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企業戰略管理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55K

第一篇:企業戰略管理讀後感

企業戰略管理讀後感

讀企業《企業戰略管理》有感

首先要感謝程部長讓我讀到這本書,看完這本書我也確實有了不少的體會,所以也想寫點東西,但我對管理學的認識可能還是很淺薄的,請領導給予指正,讓我更好的去學習去體會管理方面的知識,將來更有效的去完成工作。

企業戰略管理是一門重要的管理學科,更是一個成功企業的必修科目。企業戰略一詞有兩個主要來源軍事術語和生物術語演變而來,軍事方面的《孫子兵法》就是一個很好的戰略戰術教材,現在我們也常説商場如戰場。生物學家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思想對企業戰略的概念也有着深刻的影響。可見企業戰略管理對現代管理學的影響也是十分重大的。我讀完這本書的第一個感覺就是,企業的戰略管理真的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課程。哈佛商學院終身教授——邁克爾波特曾經説過“戰略是一個企業成敗的要害”。當我看過書中那些案例的時候我也深刻的體會到了這句話的正確性。企業成功與否與制定戰略計劃有着很大的關係。這裏所説的戰略計劃和企業計劃不是同一個事情,他們有着很大區別(再沒看書之前我一直認為戰略計劃和企業計劃都是同一個事情)。區別有兩點:1.兩者對未來的看法不同。在長期計劃過程中,企業認為根據歷史發展數據,運用外推法,便可預測企業未來。同時,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一般都認為,未來的效益應該比過去的效益好。結果,高層管理人員常常像低層管理人員壓指標,制定出企業實際上很難完全實現的最佳目標。在戰略計劃中,企業並不認為未來一定會比過去有所改善,而是一定要經過戰略分析以

後再做決策。在這種計劃中,企業一般要經過遠景分析、競爭分析、戰略組合分析以及多種經營分析。2兩者的制定過程不同。在長期計劃中,企業首先要運用外推法來預測未來計劃期內的綜合指標,然後確定目標,並將目標分解到行動項目、預算和利潤計劃之中,最後由企業的相應單位執行。在戰略計劃過程中,企業首先要進行戰略分析,謀求企業的前景與目標保持動態的平衡,形成戰略。然後企業根據近期效益目標和戰略目標,分別設立作業項目和預算,以及戰略項目和預算。作業項目與戰略項目分別由不同的單位與控制系統貫徹執行。長期計劃使用與穩定的環境或可預期的環境,而戰略計劃則可應付環境的突變。可見戰略計劃更具體,需要通過各項分析從而使企業更好的去實現利潤最大化。所以説制定戰略計劃要比企業的長期計劃更細緻更準確,更有目的性。

我覺得我們公司也有必要去制定戰略計劃,實行戰略管理,治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説過這樣一段話:我們走在一片叢林,開始清除矮灌木林。當我們千辛萬苦,好不輕易清除完這一片灌木林,直起腰來,預備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時候,卻猛然發現,旁邊的一片灌木林才是我們要去清除的叢林!有多少企業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就如同這些砍伐灌木林的工人,經常只是埋頭砍伐,卻沒有意識到要砍的並非是那片叢林。當我們沉迷於尋找使企業發展、企業做大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回過頭來,看一看我們是否已經迷失了方向。這個故事説明了企業制定戰略計劃的重要性。畢竟我們現在已經是一家上市公司了,龍源在國內鍋爐燃燒領域是首屈一指的大企業,但是要想佔領國

際市場我覺得不僅要有領先的技術,還需要有着很完善的管理方法,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戰略計劃。只有制定一套完善可行的戰略計劃才會使我們公司更好更快的發展和壯大。

公司讓員工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由於我學的專業是會計,所以對工程方面的知識懂得少,也沒有提出過相關建議。我覺得公司有必要制定一個符合實際發展的戰略計劃,讓每個員工也都知道我們的努力方向,讓員工做的工作更符合企業的目標。更好的為企業工作,而不是隻去完成每天領導交給的任務,我覺得公司員工也有必要去想一下如何才能使我們企業發展的更好更強。我説的可能比較概括,不是很細緻,因為如何制定一個企業戰略計劃是需要作出相關分析的,由於我來的時間很短掌握企業的情況也很少。所以只能提出一些大概建議,我不知道我們公司是否有這樣的戰略計劃,如果我們公司有了這種戰略計劃,我覺得員工應該對此有所瞭解,這樣會對企業的發展有着很大的幫助,如果還沒有的話我認為有必要制定出一個企業發展的戰略計劃。也希望自己的建議能為公司更好的發展作出一些微薄的貢獻。我也希望我們的企業會越做越好,因為我們都是龍源人,公司的強大也是我們最大的驕傲。

黃大木

第二篇:企業戰略管理讀後感

小論學習《企業戰略管理》

為了進一步推進學習型團隊建設,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並在和諧的學習型團隊中不斷提升員工個人素質,拓展個人視眼,戰略處又一輪新的學習開始。我有幸從推薦書目裏選到《企業戰略管理》,感覺十分開心。我原以為,企業戰略管理就是制定個戰略,然後管理好與戰略相關的事宜,讀罷此書,才發覺,我有些盲人摸象。

所謂的企業戰略管理,在作者看來,包括五項相互聯繫的管理任務,即企業的遠景、企業使命、企業的目標,企業的戰略以及戰略的實施與控制。這五項任務形成一個循環系統,不斷調整,以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

企業遠景,作者的定義:作為企業遠景就是為企業描述未來的發展方向,回答企業要成為一個什麼類型的公司,要佔領什麼樣的市場,具體有什麼發展能力等問題。説白了就是回答企業何去何從,如何去從的問題,它要求企業憑藉企業家是的直覺和創造力,洞悉處企業現有業務中將要發生的變化以及將要出現的市場機會,客觀地對待所要面臨的市場環境、競爭環境、技術環境、管理環境以及社會環境,客觀地對待自身的資源和能力,理性地分析所需要採取的措施,提出一個可行的並且具有吸引力概念,進而規劃企業行為,激活企業的戰略。

作為企業遠景需要詳細闡述:界定企業當前業務,即回答我們是誰的問題;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即回答我們向何處去的問題;界定實現發展規劃的具體步驟,即要考慮我們如何到達那裏的問題;確定衡量效果的標準,即回答我們如何衡量效益的問題;界定企業遠景的特殊性,即不同的公司對遠景有不同的闡述,不具有普遍性,這樣企業才能指導出具有自己特殊性的與眾不同的戰略。

聯繫我們集團,我們對於這些都做了詳細的闡述,在《鑫海基本法》中明確都有界定。鑫海基本法對企業戰略重點定位為“略”。略要求有預見性,合理性、科學性、針對性和指導性。凡事預則立,不立則廢。基本法指出,略既包含競爭戰略,也包括營銷戰略、發展戰略、品牌戰略、金融戰略、 技術開發戰略、人才開發戰略、資源開發戰略,概括起來就是“內奠企基,外擴市場”。 鑫海的三大產業戰略,房地產(中國最優秀的專業老年社區開發商及老年社區運營服務商)、建築業(現代化的專業總承包商)、融投資產業(圍繞房地產和建築產業為母體,進行合理輻射,並對未來優秀產業投資),並圍繞這三大產業戰略打造產融結合投資控股型集團公司,創百年鑫海品牌,立百年大業,實現百年鑫海,百億鑫海的宏願。

企業使命是管理者為企業確定的較長時間的生產金鷹的總方向、總目的、總特徵和總的指導思想。它反映企業管理者的價值觀和企業力圖為自己樹立的形象,解釋本業企業和同行業其他企業在目標上的差異,界定企業的主要產品和服務範圍,以及企業試圖滿足顧客的基本需求。這三個方面實際上市要企業回答“什麼,誰,以及什麼方式”三個基本性的問題,在實踐中,企業能夠用一個簡單明瞭的句子,闡述企業所撫慰的需求、目標市場以及所開展活動的方式。

我集團:致力於為社會提供一流的產品、一流的服務。致力於為顧客創造價值,為員工創造價值、為股東創造價值、為社會創造價值。回饋社會,報效國家

要滿足上述各種需求,應做好以下工作:判定要求者;理解要求的內容;協調各種要求;協調企業使命形成要素之間的關係。滿足利益羣體的要求知識企業使命中的一個內容,企業還必須考慮產品、市場、企業理念以及企業對社會的責任等其他面的內容。

鑫海集團產品主要加入環保,新能源理念,經營方向堅持房地產(老年公寓)為重點,做大做強建築業(總承包---為嵌入型服務),穩定發展金融業,注重發展服務業,攜手其他

現有產業,增強房地長經營物業比例。經營模式嘗試財務管控(對股東負責),戰略管控(延長企業壽命,實現企業戰略),運營管控(對企業負責,對社會負責)三種的靈活適用。 企業的目標是企業希望實現的產出與績效,並以此衡量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企業目的的總框架中,為企業提供具體的發展方向,規定完成時間。一般來講,企業的目標有四個部分組成,即目的,衡量實現目的的指標,企業應該實現的指標,企業實現指標的時間表。 我集團的企業的目標:創鑫海品牌、立百年大業;敢為人先、走向世界。並在市場營銷、資源配置戰略、生產戰略和理財投資都有明確的思想認識和指導。鑫海基本法指出,在市場營銷中,品牌、服務和市場份額是支撐鑫海集團市場地位的關鍵因素;資源戰略方面,集中資源打殲滅戰;生產戰略方面,目前對下屬單位實行單獨核算,待條件成熟時實行自主經營,並積極發揮品牌效應,創新能力,力求施工管理水平達到國家先進標準;投資理財方面,明確指出不從事分散集團資源和管理精力的非相關多元經營,只有把資本積累完成好,形成真正的品牌企業,才開始考慮金融資本最終上市。

企業目標體系的制定不僅僅是高層管理的事,也不是僅僅停留在高層管理部門中,而是要在企業組織結構中每一個部門、每一個職能領域、每一項業務、每一個產品線中制定各自的戰略目標和財務目標,用以支撐整個企業的戰略目標和財務目標。只有這樣,公司的每一個部門才能摘掉自己的戰略角色,才會真正推動企業實施已定的戰略,為此我集團在實踐中有《鑫海集團中長期發展戰略及經營管理方案》,對於每一個部門、每一個職能領域、每一項業務、每一個產品線中制定各自的戰略目標和財務目標,實現時間都有詳細界定。

企業戰略是企業面對激烈變化、嚴峻挑戰的經營環境,為求得長期生存和不斷髮展而採取的競爭行動與管理業務方法。它是企業戰略思想的集中體現,(來源好範 文網)是企業經營範圍的科學規定,更具體的講,戰略是在符合和保證實現企業使命的條件下,在充分利用環境中存在的各種機會和創造新機會的基礎上,在企業同環境的關係,規定企業從事的經營範圍、成長方向和競爭對策,合理地調動企業結構和分配企業的全部資源,從而是企業獲得某種競爭優勢。簡略講企業戰略就是你要幹什麼行當,要幹到多大,錢和人往哪兒投。這樣就決定了經營範圍,幹多大的問題,也講了規模的問題,明確了企業資源如何合理配置的問題。

對於企業戰略,筆者認為,探討企業戰略的構成要素裏協同作用有更重要的意義。企業的戰略有四個要素構成,即經營範圍、資源配置、競爭優勢、協同作用。經營範圍界定了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領域,資源配置指明瞭企業過去和目前資源和技能配置的水平及模式,競爭優勢反映出企業通過其資源配置的模式與經營範圍的決策,在市場上形成的與其競爭對手不同的競爭地位。而協同作用是指企業從資源配置和經營範圍的決策中所能尋求到的各種共同努力的效果。就是説,分力之和大於各分力簡單相加的結果。

在企業管理中。企業總體資源的收益要大於各部分資源收益的和,這才是企業管理目的。企業的協同作用可以分為四類:

投資協同作用,這種作用產生於企業內各經營單位聯合利用企業的設備、共同的原材料儲備、共同研究開發的新產品,以及分享企業專用的工具和專有的技術。

作業協同作用,這種作用產生於充分地利用已有的人員和設備,共享由經驗曲線照成的優勢等。

銷售協同作用,這種作用產生於企業的產品使用共同的銷售渠道、銷售機構和推銷手段。這樣,企業便可以少花些促銷費用,獲得較大的收益。

這三種協同作用實際上市發生在生產經營活動過程的三個階段上,説明企業在每個階段上都可以形成自己的協同作用。

管理協調作用,這種協調作用不能用簡單的定量公式明確的表示出來,但的確是相當重要的協調作用。協調的目的是2+2=5的效應,儘量避免出現負值。

總之,協同作用是決定企業效率的首要因素,並在企業各種特殊能力與產品和市場之間

形成與發展。企業管理人員認識到這四個構成要素存在於企業各個層次的戰略之中。

最後,對於企業戰略的實施與管控,這需要我們做好多工作,有如下:行業與競爭分析,企業資源與能力分析、競爭戰略的出台(包含:不同行業的戰略競爭;跨國,跨區域競爭戰略;公司戰略與優勢)、戰略的評價與選擇、戰略的實施與控制、戰略與組織結構、並在實際操作中需注意:

1領導與戰略相適應

2.組織與戰略相適應

3.執行計劃於戰略相適應

4.資源分配與戰略相適應

5.企業文化與戰略相適應

6.戰略具有可行性

7.企業要有戰略控制的預警系統

8.嚴格執行完整的獎懲制度

結束語:我們集團正處於組織構架確立完善,流程化和制度化建立階段,現在基本框架已經形成,剩餘的就是如何執行,如何落實。通過上述對企業戰略管理的學習,讓我進一步的加深知識的同時,也明白了工作的重心,那就是,輔助領導嚴格執行制度,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穩步推進制度、並一一落實,嚴格執行完整的獎懲制度,在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制度感,高度的責任感,細心,用心完成工作,形成系統化,做集團流水化作業中的有義務的一員,一份子。

第三篇:企業戰略管理讀後感

讀企業《企業戰略管理》有感

企業戰略管理是一門重要的管理學科,更是一個成功企業的必修科目。企業戰略一詞有兩個主要來源軍事術語和生物術語演變而來,軍事方面的《孫子兵法》就是一個很好的戰略戰術教材,現在我們也常説商場如戰場。生物學家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思想對企業戰略的概念也有着深刻的影響。可見企業戰略管理對現代管理學的影響也是十分重大的。我讀完這本書的第一個感覺就是,企業的戰略管理真的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課程。哈佛商學院終身教授——邁克爾波特曾經説過“戰略是一個企業成敗的要害”。當我看過書中那些案例的時候我也深刻的體會到了這句話的正確性。企業成功與否與制定戰略計劃有着很大的關係。這裏所説的戰略計劃和企業計劃不是同一個事情,他們有着很大區別(再沒看書之前我一直認為戰略計劃和企業計劃都是同一個事情)。區別有兩點:1.兩者對未來的看法不同。在長期計劃過程中,企業認為根據歷史發展數據,運用外推法,便可預測企業未來。同時,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一般都認為,未來的效益應該比過去的效益好。結果,高層管理人員常常像低層管理人員壓指標,制定出企業實際上很難完全實現的最佳目標。在戰略計劃中,企業並不認為未來一定會比過去有所改善,而是一定要經過戰略分析以後再做決策。在這種計劃中,企業一般要經過遠景分析、競爭分析、戰略組合分析以及多種經營分析。2兩者的制定過程不同。在長期計劃中,企業首先要運用外推法來預測未來計劃期內的綜合指標,然後確定目標,並將目標分解到行動項目、預算和利潤計劃之中,最後由

企業的相應單位執行。在戰略計劃過程中,企業首先要進行戰略分析,謀求企業的前景與目標保持動態的平衡,形成戰略。然後企業根據近期效益目標和戰略目標,分別設立作業項目和預算,以及戰略項目和預算。作業項目與戰略項目分別由不同的單位與控制系統貫徹執行。長期計劃使用與穩定的環境或可預期的環境,而戰略計劃則可應付環境的突變。可見戰略計劃更具體,需要通過各項分析從而使企業更好的去實現利潤最大化。所以説制定戰略計劃要比企業的長期計劃更細緻更準確,更有目的性。

我覺得我們公司也有必要去制定戰略計劃,實行戰略管理,治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説過這樣一段話:我們走在一片叢林,開始清除矮灌木林。當我們千辛萬苦,好不輕易清除完這一片灌木林,直起腰來,預備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時候,卻猛然發現,旁邊的一片灌木林才是我們要去清除的叢林!有多少企業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就如同這些砍伐灌木林的工人,經常只是埋頭砍伐,卻沒有意識到要砍的並非是那片叢林。當我們沉迷於尋找使企業發展、企業做大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回過頭來,看一看我們是否已經迷失了方向。這個故事説明了企業制定戰略計劃的重要性。畢竟我們現在已經是一家上市公司了,龍源在國內鍋爐燃燒領域是首屈一指的大企業,但是要想佔領國際市場我覺得不僅要有領先的技術,還需要有着很完善的管理方法,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戰略計劃。只有制定一套完善可行的戰略計劃才會使我們公司更好更快的發展和壯大。

第四篇:企業戰略讀後感

《論語》《弟子規》讀後感

班級:市場營銷一班

學號:1004050111

姓名:劉娜

讀《論語》、《弟子規》有感

——只可撰寫不可複製的企業文化

“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説:“企業最大的資產是造人,造人先於造物,領導者除了心存感激還不夠,還必須要雙手合十,以拜佛版的虔誠來領導員工。”管理大師德魯克説:“當前社會不是一場技術革命,也不是軟件速度的革命,而是一場觀念上的革命。”一個企業擁有高精尖的技術固然很重要,但是再新穎的技術總有被模仿和推廣的一天。我覺得,未來企業之間競爭之聲的關鍵更多的集中在企業文化這個軟實力上。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它包含着非常豐富的內容,其核心是企業的精神和價值觀。企業文化伴隨着企業的個性發展而被撰寫,它難以仿造,更不可複製。

就在我們傳統文化中,藴含着淵博的管理思想,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一本《弟子規》足以管理好一個企業,近年來博興的“中國式管理”熱潮又浪在何方?似乎在國內蹤影難覓,事實上,儒家智慧用於管理,成功者在國門之外比比皆是。

看看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也許我們會明白更多,本着以儒治企的宗旨,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產業帝國。被譽為“日本企業之父”的澀澤榮一在其作品《論語與算盤》中倡導“經濟道德合一”,反對所謂的經濟活動與道德倫理不相符的觀念,以自身的行動證明,遵守《論語》也能生財致富,並告誡其它企業家,純粹的謀利而不以道德為基礎的話,那就絕對不會持續久遠。並提出“士魂商才”的儒商標準,士魂即崇尚道義精神,“商才”具備商業才幹。這才是一個真正

的擔負社會使命的企業家。而創建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又接手日航重建任務的稻盛和夫就是這樣一位傳奇人物。在其《活法》中將“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作為研修目標。試想,沒有那種”敬天愛人“的博愛大愛的胸懷,他又如何創造驚人的經營神話。

當今無數的中國企業家希望從韋爾奇、默克那裏借鑑管理經驗,可是從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到如今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這不得讓世人反思西方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沒有了誠信和道德作根基,又何談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又拿什麼來拯救世界經濟?西方重“術”,告訴我們工具、技能和經驗,東方重“道”,告訴我們境界、智慧和方向。因此,中國企業家們不是更應該向兩千多年前的聖人那裏學習管理智慧嗎?現在,國際上有儒商大會秉承以儒治企的理念但是這對宣揚儒家管理思想史遠遠不夠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更需要從每一個企業做起。《大學》有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所謂義務不掃何以掃天下,每一個企業對於管理,應該從每一位員工做起。遵照《弟子規》的訓示,孝悌、謹信、仁愛。只有先學會了做人,才能更好地做事。

中西企業文化各有所長,我們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一個企業不僅要追求利潤,更要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形成一種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能讓他在經營之路上走得更順暢、更持久。在中國經濟騰飛的過程中,更要關注每一個企業的健康發展。從中華傳統文化出發,尋求企業文化建設的新出路,不僅可以增加企業的無形資產,更易梯度“中國式管理”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第五篇:戰略管理讀後感

《戰略管理》感想

工商三班馮盛興201419211117 在這個學期,我們有幸聽講了劉東華老師的《戰略管理》課程,感觸頗多。

首先,我們在課堂上學習了有關戰略管理的專業知識,讓我們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專業素養。這門課程從整體上給我們介紹了什麼叫做戰略、什麼是戰略管理。接着給我們講解了進行戰略管理的依據,即所謂的企業目標、企業願景以及戰略管理目標。再接着就是如何進行戰略的制定依據,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這裏我們主要從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進行分析;外部環境是根本前提,內部環境是重要條件;在外部環境中,我們主要考慮宏觀環境、產業與競爭環境、市場環境,另外還介紹了進行外部環境分析的幾個方法;對於內部環境,我們主要關心的是企業資源與能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及企業的價值鏈,當然了,進行內部環境分析的方法也必不可少。下面我們就應該學習戰略的種類,主要是配置與創造價值的方式—公司層戰略和價值創造與構築可持續競爭的競爭戰略。戰略管理的種類講完後,我們就開始接觸怎麼進行戰略選擇,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主要通過建立戰略模型並對戰略模型進行分析、評價來確定戰略的匹配與選擇,這樣分析和評價的方法也就必不可少。戰略一旦選定,那麼下一步就是實施了,再實施的過程中,企業應為戰略的實施提供一系列的保障,如組織保障、職能戰略、戰略領導者,只有這三個方面都沒有錯誤,這個戰略才能順利的實施下去。戰略是不斷變化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戰略一旦不能再適應市場或企業的需求,他就需要進行變革,但是變革並不是説進行就進行,他也需要一系列的思考、分析。 戰略管理師相對企業而講,但我認為我們完全可以將它應用到我們自己身上。首先,我們要明白自身的優劣勢以及用人單位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這對應企業的內外部環境分析。其次,我們要向用人單位的要求靠攏,發展優勢,彌補不足,這對應企業的戰略選擇。接着,我們就要為了那個目標進行鍥而不捨的努力,發揚不怕吃苦的精神,這對應企業戰略的實施。最後,要求是不斷變化的,我們要不斷更新我們的目標及策略,這對應企業的戰略變革。 另外,我感覺老師的講課方式非常的,舉例生動形象,不是那麼枯燥乏味,最主要的是老師讓學生上台講解,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動腳能力,而且讓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理解並應用於實際當中。希望老師能繼續保持這種授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