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5W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精品多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篇一

雖然本書所介紹的是如何在工作中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尤其是在企業內部),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越來越多地參與到管理中來。在班級裏,社團裏,與他人的合作中,點點滴滴都在考驗我們的管理技能。透過這本書,我瞭解到,無論我們扮演的角色為何,我們都必須讓自己卓有成效,如書中某句話所言:由平凡人來做不平凡的事業。

感觸最深的是關於“貢獻”的説法。在生活中,很多時候,很多人在自己所處的位置上庸庸碌碌,茫然不知所措。若是懂得時常自省:我能為他人,為組織貢獻什麼,那麼困境也就逐漸明朗,態度也日益積極。是的,這是一個講求貢獻的時代,作為下屬的需要思考如何幫助上司做得更好,而上司則需思考如何發揮下屬的長處。唯有如此,組織才能前行在發展的道路上。亦正是: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學習如何讓自己更卓有成效,謀求的不僅是個人的一枝獨秀,而是團隊的蒸蒸日上。

品味經典,與大師進行穿越時空的對話,總是能讓人在字裏行間發掘到閃光的智慧,在博大精深的管理學面前,我們仍舊是稚童,而各位大師帶領我們通往深處。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篇二

近日,閲讀了德魯克的經典著作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此書雖然寫於1966年,但是其基本的理論和思想,在四十多年後,仍然影響着許多現代的管理者,在企業經營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日記

本書圍繞着“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的核心觀點,分為八章展開。第一章主要論述了管理者為什麼要卓有成效及先關問題,二到七章則針對如何實現卓有成效的五點要求分別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最後一章回扣主題。整部著述結構清楚,層次分明,使人一目瞭然。雖然,書中有些專業的內容我並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讀過此書,仍然使我受益匪淺。在我看來,書中的許多觀點並不僅僅適用於管理者,對我們日常的生活及學習也有着許多的幫助。

一直以來,我在很大程度上認為管理是需要天分的,而書本的知識更多的是紙上談兵,無法真正的在真實的管理中發揮作用。但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卻改變了我的想法。德魯克講到“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就是‘做好該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而“一個人的有效性,與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識之間,幾乎沒有太大的關聯。有才能的人往往最為無效,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才能本身並不是成果。”這些論述,激發了我學習管理的動力,並瞭解到有效性才是管理者所應追求的目的。

同樣令我改觀的還有德魯克對管理者範圍的限定。在書中作者將管理者的範疇擴大到了更寬的領域,不僅僅是企業,政府,軍隊,醫院也都需要管理。而管理者也並不都是經理人,而是泛指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人員。他們可以下屬眾多,也可以沒有下屬,可以職位崇高,也可以職位低微,但是他們必須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要在工作中作影響整體績效和成果的決策。這一概念的提出,改變了人們對管理者的傳統理解,在我看來,在一定程度上,日常生活的我們也都是一位管理者,因為我們許多時候要為自己的未來決策,因此,無論是為了將來踏上工作崗位,或者僅僅是為自己的現實生活,我們都應學會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

針對如何卓有成效,德魯克先生提出了五點要求,分別是掌握時間、講求貢獻、發揮人的長處、要事優先及有效的決策。而這五點,必須成為管理者思想上的習慣。換言之,“有效性是一種後天的習慣,是一種綜合的實踐。”而“既然是一種習慣,便是可以學會的”。管理者要學會這種習慣,必須經過訓練。“一個人如果沒有經過這些訓練,則無論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豐富的知識,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就應該努力的去接受訓練,培養使自己有效的習慣。

儘管德魯克先生的五點要求,部分內容我還無法會意,而且對於並未踏上工作崗位的我們來説,實踐起來有些困難。但是他對時間、發揮人的長處等方面的論述,仍然給了我很多啟示。

首先是在時間方面,德魯克先生強調了管理者的時間總是被一些並不重要的事情佔據,而且職位越高,時間被佔用的比例就越大,因此,管理者應該學會管理時間,用有限的時間創造更多的成果。他在時間上的論述對我啟發很大,因為雖然身為一名學生,我同樣也有感到時間不足的經歷。而且很多時候,原本感覺時間充分,但依然不能完成預定的計劃。對此,我認為德魯克先生的解決方法是值得借鑑的。他告訴我們,首先應該進行時間的記錄,認識自己的時間究竟用在哪些事情之上,從而針對性的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其次,要進行系統的時間管理。德魯克先生特別強調了要整塊的運用時間,多數情況下,一些事情需要連續的時間才能完成,例如寫一份計劃書,連續的3個小時可以完成,但如果分成6個30分鐘,則可能毫無進展,我便常常範此類的錯誤,經常把幾件事情一起來做,一件事情沒完成又去進行另一項工作,而結果往往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相信,如果可以如德魯克先生所講,整塊的運用時間,我的效率可以提高很多。

另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德魯克先生對發揮人長處觀點的論述。他講到“充分發揮人的長處,才是組織存在的唯一目的。”因為“世界上沒有真正全能的人”我們要做的是充分的發揮人的長處,而“使人的弱點不影響其工作和成就。”他列舉了許多名人,都有着各樣的缺點,但是最終這些缺點並沒有影響他們的成就。這一點也可以運用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對自己來講,我們不應該總關注與自己的弱點,的確,彌補不足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應該努力發揮自身的長處,這樣,才能取得更多的成就;對待他人,我們更應該着眼於對方的優點,包容他人的不足,畢竟,人無完人,發揮他人的長處,不僅可以與他人更融洽的相處,而且可以獲得更多的價值。

在這一章中,德魯克列舉了日本的例子,使我感觸頗深,他講,日本不注重考核,也基本不解僱職員,而是注重怎樣培養職員,這一例子我的日語老師也曾講過,他講到日本企業寧願用更高的。工資留住職員,而不會用更低的費用聘請更多的人。拋開這一制度其他的缺點不談,日本企業這種注重人力的做法,確實令我怦然心動,因為他更加註重人的價值和長處,使職員可以更有動力和激情的投入到工作中,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以上僅僅是我此次閲讀的感受,相信,隨着生活和工作經驗的增加,我會從這一書中獲得更多的啟發。經典之所以被稱之為經典,就在於其經久不衰的價值,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因此書而受益。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篇三

實事求是的説,在接到院辦要求寫讀後感時,我多少有些懈怠情緒,這源於對標題狹隘的理解。但當我打開文檔章節,讀到推薦序時就深深地被其吸引,原因來源3個方面:

1、不是純粹的心靈雞湯類;

2、不是強行教導灌輸式;

3、語言平實,話語邏輯性強,實際案例影射出日常工作的操作流程。

進入正式章節,我的思維完全處於一種共鳴且汗顏的狀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給我帶來的衝擊猶如醍醐灌頂,從而產生如下三個方面的感悟:

1、理性人際關係的思考:良好的人際關係,必須具備利他性,相互成就。常懷之心,彼此忠誠有效的人際關係,着眼於奉獻。認同相互溝通、團隊合作、自我發展、培養他人的理念。

2、管理者自身的思考:管理者,首當其衝就是對自己的有效管理,打鐵還需自身硬以實踐行為垂範以正視聽,從而有效幫助下屬,協作同行,協助上司,形成團隊合力,使工作卓有成效。

3、如何卓有成效的思考:時間管理如何做到有效性,不被次要事情所束縛,要事優先如何做到條理清晰,在規定的時間內能給團隊作出怎樣的貢獻。

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應善於冷靜思考,不能為適應工作而不知思考,也不能單憑感覺而失去理智分析,不然,作為執行層面的角色永遠得不到鍛鍊和進步。

僅靠天賦異稟,工作努力或知識淵博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親自實踐得到經驗,哪怕是教訓,都是必須的經歷。我們應該把追求成效當成一種習慣,務實的做一個行動派,並自信地告訴自己: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可以學會的。團隊需要個人為其作出貢獻,個人需要把團隊當成實現人生目標的載體,兩者相輔相成。人生上一新台階,卓有成效必須學會。卓有成效的管理才算有真正的意義。

相信自己:做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能行!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篇四

我以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作為管理學的經典著作,讀起來會很吃力。沒想到從一開始閲讀,我就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住了。作者彼得。德魯克用通俗的語言、生動的案例把管理學中深奧的道理闡述的清清楚楚。下面我從兩個大的方面談談我閲讀這本書的心得體會

第一個方面是“改變自己”。

回顧我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經歷,離彼得。德魯克所説的卓有成效還有非常遙遠的路程。要想讓自己的教育教學有所進步,就必須從思想理念上改變自己,因為思想是行動的指南。

首先,改變對自己身份的認識。彼得。德魯克告訴我們,教師既是一名知識工作者也是一名管理者。我們只有清晰的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跳出專業的束縛。用管理學的知識來審視我們的過去,從而找到改變自己的必要性。

接着,我們要改變對“有效性”的認識。管理的有效性是以結果為導向的。彼得。德魯克告訴我們:在組織內部,根本不會有成果產生,一切成果都存在於組織之外。這就需要我們用更加開闊的視角來審視教師工作的有效性,不要總是陶醉在內部的假象中。作為教師,我想我們的教育教學有效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學生是否滿意、家長是否放心、是否符合時代的需要,我們在工作中應該多關注這三方面的反饋。當然,認識有效性,核心是要認識到“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這一觀點。認識到這一點,我忽然有一種“開悟”的感覺。原來一切我們所崇拜的人、一切成功者、一切卓有成效者並無異於我們的地方,這些全是後天可以學習和培養的。換言之,我所教的學生、我周圍的同事甚至我自己,都是可以通過學習變得卓有成效的,這真的非常令人振奮!

再次,我們要改變對“貢獻”的認識。談到貢獻,在我們固有的觀念裏,貢獻總意味着自我犧牲,結果一定是悲壯的。其實,彼得。德魯克告訴我們“貢獻”不是這樣的。他説:“個人能否有所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你是否重視貢獻。重視貢獻的管理者必然會同時啟發他人尋求自我的發展”。按照我的理解,個人和組織就是一個有機體,個人與組織榮辱與共、脣亡齒寒。

最後,我們要改變自己對識人用人方面的舊觀念。彼得。德魯克説:“充分發揮人的長處,才是組織存在的唯一目的。人的缺點幾乎不可以改變,只能設法使其不發生作用。”當我們抓住學生的缺點不放時、當我們對同事看不順眼時、當我們對下屬橫挑鼻子豎挑眼時、當我們對領導充滿抱怨時,我們就應該好好反思是不是我們的舊觀念在作祟了。這種觀念不改變,我們的工作如何能變得卓有成效呢?

第二個方面是“管理自己”。

觀念的改變,要落實到行動的改變。“管理自己”其實就是落實行動。

管理自己首先要管好自己的時間。時間是組織中最稀缺的資源,有效的管理好時間是使工作變得卓有成效的前提條件。

管理自己接着要管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作為一個公立學校的教師,人際關係是很難處理的。幹好了,別人説你巴結領導有野心;幹不好,別人説你尸位素餐做擺設;態度和悦一點,別人説你沒魄力和稀泥;態度嚴厲一點,別人説你狐假虎威擺架子。那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怎麼辦?彼得。德魯克已經告訴我們:“沒有成效的交往哪怕是和諧相處也是偽裝;取得成效,即使疾言厲色,也不會影響人際關係。”“強調貢獻的溝通,可以促成合作。”“同事之間相處,不問他是誰,而要問他能為組織貢獻什麼。”這樣的理念在書中還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只能自己慢慢去閲讀和體會。

管理自己還要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判斷不是武斷,決策也不是搞一言堂。正確的判斷和決策是基於科學和理性,而它的方法是實踐與調查。

總之,結合我自己的實際,我覺得要想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卓有成效,就要從“改變自己”和“管理自己”這兩點上下功夫。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 篇五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出版於1966年,是管理學開創者彼得德魯克的著作之一,也是現在許多管理者必讀的經典之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系列:時間統計法,讓工作更有效率。這本書圍繞着兩個觀點展開:1.管理者的工作必須卓有成效。2.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與其他管理類書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這是一本關於自我管理的書,其他大部分管理類書籍都是在介紹如何管理別人,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介紹的是如何管理自己,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成效。德魯克認為有效管理的關鍵在於自我管理的有效性,如果管理者自身的效率不提高,就沒法很好的管理一個組織。其次,這是一本很實用、很樸實的書,沒有通篇只講理論,而是從操作層面細緻地講述瞭如何成為一個有成效的管理者。

這幾天認真的讀了這本書,有幾點感受,記錄如下:

企業的命運取決於管理者,管理者的有效性決定組織的有效性

在這裏,管理者是指那些促進機構有效運行,負有行動和決策責任的知識工作者,對企業的最終成果產生影響的人。管理者通過思考,運用知識進行決策,進而產生成果,決定企業的命運。因此可以説管理者的有效性決定了組織的有效性。這也是管理者的價值所在。

彼得德魯克提出的卓有成效是指什麼呢?按時做完該做的事,也就是我們常説的有效率。這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要完成任務,二是要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完成。有效管理,是管理者的一種行為模式,並非天生的才能,每個人都可以達到,但是這看似簡單的要求,卻有很多管理者沒有做到。有的管理者面對問題無法提出恰當的解決方案,有的管理者整天都忙得暈頭轉向,卻沒有多少成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該能夠有條理,系統的完成工作。

管理好時間,是有效工作的基礎

管理者的工作是通過組織可利用的資源,以達到產生成果的目的。其中時間是最緊缺的資源。浪費時間,是管理者失效的一個主要原因,管理者工作中所承受的壓力很大一部分來源於“事情很多,但是時間卻不夠用”,他們每天陷於日常性事務及各種複雜的內部關係中,覺得從早忙到晚,焦慮、浮躁,但是並沒有意識到成果並不突出,他們最常放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很忙”。彼得德魯克在書中舉了例子,證明了管理者經常以為自己在忙,實際上他大部分時間是浪費了的。因此,管理好時間,以一種心靜如水的平和心態去做決策,是有效工作的基礎。

時間統計法,從操作層面幫助我們管理好時間

説到管理時間,又可以扯出一大套理論來。把這些道拋開,先看看時間管理的術是什麼。

首先是記錄時間。有一個蘇聯的昆蟲學家叫做柳比歇夫,以發表了大量的有價值的專業著作著稱,讀後感《《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後感系列:時間統計法,讓工作更有效率》。柳比歇夫生前發表了七十來部學術著作,涉及農業、遺傳學、哲學、昆蟲學、進化論、動物學等多個學科,用彼得德魯克的話來説,他算得上是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柳比歇夫如此高產的祕訣在哪裏呢?柳比歇夫從1916年開始記日記,沒有一天間斷過。他的日記每一篇都是簡單的記的時間帳,從幾點到幾點,做了些什麼事情。每一篇都是這些乾巴巴的東西,沒有心理活動,沒有情感描述。記錄時間可以幫助我們獲取“時間感”。落實到我們的工作上,可以以“工作日誌”的形式實現。做一個excel的文檔,命名為“工作日誌”,每月一個sheet,平時保持這個文檔的打開狀態,每做完一件事情,立刻記錄下起始時間、完成時間和事件描述。對於身邊沒有電腦的情況,可以記錄在手機上,再彙總到電腦裏。由於最初我們的“時間感”不強,一定要做完一件事情就記錄一件事情,如果等到一天過完後,再回憶做了哪些事,必定是有遺漏的。

其次是分析時間。柳比歇夫每個月都要做小結,統計時間都花在什麼事情上了,工作上花了多少時間,吃飯睡覺等生活花了多少時間,發呆浪費了多少時間等等。分析時間可以清楚的掌握自己的時間消耗,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看到我們每天花在工作上,出了成果的時間其實是很少的,大部分時間浪費掉了,而我們還沒有意識到。分析時間可以讓我們時刻警惕。

最後是根據前段時間的消耗情況對自己的工作進行重新安排。通過時間的記錄及分析,大家會發現自己在時間安排上的很多問題。就我來説,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實際工作效率不高,二是成果不突出。因此我給自己制定的解決方案是規劃每天要做的事情,以重要性排序,重要的事情,需要思考的事情,分配一個大的時間塊去完成,不重要的事情就利用瑣碎的時間來做。每做一件事情之前,先問問自己做這個事情的目的是什麼,做完之後要有一個什麼結果,爭取做到每件事情都有輸出。

時間統計法其實也是一個PDCA的循環過程,説起來挺簡單的,但很多人卻做不到。成功的關鍵在於不斷的練習、思考,轉化為習慣,固化為下意識的行為,否則別人教了再多的理論自己不實踐,也是沒用的。

掌握自己的時間,只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提出的有效管理的第一步,但只要我們認真的去思考、吸收、實踐,把這一步做好了,我們的管理就已經能上一個台階了。不僅僅是管理者,所有的員工都可以去讀一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因為這是一本教你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書。這本書值得我們反覆的去閲讀,在不同的工作階段,可以從中領會到的東西是不同的,帶着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去讀,收穫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