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4W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多篇】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 篇一

前一段時間讀了《管理的實踐》一書,讓我對管理有了與以往不一樣的理解。書中作者指出,“管理是一種器官,是賦予機構以生命的、能動的、動態的器官。”管理作為企業的器官,具有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和管理員工及工作的功能。

初次接觸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就被他書中闡述的管理思想所吸引。德魯克以其深厚的人文素養,強調人的夢想性、價值觀及決定力,構成了組織績效表現的關鍵資源。他指出,管理是一種器官,是賦予機構以生命、能動、動態的器官。我最欣賞他的一句話: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其惟一權威就是成就。他的管理思想深深的影響了我整個管理學的思想基礎,能夠説他的思想已經紮根在我的思想中。他在管理的各個方面闡述了他獨特的觀點,構成了一整套的思想體系,從而建立了管理這門學科。

《管理的實踐》中將管理的資料描述為三部分,即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管理員工和工作,三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管理企業從企業需要的組織架構上思考,全面詮釋了職能分權制和聯邦分權制,並且指出在條件可能的狀況下,聯邦分權制為最優構架,也是責權利同位,最有用心性及效果的架構。管理管理者從人才的引進、培訓、安排、提升等程序中,道明瞭企業員工的管理目的:盡一切可能使每一位員工都成為管理者,也道明只能當每個員工都成為管理者時,企業人才才能正常接替,員工績效才能最大發揮;管理員工和工作指明瞭決策的過程和分析決策工具的重要,要充分運用現代化的工具來為管理員工和工作做好的決策嚮導。

管理的每一個動作和行為都要同時涉及到管理的三個部分,所以在決策每一個行為時,都要思考對每一個方面的影響,找最影響小、最涉及面窄、最有績效的角度來進行。

企業是社會的公民,服務於並豐富了社會的各種功能,它的目的僅有一個,就是創造顧客。(以前經常聽到推銷員上非洲賣鞋的故事,而故事中那個看到當地居民光腳行走而大呼鞋可賣的才具有經營企業的戰略眼光)企業的兩項基本職能:營銷和創新。透過他們產生經濟成果,而企業其他的一切活動都在成本的範疇內。

企業是社會的豐富機體,僅有當它能夠正常新成代謝時,才能在社會中正常生存。而企業的正常生存務必要有足夠的利潤,這不一樣於一般認為的企業的目的是追求最大的利潤,從而使得企業追求生存的必然結果是社會的極大豐富和人們生活的不斷提高。

從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中,自我得到了很多收穫,他的思想建立了我的管理思想基礎,深深的影響了以後的學習與發展,在此基礎上,在以後的實踐過程中不斷的領悟和發展德魯克的管理思想,實際運用到自我的工作或者是事業中去。

德魯克的書,與我從此一生相伴!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 篇二

德魯克説:“管理就是界定企業的使命,並激勵和組織人力資源去實現這個使命。界定使命是企業家的任務,而激勵與組織人力資源是領導力的範疇,二者的結合就是管理。”提出了三個經典的問題:我們的事業是什麼我們的事業將是什麼我們的事業究竟就應是什麼這三個問題經過改編完全能夠應用於此刻的我們:我們學習的是什麼我們學習的將是什麼我們學習的究竟就應是什麼

經典之所以被稱之為經典往往在於其超強的預見性。多年之後依然閃耀者奪目的思想光輝,熠熠發光,為處在黑暗中的人們知音了前進的方向與道路。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在於思想的高度,作品能夠讓人們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大事記是肉身已逝,但精神依然長存。

德魯克先生《管理的實踐》已面世半個多世紀了,在這五十多年中,有關企業管理方面的書籍能夠用浩如煙海來形容。但能禁得住時間考驗的的書籍還是《管理的實踐》一書,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管理的實踐》是一本值得認真閲讀的好書。

最終讀完了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彷彿自我遊蕩在上個世紀中期的企業中。這本書構築了完整的“對人的管理”思想。如:1、人是資源,是所有資源中最富潛力的資源。德魯克認為“人的資源――整個的人,是自然賦予的所有資源中最豐富、最有才能,最有潛力的資源。”這是因為在企業能夠得到的所有資源中,認識“唯一能夠增長和發展的資源”,亦即“人要貢獻出什麼務必由他自我決定”,只要他們願意進行“有目標的、集中和聯合的努力”,就能夠“產生出真正完整的東西來”。2、務必對人進行管理,挖掘出人的潛力。德魯克明確的提出“利潤並不是企業活動的目的,利潤不就應成為企業決策的理由、原因和依據,他只是對企業是否起作用的一種測驗”,他説道:“企業需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潛力。”所以,“經理人員的首要任務是把他的資源――首先是人的資源中藴含的力量都挖掘和發揮出來。那麼我認為,真正詮釋管理的好處就要將人的機能發揮的淋漓盡致。人是社會的主體,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3、是工作富有活力,並使職工有成就感。管理者如果只注重員工的績效,那就死定了!那是傳統的管理方式,現代管理方式已經是人性化管理,更多的是注重員工的感受。同樣的工作,在行政的約束下與在自動自發的工作結果

雖然是都完成任務了,但完成的綜合效果完全不一樣。只注重績效的話,那會留不住優秀人才。所以,要想將公司管理的有聲有色,務必關注職工的感受,經常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想法,使他們在工作中能夠感受到自我的重要性。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 篇三

很久以前陸陸續續看過管理大師德魯克的一些關於管理的一些闡述和論斷,因為一直在基層從事基層財務管理工作,以專業做指導,身體力行,也未感到管理有何高深莫測,一切按規則行事,視法條為規矩,在基層也深耕十幾有年,未有大績亦未有大過,也算是本着平平淡淡就是真本性來工作和生活。但自從認認真真看過《管理的實踐》,改變了對管理的一些看法和認識,所謂無知者無謂,不繫統地讀一本專業的管理論述,真是連管理的精髓門道都摸不着。

德魯克從管理的本質、管理企業、管理管理者、管理的結構、管理員工和工作及當一名管理者意味着什麼五個部份系統詳細對把理的作為一門“博雅技藝”一一道來,管理他所關切的不僅是知識和根本、自我認知、智慧和領導力,也更關注踐行和應用。大師不僅在論述中從對人的關注、對績效的關注、對自我管理的關注、對基於實踐的、跨學科的、終身的學習觀念,從對條條框框的論述中提練社會實踐案例,讓人在枯燥中有一種思考的衝動。

特別是德魯克對明日管理者之三課所述:1、必須學會對自己負責;2、要向上看,而不是向下看;3必須修習基本素養;讓人無法不感慨,穿越了30多年的時間,管理者應關注的仍是一個不變的以人為本的主題,特別是管理者一定要向上看,每日應反思自己:“我應該為組織貢獻什麼?“真的是每日三省,作為一個長期耕身於基層的管理者,長長看見有多少牢騷滿腹者,他們從不每日三省,總是從客觀條件來挑理由,按現在的管理理念,這是非常致命的向下看的邏輯;組織的強大、企業的發展無論從那個方面來看,都是需要績效維持其發展和提供組織發展的各項資源消耗,一個不向上看的管理者又如何能帶好一個快速發展的團隊呢?從此後我看分享德魯克關於向上看、每日三省的觀點將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任何人真的不要有負面情緒,一定要從客觀自我的角度出發來看問題;

對於管理,我們不應僅僅是看作一個管理下屬的過程,其實管理涉及的內容太全面的,他更要求每個管理者都要修習自己的素養,這個素養不但是業務專業的,還包括心理的、溝通的、哲學的、歷史的,總之是能提升自己的,以前總覺得公司給員工提了太多的學習要求,在工作忙忙碌碌之外還要完成額外作業確實有點吃力,但之從看了最最佩的德魯克之後,我將改變自己的固有思維,時間就是海綿裏的水,只要你擠他總是有的,而終身不斷在提升自己是對自己人生的一個多大的獎賞,一個專業的、受人尊重的、富有人格魅力的人,不是我們每日表揚的嗎?讓自己也成為這個模範應該是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應該完成的職業任務和技能。看完了管理的實踐還真覺得有些收穫,雖説是在壓力下完成的,但真的看完後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一本好的管理學概述,真的能改變一個人固有的一些看法,如果你要問我,收穫何在,做一個對自己負責的、積極向上的、不斷完善自己的基層管理者,是我最真實的想法。

《管理的實踐》讀後感 篇四

成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應從自我管理做起。實際上,管理一家企業,和管理一個人、甚至是管理一個國家,都有內在的一致性。更深入一點來講,一家企業、一個國家,都具有人格特質。

1、養成思考的習慣

思考,是我們之所以為人、為人力資源的基本特徵。如果我們沒有思考的能力,那與機器並無二致,甚至不如機器。

思考的能力至少包含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計劃規劃的能力。無論是近期計劃,還是長遠規劃,我們都需要去思考。先計劃規劃,然後貫徹執行。忌諱的是,隨心所欲,漫無目的。

第二,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問題,不逃避,而是積極地去思考解決的方法和對策。通過思考,在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讓自己成長。

第三,總結反思的能力。通過總結反思,形成“總結——執行——總結”的閉環,讓自己螺旋式地成長進步。

德魯克説,人力資源有一種其他資源所沒有的特性:具有協調、整合、判斷和想象的能力。事實上,這是人力資源唯一的特殊優越性。(P213)這些能力的具備,是我們成為一名管理者的前提;這些能力的凸顯,則是我們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的條件。在工作中,我們可能接觸的具體內容千差萬別,但是時間久了,經歷多了,最終能提煉出來的,能遷移出來的,便是上述的協調、整合、判斷和想象的能力。而上述能力的養成,最核心的能力便是思考的能力。當然,除了思考的能力之外,還有一項能力同樣重要,那就是執行力。二者缺一不可。

2、強調執行力

正如序言所説,德魯克精闢地闡述了管理的本質:“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其唯一的權威就是成就。”所以,思考再多,再深入,如果沒有執行,相當於沒有思考;而如果沒有執行,也難以產生有深度的符合實際的思考。

如上所述,我們成長進步的途徑,思考與執行,缺一不可。在這個鏈條上,缺了任何一環,鏈條便會斷裂。在某種程度上,德魯克強調的“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亦與這一閉環類似。

許多人缺少思考的習慣和思考的能力,但是更多的人缺少的是執行力。究其原因,無非是懶惰,或者説意志力不夠。如果你想勝出,思想上的勝出可能更難一些,真正懶惰的人,應該是懂得另闢蹊徑,以執行力取勝的人。並且,思考這一行為本身,也需要執行力去完成。

3、以變應不變

不變就是等死。

“製藥公司或合成有機化學品公司的每個員工都知道,公司要繼續生存下去,就必須培養起每隔10年就將3/4的產品汰舊換新的能力。”(P56)作者介紹的西爾斯公司的故事,其之所以成功,更為精準和直白的解釋應該是擁有戰略眼光,懂得提前應變,而不是在時代潮流到來之後被動採取變化。

我們都知道,進攻是最好的防守。在變化來臨之前,我們就應該有精準的預測能力和戰略眼光,致力於求變。正如李彥宏所説,企業家一定要看到五年乃至十年以後的形勢變化。因為,一旦真正的變化來臨,我們往往猝不及防,毫無招架之力,最終只能落後於時代潮流。

其實,不僅是製藥公司的藥品要每隔十年就汰舊換新一次,企業的人力資源也需要如此。既要保留那些能夠傳承企業文化、保持戰略穩定的忠誠員工,也要不斷吸收新鮮血液,以防止企業老大腐朽,冥頑不靈,暮氣沉沉。員工個人的成長更是如此,必須不斷學習、更新、求變、創新,才能防止思維固化和定式,才能更好地擁抱變化。

4、個人獨裁與團隊管理

企業的管理和國家一樣,都存在着個人獨裁和團隊管理的問題。德魯克強調團隊管理的優越性,認為福特的失敗,主要在於個人獨裁,缺乏管理團隊;而福特的復活,也恰好是重建管理團隊的結果。

不過,從長遠來看,要保持企業的'穩定和長遠發展,團隊管理整體上要優於個人獨裁。

在自我管理上,提升自己始終是最重要的事情,沒有之一,也沒有止境。但是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同樣重要,在講究團隊合作的現代職場更是如此,個人的目標必須與集體目標和團隊目標保持一致,個人必須圍繞團隊目標的實現而努力。

5、提高工作的內驅力

人力資源管理,強調管理層應該懂得激發員工的工作動機和參與感,喚起他們的工作慾望。(P220)換而言之,要將這種外在驅動轉化為內在驅動,才是真正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容易的是,我們可以在自我管理上有效地實現這一點。我很喜歡蘇寧的企業文化中的兩個詞:“目標 導向”和“成就驅動”。“目標導向”與前文所説的“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內核一致,我們要通過自我控制來實現目標;而目標一旦實現,強大的“成就驅動”的力量便會讓我們更加投入地專注工作、奉獻企業。通過這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