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文言文屈原列傳知識點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72K

第1篇:高中文言文屈原列傳知識點總結

高中文言文屈原列傳知識點總結

高中文言文屈原列傳知識點總結

一、通假字

1、離:猶離憂也(通罹)

2、指:其稱文小而而其指極大(通旨)

3、反:人窮則反本(通返)

4、絀:屈平既絀(通黜)

5、質:厚幣委質事楚(通贄)

6、見:靡不畢見(通現)

7、內:亡走趙,趙不內(通納)

8、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濁)

二、一詞多義

1、聞:①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名詞,學識)

②無何,宰以卓異聞(動詞,聞名)

③況草野之無聞者乎(名詞,名氣)

④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動詞,聽到)

2、志:①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名詞,品行)

②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動詞,記憶)

③其志潔,其行廉(名詞,品行)

④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詞,意願)

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動詞,作標誌)

3、直: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志,以事其君(名詞,正直)

②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與橫相對)

③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通值,價值)

④與貴酋處二十日,爭曲直(對的)

4、疏:①王怒而疏屈平(疏遠)

②以金籠進上,細疏其能(名作動,用奏章寫)

③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詞,稀疏)

④《諫太宗十思疏》(一種文體)

三、詞類活用

1、入:入則與王圖議國事(動作狀,對內)

2、出:出則接遇賓客(動作狀,對外)

3、讒:因讒之曰(形作動,講壞話)

4、聽: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動作名,聽取意見)

5、邪曲:邪曲之害公也(形作名,邪惡的'小人)

方正:方正之不容也(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

6、明:明道德之廣崇(形作動,闡明)

7、蟬:蟬蜕於濁穢(名作狀,象蟬蜕殼那樣)

8、怒:楚使怒去(動作狀,生氣地)

9、虎狼:秦,虎狼之國,不可信(名作狀,象虎狼那樣)

10、祖: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名作動,繼承)

11、日:其後楚日以削(名作狀,一天天地)

四、古今異義的詞

1、顏色:古義:臉色,氣色(顏色憔悴)

今義:色彩

2、形容:古義:形體,容顏(形容枯槁)

今義:對事物進行描述

3、從容:古義:言語舉動適度得體(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今義:不慌不忙,鎮定自若

4、反覆:古義:反,覆轉;復,恢復

今義:顛來倒去

5、詭辯:古義:謊言,欺詐的言論

今義:無理狡辯

五、句式歸納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判斷句)

2、明於治亂,嫻於辭令(狀語後置)

3、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被動句)

4、楚誠能絕(於)齊。(省略句、狀語後置)

5、秦,虎狼之國,不可信。(判斷句)

6、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賓語前置)

7、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被動句)

8、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被動句)

9、數十年,竟為秦所滅。(被動句)

10、此不知人之禍也。(判斷句)

六、難句翻譯

1、博聞強記,明於治亂,嫻於辭令。

譯:(他)學識淵博,記憶力強,對治理國家的道理很精通,對外交辭令非常熟悉。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譯:誠信卻被懷疑,忠貞卻被誹謗,能沒有怨憤嗎?

3、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譯:他愛護國君、振興楚國而一反楚國衰弱局面的意願,在《離騷》這篇詩歌中再三表露出來。

4、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

譯:(結果),軍隊遭挫敗,國土被削割,失掉了六郡,自已客死在秦國,被天下人恥笑。

5、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譯:整個社會都污濁,我一人潔淨;眾人都昏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第2篇:高中文言文屈原列傳知識點總結

這是一個互助平台,為您提供大量高中文言文屈原列傳知識點總結範文,送一篇給你。

高中文言文知識點總結

一、文言實詞

名詞、動詞、形容詞

1、通假字

2、古今異義

3、詞類活用

4、一詞多義

二、文言虛詞

虛詞分類:介詞、連詞、代詞、助詞、副詞

三、文言句式

文言文句式總分兩大類:文言文固定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 其特殊句式又可分為: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判斷句四大類, 倒裝句又分為:賓語前置句、狀語後置句(介賓短語後置句)、定語後置句、主謂倒裝句(謂語前置句)

1.判斷句:所謂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

2.被動句:文言文中,有些語句的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就是被動句。

3.倒裝句:文言中中,倒裝句是相對於現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基於此,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主謂倒裝等。

4.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於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四、翻譯

一 文言文直譯的原則——信、達、雅

“信”是忠實於原文的內容和每個句子的含義。

“達”就是翻譯出的現代文表意要明確,語言要通暢。 “雅”就是用簡明、優美、富有文采的現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以及風格準確表達出來。 註釋:“信”,就是譯文要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遺漏、不增譯。

“達”,就是譯文明白曉暢,符合現代漢語表達要求和習慣,無語病。 “雅”,就是譯文語句規範、得體、生動、優美。 注意: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直譯,指譯文要與原文保持對應關係,重要的詞語要相應的落實,要盡力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和相近的表達方式,力求語言風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譯,指着眼於表達原句的意思,在忠於原意的前提下,靈活翻譯原文的詞語,靈活處理原文的句子結構。

兩者的關係是,只有在直譯表達不了原文意旨的情況下,才在相關部分輔之以意譯。 二 文言直譯的方法——“九字法”

(一)針對實詞

(1) 留。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地名、職稱、器具等,可照錄不翻譯,例如: a 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日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楊、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 餘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

c 江寧之龍皤,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梅。 d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

(2) 譯。譯出偏義複詞、古今異義詞、活用現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現象。

a 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b 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斂貲財以送其行。 c 以旌其所為

d 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

(3) 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義,直譯會不明確,應用意譯,例如: a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b 況草野之無聞者歟? c 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 d 振長策而御宇內。

(二)針對虛詞

(4) 刪。刪去不譯的詞,例如:

a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b 五人者,蓋蓼洲周公之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

c 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 d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

(三)針對實詞和虛詞

(5) 換。在翻譯時應把文言詞換成現代詞,把單音詞換成雙音詞,例如: a 吾社之行為士先者,為之聲義,斂貲財以送其行,哭聲震動天地。 b 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

c 家有老嫗,嘗居於此。

(6) 選。選用恰當的詞義翻譯,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情況常見,因此選用恰當的詞義進行翻譯,已成文言文翻譯的難點,例如:

ⅰ 謝:①拒絕 ②感謝 ③凋謝 ④告訴 ⑤道歉 ⑥告別 a、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 (

)b、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 ( )

c、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 ) d、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 )

e、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

) f、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之主人矣 ( ) ⅱ 何 ①表反問語氣 ②形容詞詞尾 ③表揣測語氣④表比較⑤表疑問語氣 ⑥介詞 a 兒寒乎?欲食乎? ( ) b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 ) c 日食飲得無衰乎 ( )d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 ) e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

(四)針對文言句式

(7) 補。在翻譯文言文時應補出省略成分,主要是省略句式、內容缺省、例如: a 前闢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b 幸陛下哀憐,與奴俱行,妾即死無恨!

c 而五人生於編伍之間,素不聞詩書之訓,激昂大義,蹈死不顧,亦曷故哉? (8) 調。在翻譯時,有些句子的詞序需要調整。(主要針對倒裝句式:謂語前置、定語後置、賓語前置、介賓結構後置等)例如: a 古之人不餘欺也。

b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鍾名,何也?

c 至於今,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 (9) 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譯法,例如:

a 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 b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c 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 實踐小訓練:

把下面的文言翻譯成現代漢語:

昔者彌子瑕見愛於衞君。衞國之法,竊駕君車者罪至刖。既而彌子之母病,人聞,往夜告之,彌子矯駕君車而出。君聞之而賢之曰:“孝哉,為母之故而犯刖罪!”與君遊果園,彌子食桃而甘,不盡而奉君。君曰:“愛我哉,忘其口而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