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課程設計個人總結精品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3W

課程設計個人總結精品多篇

課程設計總結 篇一

一、課程設計名稱

金屬探測器的設計

二、課程設計目的

1.進一步瞭解什麼是自激振盪、產生正弦波自激振盪的條件、正弦波振盪電路的組成和判斷電路能否產生正弦波振盪的方法和步驟;

2.瞭解正弦波電路所產生的自激振盪和負反饋放大電路中產生的自激振盪的區別;

3.掌握正弦波振盪電路中為什麼必須要有選頻網絡;

4.重點掌握電感反饋式振盪電路的工作原理;

5.掌握進行模擬電子電路功能原理設計的技術;

6.掌握實用工程電子電路的完整設計過程;

7.認識相關電子元件,器件,掌握電子元件,器件的電氣性能;

8.初步掌握現代電子設計自動化(EDA )工具軟件protel99原理圖繪製和PCB 板繪製;

9.瞭解所用器件特性及性能的運用,掌握經典焊接技術,基本元器件製作技術及電子線路板的綜合調試技術。

三、課程設計要求:

1.根據相關的教材內容及教師推薦的有關參考資料,設計出金屬探測器的原理圖,要求能測出某區域是否有金屬,如有給出相應的`聲光提示;

2.用protel99繪製直流電機驅動器電路原理圖;

3.用protel99繪製印刷電路板(PCB );

4.用PCB 組裝焊接實體電路;

5.調試電路並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

四、課程設計內容:

在此電路中,LC 正弦波振盪電路工作在臨界狀態,產生一定頻率正弦波,當無金屬靠近電感時,LC 正弦波振盪電路正常工作,T3管截止,無聲光提示; 當有金屬靠近電感時,破壞LC 正弦波振盪電路振盪條件,無正弦波輸出,T3管導通,發出聲光提示。

分析以下問題:

1.產生正弦波振盪的條件是什麼?

2.電路中T2管的作用是什麼?

3.為什麼無金屬靠近電感時,T3管截止,無聲光提示;

4.為什麼有金屬靠近電感時,T3管截止,無聲光提示。

五、課程設計步驟:

1、查閲和學習相關科技文獻,熟悉電感反饋式振盪電路工作原理及其應用場合;

2、運用模擬電子技術課程中學習的波形的發生的知識,並且依據產品的設計思想,設計出可靠性高,性價比高的金屬探測器;

3、查元器件手冊,設計金屬探測器電路原理圖;

4.用protel99原理圖繪製原理圖和PCB 板圖;

5、焊接電路板,進行電路調試。

6.課程設計總結,完成課程設計報告。

課程設計個人總結 篇二

此次課程設計最後結束了,在這次的課程設計中我的任務是設計一個國小生數學考試系統,通過這次課程設計不僅僅檢驗了我所學習的知識,也培養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設計過程中,與同學分享學習心得,和同學們相互探討,相互學習,相互監督。讓我學會了合作,學會了運籌帷幄,學會了寬容,學會了理解,也學會了做人與處世。

課程設計是我們專業課程知識綜合應用的實踐訓練,是我們邁向社會,從事職業工作前一個必不少的過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通過這次課程設計,我深深體會到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義.我這天認真的進行課程設計,學會腳踏實地邁開這一步,就是為明天能穩健地在社會大潮中奔跑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過這次數據結構的課程設計,我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

在這次設計過程中,讓我對利用棧求表達式的值有了更深層次的學習和運用,通過查閲超多的資料,發掘出自己單獨設計的潛力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潛力,體會了學以致用、突出自己勞動成果的喜悦情緒,從中發現自己平時學習的不足和薄弱環節,從而加以彌補。

在此感謝我們的數據結構老師。老師嚴謹細緻、一絲不苟的作風一向是我工作、學習中的榜樣;老師循循善誘的教導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給予我無盡的啟迪;這次課程設計的每個實驗細節和每個數據,都離不開老師您的細心指導。而您開朗的個性和寬容的態度,幫忙我能夠很順利的完成了這次課程設計。

同時感謝對我幫忙過的同學們,謝謝你們對我的幫忙和支持,讓我感受到同學的友誼。

由於我的設計潛力有限,在設計過程中難免出現錯誤,懇請老師和同學多多指教,我十分樂意理解你們的批評與指正,我將萬分感謝。

課程設計個人總結 篇三

這次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我拿到的題目是蜂窩煤成型機的設計。

本次設計旨在培養我們進行機械系統運動方案創新設計能力和應用現代先進設計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是我們機械類各專業學生在學習了機械原理課程後進行的一個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為提高我們本科生機械系統運動方案設計、創新設計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服務的。其實就是要求我們運用機械原理課上所學過的各種機械機構的運動學和動力學原理,分析和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拿到設計題目後,我就開始認真研讀設計任務書,明確設計內容和要求,分析原始數據及工作條件;然後通過借閲(圖書館)、蒐集(網絡)查找有關信息、資料及手冊;由於《機械原理》是上學期課程,我先複習了機械原理課程有關內容,其中包括:機構的組成和結構(自由度),連桿機構(急回,壓力角,死點),凸輪機構,齒輪機構,間歇運動機構和組合機構。並自學了下篇-機械系統方案設計的內容。熟悉了相關機構的設計方法,初步擬定了設計計劃。

因為是第一次獨立進行課程設計,所以在設計過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問題,比如在選擇機構時,各種構件都有哪些性能適用於我所做的機構;在確定機構尺寸時,型煤尺寸和粉煤高度與型煤高度之比該怎麼使用;在進行傳動系統動力學計算時,如何運用已知條件:生產率為18塊/min……針對這些問題,我通過請教老師,查閲資料,思考揣摩,得到了解決。例如李老師告訴我們在使用六杆機構時要注意其行程較小這一缺點;由於機械原理課本中沒有涉及間歇運動機構具體的計算公式,我去圖書館借閲了《間歇運動機構設計與應用創新》等相關書籍,找到了相關公式;隨着自己對蜂窩煤成型機工作原理的進一步理解,我知道了生產率可轉化為轉速……當然遇到的問題還有很多,我基本上在設計和計算過程中通過學習和實踐解決了,過程中和同學間討論也幫助我學習了不少經驗和知識。

在機械原理課上所學的知識是比較理論化的,通過這些理論我瞭解了一些機構的運動方案與運動軌跡,至於這些構件、這些機構真正要派些什麼用場,在我腦中的概念還是挺模糊的,但是在這次為完成課程設計的任務當中,我開始對傳授機械原理這門課的真正意義所在有了初步瞭解。換句話説,因這次課程設計我把理論與實踐運用結合了起來,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通過這次機械原理課程設計即蜂窩煤成型機的設計,我知道其實要做一項課程設計並不簡單,要把它做好就更不易了,從中我也感到自己的知識面其實是很狹隘的'。在理論知識的貫穿上和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也亟待提高,可以説這次的設計就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我的不足之處。但也因此而小小地鍛鍊了一下自己,為以後的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及大四的畢業設計做了一個準備。

在為課程設計寫説明書時,為了讓説明書內容更充實,使自己的書面語言更趨向於專業化,我們組到圖書館去借了相關的書籍來翻閲。在查找資料、閲讀資料的同時,我還知道了更多以前課本上沒有學到過的知識,比方説當所選槽輪槽數與要求工位不一致時,可利用齒輪機構進行增速或減速。

經過一個多月機械原理設計的學習及研究,我明白了許多在課堂上不懂的知識,也讓我深刻體會到實踐學習的重要性:實踐是學習的目的,也是學習的方法。

這次課程設計,使我有了很大的收穫,鍛鍊了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我學會了勇於創新,擴展思路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加強了和同學之間的團隊協作精神。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而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克服。最終有了今天的成績,令我們每一個人欣慰。同時,增進了同學間的友誼。

通過本次機械原理課程設計,除了加深了對大二學習的機械原理知識的理解,我還實踐了機械製圖課程中學習的CAD和三維實體造型技術課程中學習的Pro-E繪圖技能。總之,既提升了自己的設計能力,又鞏固了課本知識。當然這學期的機械設計知識在本次設計中也幫助自己不少,像V帶傳動,減速器等。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指導老師李克旺副教授,他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學習資料和應用軟件,並指導和幫助我完成了本次設計。

課程設計個人總結 篇四

兩週的課程設計結束了,在這次課程設計中不僅檢驗了我所學習的知識,也培養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在設計過程中,與同學分工設計,和同學們相互探討,相互學習,相互監督。學會了合作,學會了寬容學會了理解。在我所負責的大學生消費與使用情況調查方案的過程中,讓我對調查方案的具體設計及撰寫都有了更好地理解。

課程設計是《市場調研與預測》學科的一項實踐,綜合運用,是我們邁向社會,從事工作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踏踏實實的做好一項任務讓我體會了穩健才會在未來有更好結果。

本次課程設計的主題是“大學生手機消費及使用情況”,通過本次調查讓我理解了目前大學生對手機消費方面的事情,以及他們所喜歡的品牌,説能接受的價位,以及手機的使用情況。在這次設計中體會了學以致用,突出自己勞動成果的喜悦心情,從中發現了自己學習中的`不足和薄弱環節,從而加以彌補。

在此,感謝老師這半年來的教導,真的很喜歡您,您辛苦了!同時感謝那些幫助我的同學們,謝謝你們對我的支持和幫助,謝謝隊員們的相互理解與包容,讓我感受到同學的友誼。

由於我的設計能力有限,在設計過程中難免出現錯誤,懇請老師多多指教,我將虛心接受您的點評與指正。

課程設計總結 篇五

一。 課程定義

反映了定義者的基本觀點和取向,每一種課程定義的背後都有其成文或不成文的理論基礎。(廣義)課程是指所有學科(教學科目)的總和,或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各種活動的總和(狹義):是指一門學科或一類活動 。學科課程也稱“分科課程”,是由一系列不同類別的學科或學術領域以及與之相應的各種間接經驗組成的課程

二。 課程設計

到目前為止,國內外的課程理論工作者可謂眾説紛紜,沒有一致的認識與理解。而課程設計的基礎是研究任何事物的產生和發展,從多方面探討其產生或發展的基礎和原因,也是研究事物的根本所在。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的區別:第一,從目的上講,學科課程主要向學生傳遞人類長期創造和積累起來的種族經驗的精華;活動課程則主要讓學生獲得包括直接經驗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內的個體教育經驗。第二,從編排方式上講,學科課程重視學科知識邏輯的系統性,活動課程則強調各種有意義的學生活動的系統性。第三,從教學方式上講,學科課程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去認識人類種族經驗;而活動課課程主要以學生自主的交往為主獲取直接經驗。第四,在評價方面,學科課程強調終結性評價,側重考查學生的學習結果;而活動課程則重視過程性評價,側重考查學生的學習過程。

三。 課程設計的內容和基本策略

課程設計是課程領域最常用的術語之一,説白了就是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實施和評價的設計。內容決定目標,有助於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並且可以作為課程實施的依據和課程評價的準則。課程設計的策略,在一般意義上與課程設計方法是一樣的,但是目前闡述的課程設計策略的文獻很少,一般認為有六種。(課程選擇,課程改編,課程整合,課程補充,課程拓展,課程新編)

基本思路:一是以目標為中心的設計思路:(目標中心思路(或稱目標模式)是課程設計者根據對學習者行為變化的期望而確定的教育目標進行課程設計的思路。特徵是:它以明確而具體的行為目標作為課程設計的中心,其他設計步驟都要圍繞所定的行為目標來進行;其次,它主張行為導向的教學目標,第三,它強調目標的結構性。不足:首先,目標模式的科學觀過於質樸、簡單,着眼點是效率和準確,它無法描述複雜的教學過程,畢竟正確的科學應該是由信念、審美、個人的參與等多種因素構成的一個過程,而這些正是目標模式所難以包容的。其次,目標模式強調教師可以根據預先設定好的藍圖將學生的心靈塑造成任何形式,因而隱含在這種假設中的人性觀是消極的、被動的。第三,目標模式過分的強調知識的工具性價值,認為知識的選擇不是依據知識自身的價值,而是看這些知識能否幫助達到某些外在的教育目的,這就歪曲了知識的真義。

四。 課程評價

評價是人類有意識活動的一個表徵。評價的實質在於促使人類活動日趨完善,體現人類行為的自覺性與反思,事實上,評價廣泛滲透人類所有意識的活動中,課程評價如此,作為教育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評價是課程發展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隨着課程開發與教育實踐的發展,課程評價的重要性日趨突出。

課程評價屬於方案評價的範疇。迄今為止,在方案評價模式中,CIPP模式應用最為廣泛。在很長時間內,CIPP模式包括背景、輸入、過程和成果這4個環節的評價。最近,為了描述和評價長期的、真正成功的改革方案,斯塔佛爾比姆把成果評價分解為影響(impact)、成效(effectiveness)、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和可應用性(transportability)評價4個階段,由此構成了7個環節的評價模式。

五。中國小課程評價的方法與程序

課程評價是一個多因素、多變量的複雜系統,它涉及評價者、評價對象、評價目標的、評價方案以及評價方法等諸多方面。課程評價也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科學的課程評價方法、規範的課程評價程序對於評價質量和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響。

建設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讓師生有序可循。基於課堂教學改革“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的理念。

綜合實踐活動是目前在中國小推 行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應該考慮以下三條原則。(1)內容組織的關聯性原則,即活動主題的確定和內容的組織要與相關的課程及學生的知識 經驗有機聯繫起來。(2)能力訓練的階梯性原則。即活動設計應以學生能力發展的序列為線索。(3)實施方式的生動性原則,即在活動實施的時空條件、人員組 合、評價方法等,要生動活潑、靈活多樣。另外,所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最好能夠以書面文件的形式加以陳述。其文本格式包括活動主題、活動目標、活動安排、評 價提示、活動結果等內容。

校本課程開發是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我國實行三級課程管理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校本課程開發實質上是以學校為本位的課程方 案規劃、設計與實施的過程。要提高校本課程開發的質量,就必須加強對課程方案在規劃與設計、實施、實施後三個階段的評價。從這個意義上説,校本課程開發的 過程,也是評價和改進課程方案的過程。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中國小教育評價領域只注重對教師與學生的評價,忽視了一個重要的領域,那就是方案評價。因 此,本文的選題是針對這一缺失而提出的。 本文的敍述分成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對方案評價的歷史脈絡進行梳理,並分析方案評價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產生的幾種比較成熟、有效的評價模式,以此確認方案評價應該秉持的評價理 念,以及方案評價所涉及的要素。同時,通過文獻的整理,提供一個科學、有效的方案評價標準。這一部分為建構校本課程方案評價模型提供理論依據。 第二部分,首先對課程方案進行分類研究,明晰校本課程方案的內涵與外延。然後分析校本課程方案評價要素的特徵,並嘗試建構“多主體動態協同評價”的校本課 程方案評價的實踐模型。 第三部分,主要關注校本課程方案評價的實踐操作。根據校本課程方案評價模型,具體闡述不同的評價主體應【】該如何在實施前、實施中及實施後這三個階段開展合理 有效的評價活動。為此,論文提供了一些評價策略、方法和工具,並附上一些相關的評價實踐案例。 第四部分,闡述有效的校本課程方案評價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明示校本課程方案評價不僅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實踐問題。因此,本文提出校本課程方 案評價的有效實施需要組織、制度、人員上的保障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是新課改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充分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積極開發新的課程資源,是貫徹新課標精神,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我們要堅持以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為指導,努力學習有效教學的先進理論和實際經驗,全面貫徹和落實課題研究的目標,用實際行動切實做好課題的各項研究工作。

學校沒變,學生沒變,教材也沒 變,只是換了位教師,教育教學效果就可能有天壤之別。實踐中這種屢見不鮮的現象背後,原因無外乎:優秀教師不僅可以使自身的資源價值充分體現,而且可在自 身以外的課程資源非常緊缺的情況下“無中生有”、“化腐朽為神奇”,實現課程資源價值的最大化。

如何寫課程設計範文(精 篇六

隨着課改的深入,評價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越來越突出。評價問題一直是我們一線教師需要深思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當我拿到這本《新課程評價操作與案例》後,仔細閲讀,發現解決了我很多關於評價的困惑和疑慮,受益匪淺。現將學習體會小結如下:

一、評價是教育教學工作的“指揮棒”

課程評價應當遵循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建立有助於促進學生髮展,有助於教師反思與提高,有助於實現課程改革總體目標的評價模式與方法。在美術學科的課程評價中,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教學,促進課程不斷髮展的重要環節。其依據是美術課程標準以客觀事實作為基礎。注重評價與教學協調統一,加強形成性評價。既關注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技能情況,更重視對學生美術學習能力、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評價;強化評價的診斷,發展功能及內在激勵作用,強化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

依據美術課程標準和獲得的信息,對美術課程實施及效果作出客觀科學的判定。目的是為了改善和提高教學質量,具體説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的教學,以及促進美術課程不斷髮展"。

文章引用自:

二、關於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

實施新課程以來,評價發展迅速,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觀念、評價方法發生了很大變化,評價在新課程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成為新課程教與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徹底地改變了只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忽視基本素質的發展;只關注終結性評價,忽視學生素質發展變化的過程;只關注評價的選拔與甄別,忽視評價的激勵與發展功能的弊端。

改革美術課程的評價方式,是通過美術途徑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全人”的有力保證。在美術教學中,注意用新的評價理念來教育、評價學生,關注、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美”在每一個學生的心中盛開。具體方法為:

(一)評價原則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評價的總原則。在制定評價標準及實施評價的過程中我遵循了綜合評價方式的可行性原則、多元性原則、開放性原則及因人而異的原則。

我將評價分為成長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和分階段的歸納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注意激勵性和隨機性,方式力求多樣化,語言有親和力、感召力。

歸納性評價注意其多維性和發展性,力求體現學生的個性特徵,培養學生蓬勃的進取心。

(二)評價目的

從平時入手,從微觀入手,呵護學生的成長,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學生健全人格。

(三)評價方式

1、形成性評價

通過課堂表現及平時作業情況,隨時隨機給予激勵性評價。

(1)口語評價

在課堂教學或課外輔導時,針對學生個性特點,給予口頭表揚激勵。口語評價要講究語言的藝術性,講究親和力,神情要專注,語調要輕柔,讓學生有如沐春風般温暖。

(2)書面評價

通過平時作業的批閲,給予學生激勵性批語,肯定學生的優點,並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尤其對美術興趣不濃、繪畫技能有限的學生,應從其有限的畫面中尋找到可以樹立其信心的“蛛絲馬跡” ,以此為契機點鼓勵學生。

2、歸納性評價

擬每期兩次,通過自我評價、同學互評、教師評價,綜合評議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信念。

優秀級:總分在85---100分及以上者。

良好級:總分在70---85分之間者。

合格級:總分在60---70之間者。

不合格級:總分在60分以下者。

(四)評價工具:

1、詢訪:向班主任和同班同學瞭解某生的愛好、性格等相關情況。

2、平時作業:即每節課後佈置給學生的各項任務。如:調查資料、繪畫、製作等。佔總分的50%。由各組組長和課代表依據平時的記錄定時向全班同學公佈。

3、綜評表:佔總分的40%,互評內容包括四大方面,第一,努力學習美術(可以從平時的課前準備、課堂回答問題、參加各級畫賽及平時作業等情況評價);第二,榮班意識(可以從課堂紀律表現及積極參與集體活動方面評價)。第三,團結協作精神(可以從二人作業、小組作業、班級作業及其它集體活動中的協作行為中評價)。第四,創新意識(可以從日常所有事務的觀察中評價,不僅限於美術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