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國中物理科技小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4W

國中物理科技小論文精品多篇

物理的小論文 篇一

不知怎麼的,今天我突然想起了他,我的物理老師。也許是馬上就要新增化學一科,情形與一年前相仿。一年前,升八年級了,於是課程表中增加了“物理”一科。從此“語數外鼎力,政史地生拉分”的局面被徹底打破了。

還記得第一節物理課。第一任物理課代表是個武俠迷,課前他將物理老師的名字——“龍鳳”寫在黑板上,而且還是繁體的,他説這樣寫更有大俠風範。也是,他的名兒也挺有武俠意味的。上課後,我發現龍老師是位新來的老師,而且沒有物理老師那種魁梧嚴肅的“固然形象”,並且還很瘦,矮。自我介紹後,他便談起物理這們學科:“有的同學説物理很難,其實不然。物理非‘無理’,‘勿理’也”眾皆譁然。最後,他給我們佈置了第一項物理作業:寫一篇題為《物理隨想》的短文。隨想,我們認為隨想就是“隨便想,想什麼寫什麼”。於是稀裏糊塗地些好就交了。幾天後,作業發下來了,他説:“你們八班的很有趣兒嘛。”

眾所周知,巴蜀地區的人受四川話的影響,説普通話就夾着一口川味,美其名曰:“川普”。龍老師本來就不是這地方的人,來這兒後又受影響,其語言甚為搞笑,集三種“精華”於一體,謂之“雜普”。我班同學上課異常“活躍”,龍老師肯定招呼不過來,於是大呼一聲:“再鬧,再鬧就站到‘盒’板上去”眾人不明,然後鬨堂大笑。如果逮到“典型”,其必曰:“你懂完咯呵?!”還是大笑……進入電學學習後,知識點變得抽象,很難懂。又一次單元考試,拿到卷子後,很多看不懂……可想而知,全班成績不佳。髮捲評講時,龍老師説:“這次考試有幾個不及格的……”眾暗喜。“不過是以十為單位的。”眾打擊。“但是,這次考試是競賽的難度,所以只當測試練習”眾釋然。

不過龍老師善於總結知識難點來巧記,什麼“物近像遠像變大”“左手力右手流”,就這樣,枯燥的定理就被輕輕鬆鬆地掌握了。龍老師是個有趣的人,所以他和學生的關係很好。不僅數學、物理的問題可以問他,就算到辦公室去擺弄那些物理器材他都會笑笑了之。他個子不高,卻經常和我們打籃球、乒乓球。真是“打成一片”啦!天邊的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龍老師有趣的事兒還多着了。好久不見,還好真挺想他的!

物理的小論文 篇二

科學思維方式物理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自然學科,物理科學作為自然科學的重要分支,不僅對物質文明的進步和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人類的思維發展也產生了不可或缺的影響。隨着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物理已滲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例如,光是找找汽車中的光學知識就有以下幾點:

1、汽車駕駛室外面的觀後鏡是一個凸鏡

利用凸鏡對光線的發散作用和成正立、縮小、虛像的特點,使看到的實物小,觀察範圍更大,而保證行車安全。

2、汽車頭燈裏的反射鏡是一個凹鏡

它是利用凹鏡能把放在其焦點上的光源發出的光反射成為平行光射出的性質做成的。

3、汽車頭燈總要裝有橫豎條紋的玻璃燈罩

汽車頭燈由燈泡、反射鏡和燈前玻璃罩組成。根據透鏡和稜鏡的知識,汽車頭燈玻璃罩相當於一個透鏡和稜鏡的組合體。在夜晚行車時,司機不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況,還要還要看清路邊持人、路標、岔路口等。透鏡和稜鏡對光線有折射作用,所以燈罩通過折射,根據實際需要將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勻柔和地照亮汽車前進的道路和路邊的景物,同時這種散光燈罩還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標和里程碑,從而確保行車安全。

4、轎車上裝有茶色玻璃後,行人很難看清車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還會吸收一部分光,這樣透進車內的光線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須要從面孔反射足夠強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於車內光線較弱,沒有足夠的光透射出來,所以很難看清乘客的面孔。

5、除大型客車外,絕大多數汽車的前窗都是傾斜的

當汽車的前窗玻璃傾斜時,車內乘客經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國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現在上方的空中的,這樣就將車內乘客的像與路上行人分離開來,司機就不會出現錯覺。大型客車較大,前窗離地面要比小汽車高得多,即使前窗豎直裝,像是與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現在這個高度,所以司機也不會將乘客在窗外的像與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明白了這個道理,對我們很有用處。凡需要經受較大温度變化的東西,如果它們是用兩種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麼在選擇材料的時候,就必須考慮它們的熱膨脹性質,兩者越接近越好。工程師在設計房屋和橋樑時,都廣泛採用鋼筋混凝土,就是因為鋼材和混凝土的膨脹程度幾乎完全一樣,儘管春夏秋冬的温度不同,也不會產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鋼筋混凝土的建築十分堅固。

另外,有些電器元件卻是用兩種熱膨脹性質差別很大的金屬製成的。例如,銅片的熱膨脹比鐵片大,把銅片和鐵片釘在一起的雙金屬片,在同樣情況下受熱,就會因膨脹程度不同而發生彎曲。利用這一性質製成了許多自動控制裝置和儀表。日光燈的“啟動器”裏就有小巧的'雙金屬片,它隨着温度的變化,能夠自動屈伸,起到自動開啟日光燈的作用。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物理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科學,與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有着極為密切的聯繫。物理規律本身就是對自然現象的總結和抽象。

談到物理學,有些同學覺得很難;談到物理探究,有同學覺得深不可測;談到物理學家,有同學更是感到他們都不是凡人。誠然,成為物理學家的人的確屈指可數,但只要勤於觀察,善於思考,勇於實踐,敢於創新,從生活走向物理,你就會發現:其實,物理就在身邊。正如馬克思説的:“科學就是實驗的科學,科學就在於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物理不但是我們的一門學科,更重要的,它還是一門科學。

物理學存在於物理學家的身邊。勤於觀察的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在比薩大教堂做禮拜時,懸掛在教堂半空中的銅吊燈的擺動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後來反覆觀察,反覆研究,發明了擺的等時性;勇於實踐的美國物理學家富蘭克林,為認清“天神發怒”的本質,在一個電閃雷鳴、風雨交加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險,利用司空見慣的風箏將“上帝之火”請下凡,由此發明了避雷針;敢於創新的英國科學家亨利阿察爾去郵局辦事。當時身旁有位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郵票,準備裁下一枚貼在信封上,苦於沒有小刀。找阿察爾借,阿察爾也沒有。這位外地人靈機一動,取下西服領帶上的別針,在郵票的四周整整齊齊地刺了一圈小孔,然後,很利落地撕下郵票。外地人走了,卻給阿察爾留下了一串深深的思考,並由此發明了郵票打孔機,有齒紋的郵票也隨之誕生了;古希臘阿基米德發現阿基米德原理;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X射線……研究身邊的瑣事並有大成就的物理學家的事例不勝枚舉。

物理學也存在於同學們身邊。學了測量的初步知識,同學們紛紛做起了軟尺。有位同學別出心裁,用透明膠把制好的牛皮紙軟尺包紮好,這樣更牢固。然後,用大大卷泡泡糖的包裝盒作為軟尺的外殼,在盒的中心利用鐵絲做一搖柄中心軸,軟尺的末端固定在軸上,這樣一個可以收拾並反覆使用的捲尺誕生了。同時,這位同學受軟尺自作的啟示,用實驗解決了一道習題:用軟尺測量物體長度時,若把軟尺拉長些,測量值是偏大還是偏小?他做了這樣一個模擬實驗:在白紙上畫一條直線,標上刻度,然後用透明膠粘貼,再扯下來,便做成了“軟尺”,用“軟尺”不僅找到了上題的答案,而且還清楚地看到分度值變大了,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身邊的事物是取之不盡的,對與現實生活聯繫很緊密的物理學科來説,更是時時會用到的,用身邊的事例去解釋和總結物理規律,學生聽起來熟悉,接受起來也就容易了。只要時時留意,經常總結,就會不斷髮現有利於物理教學的事物,豐富我們的課堂,活躍教學氣氛,簡化概念和規律。

今天,人類所有的令人驚歎不已的科學技術成就,如因特網、核電站、航空技術等,無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學家們對身邊瑣事進行觀察並研究的基礎上的。在學習中,同學們要樹立科學意識,大處着眼,小處着手,經歷觀察、思考、實踐、創新等活動,逐步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訓練科學的思維方式,不久你就會擁有科學家的頭腦,為自己今後驚歎不已的發展,為今後美好的生活打下紮實的基礎。

物理的小論文 篇三

不少用電器例如電筒、手提音響、照機相等,都是使用兩個或兩個以上電池的。電池用舊了,為了節約,只換上一個新電池,這樣行嗎?不行!不少用電器的説明書都聲明要全部換上新電池使用,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知道,乾電池的電動勢約為1.5V,內阻約為0.3Ω,而舊電池的電動勢降低了,約為1.2V,而其內阻增大了約為4.2Ω。下面用全電路歐姆定律來分析一下,為什麼不能把新舊電池串聯在一起使用。

以手電筒為例,小燈泡是3V、2W的,則,現在把電池串聯,並接上小燈泡,則電路的總電動勢為2.7V,總電阻為9Ω,可算出電流,此時P小燈泡=I2R燈=0.32×4.5=0.405W。

由此可見小燈泡的實際功率遠小於其額定功率,所以燈泡是不會亮的,對於舊電池來説它的輸出功率為:

P舊輸=IF20.3×1.2=0.36W

但其內阻消耗的功率:

P=I2·R燈泡=0.32×4.2=0.378W

由以上計算可知舊電池實際消耗的功率反而大於它所提供的,這就等於舊電池反而成了用電器,要消耗電能。

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計算功率來比較。

P電源=I2·R總=0.81W

而P電源=I2R燈=0.405W

所以有一半的電能都被舊電池耗去了,所以新舊電池絕對不是好搭擋,不能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