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畢業論文

旅遊管理畢業論文通用多篇

欄目: 畢業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03W

旅遊管理畢業論文通用多篇

旅遊管理畢業論文 篇一

摘要]現階段旅遊管理專業學生在就業過程中,表現出職業能力低、適應能力差、缺乏服務意識等現象,折射出旅遊管理專業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方面還存在着較大的問題。文章從教學實踐出發,對旅遊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方法進行了新的探索。

關鍵詞]職業能力;實習實訓;校企合作

1.旅遊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現狀

2009年12月1日,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意見》,確立了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羣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的宏偉目標,從此中國旅遊行業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在旅遊業地位不斷提升、旅遊人才急需,旅遊管理專業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的機遇背景下,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生卻在就業環節受到了冷遇。據有關統計,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的學生,當中有60%以上沒有從事本專業的工作。與此同時,旅遊行業中逐漸出現了一種怪現象,即旅遊管理專業的研究生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大專生。①面對嚴峻的事實,高校也開始反省在專業培養上存在的問題。

2016年1月在全國旅遊工作會議工作報告會議上,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提出了全國旅遊重點工作之一是“加強旅遊理論研究和人才隊伍建設,增強產業發展後勁”,這無疑是對高校旅遊管理專業培養改革的一劑“強心針”。目前我國高校,特別是地方本科院校,在現實中存在着培養目標不明確,培養計劃不合理,注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技能培養的問題。就安順學院旅遊學院為例,每年的專業實習,尤其在實習初期,從各實習崗位上普遍暴露出學生“眼高手低”,自身定位不明晰,對旅遊行業認識不準確,缺乏服務意識,客人滿意度差等突出問題。專業實習是學生職業能力低的第一個爆發期;第二個爆發期是在學生畢業擇業時,部分學生由於實習時不愉快的經歷而放棄進入旅遊行業,或者由於自身職業能力受限在就業中逐漸被邊緣化,這些被邊緣化的學生大部分迫於就業壓力最終也選擇了轉行。所以會出現地方上旅遊行業人才急缺,學校培養的學生卻不匹配的尷尬局面。

2.旅遊管理專業在專業培養上存在的問題

2.1教學內容與社會需要脱節的培養模式

地方院校的宗旨是服務地方,作為地方上旅遊人才的主要供給源,學校的培養目標、培養計劃等並不能結合地方需要和特點,老師缺乏實踐經歷和定期培訓這些是直接導致學生不能正確地認識到行業發展的特點和現狀,畢業後也不能較好地為企業所用的主要原因。

2.2實踐教學資金投入不足

在旅遊酒店管理專業教學管理中,校內實訓基地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併成為衡量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就貴州已開設旅遊管理專業的高校來看,中職或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往往比本科院校更完整和專業,並且有專門的實踐教學環節的老師指導學生具體的操作實踐,而本科院校普遍重視教學、科研,相對於實踐的經費支持較少,很多應有的校內實訓基地的設備設施相對陳舊落後,實訓基地功能簡單,使用率低。

2.3實訓師資隊伍的實踐能力及整體素質亟待提高

就目前安順學院旅遊學院的師資構成來看,一部分教師是從其他專業轉來的,既缺乏系統的酒店、旅行社專業理論知識,又缺乏行業管理與服務的工作經歷,因此在教學上也只能立足於課本,缺乏實踐指導。學生最終學習的結果呈現兩個特點:要不就是對本學科失去學習的興趣,要不就是發現老師課堂講授的內容在實踐中並不適用,導致對老師的教學能力產生質疑。因此,師資上的不匹配是難以完成高質量的實訓教學任務的。

2.4企業、學校、學生在各自訴求上不統一

旅遊酒店企業方面:一方面,實習生能有效地降低勞動成本,另一方面,從員工管理來看,相較老員工,學校能分擔企業對於實習生的1/3或者更多的管理壓力。基於這些考慮,企業希望學生實習期越長越好,大多要求在10個月以上,這樣學生基本能蜕變成固定崗位的熟練員工,為企業所用。學生方面:由於實踐機會少,普遍希望能夠分次實習,輪崗實習,以此接觸更多的崗位,學到更多的管理知識並得到合理的報酬。學校方面:主要的訴求是按教學計劃完成實習實踐的內容,希望在實習期間學生不出問題,不影響正常的教學安排。由此可見,企業、學校、學生對於實習的目標是不一致的,出現問題往往會表現出各自為政的棘手局面。

3.旅遊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提升方法探索

針對以上問題,旅遊管理專業必須針對旅遊市場的人才需求,改革傳統教學體制,創新實踐教學內容,積極研討職業能力提升的新方法,強化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和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3.1構建旅遊管理專業實踐發展規劃

學院領導應該轉變思想,意識到職業能力對於旅遊專業學生的重要性,並從培養目標、培養計劃上去調整實踐課程所佔的比例。本着專業發展,規劃先行的宗旨,做好職業能力的長期規劃,如旅遊管理實驗實訓室的建設規劃、旅遊管理見習實習規劃、旅遊管理校內專業活動開展規劃等。並且配備專門的老師負責各項計劃的執行和實施,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進行實操的學習和鍛鍊,為學生深入學習專業實踐技能以及未來進一步深造、就業和創業打好基礎。

3.2搭建從校內到校外的專業實踐技能平台

積極搭建從校內到校外的專業實踐技能平台,校內平台以校內實訓基地為中心,輻射全校開展專業實踐活動和服務工作。校內專業活動的開展是提升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主要環節,就安順學院旅遊學院旅遊管理專業的發展過程來看:曾多次舉辦過“導遊之星評選”“旅遊日宣傳活動”“導遊與餐飲服務技能大賽”等大型賽事,在學校範圍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並且旅遊學院組織訓練的“禮儀隊”也長期服務於校內校外的各種活動,這些都一定程度地激發了學生參與實踐的熱情,並且豐富了學生的業餘生活,不僅為專業品牌建設奠定了基礎,也提升了學生的實踐技能水平。校外實踐平台主要以教學基地為中心,從旅遊管理專業發展的三個方向(景區、酒店、旅行社)實施建設,與星級酒店、國家級旅遊景區和大型旅行社建立長期合作,雙方共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3.3落實校內外實踐活動的內容

3.3.1校內專業實踐活動項目

建設專業導遊隊。立足旅遊管理專業實際,給學生創造一個鍛鍊及專業實訓平台。常規活動:①在每年的迎新期間,為學生及家長導遊講解安順及學院特色,使之成為學校宣傳服務的重要窗口;②開展導遊模擬大賽:主要為了豐富學生業餘生活,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展現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精神風貌。

建立餐飲與客房實訓興趣小組:小組由專門實訓老師負責指導,以現有校內實訓實驗室為中心開展實訓活動。①定期開展酒店餐飲與客房服務技能大賽,以賽代訓,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②定期組織小組成員去合作酒店進行參觀;③選取優秀代表參加省、市舉行的酒店行業的相關賽事。通過不同層次的訓練讓學生了解行業的特點,同時提升服務技能。

3.3.2校外實踐活動項目

景區方面:目前旅遊學院已經將黃果樹風景名勝區、安順市興偉石博園等作為教學實踐見習基地。圍繞見習基地主要開展以下活動:一是瞭解和熟悉不同類型的旅遊景區,提升審美能力;二是做好沿途以及景區現場導遊模擬工作,着重培養學生的導遊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三是通過開展活動提升學術水平,完成見習參觀心得。酒店及旅行社方面:以現有的黃果樹迎賓館、安順市希爾頓逸林酒店、中天凱悦酒店、天瀑酒店、天悦旅行社、激情旅行社等實習基地為中心,積極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一是瞭解酒店的基本經營管理情況,酒店各部門的工作內容以及服務技巧;二是通過旅行社去實際感受“導遊”“計調”等工作的主要內容,學習如何招徠客人、製作行程單、對客服務、旅遊講解等具體的實操工作。

4.提升實訓師資隊伍的實踐能力及整體素質,完善師資隊伍培訓機制

實訓師資隊伍的實踐能力和整體素質直接決定了旅遊管理專業實踐課程的建設。在目前實訓師資匱乏的情況下,可以從兩方面着手來提升實訓師資的實踐能力:一方面是“請進來”,引進“行業精英”,或者積極與已有合作的實訓單位、實習基地聯繫,邀請專家“進課堂”,現身講解工作中的案例和體會,同時對課程的實踐環節進行指導;另一方面是“走出去”,實訓師資應該定期去進行旅遊行業職業能力培訓,不斷完善和豐富自身的職業能力和素養,同時還應定期去合作的實訓基地掛職學習,接觸實際的服務工作,進行實習調研,瞭解實習生情況,不斷完善專業的實習環節。

通過這種機制,學生在校期間就能與企業有較深入的瞭解和認識,便於其本身實踐能力的提升和畢業後的職業選擇,企業和學生不再是簡單的實習期的僱用關係,企業本身也扮演着教學的角色;學校和企業也形成良好的合作生態,互相之間可以相互學習和走訪,而不再是實習期間單純的學校和實習單位的關係,學校為企業和學生之間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便於企業發現更多的人才,便於學校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也便於學生能理論聯繫實際,明確自己的職業方向。這是一件“三贏”的事,三者之間要形成合力,共同發展。旅遊管理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培養學生必須採用知識、能力和素質“三位一體”的方式。旅遊專業的教師要把致力於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作為己任,培養出企業所需的具有高素質的旅遊綜合性人才,真正成為地方旅遊行業人才資源的供給源。

參考文獻:

[1]鄧勇勇。實踐技能培養:地方高校旅遊管理髮展的引擎[J].渭南師範學院學報,2013(9)。

[2]張勝男。旅遊管理專業本科教學方法改革之思考[J].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11(2)。

旅遊管理畢業論文 篇二

論文摘要:隨着人類“迴歸自然”熱情的高漲,一種以“人與自然和諧”為中心,提倡環保的森林生態旅遊成為國際生態旅遊的新時尚。但由於自身的經濟技術、專業設施和人才缺乏及民眾環保意識較差的情況,我國在森林生態旅遊開發中存在一系列問題。本文就此以山西管涔山國家森林為例,指出其現存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論文關鍵詞:生態旅遊;森林生態旅遊;對策

由於全球生態環境的惡化引起人類社會對環境質量的普遍關注,另外,基於旅遊的盲目發展造成的旅遊環境衰退,引發了人們對傳統大眾旅遊方式的反思和對生態旅遊及可持續發展的呼喚。而當前,隨着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臨近,為了響應“綠色奧運”的精神,我國正面向全社會開展“綠色旅遊項目推介計劃”和“綠色旅遊為倡議”等,積極推廣各種人與自然和諧的旅遊活動。

1. 生態旅遊

1.1 生態旅遊的概念

生態旅遊是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特別顧問謝貝洛斯·拉斯喀瑞於1983年首次提出。1993年國際生態旅遊協會把其定義為: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遊活動。

在全球人類面臨生存環境的危機的背景下,人們環境意識開始覺醒,而其內涵也得到不斷的充實,即生態旅遊是在被保護的自然生態系統中,以自然景觀為主體,融合區域內人文、社會景觀為對象的郊野性旅遊,旅遊者通過與自然的接近,達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生態功能的好處,產生迴歸自然的意境,從而自覺保護自然、保護環境的一種科學、高雅、文明的旅遊方式。

1.2 生態旅遊的發展趨勢

由於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快速發展,使人們更多地聯想到了“綠色”的豐富內涵。森林作為陸地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因此,森林公園生態遊成為了世界可持續性旅遊——生態旅遊發展的新趨勢。據報道,目前美國家庭收入的1/8用於森林遊憩,每年總花費約3000億美元;在日本,每年有8億人次進行“森林浴”;德國提出了“森林向全民開放”的口號。亞太地區的許多國家也同樣着力發展森林生態旅遊。

而我國政府也大力推進傳統林業的轉變,着力構建林業生態和產業體系,同時隨着人們關注森林和保護自然生態意識的增強,森林生態旅遊已成為旅遊中的一個新亮點。據統計,中國森林面積達到1.75億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8.21%,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利用這些森林資源,截至二00五年底,全國已建立各級森林公園1900餘處,規劃面積1500公頃;建立林業系統管理的自然

保護區1699處,規劃面積1.2億公頃。同時,還建立了眾多的自然保護小區、狩獵場、野生動物園和濕地公園等,一大批國家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成為了新興的旅遊勝地和開展户外休閒娛樂活動的主要場所。

2. 森林生態旅遊

2.1 森林生態旅遊的定義

森林生態旅遊就是依現有森林資源,以森林景觀為主體,以自然景觀為依託,以人文景物為點綴,合理開發,綜合利用,為羣眾提供遊覽觀光、避暑度假、療養休養、會議培訓、科學考究和狩獵的良好場所。

2.2 以山西管涔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例

管涔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寧武縣東寨鎮,總面積約4.433萬公頃,森林面積2.27萬公頃,佔公園總面積的50%。林木總蓄積量為管涔林區的40%,約為208萬立方米,綜合覆被率達到73.7%。 園內動植物資源豐富:植物約有560多種,野生動物有152種。林蘑、蕨菜等綠色食用資源也極為豐富。公園內風景優美,是一處以險山、奇峯、森林、湖泊和珍禽異獸組成的國家級森林旅遊區。

2.2.1 管涔山國家森林公園開發現狀

整個國家森林公園由景色各異的七大景區組成。分別為蘆芽山風景旅遊區、荷葉坪亞高山草甸生態區、馬營海(天池)山地湖泊旅遊區等。

1)蘆芽山景區是管涔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打旅遊品牌,但卻直屬於管涔山國有林管理局下設的蘆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轄,無權干涉蘆芽山景區的一切事務。而蘆芽山景區由於各方面的壓力與制約,無力改變景區落後的面貌:登山的石階不規範,隨意堆砌;基礎設施嚴重滯後,經費不足;道路多年不予修繕,目前已破爛不堪,行車困難;出租馬匹的商販隨處可見,混亂不堪。

2)萬年冰洞形以製冷機制最強、冰儲量最多而位列全國僅有的九個冰洞之首,形成於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期,距今約三百萬年,極具科考價值。為了保護景觀,應冰洞限制每日參觀人數,但這系項措施好象並沒有真正地實行過。目前已有一些冰柱開始融化,過多的遊客對冰洞景觀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3)荷葉坪景區也是管涔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要景區。但自2001年後,卻由五寨縣旅遊局開發管轄。由於盲目開發建設,大量遊人甚至不少車輛都進入草甸內, 丟棄的垃圾和動物的糞便隨處可見,致使草甸被破壞、水土流失逐年加劇。

4)管涔山國家森林公園內還有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及人文景觀,如情人谷、汾河源頭、古棧道等,但都是由寧武縣旅遊局、寧武縣水務局等單位所管轄。這些景區由於開發單位急功近利盲目開發,許多景點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有些景點的生態環境已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

2.2.2 管涔山國家森林公園生態開發中的問題

1)缺乏科學合理的旅遊發展規劃,盲目開發建設。在景區或林區內,存在亂砍亂伐現象,加之旅遊景點的開發,周邊地區礦產開採及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都會使當地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2)生態旅遊區的企業和個人在經營中不考慮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出現大肆招徠客源、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不良現象。

3)生態旅遊區歸屬不清,管理混亂。整個公園分屬多個部門,其自身的管理機構沒有實權,無法真正發揮其職能,造成對環境不同程度的破壞。

4)發展生態旅遊的資金不足,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

5)缺乏專業人才,管理水平低。我國生態旅遊發展尚短,缺乏既懂生態學和旅遊學知識,同時又能正確理解生態旅遊內涵的專業人才。

6)開發生態旅遊造成生態環境破壞。

7)旅遊者的環保意識淡薄。在自然環境中,遊客缺少對保護生態資源的責任感。

3. 解決對策

3.1 與各級部門積極進行協調,充分發揮森林公園的各項職能作用

森林生態旅遊是一種融科普教育型、特色參與型、運動休閒型旅遊於一體的高雅娛樂方式。正因如此,森林公園必須把加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放在首位。管涔山國家森林公園應積極和當地各級政府部門進行協調,取得對景區的管理權。在政府宏觀政策的指導下,充分發揮森林公園的管理職能作用。

3.2 對景區發展做科學合理的規劃,避免盲目建設

森林公園開發生態旅遊需要制定一個開發合理、滾動發展、永續利用的總體規劃,以避免盲目地隨心所欲地進行粗放式的開發。否則,必定會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導致一些不可再生的旅遊資源的損壞與浪費。

3.3 多方位籌集資金,加強公園基礎設施建設

充分利用現有基礎設施,加大資金籌集範圍,積極與當地政府及非政府組織協商謀求共同發展的道路、或採取股份制、或主動與有意從事發展旅遊業的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合作等多渠道、多形式籌集資金,從而逐步改善公園旅遊的基礎設施狀況。

3.4 引進專業人才,提高員工素質

管涔山國家森林公園需要積極引進一批高素質的旅遊專業人才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並開展職工專業知識的培訓工作。實行競聘上崗的人才競爭機制,以提供管理隊伍的綜合水平。

3.5 加強管理和規範各種經營行為

制定規範的行業標準和嚴格的規章制度以杜絕惡性競爭和欺客、宰客的現象發生,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還景區一個寧靜而和諧的環境。

3.6 加強旅客的環保教育

要塑造“負責任的旅遊者”,可以通過

1)管涔山景區可以利用現有的資源,開展各種環保活動,如拾垃圾,認養樹木,設立環保提示牌等等。

2)通過導遊或宣傳手段對旅遊者進行教育。倡導遊客在旅遊過程中不亂扔贓物,使用環保包裝物等。

3)通過法規、法律、制度等手段對旅遊者行為進行制約。

4)通過技術手段加強對生態旅遊者的管理。

4. 結論

森林生態旅遊是一個以發揮森林的生態性、社會性和經濟性功能為宗旨,圍繞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的合理配套的綜合型產業。它將旅遊開發和社會發展相結合,注重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可極大地推動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因此,要實現山綠、水清、人富的目標,就要採取行之有效的科學管理措施,使政府部門、旅遊業者、遊客和旅遊地所在社區之間形成良性互動,使生態旅遊的觀念深入人心,並落實到行動中去。這正與目前我國正在實施的林業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和天然林保護工程相配套。而且,還可以幫助貧困林場、山區的羣眾脱貧致富,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關於旅遊管理畢業論文範文一:高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對策 篇三

摘要: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不再僅僅侷限於滿足基本衣食住行,開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旅遊業的蓬勃發展,成為拉動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我國各大高校審時度勢,紛紛開設了旅遊管理專業,致力於培養大量高素質、創新型、應用型的複合式旅遊管理專業人才,旨在推動旅遊業的迅速發展、滿足旅遊業崗位的用人需求。筆者從各大高校開設旅遊管理專業的起點和層次各不相同的角度出發,探討了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關鍵詞:就業;高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2009年,在國務院文件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戰略地位:“要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羣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目前,中國旅遊業處於黃金髮展期,對旅遊管理專業人才需求量日趨旺盛,目前高校旅遊人才培養教學模式與旅遊業崗位需求嚴重脱節、旅遊企業不平等的用人制度造成了高校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生“有業不就”或“頻繁跳槽”,解決旅遊管理專業人才“供需失衡”的問題已經是刻不容緩。

一、高校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

(一)高校旅遊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良好

中國旅遊研究院最新發表的藍皮書表明:中國旅遊業收入逐年創新高,旅遊市場呈現出“兩高一平”的局面,國內旅遊和出境旅遊保持快速增長的發展態勢,入境旅遊平穩增長。我國旅遊業的增長使我國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世界第一客源國,以及較大的旅遊目的地國。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較強、服務範圍較廣的產業,就業門檻較低,能夠吸納大規模的畢業生。同時,我國各地區的酒店業管理人才缺口也非常大,就北京、上海來説,酒店業管理人才缺口均在55萬以上,並且現在每年新增的旅遊企業中,中、高級管理崗位就有一千多個。由此可見,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將會大大彌補崗位人才缺口的局面,應用型、技能型、素質型的旅遊管理人才不愁將來會找不到對口的工作。

(二)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潛流失”現象嚴重

由於家長和學生對旅遊管理專業的就業方向不瞭解、高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崗位需求嚴重脱節、旅遊業不合理的用人制度、社會各界對旅遊行業的偏見等因素致使旅遊管理專業畢業生普遍存在“有業不就”或“頻繁跳槽”的“潛流失”現象,這直接導致了國內旅遊管理專業人力資源的嚴重浪費。許多家長和學生對旅遊管理專業就業有錯誤的認識,認為旅遊管理專業一畢業就能擔任管理層職務,這種眼高手低的擇業觀念,致使很多家長和學生對未來的職業發展很是失落。所以部分學生會選擇轉專業或者是修讀雙學位來達到將來不從事旅遊管理崗位的目的,尤其是本科畢業生從事旅遊業工作的佔總學生規模的不到35%,許多畢業生都從事了不對口的職業,形成了“有業不就”或“頻繁跳槽”的就業局面。

(三)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就業亦有困境

一般按照理論上講,旅遊業的迅猛發展勢必會為高校旅遊管理專業學生帶來廣闊的就業前景。但是,情況不容樂觀的是,旅遊管理人才的供給質量無法滿足旅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旅遊管理人才“供需”矛盾日趨明顯。一方面,旅遊管理專業作為“新興專業”,高校緊跟社會崗位的需求,紛紛開設了旅遊管理專業,每年報考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數量呈現直線上升的趨勢,遠遠超出了旅遊企業可提供的崗位;另一方面,旅遊管理專業又是“弱勢專業”,許多考生在不瞭解旅遊管理專業或者是“被調劑”的情況下誤學了旅遊管理專業,結果造成旅遊管理專業大量流入其他行業,未入行,先轉行的局面。由於教學模式的缺陷以及學生的個人態度造成了旅遊企業在招聘旅遊管理人才時遲遲招不到人或者是招不到合格的畢業生。這樣給企業、學校、學生都帶來的困惑,陷入了無盡的惡性循環中,這樣旅遊管理專業會給後來的學子和家長帶來這樣的影響:學習旅遊管理專業難就業、就業面狹窄、找不到工作等等諸如此類對高校旅遊管理專業發展極為不利的負面評價。

二、影響高校旅遊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因素

(一)現階段旅遊業用人單位用人制度不合理、不公平

旅遊業用人單位在招聘畢業生時功利性較強,企圖縮減用人成本,因此,招聘人員時過分強調畢業生是否具備豐富的旅遊管理經驗或旅遊從業經驗,完全忽視了畢業生的可塑性和再造性。旅遊管理專業學生在不合理的教學模式的培養下缺乏一定的工作實踐經驗,但是如果就因為這個原因將旅遊管理專業求職者拒之門外,是否會顯得旅遊企業不通情達理?旅遊企業要充分考慮到畢業生的實際情況,建立起優勝劣汰的選拔機制,為廣大旅遊管理畢業生提供一個可以施展自身能力的平台,經過嚴格筆試、面試和考核後擇優錄取。另外,旅遊業的現實情況:管理人員要從服務人員做起,要做好飯店管理者,必須具備基層服務人員和部門經理的經驗。而且服務人員勞動強度大,收入水平和社會地位都較低,很多畢業生眼高手低,覺得自己高校畢業,可是畢業後還是照舊需要從基層幹起,不甘於基層等服務客户的工作,畢業生從事旅遊管理行業侷限了個人的發展空間,造成人才流失現象嚴重。

(二)旅遊管理專業學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1、缺乏合理有效的旅遊職業規劃

旅遊管理專業學生對旅遊管理專業本身沒有正確的認識,盲目的將旅遊管理專業和旅遊等同,忽視了畢業後所要從事的是旅遊管理職業,而非是旅遊本身;另外,旅遊管理專業學生盲目跟風,在校期間只忙着報考旅遊證、二級計算機證書以及教師資格證,證書缺乏針對性,對學生日後就業用處不大,忽視了對自身未來的職業奮鬥目標的規劃,學生在旅遊行業就業的願望不強烈。

2、缺乏必要的就業準備

部分大學生眼高手低,對於從事旅遊管理的晉升行規無法坦然接受。在情理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大學生在家裏被奉為“天之驕子”,可是如果從事旅遊管理行業就要從基層服務員幹起,大部分大學生心氣高、礙於面子,不願意從事較不體面的服務性行業,就業心理出現了嚴重的偏差。在校期間沒有從事服務管理的實踐經驗,大學畢業後無經驗之談,更不要説可以在短期時間內提升為正式的管理部門高層幹部。

(三)高校旅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不能適應旅遊人才市場的需求

1、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

旅遊管理專業的開設與社會崗位需求嚴重脱節,部分高校只是生硬的培養學生,對學生未來的就業不負責任,沿襲落後的教學體制,沒有擺脱“以知識為中心”的應試教育體系,導致學生理論能力較強而實踐能力較差,無法滿足旅遊行業就業崗位的要求。

2、課程設置不合理

課程沒有針對市場需求而設置,而且課程體系不夠完善,缺乏針對性,無法滿足外向型旅遊行業的崗位需求。在實際教學中,尤其是在初級教學階段,比如在大一、大二年級,以專業理論教學為主體,忽視了對實踐應用類課程的設置,致使學生缺少了許多鍛鍊的機會。另外,教材內容太陳舊,缺乏系統新和創新性。課程設置的不合理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三、探討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一)以市場為導向,制定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目標,創新辦學模式

各個高校在開設旅遊管理專業之前,要明確並制定出人才培養目標,這樣教學模式的創新也有緊緊圍繞的中心,不至於盲目追求辦學模式的創新,而與教學任務嚴重脱節。值得部分高校的借鑑的是,在國際較發達的地區對於旅遊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相當明確,國內也有許多值得借鑑的高校,比如旅遊教育領域世界排名第二的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制定了旅遊管理專業招生-在校學習-崗位實習等環節分階段的人才培養方案;華東師範大學旅遊管理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基礎理論紮實、實踐操作能力強、具有未來發展潛力的適合旅遊業、旅遊教育、旅遊行政部門以及其它相關行業工作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大旅遊管理人才”。那麼,如何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目標,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導向,立足於旅遊業發展的崗位需求,為社會培養優秀的複合式創新型的旅遊管理人才;第二以崗位實踐能力為核心,建立應用型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專業知識、實踐能力、思想意識協調發展的培養體系;第三更新教師教學觀念,在旅遊管理專業教師隊伍中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外向型、複合型、創新型和應用型的高級旅遊專門人才;第四延長旅遊管理專業學生的實習時間,實現教學理論知識和實際管理技能的相輔相成。

(二)建議大學聯考生理性報考,招錄有行業內就業意願與行業潛質的學生

部分考生在大學聯考志願填報中由於缺乏對旅遊管理專業的認識以及“在服從調劑”情況下被調劑到旅遊管理專業,這一部分學生在對旅遊管理專業知識學習的時候,對這門專業感到很失落,甚至通過選修雙學位或者是轉專業來改變自身的未來職業選擇。要想培養出綜合型、創新型、外向型的旅遊管理人才,學校要從招生源頭做起:首先要宣傳學習旅遊管理專業人才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個性特徵,比如説酒店服務人員要具備外向型的性格特徵,旅遊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習內容、未來就業方向等情況,讓學生在充分了解旅遊資源管理專業的基礎上,做出自己的專業選擇,防止考生錯報專業,經過正式學習後才發現實際的旅遊管理專業與自己想象中的大相徑庭;其次,教育部和各大高校要加大對旅遊管理專業的宣傳力度,通過網絡平台、報紙、白皮書等形式向廣大大學聯考學子具體介紹旅遊管理專業,可以為學生報考志願提供參考依據,便於考生作出理性的專業選擇。這點,各大高校要借鑑旅遊教育領域排名第二的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的人才培養經驗:第一,該學校在招生時不僅注重考生的成績,而且會進行一定的筆試、面試或者電話交流,瞭解學生的喜好態度以及個人的性格特徵和就業方向,反饋給學生專業評估報告,招錄有行業潛質與行業內就業意願的學生;第二,努力加強專業建設,增強旅遊管CENTURY理專業自身的影響力與吸引力,努力將該專業做大做強,打造世界一流旅遊管理專業。

(三)構建全新的課程體系,科學設計課程設置

高校專業是否成功很大的一個影響因素便是課程的設置,其代表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知識的架構。目前旅遊業外向型的發展模式對旅遊管理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其要求學生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並且還要具有熟練的專業技能,同時還需要外語、計算機互聯網等綜合運用能力,能夠與客户進行順暢的溝通,以及相關的法律專業知識。這對於高校的旅遊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來説需要作出合理的規劃、設計:首先,要堅持課程設置與旅遊行業的實踐性特徵相符合,又要具有專業綜合性的原則;其次,課程的開設要注重理論的應用型,適當增加學生的實踐環節;另外,學校要注重初級階段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構建,旅遊管理專業不同於學術性的課程,教學理論離不開與實踐的結合,因此要克服以往旅遊管理專業在大一、大二課程設置上缺少實踐應用類課程,重視對學生初級階段實踐能力的培養;其他方面,要增加選修課程的範圍,合理設置涉及人文知識、自然知識、地理知識、歷史知識、國際服務貿易的規則和慣例等方面的課程,無論將來從事什麼崗位,豐富的知識儲備對於個人發展是百利而無一害的;除此之外,學校要不惜投入重金邀請旅遊業資深專家學者參與課程設置,並根據課程教學需要招聘對口教師,以提高旅遊管理專業課程的專業性、針對性與應用性,提升學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在行業的競爭力。

(四)加強對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的創業教育,鼓勵學生自主創業

高校因素、社會因素、大學生自身因素影響了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發展,加強對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的創業教育,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幹意識,為競爭激烈的旅遊管理崗位降温。如何實現學生的自主創業,加強對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的創業教育,筆者建議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完善旅遊管理專業中的完善創業教育的系列課程,就業或者創業類的指導性課程不要僅僅侷限於“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這兩門選修課,要增加實戰演練性的課程;營造良好的校園創業文化氛圍,定期聘請校外專家、企業界人士或者校內創業成功人士來校做一些創業經驗之談,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在保障安全和不影響正常學業的情況下在旅遊企業兼職,為日後走上工作崗位總結豐富的工作經驗;教育部和高校要加大對旅遊管理專業創業教育財政和政策的支持力度,積極籌備的創業基金,拓寬大學生開設特色旅行社、小型旅店籌集資金的渠道;旅遊管理專業的大學生要樹立起正確的擇業意識,不要企圖畢業後自身的事業能夠一蹴而就,要在兼職實踐中踏實肯幹、任勞任怨,要甘願從基層做起,避免眼高手低,在兼職過程總結出旅遊管理的新思路,為自身日後的創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財富;政府要引導旅遊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增加寒暑假大學生實習崗位,維護大學生實習的勞動合法權益,保障大學生在實現期間的人身安全。

(五)對旅遊管理專業實施校企合作辦學,提供實習 平台

目前來講,校企合作教學在各大高職院校中應用的較廣泛,旅遊管理專業帶有自身的特性,其不需要進行實驗研究,也不需要嘔心瀝血的撰寫學術報告,唯一需要關注的是學生本身的實踐演習能力,學生只有在親身體會旅遊管理專業的崗位要求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專業知識理論的學以致用。關於旅遊管理專業的校企合作,目前在國際和國內取得卓有成效的形式有多種,筆者從校企合作的結合點出發,將校企合作的形式分為三大類:一是以校企股份合作模式聯合辦學、企業參與旅遊院校辦學、校辦企業等為代表的以辦學模式為校企合作的結合點;二是合作形式為校外實訓基地、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專業教學顧問委員會等以以實踐教學體系為結合點;三是體現在理論教學體系上,表現為編寫特色旅遊教育教材、開展專題講座、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等等。筆者建議從以下校企合作模式出發,實現旅遊管理專業產學研一體化:一是旅遊企業根據工作崗位需要與學校共同確定培養對象,簽訂用人訂單,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這樣學生畢業後可以直接到簽訂訂單的用人單位就職,旅遊企業也省去了不少人才招聘環節、節約用人成本,實現了校企雙贏;二是企業積極參與到學校的建設和學生的培養過程中的校企股份制合作模式,企業不僅為旅遊管理專業提供實習場地,還在教學領域開展合作。企業及時的向高校彙報國內外旅遊飯店業發展的新動態、新信息,同時向學生提供就業信息;三是高校投入資金根據專業特點建立實訓基地,集學校的主體地位和酒店的載體地位為一身。校辦企業實現產教合一,既能實現人才培養效益,又能創造經濟價值。

(六)借鑑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旅遊管理專業階梯式人才培養模式

以就業為導向的階梯式人才培養模式是內蒙古財經大學旅遊管理學院教學模式的重大突破。利用學生在校四年的學習時間,實現學生的自我認知、行業認知、專業知識的深化以及實操技能的鍛鍊四個方面逐級深入、環環相扣,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幫助畢業生熱愛、瞭解自己的專業,進而樂於走進旅遊行業。高校旅遊管理專業階梯式人才培養模式在內蒙古財經大學旅遊管理學院的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國內外有必要借鑑其成功經驗:大一時通過職業生涯規劃,綜合分析學生自身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歷及不足等各方面,啟發學生對職業做出初步的定位,並且為實現自身的職業目標制定出短期、長期的學習計劃。通過職業生涯規劃,使學生對自我個性、能力有了充分的認知;大二時。隨着專業課程的逐步增多,再加上學生對工作崗位環境接觸的機會較多,學校和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專業認知實習,開設一些認知實習課程,促使學生形成對所要從事崗位的初級認知;大三時在課外要延伸實踐教學,積極開展一些專業技能大賽,通過模擬工作環境,提供實踐演習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業的理論知識,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對於即將畢業的學生還要建立與企業的合作,讓學生走入企業崗位,在實際工作中瞭解酒店的工作流程,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並嘗試將理論應用於實踐。

(七)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師資隊伍建設模式

師資力量對於學生學習旅遊管理專業的質量提升非常重要,要培養出應用型、創新型、素質型的旅遊管理人才,首先就要建立“行業實踐+研究平台+創新團隊”的產學研一體化的旅遊師資隊伍建設模式。學校要定期對教師隊伍展開培訓,考核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組織教師親自去觀摩旅遊企業的運作方式、市場營銷等機制,教師在親身體驗之後,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在課堂上才能有機的將這些事例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學校建立區域旅遊經濟研究所,進行創新團隊建設,為教師的科研提供可操作的平台;學校要重視教師與校外先進旅遊管理師資隊伍之間的交流合作,通過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意識到自己教學的不足,借鑑其他教師的成功經驗;學校從旅遊企業中引進、聘請高水平的業務人員參與教學過程,改善師資隊伍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總而言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學相長,在產研學一體化的教學體系中鍛鍊自身的實踐能力,更新教學觀念,為培養出應用型、技能型、素質型的旅遊管理人才而努力奮鬥。結語:基於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策略的研究,是培養出應用型、創新型、技能型、素質型旅遊管理專業人才的重中之重。各大高校和教師要高瞻遠矚,站在社會時代發展的浪尖上,打造出一批旅遊管理精英隊伍。

參考文獻:

[1]範新宇。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旅遊專業階梯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3,(5)。

[2]楊帆,朱定秀,程曉麗。旅遊管理專業學生就業質量提升策略研究——基於高校A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視角[J]。池州學院學報,2014,(6)。

旅遊管理畢業論文題目 篇四

1、論旅行社對散客的服務方式

2、淺談導遊講解對旅遊景區形象的影響

3、導遊服務中的常見問題及對策分析

4、論民俗特色旅遊的開發

5、旅遊網絡預定系統的戰略研究

6 、文化旅遊與文化市場建設

7、談挖掘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

8、主題公園高效益的成因探究

9、淺談旅遊信息在經濟決策中的地位及其開發利用

10、論城市在旅遊事業中的地位與作用

11、關於旅遊對環境影響問題的思考

12、淺析影響現代旅遊業發展的因素

13、整體產品觀念在旅遊業中的應用

14、旅遊業的經濟功能及其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

15、論自然保護區旅遊的持續發展

16、創造性思維在旅遊業中的應用

17、論旅遊服務的國際標準及我國的接軌方式

18、論旅遊景觀的視覺形象及其對景點開發與經營管理的意義

19、關於商用旅遊信息系統的總體構想

20、論風景旅遊資源開發中的視覺影響問題

21、旅遊與社會互動關係初論

22、旅遊動機形成的影響因素研究

23、論導遊的品質對服務的影響

24、生態旅遊及其類型淺析

25、生態旅遊與可持續旅遊發展

26、旅遊發展對風情民俗資源的消極影響分析及其對策研究

27、需要層次論在旅遊飯店餐飲管理中的應用

28、旅行社經營機制轉換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9、旅遊廣告媒體對旅遊的影響研究

30、旅行社服務質量與遊客滿意感影響因素分析

31、旅遊業的社會弊端及其治理

32、淺談形體語言在旅遊服務中的運用

33、論旅遊飯店集團的成長方向

34、旅遊飯店顧客導向定價模式淺析

35、生態旅遊綠色營銷的產品策略分析

36、淺論我國商務旅遊開發

37、淺論導遊人員的基本素質

38、知識經濟下旅遊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創新

39、發展旅遊觀光農業問題初探

40、旅遊企業品牌戰略探討

41、中國旅遊教育與培訓面臨的問題和對策

42、論生態旅遊資源的脆弱性及其保護

43、旅遊購物的投訴心理及服務對策

44、飯店服務人員個人能力培養途徑

45、飯店文化對員工行為的影響探討

46、旅遊保險中的常見問題及對策研究

47、淺析我國國有飯店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48、旅遊業的網絡營銷發展態勢及對策

49、旅遊目的地形象的傳播策略初探

50、旅遊開發中人文景觀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

旅遊管理畢業論文 篇五

論文摘要:

本文指出我國對外旅遊信息傳播失誤是導致境外遊客在中國的遊覽行為具有跨度大、目的地停留時間短、參觀名勝數量少,旅遊購物花費少、重複觀光少等特點的主要原因。認為推行以旅遊區劃為基礎的信息傳播系統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主張改變將少數重點城市作為中國象徵的傳統思路,分區域成系統地推介我國各地的旅遊資源集羣,特別是吸引力強的世界遺產集羣;同時建議挖掘旅遊資源與旅遊商品的文化內涵,建立遊客激勵系統,拓寬整合傳播途徑。

論文關鍵詞:

旅遊信息傳播;旅遊區劃;世界遺產;遊客激勵系統

目前,我國旅遊信息系統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很不平衡。孫春華提到的7個研究方向畸罩“,旅遊電子商務和旅遊網站受關注程度最高,相關研究成果也最多(約佔總量的40%)。而面向遊客的目的地旅遊信息系統的研究只佔19%,而且相關研究往往還只是探討技術手段的應用途徑。

馬耀峯等的研究表明:由於境外觀光客進行的是大尺度的空間旅遊,因而他們在中國的遊覽行為具有區域跨度大、參觀名勝數量少,但級別高、旅遊花費少、重複觀光少等特點。馬耀峯等將這些特點歸結為跨國旅遊者的固有特徵。但我們認為,這是由於我國面向境外旅遊信息傳播的失誤所致。

一、中國旅遊信息傳播存在的問題

(1)需要改變原有以管理為主的信息化建設模式。徐馬陵提出必

須圍繞為遊客提供服務建立一套新的企業運營模式,以更好地為信息化服務作支持。國家旅遊局信息中心董培南主任指出:截至到目前,金旅工程的“三網一庫”建設已經基本完成,但面向遊客的信息服務還遠未完善。近年來,自助跨國旅遊成為歐美日等經濟發達地區最方便最流行的旅遊方式,旅遊者紛紛湧向自然和文化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與地區。選擇自助遊的遊客由於沒有導遊帶團,對於有效地進行信息傳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我國旅遊網站提供的內容和服務等不夠系統化,未能與旅遊目的地信息傳播系統有機地結合。

(2)中國旅行社進行國際旅遊信息推介時,大都選擇開價高、路程長的旅遊路線,相對於其他亞洲周邊國家,中國旅遊市場的競爭力較低…。例如根據1999日本人海外旅行的總體統計,日本人到中國的旅遊費用平均數為19.2萬日元,與到東南亞的20.9萬日元相比較,總數的差距雖然不大,但其中到中國的旅遊參加費平均為12.9萬日元,比到東南亞為12.1萬日元要高;而相對購物費用則比該地區都要低(中國為4.1萬日元,東南亞為55萬日元)。也就是説,到中國旅遊的入境遊客必須付出相當大比例的費用(67%)用於旅遊必須費用上,缺少多餘經費去做其他消費。

(3)未能重視旅遊商品的信息傳播,旅遊購物所佔旅遊外匯收入僅為20%左右,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的30%。這種現象不僅與我國旅行社向外推薦的線路長,參加費用大,購物費用減少有關,同時也受到我國對旅遊商品信息傳播不夠的負面影響。入境旅遊者對當地文化通常不熟悉、不瞭解,因此,旅遊商品的開發、設計與銷售,都必須伴隨着信息傳播與文化教育的過程而展開。

(4)未將旅遊營銷與文化傳播有機地結合起來。無論古今中外,旅遊觀光都是瞭解和傳播目的地文化的重要途徑。隨着國際旅遊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注意到旅遊的這種功效,並將其作為國家文化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據調查,英、美、日、德、等國的旅遊者均把“與當地人交往、瞭解當地文化和生活方式”當作出境旅遊的三大動機之一…,旨在通過自身文化品牌和國家形象的再塑造。而我國對旅遊業的重視還只是僅僅從它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促進着眼,尚未能將其提高到增強“國家魅力”的戰略高度,未能把接待每個外國遊客的機會看作傳播中華文化的寶貴機會。

二、改善人境旅遊信息傳播的建議

1、旅遊區域規劃的信息傳播

入境遊客到中國旅遊,區域跨度大是導致停留時間短,參觀名勝少,旅遊參加費用所佔比率高,購物費用比率低,重複觀光少的終極原因。馬耀峯等在旅華遊客流動模式的研究中指出目:京。滬。穗、京。滬。深、京西。滬等三角結構構成了我國旅遊流網絡中的一級網絡的總框架。這三個金三角中,無論哪一個三角結構都具有極大的跨度。這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入境旅遊者在途中花費的時間與金錢。而韓國、新加坡、泰國等其他亞洲旅遊業發達的國家的路線安排就更加符合跨國遊客“安、近、短”(便宜、近距離、短時間)的旅遊希望。相比之下我國的疆域遼闊反倒似乎成了旅遊市場上的競爭“劣勢”。其實疆域遼闊,旅遊資源~般就十分豐富。我們認為:進行區域規劃,發展區域旅遊是將“劣勢”轉變為優勢,進一步提高我國作為旅遊目的地吸引力所必需實行的戰略。迄今為止,我國尚未進行正式的旅遊區劃,研究者只是為了各自教學或研究的需要作了分區嘗試,各自又有不同的分區標準。我們基本認同德村志成以世界遺產集羣為基礎併發揮其牽引力量,將中國旅遊資源劃分為八大區域(見表1)的看法因為“世界遺產”有世界性知名度,容易引起境外遊客的興趣,可成為國內各旅遊區域的主打旅遊產品。

2、加強旅遊信息的應用型傳播

儘管同為世界遺產,不同目的地對於國內外遊客的號召力還是有差別。有的目的地(北京故宮、九寨溝、黃山等)在被列入遺產地之前就已經聲名遠揚;而有的(承德避暑山莊、麗江古城等)卻是加入遺產地以後才被大多數人們所認知;還有些目的地(大足石刻,皖南古村落等)在遊客心目中的感知並未隨遺產地的確立而顯著提高。可見成

為世界遺產地並非意味絕對的旅遊吸引力。應該認識到我國30餘個“世界遺產”在遊客認知度上的差異化,將中國境內的“世界遺產”旅遊資源成系統、分區域地向國內外遊客,特別是海外遊客進行介紹。建議結合互聯網與旅行社的宣傳渠道,將我國所有已經認定為“世界遺產”和正在申報的“世界遺產”以及相關的旅遊資源按區域製成畫冊、系統的網頁、甚至光盤,向海內外遊客系統推廣。首先以知名“世界遺產”帶動、提高不大知名的“遺產”和正在申報的“遺產的感知度;然後以點帶面,促進區域內的其他旅遊活動。

3、挖掘旅遊信息的文化內涵

在旅遊信息的開發要要進行多方面的價值挖掘,特別是挖掘旅遊資源的科學、美學和歷史文化內涵。樑學成指出:開發世界遺產的無形價值將有助於提高遺產的旅遊價值和旅遊者的滿意度。滕蘭花等提到方誌、遊記以及神話傳説、碑刻、遺址、藝術繪畫作品等史料中都藴含着豐富的人文旅遊信息。

滕蘭花等和楊保軍指出跨文化傳播必須要依賴“親近性”文本,這裏所説的“親近性”,是指文本在符號表達、思維方式、心理、時空特別是利益上要與解讀者相接近。因此,中國世界遺產的宣傳資料除了漢語外,至少應有包括英、日、韓、法俄等主要客源國語言的版本。同時還應有針對性地研究境外遊客對我國文化了解的詳細程度和興趣所在。我國四大名著中的《西遊記》、《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在世界上以多種語言流傳特別是日本文藝創作者以它們為藍本,開發了眾多的動漫、遊戲等文藝作品,使日本遊客無論老少都對唐僧師徒、三國名將等情有獨鍾。德村志成舉了一個例子:1999年底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了一個“絲路之旅。西遊記。玄奘法師”為名的展覽會,內容主要是唐僧取經的文物,一個多月的展覽會吸引了眾多的西遊記愛好者前往觀賞。但遺憾的是展覽居然是印度大使館而非中國大使館舉辦的,而且完全不讓參觀者清楚玄奘法師是中國洛陽人。對此應吸取教訓,在今後對日旅遊宣傳中要充份利用兩國文化的相近之處。總之,尋找中國文化與他國文化間的契合點,藉以創造親近性的跨文化旅遊信息傳播文本,是我國旅遊工作者必須時刻注意的。

4、建立遊客激勵系統

遊客激勵系統的宗旨是希望遊客在當地儘量訪問更多的景點,花費更長的時間。在日本旅遊實踐中,遊客每到一地,都能找到特殊的官方蓋章場所,在旅遊紀念本或景點提供的官方信箋上蓋上有當地特色的旅遊紀念印章,比如東京巨蛋(棒球比賽場)附近的地鐵站就使用棒球標誌作為紀念印章。這樣,遊客即便離開了旅遊地,也可以不時拿出來玩賞回味。這種旅遊紀念章系統不僅消除了遊客私自塗畫“到此一遊”的衝動,也提供了訪問更多有紀念印章的旅遊景點的動力。將此係統化地推廣,就可以成為一種有效的遊客激勵系統,增加遊客在一地的訪問景點和停留時間。

我國進行“世界遺產”等旅遊資源的系統營銷時可建立借鑑這種紀念印章形式的遊客激勵系統。為每個“世界遺產”設計特色旅遊紀念圖章,並向遊客免費發放包含空紀念印位的介紹圖冊。並根據景點多寡設計科學的獎勵計劃。以上組合方式是在空間上開展遊客激勵,還可在時間上對旅遊資源進行組合,比如就某一“世界遺產”推出四種季節紀念章,吸引回頭客來收集同一景點不同季節的紀念章。我國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旅遊信息,只要挖掘出來就會顯示無窮魅力。

5、拓寬旅遊信息傳播途徑

面向境外遊客的旅遊信息傳播途徑可以拓寬為以下五類:

(1)互聯網多語言網絡傳播;

(2)旅行社宣傳畫冊及光盤;

(3)各大區域省市派駐主要入境口岸的公眾旅遊信息服務中心;

(4)旅館酒店、圖書、期刊出版等輔助宣傳途徑;(5)各大學、圖書館等非營利的、有跨國紐帶的機構。

旅遊管理論文題目 篇六

1、關於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的研究

2、智慧旅遊視域下高職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研究

3、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旅遊管理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4、微課在旅遊管理教學課堂實踐中的應用

5、關於應用型本科院校旅遊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訓練現狀的調查問卷

6、旅遊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效益最大化研究

7、淺談旅遊管理專業野外實習安全風險防範及管理措施

8、智慧旅遊視域下生態旅遊管理體系的優化設計途徑

9、新時期高職旅遊管理教學中項目教學法的實踐分析

10、旅遊管理專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教學實踐

11、生態旅遊管理理念下的旅遊管理模式創新探究

12、互聯網背景下微課形式在旅遊管理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13、高職旅遊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探索

14、關於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的研究

15、社區角度下生態旅遊管理的研究

16、高職旅遊管理專業分層培養課程體系開發與建設探索

17、論旅遊管理專業課程教學中微課應用效果探析

18、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質量保證體系分析

19、高校旅遊管理專業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20、關於生態旅遊發展中的社區生態旅遊管理模式分析

21、高職院校旅遊管理專業“雙創”實踐教學探索

22、旅遊管理專業大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淺探

23、淺談如何提高旅遊管理專業學生導遊語言素養

24、高校旅遊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探究

25、信息化技術在高職院校旅遊管理專業教學中的應用

26、淺談旅遊管理教學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運用

27、關於大數據在旅遊管理中的應用探討

28、文旅融合背景下旅遊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

29、應用型本科旅遊管理專業教師提升“雙師”素質途徑研究

30、淺談大數據背景下智慧旅遊管理模式

31、旅遊管理專業課“金課”建設芻議

32、新疆高校旅遊管理專業產教融合辦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3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職院校旅遊管理專業融合研究——以廣西某高職院校為例

34、深度融合的高職旅遊管理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35、產教深度融合視域下高校旅遊管理專業建設的思考

36、五年制高職旅遊管理專業立體化院本教材開發研究

37、旅遊管理專業建設若干問題思考

38、產教融合視角下的旅遊管理專業校企協同育人問題探索與研究

39、“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旅遊管理專業課程設計

40、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旅遊管理專業教學方法改革研究——以應用型本科院校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