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屈原列傳》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4W

《屈原列傳》讀後感

《屈原列傳》讀後感1

歷史的長河滾滾前進,沖刷着無數的靈魂,該留下的,永垂青史;不該留下的,永生不現……

聽?是誰在低低吟唱?只見屈子披頭散髮,眼神充滿了無助與無奈。他,這是怎麼了?

原來,楚懷王聽信小人之言,疏遠了屈子,“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後又遭頃襄王流放,這一代代國君可真是糊塗啊!“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故憂愁憂思而作《離騷》”。屈原出生高貴,生辰吉祥而美好,先人賜予了尊貴非凡的名字,表現了屈原高度的自尊自愛。注重自我修養以及輔佐君王的責任感,時刻不忘振興楚國,直至生命的終章!文中多次出現的芷草、秋蘭等香草更是反映出他高潔的情懷,不同的情趣。他完善自我的目的在於引導君王,趁年輕奮發有為,避免老大徒傷悲。

他終究還是錯了……昏聵的君王,可惡奸詐的小人混淆黑白,顛倒是非。屈原被流放在外,仍心繫楚國,仍不忘振興楚國。直到楚國滅亡的消息傳來,他的心,也就跟着死了。

他不願苟活於世,他不願自己被骯髒世俗所玷污,於是,他選擇了死。

他的死,不是懦弱,不是妥協,更不是逃避。他要以死明志,寧願葬身魚腹,也不同流合污苟且偷生。他的死,是自潔,是自愛,是自保,是值得尊敬的,更是偉大的!

屈原的死,不僅是他個人的悲劇,更是時代的悲劇,也是時代的縮影。懷王三次被秦所騙,一“任”一“疏”,反覆無常,踐踏人才。上有昏君,下有佞臣,楚國政治的腐敗黑暗可想而知。《離騷》正是屈原對黑暗現實的反抗和控訴!面對種種邪惡,屈原矢志如一,出淤泥而不染,保持高潔的品德。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於是他抱着石頭,縱身一躍,跳入汨羅江自殺了。這位偉大的歷史巨人終於倒下了。他累了,就讓他好好休息吧……

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擔心江中的魚蝦會吃屈原的身體,便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時,包粽子扔入江中。於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便由此而來。

為了追求光和熱,追求真理,人寧願捨去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

屈原雖與世長辭,但他卻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屈原列傳》讀後感2

我的祖國以快60歲了,我的祖國是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才有今天的.繁榮,在這幾千年的歷史中有多少人為祖國拋頭顱,但他們依舊微笑有多少人為它灑熱血,但他們都覺得值,從古至今有多少的英雄人物為自己的祖國獻出了他們自己年輕的生命呀!

前段時間我有幸讀了《屈原列傳》這本書,對流芳百世的屈原有了個全新的認識。

屈原名平是春秋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左徒,見識廣博。但是他一生中遭遇了兩大挫折。讀《屈原列傳》的時候,我感覺到吸引和震撼我的以不再是屈原那高尚的品質,而是感慨活在一個不被人瞭解的世界,那會是一個多大的悲哀。

屈原為楚國建立了法度,辦理外交使楚國的趨勢逐漸走向富強的道路,並一度成為六國聯合抗秦的領導,同時他又為祖國積極培養人才。可是楚國的貴族政治,以日趨沒落,楚懷王及其子,襄王都是昏君,秦國的張儀以重金收買了嫉妒屈原的大臣及楚懷王的寵妃鄭袖,造成一個全面的政治攻勢。

事後,屈原便找到楚懷王,要楚懷王聽從他的建議,但楚懷王的寵妃和大臣們百般阻撓,最後沒聽從屈原的建議。過了一段時間秦兵大舉來襲,最終楚國滅了。

屈原回首再回首,拭淚,最後終於抱起岸邊的一塊記錄楚國輝煌、中落的歷史的江石投入了奔騰不息的滔滔江水。天地不言,唯有江水嗚呼。

“路慢慢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每每讀到屈原,想到屈原,我總是有一種悲歎,一個真正的跋涉者,一個真正堅持自己的理想和情操的人,他的結局竟是萬般無奈的投江,後人們便流傳這樣一個習俗,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便在屈原投江的那條河裏,撒粽子,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屍體,以後的五月初五變成了今天的端午節。

我讀完了這本書以後,我想為什麼有那麼多高尚的人總是匆匆的走完了他短暫的一生,今天的人也許永遠也不會明白的。

從屈原坎坷的一生,我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遭遇困難和挫折是正常的,關鍵是在面對挫折時,應當拿出勇氣和毅力,迎接挑戰,直面迎接,戰勝自我,把每一次的挫折,當作前進的踏腳石,最終走向成功,我相信這個道理一定會使我終身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