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黨建論文

着力增強新形勢下基層宣講工作的有效性

欄目: 黨建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13W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增進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着力增強新形勢下基層宣講工作的有效性

把黨的創新理論宣講好,使之武裝全體黨員幹部,從而帶領廣大羣眾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這是黨的事業不斷制勝的法寶,也是一名理論工作者的使命擔當。步入新時代,如何宣講好黨的創新理論,讓黨的創新理論在黨員幹部心中生根開花?如何讓黨的創新理論與豐富生動的社會實踐對接?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

一、有效內容—讓理論“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新時代呼喚新理論,新理論引領新實踐。直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層幹部羣眾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但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有選擇、有重點、有目的、聯繫實際地學習。黨校教師開展理論宣講要深入調查研究,堅持問題導向,瞭解幹部羣眾所思所想所缺所惑,做到有的放矢。

(一)講理論。要將黨的創新理論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宣講中要善於將話語風格轉化,將形而上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形而下的具體實踐,做到瀟灑自如,溝通時遊刃有餘、解釋時條理明晰。

(二)講政策。在當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推動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機遇挑戰並存的大背景下,以具體事例講透國家政策,回答更多羣眾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引導社會正面輿論。

(三)講故事。宣講中多用樸實無華的家常話、大白話,多舉老百姓身邊的事例和他們感興趣的故事,用栩栩如生的真情實感打動人,讓羣眾在寓教於樂中達到思想上解惑、政策上解渴、精神上解壓。

(四)講道理。理論只要説服人,就能掌握羣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説服人。黨校教師要學會用學術講政治,把課講熟、把理講透、把人講服,讓幹部羣眾明白就是這麼個理。

(五)講成果。讓幹部羣眾明白就是這麼個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之所以成為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充滿生機活力的好制度,就在於它是從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的;同時還在於它具有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面向實踐,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兼收幷蓄、包容開放,善於總結、自我修正的制度品格,不斷從新的實踐中獲得生機活力,是能夠持續推動國家發展進步、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好制度。如何宣講好這一制度,需要結合我們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成果來講解。

(六)講做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落腳點在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學懂弄通做實,落腳點在做實。實際工作中,問題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黨校教師要充分運用“一線工作法”,到基層一線、到羣眾中開展調查研究,多聽多看多問,虛心聽取各方不同意見,處處留心、事事留意,才能及時發現問題、發現典型、發現思路、發現路徑,讓幹部羣眾明白就是這麼做。

二、有效方式—推進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工作創新

把黨的創新理論宣講好,要加強方法研究,堅持守正創新,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主題宣傳、形勢宣傳、政策宣傳、成就宣傳、典型宣傳中,使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始終保持生機活力。

(一)把握幾組關係的深刻內涵

1.“傳”與“釋”的關係。理論宣講的“傳”是指傳導傳遞。傳導傳遞黨的創新理論要求精準,要求講好“普通話”,不能自説自話。在講好“普通話”的基礎上再講“地方話”,即在精準傳導傳遞黨的創新理論的同時尋找與地方實踐的連接點;傳導傳遞黨的創新理論要求注重語言藝術。語言傳導傳遞是一門藝術,把握好這門藝術,傳導傳遞效果很不一樣。作為宣講者,要把自己的宣講當作藝術作品來琢磨,在語言的裁剪和表達上下功夫。理論宣講的“釋”是指宣講黨的創新理論不是做“二傳手”,不能照本宣科,而必須進行理論上的闡釋。傳導傳遞過程就是闡釋過程,闡釋過程就是理論概括過程,就是邏輯演繹過程。這就要求宣講者平時要注重理論涵養。

2.“新”與“舊”的關係。理論宣講的“新”包括多種涵義,具體包括對創新理論產生的時代背景闡述要新、對支撐創新理論的基礎理論解析要新、對創新理論素材選擇要新等。“新”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精神實質。理論宣講的“舊”是指創新理論的源與流要講清楚。黨的創新理論具有繼承關係,“新理論”新在哪裏?與“舊理論”相比較,有哪些繼承和發展?不講清楚這些關係,聽眾就難以透徹理解。處理好理論宣讀“新”與“舊”關係,要求宣講者掌握史學知識。宣講經濟創新理論需要掌握經濟史;宣講政治創新理論需要掌握政治史;宣講黨的建設創新理論需要掌握黨史;宣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需要掌握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宣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需要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

3.“深”與“淺”的關係。理論宣講的“深”是指理論宣講的深度。理論講深講透才有説服力;理論推演邏輯愈縝密,愈能抓住人。只有深刻的理論才能闡釋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只有深刻的理論才能直抵人心,只有深刻的理論才能成為前行的動力。要做到“深”,理論宣講者需要有較高的理論造詣,需要掌握多學科的知識,需要熟練地運用學術研究成果,用學術講政治。理論宣講中的“淺”是指“淺出”,即通過通俗簡單的道理把創新理論講清講透。所謂大道至簡,任何看似深奧的理論,某種程度上可以説都是最為簡潔的思想。理論宣講中“深”與“淺”的關係實質上就是深入淺出,這就要求宣講者真正把黨的創新理論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結構,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努力做到深入淺出,舉重若輕,只有這樣才能收到宣講的理想效果。

4.“雅”與“俗”的關係。理論宣講的“雅”是指宣講要講究規範性、體現科學性和一定的權威性,讓聽眾感覺到報告有思想有深度有厚度。理論宣講的“俗”是指接地氣,用聽眾聽得懂的故事和語言來宣講,拉近宣講者與聽眾的距離。宣講只有貼近聽眾,才能抓住聽眾、打動聽眾、感染聽眾。這就要求宣講者在練好理論基本功的同時,深入社會實踐、關注網絡信息、做好調查研究,掌握社情民意。

(二)把握幾個關鍵要求

1.學好新理論。理論宣講員要堅持讀原著、學原文,常學、早學、深學、重點學、融匯學、系統學、反覆學,沉下心來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深悟透精髓要義,堅定信心、增強定力。只有學深悟透才能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職責使命,才能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選好故事。從小故事、小鏡頭、小切口入手,把“大道理”講明白、講透徹;講究語言温度,用大夥日常使用的大白話,讓人聽得懂、能領會、記得住;注重用故事講理論,凸顯故事裏的中國共產黨、故事裏的中國和世界、故事裏的人民、故事裏的美好生活。用務工人員行李變化的故事講中國共產黨為什“能”,用淮河安瀾的故事講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用疫情防控的故事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用精準扶貧的故事講共同富裕,用“廁所革命”的故事講人民情懷,用種子培育的故事講糧食安全,用園區建設的故事講科技創新……從“一帶一路”到對外開放,從“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到區域協調發展,從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到“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從“有沒有、好不好”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3.頂天立地。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黨的理論源於實踐又高於實踐,宣講者不是“搬運工”和“二傳手”,必須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才能在“頂天立地”中提高理論宣講的説服力、親和力和針對性。理論性要求宣講者對理論知識瞭然於胸、運用自如,深刻把握理論知識的邏輯、內涵、外延、實踐路徑等,把理論邏輯、思維方法、基本概念、主要觀點、重要問題講準確、講透徹、講明白。實踐性要求宣講要落到實處,將理論宣講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人民羣眾用理論解釋社會現象,指導社會實踐,實現人生價值。宣講內容應貼近生活,少點照本宣科,多點百姓身邊事,從身邊的小事入手,以小見大,深入淺出地闡述理論知識,以羣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語言講好中國故事,使羣眾相信這是一個有趣的宣講。應提前調研,瞭解受眾的生活實際、所思所想所盼,將宣講與解決受眾“急難愁盼”問題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黨的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使羣眾相信這是一個有用的宣講。

4.形象生動。深入基層做好宣講工作,要針對受眾羣體有益的方式開展好工作,在實踐中要把握兩個原則,即:易講易懂原則和形象生動原則。百姓宣講的本質就是用羣眾身邊的人,講羣眾身邊的事,通過小故事講好大道理,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傳播好,把當代社會的主流文化展示好,把人民羣眾的心聲反映好,把羣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回答好,從而實現羣眾的自我教育。

三、有效結果—讓受眾拓視野、增本事、長才幹

宣講的主要目的是把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要求,黨員幹部要增強本領。黨員幹部最怕能力恐慌。要通過宣講,讓身基層的黨員幹部着重提高四種能力。

(一)提高融入羣眾的能力。能夠融入羣眾、會做羣眾工作,是幹部必備的基本能力。人在基層,只有熟悉基層,接通“地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領導幹部。做好羣眾工作,重在身入、心入、融入。

1.身入。身入,就是到羣眾中去。要經常去, 像回自己家裏一樣,常去羣眾家裏串串門,開開場院會,瞭解羣眾生產生活,訪貧問苦、幫困解難。要真下去,到老百姓家裏看看米缸麪缸裏有沒有吃的,到田間地頭和老百姓一起幹幹活,同吃同住同勞動,這樣的身入,才能拉近與羣眾的距離。

2.心入。如果進村入户隻身入而不深入、更不心入,就像葫蘆掉進井裏,看着下去了,但還漂在水面,適得其反,會造成更加負面的影響。要誠心實意,“喝茶不帶杯子、吃飯不挑筷子、坐凳不墊墊子”,虛情假意、矯揉造作,羣眾一眼就能看穿。要心裏始終想着羣眾,説話辦事都站在羣眾的角度、多考慮羣眾得失,把羣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幹,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贏得羣眾的認可和支持。

3.融入。毛主席説:“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裏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幹部要在與羣眾朝夕相處,在共同勞動生活中增進了解,在為羣眾辦實事、解難事中增進感情,和羣眾打成一片、融為一體。

(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基層人少事多,提高工作質效,必須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1.能夠迅速發現問題。實際工作中,問題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怎樣才能迅速發現問題?關鍵還是要深入到工作中去,天天坐在辦公室,翻文件、看報告,道聽途説,肯定發現不了問題。要充分運用“一線工作法”,到基層一線、到羣眾中開展調查研究,多聽多看多問,虛心聽取各方不同意見,包括領導、同事的討論,羣眾的來信訪來訪等,處處留心、事事留意,才能及時發現問題。

2.能夠精準分析問題。問題和矛盾,有的顯而易見,有的深藏於表象之中,還有的錯雜複雜、相互交織,要精準分析,挖掘深層次原因,找到最有效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問題分析得越透徹,解決起來就越有針對性。分析問題,要多問“為什麼”,否則就有可能被問題的表象迷惑,導致分析方向跑偏。要多角度、多層面,廣泛收集信息,不能僅聽一面之詞,通過大量信息找出問題產生的來龍去脈,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解決辦法。

3.能夠主動解決問題。問題客觀存在,繞不開躲不過,不解決就會越積越多、越積越大。解決問題的辦法很多,最根本的是根據分析找出的“病根”,精準施策、有的放矢。解決問題,可以由大及小,也可以由小及大,要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最有效的辦法。主要問題容易解決,就先解決主要問題,次要問題很容易自動土崩瓦解;次要問題容易解決,就先解決次要問題,個個擊破,再專攻主要問題。遇到阻礙要隨時調整處理問題的方法,用不同策略、從不同角度,一步一步地解決。

(三)提高引領羣眾的能力。羣眾的覺悟有高有低、認識有對有錯、要求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及時引導引領就會朝好的方面發展,凝聚正能量,反之,就會朝壞的方面發展,形成負能量。基層幹部要注重引領羣眾愛黨愛國,引領羣眾遵紀守法,引領羣眾致富增收,引領羣眾文明向善。

(四)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及時化解各種矛盾糾紛,妥善處理突發事件和羣體性事件,是基層幹部必須面臨的現實課題。

1.用法律,講原則。化解矛盾糾紛首先要講原則,在法律法規許可的限度內,合情合理地解決。如果為了息事寧人,一味遷就、退讓,甚至違反國家法律法規“亂解決”,無條件滿足一些無理要求,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產生更多的問題,永無休止。堅持原則,首要就是要公平公正,不偏袒、不包庇。堅持原則,還要嚴守法紀規定,對違反法律法規、不合理的訴求,要堅決守住底線,不亂開口子,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2.用感情,不麻木。嚴格按政策法規辦事,是化解矛盾糾紛的基本底線。同時,也要多換位思考,站在羣眾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帶着感情解決問題。對確有困難需要解決的,訴求合理的,要盡已所能地解決;訴求不合理的、一時解決不了的,也要通過換位思考來理解羣眾的難處,耐心細緻地做好解釋工作,理順羣眾的情緒。簡單粗暴地把羣眾拒之門外,讓羣眾來回轉圈跑腿,羣眾不會買賬。

3.用方法,不機械。同樣的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去化解,效果可能差別很大,這就是工作方法的問題。處理矛盾問題,除了堅持原則、融入感情,還要學會隨機應變,結合實際,靈活處理。要講究策略,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用不同的辦法,比如,對來信來訪的羣眾要熱心,對有阻力的問題有決心,對疑難問題解決用恆心等。在多實踐、多領悟中,不斷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