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7W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精彩多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篇一

去年,我有幸參加了温嶺市財政局組織的一個培訓,在培訓課上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本書叫《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完以後我感覺堵受益匪淺。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對組織負有責任,能影響組織經營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是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全書分7部分:問題列表、時間管理、我能貢獻什麼、發揮別人長處、要事優先、決策要素和有效決策幾個模塊。

我覺得,我能貢獻什麼,這是比較有意思的一個章節。這一章主要涉及如何建立正確的人際關係,要做到卓有成效,才能更有利於建立有限的人際關係。其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如果能在工作中取得成績,即使偶爾疾言厲色,也不至於影響人際關係”。那麼有效的人際關係怎麼才能達到呢?書的作者給出了我們這樣的答案:

1、相互溝通;

2、自我發展;

3、團隊合作;

4、培養他人。讀到這裏,我想到了我們公司的使命願景價值觀。1和3不正是我們公司價值觀的一種體現嗎。2和4也是我們公司非常重視的工作。我們的培訓體系可以説是非常完善的。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卓越的相互溝、團隊合作呢?。我覺的處理好團隊中的人際關係非常重要,如何有效和團隊中其他成員合作,相當大程度取決於人際關係,包括:上司,同事以及下屬。人際關係並不等於玩政治,良好的人際關係不是八面玲瓏,而是出於真實的互助。用任何把戲去維持一個長期的人際關係是不現實的。相互關係,相互幫助才是長久之計。

自我發展、培養他人要求我們在工作之餘要用更長的時間去學習,學到老活到老,這個世界日新月異,你以前掌握的知識過一定的時間就有可能落了,被淘汰了所以我們要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以求自己跟上這個社會的發展。

這是一本能讓人受益匪淺的書,希望有能多的人能讀到他。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篇二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彼得·德魯克的一本經典之作,在四十年後的中國,被公認為年度最值得閲讀的十本書之一。相對於其他深奧難懂的管理學著作,這本書的確稱得上“簡單”,書中八個章節闡述五個重點,條理清晰,字字珠璣。由於我的職業生涯才剛剛開始3個月,以前在大學中學到的管理學知識很淺顯且由於對管理學那些大部頭的理論著作有一種天生的畏懼感,所以,這本書在我看來,還是有一些地方沒有完全看懂。

德魯克首先是一個社會生態學家,一個社會生態學家對管理學有這麼深的見解真的很不容易,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兩個同屬於一個大的學科範疇內的研究方向。從表面上看起來兩個研究方向可能風牛馬不相及,但是深入推敲後,往往能結合兩者共同具有的優點得出超乎想象的成果。或者説,用完全不同的學科眼光去看待以前看了千百遍的現象、定理、公式、規律,可能會有不同的發現。

比如很多心理學家研究管理學,用心理學理論和眼光去看待公司管理,得出很多經典的管理心理學定理,並獲得諾貝爾獎。這其實是一個眼光的問題,也是一個看事情角度的問題。早年一個很流行的廣告,一個小女孩告訴自己的媽媽,蘋果裏有星星,媽媽不相信,“蘋果裏怎麼會有星星呢?”小女孩把自己的媽媽拉過來,把蘋果橫向切開,裏面果然有星星!原來,我們從小就被教育成切蘋果要縱向切開,從來都沒有嘗試過橫向切開會有什麼發現,但是可愛的孩子沒有經過定勢思維教育的訓練,敢於大膽的嘗試,於是,從蘋果裏發現了美麗!

這是一本很簡短的書,除了第一章標題“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強調讀者卓有成效學得會,以及最後一章結論: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強調讀者一定要學,一定要會。在短短的175頁,八個章節當中,提出了五個重點,依序為時間、貢獻、發揮人的長處、要事優先以及有效的決策。夠簡單了吧,只要你學會掌握時間,重視貢獻,發揮人的長處,學會要事優先以及做有效的決策,就可以卓有成效,成為一個卓越的管理者。

簡單歸簡單,學得會不等於做得好,很多武俠小説中的男主角,剛開始時只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愣小子,後來偶得一武功祕籍,剛開始練時,還很稚嫩,但是,經過不懈的努力,苦練了N年之後,終於成為名震武林的大俠。卓有成效的五招,也必須要通過不斷地實踐,最終才能將追求卓越變成一種習慣,才能發揮出無窮的威力。

在一個公司中卓有成效講究的是績效,績效的好壞,要有個客觀的標準。判定的結果才會讓人心服口服。讓知識工作者心服口服,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只要心服口服,可以讓他們將原本是外界的目標壓力,轉化成內心追求成長的動力,不用浪費精力為落後找藉口,專心致志為超前找答案。只要同輩做得到,不服輸的自己也可以做得到。卓有成效的個人,像是一個火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刺激每個人成長,幫助公司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組織。

德魯克老前輩將管理的適用性擴展到了非常廣泛的範疇,組織類型從企業延展到了幾乎所有的各類社會組織。只要有組織就需要管理,同時只要需要做決策就需要管理者。“管理”不再是高層經理的特權,管理者的隊伍擴大了,管理者泛指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人員,不論其是否有下屬,不論職位高低,只要是因為其職位和知識他們必須在工作中做影響整體績效和成果的決策。而不論職位高低,只要你是一位管理者,就必須力求工作有效。

作為一個教育行業的公司,其核心工作是整合學校、老師、家長和社會培訓機構等這些社會資源,最大化有效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創造價值,其從業人員的工作,絕大部分是組織、整合、協調、溝通及管理。因而,在公司內部絕大部分員工應屬於管理者的範疇,管理者不應只侷限在中高層人員,也不能只侷限在有下屬的人員。公司在分析企業內外部環境及自己優劣勢的情況下,適時提出了戰略目標,怎樣去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有賴於公司絕大部分員工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即是他們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這是我讀書的一點點感想,書中還有很多地方我似懂非懂,以後要加強管理學方面的學習。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篇三

近日,為了不虛度光陰,我制定了一個讀書計劃,要求自己在工作之餘,每天抽出1個小時讀讀書,一則增長知識,二則修心養性。《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實施這一計劃我看的第一本書。這本書已經買了很長一段時間了,一直壓在案底。雖然翻過幾次,但沒有一次真正完整地看完,真有些慚愧。靜下心來細讀此書,深為彼得·德魯克先生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實戰經驗所折服,悔恨自己不早日拜讀其書。感歎之餘,也有幾點感想。

一、管理是一項複雜的工作

管理之難,一則在於人之複雜。俗語説:人心隔肚皮。這話一點不假。人雖然有很多共性的地方,但不同的地方也很多,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不同地區的人性格脾氣也不一樣,因此,管理方式方法不能一成不變照搬,應該因人而異,因時因地因人制宜,這樣才能取得實效。二則在於變化預測之難。管理既是對人的管理,也是對事的安排及調處。管理中除了要應付大量的日常性工作外,也必須要處理很多突發性的非常規事件。這些突發性事件有些將直接關係到組織的生死存亡。而對這些,管理者是無法預測的。三則在於執行之難。管理者的所有部署和決策都需要有人去執行,而執行者是否能領會決策意圖,領會意圖後是否能始終貫徹如一,都將直接影響到管理者的管理效果。也就是説,執行者的素質對管理產生很大影響。我們也許會問,管理者不是可以安排高素質的人執行,將不稱職的執行者開除嗎?理論上是的,但實際上,在人情維繫、關係為王的社會裏,開除不稱職的人有時候並不容易。特別是在政府機關,公務員目前仍然是隻進不出,而人員編制又控制的非常緊,管理者往往對執行者的素質束手無策,只能將就用之,盡力而為。這種情況下,管理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有效地管理取決於有效地決策

管理者的任務很多,但説到底,決策是管理者至關重要的一項任務。管理者日常要處理的事物紛繁複雜,事務性常規性的佔大多數,往往佔用了管理者大量的時間。但是,時間花費的多少並不與事務的重要性成正比。於管理者而言,決策是管理者最獨有的一項職責,始終都是最重要的。

那麼,如何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呢?彼得·德魯克先生在書中給出了答案。第一,決策往往不是從蒐集事實開始的,而是從管理者的個人見解開始的。也就是説,決策的過程就是管理者個人的見解經過反覆討論、論證後,上升為組織戰略的過程。這個很有意思,與我們平時所主張的決策時要先收集大量材料和事實,然後對這些資料和事實進行科學分析論證,最後得出決策方案的思路完全不同,但卻非常符合事實。實際上,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決策就是個人意志轉化為集體一直的過程。當然,管理者的個人見解、個人意志並不是突發奇想的,而是在他日常的管理實踐中逐漸形成和強化的,是總結大量事實經驗後的見解,是管理者經驗和智慧的結晶。

第二,好的決策應以相沖突的意見為基礎,除非有不同的見解,否則就不可能有決策。這也就是説,決策不是“一言堂”,而是經過反覆討論、論證的集體智慧的結晶。鼓勵提出不同意見、進行反覆討論有利於從不同的角度審視決策的可行性,發現決策方案中可能出現的不可預見因素;有利於讓參與決策的人全面瞭解決策意圖,從而使決策在執行的時候更加順暢;有利於形成備選的決策方案,在決策無法執行時迅速採取應對措施。

第三,好的決策需要合適的時機。決策時需要判斷時機的,同一決策方案在不同的時候提出來,可能會出現截然不同的效果。正因如此,決策必須非常謹慎。在進行決策時,我們要問清楚:是否真的需要一項決策,保持現狀,會有什麼後果?如果答案是不會有變化,那麼決策就沒必要了。

第四,決策的執行不能中途而廢。決策執行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各種阻礙因素,但只要行動了,就要不折不繞地執行下去,切忌中途而廢。一方面,半途而廢將使前期所付出的一切化為烏有;另一方面,半途而廢將直接影響到管理者的威信。

三、有效地管理者是可以學會的

彼得·德魯克先生告訴我們,有效地管理者不是天生的,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可以學會的。那麼怎麼學呢?第一步,做好實際記錄,瞭解世界花在什麼地方,並作出相應的調整,以消除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從而將時間更多地用於決策上。第二步,把眼光集中在貢獻上,多想自己能為組織做些什麼,心繫組織,主動承擔起責任,而不是單純地執行命令。第三步,充分發揮人的長處,寬容別人的缺點。生活中我們常説要用人之長,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但真正實施起來卻不容易,因為我們往往忽視了“容人之短”的重要性。人有所長、必有所短,這是規律。而且,短處往往比長處更引人注意,更容易讓人產生刻板印象,看不到長處。這樣的情況生活中比比皆是,所謂的“用人之長”也就大打折扣。為此,要“用人之長”必須“容人之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人盡其才。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篇四

花了一週多的時間拜讀了管理學科開創者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大師級的管理學著作,確實非同凡響。作為一個企業中負責宣傳推廣的人員,這本書給予我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上不同的理念,猶如打開一扇窗,讓我看到更多的可能。

德魯克把那些“通過他人對企業的最終成果產生影響的人”,視同為“管理者”。

剛拿到這本書時,光看書名,給我一種“這本書好像跟我的工作無關”的感覺,他講的是管理者,在我或者大多數人的理解裏,帶領團隊的部門經理或者企業經營者才是管理者,而我只能算企業裏一顆螺絲釘,大不了也就是負責公司推廣的螺絲釘。

在日常工作中,我需要配合銷售部門業務員的銷售工作,對於工作細節,我需要按照自己的專業和同行業的對比來評判產品圖冊要做成什麼樣、企業產品宣傳視頻如何改進優化、針對海外進行海外全網營銷推廣平台。

但本書中講到:通過他人對企業的最終成果產生影響的人都是管理者,這裏的管理者,泛指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人員。而我,屬於知識工作者,也屬於專業人員,如果我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那對企業的最終成果,必然能產生正向的關聯。

對於知識工作者,尤其應該重視貢獻。唯有如此,才能夠使他的工作真正的有價值。

帶着管理者的角度,我把自己代入角色。卓有成效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學習的,需要不斷的練習和運用。很多人在工作中看起來非常的認真、努力,每一天都感覺幹了很多活,讓人非常有成就感。這種狀態我有時也會有,忙了一天,帶着疲憊回家,睡前回想一下自己今天的工作,才發現這一天我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成果。後來經過反思,我逐漸意識到,忙不能代表成果,有目標、有效率的忙,能實現預期目標的忙才是這件工作真正的價值。

後來我又陸續看了《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用户體驗的要素》等一些專業書籍,零散地瞭解了一些對時間的把控、對溝通的把控。通過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能系統地把之前學到的一些零散的內容整合起來,初步在工作中進行系統性地應用。

管理者,就必須卓有成效。

(本站★)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篇五

1、他一生致力於在延續和變革之間尋求平衡,創新是保持動態平衡的變革手段,而延續的基礎則是維繫人類社會存在的那些普世價值觀,包括同情與包容、誠實與正直,以及讓個人享有自由與尊嚴並同時承擔起責任。

2、管理得好的工廠,總是單調乏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件發生。這使我們認識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就要防患於未然,將例外管理變成例行管理。

海爾:創造了日清工作法,即日事日畢,日清日高,將每項工作的目標落實到每人、每天,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氛圍,大到一台設備,小到一塊玻璃,都有人負責。每天下班前要根據目標對工作完成的情況日清,而日清的結果又與其本人的獎罰激勵掛鈎,這樣便形成了目標、日清、激勵三者間的閉環優化和良性循環。

3、德魯克所言,在組織而言,需要個人提供其貢獻,在個人而言,需要組織作為達到個人目的的工具。即每個人對組織的貢獻,是體現在如何能以最快速度去創造和滿足用户的需求;而組織為個人所提供的工具,就是要支持其實現這一速度。

正如德魯克所言,總有人單獨作戰,無一部屬,然而仍不失為管理者。

4、但是判斷管理者的標準並不是下屬的多少,而是其成果對公司的影響。德魯克將那些促進機構有效運轉,負有行動和決策責任的知識工作者都稱為管理者。並提出了現代組織管理的核心在於自我管理的思想。

5、德魯克認為:作為一個有效的管理者,必須在思想上養成如下的習慣:

(1)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時間;

(2)注意使自己的努力產生必要的成果,而不是工作本身,重視對外界的貢獻;

(3)把工作建立在優勢上他們自己的優勢,善於利用自己的長處,上級、同事和下級的長處;

(4)精力集中於少數主要領域;

(5)善於做出有效的決策。

6、管理者的價值在於依靠自身的知識、才幹和貢獻意識,促進組織產生成果。

7、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8、第一個決策要領是,弄清決策事項的性質。有效的決策者絕不會就事論事尋找對策或方案,而總是把遇到的麻煩當做表面現象,相信真正的問題一定隱藏在背後;必須設法弄清楚事實,弄清楚這是一件什麼事情,弄清楚事情的本質和全貌;然後形成思想觀念,形成所謂的高層次概念性認識;最後從高層次觀念入手,尋求解決問題的系統方案。

9、對有效的管理者來説,真正需要做的決策不會太多,也不可能太多。這裏的關鍵是,要學會區分例常事件和例外事件,學會制定原則、政策、制度或規程,通過授權,讓工作者或當事人去處理重複發生的例常事件。

10、第二個決策要領是,確定目標及其邊界條件。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篇六

打造高效團隊。優秀的管理者要合理搭配人員,強化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發揮好表率作用,用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影響和帶動每一名員工。切實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團隊的榮譽拼搏奉獻努力。

有效管理時間。優秀的管理者應做到“工作有計劃、時間有管理、溝通要及時”。合理安排臨時性工作,抓住核心工作有序開展。並且時時提升自己,豐富完善自己,要用先進的管理理念指導自己的工作實踐。

管理有目標。一個卓越管理者,首先要對團隊成員的能力和素質做到心中有數,然後制定一個清晰的規劃和能夠企及的目標,圍繞目標,付諸行動。

決策要正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要善於對正確的事情做出正確的選擇,並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規劃,付諸行動。

善於用人所長。每個人都有長處,也都有短處和不足,要自覺做到知人善用,揚長避短,把每個人的長處發揮到極致,便是一名卓越管理者必備的素質和能力。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篇七

管理學鼻祖、大師德魯克的經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案頭,系統讀了三遍,每次都有深刻感受。

腦力勞動、知識工作者組成的團隊的管理如何做到卓有成效?領導者能力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的,回答是卓有成效是可以訓練出來的,關鍵在掌握方法、總結提高。

管理者要靠別人(下屬)的工作取得成績、獲得成功,必須能決策、用人和自我管理。管理者要管好自己,才能管理好別人,一羣普通的人,如果有一個好的領導者管理者,也可能是一個優秀的團隊。

一個團隊、項目的領導者、管理者要從整體出發,必須在“善用時間、關注結果、善用人長、要事第一、有效決策”五個方面下功夫。

此五項説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無不關係到個人的認知、領悟、溝通,總體掌控能力。

“善用時間”,從角色、使命、目標出發,按重要性安排個人的時間。時間對所有的人來説,是一個常數,要提高時間利用率,必須記錄、分析、診斷、提高個人時間安排,並進一步提高團隊時間使用效率。

“關注結果”,關注個人和他人做事的結果(而非過程和態度),做任何事情要以終為始,精確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善用人長”,每個人都有長處、短處。為人處事,包括領導與被領導,要多關注個人的長處、發揮每個人的長處。

“要事第一”,如果無法分辨哪些是重要的事情,我們會陷入無窮的煩勞無窮的瑣事,因為總會有各種問題存在。追求完美的人會累死、追求個人表現和享受但不顧及別人的人,也會陷入困境。從項目管理角度來看,重要的事情,就是你為了得到結果而必須完成的關鍵任務。

“有效決策”,有效決策是困難的,因為我們的認知、眼界、魄力。修煉有效的決策能力,必須掌握足夠的信息、規則、文化。個人決策必須顧及周圍的影響,團隊決策必須考慮合作者、關係者。

知易行難,只因知之不深,行之不切。只有不斷實踐、思考、修煉,才能提高管理能力,心平氣和,舉重若輕,成就大事。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篇八

通過閲讀董事長筆記,看到筆記中推薦有彼得·德魯克的管理類書籍,於是再次拜讀彼得·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讓我受益匪淺,經典之所以經典,在於歷久彌新,在於經歷多年後,依然有鮮活的思維,敏鋭的觀點,到現在依然切合實際。現根據書中內容,結合個人工作實踐,作為“一千個哈姆雷特”之一,分享如何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工作者。

一、思維方式

(一)做事意義。“如果做一件事,只是為了做這件事情,而不是因為做這件事情而得到某種結果或目的,那這件事情通常就是沒有意義的”。工作的意義,關鍵在於真實意義,而不是口頭意義,所做的各項工作都為想達到的結果而努力,卻不應該浮於表面,做些不能產生實際效果的“樣子”工程。

(二)工作成效。我們所做的工作分為有效工作與無效工作,有效的工作帶有產出,能為企業帶來經營利潤、員工能力提升等。無效的工作即是沒有意義,只是為做這件事而做這件事,也許只是讓企業或領導看到部門在“忙”,但卻沒有實際產出,大到一個企業,中到一個部門,小到一個員工。

(三)尊重員工。在工作中,應該尊重每個員工的獨特性,員工應堅持自己的與眾不同,同時利用員工獨特並且與眾不同的個人思維組合創造成優秀個人及組成優秀團隊,搭建較高競爭力的企業競爭力。在該書中有提到“如果我有兒子或女兒,我願意讓他在他的指導下工作嗎”的思考思維。員工作為企業價值的創造着,出賣的是自己的時間、體力、智慧等,絕大多數員工都可以通過訓練成為人才、幹才、將才,而不是訓練成為“奴才”。

二、產出與貢獻

(一)時間所屬。工作中要找出什麼事根本不必做,這些事做了也完全是浪費時間,完全沒有產出及無助於成功。同時,關於時間的歸屬,應該是管理者的時間更多的屬於企業員工,不應該是企業員工的時間過多屬於管理者,因為員工往往是一線價值創造者,使用員工過多時間,就是減少企業價值創造。當然,一個企業並不缺少打着為企業發展的旗號,不斷消耗一線員工的人力資源而為個人的“專斷獨行”買單的情況。

(二)價值體現及激勵措施。在貢獻方面,應該計劃、組織、整合激勵和考核制度,以此具體體現員工價值和應做貢獻。用數據量化的方式,體現員工為企業帶來了多少可以量化的收益,反之,帶來了多少成本負擔,一是工資成本,二是工資成本以外帶來的資源損耗,如人力損耗。一個人有效的工作者,應以貢獻為目標,並讓其產品為別人所用。

(三)實際產出。“衡量知識工作應該用結果和最後產出,而不是看規模和管理工作的繁簡及加班程度”,所以所謂的“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是應該被唾棄的。同時,如果單純的只為自己“謀利”、“裝樣子”,且沒有任何產出,同時消耗企業經濟資源、人力資源及其他資源,那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應該儘快斬掉或換人。

三、創新與實踐

(一)推陳才能出新。一項產品,如果做的不好,不一定是宣傳和營銷做得不好,而是產品本身有問題,解決產品本身問題是關鍵,而不是繼續用大力氣向外推送。以將來作為對手。我們的目標應該是搶佔市場,把當前的和未來的所有優質客户涵蓋在“偶遇”範圍內。在一定層度上來説,創新一項產品應該是針對當前非我行客户羣體,滿足其需求,以帶來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及其他收入為目的。

(二)結果與效率。管理者不應該只考慮結果,還應該考慮整體的效率提升以及實際質量,在拿不準的情況下,更應該調研考察,同時小範圍的試點,而不應該在不成熟不瞭解的情況下推出去,然後打回來,再修改,讓整個企業來買單,充分體現效率簡歷在“對的事情”上。

(三)戰略的意義。創新的目的就在於讓企業遠離競爭,創新不一定是要做得更好,而是在強化理論及發展實踐的基礎上,在學習和工作中,創造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作品。

四、問題的解決方式

(一)處理的問題。在問題處理上,應該先分析問題,確定問題的真實存在,而不是用華麗的語言列舉普遍性及共性問題,應是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問題。如果同一個問題或危機反覆出現,往往是疏忽和懶散造成的。同時在處理問題或做決策時,可以儘可能多的進行討論,根據不同的意見,讓事件的錯誤點得到更充分的暴露。

(二)效率的實質。所謂效率可以説是“把事情做對”而不是去做“對的事情”的能力,效率的提升通常是需要在“對的事情”的前提下。“對的事情”即代表工作的有效性,如果工作缺少有效性,那麼工作就缺少熱情與意義。

(三)問題的解決。工作中應找出由於缺乏制度和遠見而產生時間的因素,和另一本書籍《精進》一書中提到的,當前所做的事情,對2年後是否有意義,如果縮短時間到2個月或三個月後是否有意義,同時“問題”是否得到解決和處理。當然,有效的決策不會因為自己的優柔寡斷及反覆而浪費別人的時間。

作為一名普通人,我時刻會捫心自問:一個平凡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業?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必須的!書中提到的,卓有成效可以學會嗎?如書中所説,我相信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同時,要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工作者,需要我們從思維上進行轉變,在工作中注重產出與貢獻,在競爭中學會創新與實踐,在發展中學會解決問題。同時,每一位知識工作者其實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沒有所謂的職權,只要他能為組織做出突出的貢獻,都應值得我們敬佩!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篇九

感激領導的推薦,讓我得以拜讀德魯克大師的這本管理學説的經典之作。

這本書開篇就指出,本書的主題是如何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如何才能管理好自己。我想,我現在最為缺乏的就是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思想與時間,細讀下來,我定能在這本書中受益頗多,事實確是如此。

我一直都以為我自己不乏做好一件事的決心和勇氣,總以為一件事情,我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結果無論成敗,卻也問心無愧,。德魯克大師卻是一針見血的指出:做好該做的事情才能稱之為有效。記得以前一次去成都收款,我一天跑三次蜀達電氣公司,後來劉建民經理就搖頭了,他問我:效果呢?他説,也許他去一次就能很好的和蜀達電氣取得很好的溝通,做事情要講究方法和策略。

這就是有效性的問題,當時我感覺很茫然,心裏在想,我若不是如此,又當如何。還有一次出差到咸陽,那是我第生平一次坐飛機,記得我接到的命令是去西安,公司小彭把我送到機場,買的是去咸陽的機票,下飛機的時候都到晚上8點多鐘了,下了飛機就趕緊買張去西安的機場巴士,到西安後匆匆和譚經理打電話,電話通了,心也糾結了,譚經理説他在咸陽,問我跑到西安區幹嘛,要我趕緊回咸陽。當時都晚上九點多了,沒有班車去咸陽了,自己也挺累,就問譚經理明天要用保函的時間,説自己明天六點之前一定送到他面前。譚經理這樣對我説的:小潘啊,公司用飛機給你當交通工具自然是很緊急的事情,這份保函我今晚要看的,這樣,你去汽車站,那裏有很多的士,你找四個人拼個的,沒人也才十塊錢,後來保函在晚上十一點的才送到譚經理手上,耽誤了彼此的休息時間。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事情不是你盡心盡力去做就行,你必須做對的事情,而且要做好,這才有效!

德魯克大師很仔細的分析了知識工作者的績效考核問題,他指出,無法對只是工作者進行嚴密與細緻的督導,知識工作者必須自己管理自己,自覺的完成任務,自覺的做出貢獻,自覺的追求工作效益。這句話説的我有些無地自容,我很缺乏自我管理意識,總覺得自己能圓滿的去完成領導吩咐的任務,卻在領導沒有明確給出目標任務的時候,失去了章法。這是我重點學習的地方。

德魯克大師還有好多發人深省的話,我也都摘抄在自己的筆記本子裏,以供我迷惑不解時、閒暇時細細研讀。只是工作者的工作動力,取決於他是否具有有效性,及他在工作中是否能有所成就。如果他的工作缺乏有效性,那麼不能做好工作和做出貢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在實踐中都要經歷一段訓練,這一訓練使得他們在工作中卓有成效。有效的管理者與其他人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非常珍惜自己的時間。正直的品格本身並不一定能成就什麼,但是一個人如果缺乏正直與誠實,則足以敗事,所以人在這方面的缺點,不能僅視為績效的限制,有這種缺點的人沒資格做管理者。

書非借不能讀也,我在笑我自己,不過相信這管理經典,定能常讀常新,我將不時的去翻起它,以致爛熟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