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名著《沉思錄》讀後感想【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52W

名著《沉思錄》讀後感想【精品多篇】

讀沉思錄有感 篇一

做符合本性的事,做有益於身邊的人和自己的事,讓自己的行為和活動循規有矩。這是最近從中得到比較有感覺的想法。如孔子所言“不逾矩。”

如果有什麼人做錯了事,那麼損害的是對他自己。但也許他沒有做錯事。這是自己覺得最難想通和去處理的。

最近我盡力挽回失去的東西,用盡渾身解數去討好它,而她卻將一塊巨大的石頭堵住我走出深井的路口。我也不畏懼死亡。我可以學習李廣驍勇抗戰,我也能委曲求全。無論怎樣,一切都是為了它的回心轉意。而最後的無言以對那一刻,我確定錯誤的故事開始了,悲慘的結局詮釋這個沒有人的夜晚的悽楚。

愁脈脈,恨君不似江樓月,未滿還虧。

在這個多愁的季節,許多人會選擇情感寄託。風花雪月。柔情蜜意。多麼令人窒息。

那一刻的謝意,我辭去千百年的愛意。

認識之前,我傾盡所有的諾言。當諾言變成白紙時,我已經喪失本性。可不曾為本性做出什麼事。而按照本性做的事情往往是x的。因為不能控制對它的依賴。

而本性正常的我沒有做錯事,真的有傷害是自己。

走過憂傷之路後,做些有益於雙方的行為,而不是單單沉浸泡於那段傷疤回憶。按照書中説的,不要無知的作無謂的交談。我會説些讓人喜歡又傷心的話,卻是真的想讓喜歡的人不要離開我。而有很多事情不盡人意,才證實我的無知。要不我怎麼對它念念不忘呢?身邊有那麼多值得我珍惜的人。

我換髮型,換手機號碼,換裝飾來修整我整個枯黃的身軀。

我選擇與有同樣原則的人一起生活。只是有某種它能夠是一直以來我信任的,它也信任我的甚至超過親情的關係的。這也是本性做的事。

告別過去,迎接未來。在來自外部事物的打擾中保持自由。這是最近必須做的。否則我永遠做着不是錯誤的錯誤事。

別以為走了烏雲就是雨後的天空,別以為走了狂風就是寧靜的空間。

我繼續下去做值得的事。

本性難移啊!

讀沉思錄有感 篇二

人,往往有些不能自拔的想法,或者瘋狂購物,或者拼命的吃東西,甚至x,或者殺人。無論如何這些都是因為難以忘懷而不知所措罷了。而本卷能夠讓我們認清我與社會,人與天,活着與死亡的關係,從而讓我們做出恰當適時的行為來挽救失去的東西,也提高我們的思想高度和修養,做識時的人。

我們會遇到困難,會因不能解決而煩惱。在與人交往中會在意他人的看法也會渴望得到肯定。不能得到,於是悶悶不樂,最後受傷的永遠是自己。因為他人不會因為你的傷痛而落淚,不會因為你的難受而不樂。他人重視的是心靈的寄託與解脱,是自私的。原本我認為真心付出會得到接受者的肯定,但是如果做錯什麼事乃至很小的損害的是自己,接受者不會憐憫。按照書中説:每個人愛自己都超過愛所有其他人,但他重視別人關於他自己的意見,卻更甚於重視自己關於自己的意見。

於是有些人開始不予以心交心的付出,敷衍了事成為社會的主題。可是這樣人會很累很孤單。繼續下去,我們會陷入無望的傷痛中。也僅僅生活在現在,因為我們看到的是現在做到的是一直與人矛盾的現在,而喪失的也是現在。

現在是我們的一切。難道我們要選擇一生的悲傷不可理喻的現在生活?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要在不喜歡的不能享受的交往生活中堅強面對,在無望完成的事情中訓練自己。如前面所言,不管別人做或説什麼,不管你自己説什麼,不管將來可能發生什麼事情使你苦惱,不管在將你包裹的身體中或者在天生與身體結合在一起的生命中,有什麼東西違揹你的意志而附着你,不管那纏繞的事物旋渦是如何旋轉,為使我們生活的自己開心樂觀和免除命運的災難,我們要做恰當適合社會他人的事情,又要恰當停止避免自己受傷,不要沒有目的(不能過於強烈)。於是又要求我們做到以下幾點:

一、做恰當的事情又恰當的停止,一切迴歸平靜。無論我們做什麼事開始做的時候要選擇適合的時機和對象,過程中保持着一定程度冷熱交加讓速度持恆才能控制在自己的範圍內,也容易在自己正確的位置上停止一切的活動,讓自己又在另一個起點。比如愛,剛開始會讓自己陷入愛的深淵中不能自拔,繼續下去不能得到,推出又不能,這是愚昧的做法。但是不是不能愛,是講究一個適度。

二、拋棄意見你將得救。

1、“三思而行”簡單的説就是做事情前先加以考慮後果,不要等到受傷才説“悔不當初”。

2、學無止境。我們遇到的挫折,與他人的矛盾,對自己的意見,我們要學會轉化,分給每個人。而人是無盡時間中一個小鬧鐘。生活給我們的永遠是給我們的教科書。

讀《沉思錄》有感 篇三

《沉思錄》,書如其名,是一本需要人把心沉靜下來閲讀並思考的一本書,這是古羅馬哲學家帝王馬可·奧勒留的人生思考與感悟,是一部直抵人靈魂深處的西方經典哲學著作。多年前,在網上搜索時,無意中得知此書是前國務院總理温家寶精讀百回的枕邊書,心中頓生好奇,是怎樣的一本書,讓總理這樣的情有獨鍾、青睞有加呢?滿懷期待,四處找尋,在文化街上的一家期望書店裏我找到了這本由北方聯合出版傳媒公司萬卷出版公司出版印製的微型書。回家後隨手翻閲,能讀懂的段落並不多,對於好多語句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沒過幾天,這本書便被我遺忘在了書櫃的角落裏。時隔幾年以後整理書籍時,重又翻開了此書,細細品讀,才發現了這本書的真正價值。或許是這幾年的'生活積沉,讓我對人生有了更深的體悟,從而對這本書有了重新的認識。猶如醍醐灌頂,從前晦澀繞口的語句,而今成為了箴言警句、諄諄教誨,點亮了我的智慧和心靈之燈。

環視星球,彷彿你是和它們一齊運行,不斷地研究元素的嬗遞變化吧,因為這種思想將濯去你塵世生命中的污穢。

靈魂的力量在於讓人以最善的方式生活,它能對無關緊要的事物採取漠然的態度。

不要總去注意別人心裏的想法,那麼,一個人就很少會被看成是不幸福的,而那些不注意自我內心活動的人就必然是不幸的。

以上幾段話摘自《沉思錄》,從宇宙到人生,從靈魂到死亡,馬可·奧勒留無所逃避,真抵人心。如今,這本書已經成了我的隨身寶典,有空便翻開逐字逐句地精讀,其間的每一個字符,每一句教誨,都教導人類摒棄一切無用的思考,去正直的思考,過樸實的生活,從而抵達心靈的最大寧靜。

讀沉思錄有感 篇四

我只是回不去的旅人,迷失了,在尋找青鳥的程。

我害怕,變成了青鳥,沒有腳,只能不停地飛,唯一的一次着陸,就是死。

馬可,你畫下的每一個符都讓我深思與敬仰……

這樣的我如你所願的走下去,全然忘記了句。

“帝王哲學家”,雙重雍容華貴的身份冠稱你完美的魂靈。作為帝王,竭忠盡智,夙興夜寐卻仍無法遏制你的帝國成朽木,沒落為泥沙。如李煜般疾首的事先拋開不談,怕還的你在千古風塵中的一聲歎息。單從哲學家這一身份剖析,手中的這本《沉思錄》也足以流芳百世,世代相傳了。

“語言平實,無華麗辭藻”的空話起就不講了。畢竟當做日記寫,庸人自擾又何必?而其內容藴含的寶藏才是真正的。

你説,哲學家都是愛思考的人。如今似被框限了年代和年齡。平時用時思考與自身無切實利益或直接相關的事物的人,總是被認為不務正業,荒誕不經。生命與智慧多麼抽象,誕生與多麼虛妄。諸如此類的,確實沒有太多考慮過現實功利性的問題。邁入,作為一個現代人,面對現代快節奏生活與浮誇功利的現實主義,確實顯得幼稚而天真,吃力而不討好,空想而不切實。而我也無力辯駁。其中,與個體矛盾也如此。教材上寫道“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而事實是少數人要服從多數人,於是真理就還是由多數人掌握,多麼無奈!魯迅先生也説“走自己的,讓別人説去吧”,而能肩扛得住壓力剝削的又有幾個勇士?上的宰割最終會帶你無盡的深淵。而我就是這樣在人海中沉浮!

而你,就是我靈魂上的救世主。讓我不在掙扎於所謂的世態炎涼,也不搖頭歎息日下。選擇退守自己的,立志做一個温良謙遜的人,忽視甚囂塵上的唯利主義,構築自己的世外桃源。

但是,這將成為傻子,一個無人問津的孤獨者。學習哲學與思考這一點足以被貶得一無是處。單後生活又帶給我們恐懼根深蒂固。哲學家們失常甚至選擇死亡的事例不勝枚舉,而我卻選擇了。在我腳下最真實的只有我切實體會到,磨礪成泥沙。我不願讓一時的害怕造就終身的遺憾。你如此想,於是你寫了;我如此想,於是我做了。

幾十萬年前,原始人類為了一塊腐肉爭得,誰也沒有力氣去做或去想別的東西,當然,除了明天的食物問題。然而其中一員愛上了看星星和眺望遠方。幾十萬年後,現代人類學家説,那個第一個仰望星空呢的原始人類,開始了人類的新時代。只是沒有人知道,第二天他就死於飢寒交迫,並被同伴唾棄。真是死有餘辜,他們恨恨的想。

你知道的,我是不怕去做那個看星星的人的!

我仍舊疲憊地揹着行囊走着,一個轉角,卻了我的思想!

身羈宮廷的自身和自己所處混界的感受,你選擇追求一種擺脱了和、冷靜而達觀的生活。

而我在深刻後不得不要迎頭痛擊自己的,也正是你的字裏行間。.。.。.

你反對物質欲,認為時間所有,地位,等都需要摒棄,就如同一個高富帥痛惜説“其實我並不想過這樣富足,令人羨慕的生活,我想歸於貧窮”一樣令唾棄。而我現在奮筆疾書,在學習中心力交瘁要換回的無非是這種生活。

你説“無論命運將什麼事情加註於你,都要懷着接受”,這也太絕對了吧!現實的,的。胸襟人之品德必須擁有,但並非是和。誰願意默默受至白頭?即使別人都不相信你生活簡樸,謙虛和滿足,也絕不會動怒,循着一方,純粹的貴土。你有沒有想過,不別人信任多麼可悲,而我註定要孤單一人?

還是留給那些年邁的老人和歷經滄桑洗滌他們疲憊不堪的靈魂,及處於混界,面對低潮卻又為力,在生活方面遭受挫折,失望,但又不至於向援手的人提供最好的安慰。因為過於深沉的年輕卻沒有隻要正直就不怕去闖什麼。有負擔的年輕人不能逃避,切不可把它當生知道和行為準則。

而我並不是要把全盤否決的,只是原來過分依賴導致如今太過偏激了。

你説的,我們擁有的只有現在,任何人都盜不走我們應該擁有的東西。

你説的,本質往往最簡單。的心態要平和,不因得意而嬌縱,失意而頹廢。

你説的,不要被事物的華麗所,要認清事情的,那是用雙眼看到的。

之前的分歧,是因為我了你的另一個身份。

你畢竟是,而我們是一介。無法隨意處置別人,也無法赦免什麼。你擁有我無法想象的榮譽,而我卻活着——你一世的生活。

因為有了因為,所以有了所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説何必……

讓我無所適從的又何止你的這本《沉思錄》呢?

沉思錄讀後感 篇五

《沉思錄》,書如其名,是一本需要人把心沉靜下來閲讀並思考的一本書,這是古羅馬哲學家帝王馬可·奧勒留的人生思考與感悟,是一部直抵人靈魂深處的西方經典哲學著作。多年前,在網上搜索時,無意中得知此書是前國務院總理温家寶精讀百回的枕邊書,心中頓生好奇,是怎樣的一本書,讓總理這樣的情有獨鍾、青睞有加呢?滿懷期待,四處找尋,在文化街上的一家期望書店裏我找到了這本由北方聯合出版傳媒公司萬卷出版公司出版印製的微型書。

回家後隨手翻閲,能讀懂的段落並不多,對於好多語句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程度。沒過幾天,這本書便被我遺忘在了書櫃的角落裏。時隔幾年以後整理書籍時,重又翻開了此書,細細品讀,才發現了這本書的真正價值。或許是這幾年的生活積沉,讓我對人生有了更深的體悟,從而對這本書有了重新的認識。猶如醍醐灌頂,從前晦澀繞口的語句,而今成為了箴言警句、諄諄教誨,點亮了我的智慧和心靈之燈。

讀沉思錄有感 篇六

《沉思錄》,書如其名,引人沉思。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心中充滿了好奇,同時也有很多的期待,深深吸一口氣,聞到了書中濃濃的書香味,就迫不及待地翻開了手中的書。我喜歡讀書,書似一片寬廣深遂的海洋,讓我這艘無知的小船在裏面闖蕩;書似一架華美的古琴,給我帶來沉澱下來的真諦之曲。而,《沉思錄》顯然是經典中的經典。

為了能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的的意義,也翻閲了一些相關的資料:馬可·奧勒留是一位的“帝王哲學家”,古羅馬帝國皇帝,在希臘文學和拉丁文學、修辭、哲學、法律、繪畫方面受過很好的教育,晚期斯多葛學派代表人物之一。他自青年時代起即三度出任執政官,並在40歲(161年)時成為擁有全權的皇帝。但是,他堅持同養兄維勒斯一道繼承皇帝之位,形成羅馬帝國的歷第一次由兩位具有同等地位和權力的皇帝共執朝政。他為帝國夙興夜寐地勤勉工作,作為體恤民情的法律實踐者,他頒佈大量法令,作出諸多司法決定並從民法當中刪除不合理的條款,作為統帥,他為平定兵患*而風塵僕僕征戰四方,並最終死於軍中。利用辛勞當中的片暇,他不斷寫下與自己心靈的對話,從而著就了永懸後世的《沉思錄》。他是一個比他的帝國更加完美的人,他的勤奮工作最終並 沒有能夠挽救古羅馬,但是他的《沉思錄》卻成為西方歷最為感人的偉大名著。

《沉思錄》是馬可?奧勒留與自己的十二卷對話,該書大部分是他在鞍馬勞頓中所寫,記載了作者對身羈宮廷的自身和自己所處混亂世界的感受,他追求一種擺脱了激情和慾望、冷靜而達觀的生活。馬可?奧勒留在書中闡述了靈魂與死亡的關係,解析了個人的德行、個人的解脱以及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要求常常自省以達到內心的平靜,要擯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正值地思考。而且,不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還要付諸行動。他把一切對他發生的事情都不看成是惡,認為痛苦和不安僅僅是來自內心的意見,並且是可以由心靈加以消除的。他對人生進行了深刻的哲學思考,熱誠地從其他人身上學習他們秀的品質,果敢、謙遜、仁愛……他希望人們熱愛勞作、瞭解生命的本質和生活的藝術、尊重公共利益併為之努力。《沉思錄》是一些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樸實卻直抵人心。

美國報人兼專欄作家費迪曼教授在《一生的讀書計劃》一書中,力薦《沉思錄》這本書,他寫道:“《沉思錄》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它甜美、憂鬱和高貴。這部黃金之書以莊嚴不屈的精神負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幫助人們去過更加美好的生活。”

“雖然你打算活三千年,活數萬年,但還是要記住: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麼別的生活,而只是他現在所過的生活;任何人所過的也不是什麼別的生活,而只是他現在失去的生活。最長和最短的生命就如此成為同一。”這是該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

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我們再怎麼懊惱後悔也改變不了已成的事實;而將來是未知的,誰也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我們能做的就是活在當下,專心地享受現在。有一個信徒問佛祖釋迦牟尼:“您常常教我們活在當下,那究竟怎麼做才算活在當下呢?”佛祖説:“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如此而已。”這看似簡單,試問,真正能做到的人又有幾個?就談談我身邊,我們習慣於吃飯的時候交談,全然淡化了飯菜的美味;我們有時在聽課時發短信,結果既沒聽清講課內容也沒在短信上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我並不是回憶過去或者展望未來有什麼不好,而是説,過於沉醉過去或未來可能會妨礙一個人現在的努力與行動。只有當過去的經驗值得借鑑才需要回憶,只有未來的夢想對現實有意義才值得展望。而活在當下是我們享受快樂人生的祕訣,抓住現在則是我們創造美好將來的途徑。

另外,這本書也引發了我們許多的關於死亡的思考,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更多的是要去思考死亡的意義,以及如何讓有限的人生活得更有價值、更精彩。要讓人生活得更有意義,就得從個人的修養着手,無論是品德修養還是業務素質,都需要不斷地自我提高。個人價值的實現要辯證地看。一是為了全局利益而犧牲局部利益或個人利益。這種顧全大局精神體現了一個人價值的社會性。二是受到一定條件的限制。個人價值的實現不是無條件的,而受許多客觀條件的限制。如恩格斯指出:人的“慾望要求同外部世界打交道,要求有得到滿足的手段”。而這些手段並非每個人都能具備。這就是説,個人價值的實現是具體的,要受各種主客觀條件的制約。三是有些個人期望值太高。如果把不可能的事作為自己的價值追求,缺乏了實現的前提,自然就難以實現。這就要求我們,在確立自己的價值追求時,也要從自身和社會的實際出發。

最後,當我合上《沉思錄》時,突然想到:這本書應該算是馬克·奧勒留的反省筆記。我們為什麼不學學馬克皇帝,每天思考一下今日得失,記錄一點心靈的體會,及時地改正自己的過錯,把過失和錯誤消滅於萌芽狀態。沒有反省難有進步,只有每天反省並改進一點自己的工作,才有可如願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