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研究性學習論文【通用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6W

研究性學習論文【通用多篇】

研究性學習論文範文:《非音樂專業學生研究性學習有效模式探究》 篇一

〔摘 要〕 為探索在非音樂專業人才中實施音樂研究性學習有效模式 ,本研究以初等教育專業學生為例 ,設計了實驗班、對照班進行前後測,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與態度、音樂成績、學習方式自我評價的調查和音樂能力測量作了詳細的數據統計。 通過實驗探究對比,驗證該模式有利於使學生對音樂發生興趣、提高上課積極性、提高授課效能,同時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多種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創新實踐能力。

〔關鍵詞〕 音樂;研究性學習;有效模式

為探索如何更好地在非音樂專業———初等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教育中實施音樂研究性學習有效模式,使研究性學習方式能在音樂教育活動中實施,並走向系統化和科學化,本研究根據研究性學習理論,結合音樂專業特點,建構綜合概括的音樂研究性學習模式進行教學實驗,旨在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篇二

[1]霍益萍。研究性學習:實驗與探索[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2002.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音樂課程標準解讀[M]。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3]夏慧賢。當代中國小教學模式研究[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4]錢建良。國小音樂教學中的“體驗”[J]。中國音樂教育,2003(3):45-47.

[5]張志亞。對結合各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幾點思考[J]。教育科學研究,2002(6):25-28.

第三篇研究性學習論文範文:《試析高師院校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管理窘境及對策》

摘要:近年來,在高師院校學生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具體表現在研究性學習活動少而低效、投入不足、指導缺位以及成果質量欠佳等方面。建議高師院校從加強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有效管理、彰顯研究性學習活動本身的魅力、強化指導教師對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投入、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等方面入手,探尋脱困之策。

關鍵詞:高師院校;學生;研究性學習

高師院校為落實教育部在2005年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高〔2005〕1號)關於高等院校“要積極推動研究性教學,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1]

的文件要求,在學生中積極組織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活動是旨在促進學生髮展,以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模擬科學真理的認識過程所開展的學術性專題活動。該活動對於高師院校學生教育教學研究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當前高師院校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狀況不容樂觀,導致研究性學習在高師院校學生培養中的價值無法充分有效地實現。筆者試圖從高師院校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管理的窘境出發,探討提升高師院校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有效性的對策,促進高師教育質量的提升。

研究性學習論文範文:《芻議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篇三

摘 要:探究性學習的模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用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去主動的解決問題、學習知識、應用知識並最終解決實際問題的科學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模式的實現,離不開教師對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其重點在於引導學生更科學的學習。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可以培育學生自主探索物理規律的能力。筆者着眼於目前高中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出了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行“探究性學習”模式的策略和看法。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高中物理學;應用

物理學的重要內容便是研究自然現象中的物理規律,對於高中物理教學來説,一方面要求學生掌握物理學中的現成的學術成果,另一方面也應熟悉對自然規律的發現和認識的探索過程。因此,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十分適合物理課程的教學。在物理教學課堂中實行探究式學習模式在提升高中生科學素質的同時,也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從而滿足我國現代化發展對物理人才的需求。

高中物理課堂中探究性教學的應用策略 篇四

教學策略指的是教師為了達成課前的教學目標,充分的優化教學過程,提升整體教學效果的教學計策和方法。教學策略是為了達成預期教學目標而設計的。所以,不論是何種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都需要有自己的策略。探究性教學的特點是教學過程當中的突發狀況和問題比較多,因此在教授中應用探究性教學方法時應注意把握具體的操作過程,講究教學的策略性,如果在物理探究性教學中忽視了策略的運用,則會影響教學的實際效果,學生的探究沒有遵循科學的方法,會逐漸失去學習興趣。

(一) 涉及情境式提問

物理學科的主要內容是對物理現象的探究,學生通過觀察物理現象,來發現和理解物理現象的特徵和原理,這整個過程不是僅僅靠傳統的教學所能實現的。因此,物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創設一些貼近課堂主題的情境問題來將學生帶入到課堂的探索當中。對於問題的創設教師應層層深入,由淺入深,在問答的過程中逐漸引入新的內容。設置問題式情境時,教師要注意選擇能夠創造神祕感而且可以吸引學生主動去探索的問題。對於問題的難度,不能超越學生的理解能力,也不能過於簡單,學生一步一步探索最後才能摘到蘋果。

情境問題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提升對教材知識的掌握,弄清楚知識的來龍去脈,從而實現物理知識的拓展和遷移。比如,教師在講解《超重和失重》這節課程的時候,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進行相關的情景聯想。在課堂中教師可以播放我國航天員在太空中的生活狀態,學生會發現航天員在飛行器中始終是漂浮的狀態,這正是在這節課中要講解的物理現象。學生在觀察航天員的生活視頻時,會被航天員的生活所吸引,會有意識的去思考為什麼航天員是漂浮的狀態,深刻的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這就是實現的情境問題創設的目的[2]。

(二) 巧妙聯繫生活實際

教師在創設物理問題情境的時候,應注意問題和生活實際的結合。所設計的問題力求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這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回答問題積極性,學生會提出更多大膽的質疑,師生間就會有更多的互動。這種聯繫生活實際的教學理念既可以使教師發揮其智慧和創造力,同時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參加物理課堂探究的熱情,學生從被動接受轉為了主動探索,為課堂教學增添了活力。比如,在講解電流時,可以把電流形象的比作水流,這種將教材內容形象化、具象化的方法,使得學生可以在生活中建立物理知識體系,明白物理知識和生活是實際的關係。物理原本就是源於生活的,因此,只有把情境的創設和實際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激發學生對抽象物理概念的興趣。

(三) 適度探究,把握課堂時間

探究性教學和灌輸式的教學相比,具有許多優點。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展現自己和發揮創造力的平台,而且培養了學生的物理科學素質,提升了自信心,有效的活躍了沉悶的物理課堂氣氛。但是,許多物理教師會發現,探究性教學是很浪費時間的,無論選擇何種探究形式和探究內容,只要讓學生自主的去完成課堂任務,就會拖延正常的教學進度,因此許多采用探究性教學的教師常常無法正常完成教學任務,長期以來,就放棄了對探究性教學的實際運用。

對於這種現象,教師的問題主要是沒有明確教學內容的重點所在,一節物理課中,並不是所有的教材內容都適合用探究性教學的方式去進行探究,這並不能説明探究性教學是不具備普遍適用性的。事實上,任何一節物理課程,都存在適合師生共同參與探究的內容,比如,在複習物理知識的時候,也可以應用探究式學習的形式。將整個複習過程分為自我回顧課程內容、尋找課程重點、自我表述規律和方程的三個部分。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並不追求“一談到底”,而是力求“節節有探,適度探究,合理選擇”。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把探究的學習形式融入到每節課中去,選擇合理的探究點,在探究性教學發展並不完善的現狀下,是最為符合實際的教學方式[3]。

(四) 堅持探究式學習模式

探究性教學是一種嶄新的教學策略,教師普遍不具備大量的實際應用經驗。而且探究性教學的實現是需要大量硬件設施來支持,對於物理規律的驗證,如果少了實驗器材的支持,一切探究都是空談。

因此,對於硬件設施不完善的學校來説,探究性教學的實現具備一定的難度。另一方面,探究性教學的實施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這種互相的配合並不是幾天就能快速養成的。而且,探究性教學模式對教師的物理科學素養有着較高的要求,教師不僅需要和學生長期磨合,還必須提升自身的理論和專業知識水平。教師通過對探究性教學的長期堅持,用豐富的理論知識武裝自己,用廣闊的知識面豐富課堂內容[4]。

高師院校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低效的原因 篇五

(一)學校對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低效管理

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組織管理是該活動能否有效實施的關鍵所在。筆者認為,之所以高師院校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處於窘境,價值無法彰顯,學校對該活動的低效管理難辭其咎。首先,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承辦機構及其負責人員缺乏深厚的學術背景。一般情況下,高師院校的研究性學習活動由隸屬於學校學生會社團部的科技部承辦並負責組織實施。科技部一般配備負責學生管理工作的指導教師一名,學生部長一名,部員若干。其中對活動的組織實施起關鍵領導作用的教師,往往擅長學生管理工作,不具有學術研究的經歷和體驗,缺乏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研究經驗,不能充分勝任學術研究活動的領導職能。其次,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和實施欠缺科學完備的規範制度。如在目前高師院校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往往不具有文本化的成果評價指標體系,評審專家的選用也比較隨意,缺乏科學穩定的規章制度對活動過程的規範。綜上,管理上的低效是導致研究性學習活動成效不彰的重要原因。

(二)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魅力彰顯不足

研究性學習活動本身兼有研究性和學習性,而其最大的魅力所在就在於它的研究性。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研究性意味着該學習活動在於探尋未知,求取答案,這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獵奇心理,從而激起他們的探索熱情和興趣。同時研究性學習活動研究的過程雖不是對全人類未知的求索,但卻是學生逐漸發現對他們來説未知世界奧祕的遊戲。遊戲過程的每一點進展,每一個克服困難後接近答案的喜悦,都可以成為他們繼續前行,不斷對活動投入時間和精力資源的動力。然而現實的狀況是,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這些熠熠生輝的亮點和魅力並未在活動中讓學生深切的體會到。相反,由於高師院校學生對於研究性學習方式的陌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缺乏有力的指導,致使激發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興趣以及研究性學習活動過程中應該獲得的成就感匱乏,使學生在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無法切實體驗到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真正魅力。

(三)缺乏對教師投入的激勵機制

專業教師高效優質的指導作為充分彰顯研究性學習活動魅力和價值的必要條件,對於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效果而言是重中之重。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激發專業指導教師參與並切實保障優質指導力量充分投入的激勵機制十分重要。然而當前在高師院校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中,起指導作用的是參與活動的學生所在導師組的指導教師,學校對於導師針對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指導缺乏關注,沒有相應的考核指標,指導與否與學生導師的職稱評定、工資待遇等切身利益毫無關聯或關聯甚微,加之指導教師自身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比較繁重,且對於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指導又非一朝一夕或短時間的資源投入就能獲得短期效益,這樣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的人力資源投入方向自然無法激起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和熱情。

(四)研究性學習活動評價標準不科學

目前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評價包括過程性評價(中期檢查)和結果性評價(結項評價)。結項方式又包括答辯結項和成果結項。答辯結項要求項目主持人針對專家組提出的問題進行現場答辯,通過其回答問題的質量了解學生的研究深度和質量。成果結項包括兩種:一種是要求項目主持人在省級或以上級別的期刊上公開發表項目研究的成果;另一種是要求項目主持人完成其項目預期的科技作品。在高師院校中,成果結項的前者所佔比重居多。首先,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中期檢查存在形式主義的傾向,並無對研究進展實質性的檢查,而是由參與者提交一份研究進展情況的文字材料了事。其次,由於答辯結項不需要呈現系統完整且實體化的成果,加之答辯專家往往在答辯過程中放低要求,致使答辯結項的難度遠低於成果結項。又因為目前我國省級出版物良莠不齊,有些省級期刊對文章質量的要求並不嚴格,即使選擇成果結項的學生,其研究成果的質量也難以得到保證。

研究性學習論文範文:《聚焦小班體育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 篇六

【摘要】研究性學習重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景,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自主、獨立地參與實驗、操作、調查、蒐集與處理信息、表達和交流等活動,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掌握技能、解決問題,促進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關鍵詞】小班;體育教學;研究性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問題解決的學習,其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知識和思維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因此,進行研究性學習是促進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對國小體育課堂教學的根本性改革,把課堂交給學生,使課堂教學真正為學生的發展而服務。通過課堂創設的情境,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讓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心智活動,從而擴展學生的體質、個性、能力發展的自由空間。

參考文獻: 篇七

[1] 羅玉明 。 高中生物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探索與思考 [J]。 教育探索,2002(6):27-29.

[2] 宋立宇 。 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目標與策略 [J]。 赤峯學院學報,2006(01):118-119.

[3] 張琳 。 高中生物實驗中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研究 [J]。 中學生物教學,2002(03):10-11.

[4] 謝進 。 研究性學習與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相結合的實踐與思考 [J]。 考試周刊,2008(48):221-222.

[5] 楊學新 。 淺談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的實踐 [J]。 生物學雜誌,2002(06):55-56.

彈性課題,要求明確 篇八

長期以來,學生學習似乎是與研究無關,搞課題應該是大人的事。在體育課堂組織研究性學習中,進行課題的研究已經成為教學中作業佈置的一個重要趨勢。在確定研究性學習的課題時,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課題設置要具有彈性,但是要求要明確,要給學生自主性和創造性,但也不能任其自由散漫,要有針對性,不能有盲目性,避免給教者來到指導上的困難。

所以,教師在設定課題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學科特點和自己已有的經驗,確立一個靈活的選題,具有發散性,有多重選擇,既給學生一個研究性學習的方向,又提供給學生一個較大的自主選擇的空間。其次學生進行小課題的學習是一種研究性的學習,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經歷一個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合作學習和得出結論的過程,學會一些探索的方法。

再次,小課題的研究對學生來説是有趣的、可行的,課題要確定一個具體的,可操作的教學要求。如:創編一套徒手準備操,我給這個課題的提出的要求是:1. 動作的選擇自定,要符合全面活動的原則,2.動作編排要有一定的順序,而且要具有科學性,3. 要有一個具體的名稱,4. 要配合音樂節奏,節奏要與動作、主題相附,5. 同學必須是自主結伴組合,6. 開展學習兩週後要進行展示,並要進行評價。學生的能力是超出我的想象,他們創編的有武術操、形式多樣的健美操和形體操、還有學生非常喜歡的街舞,創編的這些操內容非常豐富,我讓學生在課內進行展示,大家共同欣賞,共同評價,使得他們在展示中享受成功的喜悦,為他們自己出色的表現感到驕傲,同時在展示盒評價過程中各個小組相互進行修正、完善,使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由於自己不斷的對體育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和更深切的體會,由原來的就是利用體育在玩,到更深層次的追求,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快感,享受不斷進步帶來的喜悦,老師看到他們不斷的進步和提高,也在享受着他們帶來的驕傲,教師也在不斷的探索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他們的創新能力。

音樂研究性學習有效模式對音樂學習的影響 篇九

音樂研究性學習有效模式是指在音樂教師為主導作用下,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參與音樂學習全過程的一種參與體驗型的探究模式,突出學生的審美體驗和探究精神[1]。 它主要是通過創設各種音樂情景和學習活動,使學生廣泛參與、接觸感受各種音樂問題情境;同時,在音樂教育者適時而正確的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研討音樂,獲取音樂知識,改變學習方式,形成學習、研究音樂知識以及欣賞、表現、創造音樂的能力的音樂研究性學習有效模式。

(一)實施音樂研究性學習有效模式對音樂學習興趣、態度的影響

音樂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人對事物或活動所表現出來的積極、熱情和肯定態度,並由此產生參與、認識和探究的心理傾向[2]。 因此,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音樂情境來激發興趣。 認知心理學認為,情境越真切、越生動,學習情緒越高漲,學生的求知慾望就越強烈。 通過音樂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中情境的創設,可以喚起學生原有的認知圖式和情感體驗[3]。 體驗教學是以鮮明的形象強化學生對教材的親切感,促使情感參與認知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和主動性。 在情感的驅動下,學生能加深對情境中事物的感知和體驗,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對音樂學習的積極心態和愉悦體驗,使音樂學習活動成為學生積極而自覺的活動[4]。

(二)實施音樂研究性學習有效模式對學生音樂能力的影響

音樂審美是研究性學習的關鍵要素。 音樂研究性學習有效模式中的實踐感受過程是一個包括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種心理功能的綜合的音樂審美動態過程。 在音樂參與體驗活動中,學生通過上一系列的心理反應來分析評價客觀事物的真、善、美,做到“學中樂”“樂中學”,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產生審美愉悦感,最終使音樂審美能力(音樂感知能力、想象力、表現能力、創造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得以優化發展。

(三)實施音樂研究性學習有效模式對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影響

交流互動是音樂研究性學習的重要途徑。 音樂合作學習是一種共同的、開放的、包容的學習,它要求學生資源共享,共同參與任務,直接交流合作。 在音樂研究性學習有效模式中的體驗內化、合作探究階段中,老師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空間,正確引導學生用探究方法進行知識交流,鼓勵學生大膽創設,自主探究,學生也能暢所欲言。 這樣,師生得到充分交流,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表現創造、展示創設成果。 交流互動、良性循環當使學生增強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拓展人際交流的空間,增添合作的內容,從而為學習音樂注入動力。

(四)實施音樂研究性學習有效模式對學生改變學習方式的影響

在音樂研究性學習有效模式的實施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作用就是激發學生自主地學習音樂。 因此,學生只有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才能真正學好音樂。 從表 4 的數據可知,實驗班學生學習音樂的意識比對照班強得多,説明實施音樂研究性學習有效模式的確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獨立意識與參與意識,培養合作與探究意識,最終改變學習方式。 原因有以下幾點:

1、充分的體驗活動,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參與意識教師通過創設合適的音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活動,進行自主合作交流與探究,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這樣能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相長的主體,真正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參與性。

2、注重音樂學科評價,把成功的機會留給學生音樂研究性學習有效模式注重學習的過程,也就是注重對學生在學習音樂過程中的學習表現及學習態度[5]。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生生評價、師生評價,鼓勵學生對別人的評價進行再評價,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就會享受到自主探究的樂趣,從不同的側面、不同角度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喜悦。

3、有效的合作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了學生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教師為學生提供一組有意義的音樂材料,學生根據材料發現、提出問題,並在獨立思考及合作學習中分析問題。 教師應適時有機地指導學生學會學習音樂的方法,讓學生在參與研討音樂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的探究意識與合作精神。

總之,音樂研究性學習有效模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根據五年制高職學生心理髮展和創造力發展的差異以及創造性潛能的個性心理品質基礎和智力基礎,音樂研究性學習有效模式在實施的過程中體現了以下幾點:第一,創設音樂、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了學生探究意識。 第二,讓學生自己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力來理解、領悟音樂,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激發,再經過體驗內化激發學生的表現音樂的。

參考文獻: 篇十

[1]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

[2]張建林。大學本科教學過程完整性與研究性學習[J]。高等教育研究,2005,2(26):73-77.

[3]Boyd,D.J.,Grossman,P.L.,Lankford,H.,Loeb,S.,& Wyckoff,J.。Teacher Prepara-tion and student Achievement[J]。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2009,31(4):416-440.

[4]任良玉,張吉維。本科創新人才培養的制度環境和文化環境———以“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實施為例[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9,(6):1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