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廉頗藺相如列傳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3W

廉頗藺相如列傳讀後感【多篇】

《廉頗藺相如列傳》讀後感 篇一

前兩天,語文老師又一次地教到《廉頗藺相如列傳》。記憶中這篇文章早在國中的教科書便出現過。至今還記憶猶新,可見這篇文章的優秀性和重要性。

此文仍出自我國著名的《史記》司馬遷之筆。文章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廉頗交歡三個小故事,來襯托藺相如的巧合如簧,思辨過人嫻於辭令的外交家的形象和宰相肚裏能撐船,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難得可貴的高尚品質,同時也表現了廉頗的英勇善戰、性格坦率、忠心愛國、勇於改錯等品格及性格上的優點。看完全文才知“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此兩人在也。”

從廉頗藺相如的`身上,無意中讓我我腦海裏,浮現出了兩位新中國的建國偉人---毛與周的身影,儘管他們早已作古,離我們也漸行漸遠。但他們為新中國美好的明天血拼的里程碑。永遠都還植在人民的心中,永催不到。毛主席的英勇善戰,一次又一次為國家保衞而戰,一次次親陣殺敵,不惜用自己的臂膀去抵擋日寇的入侵,直至用自己的鮮血洗盡中國屈辱。這樣的精神誰與能比,唯獨廉頗啊!再者,我們來看看這位藺相如的傳人。那就是稠密嚴謹,滴水不漏的周總理,同是國家重要的優秀的外交家。周總理可謂是為國為民,竭盡棉薄呀。無數個刁難外交會場,屢爭光榮。為我國繁榮昌盛的明天,不懈努力。

廉藺與毛周兩組黃金搭檔,不畏艱辛,只想儘自己畢生最大的心血來照顧好這個“國家”的孩子。讓它在這個充滿荊棘坎坷的道路上,不再被人欺負。扶助他走上日益強壯的光明頂。在此,我想呼籲我們這些新中國的子民們:“今朝和平不易得,且得珍惜且餘行。祖國的發展和強大,都離不開科學。古有八國國聯軍,近有日寇入侵。如今菲律賓又在想將我們屈辱史重演,旁邊還有美國老在虎視眈眈、蠢蠢欲動。同志們,切記!落後就要捱打,我們這些祖國未來的花朵要努力學習。向古人廉頗和藺相如一樣保衞祖國。

《廉頗藺相如列傳》讀後感 篇二

這一課學生在國中階段已經學過其中的一些片段。對裏面的故事如“完壁歸趙”“負荊請罪”已耳熟能詳。所以,本文相對其他文言文就好理解多了。本課的成功之出在於讓學生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徵。當分析到廉頗時:白雲峯同學説:“廉頗是一個坦率、明辨是非的人。

理由是”廉頗雖然對藺相如位居己上不滿。但廉頗並不是在背後説藺相如的是非,也不給藺相如耍手腕,搞陰謀。而是坦率的説了出來。“因此説廉頗是個率性之人。董同學又分析到:廉頗不僅以國家利益為重,而且有深謀遠慮的智略。根據是在”澠池之會“一節中,廉頗與藺相如計曰:讓趙王出使秦,並在與秦王訣別時的叮囑都可以説明。他能分析到這點説明董同學很細心而且聽課非常認真;除此外同學們在”負荊請罪“一節中分析到廉頗是一個魯莽心胸狹隘,斤斤計較的人。但當他聽到藺相如”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的話後。立即能知錯就改,勇於承認錯誤。這表明他是一個愛國之人,可見其對國家的忠心。這樣一來大家把廉頗的形象分析的就很透徹了。當然”人無完人“,尤其是我們的學生。在剛上課介紹作者時,讓學生回顧司馬遷及其他的創作經歷。

同學們張口結舌,竟然沒人想起來。這在上學期講解《鴻門宴》時就曾詳細地介紹過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曰:自己為了父親的遺願即:”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才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

《廉頗藺相如列傳》讀後感 篇三

司馬遷寫《廉頗藺相如列傳》,順便記錄了許多發人深思的歷史故事。趙惠文王任人唯賢就是很值得後人欽佩和效法的。

趙國得了和氏璧,強秦發書欲用十五城易之。在給還是不給正處兩難且無人可為合適的使秦人選之際,宦者令繆賢舉薦了他的舍人藺相如。一個宦官頭目的門客,其地位之低下不言而喻。但是趙惠文王在初步瞭解了繆賢舉薦的理由之後,親自招見了他,經過一番考察,遂決定派其攜璧使秦。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歸趙。趙惠文王任其為上大夫。澠池會上,身無縛雞之力的藺相如蔑視秦國君臣,以牙還牙式地逼着秦王為趙王擊缶,用獻咸陽為趙王壽。憑着滿腔愛國熱情和自身的勇敢機智,扞衞了國家的尊嚴。之後趙王更是委以上卿之任,位在老將軍廉頗之上。

趙奢為田部吏,官不太大,但他不畏權貴,依法治税,敢跟平原君較勁。當然平原君畢竟也是一代賢人,為趙奢義正辭嚴的申述而折服,並將其薦與趙王。趙惠文王用其治國賦。秦伐韓,軍閼與。惠文王問廉頗,問樂乘,能不能救?都説太遠太險,難救。及問趙奢,卻説道險就好象兩隻老鼠鬥於穴中,勇者勝。於是惠文王就派趙奢為大將率軍出征,結果大破秦軍。而有在這次戰役中,有一個叫許歷的軍士,因為敢於抗令向趙奢進言並被採納,為這次戰役的勝利做出了貢獻。事後趙惠文王封趙奢為馬服君,並將許歷從一個普通軍士提拔為國尉。

從這幾件事情裏頭,我們可以發現,趙惠文王用人有幾個與眾不同之處。一是不看重被舉薦人的出身地位和資歷,而只注重他是否賢與能;且唯賢唯能是用。二是不光聽舉薦人怎麼講,還得親自考察一番,通過考察證實了舉薦人所言不虛,就大膽使用。三是實踐證明了被用之人確屬賢能之士,就不斷地委以重任,讓其在更重要的位置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趙國在惠文王時代是當時少有的敢和強秦抗爭的國家之一。我們不得不承認,即使到了今天,趙惠文王任人唯賢的故事仍然對我們具有非同尋常的啟示。

《廉頗藺相如列傳》讀後感 篇四

初讀此文便覺得講藺相如的篇幅多一些,而具體講廉頗的只是末尾的幾段,但開頭卻將廉頗描述地比藺相如詳盡。讀完全文才明白,原來,廉頗的官位起先要比藺相如高許多;再者,司馬遷也是用襯托的手法,先説廉頗如何如何功勛卓着,來襯托後面的負荊請罪。

廉頗起初因不滿藺相如的官位高過他,而向藺相如宣惡言,這體現了廉頗的居功自傲、心胸狹窄。而藺相如此後對廉頗是退避三舍,大臣們均以為藺相如怕廉頗,其實他是為了避免兩虎相爭,而導致秦國有可乘之機,他是多麼愛國,又是多麼的豁達大度,多麼顧全大局。廉頗聽聞後,自己十分慚愧,背上荊條向藺相如請罪,也正説明了他的坦誠與可敬之處。

不僅如此,藺相如還有過人的才智與勇氣。秦國要和氏璧並以十五城為交換,趙國無人出使,藺相如主動前去,見秦王無意予城,竟説頭與璧俱碎,秦王不得已只得聽從他的安排,而藺相如估計秦王只是敷衍,卻偷偷讓隨從將和氏璧送回趙,秦王沒辦法只得讓他回趙。藺相如這樣做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啊!後秦趙與澠池會,藺相如又以他的聰明才智駁地秦王無以迴應。最終被封為上卿。

廉頗藺相如一個驍勇善戰,一個足智多謀,為趙國立下了赫赫功績!

《廉頗藺相如列傳》讀後感 篇五

書輕輕的已經合上很久了,可是書中藺相如的智慧和大度卻在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門客藺相如在“完璧歸趙”、“澠池相會”的故事中,勇敢機智的與秦王以牙還牙,毫不退讓,立了大功,於是,趙王將他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聽後非常生氣,便四處揚言:“如果我見到藺相如,就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藺相如知道後,便不和廉頗見面,最後廉頗知道了實情,便負荊請罪,最後,藺相如和廉頗成為了好朋友,一同輔助趙王成就了霸業。

讀完了這本書後,我感悟出了一個道理:人要團結,要多為自己的家、自己的國家的利益着想,而不應該只顧及自己的私人恩怨。

《廉頗藺相如列傳》讀後感 篇六

當看到《廉頗藺相如列傳》時,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誰呢?是那機智英勇、不畏強權的藺相如?還是那雖胸襟狹窄、妄自尊大卻勇武過人、細心的廉頗?

在澠池之會時,當你看到那英勇的藺相如寸步不讓的與秦王脣槍舌戰時,你可曾想過,為什麼澠池會後,秦軍沒有加兵於趙?那是因為廉將軍勇武過人,他部署重兵以防備秦兵的入侵,使得秦軍不敢輕舉妄動。在趙王一行人回國後,藺相如被委以重任,且職位在廉頗之上。試問這哪能讓心高氣傲的廉頗服氣呢?正式因為這樣,導致了廉頗想要羞辱藺相如的想法。但是在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後,他不也勇於改錯,向藺相如負荊請罪了麼?

在這篇文章中,我更喜歡廉頗,或許你會説,藺相如機智英勇、心胸寬廣不是很好麼?這一點我並不否認,廉頗雖然為人魯莽、心胸狹窄、妄自尊大,他知錯就改的品質更讓人覺得他的人性化,讓我覺得他是一個與我一樣的人,畢竟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聖人。人無完人,是人就會犯過錯誤,可敬的是承認自己的過錯並正確糾正錯誤。不是有句老話嗎,“知錯就改善莫大焉”。

知錯就改又是許多成功的人都有的品德。美國南北戰爭初期,北軍遭受到嚴重挫敗。總統林肯大為惱火,往往容易發脾氣。有一天,一位受傷的團長從前線回來,向總統請假,去看望生命垂危的妻子。林肯一聽到“請假”二字,火冒三丈,訓斥了他。第二天清晨,天還沒有亮,林肯便趕到團長住處道歉,他説:“昨天我對你的態度實在太粗魯了,我一夜懊悔,不能入睡,現在請你原諒。”林肯替這位團長向軍部請了假,並親自用車送他到碼頭。

正是林肯這種知錯就改的品質使得他深受屬下的愛戴,廉頗也是如此。雖然他們都因為一時的魯莽而做錯了事,但他們在事後都及時反省改過,糾正了自己的錯誤。“知錯就改,善莫大焉”,是一種境界、一種修養、一種素質、一種美德。它不僅是個人成功的奠基石,也是一個國家先進的催化器……學學廉頗,學學林肯,放下你那微不足道的架子,知錯就改吧,因為它真的善莫大焉。

《廉頗藺相如列傳》讀後感 篇七

人們都知道,“徒以口舌為勞”這句話的本意是表現廉頗對藺相如的極其不服,但人們很少想到,這句話容易誤導許多人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我們在看文章時也容易陷入這樣一個誤區:廉頗之所以不服,皆因他只看到藺相如的口才,沒有看到藺相如的機智與勇敢。於是,我們為了駁斥這句話,就會去強調藺相如的機智與勇敢,甚至刻意引導學生去關注這一點,反而忽略了藺相如的口才。實則,在我看來藺相如應當是集機智與勇敢於一身的,而這一點又恰恰集中體現在他的“口舌”之上。

在《廉頗藺相如列傳》裏,我們的大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不僅僅表現了藺相如機智、勇敢、以國為先的這一形象層面上的特點,實際上還突出了藺相如非凡的口頭表達能力,即文中廉頗所説的“徒以口舌為勞”中的“口舌”之功。在此一文中司馬遷還充分肯定了其“口舌”之功所起的重大作用。

《廉頗藺相如列傳》讀後感 篇八

荀子有言:“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

藺相如便是這樣一位當之無愧的君子。它令人欽佩之處,不僅在於他的智慧明達,能言善辯、有勇有謀,更在於他能容忍流言惡語,容忍眾人的猜忌與不解,只因他有永不熄滅的愛國魂。他的心靈,始終清明污垢。

初出場時,他只是一個小小的宦者令舍人,卑微低賤的身份讓無數人不屑一顧。然而,面對趙王的憂慮,藺相如昂首坦然以對:“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這是何等的膽識與自信!他離趙入秦時,身上的重擔必不比那“風蕭蕭兮易水寒”的荊軻啊。

他本可以推脱,婉言謝絕——畢竟,這是太過艱難的重任。但他卻主動扛起了這關乎國家榮譽的重擔,置生死於度外。於是我們看到他在秦王大殿上怒髮衝冠,言辭鏗鏘,嬉笑怒罵,以死相爭。一人一玉,是同樣的純粹與執着:寧碎不求苟全,寧死不損國威!史書上只是風清雲淡的幾筆帶過那朝堂上的紛爭,但現實中,又該是怎樣一個驚心動魄了得!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我們見識到藺相如鋒芒畢露的美。在激烈的矛盾衝突中,他的視死如歸、他的怒目而斥,是他血脈裏沸騰的愛國情懷。此時的他,如“鞚中懸明月,劍杪照蓮花”的徵客,為國立下大功,被拜為上卿,理應風光無限、意氣風發,見誰都要傲三分,才合乎他的尊貴身份。

然而,藺相如之所以為藺相如,其超人之處正在於此。面對廉頗的“我見相如,必辱之”的惡語,面對舍人“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的質疑,他選擇了容忍。只因他要守護這趙國的國土,守護這萬千黎民的家。

當一種感情昇華到極致,往往近於水,無聲流動,無處不潤。此時藺相如的愛國情感正是如此。他對國家的熱忱與忠誠,從熱烈的洪流變為潤物細無聲的雨,以容忍和堅守詮釋了愛國的最高境界。那是一種至高無上的信仰,讓他在世俗流言中始終堅定不移地守護着國家,清醒地認識到“兩虎共鬥,勢不俱生”,要“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

眾人皆醉我獨醒,而藺相如,寧可孤獨而痛苦地醒,也不願再醉生夢死中,失去自己對國家的信仰!無怪乎眾多舍人“慕君之高義”,無怪乎廉將軍醒悟後“肉袒負荊”,這樣深沉而濃烈的愛國之情,是藺相如用清澈無垢的心與堅定的信仰製成的絕世佳釀,那醉人的芳香透過蒙塵的時光,透過泛黃的史書,流芳百世,香沁萬年!

藺相如告訴我們,有些人被歷史銘記,不僅僅因為智慧。聰明人與聖人有時只相差一分信仰,而正是這份愛國的信仰,成就了後者的輝煌。“人有兩種,一種在煙花塵世的繁華中張揚而逝,一種在錘鑿剪銼的敲打中塑為永恆。”無數人因為“聰明反被聰明誤”,被歷史長河所湮沒;只有少數人,將畢生的智慧傾注在愛國的信仰上,將人格與靈魂塑成不朽的豐碑。他們,終將被歷史所銘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讀後感 篇九

讀過《廉頗藺相如列傳》的人往往為藺相如機智勇敢的膽識和顧全大局的精神所感動,也為廉頗知錯就改的態度和“負荊請罪”的行動而讚歎。多少年來,他們的事蹟一直膾炙人口,傳頌不衰。

然而,令我不解的是,贊廉頗、藺相如者大有人在,而故事中的另一位主要人物謬賢卻很少被提及。驚詫之餘,感到有點不平。

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明白,藺相如是謬賢推薦給趙王的,沒有謬賢,藺相如恐怕就無緣會見趙王,出使秦國,恐怕也談不上為維護趙國的尊嚴而嶄露頭角,顯露才華。誠然,相如不辱君命,廷叱秦王,願以“頭璧俱碎”,敢於“跪請擊缶”,使“完璧歸趙”,“華麗而歸”,其功可謂大矣。但是此功同謬賢的推薦分不開,可以説“完璧歸趙”有藺相如的一半也有謬賢的一半。特別是在當時的社會,真正“脱穎而出”的能有幾人?在特定的情況下,沒有伯樂,就沒有“千里馬”;沒有謬賢,哪會有藺相如?徐元直推薦諸葛亮,一直傳為佳話;王亞南之識陳景潤,也已成為美談。而謬賢之舉藺相如,自也應該大讚特贊。俗話説“慧眼識英雄”。“慧眼”的可貴就在於一個“識”字。謬賢確實“別具慧眼”能“識”相如之才,並能“替人才開路”,把藺相如這個人才推薦給趙王,這實在是了不起的。如果“功勞簿”上的名次有先後之分,那麼,我認為,謬賢第一,藺相如第二。

謬賢第一,不但是因為他能“識”、能“薦”相如,而且還因為他在向趙王推薦之時,能揚相如之長,不避自己之短,並敢於以己之短來襯托相如之長。這就更加可貴了。為了薦賢,為了讓賢才為世所用,為了趙國的榮辱安危,謬賢不計一己之利害,勇於在趙王面前揭“短”,敢於把自己的“短”同相如的“長”對比,肯定相如是“勇士,有智謀,宜可使”。試想,沒有一點為人才鋪路、開路的決心和勇氣,沒有愛才、薦才、用才的強烈意願,能這樣嗎?世人都讚揚春秋時期的祁黃羊,説他“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這自然有道理。而謬賢的舉才不瞞隱私,不避短,那就更難了。要不是謬賢這樣極力推薦,趙王能否“召見”藺相如,那也很難説呢!

“慧眼識英雄”可貴;“捨己薦英雄”更可貴。謬賢既具“慧眼”又能“捨己”,善“識”又敢“薦”,這就是我特別要贊他的原因。

《廉頗藺相如列傳》讀後感 篇十

這學期我學習了《負荊請罪》這篇課本劇,老師告訴我,這篇課文是根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而改編的,並給我們出示了其中的一些句子。我一下就被司馬遷凝練的語言所吸引,下課後我迫不及待的衝向圖書館,在管理員阿姨驚詫的目光中,我迅速辦好借書手續。要知道,不少同學最近都想借這本《史記》呢?

迫不及待的先找到關於課文《負荊請罪》的那個故事,通讀全文,品讀之時,首先為藺相如的機智、勇敢、不畏強權而驚歎,全文共介紹了關於藺相如和廉頗的三個故事:《完壁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我最欣賞的還是司馬遷關於《負荊請罪》段落的描寫: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而面對廉頗的不滿,藺相如所表現出的大度與寬容: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讀罷,不禁為藺相如的寬容大度而喝彩!想起我們現在創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我們更多的應該好好的審視自己的言行了。

詩人曾經説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胸懷美好,便可以包容一切。藺相如胸懷廣闊,所以寬容就是種子植根於他的心中,開出寬容之花。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多一份包容,多一點理解,多一些付出……讓埋怨在寬容中消失,讓爭吵在寬容中消失,讓我們的心靈家園常開和諧之花,讓我們的心靈永存寬容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