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沉思錄》讀後感【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8W

《沉思錄》讀後感【多篇】

讀沉思錄有感 篇一

做符合本性的事,做有益於身邊的人和自己的事,讓自己的行為和活動循規有矩。這是最近從中得到比較有感覺的想法。如孔子所言“不逾矩。”

如果有什麼人做錯了事,那麼損害的是對他自己。但也許他沒有做錯事。這是自己覺得最難想通和去處理的。

最近我盡力挽回失去的東西,用盡渾身解數去討好它,而她卻將一塊巨大的石頭堵住我走出深井的路口。我也不畏懼死亡。我可以學習李廣驍勇抗戰,我也能委曲求全。無論怎樣,一切都是為了它的回心轉意。而最後的無言以對那一刻,我確定錯誤的故事開始了,悲慘的結局詮釋這個沒有人的夜晚的悽楚。

愁脈脈,恨君不似江樓月,未滿還虧。

在這個多愁的季節,許多人會選擇情感寄託。風花雪月。柔情蜜意。多麼令人窒息。

那一刻的謝意,我辭去千百年的愛意。

認識之前,我傾盡所有的諾言。當諾言變成白紙時,我已經喪失本性。可不曾為本性做出什麼事。而按照本性做的事情往往是x的。因為不能控制對它的依賴。

而本性正常的我沒有做錯事,真的有傷害是自己。

走過憂傷之路後,做些有益於雙方的行為,而不是單單沉浸泡於那段傷疤回憶。按照書中説的,不要無知的作無謂的交談。我會説些讓人喜歡又傷心的話,卻是真的想讓喜歡的人不要離開我。而有很多事情不盡人意,才證實我的無知。要不我怎麼對它念念不忘呢?身邊有那麼多值得我珍惜的人。

我換髮型,換手機號碼,換裝飾來修整我整個枯黃的身軀。

我選擇與有同樣原則的人一起生活。只是有某種它能夠是一直以來我信任的,它也信任我的甚至超過親情的關係的。這也是本性做的事。

告別過去,迎接未來。在來自外部事物的打擾中保持自由。這是最近必須做的。否則我永遠做着不是錯誤的錯誤事。

別以為走了烏雲就是雨後的天空,別以為走了狂風就是寧靜的空間。

我繼續下去做值得的事。

沉思錄讀後感 篇二

我閲讀了《沉思錄》一書,它是斯多亞學派著名哲學家、古羅馬帝國皇帝馬可·奧勒留所寫的名著,也是一本感悟人生之書,閲後使我懂得了很多人生哲理,值得我一讀。作者大都在鞍馬勞頓中寫成的一本十二卷對話書,文風優美流暢,純正優雅,富有哲理之風範。對身羈宮廷的自身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人生感悟,追求一種擺脱了激情和慾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雖然它出之於古代近兩千年前,但時至今日我們還是喜歡讀它。

作者用一生的探索,為無數尋找生命更深層境界的人,鋪下了靈魂的石階。他深刻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係,解析了個人的德行、個人的解脱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要求人們常常自省以達到內心的平靜,還要求人們擯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思考那些善、光明磊落的事情,並付諸於行動。

我作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理應在新常態下要提升精神文明的程度,正確瞭解生命的本質和生活的藝術,尊重公共利益,為民造福。同時要有緊迫感,西方好的經驗該引進的應引進,並放眼學習。書中涉及內容、範圍較廣,列舉幾點淺談自己的感想。

書中提到,“當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福利的某個目標時,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費在思考別人上。不要不情願地勞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適當的考慮,不要分心,不要虛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這一理念我深受感觸,他言傳身教給我們做人道理,要求我們為人處事要有好的準則,假如老是注意別人的缺點和行為,將使我們忽視觀察我們自己的缺點和行為。

書中還提到,“對一件事不發表任何意見,使我們的靈魂不受擾亂,這是在我們力量範圍之內的事情,因為事物本身並沒有自然的力量形成我們的判斷。”這一理念早已被許多國家所採用,我國堅持的外交原則中有一條,就是“不干涉別國內政”。做好自己份內事,不也是我們每個公民需要的品格嗎?我們要獨善其身,從我做起,就有助於推進黨的建設,國家就會越來越強大。

還有,書中所説的“不要分心,不要慮有學問的外表而喪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同時也歡樂吧,不尋求外在的幫助也不要別人給的安寧。這樣,一個人就筆直地站立,而不是讓別人扶着直立。”這是對我們提出了很好的要求。國税幹部要摒棄外表讓人眼花繚亂的光榮和浮華,堅守為納税人優質服務的職責,真抓實幹,多為納税人辦一些實事和好事,追求心靈的充實,這才是每位國税務幹部要做的事。書中還有一個理念,我特別喜歡,“早晨當你不情願地起牀時,讓這一思想出現——我正起來去做一個人的工作。”那是多好的督促與告誡,要求我們做實事、做好事。這樣,我們黨的廉政建設就會真正落實到每個人,好的風氣就會傳播到祖國的每個角落。

總之,我們只有真正做到為納税人所想,為納税人優質服務,才會樹立國税良好的形象。正確看待各種抱怨,學會制怒,懂得寬恕,淨化心靈,洗去俗塵,才能為實現“中國夢”貢獻一份力量。

沉思錄讀後感 篇三

馬克·奧勒留作為古羅馬的皇帝,他關心百姓,普建慈善機構,甚至出售私人珠寶用於賑災。但他真正的歷史性成就,在於他醉心的哲學,在於這部《沉思錄》。

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人可以通過雙眼看世界,但是有個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用眼睛能夠做到的,唯有用心靈去審視過去,去反省過往。而反省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絕對真誠、平和的心態,需要超凡、決絕的勇氣。

在這本《沉思錄》裏,作者好似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前面,告誡鏡子裏頭的自己,書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證。這不是簡單的內心獨白和情緒傾訴,這是自己與自己的交談,這是解剖靈魂對自己進行告誡。

這部黃金之書以莊嚴不屈的精神負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幫助人們去過更加美好的生活。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同類友好,都要做出有益社會的行為。

如書中有一篇是這樣説的:“有一種人,一旦做了好事,就當作是對別人天大的恩惠及在他的賬簿上。還有一種人雖不至於如此,可在心裏人就把別人當做受惠者,覺得人家欠他的情。第三種人呢,似乎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做了好事。這樣的人就像一架葡萄藤結出的葡萄,並不因為自己的果實要求什麼報酬。”

奧勒留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個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別強調的是:德行是不要求報酬的,是不希望別人指導的,不僅要使行為高貴,而且要使動機純正,要放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