重新動用審訊和處決的手段。我知道如果你們這些留下來的人團結起來,就會給他們猛烈的反擊,你們將會實現為之奮鬥的宏偉大業。至於我,對待死亡將會懷着輕鬆的心情,走進院子,就像是一個放假回家的孩童。我已經完成了我這一份工作,死刑就是我已經徹底完成了這份工作的證明。他們殺了我,因為他們害怕我,我心何求?

《牛虻》1897年在英國出版,在本國文學界一直默默無聞。但半個世紀後被譯成中文時,深受中國廣大青年的喜愛,先後發行一百多萬冊。造成這種比較文學中罕見的事例的原因之一,是當時中國青年所持的文學觀念和思想傾向,他們樂於閲讀革命志士傳奇式的故事,學習並且仿效那些臨危不懼、寧死不屈、為人民而戰鬥的英雄形象。

牛虻的讀後感高中3

故事的主人公牛虻出生在意大利的一個英國富商勃爾頓家中,曾經天真地人為這個世界是多麼地美好。名義上他是勃爾頓與後妻所生,但實則是後妻與蒙太尼裏的私生子。牛虻從小在家裏受異母兄嫂的歧視,精神上很不愉快,卻始終不知道事情的真相。牛虻崇敬蒙太尼裏神甫的淵博學識,把他當作良師慈父,以一片赤誠之心回報蒙太尼裏對自己的關懷。但是,當他接觸了青年意大利黨人,看到了自己懺悔神父的間諜行經、認清了教會和反動當局狼狽為奸、鎮壓革命的殘酷現實之後,他大徹大悟,從而走上了與他們進行義無反顧、不屈不撓的鬥爭的道路。

我深深震撼於這驚心動魄的故事。他被最信賴的人欺騙過,被最愛的人傷害過,即使淪落到拖着殘廢的身軀在甘蔗園賣苦力,甚至當一名雜耍戲團的小丑,一個活生生,苦苦掙扎的人的靈魂,系在那個扭曲的身軀裏,被迫為它所奴役,想想它在眾人的面前瑟瑟發抖,羞辱和苦難使它透不過氣來當時的意大利正遭到奧地利的侵略,青年意大利黨爭取民族獨立的思想吸引着熱血青年。牛虻決定獻身於這項事業。在一次祕密集會上,牛虻遇見了少年時的女友瓊瑪,悄悄地愛上了她。在羅馬,警方的密探卡爾狄成了新的神甫。在他的誘騙下,牛虻透露了他們的行動和戰友們的名字,以致他連同戰友一起被捕入獄。他們的被捕,連瓊瑪都以為是牛虻告的密,在憤怒之下打了他的耳光。牛虻痛恨自己的幼稚無知,對神甫竟然會出賣自己感到震驚,同時得知蒙太尼裏神甫原來是他的生身父親,他最崇仰尊敬的人居然欺騙了他。這一連串的打擊使他陷入極度苦之中,幾乎要發狂。他一鐵錘打碎了心愛的耶穌蒙難像,以示與教會決裂。然後他偽裝了自殺的現場,隻身流亡到南美洲。在南美洲,流浪生活磨鍊了亞瑟,回到意大利時,他已經是一個堅強、冷酷、老練的牛虻了。此時,他又遇見了瓊瑪,但瓊瑪已認不出他了。牛虻和他的戰友們積極準備着起義。在一次偷運軍火的行動中被敵人突然包圍,牛虻掩護其他人突圍,自己卻因為蒙太尼裏的突然出現而垂下了手中的槍,不幸被捕。牛虻的戰友們設法營救他,但牛虻身負重傷,暈倒在越獄途中。敵人決定迅速將他處死。前來探望的蒙太尼裏企圖以父子之情和放棄主教的條件勸他歸降;而牛虻卻企圖打動蒙太尼裏,要他在宗教與兒子革命之間做出抉擇,但他們誰都不能放棄自己的信仰。蒙太尼裏在牛虻的死刑判決書上籤了字,自己也痛苦地發瘋致死。

刑場上,牛虻從容不迫,慷慨就義。在獄中給瓊瑪的一封信裏,他寫上了他們兒時熟稔的一首小詩:不管我活着,還是我死掉,我都是一隻。快樂的飛虻!至此,瓊瑪才豁然領悟:牛虻就是她曾經愛過而又冤屈過的亞瑟。

讀了這本書讓我知道,成長,是艱難的啊。就好像一羣小鹿,誰有勇氣,誰跑得快,誰就活下來;否則,就被淘汰。挫折中是難免要流眼淚的,擦乾了,站起來,就長大了,堅強了。用牛虻自己的話説,他從死亡那裏走來,也就不怕死亡了,他對人民的熱愛、對敵人的憎恨、對朋友的坦誠、對愛情的忠貞、對生活的投入、對死亡的蔑視,永遠是我們可以借鑑的一個楷模。雖然生命已盡,但愛與希望永存!對於牛虻來説,他所面臨問題的根本就是宗教,一些對權貴如飢似渴的人利用了宗教,而他應該破除這層羊皮,直刺狼的心臟。牛虻是個強者,真正的強者!

牛虻的讀後感高中4

初識這本書名,是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裏看到的。那是保爾念給別人聽的,由此,我對這本書有着不同尋常的好奇,也希望在哪裏看到這本書。但漸漸淡忘了,這個暑假,我不經意之間,看到了這本書。

我懷着好奇的心理翻開了這本書,一打開,就有一股清人心脾的書香撲面而來。它打動着我,感染着我。文中景色描寫極為優美,對人物神態掌握恰當,使人物栩栩如生的展現在我們面前。這些並非是這本書最打動我之處,然而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是故事情節。主人公的悲慘命運和經歷,驚膽戰,一次又一次的為他流下淚。

牛虻——一個為了自己的革命信仰,甘願被命運折磨的人。他深愛過兩個人——父親蒙泰里尼和高潔的女人瓊瑪,但後來的他一生都沒有再給機會讓他們來愛他。他的內心承受了非人的煉獄般的折磨。他給我們留下的思索是:人到底該為什麼活着。

他的愛是至死不渝的,他終生只愛一人。

瓊瑪——牛虻在亞瑟時代就對她心生愛慕,只可惜由於無意中泄露了組織祕密,被視為叛徒。瓊瑪的一記耳光打碎了亞瑟的心,他的愛情也從此暗淡下來。

書的結尾是這樣寫道“明天日出的時候,我就要被槍斃了。我答應過要把這一切都告訴你,所以如果我履行我的諾言,就必須現在動手。但是,話又説回來,你我之間沒有必要做過多的解釋。我們小時候就不用太多的話語,就總是能互相理解對方的,不是嗎?所以,你瞧,我親愛的,你完全不必為了一記耳光這樣的舊事而傷心欲絕。當然,那一次真的打的很重,我知道就因為那一記耳光,你的心也隨之碎了。

牛虻最後在遺書裏寫下的一段話,至今成為經典:我沒想到他們這麼快就重新動用審訊和處決的手段。我知道如果你們這些留下來的人團結起來,就會給他們猛烈的反擊,你們將會實現為之奮鬥的宏偉大業。至於我,對待死亡將會懷着輕鬆的心情,走進院子,就像是一個放假回家的孩童。我已經完成了我這一份工作,死刑就是我已經徹底完成了這份工作的證明。他們殺了我,因為他們害怕我,我心何求?

直到死前,他才給瓊瑪留下一封告別信,承認了自己的身份,那種撕心裂肺的愛情讓瓊瑪悲痛欲絕。“在你還是一個難看的小姑娘時,瓊瑪,我就愛你。那時你穿着方格花布連衣裙,繫着一塊皺巴巴的圍脖,扎着一根辮子拖在身後。我仍舊愛你”。多麼感人的愛情,多麼悲苦的故事,多麼偉大的人物!我們應該去歌頌他,這個堅強而勇敢;睿智而幽默;偉大而無私的英雄!

信的末尾沒有署名,只有一首短暫的小詩。

無論我活着,還是我死去,我都是一隻,快活的牛虻。

就這樣的一封信,把牛虻的內心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了。他偉大,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全部獻給了國家。他樂觀,笑着看着自己悲慘的人生。他睿智,成為了文學界的一代偉人。就這樣,只要是內心燃燒着正義的火花的人都崇拜他,尊敬他。他慢慢的滲入了我的內心,侵入了我的血液,成為了我的榜樣。他讓我懂得了如何勇敢、如何忍受、如何堅強、如何付出、如何無私……他!猶如一顆行星,閃爍着那樣亮的正義光芒!

牛虻的讀後感高中5

漫遊在書架上,腦子裏都是空白。面對滿滿的書籍,忽然間一種莫名的激動湧上心頭,但自己始終下不了手,因為每一本書我都太喜歡了。

隨手拿起一本書——《牛虻》,翻開它,也翻開了我對它的理解,它對我的影響。

《牛虻》作於一位英國女作家伏尼契,講述了意大利青年阿瑟,出身於富商家庭,但成年後毅然投身革命。由於疏忽,他泄漏了機密,使得戰友被捕,令青梅竹馬的女友琴瑪誤會,並痛苦地發現自己竟然是崇拜已久的蒙塔奈利神父的私生子。在嚴酷的現實教育下,他以假自殺為掩護,憤然出走,在外漂泊了20_年,歷經艱辛,成為一個堅定的革命者,化名“牛虻”,回國組織武裝,偷運軍火,積極準備起義。最後不幸被捕,面對軍方的威脅和生父的勸降,不為所動,從容就義。

可以説他是富二代,但他也和大多數愛國人士一樣投身於革命之中,不為身份,只為了自己心中的那一份信仰。即使失敗過,痛苦過,掙扎過,也不曾後悔過。成長的道路需要付出代價,牛虻付出了太多太多,但其頑強的毅力造就了他成為了一個出色的革命者。面對威脅和誘惑,不妥協,不接受,遵守心中的那一個信念,從容就義。

他深深的震撼到了我,令我佩服,令我尊敬,更令我向之學習。國家危亡,民族衰落,人們懣懣不平,那時候的你毅然站了出來,給了國家希望,民族希望,人們希望。向國人做出了榜樣,你是個偉大的人。學習你的愛國之情,學習你的大義之情,學習你那般毅然的精神,是作為當代中學生的我們所需要的文化糧食,我們要向你學習,吸收你的可貴。讀着你的事蹟,傾聽着你的心聲,讓我想到了我們國家的魯迅先生。

魯迅先生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就懂得赴日學醫,後來因為愛國主義精神,覺得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醫不如學文,於是毅然的棄醫從文,走上了用文救國的道路。中途也受盡了苦難,但他也沒有放棄,因為心中有信仰,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終於歷盡千辛萬苦,苦盡甘來,呼醒了一大批的愛國青年,人們的思想轉變,迎來了救國路上的一片曙光。

牛虻和魯迅的出生身份不同,但是他們的志向一樣,他們都愛國。國家是我們生長的地方,因為有它,我們快樂着;因為有它,我們幸福着;因為有它,我們驕傲着。萬一,哪一天它開始變小,逐漸變小,最後消失了,那我們應怎麼辦?我想,肯定是痛苦着,煎熬着,絕望着。因為我們是祖國的兒女,小小的翅膀裏懷揣着大大的愛國夢想。所以,我們要熱愛自己的國家,為祖國注入力量;熱愛自己的民族,為民族增加生機;熱愛我們選擇的生活,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像我們的領袖毛_一樣,為國家,為民族、更為自己,勇於成為一名戰士,保衞國家。像牛虻和魯迅一樣,熱愛祖國,為自己的國家出一份力量。那樣子,我們的祖國才更強大,才能不受別人欺負,我們的幸福生活永久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