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了凡四訓》讀書心得【新版多篇】

欄目: 專題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W

《了凡四訓》讀書心得【新版多篇】

《了凡四訓》讀書心得 篇一

我親愛的朋友:

善,很小,可以從身邊做起。

這兩天在看一本書《了凡四訓》,雖未讀完,深有感觸,受益良多。好的東西,想和身邊親近的朋友,同共受益。我建議兩件事情,您如果願意的話,可以試着去做一下。能做到的話,您可以嘗試去堅持一下。能堅持一段時間,您可以嘗試堅持下去,堅持更長的時間。如果您做到了,您的孩子也會受益匪淺,乃致終身。

一是節約糧食。

二是不吃有恩於人的動物,戒一種肉。比如狗肉、牛肉、羊肉。

人的樣樣種種,都是從天地自然索取而來,而無一回報。穀物糧食乃天地自然,給予人得以生存的恩賜。我之淺見,珍惜糧食,就是我們可以做到的,對自然的回報。而對食物的浪費,其實是生活中最容易發生的小過失,但也是最容易改善的事情,一日三餐稍加留意,就可以讓這種損耗福報的小過失,成為累積福德的善舉。狗、牛、羊,戒一種肉。全素艱難,戒一種肉是易行、能行之善。 每一個生命都愛惜自己的生命,動物雖死,但被殺的怨恨不死,食其肉,如食其怨。食之愈多,身體內存在怨恨、毒素愈多,最終會使自身的健康受到損害。

了凡先生自幼家貧,與寡母相依。少年時遇一老者為其算命,五十三歲終,無子。中年時遇一禪師,禪師説:只有平凡庸碌的人,才會被生命定數拘束而無法超越。極善之人,福德隨其行善而日增。所以命數不定。極惡之人,原本可能有的福德反而隨其行惡而曰趨折損,所以命數也不定。了凡先生之前的人生一一如老者所言,絲毫不差。聽了禪師之語後,發願做善事三千件,三千件完後,復又發願三千件、一萬件。如此力行向善,命運得改,安然度過五十三歲,並得一子。在六十九歲寫下此書以警示兒子,如何掌握自己的命運。

如何掌握自己的命運,如何趨吉避凶,讓不好的事情遠離自己,就是從身邊的小善累積起來而獲得的。這是就是我所得到的益處。午飯時讓兒子吃完粒米,不剩絲毫。隨後兒子上學了,便萌生此念,是不是應該勸告身邊親近的人,而寫此信,如有冒犯請您諒解。

願我的朋友健康平安。

《了凡四訓》讀書心得 篇二

《了凡四訓》第一篇,立命之學。

”命由天做,福自己求”了凡先生的人生,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一生過的簡單,卻又快樂。他知道自己的命運後,很坦然的向自己求福,最終得到了很好的福報。若不反躬內省,而途向外馳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每個人的喜好,特長都不同,職業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錯的,發揮優勢,最終會有好結果的,一個人要想成功,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我自認為自己身上還有很多浮躁的東西,要想改變命運,就要努力去改正!

第二篇改過之法。

一個人如何才能改過,了凡先生告訴我們三個心:

一,知恥心,當一個人有了知恥心,那麼改過就不難了。

二,發畏心,凡是作惡的人,大多沒有畏心。

最後一點,改過的勇心。

勇於改正錯誤,戰勝自己的勇猛之心。我們要改過,就要反省,反省自己身上還有那些不足,然後逐一改正,改變自己需要勇氣和決心。

第三篇,積善之方。

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叫做積陽德,做了好事別人都不知道的叫積陰德。《了凡四訓》告訴我們如果你今天看到一個需要你幫助的人,你沒有去幫助他,那麼有一天,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你會指望誰來幫助你呢?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積極地去做善事,不要擔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只要大家都這麼做,那將產生巨大的能量!

第四篇,謙德之效。

“滿招損,謙受益”我們常能看到這樣的話語,我們小的時候,老師就叫我們要謙虛,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他説,“你們看秋天麥田裏成熟的麥穗是不是都低着頭的呢?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它們腹中是沉甸甸的果實,而那些高高昂着頭的麥穗全都是腹中空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要謙虛,真正的大師,都是謙虛的人,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低着頭,多聽取別人的批評指教,才能進步,才能成為正真的大師!

我讀了《了凡四訓》兩遍,只是粗略的知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

1、每天反省自己一天的過失,記在本子上,經常拿出來看。

2、改掉自己急躁的脾氣,凡事慢三拍,要發脾氣時要告訴自己,忍住!

3、就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別人,這樣才能寬容。

4、凡事都要想到兩面性,全面的看待問題,保持平常心。

5、力所能及的真心的去幫助別人。

6、不斷的補充知識,充實自己。

《了凡四訓》讀書心得 篇三

《了凡四訓》裏面講,擁有千金財富的人物必然本身就是千金的人物。於是,愈發鬱悶。看來本人的生命本身就是輕於鴻毛的,如果能變得重於泰山?被印祖推崇的《了凡四訓》告訴了我們命運前定的真相,可是又告訴了可以改變命運的方法:行善積德。問題是,這樣的標準還是世俗化的標準:有兒子,中進士,當高官,發大財。

可是,這些對於佛教徒來説不是不重要的徒增煩惱之物麼?世尊舍國棄家而求人生真諦,説明這些並不是他所求的目標,這些也不能作為標準吧。而且若把這些作為修佛的目標還是有分別心,修的是有為法呀,這應該不是四諦所宣揚的吧。也許,是我閲讀和理解錯了,袁先生和印祖的本意只是告訴後人命運是有的,但是一定可以改變的,而且即使是富貴功名這樣的事情也是可以通過修善行和發願改變的。但是,本人認為不能太過執著於本書的教誨,因為這些畢竟屬於有為法,也是根源於貪嗔痴念的,對錢財和權力的追求源於貪,對生兒子的追求源於痴,而這些都是不能斷煩惱的。但是,下一個問題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可能憑自力永遠也斷不了這些。於是,即使修有為法也是修行了一些,畢竟比沒有修行要好。這真是一種無奈的妥協和選擇呀。

生命是要重量還是數量,我覺得自己命裏沒有數量,嗬嗬,只能選擇重量啦。

《了凡四訓》讀書心得 篇四

四個方面來講人的一生如何能過得好些,不至總囿於人生苦短去日苦多。四個方面是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認真讀後認為了凡有了很系統的生活方法,雖舉了一些虛妄的例子,但道理是實質有效的,很值得借鑑。

一,立命之學,人生之根本。

這裏的立命可以分兩部分看,一是立目標,二是立標準。而標準就是現今的價值觀,什麼人生觀、世界觀、宇宙觀的,就是你要確立一套標準來衡量及運用到處理你與周圍的人、事、社會及至世界與宇宙的關係。就如錢幣幾乎可以衡量一切並處理一切,沒有它就只能以物易物,會造成整個關係網的不方便,並複雜化困難化交易進程。所以沒有也可以,但有了之後就絕不想再失去。

了凡曾被算命先生算定命運,近半生框於其中。後經指點了悟,命由天,福由己,自此脱框。

《易經》所講,都是為君子的生命成長所謀劃,並具體教導如何趨吉避凶。如果天命是不變的,怎麼能趨吉避凶呢?

孟子説過,那些仁啊義啊禮啊智啊,是人本性中本來就具有的,只要想要,就可以得到。所以,仁義道德,是我們想求就可以求得的。但是,功名富貴怎麼可能我們想求就能求得呢?

人的命運好壞,離不開人的心。假如從心這個層面上去尋找,那就沒有不感應的,求不求在於自身,不只是道德仁義我們想求就能求得,功名富貴其實也是我們想求就能求得。我們既可以向內求得道德仁義,同時也可以向外求得功名富貴,內外都有所得,這才是正確的追求。

二,改過之法,走上叉路的抉擇。

人生一世錯漏不可避免,但如何面對卻是人生考驗,不得法誤終身。一般而言,最好的方法是從心靈上徹底根治,一旦心念上清淨了,你的每一個當下也就清淨了。不好的念頭,在還沒有冒出來的片刻,你就能覺知到,而一旦覺知到,就不會再冒出來了。如果做不到從心靈深處徹底解決,也要想清楚道理之後再去改正錯誤。如果連想清楚道理都做不到,就應該針對具體的事情加以改正。既着眼於根治心靈,又兼顧具體事務的話,也不算失策。但若眼裏只有具體的事務而忽略了心神的修煉,那就很愚昧了。

事實上,那些罪業深重的人,在平時生活裏也有反映:有的會心神閉塞、頭昏健忘,有的會無緣無故就心煩意亂,有的見到品德高尚的人就會消沉沮喪,有的聽到正確的言論就會悶悶不樂,有的幫助了別人卻招來怨恨,有的甚至會口出狂言、失去理智。這些都是錯亂應對失矩累積之怪相。一旦出現這類狀況,就必須奮發圖強,痛改前非,千萬不要耽誤了自己。

凡是説禍福都是自己造成的,乃是聖賢之論;凡是説禍福都是天註定的,都是世俗之論。

幽閉了一千年的黑暗山谷,只要有燈光照進來,就一下子除掉了千年的黑暗。

謂一念猛厲,足以滌百年之惡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燈才照,則千年之暗俱除;故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為貴。

三,積善之方,人間正道是滄桑。

善從正,正念積,則善養浩然之氣,身心俱上佳。

要常常反省自己,是否做得還不夠純粹:要麼想做善事而行動卻不夠勇敢,要麼幫助了別人但心中其實有遲疑,要麼雖然勉力做了好事卻言語失當,要麼醒的時候能夠自律,而醉的時候就放縱自己。自己認真反省,覺得所做好事與所犯之過相比較,過要大於功,實在是虛度了很多光陰。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四,謙德之效,君子以厚德載物。

滿招損,謙受益,上善若水。吉凶的預兆,一般是先萌動於內心,而後在言語行動裏體現出來。一個人如果心地淳厚,就常常會有福氣;一個人如果待人刻薄,那就常常會有禍害。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動乎四體

做得不夠好,或是因為自己的德行、能力不夠,感應還沒有到來。我們需要的是自我反省,即使別人毀謗我們,也把它當作是自我的磨鍊和考驗,欣然接受,有什麼好憤怒的呢?

如不願意做過於繁瑣的事情,不能包容別人,心胸狹窄,經常恃才傲物,説話輕率,隨意議論,這些都是福德淺薄的表現。

總體説來人要先有目標及價值觀,然後持之以恆的前行中不斷修正,逐漸積累正念正覺並謙恭有德,自然有志者事竟成。但今之所謂有志者,初未嘗有真志,不過一時意興耳,興到則求,興闌則止。故無恆不謂志。

作者“了凡”,意思是證悟了關於創造自己命運的深刻道理,不想像凡夫那樣被命運束縛,覺今是而昨非。了凡名字本身就是從宿命開始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一次領悟,先了解平凡再了結平凡。

《了凡四訓》讀書心得 篇五

公司組織閲讀《了凡四訓》,這是第一次聽説這本書。當翻開一看竟是文言文的,興致便失了一大半所以並沒有仔細讀它。

只是粗略地從頭到尾翻了一下。

朦朧地記得講的是與命運有關的事。直到最近一次心情極度低落時無意間再一次翻開了這本書,通過那這次的閲讀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讓我有了摸索前進的動力。而一直到現在再次重讀一遍這本書又給了我不同的感受。我覺得當今世界處在一個鉅變與浮躁的時代裏。精神危機、價值危機和經濟危機的挑戰無處不在。

身處在這樣一個複雜的世界,我們需要一樣東西來調劑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來抵禦外界各色各樣的壓力。那這樣東西是什麼呢?這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了凡四訓》作者為明代袁黃字坤儀後改名了凡這本書是他作於六十九歲時。全文分四個部分。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以及一些聽聞的真實故事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原本為教訓自己的兒子,故取名《訓子文》後為啟迪世人,遂改今名。首先《了凡四訓》的寫作方法很值得人借鑑。它不同其他講道理的書深奧、枯燥、難懂。他將深奧的佛法用淺顯的語言表露出來。

在一個個實例中讓人明白深奧的道理。如在“立命之學”中他用自己前後不同的親身經歷闡述了命應該由自己立。在“積善之方”中他列舉了十個真實的例子讓人很信服。他的首篇“立命之學”先闡述了立命的重要性,而後在下面的三篇中分別從“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這三方面闡述了改如何立命。

當然文章的內涵更讓人值得深思。

雖然文章篇幅短小,但是寓理內涵深刻。兼融儒、釋、道三家思想,呈現真善美的中華文化。通過“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篇。論證“種瓜得瓜”、“善有善報”、“積極進取”、“有願皆成”之理。

以第一篇寫的是“立命之學”為例。作者通過自身的經歷講述了自己不同時期的命運變化。讓人們相信“命自我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抱怨“命運不濟”“生不逢時“命中註定”其實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我們才是命運的主宰者、掌握者。曾經聽到過這樣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生活平庸的人去問禪師:“是否這個世界真的存在命運”。禪師讓他伸出左手,並向他一一指明瞭手心裏愛情線、事業線、生命線分別所在的位置。然後禪師讓他把手緊緊地握住,並且問他那幾根命運線現在在哪?那人回答説在手中。於是禪師笑着説;“對啊,所以命運就掌握在自己的手裏。”《了凡四訓》中孔道人將《黃極數正傳》贈送給了袁了凡,並算定其一生的命運。了凡深信於此,消極地等待着命運的安排。因此往後的日子他都過得碌碌無為。

直到遇到雲谷禪師才改變了其命運。雲谷禪師告訴他“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説得多好,人只要起心動念,就有命運。極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長。他的命算不來。極惡的人,多半是過去生修大富大貴。因為造惡把福折損了,雖折還有餘福。所以只要我們敢立命,一切定數都稱不上定數了。

“若不反躬內省,而途向外馳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每個人的喜好、特長都不同,職業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錯的,發揮優勢,最終會有好結果的。命運在不停地變化着。我們只有緊緊地抓住他,才有可能成功。如果我們消極地等待命運的引領,那麼等待我們的只有懸崖,只有失敗。讀完《了凡四訓》之後,使我心目豁然,信心勇氣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來改造自己的命運。走出被命所運的陰霾,成為真正掌握自己命運的智者,做自己命運的主人,在鋼筋水泥的世界中人們的生活水平似乎在提高,但牢固的鋼筋水泥也割斷了人與人之間密切的聯繫,也使得人們越來越遠離了自己的本性。生活中各色各樣的壓力也蜂擁而至,有些人們會向無頭蒼蠅一般失去方向。古語云:“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

只要胸中有理想、有抱負、並找到正確的方法我們便能成功。蝴蝶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方才破繭成蝶的,而我們呢?自己的命運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方能衝上雲霄到達成功的彼岸。

《了凡四訓》讀書心得 篇六

因為諸多起因,工程進展非常不順,個別單體鄰近停工。於是,我登上了回蘭州催要圖紙的飛機,回到了機關。因為設計職員出差,只有等候,難得安閒多少日。於是,籌備去書店挑本好書,細細研讀。無意中,看到了自己以前找了良久的一本書《了凡四訓》,如獲珍寶,買回閉門品讀三日,終實現。體會及感觸如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古代中國文人尋求的最高的人生幻想。無數先賢孜孜追求這種境界,終其畢生留下了訓誡子孫的不朽聖典,《了凡四訓》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該書是一部動人心魄,污染人心的書,處處藴含着“命自我破,福自我求”的道理,儲藏着求善求真的智慧;處處告誡後人要有喧擾心、善良心、同等心、真誠懇;處處能夠感想到佛法的真理,一切都是起於心。了凡四訓有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等四篇,有哲理,有故事,活潑出色,艱深易懂。書中立命篇,就是説要發明運氣,而不是讓命運來約束自己;第二篇就是講改過的辦法,有三種,一種是從事實上改,一種是從道理上改,一種是從心念;第三篇所説的都是積善的方式,發慈悲心,廣積陰德。有了慈善心,你能力有博愛的襟懷,去接收大家,去感召大家;第四篇專講謙虛的利益,謙遜的效驗。

此書所深藏的人生情理十分深邃,須居心領會,才幹有得於心,若水不敢説自己有多深的覺醒,只敢説自己還有一顆仁慈的心。平時生涯中也碰到過一些決定,假如你能不違反本人的良心那你的心是安的,如果的行動跟真心有涓滴的不契,那麼睡覺也不會睡平穩的。所以一切都是自己的本心,所有都要看開些,真正的看開---不計較一時的得失、甚至聲譽與好處…

回想自己走過的三十多年,真是感到糊里糊塗,糊里糊塗,在人不知鬼不覺中做了很多錯事。所幸父母給了我一顆善良的心,不致在這滾滾紅塵中全體迷失了天性。當前為人處事必定不要違背善良的本心。

《了凡四訓》讀書心得 篇七

《了凡四訓》,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這本書是他用來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效驗。書中他以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來「現身説法」,讀了使人心目豁開,信心勇氣倍增,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轉移社會風氣不可多得的好書。

全書共分為四章,開篇的第一章【立命之學】中袁先生就講述了自己從“被命數所困”到“努力改變命運”的真實經歷,讀了之後我深有感觸。

從他的故事,讓我們切實的瞭解到,【立命】之意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命運,改變命運,而不是被命運所束縛、禁錮。

因果之中,每個人的命運都有定數,但是也並非不可改變。關於命數已定,雲谷禪師這樣描述:“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我的理解是:人的命數雖定,但要看我們對待它的態度。行極善的人們,命運是固然拘束不住他的,因為他不斷的累積善果和福報,這極大的福報可以消抵原本命裏的不吉變為吉祥;而行惡的人,命數同樣不能確定的,因為如果做了極大的惡事,這極大的惡果也可以使原本的福報變成禍事。

我們的命運終究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可以通過我們的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而改變,我們才是它的主人。

正如書中袁了凡追問命數是否可改時雲谷禪師説的第一句:“命由我作,福自己求。”這句的意思是説:個人的命數是由自己造就,而福澤也是需要由自己去求得;個人造惡,就自然折福,個人修善,就自然得福。緊接着禪師又列舉出佛經裏的句子——“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來證明個人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來改變命運的事實。但要注意,這句並不是鼓勵大家為求功名富貴、子嗣美色而去做善事,這樣單純只為一己貪念而為善,沒有真心誠意,反而是造了更大的業障。

我覺得,在現代的社會當中,知識改變命運,機會改變命運的例子有很多,他們都是經過不斷的自我提升、努力才能達到的。要想有所改變,我們就應該從現在起在平日裏有所積累。有這樣一句古語——“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我們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多讀書、多學習,多做有意義的事、多做善事,不要學習不良嗜好,不做惡人。要心存善念、積德行善,無貪念、無惡念。只要這樣每時每刻的累積,就可以真的效法了凡先生那樣,來改造自己的命運。

正如《了》文後面章節中所説的:“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