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做好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99W

聚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做好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調研報告

積極做好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

一、前言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主要包括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管理技術人員、中介組織和社會組織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新媒體從業人員,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力量。特別是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管理技術人員直接從事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對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具有重要作用。新媒體從業人員直接從事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或傳播工作,是影響思想文化和社會輿論的重要力量。中介組織和社會組織從業人員通過提供高效、專業的社會化服務,發揮政府與企業、社會之間的橋樑紐帶作用,能有效協助黨和政府化解社會基層矛盾和問題,是創新社會治理、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面。XXX作為一個新興城區,具有高校S集、交通便利、信息產業、服務業新興發展的特點。區委提出了打造科教創新新城的發展目標,吸引了大量的新生就業力量到XXX就業創業,做好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是凝心聚力的重要方面,具有很強的政治意義和現實意義。做好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是統一戰線的全新課題,具有很強的緊迫性。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工作是統一戰線工作的新領域,也是統戰工作新的增長點和着力重點,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沒有可以照章辦事、照方抓藥的理論可用,迫切需要大膽開拓創新,不斷打開工作新局面。

二、基本情況

XXX區堅持“求實、求新”的思路,突出在“謀劃、調研、宣傳、引導、活動”五個方面下功夫,夯實“五個一”建設,推動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工作不斷為新區建設凝心聚力。創建了T市第一個新階層人士示範基地,建立了16個工作站點,在全區實現以點帶面覆蓋園區、羣團組織、社會組織、社區和樓宇的格局。

TXXX信息產業園區位於大學城片區中心地帶,佔地面積約240畝,建有11棟樓宇,已榮獲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全省唯一的雙創特色小鎮、HH省雙創示範基地、HH省眾創空間等榮譽。

三、主要做法

在信息產業園區圍繞推動建設全省信息產業發展高地和核心區目標,按照“黨建引領、統戰聚力、共建共享、服務發展”的工作思路,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搭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服務非公企業和新階層人士的發展凝心聚力,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在園區積極做好新的社會階層人士“雙創服務”,畫出最美最大同心圓。

(一)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TXXX信息產業園區專門設立了非公黨委,在園區非公黨委的領導下,先後成立“兩新”黨組織,對園區內小微企業黨員職工進行管理,增強園區小微企業黨員職工的凝聚力,發揮黨員在創業創新中的先鋒模範作用,讓入駐企業的黨員同志有依託、有幹勁,勇於亮身份、作表率,形成黨員帶動羣眾、模範帶動周圍的良好工作氛圍。通過開發APP、黨建機器人應用,從小微企業黨員職工管理延伸到雙創發展的引領與指導

(二)建立“基地+站+點”的工作格局

堅持“黨建+統戰+羣團組織(社會組織、自組織)”的三位一體的工作理念,與團區委、區婦聯、區工會聯動,在園區明確了各站點的工作職責和制度,讓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方向更明確。在信息產業園區高標準創建了一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站示範基地,以園區黨工委為主體,有辦公地點,有工作人員,作為園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工作的牛鼻子。同時,按照企業新階層人士的規模和聯繫範圍,成立了多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工作站、聯繫點,加強工作觸角,通過層層傳導、以站帶點的方式團結聯繫服務新的社會階層人士。

(三)營造線上線下宣傳的濃厚氛圍

結合園區實際,打造圖文並茂的宣傳陣地。建設統戰廊道和宣傳陣地,及時發佈與統戰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相關的信息,增強基層統戰的親和力,擴大了影響力。在園區基於大數據基礎開發的黨建平台中增加統戰服務板塊,內容及時進行更新,方便更多人通過手機瞭解統戰,知曉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結合園區青年創客、創業團隊、入駐企業服務需求,依託園區黨羣活動服務中心,向雙創企業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牆面上貼、手機上看、活動中講,不斷潛移默化讓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感受到温暖,認識到統戰工作是服務他們。

(四)借力校地共建服務雙創

緊緊抓住周邊高校30萬師生的人才資源優勢,發揮校地合作共建的橋樑紐帶作用,在園區採取“政校企”聯動,“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簽訂地校合作協議,成為推進政產學研合作、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有益嘗試。舉行“物聯網發展交流活動”校企交流會及“數字經濟與數字化設計與製造”論壇。通過推動校地合作,為園區企業、高校學生創業實踐提供更好的指導和服務。

(五)在孵化器成立工作站,依託專業機構開展雙創

為更有效的下沉工作,積極對接聯繫孵化器,實現S上小鎮已有的孵化器全部成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工作站。微軟、清華啟迪、中關村意谷等國際、國內專業孵化器運營商,為入孵企業、全省高校大學生及國內、國際創客提供創新創業政策解讀、企業家導師團隊服務和資金支持、投資渠道等全方位、立體式服務。通過雙創活動周、創業創新沙龍、動手實驗營、技術研討會、CEO圓桌會議、行業交流、心理健康培訓等多場活動,將國內外已培育成熟的企業的專業知識體系及管理理念傳遞給更多初創期及成長期的中小企業,幫助企業進行市場拓展,有效降低創業風險,發展後起之秀,培育小微企業不斷成長。

(六)加強就業聯動

隨着小鎮企業不斷增長,招聘需求日益增加,為滿足小鎮企業的需求,同時解決高校大學生“就業難”和企業“招人難”的現狀。組織有招聘需求的企業參加大學招聘會;邀請高校學生參加T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春季招聘會,同時,還將高校春季招聘會信息推送至園區企業,邀請企業參加高校專場招聘會。

(七)豐富業餘活動凝聚人心

寓思想引導於活動中,積極傳遞正能量,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讓XXX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凝聚力得到再提升。1月開展了“築夢未來,再啟新篇”的主題活動,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開啟一個美好的開端。3月邀請園區新階層人士參加XXX區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與區農信社、郵政儲蓄銀行開展“貸免扶補”、小額創業貸款政策宣傳,身體力行的弘揚了雷鋒精神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6月,聯合團區委組織了“T市首屆街舞大賽”。9月,組織“新能量•創業先鋒“活動,進一步擴大和提升了企業的宣傳面和知名度,通過宣傳先進創業典型幫助更多新創業者找準創業的目標和方向,助推企業發展。

四、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羣體流動多變,需求多元差異

從實際情況看,園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羣體規模進一步擴大,但對象雜、流動快,由於主客觀原因,他們不斷變換職業和身份,在整個社會結構中不斷流動,統戰部門對他們的情況很難及時掌握。新階層人士在事業發展過程中在市場準入、信息公開、融資貸款、個人職稱評定、獲取獎勵等方面面臨很多困難,利益訴求多元,但個人甚至是企業自身跟黨委和政府相關部門溝通訴求的渠道不夠多,有時候一些建議或想法是通過網絡反映。新階層人士獲得尊重和實現自我的要求高,一些傳統的工作方法和平台喚起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興趣,在工作繁忙時,活動參與情況並不理想。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統戰工作情況、社會主流價值觀都缺乏應有的瞭解,容易受到紛繁複雜的社會思潮的各種影響。

(二)新階層人士情況統計難度大

與傳統工作單位不同,目前園區大部分非公企業為小微企業,企業經營受市場波動大,生存壓力大,呈現出小、散、弱的特點。其中的從業人員大多數是年輕人,很多還是首次就業、創業人員,人員的流失率高、流動性也很大,約近30%員工在不滿一年。加之新階層人士在不同行業間的流動也較大,導致要準確掌握、統計他們的基本情況難度較大。

(三)周邊配套需要完善提升

隨着小鎮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知名企業和大型項目不斷入駐,科技、人才、資金等要素不斷湧入,小鎮集聚效應不斷增強,當前入駐企業已達488家,未來還將集聚更多科創人才,有的企業反映公共交通不便利、租房住房難等配套設施不足問題已影響到留人留才,招聘困難、離職率高、假期和下班後留不住人,急需解決小鎮創業創新人員“吃、穿、住、行”等問題。

(四)統戰工作力量有待加強

當前,雖已成立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站點,與企業高層的面對面工作做得比較多,但受限於工作地點和人手不足,針對企業一般從業人員的統戰工作做得比較少,聯絡面覆蓋不夠。站點中一些新階層人士缺乏共同體意識,特別是小微民企的管理、技術人員並不能決定自身參加培訓、活動的時間,大部分新階層人士為養家餬口奔忙,想取得支持較為不易,組織化程度不高。對體制外的站點沒有目標考核,站點主動制定關於新階層人士統戰工作計劃的動力不足,缺乏主動報送溝通相關信息的意識,目前缺乏讓站點主動謀劃、開展、組織新階層統戰活動的辦法。

(五)精細化的關心和服務還不夠

一些部門對於開展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工作重視不夠、關注不多,服務意識不足,認為他們是民間力量,很多事情“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此外,主動下沉服務不夠,如一些企業和新階層人士知道返税政策,但不知道怎麼申報,在人才和就業、税收、投融資政策方面,普適性的政策多,但針對性的較少。目前還存在周邊高校畢業生無法選擇較好崗位與園區企業人難招、引進高技術人才難度大、小企業獲得大學生實訓名額機會少、投融資對接不易等困難,有的企業反映希望優化審核管理流程,提高專項扶持資金的兑現時效,有的企業希望政府幫助打通區域壁壘。不少新階層人士表示歸屬感不高,希望有一個組織平台,能夠為他們做一些服務、管理工作。

(六)對高校潛在的新階層人士工作關注不多

小鎮緊鄰大學城,具有與高校合作聯動,吸引高校學生到小鎮開展學習、就業活動的先天優勢。據瞭解,2018年全省高校畢業生到事業單位、公務員機關工作的不到30%,其餘大部分是到各類企業和社會中介組織等新興領域工作。這就意味着,很大一批高校畢業生步入社會以後,就很可能成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那麼,高校在校學生也就是最大的潛在新階層人士羣體。但是,對於這些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沒有完全定型的年輕人,我們從統戰工作角度的關注、關心都不夠。一方面受制於高校與地方管理體制的差別和對學生管理要求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説明我們的工作還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塊工作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五、對策與建議

一是加強黨建工作,“一盤棋”統籌。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不斷鞏固和擴大統一戰線,發揮黨建引領的作用,加強對各級黨組織統戰政策的宣講,在園區按照“黨建帶動統戰、統戰服務黨建、黨建和統戰齊頭並進”的思路,把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深度融入“大黨建”總體佈局,把新的社會階層組織的黨建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相關考核指標和園區黨建等制度文件,形成齊抓共管的格局。

二是加強思想教育引導。分批、分層組織統一戰線代表人士、黨外幹部、非公經濟人士、新的社會階層人士開展愛國主義和統一戰線歷史傳統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政治培訓、座談交流、理論學習、實地參觀考察等,為新階層人士提供參學的機會;及時聯繫區圖書館更新書籍,在學習陣地上架更優質的思想理論書籍,利用喜馬拉雅有聲圖書館擴大聽眾,讓新階層更輕鬆的接收黨和國家的知識和信息,引導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深入學習與黨有關的知識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自信”,增進政治共識,開好“紅色思想引導車”。

三是密織站點、緊抓隊伍,擴大覆蓋面。夯實有的新階層站點的統戰工作,繼續通過調研、走訪、推薦等途徑瞭解園區企業和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相關情況,繼續擇優吸收企業成為新的站點;抓實代表人士數據庫,建立由專業人才、業界精英、骨幹會員組成的服務團,為園區企業、社會組織、創業團隊提供技術指導、業務培訓、活動策劃等服務,以資源共享的方式協同聯動,通過隊伍的壯大團結聯繫更多新階層人士,擴大工作覆蓋面。

四是拓寬訴求和建議渠道。支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通過人大、政府、政協等主渠道緊緊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不斷提高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對黨的中心工作的參與度,發揮他們“意見領袖”的作用。探索建立有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參加的社區議事制度,對事關社區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問題開展事前徵詢、事中跟蹤、事後反饋。探索通過電話、網絡等多種方式暢通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反映意見建議的渠道,制定完善工作流程和工作細則,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提供建言獻策的平台。

五是藉助業務交點做好團結與引導。充分發揮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智力密集優勢,組織他們積極開展和參加各級黨委政府組織的教育、法律、科學、文化、扶貧、諮詢等方面的專項服務和公益志願服務,引導他們愛國、敬業、誠信、守法、貢獻。有針對性的組織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到區屬政府部門、司法機關和相關單位開展實踐體驗活動,讓部委辦局和新階層人士互相增進了解與認同。

六是加強宣傳,典型引領。充分利用宣傳欄、展板、微博、微信、APP等對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工作進行廣泛、及時、有效的宣傳;在部門自身發佈之外,邀請媒體報道,擴大宣傳面。善於發現工作典型,加大對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中的先進人物、先進事蹟、雙創成果等的宣傳力度,提升他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為新階層羣體鼓勁發聲,發揮榜樣的帶動作用。

七是進一步優化健康發展環境。藉助園區四化提升改造的契機,創造更好的創業環境和統戰氛圍。積極推動公共配套設施完善,完善餐飲、百貨配套、協調公租房資源給或新建公租房,增開主城至園區直達公交車,滿足“吃穿住行”需求。完善政務事務信息公開渠道,及時發佈本省、本市、本區產業、行業和人才政策,增強政策公開透明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適時出台扶持政策等,支持、引導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創新創業,做大做強企(事)業。

八是持續保障資金扶持。積極吸引高層次科技人才,對符合條件的高端創業就業人才給予購房(租房)、生活和就學等補貼。雙創是一個長期扶持的過程,新企業的成長各有快慢,需要持續給予貸款、融資、租金優惠、政府資金扶持等資金方面的幫扶,建議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加垂直型的貸款和融資幫助,完善企業融投資機制,在財政可承擔範圍繼續優惠場地租金、水電和物業管理等方面的資金,適度合理地放寬貸款額度,積極引導和吸納社會資本參與雙創投資,幫助企業在初期成長過程中“輕成本創業”。

九是逐步加大於高校的合作。充分發揮統戰部工作面廣、統戰文化豐富多彩、聯繫交友廣泛等優勢,加大於高校在學生教育培養方面的合作。利用好統戰文化的特有優勢,與高校聯合開發建設延伸課堂、延展教育等載體。提前介入高校畢業生的思想引導工作,使他們進一步瞭解和接納正向、主流的社會思想和價值取向,為做好新階層人士的統戰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

總的工作目標和想法是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能夠做到我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探索一些機制、完善一批制度、達成一些共識、實現一些成果的目的。使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管理有組織、心理有歸屬、溝通有渠道、發展有平台、思想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