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培訓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39W

大培訓調研報告多篇

大培訓調研報告篇1

教育培訓工作高度重視,把能否搞好乾部培訓作為地方經濟能否振興,經濟能否快速發展的基礎工程來對待。各城市普遍有專門的幹部教育培訓管理機構和比較穩定的專職管理隊伍,機構專門化推動了工作專業化,突出表現在基礎工作更加紮實,比如組織制訂各類幹部能力知識體系框架,進行培訓有效性課題研究等,指導培訓工作,提高了管理有效性。

啟示之二,建立激勵約束的保障機制,激發幹部自身學習動力,是幹部教育培訓工作能否取得實效的關鍵。幹部自身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是教育培訓取得實效的內在動力。上述七個城市基本上都是我國改革開放較早,經濟發展較快的城市,由於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步伐快,客觀上使幹部產生知識不及時更新就會落伍的緊迫感,形成了幹部知識自主更新的氛圍,實現了幹部教育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幹部教育培訓的保障機制建設上,各地均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如建立幹部學習積分制、考試隨機抽樣辦法、領導幹部任職資格考試製度、後備幹部培訓考試錄用制度。尤其是諸暨市在重要班次參訓人員的選擇上,堅持“選訓制”,通過考試選拔參加培訓人員,即保證了有限培訓資源的合理利用,又激發了幹部學習的內動力。

啟示之三,加強教育培訓機構的師資隊伍建設,引入競爭機制,是提高幹部教育培訓質量的基本途徑。各地在培訓工作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上,普遍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如各地普遍實施的辦班申報制度,規範了對培訓工作的管理;佛山市針對黨校教師佔三分之一。紹興等地開展的教學質量評估及教師授課招標工作,使教學質量與教師的考核、獎金嚴格掛勾,有效地增強了黨校教師的競爭意識,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

啟示之四,充分利用各種培訓教育資源,採用靈活的辦學方式是解決因需施教、增強培訓針對性的有效措施。上述七城市在抓好乾部常規培訓的基礎上,立足本地各類培訓教育資源,瞄準國內外高等院校、培訓機構聯合辦班的方式,對地區經濟發展急需的城市經濟、城市規劃、城市工業和幹部能力提高等領域進行重點培訓,舉辦了諸如城市管理、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建設、新聞發言人、信息化管理等專題培訓班,鼓勵、支持幹部參加經濟管理研究生班、mba和ma班等比較系統的學習,改變了大而統的政治理論培訓工作格局,滿足了幹部個性化培訓需求,大幅度的提高了辦班質量,取得了顯著的培訓效果。

啟示之五,提高幹部實踐能力,強化培訓成果轉化,是幹部教育培訓的出發點和落實腳點。注重培訓幹部的實踐能力,堅持虛實結合,學用結合,強調培訓成果轉化是所考察城市在幹部教育培訓工作中一個突出的共同特點。宿遷市推出“學理論,解難題,出成果”活動,就是要求受訓幹部運用所學理論,研究解決本地、本單位改革和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並要形成工作報告。東莞市要求學員在培訓班結束後,專門進行為期一週的基層調研,然後結合自身的工作實際撰寫學習心得和工作建議。通過這些行之有效的推動措施,受訓幹部的實踐能力履崗能力普遍得到增強。

啟示之六,提高經費保障的可靠性,是確保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創新與發展的根本保證。在考察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各地在幹部教育培訓工作中的改革探索和創新發展,離不開雄厚的資金支持,即使在財力相對薄弱的城市,在幹部教育培訓上也十分捨得投入。各地普遍將幹部教育培訓經費列入了財政預算,使各類主體班次一般都有可靠的資金來源渠道,部分地區在著名高校辦班、國外辦班,以及選派幹部參加研究生班、mba、ma班學習等方面更是投入了大量經費,使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獲得了長足發展。

借鑑七城市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市今後三年實施幹部知識更新工程的總體要求,對我市的人事培訓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培訓制度體系。一是建立全市統一的幹部教育培訓工作領導機構,強化幹部教育培訓主管部門相關職能,配備專職工作人員;二是科學制定工作規劃,規劃是龍頭,制訂一個合理的培訓中長期規劃和分年度實施計劃是開展人事培訓工作的首要環節;三是健全教育培訓管理體制,制定培訓職責分工、施教機構管理以及培訓質量評估等制度。

(二)建立佈局合理的培訓網絡體系。教育培訓資源匱乏一直是制約我市幹部教育培訓工作開展的瓶頸問題。借鑑外地先進經驗,樹立統籌整合、市場化和以人為本等新的理念,通過行政手段和市場手段的有機結合,通盤考慮全社會的教育培訓資源,在不斷強化黨校作為幹部教育培訓主渠道的同時,滿足不同幹部不同時期不同層次的培訓實際需求,調 [] 動社會各方辦學的積極性,逐步建立黨校、社會培訓機構、區內外高校共同參與的社會化教育培訓網絡體系,通過統籌整合降低培訓成本、優化培訓投入。加強管理,通過推行培訓資質認證等途徑,逐步規範培訓市場,並引導各類培訓機構健康發展,逐步建立一個機制創新、手段齊備、功能完善的培訓市場。

(三)建立靈活高效的培訓操作體系。有效開展與實施幹部

教育培訓,需要建立靈活高效的幹部培訓操作體系,努力達到幹部教育培訓量與質的統一。一是滿足幹部對教育培訓內容的實際需要,採取自選培訓方式,由參訓者根據本人工作實際及知識結構自選課程類別及培訓時間,缺什麼,補什麼,要什麼,給什麼,找準供與需的結合點,解決教育培訓供需脱節問題,提高培訓效益,真正達到學以致用、促進工作的目的。二是探索實施網絡化培訓,面對日益突出的工學矛盾,發揮現代網絡的作用。網絡具有信息共享、可多人同時使用、不受地域時間因素限制等優點,充分依託和利用互聯網技術,建設幹部網上培訓學校,配套開發一個先進、高效、實用的工作系統,既為自選培訓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也使培訓的面更廣、量更大、費用更低,方式也更靈活、便捷,可以較好地解決幹部學習與工作的矛盾。

(四)建立客觀公正的培訓評估體系。教育培訓質量評估體系保證幹部教育培訓質量的重要環節,為加強幹部教育培訓的質量管理,應建立客觀公正的幹部教育培訓質量評估體系。評估採取分類評估、綜合質量評估、年度評估以及初次准入評估等方式,由幹部教育培訓主管部門對各級各類施教機構和培訓承辦單位的教學質量以及教學設施、師資力量等軟硬件資源進行評估,根據綜合評估結果,對學員反映良好、培訓質量較高的施教機構,人事部門在政策和培訓任務等方面給予支持,促進培訓機構的優勝劣汰,引導培訓機構在競爭中求生存,以培訓質量求發展,更好地督促培訓機構辦好培訓。

(五)建立穩定可靠的培訓保障體系。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參訓制度,通過制定幹部任職資格考試製度、幹部教育培訓考核登記制度、領導幹部理論學習管理制度等,將幹部培訓情況作為年終考核和提撥任用的重要依據。建立健全乾部教育培訓經費保障制度,將公務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經費列入財政預算,按年度劃撥專項經費;在外聘高水平師資、“走出去”辦班以及培訓基地軟硬件建設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確保全市幹部教育培訓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的落實。

大培訓調研報告篇2

安全教育培訓,是指提高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安全生產知識、技能和整體素質,以達到安全生產目的而進行的職業教育和訓練。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是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提高全體勞動者安全生產素質的一項重要手段。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是生產經營單位的法定義務。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相當一部分中小民營企業負責人安全生產知識匱乏,忽視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甚至有的企業在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方面處於空白狀態。從近年來xx發生的生產安全事故來看,主要原因是由於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薄弱,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知識欠缺,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專業技術能力偏低引起的。在全區開展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活動中,我們本着“關愛生命、促進xx安全發展”的理念,專門對全區中小民營企業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現狀進行了調查和分析。

一、xx區中小民營企業安全培訓情況與分析

目前xx區有中小民營企業近3000家,其中屬於高危行業的有近300家,據統計,企業負責人經過安全培訓的有400多個,不到總人數的20%,從業人員6萬多人,經過培訓的近3萬人,接近總數的50%,特種作業人員1200多人,經過培訓的1000多人,佔總數的80%多。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企業負責人經過安全生產培訓的比例很低,從業人員經過培訓和比例高些,而正是由於企業負責人自己沒有受過安全教育培訓,導致對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不重視,埋下生產安全生產事故隱患。

(一)部分企業法律法規意識淡薄。個別企業主不履行《安全生產法》職責,沒有把安全生產宣傳教育納入企業工作日程,不重視安全生產投入,不安排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經費,不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對政府部門進行的生產教育培訓的宣傳無動於衷,甚至對監管部門進行安全培訓檢查持牴觸情緒,認為企業只要把生產搞上去就行了,進行安全教育培訓沒有必要。

(二)部分企業對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認識不高。由於以前沒發生過事故,一些企業產生了嚴重的麻痺僥倖思想,看不到存在的問題及潛在的不安全因素。相當一部分企業對員工的安全教育培訓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積極性不高,存在重生產、輕安全,重技能培訓,忽視安全培訓的問題。特別是現在員工流動性大,企業不願花費成本進行培訓;而大部分員工安全意識差,維權意識薄弱,對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不是很高,甚至不願參加培訓,員工未經培訓就上崗作業的現象尤為突出。

(三)部分企業對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認識偏差。認為安全教育培訓是政府之間的事情。由於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宣傳教育不到位,加上政府部門經常性地發文,老生常談地重複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強調安全教育培訓的重要性,似乎安全教育培訓是上級部門的事。持“安全教育培訓是上級部門的要求和任務”觀點的不在少數,在對待安全教育培訓的問題上,往往政府部門很積極,企事業單位被動應付,把安全教育的主次位置給完全顛倒過來了。殊不知,安全教育應該是企業事業單位自己的事情,政府只是行使監督管理的職責。

(四)部分企業對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投入不夠。安全培訓需要錢、需要時間,而不少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追求成本投入的最小化,無視有關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只用工不培訓。

(五)部分企業安全培訓制度不全。通過調查,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沒有完善的培訓體系和培訓部門,在培訓制度方面,半數以上的民營企業聲稱有自己的培訓制度,但是經座談和深訪發現,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承認自己的培訓制度流於形式;相當一部分企業雖然有自己的年度培訓計劃,但是大部分的年度計劃都沒有得到有效的執行;有的企業每次培訓的計劃是臨時制定的。

(六)政府部門對安全教育培訓監管不到位。xx轄區面積82.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0.34萬,中小民營企業近3000家,但安監局工作人員只有七個,監管對象過多,監管範圍過大,監管力量嚴重不足,這是監管不對位的客觀原因,主觀原因是現在政府都在強調服務企業,監管多了怕影響單位的評分,有時甚至擔心影響與招商引資企業的合作關係或被認為“投資環境不良”,而對安全監管工作不積極、不主動、不徹底。

從上述調查情況看,中小民營企業安全生產培訓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企業負責人法制意識淡漠,不知道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是法定要求;安全意識不明,安全培訓與保障生產安全的關係沒有理順;企業責任意識不強,企業是安全教育培訓的責任主體落實不到位;政府監管部門對企業培訓情況執法檢查不夠等等。

二、加強xx區民營企業安全培訓的對策和措施

安全生產的長期性、艱鉅性和複雜性決定了廣大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安全素質必須不斷地得以強化和提高。安全教育培訓,作為促進和實現安全意識、安全素質提高的主要手段就顯得尤為重要。抓好廣大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是“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是促進社會穩定,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安全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增強做好安全培訓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一)加大宣傳力度,大力營造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氛圍。加大對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大眾宣傳媒體,普及安全生產的基本知識,培養全社會的安全意識。把《安全生產法》內容納入普法教育計劃,組織開展一些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促進安全生產宣傳進社區,進入千家萬户,開展全員培訓教育活動,使大家認識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及現實意義。

(二)加大執法力度,進一步落實企業安全培訓主體責任。開展安全培訓是防治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治本之策,重視和加強安全培訓是我們安全監管部門的法定職責。將安全教育培訓納入監察執法的重要內容,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要開展經常性安全培訓專項督查,督促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落實企業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要把安全生產培訓責任制度、計劃制定落實情況和“三項崗位”人員安全培訓持證上崗情況作為執法檢查重點,加大檢查和處罰力度,督促企業主要負責人認真履行安全培訓的主體責任,從而提高企業開展安全培訓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安全培訓工作營造有利的法制環境。

(三)擴大企業安全生產達標面,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工作。企業員工安全素養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安全生產的各個環節中加強教育培訓,進行正確引導。通過推進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工作達標活動,督促企業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各項制度,夯實企業安全生產基礎。

(四)加大政府政府投入,增強免費培訓力度。為了更好地落實“開展服務企業年”活動,幫助企業人員提高安全生產意識和安全技能,減少“三違”現象的發生。建議加大政府投入,為全區中小企業負責人免費提供安全生產知識培訓。

(五)積極創新方法,實現安全培訓社會與經濟效益雙贏。將安全教育培訓融入文化活動,達到寓教於樂。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寓教於樂的安全文化活動,使廣大員工在參與活動中受到教育和薰陶,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安全意識,以引導員工關注安全、體會安全,逐步形成“人人講安全,事事講安全,時時講安全”的氛圍。大力開展以安全祝福、平安晚會、安全展覽、安全合理化建議、安全論壇等形式多樣的羣眾性安全文化活動,增強員工的安全責任和安全意識,使廣大員工逐步實現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躍,並通過切合實際的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能的培訓進一步昇華到“我會安全”的境界。

大培訓調研報告篇3

根據省農業廳的統一安排,我市召開專題會議,精心組織,周密部署,成立瓊海市農民教育培訓調研工作小組,按照調研方法要求,認真選取上、中、下三個經濟收入等級的鎮,進行入户調研。

一、當前我市農村現狀與形勢

瓊海市面積1692平方公里,現有12個鎮189個村(居)委會,總人口48.25萬人。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緊緊圍繞提高農村經濟增長質量和增加農民收入,按照“調優、調精”原則,大力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目前,全市已形成瓜菜、水果、熱作、畜牧、海洋水產、糧食和鄉鎮企業等七大農村支柱產業,並相應建立起冬季瓜菜、名優水果、橡膠、胡椒、檳榔和水產品等十大生產基地。2008年全市農業總產值53.2億元,農業增加值3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91元。

1、農村勞動力結構

全市農村人口8.1萬户33.44萬人,現有農村勞動力19.53萬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8748人,佔農村勞動力總人數的9.6%;國中及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133386人,佔農村勞動力總人數的68.3%;國小及以下文化程度的43160人,佔農村勞動力總人數的22.1%;外出務工人員5.27萬人,外出務工人數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27.03%。

2、農村勞動力的發展趨勢

一是整體素質偏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僅佔9.6%,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佔到68.3%,導致外出務工農民難以找到比較理想的工作,真正實現穩定轉移就業;留守農村務農勞動力不僅文化低,而且年齡偏大,接受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能力差,難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二是接受教育培訓的比例偏低。2008年接受職業培訓17636人,還有90.97%的農民未接受過技術培訓。因此,農民教育培訓面臨的形勢仍不樂觀,農業科技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社會認識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有些部門和單位對加快經濟發展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而對農村教育是現實的生產力卻認識不足,認為教育只是一種間接生產力,不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重經濟建設,重項目投入,忽視教育特別是輕視農民教育的現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2、農民教育培訓的體制、機制還不適應發展的需要

農民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儘管各有關部門在協調配合上做了不少努力,但仍存在多頭管理,統籌不夠、力量分散等問題。另外,當前絕大多數的農民從事的是個體生產勞動和個體經營,組織開展教育培訓的難度較大。

3、培訓效果有待提高

培訓與主導產業和農民需求結合不夠緊密,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現象,即:以以會代訓多,專場培訓少;理論講授多,實踐交流少;就地培訓多,“走出去,請進來”的培訓少,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

4、農民培訓經費不足,制約了培訓工作的開展

由於地方財力緊張,經費投入少,培訓資金無保障,培訓單位積極性不高;農民培訓師資老化、弱化問題嚴重,年輕教師、專業技術教師缺乏;教學手段落後,有的地方對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僅限於一時一事,缺乏系統的長遠規劃等。

大培訓調研報告篇4

在全球的經濟危機的影響下,高速發展的中國也沒能擺脱金融危機的影響。對於中國教育培訓行業來説,它們同樣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但它們也迎來了投資的高峯期。教育培訓行業至今仍被認為是最有價值的投資項目,是“朝陽產業”,“最具錢景”的市場之一。據調查顯示,約1/3的家長願意拿出上萬元為孩子進行課外輔導,可見教育培訓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因此,本文擬打算研究通過調動人的積極主動性,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通過調研、問卷、訪談等來分析當前我國教育培訓市場的現狀,力圖發現教育培訓市場存在的問題和障礙,探討行之有效的對策和解決辦法,推動教育培訓市場儘快踏上正確的發展軌道,從而促進我國教育培訓市場的良性、健康、可持續發展,提高教育培訓市場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教育培訓市場的界定

培訓是指社會上人員以一定方式進行的一種教育活動。有培訓活動就有教育培訓市場。從本質上講,教育培訓活動是一個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活動,它提供的是主要包括四種服務,其中包括培訓機構的組織服務、優秀師資的教學服務、管理人員的管理服務和勤雜人員的後勤服務等。因此,我們一般又稱為培訓服務。現在這種培訓服務存在與多種交換關係中,一般包括國家與學校、學校與社會、學校與教師、學校與學生之間的交換關係等。其中國家、社會和個人即是教育服務的供給者又是教育服務資源的需求者;同時培訓機構既是教育資源的供給者,又是教育服務的生產者。

教育培訓主要是根據市場需要和個體的發展基礎,制定個體的學習計劃,側重於滿足個體的素質、技能、提升能力的需求或學習的樂趣,其更關注於近期的能力的提高。由於個體的需求及能力的`不同,因此針對他們的教育培訓內容也是不一樣的。教育培訓市場便是根據個體的需求,及時調整培訓的方向及內容,迅速的做出反應。

二、目前培訓市場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培訓市場需求容量巨大、發展勢頭迅速。

一個國家實力的強大,離不開政府對教育的資金及其物質投入;知識經濟和終身學習型社會的到來,對個人素質的要求永無上限,學習永無止境;越是有知識的人就越明白“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生產力”的道理,他們就會越愛好學習,越愛好增長知識、技能;現如今就業壓力不斷加大、就業競爭不斷加劇等迫使家庭及個人對個體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都願意花費大批資金進行教育投資,據有關報道,國內居民把家庭開支的三分之一用在了教育投入上。

更令人驚訝的是,《中國培訓市場發展預測與投資分析報告》指出,當前英語培訓市場的市場總值(約150億元)就相當於一箇中等城市的年產值。人們對“教育培訓服務是21世紀最朝陽產業之一”觀點的認識越來越加深。教育培訓市場的辦學主體也由最初的學校和政府組織行業企業辦班等,逐步擴大到社會力量、私人企業培訓公司或個體辦學等。

(二)教育培訓市場競爭激烈且競爭秩序混亂

教育培訓行業因其市場規模宏大、利潤率高、反週期性等特殊原因致使教育培訓市場成為一個非常誘人的行業,因此各類培訓機構羣雄爭霸,爭搶教育培訓市場這塊“巨大蛋糕”。據《我國培訓市場現狀調查》一文中的數據顯示,目前在我國培訓市場份額佔有率最高的是民辦培訓機構,其次是高校,位於第三位的是政府、行業背景的機構。雖然目前國外培訓機構數額還不多,但是他們的技術先進、富有特色且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因此其市場佔有率也是相當的高。

由於各大教育培訓機構公平競爭機制還沒有形成,容易為私利佔有進行非良性操作,長期霸佔公共培訓市場,打擊詆譭其他培訓機構,且通過收費高保證百分百過關等誆騙學員致使學員無討價還價的餘地。如:①亂辦班。據調查顯示,目前社會上超過三分之一的培訓機構都屬於非法辦學,甚至採取掛靠其他正規教育培訓機構的名稱或字樣,進行開門辦學,這些培訓機構基本沒有優秀的辦學師資,教師一般都是大學生充當,且無過硬的硬件設施。上課只是忽悠學生。②亂收費。目前,私人團體的辦學收費基本是依靠市場調節的,基本是那種學員多那種培訓費用高。同時還有部分機構在利益驅動下,在教育培訓的需求高峯期間大幅度的提價,或通過大幅度的降低價格拉攏生源,或在生源不夠的情況下,拖延開班或不開班,但是拒絕全額退還學費。部分教育機構還存在着嚴重的變相收費現象。③亂宣傳。以虛假的宣傳、虛假的過關率為代表的欺騙行為嚴重,如故意的誇大教育培訓效果:百分百過關率,十天提高英語100分等;過分包裝授課教師:考研命題組組長、面試官中的主任等。

(三)教育培訓機構服務能力低

目前很多培訓機構不是以學員為中心,而是以利潤為中心,部分教育培訓機構收了錢就不管學生死活,沒有針對教育培訓過程進行長期的監管和約束,沒有及時的對培訓效果進行預測、評價及其結果反饋處理,從學員進入培訓課堂開始到整個培訓過程的結束,都沒針對每一位學員提供差異化及其個性化的服務,有些培訓機構更加沒有注重教育培訓服務過程中的服務細節的優化,更不用談教育服務的售後服務。

大培訓調研報告篇5

一、調查的背景

教師的繼續教育是由教師在職培訓演化來的。教師在職進修也稱為在職培訓,它既包括在職教師參與旨在拓展知識、技能的培訓與活動,也包括其獲得學位、證書、資質等準備性教育活動。繼續教育培訓,指學校通過提供一系列學習經歷和活動機會,促進教師在專業、學術和自身修養方面的發展。目前,我國的繼續教育開始發生轉變,是整個教育體系逐步規範化,教師繼續教育的重點也逐步轉向提高學歷層次的培訓。現今,新教改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師的繼續教育要在提高素質的核心下,追求質量的提高。就目前看來,中國小教師的繼續教育在培訓內容、方法、條件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若要完善教師繼續教育就一定要找出問題的解決對策。

二、調查的目的

在“終身教育”理念的引導下,各學校都將教師繼續教育的培訓放在一個重要位置。因此,一種集中的非學歷教師培訓在全國開展起來。這類培訓在提高教師素質的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本文以國小在校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為課題,從“培訓內容”、“培訓方法”以及“培訓條件”幾個角度出發,對a國小教師進行調查。通過對結果的分析,發現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存在的問題,並結合實際提出瞭解決對策。

三、調查的過程

(一)設計問卷。通過查閲文獻,借鑑其他研究成果,諮詢相關人員初步編制問卷,然後徵求專業人員的意見,對問卷可行度進行預測,反覆修正後確定問卷。

(二)發放問卷。在a國小發放問卷200份,收回190份,回收率為95%,問卷採取隨機發放的形式。

(三)整理研究。整理回收的問卷,統計數據,分析結果。

四、調查結果分析

(一)對培訓內容的分析

不同級別的教師對培訓內容的要求不同,但計算機應用和心理素質培訓是各級教師都提到的。其他的有改革培訓、創新培訓、管理能力培訓等。

(二)對培訓方法的分析

第一,對提高素質途徑的分析。在這一點上,教師的選擇存在很大差異。主要有以下幾種:學習經驗,參加實踐活動,參加科研活動。

第二,對培訓模式的分析。大多數教師希望採用集中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的模式,一部分教師支持校本培訓模式。

第三,對培訓形式的分析。除了基本常見的參觀考察培訓形式,有些教師希望採用教育科研和改革活動、有指導的自學、開展專題講座等形式。

(三)對培訓條件的分析

第一,對培訓者要求的分析。教師多希望特級教師或有專長的外地專家、學者作為繼續教育的培訓者。有的教師認為經驗豐富的在職教師和相關機構的講師也可以作為培訓者。

第二,對培訓時間的分析。大部分教師認為不應對培訓時間作出統一安排,希望在教師的引導進行自學、自主安排學習時間。

五、存在的問題

(一)培訓內容不合理

繼續教育是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作為繼續教育培訓的老師,對知識儲備和培訓內容的把握很重要。有些培訓教師不能及時更新知識結構,缺乏對學科動態關注,無法採用新的研究成果。因此,不能選擇適合的培訓內容,片面的以自己的知識能力和喜好為出發點,傳授的知識空洞、抽象,沒有很強的應用性,缺乏時代感,不能與學科的學術動態緊密相連,無法幫助學員解決實際問題。

(二)培訓方法不合理

培訓方法過於單一,缺少靈活性和創造性。繼續教育的重點偏重理論教育,教學形式多為理論教學,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會嚴重影響學員的想象力和積極性。課堂氣氛死板,多為“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授課模式。學員的需要不被重視,教師將繼續教育理解為單一的知識傳授和解答疑難,缺乏對學員能力的培養。

(三)培訓條件不合理

培訓條件不能滿足教師需求,尤其是在時間安排上,培訓時間與工作時間互相影響,產生矛盾,是教師的教學工作收到阻礙。

六、解決的對策

(一)在培訓內容方面

第一,加強教師本專業知識課程的學習,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水平。就我國師範院校現狀看,大多教師教育院校以學科專業知識教育為中心,忽視自學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通過這次調查,可以發現部分教師不是師範院校的畢業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師範教育。所以,從繼續教育的角度來看,在繼續教育培訓中傳授給教師科學的教育理念,增加在教育知識方面的學習力度,提高對教學論、課程論、學生教育、心理、管理知識、教改動態、計算機應用等基礎知識的重視度。在完善知識體系的同時,提高教師組織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等專業能力,彌補高等師範院校教育的不足。此外,可以發現現在教師的心理壓力很大,應該為教師開展心理素質方面的培訓,滿足教師的心理需要。

第二,培訓要做到因人而異,對於不同職稱級別的教師,應選取不同的培訓重點。對於那些相對水平較高、能力較強的高級、一級教師,應採取起點高的培訓,在內容上應側重教育科研方法、專業知識更新、先進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培訓;而針對相對水平較低、能力較差的教師,要加強在學科教學研究、教學能力、學生心理知識、學習輔導技能、班級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培訓。

(二)在培訓模式方面

第一,形成以校本培訓為主,集中培訓為輔的培訓模式。目前,校本培訓在我國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開展校本培訓,教師可以以自己任職學校的實際情況為基礎,結合本學科的教研、科研活動來自主進行。如學校定期開展教學科研活動,聘請相關專業的專家學者和權威人士作專題講座,進行科研立項和課題研究等。開展校本培訓時,應關注兩個問題。一是避免校本培訓流於形式,為解決這一問題,學校應制定校本培訓的計劃嚴格培訓管理。二是由於校本培訓的基地的建設需要一定的軟硬件條件,所以並非每所學校都可以成為培訓基地。為解決這一問題,可將某些方面相同的學校歸為一類,選出滿足條件的學校建設成為校本培訓基地,為其它的學校提供受訓基地。雖然以集中培訓為主的培訓模式曾受到人們質疑,但應看到集中培訓模式還是有很多積極作用的。由專門培訓機構負責高層次的、綜合性、前沿性、專業性的培訓,確保培訓質量。這樣可以幫助教師形成系統的教育理論,提高專業教育水平。通過此次調查,本文認為雖然教師多支持集中培訓與校本培訓相結合的模式。但為避免以前問題的出現,集中培訓要做到“精”,並增強靈活性和多樣性。

第二,在實踐工作中改革教育、在科研中促進成長。很多接受培訓的教師認為培訓是有積極意義的,但培訓的知識很難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作用。所以,單純的理論教學達不到培訓目的,要讓理論真正發揮作用,必須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用實踐檢驗、昇華理論。目前,很多學校正在進行新課改的探索和研究,應鼓勵教師參與到課改科研的實踐中去。一方面有助於改進教育教學工作;另一方面能夠促進教師專業知識的進步。實踐和科研是繼續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很多教師認同的培訓模式。除此之外,參觀考察作為培訓的一種新型形式,也可以多加應用。

(三)在培訓條件方面

要合理安排培訓時間,減少教師工作和學習的矛盾。單一的集中培訓因為培訓時間安排不合理,引起工學矛盾,給教師學員帶來很大苦惱。因此,應全面考慮教師的實際問題,合理安排培訓時間,滿足教師需求。集中培訓的時間要精短,將學習內容溶入到具體的實踐工作中去。

七、調查的意義

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教育事業迅速發展,為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必須跟隨時代步伐提高自身能力。教師繼續教育在促進學校實力增長,提升教育人才隊伍的綜合素質,實現人才強國戰略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從近年來的繼續教育培訓來看,我國教師的繼續教育培訓還存在很多問題。繼續教育與人才隊伍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廣大教育者和教育培訓機構,要認清問題的原因,對症下藥,尋求對策,促進繼續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