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文化工作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69W

文化工作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文化工作調研報告

要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縣委、縣政府高瞻遠矚,審時度勢,適時提出雲和要由小縣大城向小縣名城轉型提升,努力建設山水童話特色的現代化生態休閒旅遊名城。要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將越來越顯得重要。那麼,當前雲和文化工作的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和困難?文化工作的發展前景何在?20xx年12月開始,縣委宣傳部牽頭文廣新局等相關部門,試就這些問題進行了全面的調查並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現就有關調研情況綜述如下:

一、我縣文化工作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高度重視文化工作,20xx年以來,先後出台了《關於加快先進文化建設的決定》、《xx縣文化發展十一五規劃》、《關於進一步統籌推進農村文化建設的實施意見》、《xx縣文化發展十二五規劃》、《關於加強全縣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並將文化工作完成情況納入鄉鎮的年度工作考核。經過多年的努力,在道德風尚建設、文化設施完善、羣眾文化繁榮、文化傳媒建設、文化遺產挖掘、文化產業轉型、文化隊伍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逐步形成了獨具魅力的區域文化風格,為提升雲和經濟軟實力,推動文化與經濟良性互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一)堅持正面引導,良好道德風尚基本形成。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切實加強黨員幹部、一般羣眾、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以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為抓手,通過理論中心組學習、夜學、黨校輪訓、講師團宣講等形式大力宣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廣大黨員幹部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先行者和重要推動者。以提高羣眾文明素養和提升城鄉文明程度為目標,全面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雲和人文精神,積極構建核心價值體系,為加快雲和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制定印發了《xx縣市民守則》、《xx縣文明禮儀小冊子》,創作普及了《xx縣市民守則之歌》、《文明與我們同行(歌曲)》,20xx年3月全面啟動禮儀雲和建設,城鄉文明禮儀之風漸趨濃厚。以創促建,不斷提升城市內涵和品味,先後成功創建全國衞生縣城、省示範文明縣城,在此基礎上,20xx 年全面啟動六城聯創,帶動了一批城市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善,相繼成功創建了省級體育強縣、省級森林城市、省級信用縣、全國xx縣、全國文明縣城,並通過省級園林城市和國家生態縣的初驗。積極開展文明單位、文明行業創建工作,全縣共有省級文明單位14個,市級文明單位26個,縣級文明單位47個。致力於打造山水童話鄉村,深入開展文明鄉鎮(街道)、文明村(社區)和六型文明户創評工作,新農村新風尚逐步形成,先後有1個鄉鎮被評為全國文明鄉鎮、2個鄉鎮被評為省級文明鄉鎮、1個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7個村被評為省級文明村、2個社區被評為省級文明社區。以春泥計劃為主要抓手的未成年人教育活動蓬勃開展,全縣設立縣城4個、農村40個活動示範點以及遍佈所有行政村的實施點,設計了120餘個活動項目,讓90%以上的農村未成年人蔘與各類免費活動,極大地豐富了農村未成年人的校外文化生活。

(二)加大投入,文化基礎設施不斷改善。

近年來,我縣在縣財力極為緊張的情況下,通過三個一點(省財政爭取一點、縣財政撥一點、文化資源整合籌一點)的方法,多渠道多途徑籌措資金,千方百計增加對文化基礎設施的硬投入,文化基礎設施得到了明顯改善。在城區,先後投入1.1億元建成了縣體育館、標準運動場、圖書館、文化館等一批功能齊全,設備先進,具有地方特色的縣級文化基礎設施。其中,縣圖書館、縣文化館均為國家一級館。在鄉鎮,今年年底每個鄉鎮都將建起500㎡以上的綜合文化站,街道的綜合文化站建設也正在謀劃之中。在農村,實現了有線電視村村通網絡、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農家書屋基本實現全覆蓋。全縣有100平方米以上的村級文化活動室96個,農家書屋169個,童話廣場大家樂健身點45個,鄉村戲苑10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布點124個。初步形成了以縣文化館、圖書館為中心,以鄉鎮綜合文化站為樞紐、以村級文化活動室為基礎,以文化示範户和文化文明户為補充的四級文化工作網絡,基本滿足了基層羣眾的文化活動需求。

(三)城鄉聯動,羣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

近年來,我縣連續成功舉辦了雲和木玩文化節、雲和梯田開犁節、畲族三月三,將木玩文化、農耕文化、畲族文化成功地搬上舞台,把地方特色文化演繹得淋漓盡致,得到了外來嘉賓和當地羣眾的高度讚譽。積極鼓勵引導羣眾文化活動, 送百場戲、千場電影、萬冊圖書下鄉活動連年開展,民間民俗活動月已成常態化。三年來,深入開展廣場文化、鄉村文化、校園文化、社區文化等羣眾文化活動近300場,特別是廣場文化氛圍濃厚,全縣童話廣場天天樂健身點參與羣眾每天高達2000多人。今年,我縣還適時推出了文化共享年活動,整合全縣文化資源,大力推進各項羣眾文化活動,努力形成天天有活動、週週有特色、月月有主題的文化活動格局。至今已經舉辦大型的羣眾性文化活動23場,參與人數達到4萬多人次。優秀文藝精品不斷湧現,包山花鼓小戲《福媽嫁囡》、小品《典夫換妻》、《村長耳背》、農耕時裝秀《田園新歌》、舞蹈《水靈靈》、《山哈布妮崽》、歌曲《畲家三月三》等一批文藝精品紛紛在省級、國家級重大文藝賽事中頻獲大獎。攝影活動蔚然成風,成績斐然。僅2022年,全縣就有10餘幅作品在國際賽事中獲獎,13幅作品在國家級比賽中獲獎,40餘幅作品獲省、市級獎項。

(四)借力發展,現代傳媒建設不斷髮展。

近年來,我縣加強媒體採編隊伍建設和重要外宣稿件的策劃,20xx年以來,陸續在各類國家級媒體發稿120餘條,發稿數量、質量同比大幅增長。縣新聞中心20xx-20xx年連續6年被評為麗水日報先進記者站,連續5年被浙江日報評為先進報道組,在浙江日報、麗水日報、處州晚報用稿量名列全市前茅,選送的作品曾獲20xx年度中國地市報新聞獎二、三等獎(xx市僅此一個全國二等獎);縣廣播電視台連續10年榮獲xx市新聞合作二等獎以上先進,20xx年以來,選送的作品連年獲浙江廣播電視政府獎二、三等獎,xx市廣播電視政府獎一等獎,尤其是20xx年度,選送的電視音樂片《雲和梯田》還獲得浙江廣播電視政府獎一等獎(為xx市內縣級台首次獲得)。積極整合資源,推進重大主題宣傳,成功開展了童話雲和全國攝影大賽、我們養豬吧大型新聞幫扶活動、浙江作家看生態文學採風活動、國家級媒體攝影記者集中採訪活動等,尤其是20xx年以來,通過與央視少兒頻道合作,先後拍攝了《木製玩具總動員》、《奧運小貼士》、《週末七巧板》、《木玩樂翻天》、《文明小貼士》、《芝麻開門》、《動感特區》等7部共計21期的益智節目,深入挖掘和展示了木玩的文化內涵,做大了木玩產業的對外影響。網絡陣地得到拓展,網絡文化健康發展。目前全縣共有新聞網站1個(雲和新聞網,20xx 年7月1日正式開通)、政府門户網站1個、政務網站28個,企業網站151個(其中有獨立域名的44個)、論壇站點9個、政務微博37個,還組建了覆蓋 13個單位計27人的核心網評員隊伍。其中,雲和圖書館網站被評為2022年浙江省文化共享工程十佳網站;童話雲和新浪微博在2022年新浪微博風雲榜政府影響力排行榜上兩度位列全國前40名,還先後獲得浙江優秀旅遊微博、麗水微博達人、麗水微明星等榮譽稱號。

(五)挖掘與保護並重,文化遺產挖掘卓有成效。

根據國家和省裏的統一部署,對文化遺產進行了全面的普查,摸清了家底,建立了文檔。同時對農耕文化、畲族文化、銀冶文化、抗戰文化等文化遺產進行了深度挖掘和重點保護。省非遺項目、省文保單位雙雙實現了零的突破,梅源梯田開犁節、畲族民歌、包山花鼓戲、甌江帆船製作技藝、木製玩具製作技藝、汀州吹打、煉火、討火種信俗8個項目入選省級非遺保護名錄,19個項目入選市級非遺名錄,49個項目公佈為縣級非遺名錄,雲和畲族三月三被公佈為浙江省首批傳統節日保護示範地,包山花鼓戲被列入市首批傳承基地項目,城西國小被評為市級非遺傳承教學基地,全縣共有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9人,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1人。明代銀冶遺址項目正積極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已通過國家文物局初審;梅源梯田、雲和銀礦遺址、黃紹竑公館、王家祠堂、石門橋等5個項目被評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8處,縣級文物保護點63處,公佈不可移動文物名錄526處。縣文物辦收藏文物170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件,二級文物4件,三級文物35件。完成了抗戰遺蹟黃紹竑公館、王家祠堂的修繕工作。《浮雲記憶 xx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集粹》、《雲和梯田傳説故事》等書籍順利出版。

(六)轉型升級,文化創意產業逐步發展。

我縣緊緊抓住當前發展文化產業的有利時機,重點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做文章,把創新點落到文創產業上,重視創意,使雲和的木製玩具文化產業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2022年,雲和木製玩具產業基地成為首批浙江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2022年成為省級文化建設示範點。2022年,創意研發團隊-木製玩具文化創意研產中心,成為全省首批、xx市唯一的文化創新類創新團隊。一是對接動漫,推動玩具衍生。建立與杭州、常州等國家動畫產業基地的友好合作關係,促成了多家玩具企業為葫蘆兄弟、三國演義、馬蘭花等動漫作品開發木製衍生玩具。與央視少兒頻道合作拍攝了30集《奧運小貼士》公益廣告片,對木製玩具與動漫的互動開發作了成功的探索。鼓勵和引導玩具企業創作具有市場獨佔性的木偶動漫作品,以其品牌和形象植入玩具的開發。投入600萬元,拍攝52集木偶動畫片《木木部落》,準備藉助動漫形象,推進品牌玩具開發。《木木部落》一期片花作為浙江省文化創意產業代表作品,赴台參加浙台文化交流之旅活動。二是積聚創意智慧,促進玩具研發。在縣委宣傳部的牽頭下,我縣廣泛吸納縣內外文化創意人才,組建了木製玩具文化創意研產中心、益智玩具文化展示體驗中心和古典益智玩具研究所,以打造木製玩具產業的公共創意平台為目標,着力依靠人的創意智慧對木製玩具文化資源進行創造與提升,推進木製玩具產業的轉型升級。三是依託山水稟賦、木玩元素,打造童話名城。結合山水家園、童話世界城市定位,將玩具文化與城市的功能導向、空間結構、建築造型和文化品味相結合,委託編制《城市形象設計方案》,建成了木玩主題樂園、中山公園、仙宮大道、動漫雕塑、城市小品等一批公共項目;將玩具文化與旅遊的生態、文化、休閒等時尚特徵相結合,體現童話的意境、浪漫的氣息。

(七)注重建設,宣傳文化隊伍得到加強。

我縣通過制度保障、考試錄用、學習培訓、外出考察等多種形式,切實加強宣傳文化隊伍建設,在學歷、職稱、文藝協會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目前,全縣宣傳文化系統在編在崗人員共計174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員31人,專業技術人員143人。專業技術人員中,大學學歷60 人,大專學歷62人、其它21人;具有高級職稱15人、中級職稱35人、初級職稱22人。全縣有攝影、詩詞等10個文藝協會,會員380人。有喜慶藝術團、仙宮、民間樂團、包山花鼓戲等4個民間藝術團,在冊民間文藝人員70餘人。隨着宣傳文化工作內容的拓展,在宣傳部新設了社會科學聯合會、文化創意產業辦公室、外宣辦(網絡辦),在文廣新局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這些機構及人員的落實,為更好地開展宣傳文化工作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二、我縣文化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儘管近幾年我縣文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省級文化先進縣的要求相比,與人民羣眾的文化需求相比,仍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一)文化重視程度尚待提高。

文化作為軟實力,與經濟、科技、教育等相比,在受重視程度上存在一定差距。部分領導幹部的思想認識中,普遍存在着認為不抓經濟不行,不抓文化影響不了大局這樣的觀念,認為文化考核分值不高,不影響單位排名、不影響個人晉升,因而部分鄉鎮(街道)、部門沒有將文化工作作為重要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存在着兩手抓,一手比較硬、一手比較軟的現象。部分羣眾的文化自覺不夠,他們認為當前關鍵還是如何發展經濟,如何掙錢,至於搞文化活動條件尚不成熟,存在着經濟建設、文化工作先後論的觀點。如在農家書屋建設過程中,部分村民就坦言:書送下來沒用,還是送些發展項目、扶持經費更好。

(二)文化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近年來,我縣的文化設施雖然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但是還不能滿足城鄉廣大羣眾的文化需求。因資金困難,我縣尚未建設博物館、劇院、多廳影院等大型文化設施,在部分農村,甚至連一個像樣的文化活動室也沒有。文化設施的缺乏,直接導致市民的文化生活單調乏味,一到夜晚,女性基本上以跳健身舞為主,男性則居家看看電視或者打打牌以打發時間。時尚青年若想看一部熱門的電影,必須驅車前往麗水、温州觀看。

(三)優質文化資源不夠豐厚。

雲和的文化資源種類雖然較多,但級別和檔次不高,真正在全國和全省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還比較少,如我縣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級非遺項目還是空白,這在麗水九個縣(市、區)僅雲和一處。文化資源有待進一步挖掘,真正能夠代表雲和的主題文化亟待明確和提煉,文化與經濟、旅遊的融合還不夠,難以滿足雲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四)文化專業隊伍急需加強。

一是文化專業人才年齡偏大。如文化館在編人員平均年齡近四十七歲。二是學歷、職稱偏低,缺少文學創作、美術、書法、理論研究、經營管理等專業人才。如大專以下學歷(含大專)83人,佔58%;高級職稱只有15人。三是基層文化活動開展不正常。雖然各鄉鎮(街道)均設立了文化站,但三權在下的管理體制導致鄉鎮(街道)文化工作錯位,文化員大多身兼數職,投入文化工作的精力受到很大牽制,造成了文化幹部是姓文不幹文、專幹不專用 的現象,缺少專門人員來抓文化,導致基層文化活動開展不正常。很多行政村雖然建有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但由於缺乏管理經費,維持正常運轉較為困難。

(五)文化產業結構層次不高。

文化產業層次單一,產業鏈還不長,外延還不寬泛,企業多着眼於增量和提速,文化衍生意識比較淡薄,衍生能力不足,衍生產品比較單一,動漫等新興產業尚處於摸索階段。

三、加強我縣文化工作的幾點建議

現代社會,文化就是生產力,文化具有引領功能、育人功能、服務功能、品牌功能和經濟功能。縣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五大名城建設任務能否順利實現,關鍵取決於人的素質,取決於文化的強大支撐。這對雲和的文化工作來説,既是嚴峻的挑戰,更是難得的發展機遇。今後一段時期,我縣要緊緊圍繞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進一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縣十三次黨代會精神,以建設文化強縣、爭創省級文化先進縣為總抓手,加大投入,完善設施,強化隊伍,挖掘地方特色文化,促進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為建設山水童話特色的現代化生態休閒旅遊名城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條件。

(一)早謀劃,全面啟動文化強縣建設。

認真梳理國家和省、市的文化政策,對照文化先進縣創建標準,研究制定出台雲和文化強縣建設的政策和細化方案,為加快我縣文化強縣建設提供政策保障。積極向省、市爭取文化設施建設項目,制定政策,加大資金配套力度。建立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用於羣眾文化活動、文化精品創作、對外宣傳以及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扶持。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創新,探索建立調控適度、運行有序、促進發展的文化宏觀管理體制。強化規劃的導向作用,以規劃引導文化強縣建設有序進行。

(二)強宣傳,積極營造文化強縣建設良好氛圍。

一是加大對文化強縣建設宣傳力度,大力宣傳文化就是生產力,把羣眾參與文化的自覺性與主動性調動起來,實現 要我參與向我要參與的轉變,形成上下聯動的發展文化強縣建設的氛圍;二是要注重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和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引領作用,要始終堅持文化發展的社會主義前進方向,注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和推廣,加強引導,抵制和反對低俗媚俗庸俗消極不健康的甚至與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背道而馳的表現內容和形式。三是要充分挖掘和整合我縣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繼續舉辦中國木製玩具文化節、雲和梯田開犁節、畲族三月三等節慶活動,大力傳播小縣大城發展模式、雲和木製玩具、雲和師傅等優秀文化品牌,推動羣眾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充分利用學術組織、藝術機構在對外文化交流方面的資源優勢,大力拓展文學、藝術等外宣渠道,提高雲和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四是要進一步挖掘和包裝木玩文化、梯田文化、銀礦文化、移民文化和抗戰文化等,爭取實現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零的突破。

(三)抓投入,加快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一是要繼續加大對文化設施的投入力度,加快木製玩具博物館、劇院、多廳影院等基礎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要充分發揮現有的體育館、文化館、圖書館的功能作用,加強文化的引領功能、育人功能、服務功能;在十二五期間要全面建設和改造鄉鎮(街道)文化站,確保每個鄉鎮(街道)文化站建設面積不少於500平方米;二是要堅持建管並舉的原則,紮實推進農村文化建設,在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的同時,抓好管理、完善工作,提高文化體育設施利用率,滿足羣眾文化需求。要注重發揮企業在文化體育設施建設中的優勢和作用,不斷豐富職工的文化生活。三是要加強文化資源的整合利用。整合城鄉文化資源,通過城市社區、單位與行政村結對,共建、共享文化;推進學校等社會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有效利用,逐步實現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資源共享。

(四)重培育,着力提升文化隊伍素質。

積極落實《關於加強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重視文化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文化工作者隊伍,一批聯繫實際、有較高學術造詣的文藝理論人才,一批深入生活、羣眾喜愛的本土名編導、名主持、名演員,一批緊跟時代步伐、藝術水平精湛的文學藝術人才,一批既懂得宣傳文化發展規律、又懂得市場運作規律的文化經營管理人才,一批熟諳玩具文化內涵,技藝精湛的研發設計人才;着手文藝人才庫的建設,並制定、實施相關的培訓計劃、獎勵條例,促進雲和文化建設邁向一個新台階。

(五)優服務,加快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一是完善政策引導,進一步優化文化產業發展環境。逐步形成文化產業投資、招商、吸引人才、發展新興文化產業等系列文化產業鼓勵政策,鼓勵個人、企業、社會投資文化產業,推進文化產業投資主體多元化。二是加強文化市場建設和管理。按照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方針,加強部門協調,提高文化市場執法水平,進一步規範文化市場經營秩序,促進文化市場繁榮和發展。三是進一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要以玩具產業為基礎,重視玩具文化與動漫、科技、教育、智力開發、資本市場等的互動融合,加強木玩研發團隊的引進和培育,做大做強文化品牌,變玩具製造為玩具創造,變賣玩具為 賣文化、變把玩玩具為體驗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我縣木玩文化的品味,形成新興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四是要繼續做好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如在如何打造中國童話休閒旅遊城方面,可在城市建築的色彩上、城市小品的點綴上、城市雕塑的造型上、城市形象的宣傳上進一步體現童話元素;隨着城南區塊的開發建設以及博物館、劇院的籌建,可以包裝一個以童話為主題的系列文化節目,如童話劇場,開展系列關於以童話為主題的表演、賽事。梅源梯田景區則可從銀礦冶煉流程展示、農耕文化陳列布展、迎神習俗表演、畲族文化體驗等方面進行挖掘和包裝,以增強文化品位,吸引遊客互動參與,使遊者遊有所獲。

【第2篇】農民工文化工作調研報告

根據文化部社文函〔xx〕xx號通知和省市文化廳局社文處科要求,我局對農民工文化工作進行了調研,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民工文化生活的基本狀況

xx在全市是一個人口大縣,也是一個農業大縣。全縣每年外出務工人員約有xx萬,外來務工人員約x萬人左右。農民工就業主要集中在服務業和建築業兩大領域。二者相比,從事娛樂、餐飲、美容美髮、家政服務等服務業的農民工,還有一些基本的文化生活,比如看電視和報紙。但從事較為艱苦的建築業的農民工則xx%以上沒有什麼業餘文化生活,聊天、睡覺、打牌賭錢、閒逛是他們打發空閒時間的主要方式。少數民工偶爾也參加一些文化活動,比如看電視或去廣場看電影和演出,但次數和時間都沒有保證。有八成農民工,認為文化娛樂樂生活主要靠睡覺、閒聊打發工餘時光;近六成農民工對文化狀況表示“不滿意”或“很不滿意”;超過四成的受訪農民工沒有一本書。打撲克、看電視、聊天幾乎成為農民工基本的文化生活,上網吧、看碟片、逛商場成為一些年輕農民工的業餘生活的主要方式。

調查顯示,農民工羣體文化生活的總體特點是:文化生活貧乏,文化消費不足,文化需求不能得到基本滿足。打工之餘,農民工做得最多的是睡覺(xx%)、看電視(xx%)和聊天(xx%),此外還有xx%的人讀書看報,15.1%的人將閒暇時間花費在打牌或打麻將上,xx%的人聽收音機。較少農民工上網(xx%)、看電影(xx%)、看錄相(xx%)和上歌舞廳(xx%)。他們最喜歡做的是看電視(xx%),其次是睡覺(xx%)、聊天(xx%)和讀書看報(xx%)。可見,睡覺、聊天這類休閒活動都已成為農民工的主要業餘生活,電視更是成為他們文化生活的軸心。

企業提供的文化產品有待豐富。在企業文化對農民工文化供給方面的調查中,傅才武和陳庚發現,農民工所在企業提供的文化設施或文化項目從多到少依次是電視(xx%)、圖書報紙(xx%)、撲克象棋等(xx%)和技術培訓(12%);而農民工對企業的文化需求中,電視(xx%)、技術培訓(xx%)、圖書報紙(xx%)、電腦(xx%)的要求最多。而在企業給予農民工文化生活滿足上,其供給的主要文化產品(電視、圖書報紙、撲克象棋)是一種普適性的大眾文化消費品,對企業來説相對便利和便宜,但仍不能滿足需求。在供需矛盾上,技術培訓(xx%)、電腦(xx%)這類利於農民工素質提高的文化資本供需矛盾最大,其次是文化藝術活動。

二、農民工文化工作的基本狀況、內容形式、特點亮點、措施和成效

關心農民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xx”期間,我縣圍繞“生態立縣、工業強縣、農業穩縣、旅遊活縣”戰略目標,突出綠洲紅城特色,發現xx、建設xx、實現xx,打造神奇xx中國xx文化品牌,創辦中國紅軍節,開展系列文化活動,豐富城鄉文化生活。

我縣把農民工文化工作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列入年度重點工作任務目標,通過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進一步豐富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一是組織電影放映隊,深入農民工集中的建築工地、廠礦企業、廣場等放映xx電影。二是在農民工集中的企業、社區建立“職工書屋”。三是積極組織職工參與文化廣場活動,利用小品、相聲、快板、舞蹈、小合唱等職工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寓教於樂。四是把做好農民工文化服務納入文化建設總體目標。把送文化進工地、廠礦作為農民工文化服務的重點工作,通過開展各種適合農民工特點的文化活動,切實做好農民工的文化服務工作。五是編排一批文藝節目,到建築工地、廠礦等地方進行演出,利用法定節假日組織舉辦農民工業餘文藝匯演。六是開展向建築業、飲食服務業以及商品流通業等農民工集中的地方送圖書活動。七是鼓勵支持離退休文藝工作者、藝術院校學生和其他熱心公益事業的各界人士參與農民工志願文化服務。八是通過強化文化設施配備,給農民工開展文化活動提供便利條件。九是充分利用城市公共文化設施,城市社區綜合文化站(室)向居住或工作在本社區的農民工開放,為農民工提供報刊閲讀、文化活動等公共文化服務。十是以“關愛萬里行—走近外出民工”為載體,實現交流溝通零距離。與縣總工會、坭壩、二郎、雙龍及部分縣“三關”成員單位一起,先後走進北京、重慶、浙江、上海、雲南、福建、貴陽、遵義等地,深入民工開展走訪慰問,開展相關諮詢服務、召開座談會,進行中秋國慶聯歡會。

高度重視開展符合農民工文化活動工作。積極穩妥地解決農民工文化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豐富農民工文化生活,切實保障農民工文化權益。一是充分認識做好農民工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做好農民工文化工作,切實尊重和有效保障農民工文化權益,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先進文化建設,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迫切需要,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高度重視農民工文化建設,加大工作力度,把活躍和繁榮農民工的文化生活納入小康文化建設的總體目標,切實承擔起滿足農民工文化生活的責任。二是明確工作責任,積極探索和推廣適合農民工的文化消費方式,加強面向農民工的文化服務。農民工文化生活既有城市特點,也有農民工特色。文化部門貼近農民工,研究農民工,深入開展針對農民工的社會文化調查,深刻分析農民工文化需求特點,掌握消費習慣,總結消費規律。積極探索適合於農民工文化生活的藝術形式,組織創作和生產農民工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開展適合農民工的文化活動,為農民工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三是充分發揮公共文化設施的社會教育職能,完善服務方式。充分利用縣圖書館、縣文化館、各鄉鎮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設施,發揮文化工作在提高農民工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方面的作用,使農民工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不斷加強自身文化建設。要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送書下鄉、送書到工地、圖書流動站等文化項目,為農民工提供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務。四是調動文化經營單位和文藝工作者積極性,豐富活躍農民工文化生活。文藝表演、音像製品、電影、圖書等文化產品和服務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載體,是活躍農民工文化生活的主要手段。引導文化經營單位和文藝工作者深入農民工生活,創作和生產反映農民工生活、為農民工所喜聞樂見的節目,鼓勵文化經營單位和文藝工作者為他們提供免費或者優惠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五是嚴厲打擊違法違規文化經營活動,淨化農民工文化生活環境。提高責任意識,堅持守土有責,一方面加強引導和教育,開展文化市場法制宣傳活動,幫助農民工提高識別、判斷和自覺抵制不良文化產品的能力,提高文化水平,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另一方面加大對農民工務工相對集中的重點地區、重點場所、重點產品的監督檢查力度,有效杜絕和制止非法文化活動和不良文化現象毒害和侵擾農民工的身心健康。六是積極會同有關部門,推動農民工用工單位自身文化建設。農民工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文化、財政、勞動、建設、農業、公安等

部門的大力支持,也需要農民工用工單位的積極配合。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作,保持與用工單位的溝通,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協助用工單位做好電影、戲劇進工地和在全縣各鄉(鎮)的村委會等開展“2131”電影工程活動。積極扶持農民工用工單位自辦文藝表演團體,發展農民工業餘演出隊,鼓勵農民工創作和表演自編自演、自娛自樂的文藝節目,創新文藝形式,倡導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方式,推動農民工文化建設走上健康發展的良性軌道。加強與用工單位及有關部門的溝通,通過系統的文化培訓,提高農民和農民工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素質,豐富農民工的文化生活。

三、農民工文化工作存在的困難、問題和對策建議

當前農民工羣體文化需求旺盛,但相對供給不足。一是地方政府和社區財力有限,提供給農民工的文化設施或文化項目難以滿足農民工的需求,所提供的文化設施、項目也比較單一、匱乏。農民工反映所在地方政府或社區給他們提供了閲報欄、招工就業信息、休閒廣場、露天電影、圖書室和技術培訓等文化設施或文化項目。而農民工則希望地方政府和社區提供技術培訓、文藝活動、圖書室和閲報欄、電視錄像廳等文化項目、文化設施,同時,他們也期望地方政府和企業給他們提供更豐富的文化生活內容,而且這些文化生活內容符合農民工的實際需要。二是企業的文化供給與農民工的文化需求之間存在結構性缺口,農民工所在企業提供的文化設施或文化項目從多到少依次是電視、圖書報紙、文體活動場地等。值得注意的是,高達近30%以上的農民工反映所在企業沒有提供任何文化娛樂服務。而農民工的文化需求層次較高且具有多樣性,他們希望企業提供電視、技術培訓、圖書報紙、電腦等文化設施或項目,或者組織各種文體活動,就文化需求而言,農民工對企業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對發展型的文化需求,如農民工羣體十分渴望企業為他們提供技術培訓、電腦、圖書報紙。第二,農民工羣體在文化上渴望被“組織”,如希望由企業出面組織看電影、看戲,組織一些集體性的文化活動。農民工羣體應當享受的文化消費更多的應是一種由社會、政府、企業、團體來提供的公共消費品,諸如公共圖書館、城市閲報欄以及必要的職業培訓等等,都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政府和農民工所在的企業、社區等不能提供這些消費品,農民工所需要的文化消費就會短缺。從本次調查情況來看,所有這些本應當由政府、企業、社區等提供的文化消費品,都存在嚴重的不足。

農民工文化建設面臨的新問題。一是大部分農民工沒有文化消費的時間和條件。文化素質不高、緊張而高強度的勞動、相對陌生的暫住環境,使得大部分農民工,特別是從事建築行業的農民工基本上沒有什麼文化娛樂生活,長年累月重複着幹活——吃飯——睡覺的單調乏味的生活。在許多城市,很多農民工將上街溜達、看臨街電視、打撲克作為業餘生活的主要內容。新生一代的農民工又大多年輕力壯,精力充沛,求知慾強,很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相對於他們的父輩,文化水平更高。但是,由於沒有文化消費的時間和條件,使得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了嚴重壓抑。二是農民工的心理障礙普遍存在。在城市和鄉村之間的旅途上,農民工很難做到精神天地的自由穿梭。與城市居民、農民工居民比,農民工頻繁的流動職業和流動地域,難以形成象城市居民基於單位而結成的業緣關係,也難以形成象農民工居民與生俱來的地緣關係,難以與城市居民建立起較為深厚的聯繫。雖然農民工非常希望得到城市居民的承認和接納,但天生的農民身份又使他們顯得非常自卑,甚至會自覺不自覺地迴避與城裏人交往,形成自我隔離的狀況。長期單調乏味的生活方式容易造成他們心理的孤獨與無助,精神上的空虛和處境的艱辛又使得其中一部分人容易出現精神崩潰從而成為社會的隱患。三是農民工獲得培訓的機會普遍較少。目前,農民工國中和國中以下文化程度者所佔比例為80%,未接受過任何技能培訓的約佔70%左右。由於農民工外出務工人員文化和技能素質普遍偏低,他們本人主動獲取技能培訓的意識不強或者説有的根本沒有,從而導致大部分農民工所從事的工作崗位次、工作環境差、職業聲望低、工資收入低,文化消費能力弱和文化消費機會非常少。四是農民工子女文化教育堪憂。多數農民工的孩子渴望讀書,然而,家長們因給孩子找不到合適的就近學校上學常常感到頭痛。為了孩子能夠上學,多數農民工只好忍痛割愛把子女送回老家讀書;有的農民工因某些原因只好讓孩子不上學而留在身邊;僅有少數農民工子女有條件在城市上學,但必須交納較高的借讀費或滿足各種苛刻的條件。教育高收費已經成為很多農民工的不堪重負之痛。俗話説:“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水平直接影響着當代農民工的文化生活,並且他們子女中間有相當多的一部分即將成為下一代的農民工。對農民工子女的教育程度如何,必將影響深遠。五是對農民工文化生活的關注度不夠。據有關農民工文化生活的調查顯示:逾八成農民工主要靠睡覺、閒聊打發閒餘時光;近六成農民工對文化生活現狀

表示“不滿意”或“很不滿意”,超過四成的受訪農民工身邊沒有一本書。打撲克、看電視、聊天幾乎成為農民工基本的文化生活,上網吧、看碟片、逛商場成為一些年輕農民工業餘生活的主要方式。雖然一些私營企業設立了各種文化活動室、圖書閲覽室,但是往往成為一種擺設,活動室經常不開,閲覽室沒有圖書的現象屢見不鮮。由於農民工與私營、個體老闆的簡單僱傭關係,使農民工大多處於散漫無組織的狀態。因此,有的農民工走上了賭博、吸毒、偷盜等犯罪道路。目前,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雖然對農民工的文化生活給予了一定關注,舉行了一些活動,但從總體上看,包括政府部門、建設單位在內的社會各界,對農民工的文化需求尚未給予足夠重視。

農民工文化建設應採取的主要對策。一是提供便利條件。農民工文化建設問題是當前影響社會進步的重大問題,實踐證明,開展農民工文化活動是解決當前農民工文化建設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因此,提高農民工文化生活水平,各地政府和企業都可以採取一些實際措施,比如在農民工比較集中的地方興建一些文化娛樂場所,在勞動之餘給他們播放一些健康時尚的電影、電視劇等,既能改善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增強他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二是提高文明素質。創造條件和機會,引導農民工加強文化學習,用知識充實自己,儘快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農民工,積極開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不斷活躍農民工的文化生活,滿足農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廣泛開展農民工爭創職業道德先進個人、“文明崗位”、“誠信示範崗”等活動,引導廣大農民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遵守職業行為準則和社會公共道德。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幫助農民工增強法制觀念,知法守法,學會運用法律,通過合法渠道維護自身權益。引導農民工遵守公共秩序、愛護社會環境、講究文明禮貌,培養科學、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提高職業技能。各級工會要廣泛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和以崗位技術練兵為基本內容的技能競賽以及合理化建議活動,不斷提高農民工的學習能力、鑽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收費上,要低廉,要讓農民工學得起;在學習上,要形式多樣,提倡邊工作,邊學習,以工養讀,以讀促工;在專業設置上,要考慮能夠大規模的解決農民工的長期就業問題,着眼於培養穩定的產業工人隊伍。四是加強關愛和幫助。農民工所在的單位必須履行改善其文化活動的義務,在強調企業社會責任、文化責任中,按照農民工的一定數量,規定企業設置文化活動室、圖書閲覽室,實質性地定時向農民工開放。農民工所居住的街道社區也要關心農民工的業餘文化生活,應該象關心當地居民一樣關注他們,不能存在忽視的現象,更不能有歧視他們的態度,要主動組織他們參與社區的各種文化活動。五是政府應有所作為。政府在農民工文化活動上要捨得花錢,多組織一些有益於農民工心智健康、寓教於樂的文化活動。比如廣場電影,廣場文化活動,節日活動,送戲進社區、廠礦、企業,政府出資或社會贊助等組織農民工開展卡拉ok比賽、舉行農民工地方民歌比賽、組織農民工開展各類競技體育比賽等等。同時我們城市的一些文化設施和活動場地要爭取免費向農民工開放,有意識地利用這些文化活動的窗口和平台,讓他們

走進來,使他們從陌生到熟悉,最後融入城市居民的文化活動陣地。事實上,政府為農民工提供精神文化方面的公共產品花費不一定很大,一場露天電影、一次露天演出或者一個閲覽室,農民工就會有很大滿足。

農民工文化工作的建議。農民工大多幹的是體力活,收入低,壓力大,缺乏精神寄託,心理空虛是普遍現象。如果不給他們提供排遣苦悶、釋放壓力的有效途徑,他們就有可能把時間和精力用來做一些不該做的事,甚至產生破壞行為。因此,關注和改善農民工的文化生活應成為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的當務之急。一是應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的主導作用。城市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應設身處地地為農民工着想,經常性地辦一些免費或低收費的娛樂活動,設立一些面向農民工的娛樂服務場所。一些娛樂場所也應轉變觀念,降低門檻,或採取供應低價服務券的辦法,為農民工適當地提供一些娛樂服務,豐富他們的生活。可以制定鼓勵服務農民工文化建設的優惠政策,對為農民工提供專場演出的文藝團體和影劇院給予補助;讓展覽館、博物館、公園、體育場館等對農民工可以提供免費或廉價門票等優惠;讓用人單位將農民工文化生活消費打入生產成本,並加強檢查督辦,不斷改善農民工文化生活。二是用工單位應該採取有效措施改善農民工的業餘文化生活。企業管理層要改變那種吆喝式的管理模式,認識到工人才是企業真正的主人;管理層要逐步形成現代企業管理理念,要從心裏尊重外來農民工,要保證工人必要的休息時間,提供必要的娛樂設備;可以為農民工提供簡單的圖書閲覽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等設施,滿足他們的求知和娛樂需求。三是應該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作用。在農民工中建立工會組織,不僅可以維護農民工最基本的合法權益,而且能使工會成為農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助推器”。作為農民工最重要的利益訴求渠道之一,工會應把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納入工作日程,為他們提供切實有力的權益保障,在平衡勞資關係、保持農民工利益訴求渠道的順暢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工會組織還可以出面組織一些免費的露天電影、納涼晚會等節目,滿足農民工的低層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讓他們能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關心,增加他們在城市中繼續辛勤工作的信心與動力。四是農民工應該主動加強學習,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定南縣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魏佐善説:“減少和消滅農民工犯罪現象,最根本的是要提高他們的素質,給予他們更多的人文關懷,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農民工自身應該將聊天、打牌的時間轉而用在學習上,可以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學習一些文化知識,給自己的大腦充電;農民工應該珍惜各級組織為他們舉辦的各種形式的培訓班,在接受培訓期間認真習得一技之長,切實讓培訓活動收到實效;農民工還應善於悦納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長處,保持淳樸的優良品質,同時主動找

出存在於自身的不良習慣,比如酗酒等,並努力改正,讓自己的個人素質得到一種飛躍,從而更有益於他們在城市中的生活。

四、保障農民工文化服務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措施和體制機制

制定政策法規,形成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可持續發展機制。一是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要納入總體規劃。建議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切實將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xx”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納入新農民工建設總體規劃,納入城鄉建設整體規劃。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鄉鎮黨委、政府要切實高度重視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要建立領導幹部責任制,切實加強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力度,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努力推進我市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程。並把這作為一項長遠的戰略任務抓好落實,確保農民工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協調發展。二是出台加強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的政策。建議市及縣政府《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儘快制定加快農民工文化建設發展專項規劃,重點突出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三級文化網絡體系建設規劃,出台《進一步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三是對現有文體設施佈局進行合理調整。特別是要在縣、鄉規劃建設中強化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發揮縣、鄉文化中心的導向、示範、輻射、帶動作用。

增加資金投入,形成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多元化的投入機制。一是要繼續加大政府的投入。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政府所應承擔的公共責任,公共財政是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所需經費的主渠道,要認真抓好中央、省、市有關文化建設經費投入政策規定的落實,改進投入方式,形成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在加大基礎設施和重點文化工程建設投入的同時,進一步加大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經費的投入,各類投資尤其是市、縣財政投入要適度向鄉鎮傾斜,使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每年有較大增長,佔財政支出的經費比重逐年提高。建議市及縣政府設立“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補助基金”。二是出台配套優惠政策,拓展渠道,形成多元投入機制。 要引導農民轉變消費觀念,擴大文化消費支出。倡導農民工集體投資、集資、個人出資自辦文化事業。加大農民工文化建設招商引資力度,引導社會力量捐資、贊助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三是注重文化與經濟結合,大力發展農民工文化產業。把農民工文化產業納入全市文化產業發展總體規劃,落實文化經濟政策,制定優惠扶持政策,創造更加寬鬆的發展環境。四是政府引導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促進農民工文化產業多元發展,引導和鼓勵城鄉資本參與農民工文化產業的開發;扶持農民工集體、個人放手經營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保障農民工文化專業户的合法收入,培植和做大做強農民工文化龍頭企業。

完善設施建設,增強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物質保障機制。一要全面構建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鄉鎮為依託,以村屯為重點,以農户為對象,大力建設縣、鄉、村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縣級要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抓好一批龍頭,重點建設文化活動廣場、文化館、圖書室等一批現代化文化設施。鄉鎮級要努力建設一個集圖書閲讀、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廣播影視、宣傳教育、文藝演出、科技推廣、科普培訓、體育、老年與青少年活動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站。村級要堅持經濟適用原則,重點建設“一網、一院、一室”。“一網”是指確保村村通有線電視,有線電視進村率和入户率要達到100% ;“一院”是指在農民工開展創建文化大院活動;“一室”是指建立農民工圖書室。通過倡導全民讀書活動,努力培養知識型農民。二要建管並重,加強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利用和管理。建議採取強有力措施,制定建設標準。切實按照中辦[XX]21號文件的要求,全力推進規範性綜合文化站建設,實現三級文化網絡體系化目標。實施農民工文化設施示範工程。力爭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建設一批規範化綜合文化站及示範性文化廣場、村級文化綜合活動室、“小康文化示範户”和農家書屋。應儘快出台農民工基層文化設施管理、使用辦法,進一步強化責任制管理、規範化管理、功能性管理。建議市及區縣對農民工文化設施的流失情況進行一次認真清理,對被挪用、出租的,要限期歸還和恢復文化功能,進一步加強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利用和管理。三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民自辦文化的引導與支持。通過制定相關政策、措施,鼓勵農民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圖書室等,以市場運行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支持農民羣眾自籌資金、自己組織、自負盈虧、自我管理,興辦農民書社、文藝團隊等,開展各種面向農民工、面向農民的文化經營活動,使農民羣眾成為農民工文化建設的主體。

整合服務資源,形成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輻射帶動機制。一要延伸城區文化設施功能。市縣文化藝術館、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電教中心等文化設施的開放要向農民工拓展,為農民服務,加快文體設施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二要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切實改進“三下鄉”辦法。建立健全協調機制、確保送文化下鄉活動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在提升質量、增強實效上下功夫,讓城鄉羣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三要實施城鄉文化建設共建工程。城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團體、駐市部隊以及街道社區與鄉鎮農民工結對幫扶、共建,使城市文化下鄉,農民工文化進城,雙向助推農民工文化事業和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發展。四要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農民工羣眾文化活動。要本着“業餘自願、形式多樣、健康有益、便捷長效”的原則,充分利用農民工農閒、節日和集市,豐富和活躍農民工羣眾精神文化生活。要重視發展農民工特色文化,加強對農民工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系統發掘、整理和保護,通過建立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傳承機制,積極開發具有民族傳統和地域特色的各種民間藝術或工藝項目。要開拓思路,把文化活動與農民致富結合起來,進入生態文化致富、文化項目致富、休閒文化旅遊致富、文化知識致富的良性循環。

完善陣地建設,形成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隊伍培養機制。一是進一步健全和規範鄉鎮文化機構。合理設置機構編制,理順關係,明晰職責,保證政令暢通。二是強化農民工文化幹部隊伍建設。配齊配強鄉鎮文化專職幹部,切實糾正文化專職幹部不專職的問題,通過提高政治經濟待遇吸引專業人才。建議對缺額的鄉鎮文化幹部由縣統一招考,市文化主管部門備案,經培訓後持證上崗。並通過調整、充實等措施,進一步優化基層文化專職幹部隊伍的結構。三要培養農民工公共文化事業帶頭人。採取得力舉措,不斷增強鄉鎮、村領導成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文化建設觀念,使他們成為農民工文化事業建設的熱心人、帶頭人。四要積極培養農民工文化骨幹。建設一支思想作風過硬、專業業務熟悉、組織能力強的農民工文化隊伍。鄉鎮文化站還要充分發揮民間藝人、文化能人在活躍農民工文化生活、傳承發展民族民間文化方面的作用,鞏固農民工文化建設的羣眾基礎。

五、下一步推進農民工文化服務的新思路和新舉措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保障農民工文化權益。一是抓好“兩個體系”建設,保障農民工文化權利。“兩個體系”指的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民生淨福利指標體系。從XX年開始,全面實施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工作。在未來幾年內,要努力實現常住人口與暫住人口公共文化服務的協調發展,建成一個農民工能夠自由享受的“結構合理、發展均衡、網絡健全、產品豐富、營運高效、服務優質”的公共文化體系,為農民工提供優質高效的文化服務。加大推進外來工圖書館和外來工“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點建設力度,五年之內在工業園區建設外來工圖書館,豐富農民工的文化消費內容。二是實施“兩個工程”,打造農民工文化服務平台。“兩個工程”是指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農民工文化服務工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已建起了一個縣級支中心、189個基層用户點,利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依託農民工大飯堂、廠區文化活動室、社區圖書館、廠區圖書館等場所,在工廠、農民工密集的生活區和農民工集中的地區重點建設“共享工程”農民工服務點,通過企業、廠區提供場地和管理人員,宣傳文化部門提供電腦、投影儀、音響及“共享工程”相關設備的共建方式,為農民工提供網上閲讀、影視播放、知識講座、信息查詢等文化服務,基本滿足農民工對網絡文化信息的需求,實現 “共享工程”,通過數字電視傳播,有電視的農民工只需打開電視,就可以免費收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節目。

農民工文化服務工程是重點實施的一項文化關愛工程。農民工文化服務工程包括兩個系列:週末文化系列和流動文化系列。週末文化系列就是充分利用市區羣藝館、文化館、圖書館、街道文化站和文化廣場等公益文化場館舉辦週末廣場音樂會、週末講座、週末藝術沙龍和週末劇場演出活動,文化項目均免費向農民工開放,吸引他們進圖書館和劇場,提高他們的文藝素質。流動系列是指由各文化事業單位開展的針對農民工的流動演出、流動圖書、流動講座、流動展覽、流動電影等形式的文化服務,充分發揮流動文化服務的機動性、便利性,將各類文化資源送到農民工身邊。同時,要求有條件的區圖書館在業園區開設分館或者與企業、商會等社會組織聯合舉辦圖書館,並將本館資源以定期輪換的方式配置到廠區圖書館;各級圖書館要針對農民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組織內容豐富的講座和信息參考諮詢,每月至少舉辦1次講座、展覽和讀書活動,廠區圖書館圖書每季度至少輪換1次。 三是辦好節慶會展,打造農民工文化品牌。創辦讀書節和外來青工文化節。結合建設學習型城市和建設“圖書館之城”的文化要求,把農民工文化建設納入全市文化規劃建設一盤棋,建立“讀書月”,在每年的“4·23世界讀書日”深入工廠,積極開展針對農民工的讀書活動,組織各類講座、徵文比賽、朗誦比賽、新書推介、上門辦理借書證等活動。舉辦各類讀書活動和“外來工知識競賽”,提高農民工的求知慾望和學習積極性。四是抓好文化場館免費服務,拓展農民工的文化生活空間。從XX年開始,出台公共文化設施免費向市民和農民工開放的措施,市民和農民工不僅可以免費進入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進行閲讀、觀看各類展覽,而且可以進入羣藝館、文化館站參加各類羣眾文化活動和藝術培訓。制定《加強基層圖書館、文化館、文化站管理辦法》,要求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免費向市民和農民工開放。農民工可以自由進出各級公益性文化場館,極大地拓展他們的文化生活空間。五是實行“四個結合”,創新農民工文化服務方式。在農民工文化建設工作中,努力做到“四個結合”:一是實現場地服務與網絡服務相結合。要充分利用傳統的文化陣地的長處,實地開展文藝演出、展覽、講座和節慶文化活動,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整合各類資源,發揮網絡傳播的優勢,開展網上閲讀、講座及影視播放服務,克服現有資源不足的弊端和時間空間制約,拓展服務空間;二是實現陣地服務與流動服務相結合。現有的各類公益性文化場館實行免費開放,同時積極創造條件,開展流動文化服務,為邊遠社區和

工業區的農民工實施送文化上門,消除文化服務盲點;三是實現服務市民與服務農民工相結合。把主要針對市民的文化進社區、社區文化藝術節、市民文化素質講堂、社區文化學校等文化項目向農民工開放,歡迎和引導農民工參與這些活動,並保證這類項目和服務向農民工傾斜。四是實現政府投入與社會資助相結合。農民工文化服務工程要堅持公益性服務,政府應當承擔主要責任。同時又調動全社會力量開展農民工文化服務,通過購買服務、委託承辦等社會化運作方式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到農民工文化服務工作中來,共同實施農民工文化服務工作。

總之,要用新理論、新思維、新知識、儘快轉變成指導農民工文化工作實踐的新觀念、新思路、新辦法、新舉措,把構建比較完善的社會文化公共服務體系成為農民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務,轉變觀念、明確思路、採取措施,紮實工作,積極推動xx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滿足農民工和人民羣眾的文化需求,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新的貢獻

【第3篇】宣傳文化工作的調研報告

200x年,xxx宣傳系統結合實際,開展了較大規模的調研活動,掌握新情況,瞭解新問題,發現新典型,一些新鮮經驗,形成了一批調研成果,並把這些成果運用到宣傳文化工作中。現將調研情況彙總報告如下:

一、xx宣傳文化工作基本概況

xx有x宣傳科11個,xx直屬企事業單位黨辦42個。xx黨委宣傳部兼文化局、廣播電視局、精神文明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政工職稱辦等多項職能;各基層單位宣傳科(黨辦)均兼宣傳、文化、精神文明、廣電等職能。目前,全xx有專兼職宣傳幹部220人;xxx已建成文化站3個,文化中心3個,每個站(中心)年均分別開展活動90多場次和150多場次,年均受益人數達10餘萬人次,年均投入經費近10萬元;全xx有衞星電視收轉系統18個,電視台(站)10個,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3.64%,有線電視用户1.73萬户,有線電視入户率66.54%,網絡總長461.9公里。共有調頻廣播站13座,廣播覆蓋率100%,全xx每年廣電投入達300多萬元;xx有新聞中心一個,含報社、電視台為一體,報紙為週三報,電視已實現日播。

二、xx近年宣傳文化工作情況

近兩年,xx宣傳文化工作根據中央和xx宣傳思想工作的總目標、總任務和總要求,緊緊圍繞xx黨委的中心工作。近年來,xx文化工作以邊境文化為特色,以x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為依託,開展的豐富多彩,推動了全xx文化工作的不斷髮展。根據國家和xx開展三項文化工程建設的總體要求,結合xxx的實際,堅持抓三項文化工程建設,抓好節假日的文化活動,形成了節日文化的濃厚氛圍,特別是依託x文化廣場,形成“x之夏”品牌,開展豐富多彩的羣眾文化活動。同時,始終把塑造邊境文化作為文化宣傳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邊境文化建設中,以邊境職工為重點,以屯墾戍邊為主題,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羣眾文化活動,不斷增強職工羣眾屯墾戍邊的意識,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為加強兵地團結、民族團結,多年來,經常通過文藝形式與地方增進交流和合作。去年春節期間,我xx進行了跨區域、跨縣市、大範圍的文化活動表演與交流,受到了地方黨政領導和廣大羣眾的熱烈歡迎;營造了兵地團結、民族團結、軍民團結、融合相處、共同發展的良好氛圍。

近年來,xx黨委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以重點工作為依託,以文明單位創建活動為主體,以小康連隊建設為龍頭,廣泛深入開展了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一是結合xxx實際,每年確定一個主題,認真抓好“三德”教育月活動。二是從廣大羣眾普遍關心的問題抓起,如治理髒亂差,營造優美環境的活動等,使創建活動着眼基層,付諸實際。三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創建文明向上的社會環境,如:開展五好家庭、好兒女、好家長、好婆媳、好鄰里等評選活動。四是開展兵地共建活動,制定了《關於xx與兵地共建活動的意見》,與地方宣傳部門常交流走訪。五是廣泛開展文明單位、小康文明連隊、x星級文明户、文明職工、人民滿意等創建活動,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面發展。目前,全xx有自治區級文明單位3個、xx級文明單位11個、xx級文明單位14個、xx級小康連隊12個、xx級小康連隊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