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精品的柴靜看見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23K

精品的柴靜看見讀後感

《看見》裏面有很多話都讓人印象深刻,比如:你總是太投入了,熱愛就會誇張,感情就會變形,就沒有辦法真實的認識事物了。這是陳虹對柴靜説的,彷彿也是對我説的。我是感性與理性的結合,不瞭解我的人會認為我很冷漠,是一個經濟學上所講的理性人,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於柴靜《看見》讀後感,請您閲讀。

柴靜《看見》讀後感1

“一個人的智商是和他的閲讀量以及詞彙量成正比的。”曾經在網絡上看到過這句話,不必考究這句話出自誰口。但我深刻地理解:博覽羣書總是好的。牢記這一點,所以週末空閒的時候就會帶孩子去克拉瑪依書城閲讀。在一樓收費處的櫃枱後,是“推薦書目”,第一次看見了《看見》擺在最顯眼的地方,心中洋溢着我對柴靜的印象:非常喜愛的一個新聞人,很喜歡她作為記者時央視播放的《新聞調查》。柴靜,個人覺得不漂亮,但卻很美麗。這又使我想起國中時代語文老師的話:“人,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

因為孩子年齡小,我收看《新聞調查》並不按時、準時,只是偶爾打開電視時喜歡鎖定央視“新聞頻道”。柴靜那清秀的臉龐,以及犀利的語言總是令我對她深深地敬佩。

《看見》作為暢銷書擺放了很久,決心購買吧。封面是柴靜採訪中的照片,幾位滿臉皺紋的老農笑着圍坐在一起,一個小朋友也毫不怯場地在大家面前玩耍。我知道,在農村能讓老人和小孩如此放鬆地出現在攝像機前,那絕不是容易的事情。翻過來是柴靜的簡介,寥寥幾句寫完了她的工作簡歷,不像許多名人出書,會在簡介一欄寫滿各類獲獎信息或頭銜。

看完柴靜的《看見》,感覺她是用心在寫書,就像是對讀者講述一件件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並且講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和酸甜苦辣,以及自己內心的感受,讀來讓人有特別真實的感覺。但心裏卻有一種説不清的滋味,這本書看得很沉重,很久沒有看這麼沉重的書了。在閲讀的時候,心情總是格外的沉重,時而皺眉,時而落淚,時而震驚,時而無奈。我原以為這只是一本記錄一個記者在十年以來的採訪,或是一本記錄十年裏的榮譽自傳,但出乎我的意料,她在這本書裏寫下的,是自己的錯誤和失敗、內省和反思,這是一本記錄她成長的書。讀它時,讓我猶如身在其中,感受當事人的情感,體會事件的本質,感悟人生的真諦,內心有太多無法言表的情感就那樣不斷的肆意翻滾着、流淌着。

生活在安逸的小都市中的我,彷彿跟隨着柴靜一起走進了一件件毫無頭緒的事件,對話,思考,對話,思考,周而往復。抽絲剝繭之後真正獲得的黑與白交織的真相,往往引得一聲聲歎息。柴靜透過文字造就的一個個畫面,讓我陷入深沉的思考,讓我心中的正和邪跳出來對話。

藥家鑫的故事我聽過很多次,《看見》是從藥家鑫父親的角度來闡述這個事情的來龍去脈的。初次聽説藥家鑫,心中想法:“怎麼會這麼殘忍地殺害同學呢?”讀了《看見》後,當知道藥家鑫的同學是怎樣歧視他,甚至將小便尿到他的牀上時,對他的就只有同情和惋惜了。這也使我記起:很小的時候,不管看到什麼電視,第一個反應就是問這個人是好人嗎?其實長大了才真正明白:這個世界上沒有純粹的好人和純粹的壞人,人們都是活在一個相對的世界中罷了。正如《看見》第178頁描述一樣:“新聞調查”的同事小莊有句話,電視節目習慣把一個人塑造為好人,另一個是壞人,實際上這個世界上沒有好人和壞人,只是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壞事的人。

《看見》中藥家鑫的故事也使我牢記:關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太重要了。兒子的成長以及父親的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當父親用暴力手段去解決問題的時候,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手法必然是暴力,當父親對受欺負的孩子漠然置之的時候,孩子可能得出的結論是這就是個弱肉強食的社會,暴力才能解決問題。一個自己看着長大的孩子,作為家長卻沒有機會或者無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真是太遺憾了。

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從小別人照顧你,到你長大有了自己的家庭和承擔越來越多的角色,也許有的角色我們扮演得好,有的角色我們扮演得不夠好,但一旦我們選擇了為人父母的角色時候,就需要關注孩子成長中的心理健康的培養。人是家庭的也是社會的,別輕易做這個決定,更別輕易放棄他(她)!

柴靜用柔軟的刀子刻削別人的同時,她同樣毫不留情地對自己下手,不斷地把自己的不足和缺失首先亮給自己,然後亮給讀者。偌大的世界,繁雜到哲學,便只剩下兩樣,一樣是現象,一樣是本質。柴靜看到了什麼?她看到了一如我們所看到的,唯一的不同是她尋蹤覓跡,試圖把一切異樣的現象努力變成真相。不管變成變不成,她都真誠地幫我們揭開了新娘的帽頭紅,讓我們看到了新娘或俊或醜或真或假的模樣。

去年暑假讀的這本書,讀罷內心有種説不出的力量還是信心的東西。時隔幾月後再來寫感想,它仍然使我對自身、對世人、對世界有種渴望,讓人去思索、思考吧!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書裏的話:不惹眼、不鬧騰,也不勉強自己,要做個落後於時代的人,凝視人心。

柴靜《看見》讀後感2

我看見,坦白的説,我並未看過柴靜主持的節目,她留給我最初的印象就是一次演講比賽。一位清秀卻不失氣場的記者,單薄的身體卻毫無畏懼的發問,和緩的聲音卻滲透着一種堅定。從此我的世界便有了你,耳朵裏會不時的充斥着關於柴女子的話題,勇於探索事實真相,不臭氣的才女子。

書如同人一樣,沒有複雜華麗的裝幀,沒有各種名家的評語,普普通通中滲透着親切的質樸。

書中有很多故事,有的曾經是社會熱點,有的已經稍久遠去,或過於細小的不值一提,但在書中都呈出他的原貌。突然想起了讀者或故事會,裏面也有許多離奇或悲慟的故事,大多也源自於生活,為什麼看「柴靜看見」卻如此打動我心,很奇怪的是一些事自然的就往自己身上扯,因為她文字的樸質、踏實、沒有攻擊式的抗爭,更不會暴跳如雷,為什麼她能做到如此淡定!

我們生活成長在這個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當中,有父母、親人、老師的陪伴。柴靜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陳忙-柴靜以此人開篇又以此人結束,書中又反覆提到此人,可見此人非同一般的重要,俗話説的:千里馬常有而伯樂難尋呀!除此人外,老郝、老範由一開始工作上的戰友變成朋友、閨蜜、親人,她們有着共同的奮鬥目標和一致的價值理念,那種幸福是無法溢於言表的!

家庭是社會生活的最小單位,同樣柴女子也不例外,在父母姐妹的陪伴下長大,尤以奶奶的摯愛最為深刻,這也勾起了我更多的回憶,從她的身上隱約可以看到我的影子,多麼親切的描述,多麼真實的生活!

不多不少,四百多頁的故事,我只能以印象最為深刻的事件寫起。記得全國出現非典的時後,我所在地河北廊坊,離北京重災區僅五十公里,大街小巷空無一人,少有車輛人員的踩踏,道路都顯得恐慌!家中每天都要用84消毒液稀釋消毒,現在看書中的場景依稀可以回到那個時候緊張的氛圍。無能為力做不了志願者也當不成醫生,於是就洋洋灑灑的寫了一篇文章。當時感悟人性的温暖和偉大,隨着閲歷的增長,不是更愛流淚了,而是我的感悟越來越多了!

我從來不認為眼淚是懦弱的表現,不分男女老少,都有流淚的權利。汶川地震的時候,我們正在午休,起來上課的同事後來回憶説到還以為自己高血壓了,怎麼在牀上感到頭暈目眩的,孩子午休過後興奮的從教室跑向操場,此時地震正在無情的侵蝕着另一方子民平淡的生活,誰也不願意相信這是真的,這就是真的。柴靜的書中還原的不僅僅是當時地震的場景,更多的是與普通老百姓的聊天中感悟內心世界,灰暗慘淡的世界有那麼多強烈求生的慾望,但有時對活着的人來説,活着也是一種折磨,一種痛苦,哭泣、流淚也只是對上天不公的一種怒吼,心中情感的發泄。我似乎能透過柴靜的文字看到那些悲慟的雙眼,和無助的雙手!

你看到的不止這些,藥佳鑫、雙城記、盧安克等等等等,每一個標題背後都有一串數不清的酸甜苦辣,好像這些與自己都很遙遠,卻又真實存在而頻繁出現。

我看見了,不知你看見了嗎?為盲目着點亮一盞亮燈,讓無知者展開一個未曾知曉的世界,讓當下者反思過去,品味現在,展望未來!

這就是柴靜看見。

柴靜《看見》讀後感3

花了兩個工作日,將柴靜的新書柴靜看見通讀完。寫下這篇看見讀後感,正像她自己説的那樣,她沒有刻意性的選擇標誌性事件,只選擇了在工作當中遇到的一些人,一些事情,僅此而已。正是因為這樣,我漸漸地喜歡上了這個記者,這位主持人,因為她的一份簡單。舍友説她對柴靜沒有感覺,她喜歡楊瀾,之前讀過楊瀾的一問一世界,整個書中給我的感覺是一種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氛圍,很是歆羨。可是它距離我的生活太遙遠了,我不會同時輾轉於六門語言之中,我沒有那麼好的家庭背景,她的一切與我很是不同。在看見中,我看見了柴靜,看見了我自己。她是一個有自己想法的女人,在別人看來或許會有些孤傲,其實,我和她一樣,我們只是將獨立看得很重要,不喜歡依賴,喜歡背起包就走的灑脱與豪邁。性格上的另外的一些地方,説不清楚確切的點在哪裏,反正我是看見了自己的影子。

坦白説,柴靜看見這本書的開頭部分並沒有吸引到我,她的一些陳述讓我感到彆扭,也曾經閃過一絲放棄閲讀的念頭,不過慶幸的是我讀完了,感受頗豐。柴靜的主要工作是採訪,這就要求她必須去接觸一些具體的人物,具體而細微的事情,那些事情或瑣碎,或熱門,或悲痛,請允許我用這個詞來形容汶川地震。柴靜的每一次採訪,每一個報道,即使她是簡單記錄,字裏行間我依舊能夠感受到她天生對細微事物有着的深刻體會,她把人看透,把事情看透。這時候,心理想:如果一個人把生活中的種種細節都體味的如此之深,那她的生活豈不是很累,很矯情?自己也曾經想,如果沒心沒肺地過每一天,開開心心,那活着該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

書中,經常會引用胡適的一些名句,這折射出柴靜對胡適的認可和贊同,我也是極敬佩胡適的,所以我們都是平常人眼中的憤青,政客口中的激進分子,我們討厭屈服,但起碼,這證明了我們的心還是熱的,它依舊在跳動,為這個世界的美好事物。

下面是一些我很有感覺的句子之摘抄:

1.你總是太投入了,熱愛就會誇張,感情就會變形,就沒辦法真實的認識事物了。

這是陳虹對柴靜説的,彷彿也是對我説的。我是感性與理性的結合,不瞭解我的人會認為我很冷漠,是一個經濟學上所講的理性人,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其實,他們不瞭解,我心理的那片天空很藍,它喜歡陽光,喜歡温暖,熱愛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感情,太冷漠的人我會遠離,因為內心承受不了冰冷的東西。

2.這個世界上沒有好人和壞人,只有做了好事和做了壞事的人。

這句話理解起來很簡單,它告訴我們如何全面地看待一個問題,如何在沒有深入瞭解一個人的情況下避免對他的評價。

3.越是聰明人,越要下笨功夫它告訴我們即使聰明,依舊要勤奮。

4.寫東西的人不用帶着感情寫,寫得客觀平實,事物自會折射它本身藴含的感情我領悟到了,可是卻不知道怎麼解釋

5.人的一生,有的是將來,永遠有下一撥人,下一個地方,不一樣的生活我現在還是很念舊,恐怕自己會一直這樣下去了,捨不得的東西太多,那些青春年華,那些燦爛的回憶,儘管模模糊糊地在腦子裏遊蕩,可是就在存在,有人説,存在即合理,但它會影響我向前邁進的步伐,因為我會回頭張望,腳步沉沉地,邁不出去。

不過,總有一天,我會忘記那些,勇敢地向前走,只是那個日子應該快了吧

6.其實,在人生中不存在任何必須的事情,只存在不必要的期待。

沒有任何期待和麪子的人生是最美好和自由的,因為這樣,人才能聽到自己的心。不解釋,他的話!

柴靜《看見》讀後感4

二個多小時的排隊,等待,花了40塊又在現場買了那本{看見}。換來了你輕輕的點頭,微笑着注視着我的眼睛,你説,謝謝。自始至終,你的嘴角都是上揚的。還是那件衣服,還是那樣的聲音,但我總算看見了你本人,我覺得足夠了,這一切都值得。今天寫下這篇柴靜看見讀後感。

18年前,你從這裏開始,那時你還是長沙鐵道學院會計專業的學生,這個專業從來就不能被分到電台工作。可是你想幹這個,也覺得自己能做。你寫了封信給媽媽,告訴她你不願被分到鐵路17局帶着藍袖套打算盤。媽媽給你回了一封長信,斥責你,而你卻把它扔進了垃圾箱。那時候,你19歲,和我一樣大。你説,此後的十八年,每當崔健在北京有演唱會,你都會去聽,你説,你最喜歡他的{藍色骨頭},你覺得那就是在説95年的你。“人活着只有痛快加獨立才有意義,只要你有筆,誰都攔不住你。”想想自己,總是顧慮太多,想的太多反而沒有勇氣去跟着心走。上了大學以後更是如此,總是糾結,總是迷茫,總是徘徊,總是遲疑,總是不安。説到底,只是缺少那份豪氣。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但是選擇了以後又會擔心,擔心就業,擔心前途,擔心別人的意見,擔心自己沒有毅力。今天,見了你以後,想明白了一些事。那些浮華的東西,都變得不再重要。不要問值不值得,價值觀的事是無法用來討論的,你只需要問問它對你來説是不是有如珍寶。我想,我終於明白了,也會更有勇氣地,跟着心走。

以前看了你採訪高秉涵的視頻。“沒有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他説,沒有明天了,那是種多麼巨大的絕望,你無法體會,只能聽明白。我們都無法體會。別人世界的悲與喜,我們都只能瞭解,不能評判。我想,這也是作為記者所必須的。不管你有多麼深的感情,你都要將自己置身事外,像局外人一樣去描述一個故事,不引領讀者,不摻雜感情,你只需要説出事件本身,你也只能這樣做。這很難,但是你做到了。

維特根斯坦説“我貼在地面步行,絕不在雲端跳舞,因為我整天仰着頭,看到的只有天空。”這句話讓我想起了,高中的我們總是在評判這世界上的?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還筒恍遙導噬希芏嗍焙潁侵皇恰拔頤且暈薄U縋闥擔叭擻惺北緩雎裕桓拍睿桓袷交廡┧嘉竊諼摶饈噸隆!蔽頤且暈頤鞘敲裰韉模降模踔潦窮V塹摹6宋頤且醖獾乃牽詰孛娌叫校爬斫猓?)帶着寬容,帶着自己的視角,很多東西我們沒有看到,但他們都看到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我們不瞭解,就沒有資格評判。關於現實,我們的確有很多不滿,但抱怨沒有一點用。未來會改善,需要的是措施,而不是僅僅指出問題所在。每個人都能説出一大堆一大堆的道理,對理想國的暢想,但是如果不付諸行動,不想辦法改革,解決,這些想法就一點用也沒有。我們總是愛想那些類似哲學問題的事情,但是抱怨完了這個世界,我們又獲得了什麼呢?雖然我明白這個世界仍然有那麼多的問題,但我再也不是那樣的憤青了。

“我就生活在這裏,沒有完美新世界,沒有需要等待的未來,沒有要向外界索求的理解,也不需要通過和誰的比較才能判斷自己。要做的就是此時,就在此地,就是此身。”我們都長大了,你,我,我們,沒有人停留在原地。寫到這裏,臉上的淚水也幹了。我知道,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最美好的時光就是沒有經歷過的時光。學會珍惜,學會感恩,學會做當下最好的自己,不躲閃,不猶豫,不後悔,不等待,不苛求他人,不希望獲得別人的理解和贊同,做自己,也只做自己。有了這種自由,那些原本追求的東西,總有一天會出其不意地到來。

很欣賞你,但是卻不羨慕。因為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用自己的方式成長。我成為不了你,也不想做第二個你。但是,柴靜,正如你説過的,人生無處不相逢。也許,未來的某天,我們會以另一種方式相遇。你説呢?

柴靜《看見》讀後感5

有時候在想,我為什麼要看書呢。是充實自我還是填補寂寞,是師長之命還是心甘情願,後來我才發現,看不同的書時心境與緣由皆是截然不同的。當我剛脱身於考題的苦海,偶有閒心的翻開這本《看見》之時,由非典到最後的盧安克,正如柴靜所言,真實的萬鈞之力撼動了我。而看書,是為了讓這些我狹窄的視線外的真實,驚醒我所習慣的生活。

關於驚醒這件事,也是柴靜在這本書裏所貫徹的。看過夜色温柔的人都知道,柴靜嘛,典型的文藝女青年,動人又煽情的文藝腔,最是適合她不過了。從前找作文素材也覺得她寫的好,是舞文弄墨的好,如今也覺得她寫的好,是有厚度的好,接地氣的好。其實柴靜的文風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依舊細膩温婉,變化在於,她將主觀的情感作為了情懷揉進了真實的“看見”裏,看見並驚醒了過去一味濫情的自己。

書裏有句話我記得很清楚,是陳虻對柴靜説的,你有自己認識事物的座標系嗎?所有人面對着同一個世界,看見的世界確是不同的。《夜色温柔》看見的是蔚藍的天空,朵朵的白雲,都是新鮮生命的氣息,而《看見》看見的卻是實實在在一步步踏在土地上的人,有的狼狽不堪,有的成功得志,歸根結底,在踏踏實實地認識自己的同類,與生活打滾。

談完了書,最後便來談談自己。

我看見了些什麼呢?低落時恰巧落淚的天空,煩躁時彷彿也緊皺雙眉、面露愠色的一張張面孔,順心時格外動人的花草—與其説是看見的,倒不如説是心裏所見的。感性無疑是頑固的自帶濾鏡,眼裏所見都因感性染上了鮮明的色彩,卻也被加上了思想的鐐銬。“不讚美,不責難,甚至也不惋惜,但求瞭解與認識而已。”這句話讓我消化了很久,也讓我重新直視了我心中習以為常的“誠實”,將人自動分門別類的“誠實”。在讀柴靜喚起理性的歷程裏,也為自己的感性敲響了一聲鍾,在書裏也得到一些我不習慣的理性。

許多人都説看完這本書後涕淚交加,我倒是沒有落淚,可能也是因閲歷太淺的緣故,無所共鳴。但這本書給我的,也正像盧安克給柴靜的,也許不是那種會掉眼淚的感動,而是讓我呆坐在夜裏,想“我現在過的這是什麼生活”的撼動,這讓我有了清空腦子裏的所有,將空間再次完完全全的留給這本書的舉動。

看慣了雞湯,試試不一樣的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