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國中科學的小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9W

國中科學的小論文(精品多篇)

國中科學的小論文 篇一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裏,美好的聲音給我們安慰、鼓舞和振奮!然而,粗俗的噪聲又令我們煩惱、不安和沮喪,那麼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呢?我們又是怎樣減弱它呢?請允許我做一名導遊,伴隨同學們一起去探索聲音知識的寶庫吧!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在現實生活中,噪聲隨處可以聽見:在公路上,車輛鳴叫聲,發動機的振動和排氣聲,以及車身的振動聲……施工地上,各種設備機器發出的“嘭嘭”聲……在街道上,鬧市喧譁的嘈雜聲……娛樂場所的吵鬧聲……從環境保護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於噪聲。噪聲污染的程度越來越深,已經完全成為四大公害之一。那麼,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去研究,去解決……

為了解決噪聲污染的祕密,我還是從手機方面得到了深刻的體會。那就是一次正在吃晚飯的時候,我爸爸的手機事先按了振動設置後放在茶几上,這是他的習慣的動作。忽然,聽到“嗡嗡嗡”很強的振動聲,甚至蓋過了電視機的聲音。我驚呆了,小小的一個手機可以產生如此大的嘈雜聲。於是我就去嘗試,用自家的座機和我爸爸的手機進行了一次探究實驗:撥通手機,把手機拿再手裏,感覺手很麻,但是振動聲比茶几上的聲音小很多了。我想可能是手上厚厚的肉可以防“震”呢?我又把手機放到對摺兩次後的小手帕上,發現振動的聲音也比較小。於是我又放到枕頭上,厚厚的棉被上,又發現越厚越柔軟的材料,防“震”的效果越好,可以大大的減弱噪聲。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利用不同材料的物質來減弱噪聲呢?實驗證明是切實可行的。

根據這一個特點,我有如下的暢想:

一、平時在家的拖鞋,是否都可以改用鬆軟的鞋底,穿起來又舒服,又可以減小噪聲,以免影響樓下的鄰居,特別是半夜起牀時,輕腳走減弱噪聲的效果更好,更有利和諧鄰居的關係。

二、假如家庭允許的話,我們可以在家的地板上鋪上毛毯,在上面走的話比起穿同樣的鞋在地板磚上走,聲音可小得多,靜悄悄的。自己也獲得了安靜舒適的環境。

三、家裏的窗簾我們也可以改革一下換用柔軟的絨布,隔絕外面公路上那些讓人感到煩躁的噪聲不是也很理想嗎?

四、我也有一個成熟的想法:想建議生產鞋的廠家,最好是多生產那種鞋底彈性強一點,儘量不要生產那些底下釘有鐵片的和鞋底很硬的鞋,這樣可以從我們自身的腳步聲音來減弱噪聲。

其實,利用鬆軟的或彈性好的材料來防震減弱聲的方法有很多:難怪我見到一些機器下面墊有橡膠輪胎或泡沫以及木架之類,難怪走在走在軟軟的沙灘上、落葉上、草地上都靜悄悄的,難怪還有那些公共場所如酒店、娛樂場所的地板上都鋪有地毯、OK廳的牆上都裝有厚厚的棉布、大型的影劇院的牆都做成蜂窩狀,到現在我才明白其中藴含的深刻道理。

學了聲現象以後,我懂得了減弱噪聲還有許多切實可行的方法,如植樹造林、做隔音牆、安裝雙層玻璃、安裝消聲器等。噪聲污染是全世界公認的四大污染之一,我們每個人要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儘量不要製造噪聲,有了外來的無賴的噪聲,我們也要採取積極的措施去處理,多學物理知識,讓知識為人類服務,讓噪聲向我們説再見。

國中科學的小論文 篇二

在不久前,我家搬入了現在的新房子,剛搬完家,鄰居叔叔阿姨們就送來了好幾盆化和幾株樹。都擺上盆景。我對爸爸説:“我們家都快成植物園了,擺那麼多的植物幹嘛呢?”爸爸笑着説:“植物能製造良好的氣氛、能淨化空氣,人和動物都離不開他們,離開了他們都不能生存了。”人和動物離開植物後不能生存?為什麼人和動物離開植物後不能生存呢?我將信將疑,決定做幾個小實驗來證明這個問題。

星期天,我從屋裏抓來兩隻老鼠,這兩隻可憐的小老鼠即將成為我的試驗品。它們不停地掙扎着,圓溜溜的小眼睛瞪着我。我把一隻小巧玲瓏的老鼠放在一個大魚缸裏,這個大魚缸是玻璃做的,是爸爸買回來飼養金魚的,但是一直沒有養金魚,恰好我用來做實驗。我把玻璃缸封得嚴嚴實實的,不讓它與外界的空氣相連。我仔細地觀察着,只見小老鼠沿着缸壁繞着快速的向前竄。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嗎?難道爸爸説的不是真的?過了一段時間,只見小老鼠繞圈的速度越來越慢,直到停滯不前,最後奄奄一息的樣子。頓時,我把魚缸的蓋子急忙打開,把第那隻小老鼠取出來,放進第二隻小老鼠,有搬入幾盆枝繁葉茂的植物進去,然後跟上次一樣把魚缸蓋上,我不停地拍打魚缸,只見小老鼠驚慌地亂竄,過了好久這隻小老鼠也沒嚥氣的樣子,這個實驗證明了植物可以輸送動物所需要的氧氣。

為了進一步去證明人類和動物對植物的依賴性。我來到了我家附近的一個食料加工廠,那兒的空氣裏瀰漫着一股濃濃的灰塵味,薰得我只咳嗽。我感到十分難受。然後,我又跑向我家屋後的一片竹林裏,那是一個空氣清新的地方,我感覺極為清爽。這個實驗證明植物可以淨化空氣,使人呼吸順暢。

這兩個實驗證明,人類和動物的生存與植物有密切的關係,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學道理呢?我們科技小隊來到圖書館去查閲了許多的科技資料,還到學校的遠程室上網查閲,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人必須依靠植物提供氧氣,只有植物才能製造氧氣,如果説一個人幾天不吃飯、幾天不喝水,且有一息尚存,但是幾分鐘不吸入氧氣,就可能性命難保,氧氣是人生命活動的第一需要呀!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約2萬多次,吸入氧氣0.75千克,呼出3二氧化碳0.9千克。

二、動物與植物的呼吸,物質的燃燒,也都要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這樣一來,空氣中氧氣不就一天天增加了麼?不,天地間之所以沒有產生過這種危機,就是因為植物既是天然氧氣“製造廠”,又是二氧化碳的“廣闊市場”。

三、有人做過統計,1公頃闊葉林,在生長季節每天能製造氧氣750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所以算起來,只要有10萬平方米的樹木,就可以供給一個人氧氣的需要量,並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因為有植物源源不斷地補充氧氣,空氣中的氧氣才能保持基本恆定。相反,如果沒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氣只要500年左右的時間即可用完。

所以,我們人類不要亂砍亂伐森林植被,人類和動物能夠維持生命以及活動時所需要的氧氣,必須歸功於綠色的植物,生命與植物有着相當密切的關係。在此,我代表我們全校同學呼籲全社會的人們愛護和保護植物,讓植物成為我們最好的朋友!

國中科學的小論文 篇三

物理學平凡,物理學普通,物理學滲透在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還沒有接觸物理學時,對物理學既感到疑惑又感到好奇。我學了物理後覺得有趣極了。特別是凸透鏡成像的那一方面,一塊小小的凸透鏡,竟然隱藏着那麼多“祕密”那麼多有趣的事情。

有一天,在我感到無聊的時候,我就玩起礦泉水瓶,裝滿水,我把它放到我眼前,突然,我發現透過水瓶,我看到的事物十分清晰,而且都像變大似的。我感到很有趣,然後我又拿起水瓶子,放到了窗台前,陽光透過水瓶子,也在課桌上呈現了許多亮點;而且窗台上的防盜網,也在課桌上呈了一個清晰的像。當我轉動礦泉水瓶時,課桌上又會呈現了一些五色的光。我想,如果我把瓶裏的水都倒出來,留着一個空瓶子,是否也能成像呢?於是我拿了一個空瓶、一根蠟燭和一個作業本,來做了一個小實驗:

我把蠟燭,鼎湖山泉礦泉水空瓶,作業本的確背面做光屏按順序排列好,然後點燃蠟燭。第一次,我把蠟燭放在離空瓶很近的地方,移動作業本,可是還沒有看到一個清晰的像。然後我又把蠟燭移到空瓶子大約10cm的地方,然後又調整了一下作業本的位置,但是依然沒有看到呈現的像。於是我又把蠟燭移到更遠的地方,再調整作業本的位置,可是卻和前幾次一樣,依然沒有看到像。但是,我兩次看到作業本的白色的背面上有一個較大不是很黑的影子,而且在影子裏有許多黃色的光斑。經過幾次的失敗後,我開始有點沮喪,想到放棄了。突然我又想到了,如果我往瓶裏灌些水,是否能呈像呢?於是我又往瓶裏灌了些水,再次點燃蠟燭,也調整了一下作業本的位置。果然,我看到了作業本的背面呈了一個放大,倒立的像。怪不得,會經常看到類似這些警示語“嚴防山火,請勿亂扔水瓶”。因為下雨水進入瓶中將會把太陽光線會聚引起山火。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凸透鏡。當你不小心把水滴到課本上的時候,會驚奇的發現書上的字,象變大似的,又或者,當你在洗碗時,就會形成許多泡泡,用手挑起一些泡泡,陽光透過泡泡,你就會看見洗碗池的底面上會有許多亮點。

而你也可以把生活中一些事物做成凸透鏡,例如冰,在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説——《哈特拉斯船長曆險記》裏,克勞波尼博士下令砍下一塊冰來,這塊冰的直徑大約有一英尺。他們先用斧頭把它砍平然後用小刀精修用手把它磨光。這樣果然製成了一塊透明的透鏡,彷彿用最好的水晶做成的一般。那時候太陽還很明亮,博士拿着塊冰迎着陽光,把陽光聚集到火絨上,不多久火絨就燃起了。

所以只要善於發現,到處都可以找到有趣的“凸透鏡”。

國中科學的小論文 篇四

我原以為植物都是通過陽光、水分、土壤來汲取營養的,但我萬萬沒有想到植物還可以以食肉為營養的來源。

自然界裏有許許多多的植物,其中有500多種食肉植物。為什麼這些植物會食肉呢?這與植物的生存環境有着密切的聯繫。這種食肉植物多生長在泥塘沼澤及附近的潮濕土地或浸水的土地上,這種低鹽性的沼澤地中,富含水分的土壤大都呈強酸性,那些能夠將銨基和亞硝鹽所含的氮轉變成植物所需的硝酸鹽的土壤細菌幾乎無法生存。所以,這些植物便只有通過將自己轉變成肉食性植物的方式,捕捉昆蟲和其他小動物,消化它們體中的蛋白質來滿足自身對氮的需求。

食肉植物因為它周圍惡劣的環境,而改變了它的生活方式,自己能夠在這樣缺少營養的情況下依然生活着,正是因為它知道改變自己,使自己接受這樣的環境,改變吸收營養的途徑。這種精神使我敬佩不已。

這些食肉植物還十分地聰明,知道怎樣引誘食物,從而捕捉食物並吃掉食物。它一般是以自身鮮豔的色彩與蜜汁來引誘昆蟲落入陷阱,然後再運用它的捕蟲技巧。食肉植物捕蟲的技巧大致有三種:陷阱式,等待昆蟲掉進捕蟲葉袋後將其捕住;粘蟲式,用葉上分泌的黏液粘住昆蟲;圈套式,包括合攏葉片夾住蟲子和在水中將昆蟲吸入捕蟲葉袋裏兩種。

我們人類通過食肉動物的這種奇特的生存方式與特性得到了有益的啟示。既然這種食肉植物是以食蟲為生的,那麼如果人類利用食蟲植物的這種特性來捕捉臭蟲、蒼蠅、蚊子和蟑螂等害蟲,就可以切斷傳染病的傳染途徑,減小傳染病的發病機率。

我想,人類可以試着人工飼養食肉植物,把這種植物引進世界各地,使人們擺脱因害蟲引起的傳染病。

我們應細心觀察,利用一切大自然具有的事物特性來更加豐富、改進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國中科學的小論文 篇五

不知大家是否嘗試過捏雞蛋,可能有的人會覺得這沒有意義,因為誰都知道雞蛋薄薄的殼,一碰就碎,有多少人知道這其中鮮為人知的奧祕。

那時我在家上網查資料,看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上面説:“一個大力士能徒手打碎一塊磚,可是有個人叫他把雞蛋捏破,大力士拿起雞蛋使勁捏了半天,卻怎麼也捏不破。”我看了半信半疑,決定找個機會試驗一下。

這天,媽媽答應中午給我做我最愛吃又最有營養的番茄炒蛋,想到那甜甜的番茄,滑滑的`雞蛋,我便口水直流。到了中午,我主動請纓要去幫媽媽,媽媽答應了,讓我去打兩個雞蛋。我先從冰箱裏拿了兩個雞蛋,然後拿了一個大碗,看着雞蛋,我心想:試驗的好機會來了。第一個雞蛋,我按平常的方法打到碗裏去,一敲就破的雞蛋讓我對那個故事產生了更多懷疑。第二個雞蛋,為了防止捏碎雞蛋時蛋黃灑一地,我刻意把雞蛋對準碗中心。這時,我的心“砰砰”直跳,手心都冒出了汗。雞蛋破碎那一幕彷彿出現在我的眼前,我雙眼一閉,然後等待雞蛋破裂的聲音響起。但令我吃驚的是,當我睜開眼睛,雞蛋竟然沒破。第一回合的“失利”沒有讓我氣餒,我準備進行第二回合。第二回合,我吸取了“教訓”,我這次用兩隻手把雞蛋緊緊握在手裏,然後咬緊牙關,瞪大眼睛,使出全身力量去捏雞蛋。儘管我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可在我認為這回雞蛋“必死無疑”的時候,它卻安然無恙地在我手中。這讓我又懊惱又驚奇,我只好去問在旁邊的媽媽。

媽媽聽了我的一番話後,語重心長的對我説:“孩子,這其實藴含着一個科學原理。雞蛋殼雖然很薄,但它是一個橢圓形,當你去捏它時,它就會把你使出的力量全部均勻的分佈在雞蛋各個地方,所以它能承受很大的力量,一些建築物就是運用這個原理建成的。”聽了媽媽的話,我恍然大悟。

其實這個世界真的非常奇妙,我相信只要大家愛發現,愛觀察,愛勞動,就能與科學邂逅。當今社會可以説已經離不開科學了,相信我們明亮的眼睛能發現許多奇妙的事物。

國中科學的小論文 篇六

每到星期天,我總要完成媽媽交給我的擦鞋任務。告訴你,這可是我一星期零花錢的來源哦!拿到沾滿灰塵的皮鞋後,我先把鞋面的灰塵擦掉,然後塗上鞋油,仔仔細細地擦一擦,皮鞋會變得又亮又好看了。可這是為什麼呢

我找了同樣牌子同樣款式的新舊兩雙皮鞋進行對比觀察。我先用手觸摸兩雙皮鞋的鞋面,發現新皮鞋的表面比舊皮鞋的表面光滑得多。舊皮鞋塗上鞋油,仔細擦過後,雖然亮了許多,但仍無法與新皮鞋相比。皮鞋的亮度是否與鞋面的光滑程度有關呢?

我取來一雙沒擦過的舊皮鞋,在放大鏡下的鞋面顯得凹凸不平的。然後,我再在皮鞋上圈出兩塊表面都比較粗造的A區和B區,A區塗上鞋油並仔細擦拭,B區不塗鞋油作空白對照。我發現A區擦拭後,表面明顯變光滑了許多,而且放在陽光下也比B區有光澤。為什麼兩者會產生這樣的差別呢?

我想到在物理課上老師曾經講過:影劇院牆壁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這樣可以使聲音大部分被吸收掉,讓觀眾不受回聲的干擾。同樣道理,光線照到任何物體的表面都會產生反射,假如這個平面是高低不平的,光線就會向四面八方散射掉;假如這個平面是光滑的,那麼我們就可以在一定的方向上看到反射光。

皮鞋的表面原來就不是絕對的光滑,如果是舊皮鞋,它的表面當然更加的不平,這樣它就不能使光線在一定的方向上產生反射,所以看上去沒有什麼光澤。而鞋油中有一些小顆粒,擦鞋的時候這些小顆粒正好可以填入皮鞋表面的凹坑中。如果再用布擦一擦,讓鞋油塗得更均勻些,就會使皮鞋的表面變得光滑、平整,反射光線的能力也加強了。

通過實驗,我終於知道了皮鞋越擦越亮的祕密啦!

國中科學的小論文 篇七

你相信烏龜會説話嗎?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事,我想知道烏龜是否會説話?

我家陽台上有兩隻烏龜,一隻烏龜殼是黑色的,一隻烏龜殼是綠色的,殼是黑色的烏龜叫小迪,因為它每天都很快樂;殼是綠色的烏龜叫欣欣,因為它非常會欣賞,很好玩吧!它們兩個生活在魚缸裏,這個魚缸裏可美麗了。它們兩個整天都可以遊山玩水,那是為什麼呢?因為魚缸裏全是假山、花、樹,貝殼、石頭……它倆在裏面可真幸福呀!讓我們一起去觀察它們吧!

8月13日晚上7點45分,我看見魚缸裏的一隻小貝殼浮起來,小迪看見了,好像以為這個小貝殼要死了,連忙游過去,用自己的頭去抵,抵了三四分鐘,它就飛快地游到欣欣的旁邊,用自己的頭碰了一下小迪的頭,欣欣好像聽懂了,和小迪一起把貝殼弄回了原樣,這一點證明了“團結力量大”。

通過觀察,讓我明白人類有人類的交流方式和表達方式,動物也有動物的交流方式和表達方式。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句話“團結力量大”,如果你不團結,你將一無所有。我們要多觀察,多重視,才能有所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