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沉思錄》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01K

《沉思錄》讀後感【精品多篇】

沉思錄讀後感 篇一

一個人應當總是把這兩條規則作為座右銘:一是僅僅做那支配的和立法的理性能力所建議的有關對待人們利益的事情;另一是如果身邊有什麼人使你正確和使你擺脱意見,那就改變你的意見。

——《沉思錄》

剛剛和朋友聊完QQ,在放鬆眼睛的同時,網絡瀏覽器又打開了,看着一個個超鏈接詞條,不由得感歎信息時代給人們帶來的方便和快捷,鼠標一按間,資源便鋪天蓋地。然而,右手握着鼠標,左手卻不知道該什麼來填充其極度的空虛了……是啊,任重而道遠,真的應該靜下心來思考一下了,為了明天。

《沉思錄》,一個羅馬皇帝的人生思考。温總理説:“這本書天天放在我的牀頭,我可能讀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讀。”每個人都有需要讀她的時候。

本書是著名的“帝王哲學家”,古羅馬帝國皇帝馬可·奧勒留所作……其中大部分是他在鞍馬勞頓中寫成的。奧勒留是一個比他的帝國還有完美的人,他的勤奮工作最終並沒有能夠挽救古羅馬,但他的《沉思錄》卻成為西方歷史上乃至世界上最為感人的偉大著作之一。《一生的讀書計劃》的作者,美國著名作家費迪曼這樣評價此書:“《沉思錄》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它甜美、憂鬱而高貴。這部黃金之書以莊嚴不屈的精神負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幫助人們去過更加美好的生活。”

姍姍道來,思緒爬滿了心頭,《沉思錄》值得我們沉思的,除了優美典雅的文字之外,更多的是如何讓心靈得到慰藉。以個人的知識水平和見識,有以下幾點體會最深刻了,希望能和各位分享:

良好的品質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人生值得追求的實在是太多了,以至於迷糊了我們的眼睛,讓我們分辨不清什麼是自己真正最需要的和想要的。金錢、情慾、美食、職位、穿着、器重感等等的誘惑,讓我們沒有辦法靜心,以至於我們的生活變得不再有序和安逸。當我們在已故之年回憶自己的青春和美好年華的時候都是後悔當初的選擇和判斷,但已晚矣。只有良好的品質將永垂不朽。

唯一能掌控的只有現在。人是一種最易多愁善感的動物,總會感歎昨天的易逝和明天的迷茫,在這種感歎和擔心中,忘卻了今天的美好和來之不易,以至於連今天也沒有好好的利用和把握。其實,每個人的腳步都是摸索前行,我們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但昨天已經過去,它不會再讓我們歡呼或煩惱,只有今天,還在我們手中,我們能夠掌握它、支配它。俗話説得好:“快樂活在當下,盡心就是完美。”我們要善於活在今天,我們的未來將會是無限光明的。

幸福感來源於最原始的本性。我們每天都在為幸福的生活、幸福的愛情、幸福的家庭等等所有一切我們認為是能夠讓我們有幸福感的事情而苦苦勞作着,但是當我們得到這些我們原本認為是非常重要的東西的時候,我們發現,原先所想象的那種感覺現在完全沒有了,有的是更加沉重的責任和憂鬱的心情。其實,幸福感並不與你的得失有關,它僅僅來源於你的心情是否對現在感到值得珍惜和相信擁有。讓我們最原始的本性得到放鬆和舒展,幸福感便灑滿你的全身。

失敗比成功更值得我們去珍惜。有句話説:“失敗是成功之母”。不錯,人非聖賢,我們不可能也沒有辦法讓自己做的'每件事都是正確的或完美的,更不可能掌握成功與失敗的天平,失敗了不可怕,只要我們用心去面對一切,從中總結經驗和教訓,失敗會變成比成功更為有價值的財富。我們要珍惜每一次失敗的感覺和滋味,正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説着説着,就感覺多了,就此打住。談到的只是一牛之一毛。如此經典,不是由人來讀懂的,唯有靈魂才可以讓其閃爍更加明朗、更加燦爛的光芒。正如譯者何懷宏所説:“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而是一本經久的書,買來不一定馬上讀,但一定會有需要讀它的時候。近兩千年前有一個人寫了它,再過兩千年一定也還會有人去讀它。”你也需要去讀一讀!

《沉思錄》讀後感 篇二

《沉思錄》是一本奇書,XXX總理説:“《沉思錄》這本書天天放在我的牀頭,我可能讀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讀。”黨員幹部應該如何正確看待人生和待人處事,認真閲讀《沉思錄》一書後,同樣會有很多啟發和收穫。

法國雷朗指出,馬可。奧勒的《沉思錄》使人有這麼一種樸實的信仰:面對宇宙自然,一顆高貴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種族、國家,是任何革命、任何遷流、任何發現都不能改變的。《沉思錄》所述,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聯結的,這一紐帶是神聖的,幾乎沒有一個事物與任何別的事物沒有聯繫。因為事物都是合作的,它們結合起來形成同一宇宙(秩序)。他還指出,理性的動物是彼此為對方而存在,所以在人的結構中首要的原則就是友愛的原則,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同類友好,意識到他們來自同一根源,趨向同一目標,都要做出有益社會的行為。他除了強調人的理性以外,還強調人的社會性,認為人不能脱離社會、脱離整體而存在。使自己脱離他人,或做出反社會的事情來,就好比是使自己變成脱離身體的一隻手或一隻腳。如果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就要致力於使自己與整體重新統一起來。他關於人的德行的強調中有許多感人的哲理,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個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別強調的是:德行是不要求報酬的,是不希望別人指導的,不僅要使行為高貴,而且要使動機純正,要放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與20xx年前先哲奧勒留進行思想交流,作者的人格令人景仰,更讓人警醒,其值得我們黨員幹部學習的優秀品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為政要有民本情懷。在書中,奧勒留説:“我接受了一種以同樣的法對待所有人,實施權利平等和言論自由平等的政體的思想,和一種最大範圍地尊重被治者的所有自由的王者之治的觀念”。這既是一代帝王對政治倫理的深刻解讀,又是其體民、愛民思想的具體體現。《沉思錄》的字裏行間,我們很難找到其對“帝王身份”的所謂認同感。因為作為哲學家,他在這部曠世奇書裏,始終是以“人”的身份來思考人生,以至於其帝王身份倒像是一個“業餘的兼職”,這對一個身居皇位的人來説是極為難得的。思想家羅素認為,奧勒留的這本書“表明了他感到自己的公共職責的負擔沉重,並且還為一種極大的厭倦所苦惱着”,應該説是相當準確的判斷。作為黨員幹部,我們也應從中有所思考、有所收穫,加強宗旨意識和服務觀念,時刻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羣眾觀點,始終堅持黨的羣眾路線,瞭解人民羣眾的願望,傾聽人民羣眾的意見,把他們的願望和要求作為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基本依據,永遠保持共產黨人的親民情懷。

二是處世要講仁愛寬容。在書中,奧勒留説:“我們每天都要準備碰到各種各樣不好的人,但由於他們是我的同類,我仍然要善待他們。不要以惡報惡,而是要忍耐和寬容,人天生就要忍受一切,這就是人的義務”。他與鄰人甚至是惡人相處,銘記“同源”之情,常懷一顆寬恕之心,學會忍耐和寬容,學會忍受一切。這與我們常講的黨員領導要寬容大度,要能共事、能幹事、能成事是一致的,是我們黨員幹部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也是我們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的潤滑劑。

三是做人要能恬淡達觀。奧勒留説:“宇宙是流變,生活是意見”。這句話是作者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完美體現,他認為宇宙是變化的,時間是即逝的,人生及萬物是短暫的,名利是易腐的,因此人首要也是唯一的選擇,就是珍惜和把握現在的生活。他把“生活”視作是人對外物的一種體驗或判斷(即意見)。他説:“如果你因什麼外在的事物感到痛苦,打擾你的不是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對它的判斷”。作者主張,人應遵從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惟此,才是真正的幸福。作者認為,生命必須像成熟的麥穗一樣收割,一個人誕生,另一個人赴死,把死亡視作自然的有益運轉。他時刻告誡自己要觀照內心,不僅行動要高貴,而且動機要純正,認為“一個人退隱到何處,也不如退隱到自己心靈更為寧靜和更少苦惱”。作為共產黨員,更應該要有這種思想,更要看淡個人名利,看重黨的事業。

四是對己需要自省內斂。作者好像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面前,告誡鏡子中的自己。在書中,他這樣對自己説到“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這不是歷經滄桑之後絕望的結論,而更像是一段無奈和傷心的喟歎。那樣一個戰亂不斷,災難頻繁的時期,這種自省、喟歎、沉思的意義並不低於前瞻。作者認為要常常自省以達到內心的平衡,要摒棄一切無用和瑣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數千年前的皇帝都能做到時時自省內斂,作為黨員幹部,我們更要堅持“吾日三省吾身”,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積極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五是做事必須勤勉謙遜。奧勒留以堅定精神和智慧,夙興夜寐的工作,在他統治的大部分時間裏,尤其是後十年,他很少待在羅馬,而是在帝國的邊疆或外省的軍營裏度過。《沉思錄》大部分就是在這種鞍馬勞頓中寫成的。他見賢思齊,從父母兄弟及周圍人們的身上汲取優良的品質,熱誠地從其他人身上學習他們最優秀的品質,化成自身成長的精神鈣質。他希望人們熱愛勞動,瞭解生命的本質和生活的藝術,尊重公共利益併為之努力。作為黨員幹部,我們更應該集中精力做好本職工作,始終保持昂揚的鬥志和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養成雷厲風行、説幹就幹的習慣。

作為一本哲學書、生活書、勵志書,《沉思錄》今天讀來仍然極具現實意義。作者寬廣的胸懷及言行一致、努力踐行自己的世界觀等優秀品質,仍然值得我們學習。作者的“人應遵從自然而生活,按照本性而生活,惟此,才是真正的幸福”等觀點,對我們現代人來説是一句温暖的提醒,也是一方解脱心靈焦灼的良藥,在今天浮躁的社會裏,這不失為當代人健康人生的指南,因為本真所以簡單,因為簡單所以快樂。我們要學習作者追求自身內心安寧、自我完善的精神境界,加強道德修養、人文修養。諸葛亮講:“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我們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保持寬廣的胸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當然,對書中諸如對鬥爭的放棄、某種清靜無為等消極厭世思想及認為世界上存在神的封建迷信思想,我們要進行批判。總之,我們要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有批判地學習吸收。

沉思錄讀後感 篇三

一本充滿平靜的書,一本凝結智慧的書,一本拷問心靈的書,這就是兩千年前的古羅馬帝王馬克·奧勒留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沉思錄》。“《沉思錄》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它甜美,憂鬱而高貴。這部黃金之書以莊嚴不屈的精神負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幫助人們去過更加美好的生活。”美國的費迪曼如是評價。的確如此,在時隔兩千年的今天,我們仍能跨越時空,看到作者低頭沉思,與作者內心對話。

用靈魂去思考

現在,快節奏的生活工作讓人漸漸忽略思考的重要性,在忙碌的生活中,往往疲於應付,沒有時間安靜下來細細思考。作為古羅馬的帝王,奧勒留在他執政的近20年間,遭遇水災、地震、瘟疫、饑荒、蠻族入侵、軍事反叛等天災不斷,公共職責的沉重負擔和個人際遇的沉痛經歷使他陷入了極大的悲觀中,而使他能忍受下來的是思考,他以“哲學的沉思”來避開人世的紛擾,追求內心的安寧。他就像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面前,時常自省,對鏡子中的自己作出告誡與提醒。因此,貫穿在書中最為明顯的是一種隱忍的恬淡,和對人的命運的深刻洞察。有人説,這是一個浮躁的社會,人們漸漸疏遠,信仰漸漸缺失,一切都流於世俗。我認為,一味的否定是逃避,而思考將是一劑良藥。這種思考不是無用和瑣屑的思想,而是一種深層的思考,是對自己心靈的拷問,是與自己靈魂的對話。如同長途跋涉需要小憩,我們在行進的過程,身體的勞累可以通過睡眠緩解,然而心靈的勞累更不能忽略,也需要思考作為驛站。哪怕幾分鐘的沉思,也能讓源自靈魂的潺潺溪水洗滌浮世塵埃。

用靈魂去生活

奧勒留認為,事物不能拂亂靈魂,“外部事物使你煩躁不安,那麼請你注意,使你心情煩亂的並非事物,而是你對事物的看法,而只要你願意,你是很可以將它打發掉的”。在生活中,我們容易被外界影響,讓我們躁亂不安。很多外界的事物,似乎都“來者不善”。我認為,“不善”的並非事物,而是內心無法抑制的“不善”。人通過雙眼看世界,但是有個死角就是自己,看清自己,與自己對話不是眼睛能夠做到,唯有用心靈。當繁瑣的事物壓來,你是否消極低落?當生活的不公襲來,你是否怨天尤人?奧勒留會告訴你,當你低落,當你埋怨,你只是在逃避生活。古往今來,有很多人所謂“看破紅塵”,便要退隱,尋找山林,尋找海濱。他們放棄了作為一個“社會人”應肩負的責任。奧勒留教給我們,怎樣用恬靜、自然、美好的態度去對待一切。其實要相信,我們的心就是一個寧靜去處,我們可以挖掘靈魂的力量,既獲得平靜,又擔負責任,並且讓這種平靜更好地為擔負責任而服務。所謂“大隱隱於市”,當俗世的煩囂和肩負的重任都不能讓我們煩惱退縮,我們便懂得了用靈魂去適應生活,改善生活,我們便懂得善用靈魂的力量,去加重生活的分量。

用靈魂去創造

奧勒留在後期很少待在羅馬,大多是在帝國的邊疆或外省的軍營裏度過。《沉思錄》大部分就是在這種鞍馬勞頓中寫成的。正如我們知道的,奧勒留並不像一般的隱者那樣逃避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他從不怠慢社會歷史賦予一個羅馬皇帝的使命。“……去履行一個人所負有的責任,難道我會不樂意履行我之被塑造,我之被生於此世間而應該負有的責任嗎?”奧勒留對於使命,對於責任,是積極的。在靈魂與外界使命、責任之間,他找到了一個平衡點,他要用寧靜之心、關懷之心創造出一個有愛的帝國。當我們懂得如何用靈魂去思考,如何用靈魂去生活,我們要勇於承擔責任,學會如何用靈魂去創造,為這個世界創造價值,為人類創造未來。要從周圍人們身上汲取優良品質,熱忱地從其他人身上學習他們最優秀的品質,化為自身成長的精神鈣質;要時刻不忘自己作為社會一份子的本分,致力於整個社會的利益,熱愛自己的使命,併為之努力;要抱有創造的心態,不斷審視自己,完善人格,加強責任,讓生命脱離庸碌無為。

《沉思錄》讀後感 篇四

《沉思錄》是一本需要用心慢慢品讀的書,它為古羅馬帝國皇帝馬可。奧勒留。安東尼所著,該書充滿睿智而富而哲理,樸素無華,平淡無奇,卻直達心靈。它引導我們冷靜而達觀地對待工作和人生。作為從一名紀檢幹部,《沉思錄》啟迪我,要幹好紀檢工作,先從內心的修煉開始:

一、持續一顆寧靜的心。

《沉思錄》告訴我們“寧靜但是是心靈的井然有序”,“如果你因什麼外在的事物感到痛苦,打擾你的不是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對他的決定”。紅塵滾滾,世界喧囂,紀檢幹部要持續一種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氣質,守護心靈的淨土,歷練內心的從容。這需要我們靜下心來,照照“黨章”的鏡子,學學“廉潔準則”的標準,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的要求,常作思考,反省過去,審視自己,清理一下思想的污垢,找找自己的不足,看看應對名和利,能否持續平常心,瞧瞧對待功和祿,是否迷失方向。“人到無求品自高”,紀檢幹部要始終持續一種沉穩、寧靜和清醒的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要用平常心對待自己,以心靈的超越對待個人得失,以高貴的品質和崇高的境界不斷塑造自己。

“一個人退到任何一個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靈更為寧靜和更少苦惱”,我們要不斷地審視自己的思想,洗滌自己的靈魂,守住心靈的寧靜,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不爭名奪利,不沽名釣譽,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為利所動,不為名所惑,時刻持續清醒的頭腦和冷靜的認識,不斷磨礪情操,持續一身正氣,做一個正直、高尚和有道德和的人。

二、常守一顆堅定的心。

“那操縱你的是隱蔽在內部的信念”。一個人的理想和信念,是一個人的行為和思想的總開關。一個紀檢幹部,他選取了這個工作,他也就選取了一種人生方式和態度,這就要求紀檢幹部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堅守內心的信念,堅持原則,旗幟鮮明,立場堅定,不趨利媚俗,不畏權貴。“要像峙立於不斷拍打的巨浪之前的礁石,它巍然不動,馴服着它周圍海浪的狂暴”。

不可否認,在巨大的誘惑面前,一些幹部喪失了立場和原則,一失足成千古恨,令人痛恨和腕惜。一個人如果理想漂浮,信念缺失,失去立場,迷失方向,《沉思錄》告訴我們,那他的結果將是“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你將是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

信念決定方向,我們要堅守信仰,身處逆境時不泄氣,不放下,身處順境時不驕傲、不折騰。要持續一種平和的心態,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認識社會,講黨性,顧大局,克服急躁、消極和抱怨的情緒,要堅定心中的理想和信念,理性地認識自己的職責和義務。正確地運用好手中的權力,履行好神聖職責,以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的氣概和勇氣去完成理想,成就事業。

三、激發一顆向上的心。

紀檢工作是一種特殊的事業,應對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我們不能冷眼旁觀,更不能消極和泄怠。《沉思錄》告訴我們“當你做擺在面前的工作時,你要認真地遵循正確的理性,精力充沛,寧靜致遠,不分心於任何別的事情。”“只要我們遵循着理性行事,便無所畏俱,因為只要我們是向着正確的方向前進”。對於人民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我們每時每刻都要持續着一顆用心向上的心,堅定地“懷着友愛、自由和正義之情感去做手頭要做的事情”,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我們要珍惜好崗位,持續清醒,遇到詆譭不失志,遇到苦難不自卑,要榮辱不驚,經得起風浪;一份權力就是一份職責,在其位謀其職,我們要加強學習,不斷進取,在實踐中總結新經驗,探索新辦法,以認真負責的態度耕好手中的“職責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