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了凡四訓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W

了凡四訓讀後感【精品多篇】

了凡四訓的觀後感 篇一

雖然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人種,而文化背景差異大,各有各的思惟模式、生活、工作方式,但大家共有的目標及心願卻是相同的。就是追求“快樂、幸福、健康、財富等。

然而,快樂的反面「苦」並非是我們想丟就能丟,事實上它是丟不掉的。 「苦」的因、一切煩惱的根本是什麼呢?佛家講是「我執」,一種執為自我的心。「我執」愈強時,不僅會造成自己的不開心,也會造成別人的很多的問題。比如:懷有瞋恨心。一個人心中對他人、對社會總是充滿怒恨、嫉妒心,這人不僅造成自己的不開心,也致使周遭的人感受到痛苦。我們可以發現這世界上的人也好,各種動物也好,都有「我執」這個煩惱。時常在生活中,我們總是關心自己多一點,總是觀察自己多一點,對別人的關懷比對自己少一些。我們總是執着「我」。

破除“我執” 是人們學習佛法的根本內容,同時也是整個東方哲學的核心。佛法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破除“我執” 的一系列教育和訓練方法。其實不光佛法,我國古人講的凡人和聖人的區別,就是以是否破除“我執” 作為最主要的區分標準。可以這樣説,一般人之所以是一般人,就是因為有“我執”;聖人之所以是聖人,就是因為已經(至少在相當大程度上)破除“我執”。關於破除“我執”,佛門中有很多方法。同時破除“我執”有很多層次。實證無私是一種層次,超越生命意志(末那識)的束縛是又一種層次,洞察宇宙和生命的本質(見性)是最高層次。可以説,整個學佛的過程都是破除“我執 ”的過程。

自私心理和人類合理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同,更多是人性侷限性的表現,在很多情況下是人們產生扭曲慾望和錯誤認識的根源,而自卑心、自慢心和固執心無一例外是人們後天的情感模式發育不良造成的人格缺陷,會對人的情感指向和正常思維造成嚴重影響。為了達到更高道德境界,保持身心健康,人們必須首先破除私心和私慾對人格的束縛。對於現代人,領會破除“我執”的意義和基本境界,即使做不到無私、見性等最高境界,但是在領悟的過程中,人經常進行自省對於保持心理健康仍然有重大必要。當一個人確實去思維、正視這個心上的煩惱,也就是「我執」這個問題,並且願意透過修持來去除這根本問題,這個人是有可能得獲真正的快樂,而這個快樂是永恆不變的;

富貴、兒女、長壽都是人在人世間最執著的東西,所以,人總想留住美好的東西,控制命運、控制世界,這是凡人本性“我執”使然。然而現代人的人生的悲喜都在於人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有些人不審視自己內心,只是盲目地向外面追求名利福壽;過份的亂求,過份的貪得,為求而不擇手段,那就把心裏本來有的道德仁義,也都失掉了。

現代人的浮躁,只想到今世享受一切福報,有些人覺得遵守道德,並不能得到什麼真正的好處。相反,投機取巧的、損人利己的人並沒有吃虧、甚至得到很多實在的利益。實際上這是一個長期、短期利益,身體和心理統一的問題。 人應當知道,一個人的平安,身體的健康,美滿的生活,事業的成功......這許多好事,都可以説是一種福。當他遵守道德的時候,心境坦蕩,在做善事的時候,因為幫助別人得到了很多快樂。許多身體上災禍沒有降臨,這些是很大的福分。 其實福和禍包含的範圍很廣。中國古人講“莫因善小而不為,莫因惡小而為之”。這都是告訴你怎樣成為一個高尚的生命。

孟子所説,“求之有道,得之有命”。甚至孔子在五十歲發出了“天命不可違也的感慨”。然而,《了凡四訓》這本書明確告訴我們命運可以改變。怎樣改變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裏。人是因為先天、後天的“我執”所影響迷失了先天的本性,使人迷失的心智,無法認識命運的真相。 人只有提升自己的道德標準,以至誠為立人之本,明辨善惡的標準,扶正自己的思想及心態,才能逐步把握自己的命運,開始改變自己的命運。《了凡四訓》中所講,求外

之心,不可能得到人所想要的美好的種子。所有各種的福田,都決定在各人的心裏。福離不開心,心外有福田可尋,所以種福種禍,全在自己的內心。 人的行為是由思想所主導,一個人如果真正能夠做到始終向自己內心裏去尋找問題,那他就一定能夠在行為上達到自己的目標。以至誠為立仁之本,“莫因善小而不為,莫因惡小”而為之,在思想和行為上都做一名有仁義道德的人,身外的功名富貴也會伴隨而來,內外雙得。

總之:《了凡四訓》這本書給我的最大的啟示有兩點:

一、人類所有苦惱的源泉是先天和後天的“我執” ,要想保持身心健康,人們必須首先破除私心和私慾對人格的束縛;

二、一個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人要想改變命運,必須要提升自己的道德標準,要以至誠為作人根本,明辨善惡,努力為別人、為社會做更大、更大的有價值的事情。

在現實的生活中,如果大家都能為社會、為集體、為他人貢獻自己的愛與行動,理解別人、,摒棄自私自利與損人利己,那麼,命運一定可以改變,你的努力奮鬥就是符合天道的,個人與社會都將從你的努力中受益。

了凡四訓的觀後感 篇二

本片主要是袁了凡先生為了教育自己的後代,以講故事的形式分章節講述了立命、改過、積善、謙德四個方面。

在“立命”這一篇中了凡先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教育後人,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要總結人生不同階段的經驗教訓,要面對各種命運的考驗,特別是後天的命運,一定要善於修持完善自己,積德行善,這樣命運就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改過”則是教育後人要有“羞恥心、敬畏心、勇猛心”,結合現在的説法我理解就是要“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通過不同角度審視、考慮問題,這樣才能跳出自己的圈子,發現問題,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這就應了了凡先生的“改過方法”。

了凡先生講述的“積善、謙德”是對個人命運影響最大的,只有廣積善德,才能扭轉命運。從現代的角度來説,能多幫助別人、關心他人,能和周圍的親人、朋友、同事和睦相處,在你遇到問題或困難時才能得到大家的幫助、支持,這其實也是汲取各方知識最好的一種途徑。

結合現在我們實際的現狀,我們首先如何面對自己的立命之本——“工作”呢?

目前我們所見到員工對工作的態度,通常僅限於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通過工作換取一份收入,用於子女教育、日常的穿衣吃飯以及人情往來等,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是為了發揮所學專長,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因為目的不同,所以大家對工作的努力不同,也就是我們所説的“責任心”,是不是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來幹,能不能主動發揮自己的智慧,提高工作效率,優質的完成各項工作。

結合《了凡四訓》我理解,工作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為什麼不鼓勵大家利用現在這個最現成的機會呢!為什麼在工作團隊中有人會脱穎而出,有人卻一直默默無聞?這很值得思考。

作為一名合格的員工,學習提高工作技能,學習處理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的關係,遵守各項公司制度,積極為公司經營出謀劃策,這些都可以為自己改造命運創造條件。在認真工作的過程中,可以使我們的應變力、決斷力、適應力、協調力得到有效的鍛鍊和提高。我認為除了工作,沒有哪種活動能提供如此充實自我、表達自我的機會,所以工作是要我們用認真的態度去對待的。另外,認真工作還藴藏着多重機遇。我們身邊有許多人,是在工作中結識的朋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而獲得廣泛的人緣,通過這些人緣就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同樣,通過工作關係成就的姻緣不也是最好的一種表現嗎?

那麼片中所講述的“行善積德”我們該怎麼去做呢?且不説別的,其實每做一件善事後,大家的心情會不會很愉快呢?如果大家都以一種愉快的心情去幫助別人,投入到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日復一日的積累,那麼你的人生不就是“快樂而幸福”的嗎?

其實,近期觀看、閲讀的《了凡四訓》和《孟子與離婁》都是通過古人總結的經驗教訓,來教育當代人,裏面有一些現成的方法和舉措,儘可以通過舉一反三的方式,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對我們產生一些啟發或引導。所以説古人“讀書有益”,這是真實不虛的!

了凡四訓讀後感 篇三

暑假去了西安的終南山,父母認識一位讓我們全家都很敬重的白老師,他送給我家一本書,書名叫《了凡四訓》,並囑咐我們認真閲讀。我認真讀了好幾遍,我覺得看完這本書我學到了書本上沒有學到的知識,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我看完這本書的心得。

《了凡四訓》,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給自己兒子寫得告誡書,被稱為“中國歷史第一善書”和“東方勵志書”。這本書中 ,了凡先生以畢生的學問和修養,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兒子不要被命運束縛,命是可以改變的,要自強不息。

這本書包含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方”四訓。這裏主要説了,了凡先生自幼喪父,母親讓他棄學從醫,學醫可以養生,也可以救人,了凡先生聽從了母親的意見。有一天,他去慈雲寺遇到了一位老者,姓孔,雲南人, 老者修髯偉貌,飄飄若仙。孔先生告訴了凡先生命裏為官,並告訴他“你縣考可以考第十四名,府考可以考第七十一名,提學考可以考第九名。”第二年了凡先生趕考,結果孔先生的話都一一應驗。孔先生還告訴了凡先生,他以後是個大官,五十三歲那年因病而終,可惜沒有孩子。了凡先生相信了孔先生的話。知道自己五十三歲就要死了,所以了凡先生也無所求,無所思了。每個人生下來都不是聖人,哪裏沒有過錯的呢?了凡先生決定從今天起改掉過錯,每日行善。了他做了很多好事,包括做官時,減免税負,關心百姓疾苦,是百姓敬重的好官。最後了凡先生不但有兒子,而且還活到了七十多歲。

讀了這本書使我明白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就是説樂於助人,好施捨的人,這樣才能把壞的命運變成好的命運。了凡先生告誡後人要有善心 德心 孝心。作為一個國小生更要學會這些。什麼是善心,就是要樂於助人;德心我認為就是做一個有道德,公有德心的人。比如很多人會亂丟垃圾,我絕對不會亂扔垃圾,現在40度的高温,清潔工爺爺奶奶們冒着酷暑,在烈日下清掃大街,我請求所有人不要再隨地亂扔垃圾,有的開車的叔叔阿姨會把垃圾隨手扔在大馬路的中間,他們就沒有德心,清潔工們會冒着生命危險去撿垃圾,只要一個小小的舉動就可以給別人一份愛心;以後不管在哪裏吃飯,我絕對不會浪費糧食,在學校吃多少打多少,不能吃不完就倒掉,因為,在山區偏遠的農村還有很多和我們一樣大的孩子中午都沒飯吃,我希望可以盡我小小的力量幫助到他們;孝心,就是知道孝順父母,知道感恩。感恩我的家人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恩老師教我們學習知識,上課認真聽講,不讓老師操心。

日日謙善,日日進步;這個是我以後必須每天都要做到的,我希望我身邊的每個人都能讀懂這本書,並明白書中的真諦。

了凡四訓讀後感 篇四

《了凡四訓》旨在教會人們作為人而生於世間的四種為人之道,即立命、改過、積善、謙德。

讀立命之學,讓我想到這麼幾個詞:“天命所歸”、“我命由我不由天”、“天作孽猶可違 自作孽不可活”。所謂天命,我認為不過是人腦形成的意識形態。從科學角度來看,為人處事是遵循的人類設定的標準和方法,而非天命。但是,我輩皆凡夫俗子,有時候不得不以天命作為精神慰藉,倒也情有可原。

立命之學告訴我不要相信什麼命中註定之類的話,知道自己要什麼,知道自己該怎麼做,只要是正確的事情,那就去做好了,千難萬險坦然面對,即使最後不成功,也只是自己做的還不夠,而不是天命使然。

修心之言,即要心無所惡,心裏不能有雜念,勝而不驕敗而不餒,時刻保持一種包容、平和的心態,凡事做到問心無愧。

讀改過之法,何為過,每個人對過錯的判斷標準不同,因此要先知錯方能改過,如何知錯改過,作者告訴我們要有恥心、畏心、勇心。

有羞恥之心。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古往今來有無數例子,就在我身邊,作為我的老闆還是一名女性,都可以虛心聽取意見主動自我批評,而我這麼low的一個菜鳥,怎麼好意思不去虛心學習的呢?三人行必有我師,要能常常看到別人的優點,恥於自己的不足,如此方能知錯改過。

有畏懼之心。舉頭三尺有神明,不要認為自己做了壞事沒人知道,人在做天在看,錯而不思悔改必終食惡果。

有勇敢之心。要勇於承認錯誤,要勇於改正錯誤。我認為能做到這一點真的很難能可貴,尤其是作為一個老闆、一個官員、一個領袖。記得小的時候看過一個故事,講述一個日本餐飲店,主動請客人提意見,然後改正,慢慢的這家店生意越來越好。雖説這種事很普遍了,但是由於是很小的時候印在腦海裏的,所以它形成了我對謙虛且勇於聽取別人意見的早期認識。

我認為每一次改過都是一次自我提升,同時更是對自己內心修為的一次磨練。一個人如何能夠擁有寬廣的胸懷,如何擁有一顆包容的心,是需要不斷磨練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心若止水波瀾不驚,這些內心修為的至高境界,是需要一點點培養。

讀積善之方,多行善事,必有善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裏講了很多故事,都是行善事得善報的。不過有一點感覺有些彆扭,故事裏很多都是父母輩積累善緣,子孫輩得到善報。可能是我的宗族觀念不強,更希望是今世緣今世報。

後面講到對於善的判斷,什麼是真假、端曲、陰陽、是非、偏正、半滿、大小、難易,這些種。種需要慢慢消化。由此可見,無論對待人還是事,都不能片面和武斷。為人要低調,做事要謹慎。

讀謙德之效,特別喜歡下面這段:

古語云:“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人要有志向,同時要時刻保持謙虛的態度,凡事多為他人着想,自會得到福澤庇佑。然而,當今社會,人們都在為了生活而奔波勞碌,所謂的志向,早已屈從於生活壓力,甚至不曾記得自己有過志向。

……突然感覺有些可悲,真的很羨慕那些有夢想的人,即使千難萬險即使頭破血流,起碼曾經為自己活過。哇,不能這麼想下去,會抑鬱的,活着還是要灑脱一些。沒有夢想又如何,志向不清晰又如何,作為兒子孝順父母,作為弟弟姐弟和睦,作為丈夫敬愛妻子,作為朋友互幫互助,作為員工愛崗敬業,作為公民熱愛祖國,多行善事多結善緣,不枉此生,足矣。

通讀了凡四訓,感覺人的思想境界沒有最好只有更高。不過,很多地方都提到鬼神之説,我雖不信但也不否定。權且把它當作一種精神寄託,用來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用來指引自己的為人處事,用來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了凡四訓讀後感 篇五

讀此書,從她説起,一位宛若仙子的女子,與我甚是要好,20某某機緣巧合結緣佛教,20某某暑假回家鄉與她見面,言談間對生的從容、對死的坦然讓我刮目,臨別送我幾本書,其中一本---《了凡四訓》,暑假期間得空細細品讀,頗有些許沉澱,藉此機以為記。

一、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夠被創造

了凡先生在少年時,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壽命到五十三歲,命中無子,當官的話可以做到縣長。他每年拿國家多少待遇,考試第幾名,都算得很準,了凡先生一對照,一點都沒錯,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沒有妄想。世間人追求功名、財富,而了凡先生沒有這個念頭,因為他曉得命裏沒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乾脆就不想了。

後來,他和雲谷禪師在禪堂裏,坐了三天三夜,沒有打一個妄想。禪師很佩服他,説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回答説:“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沒有用。”雲谷禪師聽了哈哈大笑説:“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隨後,雲谷禪師的一番教導,使得他頓悟。於是,他立志改變自己的命運,不但考取了進士,而且還有了兩個兒子,活到了74歲。

這正是《了凡四訓》所講,“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發心去改,善莫大焉

《了凡四訓》與佛經有着相似之處,目的皆在“與人為善”、“護善念”。那麼,又應如何“護善念”呢?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貪嗔痴慢疑”這“五毒”,不被名利富貴等物慾所動心,將堅定的正念、正信堅持下去。

只要一心一意地發善心,做善事,正的念頭出現在前,那麼邪惡的念頭,自然就污染不上我們的心靈。即便是有過錯,有過失,只要發心發願去用心改正,一樣能迴歸自然,迴歸到我們最真實最善良的一面。

三、虛心使人進步,謙虛是成功的助力器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訓誡一直成為世人的座右銘。在《了凡四訓》一書中,同樣闡釋了“謙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須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於天地鬼神,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者所必不可少者也。”這是説,人若謙虛,神明相佑,人若驕滿,神明相拒。

縱覽《了凡四訓》一書,才發覺它不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還有應對人生、處理情感、生活的策略,不失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在反覆品讀《了凡四訓》一書之後,定能走出生活中的種。種陰霾。

路漫漫,把每一天當成修行。

了凡四訓的觀後感 篇六

這段時間觀看了《了凡四訓》,《了凡四訓》是明代袁黃(字坤儀,號了凡)所撰寫的一部教育子女的家訓,分為“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部分內容,集中概括總結了我國封建時代的道德倫理思想的精華,由於清代及民國初年的高僧賢德們的推崇、印行,在民間廣泛流傳,對我國民眾的人生和道德實踐發生了重要影響。

以前一直想不明白,命由天定和努力奮鬥之間的關係,我並不是完全不相信命運的人,但我更願意相信努力奮鬥的意義,直到看完了了凡四訓,終於找到了一種説服我的觀點,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雖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時也沒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總是有那麼一點不可知的意味才能過得興致盎然,回味悠長,直到遇到了雲谷禪師改變了他的一生,説來簡單,“曰: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説得多好,人只要起心動念,就有命運,極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長,他的命算不來。極惡的人,多半是過去生修大富大貴,因為造惡把福折損了,雖折還有餘福。俗話説: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只是報應的時間未必在當世,可能禍及後代子孫。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説法,指完全被命運捆住的人,即‘聽天由命’者。袁了凡以自己的實踐説明了命運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裏的,也印證了古聖賢孟老夫子所謂:“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的名句。我不僅懂得了命運可以改變及改變命運的方法,同時還認識了“佛教”是一種至善圓滿的教育。不管過去了多少年,我還是有幸看到了這本書。我將努力實行!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讀這本書,並按照古聖賢的教育理論來教育子孫後代,那我們的國家一定沒有現在這麼亂,一定會比現在更繁榮富強

無論改過、積善還是謙德都應基於立命,即對生命生活本身的存在與構成的理解。“積善”是建立在“改過”的基礎之上,“改過”是建立在明白因果的基礎之上,即“福善禍淫、命由自造”的人生價值信念。《大學》上説:“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立命”亦即“知命”是本,“知命”之後必要力行改過、積善與謙德方可轉化命運。

了凡四訓的觀後感 篇七

觀看了《了凡四訓》,有如下感想分享:

我們可以通過我們的努力去改變命運,“人的命運天註定”只是一般人的看法。袁了凡先生通過現身説法,向兒子講述了命運的真相,説明了人們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身的命運,斷惡修善,災消福來。消極被動地聽從命運的安排,只能知命認命。根據立命之學積極的改造命運,則是積極有益的。

了凡先生還説,積極去改造命運,需要用心去修煉道德,用功去做自己的事業。我們經常説,心態會影響個體的思維、思維會左右個體的行動、行動會導致個體的命運,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以事業來説,我們能不能從心底把自己的工作看成大家一起的事業?我們能不能採取有效的行動引導我們的事業向積極的方向發展,並最終獲取成功?這一切,真正的核心源自你的態度,是不是真正用心去做、用心去修煉。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是能夠堅守自己的信念,遇到困難險阻時是不是積極進取,而不是就此認命?以我們目前正在實施的項目為例,可能進行了成百上千次的試錯,也許第1001次才是真正成功的產品,但我們能否堅持到這一刻?我們能否通過一次次的努力積極的去改進我們的產品?我們能否做到極致?看過這個片子的第一集,我當時就閃現出這些念頭。

我用現在互聯網成功的案例和我們對比,首先就閃現出小米的“專注、極致、口碑和快”,對任何一個企業來説,小米進入手機市場,是進入了一個絕對的紅海,這樣紅海的市場,怎麼還能進入?能不能成功,怎麼成功?小米詮釋了一個極好的案例。它的極致、專注不恰恰印證了要真正的用心、用功去做自己的事業麼。一個賣煎餅果子的皇太吉,你能相信他能在6個月內銷售額過億麼?BAT(百度、阿里、騰訊)出來的4兄弟,賣肉夾饃,10平米店面,日入萬元,他憑什麼成功?憑的是真正用心去經營、去改變自己的人生。

現在是一個浮躁的社會,需要像了凡先生説的那樣:戒躁、靜心、努力、行善,用心去修煉道德和事業,方有成功之機會。

了凡四訓的觀後感 篇八

初看《了凡四訓》不知其中的趣味和含義,但是隨着深入的瞭解,我發現《了凡四訓》其中藴含着修身、齊家、養性等很多值得我去學習和借鑑的地方。人生的迷茫在此刻瞬間覺得明朗了很多,解開了我心中很多年的迷惑。

《了凡四訓》是明朝袁了凡先生為教訓子孫後代而寫的一部家訓,原名《戒子文》,後來在民間廣為流傳。此書分為四個部分: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書中描繪的是了凡先生一生的親身所聞和自己終極一生得到的各種做人、處事的經驗,從更深層次的意義上闡述人生的真諦。

作為影視作品的《了凡四訓》更加直觀而生動的描繪出其中藴含的道理。了凡先生講述的是自己人生最為寶貴的人生經歷,了凡先生通過自己的人生回憶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人生掌握在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的手中,不要去相信所謂的運數、未來、命運。一切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做出來的,任何想通過捷徑獲得巨大成功都是幾乎不可能的,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我們才會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

佛家曾經説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對於這個觀點其實我並不有太多的苟同,但是看了《了凡四訓》以後,我心裏清楚認識到了這一句話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頭上都有一把天犁,我們看不見更摸不着,但是我們必須時刻警惕這把我們看不見的天犁,因為它是我們人生的一種警示,它在時刻告訴我們去遵循心中的那一份正義。

了凡先生在沒有遇到雲谷禪師的時候,他一直認為自己的命運已經被別人安排好了,自己已經沒有任何能力去改變這一切。在經過雲谷禪師的教導後了凡先生頓時恍然大悟,從那以後了凡先生奮發圖強。如果了凡先生沒有自己後天的努力,那麼他的人生真的還會像現在這一般嗎?我想這一點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個評判的標尺。

錯!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遇到過,但是我們可能有時候犯的是小錯,我們不以為然,也有可能我們犯的是無法原諒的過錯。無論我們曾經有哪一種錯,我們的錯就是錯,我們沒有理由去狡辯,更沒有理由去推脱我們應該為自己犯的錯誤去承擔的責任。錯並不可怕,及時意識到自己的錯,並且找到正確的道路去改正自己的錯,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愈來愈遠。錯不是我們最應該去擔心的事情,我們擔心的事情應該是我們錯了以後如何去改正?如何去彌補?如何不讓我們的錯誤再一次發生?改過的方法可能有很多,我認為最好的改錯之法是心。我們必須問自己的內心是否認識到自己的錯?是否會從自己的內心深刻的去改正?這也許才是我們改過的最重要的一點,我們不能忽視這一點,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那麼我們的錯依然是錯,依然是不可原諒的錯,不論它是大是小。

人生有時候需要我們懂得很多,行善積德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要去做的,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去拒絕這些。了凡先生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只有行善積德我們才會得到福報。從了凡先生的命運中,我們可以看到,多做善事,積善因,“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這就告訴我們無論犯下什麼樣的過錯,只要我們真心改過,我們就能得到他人的原諒。多做善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我們每一個人人生的一個肯定。我們有時候可能不經意間的一個舉動就有可能會幫助一個人走出人生的困境和迷茫,我們沒有理由去拒絕做善事。

謙卑的態度是我們人生成功的一個巨大的基石,無論我們什麼時候我們都必須記得我們思想中最為寶貴的財富,那就是謙卑。世界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着我們不可思議的事情,我們沒有能力去涉足那麼多的事情,我們能過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古以來,謙遜的態度都是我們每一個人所向往的。孔子作為我們國家的偉大思想家,他也曾經很恭敬的向老子請教。“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必須從身邊每一個人的身上去發現屬於每一個人的美,我們沒有理由去拒絕那些離我們很近的人,他們身上的品格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發掘和去體諒。

世界上每時每刻都在發生着我們沒有辦法去考慮的事情,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的度過我們人生中的每一分鐘。做好我們應該做的每一件事情,這就是我們應該做的。人不應該只為我們自己活着,我們更多的時候是為了別人更好的活着,自私自利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所憎惡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是怎樣的胸懷?只有做到這樣的胸懷,我們才會感覺到我們的人生是需要我們好好去經營的。

了凡先生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做人的道理,更多的是告訴我們作為人應該去做的事情。有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世界對我們是不公平的,沒有給我們足夠的金錢、名譽、功名……熟不知這一切都是我們付出努力應該得到的,天上沒有掉元寶的事情,我們做的更多的就是努力。愛因斯坦曾經有一條至理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聰慧。”就連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都這麼認為,那麼我們就更沒有理由去怨天尤人了,只有努力才會得到我們想要的一切。

在現在這個物質充裕的社會,各種誘惑存在於我們的身邊,我們可能不經意間機會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所以保持我們內心的寧靜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到的。作為21世紀的人們,我們做的更多的不是去追求那些所謂的物質生活,我們更多的是保持我們心靈的寧靜。道德觀日益缺失,這不是我們某些人的過錯,更多的是我們整個社會的病態所現。《了凡四訓》上告訴我們如何該去對待今天出現的情況。

社會教會我們太多我們不應該接觸到的東西,我們有時候不能免俗,因為我們都只是凡夫俗子而已。道德的底線在時刻提醒着我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當我們迷茫的時候,我們可以靜下自己的心,靜靜的聆聽一下我們心的聲音,仔細想想自己的心告訴我們些什麼。不要違揹我們心裏真實的想法,一旦我們違揹我麼心裏那殘存的道德底線,那麼我們的人生可能就會陷入到不可自拔的境地。“授人玫瑰,手留餘香。”這樣的道理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但是真正做到的能有幾個人?在今天這個社會,什麼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從不會去考慮別人的感受,這樣的想法是極其錯誤的。我們活在這個社會上,不是為了自己活着而是為了別人更好的活着,我們做的事情有時候不是為了我們自己,我們是為了我們的朋友,家人,同學……我們沒有必要每一件事情都要去問一句為什麼。

當我們迷茫的時候,我們就會像是一葉在茫茫的大海上迷失方向的扁舟,沒有目的,沒有想法,只是隨着海水的怒吼麻木的漂泊。了凡先生告訴我們怎麼去做,我們這個時候應該重新拾起我們早已經丟失許久的理想,認真的思考我們到底想去要什麼?不要再去隨波逐流,我們要為我們那早已經麻木不堪的人生尋找一個燈塔,讓它指引着我們努力前行。不要害怕那些所謂的狂風巨浪,我們要堅定我們心中的信念,勇往之前,不拋棄,不放棄,永遠的做好應對人生的挫敗。“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有了這樣一種宏偉的理想,我們的生活將不會在失去骨感,豐滿的感覺將會慢慢的回到我們的身邊。有時候我們回頭看我們曾經走過的腳印,我們會不禁啞然而笑。

人生其實很簡單,要的是我們要有偉大的理想,不懈的努力,寬宏的胸襟,堅韌的毅力··如此下去,我們的人生會有一個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