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在發展過程中,對中老年以上的農村勞動力進行精神文明建設的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38W

在發展過程中,對中老年以上的農村勞動力進行精神文明建設的調研報告

在發展過程中,對中老年以上的農村勞動力進行精神文明建設的調研報告

一、調研目的:

1、初步瞭解樣本市場中老年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現狀,分析勞動力的整體情況。

2、收集樣本市場中老年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農村勞動力就業面臨的挑戰。

3、瞭解樣本市場農村勞動力在轉移過程中的需求,特別是培訓需求,對勞動力進行培訓過程中的培訓需求、培訓供給形式、培訓費用,並進行比對分析。

4、瞭解樣本市場中老年以上勞動力的類型、習慣、男女比例、年齡層次等因素,挖掘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的一些心得、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效果的對策和建議。

二、  調研方法:

1、用人機構、培訓機構的走訪和調研;

2、與部分中老年勞動個體進行的單獨訪談調研;

3、在互聯網上查找資料進行補充。

三、  調研內容:

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腳步也在不斷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的現象非常普遍。在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的建設過程中,許多正值壯年的勞動力開始尋找新的就業機會,向城市轉移,但與此同時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一些制約和影響,無法對過多的勞動力統一管理和吸納,這就出現了部分農村勞動力來到城市當中卻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如何解決在發展過程中,中老年以上勞動力轉移時會遇到的就業問題,就是一個值得研究探討的課題。    (一)農村勞動力轉移時面臨的就業挑戰:

1、 就業崗位缺乏,就業機會不足。隨着地上建築的拆除、位於拆遷地區的企業大批搬遷、關閉,對農村勞動力就業產生了影響。拆遷地區規劃建立的產業項目,全部建成也需要3、5年的時間,在這段漫長的過渡期當中,缺乏足夠的就業位置來支撐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需求。

2、 非工資性收入帶來的消極影響。就農村而言,管轄片區也是外來務工人員的主要居住區之一,村莊房屋租賃收入已然成為了當地人的收入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瓦片經濟迅速發展,農民房屋出租一年的收入可以達到2-3萬。另外,部分拆遷户往往已經獲得了數百萬的補償款。長期穩定的租賃收入和拆遷款的一次性發放,使得部分農民安於現狀,擇業觀念淡薄不願意再出去工作。

3、外來人口不可小覷的競爭力。外來人口的價格成本優勢明顯高於本地勞動力。本地勞動力在選擇就業過程中有時還是很挑剔的,拒絕工資低廉、強度過大、路程較遠的單位,但相比外來人員,他們的此類工作的接受度就會高一些,用人單位從經濟角度出發,也會更加偏愛外來人口,由此又增加了本地勞動力的就業難度。

4、勞動力綜合素質不高。就調查樣本而言,中老年以上勞動力本身的受教育程度也不高,勞動力的個人素質不夠高導致可以選擇的就業面也會比較窄,只能選擇一些工作繁忙、任務量大、收入相對很低的工作來做,因此導致勞動力出現待業,沒有收入來源引發社會問題的出現。

5、勞務企業的招聘條款約束。很多社會實例表明,一些勞務企業為了保障城市勞動力的就業率,出台了部分苛刻的政策,具有一定的歧視性,無法實現公平競爭,很大程度上損害了農村勞動力的合法權益。

(二)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的方法:

1、建立完善的政策扶持體系。研究落實鼓勵農村勞動力自謀職業、靈活就業和公益性安置就業的政策措施,根據不同羣體的就業特點,合理整合劃分政策功能,統一每項政策的扶持標準和操作程序,使其能隨着就業形式的變化,分層次、有側重地促進就業。

2、合理分配好拆遷資金。制定合理的拆遷資金髮放制度,可以讓農民也參與新企業的建設做“股東”,今後以福利、分紅的形式領取拆遷款。開設理財培訓班吸引農民過來參加,指引大家合理分配財富。

3、完善技能培訓體系。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農民們真的有了本領才能在城市裏立足,首先要做好需求調研,找到農民培訓需求的方向,就目前來説,服務業是一般的初始選擇,接着裝修建築類也是緊要的需求項目;其次是整合資源,積極調動好行業和用人單位的積極性,也歡迎企業、大學、廣大志願者的加入;再次是做好資金統籌,加大地方財政引導,拓寬民間投資渠道。

(1)建立起以政府為主體的多元化培訓體系

在調查過程中,涉及到培訓費用的方面是勞動者很在意的內容,33.84%的被調查者不能承受目前的培訓費用,54.59%的被調查者暫時可以接受當前的培訓費用但是還是希望可以再降低一些。當被問及培訓費用應該由哪方承擔時,65.1%的被調查者希望費用由當地政府部門或用人單位統一支付,29.8%的被調查者希望由政府部門、用人單位和自己三方承擔,僅5.1%的被調查者願意由自己承擔。由此可見,目前政府的投入和資源已不能滿足農民工日益增長的需求,這一問題的出現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因此可以通過建立以“政府財政支持為主體,企業參與為輔助,農民適當承擔”的多渠道資金保障機制,建立起政府、企業、個人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緩解農民因為培訓費用而放棄接受培訓的問題。

充分發揮高職院校、行業組織、大企業的重要作用,合理利用好培訓資源,廣泛吸納社會多方資源,支持企業開展培訓,鼓勵有能力的社會志願者加入到培訓活動中來為勞動力進行技能培訓,“機械、運輸、建築”是最受歡迎的培訓項目,通過培訓農民們可以獲得技能並找到工作。

2)提高轉移培訓的有效性

在對涉及培訓滿意程度的調查時,被調查對象也反應了一系列問題,比如轉移培訓信息還不都公開化,不容易知道;培訓過程中的針對性不強;培訓內容太過書面化,缺乏實踐性,農民們更希望可以去到現場學習,多一些實操性的實踐活動。針對這個問題,首先要提高培訓質量,可以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更多的開展實踐學習,可以安排學員先進行理論知識學習,然後去實地參觀考察,最後在技能實訓基地進行實操訓練,幫助學員更好的掌握技能。

其次,對於農民綜合素質的培訓也不容忽視,農民的城市化不僅僅是工作的城市化,其生活方式、文明素質也有待提升改善,因此在技能培訓的基礎上融入法律、心理等方面的內容,會在更大程度上滿足農民工的現實需求。

(3)構建就業與培訓相結合的服務體系

建立一個網絡信息共享平台,將勞動力信息與就業信息相結合,為勞動力提供企業需求信息,為企業提高勞動力的培訓情況。在培訓過程中做好測評,在培訓初期做好測評用於服務培訓機構,幫助培訓機構瞭解勞動力的初始情況,在培訓結束之後再進行測評來觀察培訓進展以及勞動力的技能把握情況,這個測評也可以讓勞動力自己客觀瞭解自己的進步和對今後的就業方向提供參考。

(4)建立有效的獎勵機制

建立有效的獎勵機制,對培訓效果反饋良好的培訓機構進行獎勵,給予税負減免的優惠或者補貼,對於學員,對培訓過程中表現積極,起示範作用的優秀學員設立獎學金或者開放“企業直通車”,鼓勵更多的農民加入到學習的行列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