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研究論文【通用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4W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研究論文【通用多篇】

大學生就業形勢論文 篇一

摘要:文化創新有助於今後我國的發展。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徑。就業問題是我國當今面臨的嚴重問題。我國的經濟當前處在轉變過程中。就當今來講,文化勞動者充分就業的需求與勞動力總量過大以及勞動者素質不相適應的矛盾很嚴重。

關鍵字:大學生,就業,形勢

我國高校的畢業生越來越多,就業壓力持續增長。在前幾年的時候,我國高校畢業生就不斷增多,就業壓力不斷加強。高等院校畢業生能否充分就業,關係到我國學校培養的人才能否為國家所懂動用,以自己的聰明才智服務社會,關係到人民羣眾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計劃經濟體制下“一次就業定終身”,造成畢業生擇業時顧慮重重,生怕入錯行誤終生。如今職位競爭激烈、人才流動和再就業已成為普遍現象。職業是可以變化的,就業是一個艱辛過程,大學生要以平常心對待第一次就業,樹立“先就業,後擇業,先生存,後發展”的心態。即使初次就業不是很樂觀,以後也可以重新選擇喜歡的職業。我國高校畢業生也在隨着社會發展而改變一些對社會的態度和觀點,文化創新於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已經引起國家的重視。怎樣看待文化創新有利於大學生就業難的狀況,對此,只有通過自己不斷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加強綜合修養,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完美。

大學生畢業量逐漸增多,這是個驚人的數字,文化創新應對這樣的就業形勢,是我們整個社會都值得深思的問題。有的人認為應該創業,有足夠的社會歷練,而且工作會穩定些,工資也沒有很大浮動。應根據社會發展趨勢決定是創業還是就業。大學生在畢業時遇到困難、挫折和衝突時,理性的分析自我與現狀,應該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和當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結合起來,有效地解決思想矛盾,因而讓自己保持激昂、穩定、樂觀的心態,總結經驗,克服困難,達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和社會上的地位。 我國高校畢業生就不斷增多,就業壓力不斷加強。就更應該文化創新,這樣才符合當代世界觀,價值觀,有利於今後的發展就業。進入新世紀,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面臨着嚴峻的發展問題。樹立“文化創新意識,先就業,後擇業,先生存,後發展”的心態。

大學生應把自己與社會相結合,創新新的文化形式。這個行業競爭激烈的年代,我能從事的職業與我的理想中的職業之間存在多少區別啊?如果有,差距有多大?我怎樣去彌補這個差距呢?理性地回答了這些問題,選定自己喜歡的職業。 要有敢於創業的勇氣。創業艱苦而且磨難很多。僅有創業的思想準備是不夠的,更需要創業精神。勇於創業已經成為高校培養人才的目標。為促進就業,高校應培養學生全面能力,文化創新,破除大學生的依賴心理和膽怯心理,使之勇敢地接受創業的挑戰。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計劃經濟體制下“一次就業定終身”, 要投很多資,也沒有多大風險;有的人認為應該先就業,原因是就業可以增長經驗造成畢業生擇業時顧慮重重,害怕選錯職業。如今競爭上崗、人才流動和再就業已成為普遍現象。職業是可以變化的,以後也可以重新擇業。我國高等教育正在實現幾十來的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誠信是做人的基本,也是職業上不可缺少的德性。“誠信”對於我們的要求不僅是短時間內能夠做到的,大學生就業能力應是經過長時間的篤行才能得以體現。我們做事要認認真真,切切實實,不偷懶,能吃苦,做善事,不推諉,不逃避;增強學生進行文化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初步具備認識和處理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本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係的能力,勇敢地接受創業的挑戰,文化創新有利於當代的發展要求,是當代的發展趨勢。大學生要吃苦耐勞,文化創新,讓自己保持激昂、穩定、樂觀的心態,總結經驗,克服困難,達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和社會上的地位。樹立文化創新意識,只有通過自己不斷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加強綜合修養,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完美。文化創新社會的改革和建設,不能沒有文化改革和建創新。國家的強盛,民族的振興,人民的幸福,都離不開文化的建設與創新。我們要以文化創新為動力,以根本上的創新、理論依據上的創新、科學技術上的創新和文化創新等來實現經濟繁榮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文化創新已經成了成了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創新是21世紀最為核心內容。

大學生要有敢於文化創新,創業的勇氣,雖然一路很艱辛要投很多資,也沒有多大風險;有的人認為應該先就業,原因是就業可以增長經驗。不但要有創業的思想,更要有創業的勇氣和耐心。要投很多資,也沒有多大風險;有的人認為應該先就業,原因是就業可以增長經驗為促進就業,各個院校應主要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破除大學生的依賴心理和害怕,使之勇敢地接受創業的挑戰,文化創新有利於當代的發展要求,是當代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盧洪剛,餘穎。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現實意義及實施途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10)。

[2]程新鋒,丁養斌,姬洪波。“四融入”促學生以創業帶動就業[J]。中國成人教育,2015(1)。

[3]柴慧婕。科學發展觀視域下的大學生創業[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11)。

[4]劉宏波,劉華楨。大學生創業綜合狀況調查與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5(13)。

[5]許倩,馬國強。構建大學生創業支撐體系的對策研究[J]。現代商業,2014(6)。

[6]金秀蘭,敖亞新。關於完善大學生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機制研究[J

大學生就業形勢論文 篇二

大學生就業問題多年來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在一些文化、經濟發展較為落後地區的高校中,不少大學生甚至有“畢業即失業”的悲觀情緒。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1、認識上的誤區

一是大學畢業生就業觀念落後。目前,廣大學生及其家長對畢業生就業的看法依然停留在以前的舊觀念上:只要大學畢業,就意味着是“精英”,就一定得有一個體面的工作。因此,畢業生及其家長十分強調單位的性質、行政級別(或企業規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點待遇等。可以説,觀念不能及時更新,思想不能與時俱進,是畢業生就業難的癥結所在。

二是對畢業生能力的認識存在誤區。目前,很多學生和家長盲目追求高學歷,社會及用人單位錯誤地認為高學歷等於高的工作能力。事實上,知識和能力二者的發展並不一致,知識與就業能力、學歷與就業能力之間不能劃等號。

2、結構性矛盾

調查實證研究證明,“就業難”不是供給大於需求,而是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種階段性社會現象,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高校專業設置與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錯位。我國四年一個週期的'高校專業設置決定着專業人才的產出量,大學生就業與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地區經濟發展週期有較大的關聯。四年前還是社會需求的熱門職業,四年後卻變成了滯銷專業,供給與需求錯位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人才結構失衡,供求矛盾加大。近年來的人才市場需求供給情況,反映出各技術等級的勞動力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例如,由於以機械加工為主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短缺,使得部分工科類大學生在校期間為拿到技能等級證書,不得不到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開設的技工培訓學校學習。

3、高等教育本身的問題

我國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計劃經濟痕跡依然濃重,沒有與市場“零距離”接觸。

一方面,高校培養層次比例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各層次就業率與同期招生數層次結構呈反比,研究生供小於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專科生供大於求。

另一方面,高校現有學科專業供求錯位,專業設置趨同化、集中化,造成課程結構脱離實際。由於學校不能以市場需要、知識結構需要為導向,因此,學科專業結構、課程結構急需調整。

二、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對策思考

1、政府: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

首先,政府應加快經濟發展步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其次,政府需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始終堅持市場取向,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淡化户口對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自主選擇的約束,淡化單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檔案管理和勞動保險等方面給予相應配套的社會保障;再次,政府應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和西部地區就業,鼓勵自主創業。

2、社會:觀念與時俱進,服務實在周到

我國社會必須徹底擺脱長期以來固存於人們頭腦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級等封建思想的束縛,真正認同勞動者無高低貴賤之分的觀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會意識,同時實實在在地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服務。畢業生更應當根據人才市場供求狀況適當調整自己的就業預期。大學既培養社會精英,也培養普通的社會勞動者。經濟發達地區和熱門行業畢竟是少數,其吸納畢業生的能力有限。而相當一部分不被大學生看好的地方和行業,卻對大學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時,政府應建立全國性的就業信息網絡,加強社會需求預測研究和報告發布,真正為畢業生提供細緻周到的就業服務。

3、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刻不容緩

第一,畢業生就業情況已成為衡量高校辦學成效的重要標誌。教育部每年公佈的各大高校就業率必然給學校施以壓力和動力,學校只顧教育不管就業行不通了。

第二,高校教學改革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需要應緊密結合,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要滿足市場所需;政府應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反饋”“高校生源報考錄取比預警”等系統,根據不同專業科學地確定擴招規模;高校應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專業要減少招生數量甚至停止招生。

第三,自主創業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體系改革的一個方向,重視對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並將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規化、制度化,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趨勢。

大學生就業形勢論文 篇三

摘 要: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教育應該根據形勢的變化而相應進行改革。學生從入學開始就進行就業觀、職業觀、就業政策和就業形勢教育。大學生就業觀的教育貫穿大學學習的全過程,把入學教育、素質能力教育、專業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提高大學生學習、發展、擇業和實現人生目標的能力。逐步提高大學生教育質量,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創業意識。

關鍵詞:大學生; 全程化就業指導; 教育模式

一、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

許多大學生對自己的認識不全面,專業知識不夠強,與招聘單位的要求相差極大。從剛入學時,沒有對自己進行規劃,大學四年所學專業知識不夠過硬。大學生存在就業期望過高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的發展、假期的要求以及專業等方面。

學校課程安排的不夠恰當,內容過於籠統,學生不能親身體驗到就業的艱辛。學業上拖延,把所有專業上的事情拖延到最後去做,導致了最後的專業學習結果不理想。生活上拖延,做事不夠認真,時間安排不合理,導致生活質量差。近年來,高校擴大招生,導致就業的學生增加,相應的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許多學生求職時表現出的不自信、緊張,導致他們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使本應該得到的崗位錯失。還有許多學生在就業時,遇到的工作與自己所學的專業不對口,就放棄了就業的機會。

二、構建全程化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模式的方法

( 一) 引導學生制定屬於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要從開始就瞭解和掌握所學專業的職業特點和將來從事工作領域的相關職業信息,並結合專業和對自己的認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設計出符合自己特點的、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可行性的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目標。

( 二) 引導學生做足準備,應對就業壓力

引導大學生轉變傳統的就業觀念,確立新的現代的“先就業積累經驗”就業觀念,不要因為工作條件不好就不選擇這個工作,讓大學生做足心理準備,面對就業的困難。學生從入學開始就要有“就業教育與學業教育並重”的思想。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的同時,努力學好自己的專業,為將來的就職打下堅定的基礎。

( 三) 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和就業質量

就業能力是大學生成功就業的前提和保障,就業質量是就業好壞的標誌,最終實現人職匹配,真正做到人得其職、職適其人,促進個人職業生涯全能發展,充分發揮個人潛力,達到人力資源效益的最大化。

( 四) 學校開設具體的職業與就業課程

課程需要注入本專業自己的特色,讓學生們更加了解自己的專業。構建科學的、合理的課程安排。在專業課中應該滲透就業的理念,使學生提前瞭解就業的過程。

三、全程化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模式的特點

( 一) 教學系統性的特點

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經過幾年學習準備和努力最終形成畢業的就業抉擇。是貫穿整個大學始終的一種就業教育體系。

( 二) 教學分段性的特點

大學生自身身心的發展具有分段性,所以在就業問題上,不同時期有不同時期的特點和認識。在每個階段上實施不同教學內容和不同的教學方法。

( 三) 教學模塊化的特點

從整體教學內容上看課程的內容既有相互聯繫又有相對獨立的特點,可以分為不同章節不同教師講授的模塊化教學模式授課。

( 四) 教學實踐強的特點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擇業觀念的形成是隨着不斷變化的實踐改變而改變的,就業技巧、筆試、面試等都具有實踐性的特點,就業指導課程要以實訓為主。

四、全程化大學生就業教育指導的具體內容設置

從入學開始,把入學教育和就業教育結合起來,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學風,使學生保持大學聯考前的拼搏精神,確立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併為之努力拼搏,創造屬於自己的未來。根據同學們在大一的表現,許多學生由於上了大學之後,出現了思想上放鬆、學習上出現了鬆散的現象。甚至有一部分學生出現了不及格的現象。學生對自己專業的前景和就業形式不太瞭解。老師應當加強這方面的教育,使學生增強專業的意識和職業發展的意識。既要讓學生體會到就業的艱辛,又要讓他們體會到就業前景的光明。

二年級是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階段,把專業素質能力的提高與就業教育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和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處在不同的階段,也應相應的培養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成為全面型人才。拓寬學生的學習面,不光要學好專業知識,還要加強動手實踐的能力培養。開展好職業決策、思維創新、動手實踐等多種能力的培養。

三年級是專業知識學習提高階段,把專業思想與就業教育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科學擇業觀。學生只有喜歡自己的專業,才會願意去學這個課程,才不至於等到找工作時,發現專業技能弱,不被公司應聘。應該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無論選擇的專業是什麼,只要是自己想做的,就一定努力去做好。一定要學一行,愛一行,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本領。培養學生的敬業樂業精神。職業不分高低貴賤,給學生講述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知道成功的背後得付出艱辛與努力,激發學生從業敬業精神。

四年級是學習實踐的畢業階段,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就業教育結合起來,培養健康人生觀。開始實習工作和麪臨就業時,這個過程許多學生會出現心理問題,需要老師及時的幫助解決問題。開始實踐就要注重人際交往關係,為人處事必須要遵循誠實守信道德原則,要懂得交往的基本禮儀和尊重他人。注重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社會責任感意識強,單位集體個人就會更加地信任,對個人發展有積極的作用。

全程化就業指導教育模式是一個以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學生個人發展指導為線索,培養學生適應社會和職業需要的各種能力為目標,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職業價值觀和擇業觀,提高學生素質拓展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是一個立體式展示又相互交叉滲透的系統化工程。

參考文獻:

[1]趙 曼,羅明暉。大學全程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建設[R]。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研究報告,2008( 5) 。

[2]姜興健。陝西科技大學 2011 屆服設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J]。出國與就業,2011( 11) 。 89.

[3]馮小湖。從入學到畢業的大學生就業觀教育[J]。邏輯學研究,2007,27( 1) : 13-17.

[4]周鴻雁。論學習的目的和動機[J]。 當代繼續教育,2005,23( 3) : 46-48.

[5]韋 鈺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叢書———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與明天[M]。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6]李 芬。當前高校美術類畢業生就業問題的調查與思考[J]。安徽文學月刊,2008( 12) : 295-296.

大學生當前就業形勢分析論文 篇四

關於當代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摘要:大學生擇業成功的關鍵還要從自身實際出發,靈活選擇。另外,就業時絕不能一昧高挑、慢等。因為無論是對自己、對家庭還是對社會,大學畢業生早El就業都是硬道理。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形勢

隨着世界經濟與國內經濟的起伏變化,大學生就業形勢也年年發生着變化,但不管怎樣,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卻始終存在。大學生就業觀與其就業密切相關,關注大學生就業觀已成為社會的焦點,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是我國教育肩負的重任。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觀存在的問題

1、價值取向和社會需求之間存在不對稱現象。有不少大學生在找工作時,往往把“外資公司”、“全球500強企業”當作首選,根本不願意去中小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就業,這導致他們就業的道路越來越窄。事實上,隨着國內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的迅速發展,近年來,中小企業為高校畢業生提供的就業機會已經遠遠超過了大中型企業。而許多大學生出於“求穩”的心態,看不上小型的私營企業,他們只願意選擇大中型企業,因此失去了許多原本非常好的工作機會。可以説,當前大學生羣體就業難度的加劇,很大程度上是由這種脱離社會實際需求的求職心態所造成的。

2、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存在誠信缺失現象。由於高校就業體制改革,大學生成了畢業分配、就業市場的利益主體,就業、簽約、違約、毀約都與學生自身的利益緊密聯繫,致使很多大學生在擇業時更多地以自己利益為出發點,不考慮用人單位的利益和學校的聲譽。求職履歷是用人單位選用人才的第一道關卡。為了能在就業市場搶佔先機,多數大學生會在畢業前儘可能地提升自己的競爭實力,但也有少數大學畢業生通過誇大或造假履歷來武裝自己,造成了部分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誠信認可度下降。

3、學校職業道德教育與社會發展現狀存在一定距離。職業道德教育起步不可謂不早,也不可謂不嚴,但事實上一些大學生上崗後出現工作不負責、怠慢客户、頂撞上司、違反職業道德要求而被“炒魷魚”的情況,顯示了他們職業道德水平低下。大學生在學校受到的職業道德教育與社會現實之間存在的這種狀態,難免使他們感到困惑,這些現象潛在地影響了社會的持續發展。因此,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在其實現就業的過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視頻會議上直言: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的不利影響還沒有消除,如果説2009年是我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複雜的一年,整個宏觀層面就業形勢非常嚴峻。那麼,2010年的畢業生人數630萬,再加上往屆沒有實現就業的,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之大可想而知。

袁貴仁説,200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實現了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的基本穩定和就業人數的繼續增長。今年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很大,各地教育部門要進一步擴大“農村教師特崗計劃”的規模,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繼續組織實施好各類基層就業項目,並做好2010年高校畢業生人伍服義務兵役的徵集工作。各省級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健全鼓勵畢業生下基層的政策體系,主動配合有關部門積極開闢新的基層就業領域;要進一步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殘疾人畢業生、少數民族畢業生等特殊羣體的幫扶力度,努力幫助他們實現就業。

袁貴仁指出,各地教育部門要積極調整人才培養類型結構和專業結構,對就業狀況不佳的專業,要切實採取有力措施予以調整。同時,要進一步落實就業狀況與辦學評估、經費投入、領導班子考核等適度掛鈎制度。高校要積極探索在專業課教學中融入創業教育,並把創業教育作為就業指導課程的重要內容。省級就業主管部門要積極出台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新政策,協調當地有關部門,切實扶持一批大學生實現創業。他還強調,高校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推動新一輪高等教育改革,各類院校都要合理定位,努力形成自己的辦學理念和風格,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

三、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大學畢業生不但要正確認識自己,主動適應社會,還應給自己作出一個正確的評價。自我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看長處的一面,又要看到短處的一面;既要考慮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又要結合其他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考慮全面的整體因素,又要考慮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重 因素。

1、每個大學畢業生都應該全面認識自己在德、智、體各個方面的表現,並與本班同學作一個比較,瞭解自己在本班同學中所佔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使自己在擇業過程中做到揚長避短,發揮優勢。

2、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訣。在求職擇業過程中,信心不僅給大學生帶來勇氣和力量,也會使用人單位從氣質上產生認同感。大學生要使自己在擇業過程中保持堅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夠勝任工作。其次,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這樣,才有可能在擇業競爭中佔據主動。最後,在就業過程中對工作要保持積極主動、樂觀奮進的精神。

3、消除依賴心理。有些人在生活中依賴性很強,無論做什麼事情總要請一個參謀,一旦沒了參謀,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於是,這些人在擇業中往往表現出沒有主見,人云亦云。這種心理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們不能深刻地認識自己和社會。一個能夠清晰認識自己的人,一般都能夠把握好自己的擇業方向,在擇業中,往往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方向性;一個深人瞭解社會的人,信息暢通,思維開闊,能很快適應單位的需要和社會的發展。

4、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有些大學生心理素質較差,到單位參加面試時,原本準備充分,思路清晰,可是一見單位領導,就驚慌失措,手忙腳亂,腦海裏頓時一片空白,好端端的一個就業機會就這樣錯失了。

總之,大學生擇業成功的關鍵還要從自身實際出發,靈活選擇。另外,就業時絕不能一昧高挑、慢等。因為無論是對自己、對家庭還是對社會,大學畢業生早El就業都是硬道理。

大學生要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重視人生價值的實現。職業活動是人們謀生的方式和手段,是人們奉獻社會、完善自身的必要條件。因此不應單純地僅把就業看成是謀生的手段,而應把就業視作為社會服務、體現人生價值的渠道。

參考文獻

1、新就業形勢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研究高飛西安科技大學2008-04-15

2就業危機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李會勤社會心理科學2009-08-15

3嬗變、現狀與趨勢:大學生就業形勢跟蹤調研(1982—2012年) 優先出版李光紅; 亓曉慶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06 17:25

大學生就業形勢論文 篇五

關鍵字:

新時期大學生就業

摘要:

近年來,我國的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大學畢業生面臨着巨大的就業壓力,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本文重點就當前的就業形勢、新時期人才的需求特點及大學生如何直面就業壓力進行探討。

就業是一個敏感的社會性問題,是民生之本。大學生的就業牽涉大學生本人和千家萬户的利益,牽涉國家和社會的利益。每個大學生都面臨就業的現實,而且就業的形勢又十分複雜。因此一個尖鋭的問題就擺到我們面前,大學生應該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設計。

一、當代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形勢

大學生的擇業和創業應該適應時代的需求。既要追求自己的職業理想,更要符合社會的實際需求。因此充分了解和把握我們當前的就業形勢是理想就業、奮發創業的重要條件。

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就業在就業的形勢依然較為嚴峻,就業壓力較大。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我國的人口基數大,就業的機制有待完善,需要就業的人數多,就業高峯持續時間長。自20XX年以來,高校應屆生數量以跳躍式幅度增長,20XX年是1999年高校擴招後本科學生畢業的第一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達到212萬,比前一年增長46%,而到20XX年更是高的630萬比20XX年翻幾番了,“大眾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大學生的就業高峯與社會的就業高峯重疊,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開始凸顯。

二、新時期對人才的新要求

當今時代對人才的要求,雖然要求各種各樣,但是最基本仍然是專業職業技能,可以説這是對每一個求職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各種工作的最基本需要。因此,我們首要的任務仍然是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不能被所謂的“大學學習的很多東西以後基本用不到”所迷惑。現在我們所學的可能以後不能直接用到,但是大部分工作時的後續課程都需要現在的知識。

眾所周知的,現在的用人單位除了看基本知識水平的同時,對綜合能力的注意有很大傾向。也就是説他們不再單單看文憑,很多時候要考慮應聘人的行政辦事能力、人際關係處理能力以及是否取得其他職業資格證書等等。鑑於這種情況我們就不能單一的學習基本專業知識。要比較廣泛的涉獵其他知識,例如,取得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努力拓展自己的見識和人際關係網。通過參加學生會和社團活動,培養一個良好的處理問題方式以及積極認真的工作態度,為以後的就業工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信息時代。各行各業飛速發展,社會日新月異。時代帶給我們各種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的挑戰,也導致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的更高要求。

三、當代大學生如何直面就業壓力

鑑於這樣形勢,大學生在現在的學習生活中就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更多瞭解吸取先進的思想先進的經營理念,並且勇於把自己推銷出去。很多求職者就業期望過高,尤其是大學生,他們思想獨立,通常的教導無法在短期內使其調整就業期望,在現實面前也容易泄氣或產生自卑心理。良好的心態最重要,認識到客觀現實,調整人生規劃,相信自己、相信未來。所以大學生的自我完善應當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身體素質。身體素質包括身理素質和心理素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現代化生活的節奏日趨加快,要求要有一個良好的身體才能足以應對當今的社會壓力,”病秧子”是得不到企業的認可的,因此在大學期間我們就應當鍛鍊自己,經常參加體育運動。同樣,心理上的素質也是很重要的。在未來的面試、就業過程中,大學生所面臨的考驗將是巨大的,因此對於大學生來説,應聘職場首先就需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這就要求大學生從此時此刻就開始培養自己,不論是在即將到來的實習還是以後的面試和工作中,這都是非常重要的。過硬心理素質的前提是要有充分的準備,倘若在面試前不做好充實的準備,那麼無論面多少回也是不會成功的,所以充足的準備是必須的。其次,保持一顆平常心是很重要的。在面對許多次的失敗後,許多心理素質不好的人就會喪氣。而對於初次涉世的大學生而言,所面對的挫折將是更加巨大的,所以這就要求大學生對每一次的面試做充分準備保持一顆平常心,勝不驕,敗不餒。

(二)知識素養。對於大學生而言,知識是很重要的,這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作為學生的本職,學習知識是永遠也不會過時的話題,在確定了自己的職業目標後應當讓自己朝着這一方面發展,在大學期間努力紮實好自己的專業基礎知識,這樣將使自己在未來的工作更容易適應工作所帶來的壓力。當然,學習的基礎知識不能只侷限於那些單純的理論基礎知識,還應有些實際應用的知識,並且加以實踐的操作,這樣的知識將是更有用於未來的工作崗位。

(三)社交能力的完善。大學人際交流與溝通的機會是遠遠大於在中學時候的機會,一般的大學都開設有許多的社團,這一方面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另一方面,是很大程度上是給學生創造與他人交往的機會。大學生應當抓住這個機會,鍛鍊自己與人溝通的能力。也可以學習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比如吉他、舞蹈等等,因為這可以幫助你成為一個豐富的有情趣的人。美國工作尤其看重這一點,他們往往並不要求員工是一個在專業上多麼拔尖的,但希望員工是一個很全面、平衡的人。

總之,面對當前的就業形勢。首先,我們要刻苦學習專業文化知識,為以後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要廣泛的涉獵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同時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培養認真積極的工作態度,為以後的工作提前積累各種經驗。為以後的升職或者跨專業就業奠定基本。再次,培養一種勇於創新的辦事理念,以便適應社會的高速發展。敢於推銷自己,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機會。最後,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婚姻觀,並處理好與學習關係。相互促進。為以後把握好家庭與事業的關係打下良好的開端。

參考文獻:

[1]卡瑪。誰説本科生找不到好工作[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8.

[2]吳翔。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09(S3)。

[3]蒲昕豔。應對危機調整心態——淺析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7)。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研究論文 篇六

摘 要:

當前,由於一些高校的土木工程專業教育不符合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導致了畢業生就業形勢極其嚴峻。在這樣的環境下,畢業生採取何種科學的就業對策,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關鍵詞:

土木工程;就業;對策

土木工程行業經過幾十年的粗放型發展,開始逐步進行升級轉型,朝着精細化的方向邁步前行,因此行業對於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對於剛畢業的學生來講,缺乏對行業發展的整體預判,沒有明確的就業方向,要求不切實際,註定了就業過程的不如意。在新就業形勢下,學生如何認清實際、找準就業方向就顯得尤其重要。

一、土木工程行業人才需求分析

1.對學歷的要求

在我國土木工程行業發展的過程中,企業對人才需求的形勢是不一樣的。2004年以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緊缺,供不應求,本科生甚至是高職生進入工程設計院都比較容易。2004 之後,本科生和高職生已很難進入設計院,取而代之的是研究生。行業的不斷髮展前進,用人單位對新進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本科生的專業能力已經不足以勝任企業的崗位需求。

2.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已經進入轉型階段,在3S勘察與規劃、數字化設計、自動化機械施工,新型材料與新型工藝發展應用等方面,已逐漸呈現出國際化、信息化、科技化的特點。土木工程企業為了適應行業發展的需要,已經在進行技術的升級和改造,包括核心技術升級、裝備改造、學習現代化管理模式和引進新型的人才。企業的改造升級急需高質量的人才參與其中。另外,參與國際工程建設的設計院、施工單位、管理單位等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複合型人才缺口。

3.土木工程專業的發展趨勢

土木工程未來的發展方向毫無疑問是精細化的,主要表現在工程技術的高效利用、建築材料要求環保、生態建築快速發展、自然資源及可再生資源的大規模運用等方面。可持續發展是未來土木工程的主題,在建築材料方面,會需要更多的綠色環保的工程材料;在工程技術方面,安全監測、修復加工等技術大有作為。要做到可持續發展,利用自然資源和可再生資源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同時,未來土木工程行業企業的運營會向專一化方向發展,高精尖的技術和新型的管理模式會越來越受到企業的歡迎。

二、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就業對策

1轉變自身,打造科學就業觀

沒有明確的就業方向是當下畢業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對整個行業不瞭解,對自身能力欠缺客觀的評價,導致畢業生找工作十分盲目,他們往往在進入一個崗位一段時間後才發覺不能適應崗位工作,轉而另加選擇。輪番幾次尋找工作的經歷才可能會使畢業生有明確的就業方向,但這個過程極大地浪費了他們的精力和時間。畢業生在找工作前應通過多種渠道對整個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做一個比較透徹的瞭解,然後在科學評價自身能力和要求的基礎上明確自己的就業觀。

2.增強學校教育和自學能力,打造複合型人才

當下大多土木工程院校的教育相對於社會行業對人才的要求是滯後的,導致很多畢業生產生學而無用的無力感。在複合型人才如此缺失的當下,如果能把自身打造為適應社會與行業發展趨勢的新型人才,那畢業生的就業前景是相當廣闊的。這需要院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院校方面需及時調整教育方針以適應當前社會與行業發展的需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不要侷限於傳統的工程結構等,要增強對行業的國際化、信息化的瞭解。

3.擺正心態,培養良好品質

施工單位永遠是畢業生就業的最大市場,雖然施工單位工作條件艱苦、對技能要求高,讓很多畢業生敬而遠之。但是隻要能堅持下來,施工單位的發展前景還是非常可觀的。一線實際施工的經歷,會加深畢業生對土木工程各個環節的理解,對以後的發展也是非常有益的。隨着經驗的積累,一線人員也可實現工程監理、項目經理、項目總監等更高級別崗位的轉變。很多有成就的建築設計師、高級監理等都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也都得益於此。所以畢業生要擺正心態,降低要求,培養能吃苦的品質。

就業形勢的嚴峻,由兩種因素導致:一是行業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二是畢業生增多以及教育的滯後。畢業生就業心態的改變和端正,一切從實際出發,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是解決目前就業問題的根本出路。此外,瞭解新環境下的就業趨勢也是提高就業率的關鍵環節之一。

參考文獻:

[1]李思揚。淺談土木工程就業前景[J].建築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26):1872.

[2]葉凌翰。淺談我國土木工程就業現狀和可持續發展[J].商,2014(52):29.

[3]李佳,牛曉娜。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就業狀況與問題分析[J].科技致富嚮導,2015(1):253-254.

大學生就業形勢的相關論文 篇七

《當前形勢下對大學生就業的幾點思考》

【摘要】新時期高校大學生就業面臨着十分嚴峻的形勢,“就業難”問題凸顯。本文分析了大學生“就業難”的成因,提出了新形勢下破除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思考

目前,隨着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多,“大學生就業難”凸顯,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隨着各大院校的擴招,技術院校、成人高校的普及使畢業生的數量越來越多,同時各專業型人才也逐年增加。第二,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要求越來越高。現在各單位對應聘者要求專業技術的同時,還對應聘者的交際能力、語言能力、實踐能力、世界觀、價值觀都有不同的要求。第三,失業再就業人員、往屆畢業生也擠進就業大軍。第四,部分畢業生擇業觀念存在偏差,就業期望值和社會需求差距較大,有業不就的錯位現象普遍存在。第五,應屆畢業生缺乏就業競爭力,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難於找到合適的崗位,“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大學畢業生面臨的嚴峻問題。鑑於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大學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就業競爭力

(一)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能夠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一定是德才兼備的人。其中的“才”指的便是專業知識,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中,專業知識是求職者的立足之本,掌握熟練的專業知識才能使自己在競爭中佔據優勢。因此,大學生從入學的第一天起,就應該樹立就業觀念,努力用四年的時間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學好,增強專業技能,學到利於職業規劃的知識,增強自己的競爭力,使自己在專業領域立於不敗之地。

(二)參與社團活動,挖掘學生的個性才能

開展學生社團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載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靈活的社團活動,它能更大限度地激發主體的創造潛能、培養興趣、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大多數新生入學伊始,應該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一個或兩個社團,課餘時間積極參加社團組織的活動,參與比賽。通過參加相關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社交能力、工作意識、合作意識以及如何應對複雜環境隨機應變的技能。這在無形中增強學生的個性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就業競爭力。

(三)要轉變傳統的擇業觀念,樹立新時代就業觀

作為當代的大學生,要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切忌好高騖遠。大部分畢業生不願去一線,去基層,有業不就的錯位現象依然存在。很多同學想一次性找到自己理想的單位和工作,希望留在大城市,要求工資高、工作要體面、能解決住房等等,這些要求集中到一個單位是非常困難的。而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空閒崗位,小城市、鄉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業、私企等還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學生應樹立基層意識,事業意識和奮鬥意識,到基層鍛鍊自己,挖掘潛能,還可以將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區鍛鍊成才;逐步樹立起“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職業策略,從現實出發選擇自己的求職道路。

(四)拓寬就業渠道,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

就業就是有事做,有生活保證。那麼同樣是工作,為什麼不為自己工作呢。現在,網店、小攤位等許多小“營生”已經越來越普遍,所以自主創業是今後大學生一大就業路線。自主創業,依靠自身實力解決就業問題。大學生在一定的條件下,找準商機,發揮一技之長,走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道路,在解決自己就業的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新的就業渠道,緩解了就業壓力。

(五)充分利用假期時間,做兼職工作,為以後就業打下基礎和創造條件

寒暑期做兼職工作不是為了簡單的賺錢,更主要的是為了以後求職打下基礎。不要輕視短短的一個假期,這一個假期的工作所學會的東西是你在學校的專業課上無法學到和理解的。同時,任何一個兼職都很有可能成為你今後所要從事的工作。

二、學校要加大投入,做好就業指導工作,促進大學生就業

(一)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

職業意識是職業道德、職業操守、職業行為等職業要素的總和。它是每一個工作崗位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須牢記和自我約束的。對大學生而言職業意識就是他們在職業定向與職業選擇過程中對自己現狀的認識和對未來職業的期待與願望,很大程度影響到他們的就業方向。因此,我們要積極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除開設職業規劃課程外,還要邀請專業的職業規劃人員到學院作講座,通過宏觀形勢的講解讓學生了解相關專業的美好前景,通過職業人員具體講解讓學生知道行業缺少的相關人才,進而明確學生在校期間的努力方向。

(二)強化就業指導,全面增強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當代大學生在職業追求上更多的看重職業的個人價值,很少考慮職業的社會價值。容易造成大學畢業生在以後的職業生涯中缺乏敬業精神和團隊精神,溝通能力差,而這些往往是用人單位最看重的。因此,在高校的教育中,應加強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的教育,增強大學生的職業意識,為將來的職業生涯打好基礎。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多方面鍛鍊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表達能力、動手能力、溝通能力等,形成比較強的綜合競爭力,儘可能多地參加社會實踐、社會兼職和社團活動,培養自己的團隊精神,積累工作經驗。提高畢業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增強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三)建立畢業生就業網絡平台,促進就業

網絡已成為現今社會工作學習的重要平台。它信息容量大、涉及面廣,而且方便快捷。通過建立網絡平台為畢業生提供各類工作信息,搭建網上招聘、求職平台,為畢業生擇業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條件。

(四)積極開展校園招聘會,促進大學生就業

招聘會仍然是畢業生就業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招聘會上,畢業生可以直接與企業面對面,可以對企業有更真實、更細緻的瞭解。同時對所要應聘的工作有更深入的學習和了解,從而知道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和重點。

【參考文獻】

[1]王鐵英。不斷創新高校大學生就業工作模式[J]。科教導刊,2011(3)。

[2]任萍萍。關於促進大學生就業工作的幾點思考[J]。中國商界,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