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版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數據分析精彩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43K

新版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數據分析精彩多篇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數據分析 篇一

作者簡介:石苗(1981.6-),女,湘南學院數學系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形式分析及對策

石苗

(湘南學院數學系湖南郴州423043)

摘要: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使得本來就已經非常嚴峻的大學生就業更加艱難。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學生就業中出現的新

傾向,對當前金融危機下大學生的就業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對策

中圖分類號:c9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49x(2009)-07-0027-02

大學生的就業歷來都是政府非常關注的問題,特別是從99年高校擴大招生之後,大學生的就業難問題就開始浮出水面。大學生難就業的問題其實永遠都是相對的,特別在我們這種經濟發展很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表現得特別突出。從目前來看,大學生就業市場的發育並不完善,一些地方畢業生就業出現困難,但從總體上説目前高校畢業生數量與各行各業的需求量相比還遠遠不足,畢業生在地區的分佈和結構上也不平衡,就業困難只是地區性的和結構性的[1]。所以導致目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根本原因有就業觀念、就業制度等問題,也有高校部分學科專業與社會實際需求相脱節所造成的。

一、大學生就業中出現的新傾向

(一)自我評價比較理性

畢業生就業前認識到自我評價的重要性,畢業生有較強的自我意識,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同時也強調社會實踐的檢驗,説明了當代大學生自我評價已從“以自我為中心”逐步轉向理性化。

(二)就業目標趨多元化

大學生的擇業與就業觀,制約着他們對職業的選擇和對地域的選擇。由於大學生就業觀念和擇業價值取向的多樣性,導致了大學生選擇職業的多元化傾向。這種多元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2]:首先,對未來從事職業行業領域的選擇。據調查,畢業生由原先選擇“公務員”、“教師”、“經營管理人員”的高比例,趨向於向國企、外企、私企、西部、自主創業等作為就業選擇目標,這説明原有選擇職業集中單一行業的現象正在淡化;其次,對工作地域的選擇。“孔雀東南飛”的狀態在大學生就業流向上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但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就業政策的改革以及各個省市地方性就業法規的頒佈,大學生在就業選擇中選“其他中等城市”的比例也在提高,這也説明在就業單位地理位置的選擇上已不僅僅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或大城市,中等城市也逐漸成為畢業生選擇的重點,與當前社會上人才迴流趨勢相吻合。

1.大城市、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企仍是普通高校畢業生的首選。絕大多數同學仍然看重事業單位,尤其是教學、科研等知識高聚集型單位,而以往“政府機關”這一熱門行業雖然並未顯出優勢,但熱度不減,近幾年的公務員報考熱即是證明。另外除北京、上海、廣州等以往就業比較集中的城市外沿海城市以及經濟發展較快的內地城市也是大學生就業選擇地。

2.重經濟待遇,更看重發展前景。新一代大學生的個體意

識逐漸加強,更加註重自我價值的實現和關注生存條件。絕大多數同學認為選擇職業時“行業發展前景”、“施展個人才幹”、“薪金報酬”的三個因素起着關鍵的作用。可以看出隨着時代和社會的進步,在擇業觀上既重經濟待遇,把它作為生活的基礎,同時更重視前途發展,有較強的事業心。

3.西部地區與貧困地區成為大學生擇業捷徑。隨着西部

大開發戰略的進一步擴大,國家對西部及貧困地區加大發展力,度進行政策與資金的扶持,在就業中一部分學生正是看到了這一優勢[3].再加上這些地區對人才需求的重視,特別制定了一定的優惠政策,在近幾年就業比較困難的情況下,大學生就業選擇時這些地區就成了他們的好去處。

4.自主創業成為大學生就業新天地。

非國有企業已成為學生的重要選擇,説明當代大學生對自主創業觀念已基本接受,凸顯對知識密集型單位的青睞,正逐步樹立自主創業意識,不斷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三)家庭在大學生擇業中愈來愈發揮着重要作用

家庭在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前仍然是大學生社會化的一個重要執行者,也應注意幫助大學生確立切合實際的職業意識,幫助他們選擇好職業。家庭對於一個大學生個體的情況更為了解,應根據每一個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他們完成人生重要的職業選擇。社會對大學生職業意識教育引導表現在加強輿論宣傳的導向,用健康的主流文化來教育引導大學生完成職業選擇,要正面宣傳和報道大學生擇業中出現的各種新聞熱點,配合學校和家庭形成良性健康的社會氛圍,使大學生確立正確的職業意識。

二、就業指導應有新思路

1.加強就業指導,深化就業指導的內容與形式。根據社會需要,加強能力素質培養,提高大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學校要注重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以及與此相適應的觀念和意識,既符合當前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又達到了用人單位滿意和學生自身塑造的要求。要提高就業指導的效果,不能僅靠就業指導中心,應通過學校各部門齊心協力,及對專業課教學的滲透等方法共同形成合力,開發就業指導的隱性課程,強化具體操作過程的有效度,提高指導效果。與此同時,隨着社會的發展,就業指導的內容和形式必須不斷深化。

2.拓展信息渠道,加大信息收集力度。

對成功就業的信息而言,學校就業指導中心佔據着主導地位。大多數同學認為畢業生有效的就業途徑仍是通過學校就業中心直接推薦和校內招聘來解決。可見高校是畢業生就業市場的主體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但同學們同時需要學校在加強和改善就業指導時應重點加強信息提供和具體指導。加大信息收集力度,充分發揮就業市場的主體作用。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最關心、最需要的是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目前,高校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必須加大有效信息收集力度,千方百計為畢業生提供更多、更有效的需求信息,並進一步加大與用人單位的合作,拓寬畢業生的就業渠道,充分發揮高校這一畢業生就業主體的作用。

3.加強就業指導機構建設,建立專業指導隊伍。就業指導

已成為一種專門的職業。就業指導工作不僅是幾個月臨時的事務性工作,它要研究社會就業市場的變化,要研究人才供求關係,要研究人才資源使用的最佳原則,需要有職業化、專

業化、專家化的職業隊伍來完成這一任務。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大學生求職的需求,才能幫助大學生確立正確的職業意識。要加強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的建設。這個中心

要有一批高素質的熟悉學生工作和就業市場的人才,必須經常開展畢業生的就業指導、諮詢、推薦和服務工作,功能要齊全,能開設一定的講座和課程,幫助學生掌握求職的技能和知識。就業指導中心要有一定的硬件工作條件如信息查詢室、資料閲覽室、洽談室、招聘工作場所、internet信息網站以及必要的設備和經費。

4.實踐中進一步探索由就業教育走向創業教育的新路

子。為了解決目前出現的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除了以上提到的從就業政策以及就業指導等方面採取切實措施外,目前高等教育界正在努力探索創業教育的新路子,以期有助於問題的解決。從目前來看,由就業教育轉向創業教育,已經是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總趨勢,也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選擇。相信隨着對創業教育研究和實踐的不斷深入,創業教育的新理念必定會逐漸樹立,高校畢業生將不再僅僅是求職者,而且將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這必將會在很大程度上解決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因此自主創業是未來就業的一大趨勢。

三、社會與家庭應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支持與幫助

1.加強輿論引導,進一步深化大學生就業制度的改革。雖然經過多年體制改革,但由於長久以來的計劃經濟影響,在大學生就業方面國家就業政策跟不上近幾年就業形勢的發展變化。特別是由於我國各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差異,就業政策也各有特色,各個行業之間的人才流通壁壘並未完全消除,因此進一步深化就業制度改革是當務之急。另一方面加強輿論宣傳,用健康的主流文化來教育引導大學生完成職業選擇。配合學校、家庭形成良性健康的社會氛圍,使大學生確立正確的職業意識。體制問題還是大學生就業的障礙,因此,必須要繼續深化體制改革,減少勞動力流動的體制性障礙。雖然目前我國省會及省會以下城市都已取消了對應屆大學畢業生的進人指標、户口指標等的限制,但對於已經工作的大學畢業生流動則遠非是無限制的,特別是對那些已去農村和西部地區工作的畢業生,要再回到城市工作,則會面臨一系列的困難。因此,不僅要為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創造寬鬆的體制環境,而且要為往屆畢業生的工作轉換創造寬鬆的體制環境。另外,要降低大學畢業生的創業門檻,鼓勵他們自主創業,這既能推動經濟增長,又能增加就業。

2.家庭應加強對大學生職業意識的教育與指導。

由於社會資本的影響,使得大學畢業生對“前途的選擇”不僅僅是個人的決策,而是整個家庭在所處的社會經濟地位上做出的集體決策。家庭在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前仍然是大學生社會化的一個重要執行者。應注意幫助大學生確立切合實際的職業意識,幫助他們選好職業。家庭對於一個大學生的情況更為了解,家庭成員根據每一個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他們完成人生重要的職業選擇,並且家庭成員的意見對於大學生來説也比較容易形成影響,他們多年的人生經驗對於涉世不深的青年人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鑑作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根據實際情況擇業也是每一個家庭應盡的義務與責任。

參考文獻:

[1]論我國的就業政策與大學生就業的問題[j],姚玉羣,人口學刊,2004

[2]大學生就業指導[m],錢曉,李增秀。科學出版社,2009.2

[3]新編大學生就業指導[m],吳漢德。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5

責任編輯:李建君

石苗>>>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形式分析及對策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數據分析 篇二

英本081傅羣燕04號

【摘要】: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是幸運的,因為生長在這個盛世年華,有更廣闊的天地讓其施展抱負,但是機遇往往是與競爭和挑戰是並存的。每個大學生都將面對越來越快的社會發展所帶來的競爭壓力。競爭,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展示了社會的活力;競爭就是優勝劣汰。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很多畢業生眼高手低,大都不能找到四級理想的工作,成為了在家坐吃空山的傍老族。本文從多個方面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進行分析,以求讓大學生們認清當前社會形勢,從而更好的解決就業問題。

【關鍵詞】: 當代大學生 就業形勢 競爭

【正文】:

一、根據相關資料,可以看出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有一下幾個特點:

1.就業崗位與畢業生人數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學畢業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為什麼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讓大家困擾呢?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説,就是供過於求。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的數量比社會上所需要的就也崗位數量多的多;而且,這個差距還在逐年的增大。有關資料表明,從2001年至200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從114萬增加到413萬,是擴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崗位增加的比例卻遠遠小於此。這也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一個直接原因,相信這也是社會公認的。

2.熱門專業人才過剩

前些年,出現了幾個熱門專業,如計算機,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認,這些專業至今仍然是熱門專業,仍然是社會的焦點問題。致使眾多考生紛紛報考這些專業。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認為的:既然是熱門專業,那麼社會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這話不假,可是,當所有的人都這麼想的話,就會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雖然需求量大,但學習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經超過飽和。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説的扎堆現象。這也就是為什麼熱門專業的畢業生們找不到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3.薪水與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學畢業生,尤其是名校的畢業生,剛剛畢業,剛剛踏入社會,就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會現實水準。從而對一些企業的相對較低的薪水不屑一顧。其實,這就象軍人打仗一樣。能帶兵打勝仗的將領,不一定受過什麼好的教育,但通過實踐,他們可以帶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從學校裏學出來的將領卻未必有那樣的本領。因為他們只是通過理論來看戰爭,很少付諸實踐,只是紙上談兵,真要上戰場的時候,有些事情跟紙上的並不一樣。所以,即使是名校畢業的學生,也不能自以為是,有些事情並不象想像中的那樣。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現在的大學生們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開到只有800元,但這畢竟只是少部分,仍有大部分畢業生的期望值高出社會現實水準,這就是人們常説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4.各企業選人挑剔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着“選材難”的問題。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棟樑和骨幹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這將是應屆大學生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企業是不會無緣無故不要應屆生的。

二、當代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造成當代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經濟原因、社會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將從這幾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

1. 經濟原因

金融危機直接影響行業就業,並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就業衝擊。因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國際社會金融海嘯導致了金融機構的連鎖性破產,引發了金融行業的裁員風潮。金融危機滲透到實體經濟領域,會對整個經濟增長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就中國而言,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行業性的衝擊不可避免,儘管由於資本市場“防火牆”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減緩。此外,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就業會受到最為明顯的衝擊。如果這個過程繼續影響到經濟增長,這對就業增長將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信息。

2. 社會原因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着“選材難”的問題。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棟樑和骨幹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這將是應屆大學生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企業是不會無緣無故不要應屆生的。

大家都知道,大學畢業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為什麼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讓大家困擾呢?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説,就是供過於求。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的數量比社會上所需要的就也崗位數量多的多;而且,這個差距還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學沒有迅速適應就業市場對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從傳遞知識的角度上看,在整個大學教育中,知識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個比重,理論功底及其相應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構建仍然極為薄弱;持續的擴招可能進一步稀釋了大學既有的教育資源。對於大學生從學校到工作的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導致學生或許有專業能力,但是缺乏獲取職業信息,展示專業能力,適應實際工作以及應對職業轉換的能力。

3. 自身原因

很多大學畢業生,尤其是名校的畢業生,剛剛畢業,剛剛踏入社會,就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會現實水準。從而對一些企業的相對較低的薪水不屑一顧。其實,這就象軍人打仗一樣。能帶兵打勝仗的將領,不一定受過什麼好的教育,但通過實踐,他們可以帶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從學校裏學出來的將領卻未必有那樣的本領。因為他們只是通過理論來看戰爭,很少付諸實踐,只是紙上談兵,真要上戰場的時候,有些事情跟紙上的並不一樣。所以,即使是名校畢業的學生,也不能自以為是,有些事情並不象想像中的那樣。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

4.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3大原因之外,還有許多各方面的因素影響着大學生就業問題,如性別問題,相關資料表明,女性畢業生的就業率比男性畢業生低6.4%。還有,城鄉區別問題。據報道,來自農村的畢業生的就業率比來自城市的畢業生的就業率低10.09%。

三、當代大學生如何應對就業難問題

看清問題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決問題才是最關鍵的。既然知道了原因,那就要求相應方面共同努力,解決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應的舉措。

1.政府方面

政府要發揮它的宏觀調控作用,就要通過各種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進行調節。首先實現經濟穩定發展,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含量;其次面向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開展積極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市場競爭意識;第三,積極拓寬就業渠道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縮小自主創業制度的門檻,同時減輕能擴大就業微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税負,大力支持和發展我國的服務業、中小企業、集體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第四,加強社會保障制度

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第五,健全市場法制建設維護企業和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努力規範就業市場;最後,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發揮市場服務功能改善就業評估體系和加強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

2.社會方面

企業應提供儘可能多的就業崗位,在保證企業利益的前提下接納更多的大學生。在這一點上,企業領導人應該設身處地的為大學生們着想。首先,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改變唯經驗論、唯學歷論,摒棄用人歧視,鼓勵人人都作貢獻,人人競相成才。其次,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説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第三,確定科學招聘程序。要確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核後,擇優錄用。基本上可以通過以下三步來完成:第一步初選。按照崗位要求,考核硬性指標。如年齡、文化程度、經驗等,要查户口本、身份證、畢業證及相應能證明經驗能力的成果和有關獲獎證明等,確定初步合格的人選。第二步考試。包括口試、筆試、實際操作等形式,主要考核相關業務能力。第三步複試。經過雙方面談,做出錄用決定,主要是考核受聘者的需要層次與崗位對受聘者的滿足程度是否相符,最後錄取合適者。

3.大學生方面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包括素質與能力。當代大學生必須有把自己事業與國家進步、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文明融為一體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堅持真理,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要爭取知識廣博,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隨機性、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做到因人、因時、因事而異。其次,加強社會實踐。大學生可利用假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第三,正確就業定位。當前大學生求職擇業應當面對現實,根據市場實際狀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工作,而不應過分關注工資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實現人生價值。第四,藉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當前大學生可利於人才交流會、網絡資源等途徑,尋找合適就業崗位,主動大膽把自己真實才幹推銷出去,珍惜和抓住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第五,先就業後擇業。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得已時,大學生應轉變就業觀——先就業後擇業,求職擇業不可再像過去那樣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計較眼前的職業崗位是否理想,那就會失去許多起步的機會,可以在先就業過程中積累工作經驗,使自我價值得到較大的提升,為以後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礎。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數據分析 篇三

《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與對策》

一、分析出課題的學科分類號與檢索詞

1.關鍵詞分析(2~3個):

(1)大學生就業(2)就業形勢(3)就業形勢分析與對策2.檢索式(1~3個):

(1)ky='大學生就業' and ft='就業形勢'

(2)ky='大學生就業' and ft='就業形勢分析與對策'

二、中文全文數據庫檢索

數據庫:中國知網(1)檢索方法:高級檢索

(2)檢索範圍限制 年限:2011—2013限定類目:全部

檢索途徑:主題匹配方式:模糊(3)檢索式:ky='大學生就業' and ft='就業形勢'(4)檢出篇數:1654

(5)檢索思路:a確定檢索目的方向b.選擇檢索途徑

c.選擇檢索工具d.選擇文獻類型、語種、時間

e.選擇正確的檢索方式f.調整檢索式及檢索詞g.輸出檢索結果

(6)經篩選與課題主題相關的文獻題錄(5篇)

題名

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與對策研究 對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與對策的探討 新時期理工科高校經管類專業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與對策研究——以南航經管學院07屆畢業生

為例

當前大學生就業

作者 任衝;任凌;劉潔;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對

策;研究 大學生;就業;對

策 理工科高校;經管類專業;大學

生就業

來源

中國集體經濟 內江科技

劉紅旗;

文教資料

王娜;大學生;就業;青春歲月

形勢分析與對策

探討

高校畢業生就業

形勢分析與對策

對策 莊豔陽;就業環境;就業形勢;分析;影響;對策生物技術世界

三、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

根據人力資源部和社會保障部相關部門出具的數據顯示,自1998年高校批准擴招以來,中國教育的發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大,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大幅度增加,2005年高校畢業生338萬,2006年高校畢業生413萬,2007年高校畢業生650萬,2008年高校畢業生559萬,2009年高校畢業生611萬,2010年高校畢業生630萬,2011年高校畢業生660萬2012年高校畢業生680萬,二2013年高校畢業生接近700萬。

是什麼導致了我國大學生就業難

1、畢業生就業結構失衡,供給與需求矛盾突出。高校畢業生的總體供給與社會需求的矛盾,實質是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與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所處的轉型階段不協調的矛盾。

2、用人單位觀念錯誤也是導致就業難的原因之一。許多用人單位在選擇畢業生時,往往不

考慮實際而盲目追求高學歷嗎,提高用人條件。還有一些用人單位除了要求畢業生具備一定的上崗能力。這無形中都給大學生的就業增加了難度。

3、專業設置與市場經濟需求脱節也導致了大學生就業難。用人單位在選擇畢業生時,一般

不希望所用的畢業生“學非所用”。學校一年年不斷擴大招生規模,正如工廠產品不能“適銷對路”、“供大於求”一樣,造成人才的大量積壓。

4、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帶來的就業難。首先是大學生不合時宜的職業價值取向和就業觀

念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其次,大學畢業生自身綜合素質不高,適應社會能力差,男衣服和用人單位的要求。一些大學生在學校裏只滿足所學課程,缺乏廣播的知識積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上言語表達能力不足,在應聘場合緊張、膽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從而錯過了許多工作機會。另外,大學生在擇業時,缺乏對自己的清晰定位,擇業缺乏目的性也導致成功率下降。

針對我國大學生就業難,政府、學校所採取的相關政策;大學生自己的態度想法以及大四畢業生應採取的對策。

政府

首先,政府應制定政策法規,完善就業市場體系。其次,加強宏觀調控,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另外,政府還應建立高校畢業生失業保障和培訓機構。

學校

其一,高校應根據市場需求,合理調整學科結構和專業設置,免向市場辦學。調整

專業結構,使之與招生、畢業生的就業趨勢相結合,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傲雪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學校和專業,減少招生數量,甚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高校畢業生就業部門以及相應的管理人員應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將就業指導工作貫穿於大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而不僅僅侷限於臨近畢業的同學。同時要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

自己

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校期間要加強學習,尤其實踐操作以及社會交往的能力。在學習大學規定的課程的同事,還要多多涉獵其他知識。要多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培養自己組織與合作的能力。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有工作能力的人。在大學生擇業的時候,要根據自身的實際狀況合理的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不要一味強調專業的對口。大學生涯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和長遠的計劃,不能手高眼低,要學會從底層做起積累經驗,並且也可以選擇到貧窮偏遠的地區磨練自己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總結

中國大學生就業形勢依然很嚴峻,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相信通過大學生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在未來得到妥善解決,高校畢業生一定能實現充分就業。

四、檢索總結

首先,我知道了什麼是文獻檢索,明白了文獻檢索的內容是什麼。其次,我知道了怎樣使用一種檢索工具去查找需要的東西。比如,以前我要找新浪網上的一篇關於“文獻檢索”的文章,我會在百度搜索框內輸入:文獻檢索 新浪網這兩個關鍵詞去查找,而現在,我會這樣輸入:文獻檢索 site:。

五、參考文獻 [1]任衝,任凌。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2,[2]劉潔。對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與對策的探討[j].內江科技,2012

[3]劉紅旗。新時期理工科高校經管類專業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與對策研究——

以南航經管學院07屆畢業生為例[j].文教資料,2013,[4]王娜。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與對策探討[j].青春歲月,2013,[5]楊麗,高俊宇,賈慶蘭。河北省數學專業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與對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2,[6]莊豔陽。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與對策[j].生物技術世界,2012

[7]劉其濤。2013年河南省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與對策[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3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數據分析 篇四

2012年大學生就業形式分析

摘要: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之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在畢業後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大學生就業難既有社會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事關大學生的切身利益,更關係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需要政府、企業、高校和大學生共同的努力。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 原因 對策

第一部分

曾幾何時,被譽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找工作時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可如今這種優越感幾盡消失,面對就業卻眉頭緊皺。以2006—2007年大學生就業情況為例,2006年中國大學畢業生30%沒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萬大學生在離校時還沒有就業,2007年有100萬左右畢業生未實現就業,加以中國數以萬計的民工和下崗再就業人員,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萬的就業機會,還是不能較好地解決就業問題。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日前啟動。據統計,201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680萬人,總的來説,大學生的就業前途不容樂觀。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1.畢業生就業結構失衡,供給與需求矛盾突出。高校畢業生的總體供給與社會需求的矛盾,實質是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與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所處的轉型階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國處於人口高峯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勞動力需要就業。“中國現有人口近13億,人口基數大,新生勞動力增長過快,遠遠超過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崗位的速度,這對大學畢業生就業產生一定影響。”出現了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而就業崗位增長緩慢,經濟高增長與就業增長脱節的困難局面。

其次,隨着中國高等教育的不斷髮展,在短短几年內,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高等教育大眾化已成為一種必然,但一些問題也由此而帶來,教育大眾化要求中國普通高校進行大規模擴招,而擴招的直接結果之一就是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200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145萬,2003年212萬,2004年達到280萬,2005年將超過300萬,2012年達到680萬,在社會人力資源需求沒有明顯增長的前提下,這種量的變化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影響是巨大的,大學生就業也從精英化走向了大眾化。”

2.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所帶來的就業難。首先是大學生不合時宜的職業價值取向和就業觀念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大學生作為公認的精英階層,傳統的儒家思想所編制起來的“精英情結”深深的束縛了他們的觀念。“北京社會經濟科學研究所‘當代大學生就業狀態研究’課題組在《中國教育報》上公佈了他們的調查,大學生目前的擇業觀念,在單位的選擇上:選擇科研結構、黨政羣體、中外企業佔總人數的63%,而選擇鄉鎮企業、大中學校、集體企業的,只有7%,在地區的選擇上,選擇大城市的有20.8%,而選擇小城鎮、農村、老少邊地區三項僅有5%。”其次,大學畢業生自身綜合素質不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差,難以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一些大學生在學校裏只滿足所學課程,缺乏廣博的知識積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之語言表達能力不足,在應聘場合緊張、膽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從而錯過了許多工作機會。另外,大學生在擇業時,缺乏對自己的清晰定位,擇業缺乏目的性也導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單位盲目設置的各種條件帶來的就業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經驗障礙,很多用人單位特別是企業動輒要求求職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經驗,許多應屆畢業生往往因缺少實際工作經驗而難以落實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單位盲目提高選才標準,追求高學歷。相當多的用人單位存在着重學歷而輕視實踐的傾向。

4.高校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利於大學生就業。一些學校的辦學方法和觀念落後,沒有市場意識,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脱節,大學生所學專業不符合市場需求,出現了供需的結構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就業工作還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就業工作往往畢業前才進行,就業指導僅僅是一種職業介紹,而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脱離實際的泛泛而談。“調查顯示,非常需要職業指導的大學畢業生對本校就業指導機構的瞭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瞭解和比較瞭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學校有這樣的機構。”這説明大學職業指導工作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5.社會壁壘,就業市場分割的現實加大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近年來,畢業生自主擇業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檔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學生就業的絆腳石。許多大學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談”的痛苦經歷,由於沒有用人單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學生與許多好的工作機會失之交臂。

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是有多種因素造成的,要解決這一社會問題,必須調動多種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1.大學生自身作出調整和努力。其一,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新時期的就業觀。大學生應從實際出發拋棄“社會精英”的情結,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空閒崗位,小城市、鄉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業、私企業等還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學生還應樹立基層意識,事業意識和奮鬥意識,到基層鍛鍊自己,挖掘潛能,還可以將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區鍛鍊成才;逐步樹立起“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職業選擇策略,從現實出發選擇自己的求職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質,掌握就業主動權。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畢業生個人的素質、能力、專長和團隊精神將是主導畢業生擇業的重要因素。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體制下的規律,大學生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掌握過硬的本領,才能在就業競爭中佔據主動地位,謀取自己理想的職位。其三,自主創業,依靠自身實力解決就業問題。大學生在一定的條件下,找準商機,發揮一技之長,走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道路,在解決自己就業的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新的就業渠道,緩解了就業壓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應根據市場需求,合理調整學科結構和專業設置,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調整專業結構,使之與招生,畢業生的就業趨向相結合,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並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學校和專業,減少招生數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高校畢業生就業部門以及相應的管理人員應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將就業指導工作貫穿於大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而不僅僅侷限於臨近畢業的同學。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高校就業指導隊伍的整體素質對於推動整個大學生就業工作起着關鍵作用。這就要求對從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專職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同時,積極吸收具有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信息學等專長的老師充實到就業指導隊伍中來。其四,以就業為導向,加快高校的教育與教學改革。學校內部調整自身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變過去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培養模式,開設具有專業特點,實踐性強的課程,使學生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同時關注社會發展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3.政府部門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職責。首先,制定政策法規,完善就業市場體系。各級政府要從規範就業市場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逐步把畢業生的工作納入法制化、規範化的軌道。還應繼續完善畢業生就業政策,消除就業歧視,深化人事、户籍等相關就業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於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場分割問題,規範就業市場。其次,加強宏觀調控,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國家應採取必要的宏觀調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經濟手段來實現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勵大學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區安家落户。還應看到中國基層人才匱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國家也應制定相關的政策,鼓勵大學生投身基層實現就業,鍛鍊成才。另外,政府還應建立高校畢業生失業保障和培訓機制。畢業生是中國寶貴的人力資源,畢業生失業是一種巨大的人才浪費。從政府的角度來看,應制定相關的法律規範,將未就業的大學生和失業的大學生納入到社會失業人員的範疇,並給予相應的救濟。這樣既可以維護社會的穩定,又體現了國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時,針對畢業生未能及時就業的實際,有針對性的組織各種培訓班,加強就業指導,提高失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第二部分

2012年畢業生將達到700萬左右。將如何解決這些技術勞動力的就業?未來幾年裏,還有哪些缺口專業?熱門專業有哪些?高等院校作為人才輸出機構,未來專業設置應該如何規劃呢?

根據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2005中國人才報告》預計,到2010年我國專業技術人才供應總量為4000萬,而需求總量為6000萬,而2012年需求量將會更大。此項數據顯示我國勞動力總體有富餘,但專業技術人才仍將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一、就業發展趨勢

第一產業:2010年農業科技人才需求可能達到幾百萬人,但是相關人才供給有限,根據國務院頒佈的《農業科技發展綱要(2001-2010)》數據,我國共有涉農院校43所,在校學生大約為9萬,教學和科研人員為3.5萬人,130萬大中專畢業生中已有80萬離開了農業。預計到2010年人才缺口將達到218萬人,2012年將達到300萬。

第二產業:我國大學生中38%為工科類學生,但是畢業生人數還是不夠,振興我國工業還需大量的工程師,主要集中在it、微電子、汽車、環保、系統集成、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技術開發、條碼技術、鐵路高速客運技術等領域。預計到2010年,人才缺口數字最大,將達1220萬人。

第三產業:該產業將是擴大就業崗位最多的部門。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會計、涉外律師、涉外金融服務、同聲傳譯、電子商務、數字媒體、物流、精算和心理諮詢,人才缺口預計在325萬。我國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還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僅僅為一種表象。之所以看到困難和大學生個體表現差異有關。首先,作為一名大學生是否學有專長,知識和能力結構能否達到技術人才的評判標準,能否符合社會需求;其次,個人就業意願和社會意願存在差異。我國的基層和中西部地區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大學生能否重視這些就業機會。學好一門外語讓你受益匪淺,著名的麥肯錫公司預測:在未來五年內,既有技術背景又有良好的語言能力的人才將有很大需求。我國將大量需求善用外語溝通的高端技術人才是不爭的事實。目前在職的中年技術人員缺乏語言優勢,在校大學生雖然能通過四、六級考試,但是普遍缺乏流利的外語會話能力,這也是高端人才缺乏國際競爭力的薄弱環節。綜觀國外,美國的挑戰者公司預測美國將來就業狀況也提到了外語的重要性。他們認為美國國際型大公司今後都需要會外國語言的人才,這樣才能派往世界其他各國工作,才能實現企業國際化運作。其首席行政官預計只會説英語的人將無法申請更不可能得到類似工作機會。因此,鼓勵高校開展雙語教育勢在必行,外語教學不能停留在應試教育取得書面高分上。特別是研究型高校要加強外語教學,把培養目標放在讓學生能流利説好一門外語,外語語種並不限定為英語,但要達到流利對話程度。熱門專業預測 根據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2005中國人才報告》顯示,我國在“十一五”期間將大量需要如下人才:電子技術、生物工程、航天技術、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人才;信息技術人才;機電一體化專業技術人才;農業科技人才;環境保護技術人才;生物工程研究與開發人才;國際貿易人才;律師人才;核電、航天工業、製造業專業方向。在前不久進行的浙大06級畢業生校園招聘會上,僅僅中廣核一家單位就招聘了40多名學生,其他不少單位都表示相關學生有多少就要多少,這些專業的學生明顯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目前,我國核電發電僅佔總髮電量的2%,估計6年以後有望達到4%,但是國外已經大量利用核電發電,比如法國該比例已經達到75%以上。試想,如果我國未來要達到30-40%核電發電比例,每一個核電站需要1000人為計,這樣計算出來的人才需求量非常可觀。據悉,像中廣核這樣的企業將嚮應聘者提供大量的國內外培訓機會,在試用期間月薪就可達八千,一旦核電企業增加,相應的骨幹技術人才就會得到很快的升遷,個人發展有相當前景。

製造業發展不容忽視。目前,我國出口產品以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從發展的眼光看,把“世界車間”打造成“世界工廠”勢在必行。製造業所需的專業技術人員、高端研發人員、管理人員,這些都是研究型大學培養人才的方向。選修外語女生是男生的2.5倍,研究生女生也多於男生。根據2002年調查,我國普通高校在校女生數量佔總人數的43.95%,理工科背景的女生比例更低一些,以浙大為例,2004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女生人數佔33%左右。但是相對於男生,女生在應聘和繼續深造上受到一些歧視,用人單位和導師往往更喜歡男生,造成了一些女性大學生就業困難引發自信不足。從國際化背景看,女性就業其實更有優勢。以美國的狀況來看,目前美國女性白領已經大大增加,女性獲得大學學位的比例已經超過男生,女生在大學中選修外語的比例比男生高2.5倍,讀碩士的比例也很高。據預測,在2012年以前,美國60%的大學畢業生將是女性。女生具有自己的優勢。首先,在大學階段女生學習勤奮成績並不比男生差。以浙大為例,2005屆畢業生中本科保送研究生或者考入研究生的女生比例高於男生近10個百分點。目前進入企業中管層,必須達到碩士以上學歷。從這個百分比來看,女生的機會相當多。其次,從外語學習來看,女生的優勢也非常明顯。有較高的教育水平,具有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這樣的女生就業前景就比較好。因此除了專業教育外,加強女生的外語教育也是幫助其就業的工具之一。首先,加強以實用為目的外語教學和培訓訓練,其次,加強開展小語種的外語選修課程。再次,利用英語周、英語月;面向學生的部分文本用雙語或者僅用英語;對校園內的一些名牌和標識採用雙語等,致力創設濃厚的外語學習氛圍。

二、就業發展形式

據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發佈的《中國人才報告》預計,2010年,第二產業人才缺口將達1220萬人,而第三產業人才缺口預計達325萬人。

1、護理學就業前景看好,據衞生部統計,2015年我國的護士數量將增加到232.3萬人,這為學習護理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

2、民航業人才缺口24萬。以目前國際民航水平計算,未來20年我國至少需要民航類人才24萬人。

3、精算師將成高端人才目前,我國僅有百餘名精算師,我國未來5年急需5000名精算人才。但目前每年高校精算專業的畢業生僅僅幾十人。

4、汽車服務人才全面緊缺汽車業在我國是重點產業之一。有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汽車研發人才缺口50萬人,維修人才缺口80萬人。未來5年汽車人才全面緊缺,包括汽車研發人才、汽車營銷人才、維修人才、管理人才等。

5、微電子高端技術人才有統計數字顯示,北京市對該專業的需求比較旺盛,從職位看,每月需求量有200多個。可以説,微電子專業屬於人才缺口比較大的專業之一。

6、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隨着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未來的城鄉規劃將統籌,給大學生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7、物流類物流領域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對行業內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8、動漫設計目前,動漫正成為中國一項熱門行業,而動漫也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

9、房地產經營與評估房地產業還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對行業內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10、現代醫藥類現代中藥及生物醫藥技術產業已成為我國一項具有較強發展優勢和廣闊市場前景的潛在的戰略性產業。

三、就業發展方向

我認為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式下,二線城市就業機會越來越多,人才供給卻越來越少。

首先,就業幾近飽和的一線城市仍然是許多高校畢業生的首選就業地點,他們寧願“漂在”一線城市等待機會,也不願意去二三線城市發展;另一方面,許多新興二三線城市缺乏人才的狀況卻並未得到根本改善,甚至已經成為阻礙這些城市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若不妥善應對,不但將使本已嚴峻的就業形勢雪上加霜,還可能影響我國區域社會經濟的平衡發展。事實上,二三線城市藴藏着大量的就業機會,正成長為新的就業增長區。我國二線城市的勞動力需求已經超過了一線城市,即二線城市比一線城市具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與此對應的是,在人才供給數量上二線城市卻仍然少於一線城市。萬寶盛華公佈的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一線城市的求職總人數約為3593萬人,二線城市的求職總人數約為3290萬人。雖然人才需求已經大於一線城市,但二線城市的人才供給量卻依然小於一線城市。

中國就業研究所公佈的就業競爭指數也印證了這一結論。2009年,我國二線城市的就業競爭指數為0.90,一線城市的就業競爭指數為0.99。就業競爭指數越低,該地區的就業競爭強度越小,即相比於一線城市,當下二線城市的就業競爭程度明顯較低。

再次,社會發展的區域存在不平衡,東部發達地區為畢業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和較好回報發展的前景,成為人才輸入省。在這些地區人才競爭激烈,很多學生未能有效就業,即使處於失業狀態也不願去西部地區就業。在西部地區,卻存在大量的崗位找不到畢業生。

所以,我認為當前二線城市的就業環境總體上要好於一線城市。相比於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多,人才供給卻越來越少,就業競爭不太激烈,僱傭前景越來越好。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有投資,就會有風險存在,對於大學生來説,高等教育是一項有較大風險的投資活動;投資成本高,成本不確定。作為投資主體應當有較強的風險意識,要努力採取多種措施,來降低投資風險,確保投資能獲得較好的收益。根據自身實際經濟狀況選擇合適的教育投資方式,在供求市場上,已經成為了買方市場,努力提高自身人力資本的質量,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既具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又具有較強動手能力的複合型人才。才能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站住腳步,找到屬於自己的工作。大學生就業面臨着種種問題與考驗,歧視問題也很嚴重,尤其是女生,受到性別歧視,年齡和户籍歧視相對好些。

自古以來,女性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方面的條件似乎都不如男性優越,女性職場的的侷限性也確實存在。家庭、生育這些因素是女性在職場乃至人生中都不可避免的過程。而這些因素也恰好成為了用人單位拒絕錄用女性的理由。甚至有些用人單位在錄用女大學生時公然表示:“你來我們單位可以,但3年內不許結婚,5年內不許生孩子。”

除了傳統的社會分工和落後的性別觀念,影響女性就業發展的因素還有很多,例如勞動力市場供求矛盾,女性生育期高勞動成本等等。而女大學生就業難也導致每年女大學生考研比例高於男生,許多高校出現“陰盛陽衰”的局面。考研也成為女生逃避就業的一種方式,可是就算一路考到博士,仍然對就業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甚至造成女大學生“贏在考試輸在就業”的現狀。

另外,女大學生在職業取向上也存在着刻板的現象。許多女生在自身意識上為自己劃定的職業圈子遠遠小於男性的職業範疇,這不僅限制了自己的職業選擇空間,客觀上也對就業中的性別歧視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實際上,女生細緻、耐心、親和力、相對穩定的特質,都是其職場優勢,如果正確認識自己、擺正心態、展現自己,職場的發展道路完全可以超越性別的限定,女性社會半邊天的地位也將得到穩固。其實目前來看,二線城市就業機會越來越多,人才供給卻越來越少。很多大學生寧願一線城市等待機會,也不願意去二三線城市發展,二三線城市藴藏着大量的就業機會,正成長為新的就業增長區。我國二線城市的勞動力需求已經超過了一線城市,即二線城市比一線城市具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所以從各方面考慮,去二三線城市工作,可以避免很多問題。

第五部分

相信通過大學生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一定能夠妥善解決,高校畢業生一定實現充分就業。高校畢業生作為中國巨大人口和龐大勞動力隊伍中一支活躍的生產力,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一定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第六部分

參考文獻: [1]胡修池,劉子婷。當代大學生就業指導[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2]陳巖鬆,趙瑞君。大學生就業指導[m].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4.[3]王濰海,騰玉成,張宏。大學生擇業指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89.[4]2004年大學生首選企業調查——社會環境影響下的個人擇業觀[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5,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數據分析 篇五

當今社會大學生就業形式分析

大學生就業形勢趨緊,大學生就業形勢面臨趨緊有4個原因一是畢業生多,今年是559萬人,明年是610萬人;二是由於企業需求下滑,就業空間相對趨緊;三是相關的政策措施和服務體系還亟待完善;四是大學教育與市場脱節,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與實際就業市場不適應。

可以歸納為4句話,這就是:認清形勢闖市場,從容自信顯特長,廣開渠道看信息,實事求是快上崗。

認清形勢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國家的就業政策,二是全國的就業形勢,三是本地區的就業信息。面對矛盾重重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基本觀點是,只能樹立一個“闖”字,積極參與競爭,而不是 “等”,更不能消極對待。

就業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資待遇,不斷提高能力才是金飯碗。以前,很多企業招聘只針對有工作經驗的人,對應屆大學生一律免談。隨着用人觀念的逐漸改善,近一兩年,很多企業直接招收應屆畢業生,他們願意出錢培訓大學生,使其很快成為企業的骨幹力量。一般來説,大學生成為骨幹力量後,工資自然會提高。企業為了儲備人才,一般先與大學生簽訂幾年的工作合同,這不僅保障了人員的穩定性,對企業發展也很有好處,同時用人成本也相對較低。因此專家希望大學生能夠認清自己,改變就業觀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資上,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飯碗。

大量事實證明,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甚至連自己的性格與特長都不瞭解,職業選擇將非常盲目,甚至會影響到之後工作道路的發展。對此,專家建議:在校大學生要增強職業生涯規劃的自主意識。

職業道路早規劃,目標堅定不放棄。“迷茫”是目前大學生使用最為頻繁的詞語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為看不清未來,看不清未來就會把握不住現在。實際上,大學生看不清未來的原因並不一定是因為沒有目標、沒有規劃,也可能是由於目標過多以致無所適從,規劃太多而無法實現,因此也就更容易放棄目標,追熱門、隨大流。因此對目標的堅持和對規劃的實施是成功的關鍵,堅信無論是職業規劃還是求職擇業,“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隨着高校的擴招,原來的精英教育變成了大眾教育。大學生必須轉變觀念,大眾化教育意味着可以做普通的職業。對就業難,大學生們要做些什麼呢?面對現實,正確對待就業形勢,正確對待自己,充分做好擇業和就業之前的心理準備,主動出擊,準備簡歷和麪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