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長效機制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5.89K

長效機制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建立健全治理建設領域商業賄賂長效機制的調研報告

今年是“xx”規劃和城鎮面貌“三年上水平”的開局之年,改革發展、社會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質量建設領域商業賄賂工作也面臨着新的形式和任務。《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及《關於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的實施,為推進建設領域廉政建設的制度化和規範化提出新的要求。我們在近年來重點項目進行調研的基礎上,通過總結加強工程廉政建設的做法和經驗,分析建設領域易發生不正當交易的重點環節、重點崗位、主要手段和表現形式,提出進一步有效防治商業賄賂的對策措施。

一、建立工程廉政保障體系的實踐與探索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城建工作,始終把城市建設放在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礎地位。“xx”期間,城市化率由23%提高到38%,城市道路總里程69公里,給排水管道137公里,是我縣城市建設投入最多、發展最快的時期。在加快城市建設的同時,我局高度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努力構建工程廉政保障體系,有效地預防工程建設領域腐敗現象發生。我們採取的主要措施有:

1、建立健全建設管理制度。針對工程建設領域可能滋生腐敗的源頭問題,健全完善有關管理制度,加大行業廉政監管力度。在規範行政審批方面,制定了與《行政許可法》相配套的制度,並按照政府關於成立行政服務中心要求建立住建局審批窗口,一口受理,全程服務。在規範建築市場方面,先後出台了《x縣加強建設工程管理規定》等多項制度,強化對工程建設各個環節的管理監督。在加強資金管理方面,制定了《關於使用專項資金的若干規定》,嚴格執行部門預算專項資金項目管理辦法等各項法規,以制度規範行為。在健全招投標制度方面,出台了《x縣建設工程施工招投標程序》《x縣工程報建制度》《x縣施工圖審查》等一系列規範性制度,並做到部門規章制度與法律法規和上級部門各項規定相互結合,相互印證,相互協調,增強招投標監管力度,消除工作中的薄弱環節,營造了依法行政、務實高效的氛圍,有效地規範了資金使用和工程質量管理。

2、加大對建築市場監管力度。採取有效措施,整頓和規範箭鏃市場,推進市場主體誠信體系建設。一是建立建築市場違規行為通報制度。近幾年,先後對違反強制性條文、工程質量達不到設計要求、招投標活動中不規範行為等多家工程承建單位在全通報,並給予相應處罰。二是建立不良行為記錄公示制度。我廳根據檢察機關發現的涉及水利領域的行賄行為記錄,在浙江水利網站上進行公示,並作出限制水利建設市場準入處理。三是建立安全生產許可證備案制度。要求參加工程招投標必須持有安全生產許可證,否則取消投標資格,從源頭上防範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四是建立企業誠信檔案。完善市場主體誠信檔案制度,通過規範管理和加強監督雙管齊下,建築市場違法違規行為明顯減少,工程質量明顯提高。

3、建立工程廉政監督機制。一是落實工程廉政建設責任制。通過與項目建設單位簽訂黨風廉政責任書、廉潔從政承諾書等多種形式,明確建設單位廉政責任。對施工和監理單位,在簽訂建設合同的同時,簽訂廉政合同,一併納入驗收範圍。二是建立職務犯罪預防機制。與當地檢察機關、監察機關共同配合,不定期開展相關活動,通過制度的建立和機制的完善,着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工程建設中的腐敗。三是建立廉政監督員制度。聘請人大、政協、檢察、審計機關和新聞單位的有關人員作為廉政監督員,接受社會監督。

二、當前工程建設領域發生不正當交易行為的重點環節、表現形式及原因剖析

我縣城建事業發展較快,各類建築、市政建設項目數量不斷攀升,但是,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政策措施、體制機制還不盡完善,工作中還存在着薄弱環節。通過調研分析,我們認為,建設領域易產生商業賄賂的主要環節有:工程的立項審批、招標投標、發包分包、設備材料採購、設計變更、工程監理質監、工程資金撥付等環節。主要表現形式為:在工程建設前期,規劃、勘測、設計大多沒有通過公開招投標選擇承擔單位,為企業謀取不正當利益留下方便之門;在工程施工過程中,有的施工企業向建設單位或設計單位行賄,通過變更設計、增加工程量騙取工程款;在工程監理、質量監督過程中,一些施工單位通過向有關主管人員行賄,謀取不正當利益等等。這些行為違背了公平競爭的基本原則,破壞了建設市場秩序,影響了工程建設質量,制約了水利健康發展。分析建設領域產生不正當交易行為的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

【第2篇】建立完善海事行風建設長效機制調研報告

建立完善海事行風建設長效機制調研報告

行風是一個單位工作風氣的外在表現,是衡量一個單位整體素質水平的重要標誌。海事部門代表國家擔負着管理水上交通安全的職責,行風建設工作直接關係到海事隊伍的形象、關係到海事執法的權威,特別在當前建設和諧社會的大潮中,直接影響到和諧海事建設的進程。如何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海事執法隊伍,已成為一個迫切需要探討和解決的重要課題。下面就如何構建海事隊伍行風建設長效機制,談談粗淺的看法。

一、目前海事隊伍存在的行風問題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市場經濟帶來了我國利益格局的變化,價值取向多樣化,市場經濟帶來的負面效應也影響到海事隊伍的建設。具體表現為:

(一)大局意識淡薄。個別海事管理機構在執法過程中想問題做事情首先考慮本單位、本部門利益,沒有大局意識、全局觀念;沒有把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對上級出台的政策有利的執行,無利的推諉,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二)依法行政觀念不強。個別基層海事管理機構和少數執法人員重收費重罰款、輕教育輕糾正。利用行政處罰的自由裁量權和行政許可的審批權,收受行政管理相對人的錢物,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

(三)文明執法意識淡薄。個別單位、少數執法人員官僚主義、特權思想還比較嚴重,缺乏以人為本、文明執法意識,對待基層態度粗暴生硬,耍特權,抖威風;對待羣眾冷、硬、橫、推。

二、存在問題的根源:

(一)缺少政治理論學習,信念不堅定。

面對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的一些不正常現象,少數海事執法人員只看到社會生活中醜惡的一部分,摒棄了共產主義理想抱負。放鬆了道德修養,理想信念蜕化,價值取向移位。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嚴重扭曲,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等價交換的原則運用到海事執法工作當中,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當作撈取實惠、尋求社會財富的工具,把接受當事人禮品、禮金、香煙、吃請等視作個人的能耐,最終導致思想道德不斷滑坡,甚至發生違紀及至犯罪的行為。

(二)制度流於形式,權力制約不到位。

海事人員從事海事執法工作,手中掌握着一定的權力,因此,很容易成為一些違法船主腐蝕拉攏的對象。一些違法船舶因違反規定超載、證照不全、漏交規費等要受到行政處罰。他們為減輕或逃避處罰,採取了現場送錢送香煙或請吃、請喝等等手段來打點賄賂海事執法人員,接受了吃請的海事執法人員“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而開了“綠燈”,致使違法船舶不經任何處罰而放行,同時這就損害了遵章守法船舶的權益,擾亂了正常的航行秩序,給水上交通安全留下了安全隱患。

(三)注重部門利益,監管不力。

由於地方海事部門是自收自支單位,受部門利益驅動,部分海事管理機構只注重經濟效益,放鬆了安全管理和隊伍建設;只注重經濟指標考核,忽視社會滿意度指標的考核;只注重物質文明建設,缺少了精神文明建設。個別單位的政治理論和法律法規學習流於形式,沒有真正起到學習促進工作的作用,不能對幹部職工的思想產生積極的正確引導。同時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監督檢查的工作力度,對行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沒有嚴格查處,存在護短現象。

三、加強行風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把行風建設與業務工作結合起來。

要始終把行風工作納入全局工作通盤考慮,總體謀劃,統一部署,把行風工作與業務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落實、一同檢查、一同獎懲。

1、要加強行風建設工作領導。要嚴格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和“管行業必須管行風”的原則,建立健全“黨政一把手總負責”的行風建設工作領導機制,成立由一把手為組長的糾風工作領導小組,並明確主要領導是抓行風建設的第一責任人,形成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協同抓,科、室、所各負其責,責任到人,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

2、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緊密聯繫行風建設目標要求,把行風工作納入行業目標管理,建立糾、評、建機制,制定並實施《政務公開制度》、《評議制度》、《信訪舉報制度》、《監督檢查制度》、《行風、行政執法檢查制度》等。通過一系列制度建設,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推動工作,促進行風的建設。

(二)把行風建設與規範執法結合起來。

緊緊圍繞建立行為規範、運作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管理機制開展行風工作。

1、規範執法行為。進一步精簡審批環節,簡化審批手續,規範審批行為。根據《行政許可法》的要求,將有關許可事項、依據、辦理程序及要求、收費標準等進行公示。並及時公開審批、處罰、水上交通事故處理、船檢、船舶登記情況、船員培訓信息等,實行陽光操作、透明管理。要把行風工作的重點放在 一線對外執法窗口,實行“一站式服務”。為服務對象提供一個便民、整潔、舒適、温馨的辦事窗口。

2、加強監督檢查。要進一步建立完善各項監督制約機制,加強對海事人員的執法監督,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做到防微杜漸。特別是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做到權力行使到哪裏,監督就延伸到哪裏。建立健全長效監督機制,將個人行風情況,納入績效考評,並與個人評先評優掛鈎。着重抓好重點崗位的監督,着力從源頭上抓好行風建設工作,嚴格責任追究制度,讓違法違紀者遠離海事執法隊伍。

(三)把行風建設與提高隊伍素質結合起來。

建設一支高素質隊伍是建立良好行風的根本保證,堅持以人為本,重在培養,努力提高隊伍綜合素質。

1、培養高素質幹部隊伍。大膽使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的幹部,形成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領導團隊。對理論素養好、專業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幹部進行重點培養,積極創造有利條件,幫助他們拓展海事、船檢、法律等專業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為幹部順利輪崗履職奠定良好的基礎,使幹部隊伍煥發生機和活力。

2、多途徑開展素質教育。一是抓政治理論的學習教育。政治是靈魂,思想是先導,教育是基礎。通過堅持不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提高海事執法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重點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採取自學與集中學相結合的方式,不定期請老師對重點內容進行集中輔導、專題講座,加深幹部職工對政治理論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的理解。二是抓思想道德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要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契機,進一步增強幹部職工理想信念和職業道德。突出宗旨教育、“三觀”教育,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激勵廣大幹部羣眾增強愛國情感,繼承優良傳統,發揚革命精神。着重提高幹部職工的整體素質,形成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羣眾、奉獻社會的良好風尚。三是抓法律法規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堅持學習制度,每週組織執法人員學習、鑽研業務知識和有關法律法規,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四)把政風行風建設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結合起來。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促進地方經濟建設為中心,與時俱進,抓好海事行風工作,積極創造有利發展的良好水運環境。

1、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主動融入、主動呼應、主動對接地方經濟發展大局,以發展的眼光,創新的意識,從長遠入手,細心謀劃。通過紮實開展渡口、渡船、工程船、小機船、低質量船舶、超載、運載危貨物等專項整治,加強現場監督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同時,認真落實好水上安全管理責任制,完善長效監管機制,確保轄區內水上交通安全,為地方水運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2、優質服務、規範管理。堅持依法行政、執政為民,把羣眾的利益作為海事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轉變觀念,為服務對象提供主動式、關心式、全程式的貼心服務,在服務中樹好形象,實現由被動型服務向主動型服務的轉變,杜絕“生、冷、硬、頂”,“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衙門作風。通過發放“民主評議行風”問卷調查表、意見表,建立“領導接待日”制度,聽取行風監督員意見反饋等形式,廣泛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及時解決羣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

【第3篇】關於困難職工幫扶中心長效機制建設的調研報告

為認真貫徹胡錦濤關於完善在工會領導下的維權機制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落實“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作方針,建立和完善幫扶困難職工長效機制,更好的協助黨和政府解決困難職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根據全總工保字(2022)11號和豫工勞(2022)3號文件要求,市總工會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就我市困難職工幫扶中心長效機制建設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市市、縣區兩級總工會共建立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兩個,其中市總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成立於2003年5月15日,按照全總的標準建立,並通過了省總的合格驗收。xx縣總工會建立的是困難職工培訓中心,側重於對困難職工的再就業培訓。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共設立了困難救助、職業介紹、技能培訓、法律援助、信訪接待、健康諮詢、農民工權益維護等窗口,對困難職工實行“七位一體”的直面式服務,專設了職工熱線電話“12351”,加大對參加工會組織的職工和農民工的幫扶力度。至目前,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共接待職工12000人次,實施幫扶11200人次,有效地促進了漯河市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二、幫扶中心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所發揮的作用及工作定位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包括職工在內的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本質要求,因此幫扶困難職工工作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也在構建和諧社會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胡錦濤同志指出: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確保人民羣眾安居樂業,確保社會政治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幫扶中心作為服務困難職工的窗口、維護困難職工合法權益的陣地、實施送温暖工程的載體,多年來為廣大職工羣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好事,有效地解決了他們的就業難、就醫難、子女上學難、生活難、住房難、訴訟難等實際問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保持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是工會組織在實踐中探索出的幫助、扶持困難職工的新舉措,為困難職工脱貧解困提供了及時、方便、快捷、有效的全方位服務,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困難職工的幫扶工作僅靠工會一家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是有一定侷限性的。要快捷地解決每一位求助的困難職工問題,不要説中心,就是舉全會的人力和財力,恐怕也難以滿足職工的需求。因此xx市總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工作定位於“拾遺補缺、救急濟難、快捷服務”,拾遺補缺就是既要補政府社會保障的遺和缺,也要補基層單位的遺和缺。解決困難職工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難,幫助他們渡過眼前的難關,上為黨和政府分憂、下為困難職工解愁,才是幫扶中心應該做、也必須做好的工作。

三、幫扶中心工作情況

xx市總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充分履行維護職能,以建立“五項機制”為抓手,以解決“六難”問題為主題,加大對城鎮下崗困難職工的扶貧幫困力度,取得了明顯成效。

1、建立就業救助機制,解決職工就業難問題。再就業是困難職工脱困解貧的根本,因此我們採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層次、多渠道幫助困難職工再就業。一是小額借款幫助再就業。我們通過對職工個人和困難羣體進行小額借款扶持,變輸血為造血,幫助和鼓勵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兩年來,幫扶中心累計借出資金126萬元,累計幫助下崗職工850人。二是建立基地深化再就業。我們通過創辦下崗職工再就業基地,廣泛開發再就業崗位,吸納下崗職工重新就業。幫扶中心共建立了8個“下崗職工再就業基地”,集中幫助650人重新上崗。三是開展培訓服務再就業。幫扶中心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網絡優勢,建立職業培訓基地,制定培訓計劃,面對下崗、失業職工,積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多行業的職業技能培訓,以培訓促進再就業,僅2022年培訓下崗、失業人員1680人次。四是開展活動促進再就業。幫扶中心共開展大型用工洽談會2次,另外4次深入到下崗職工多的困難企業,開展以“送崗位到企業”為主題的專項用工洽談會,共提供用工崗位2547個,492人重新走上工作崗位。

2、建立就學救助機制,解決困難職工子女上學難問題。

一是每年“六一”期間,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慶六一,幫扶困難職工子女上學活動”,對不滿14週歲的困難職工子女進行救助。2022年共有469名困難學生得到了救助,救助金額39396元。二是成立了“扶貧助學互助會”,每年對應屆和往屆特困大學生進行救助。截至目前畝,共救助特困大學生81名,救助金額6.01萬元。去年又協調市移動公司捐款5萬元設立了“移動助學金”,為5名考入重點院校困難職工子女每人提供4000元的經濟資助,直至完成學業。三是我們協調市教育局出台《關於切實解決困難職工子女就學問題的意見》,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困難中國小生,給予學雜費70%的減免。全市對困難中國小生學雜費的減免人數為1272人,減免金額為17.09萬元。

3、建立醫療救助機制,解決困難職工就醫難問題。

一是建立“特困職工就醫優惠醫院”。在市、縣區兩級總工會的協調下,建立“特困職工就醫優惠醫院”12家,為困難職工提供醫療救助。至目前,共為6188名困難職工減免醫療費131.7萬元。二是開展義診活動。我們每年舉行一次義診活動,為困難職工實施醫療幫扶,已形成制度。僅在2022年開展的“健康春風”義診活動中,為511名困難職工進行了免費身體檢查,義診金額達11萬多。三是協調成立了“特困職工購藥定點優惠藥店”。凡是持有市總工會發放的《特困職工證》的職工,購藥可享受5%的價格優惠。四是困難救助。對於患大病的困難職工,符合要求的,給與相應的現金補貼。至目前,已救助126人,救助金額9.31萬元。五是健康諮詢。在幫扶中心內設立了健康諮詢窗口,加強日常醫療救助。

4、建立幫扶救助機制,解決困難職工生活難問題。

一是建立特困職工檔案。特困職工檔案是開展送温暖活動的基礎。目前幫扶中心按照家庭情況清、困難原因清、思想狀況清、就業要求清、技術特長清的原則,建立了特困職工檔案,加強動態管理,併科學地實行了三級管理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堅持開展“雙節”送温暖活動。目前一年一度的雙節送温暖活動已經形成機制,堅持不懈,成為具有工會特色的幫扶活動,得到了廣大職工的認可和社會各屆的讚揚。2022年雙節期間,我市三級工會組織共籌資289.95萬元,救助特困職工7280人,確保了不讓一名困難職工因家庭困難而發生意外。

5、建立法律救助機制,解決困難職工維權難問題。

一是成立了“職工法律援助站”,依法維護職工尤其是困難職工的合法權益。我們聘請專職律師常年值班,無償提供法律諮詢和法律援助。二是拓寬維權渠道,豐富維權內容,與市司法局聯合成立了“農民工權益維護站”,依法維護參加工會組織的農民工的合法權益。至目前,兩個維權機構共提供法律諮詢1670次,為 28起勞動爭議案件實施了法律援助。如貴州省小夥子韋勇在我市某私人企業打工時,不慎吸入有毒氣體造成肺部感染,廠方不但不為其治病,申報工傷,反而將其開除,韋勇無奈之下到幫扶中心求助。在瞭解情況後,我們指派值班律師對它進行法律援助,免費打官司,依法獲得了應有的賠償。

經過兩年的運作,我市的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已初步形成了“指導有政策,就業有崗位,救濟有資金,信訪有渠道,援助有保障”的工作格局,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四、幫扶中心管理體制和運作模式

在管理體制上,我市的困難職工幫扶中心自成立之日起,就隸屬於社會保障部,中心主任由部長兼任,幫扶中心工作與保障部工作一併安排進行,並每月定期向黨組彙報一次工作情況。在人員配備上,市總黨組抽調職能部室具有相關專業知識和工作能力的機關幹部充實到幫扶中心。目前共有專職工作人員4人,全部大專以上學歷,且經過專門的業務培訓。在職能設置上,我們按照“黨政所望、社會所需、職工所求、工會所為”的原則,設立了再就業介紹、困難救助、技能培訓、信訪接待、法律援助、健康諮詢等窗口,建立了“職工法律援助站”和“農民工權益維護站”兩個維權機構,開展“一站式”服務,全方位對困難職工進行幫扶。在工作制度方面,我們制定了“服務宗旨”、“主要職責”、“禮貌用語”、“困難救助辦法”、“再就業介紹辦法”、“信訪接待辦法”、“法律援助辦法”、“困難職工救助實施細則”等規章制度,程序公開、公平、公正,實行透明化服務。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我們基本上實現了現代化辦公。目前幫扶中心有單顯滾動式電子大屏幕、觸摸式電腦各一台,方正牌17寸純平電腦3台,激光打字機、傳真機、電話各1部,並開闢了工會自己的網站,與省總、縣區已經聯網。現代化的辦公設施可以快速為職工服務、也可以接受領導的監督。在與工會其他部門的關係上,我們認為,幫扶中心實際上是工會保障工作的延伸和細化,是在改革和發展的新形勢下為困難職工排憂解難的一個載體,其工作應該在保障部門的領導和指導下開展。工會保障工作由包括保障部門在內的多個部門承擔的,幫扶中心是將工會多個職能部門的工作揉和在一起,因此,在業務上也要接受相關部門的指導。

五、幫扶中心與政府有關部門溝通協調製度的建立情況。

截至目前,我市的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未與政府有關部門建立溝通協調製度,仍然沒有衝出工會自身運作的“圍城”。之所以未建立這種制度,主要由以下客觀原因造成:一是上級工會組織未能創造良好的環境,如與有關部委聯合下文建立溝通制度,或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等。二是政府職能部門自以為是,不能很好的合作。因此造成了幫扶中心單打獨鬥的局面。當然,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如果能與政府職能部門建立起溝通協調製度,取得他們的支持,幫扶中心的工作法碼將大大增加,力度將進一步增強,困難職工的合法權益將會更加有效的得到維護。下一步我們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協調,儘快建立起與政府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製度。

六、幫扶資金籌集、使用、管理情況

雄厚的資金是建立幫扶長效機制的基礎,也是開展幫扶活動的保證。目前漯河市的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可支配的資金由三部分組成:本級工會20萬,社會捐助82萬,送温暖資金30萬,共132萬。幫扶中心不是一個法人單位,沒有資金管理權,只有使用權,所有幫扶資金由市總財務部統一管理、專款專用。兩年來,幫扶資金在促進再就業、小額借款、困難救助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切實解決了困難職工的燃眉之急、無奈之困。但是幫扶中心沒有穩定的資金來源渠道,市財政也沒有給與必要的支持,久而久之必定會導致資金枯竭,制約工會幫扶工作的進一步深化。因此建立起工會自籌、社會捐助、財政撥付的科學資金籌集機制是當務之急。

七、來訪困難職工的困難原因分析、幫扶情況及效果。

近期,幫扶中心對我市困難職工的生產生活進行了一次詳細的調研,就致貧原因作了如下分析:

1、因企業停產半停產所致。

隨着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國企改革不斷深化,部分企業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而慘遭淘汰,導致職工收入大幅度減少或下崗,生活陷入困境。

2、因下崗失業所致。

部分企業在改革過程中,為了求生存、謀發展,不得不走出了“減員增效”的路子,職工也不得不接受了下崗的命運,這就意味着他們的生活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收入來源中斷,導致生活困難。

3、因子女上學所致。

目前我國中國小生和大學生的教育費用對於職工家庭尤其是人均收入不足130元的困難職工家庭來説,確實難以承擔。一名大學生一年的費用需要上萬元,對於他們本身來説絕對是負擔不起的。但是為了子女的未來,東拼西湊借來了學費,家裏也就一貧如洗。

4、因單親收入低所致。

在單親家庭中,一個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擔子女的撫養費,還要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難上加難。

5、患大病所致。

眾所周知,現在醫院的醫療費用十分昂貴,不用説下崗職工,就是有穩定收入的職工也難以承受。患傷風感冒之類,到醫院也需要數百元治療費,如果是大病、重病,其治療費用對於下崗職工來説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可望而不可及。

對於來訪的職工尤其是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始終堅持“羣眾利益無小事”的原則,傾心竭力地進行幫扶救助,最大限度地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如富利達公司職工王愛雲夫婦下崗多年,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加之女兒考上大學,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得知情況後,幫扶中心給與其2000元小額借款,扶持她做起了生肉加工生意;每年向她女兒發放助學金1000元,幫助完成學業;逢年過節,幫扶中心還要對她進行走訪慰問,給與生活上的關心和照顧。如今,在王愛雲的努力下,生意紅紅火火,完全脱離了貧困,女兒畢業後也找到了滿意的工作。每當她提起工會,總是激動得淚流滿面:要不是工會,就沒有我的今天,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工會的恩情。呂毛是冶金廠特困職工,因無錢買房,常年在沙河上的一條小船上居住。雙節期間,幫扶中心救助他400元錢,幫他度過了一個温馨的春節;節後,我們又積極與房管局聯繫,協調他享受了財政差額貼補的廉價租房政策。現在呂毛逢人便説:幫扶中心幫了我的大忙,工會真是我們職工的孃家人啊。

兩年來,幫扶中心急為困難職工所急、想為困難職工所想、幫為困難職工所幫,切實解決了與困難職工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實際問題,以實際行動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架起了黨委政府與職工羣眾的綠色聯繫通道。困難職工在感激工會的同時,更是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和關愛。

八、存在問題

1、資金籌集難。資金是困難職工幫扶中心開展工作的物質基礎,也是建立工會幫扶長效機制的基石。但是現在幫扶中心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經濟基礎薄弱,缺乏持久經濟支撐,沒有穩定的金來源渠道,制約了工會幫扶工作的進一步深化。

2、與社會保障體系缺乏有效溝通和銜接。困難職工幫扶中心作為工會幫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會自己單獨運作和管理,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和協調不夠,與社會其他組織開展的救助活動聯繫更少,沒有將社會其它救助資源有效利用。

3、幫扶力量有限。作為社會團體,無論是在經濟上、政策上、信息上都無法與政府職能部門相比,幫扶的力度不夠,對困難職工不能從根本上給與扶貧救助。

八、建議

1、最大限度的爭取黨和政府的支持。幫扶中心的所有工作,是協助黨委政府解決問題,排憂解難,政府理應支持。當然,要使領導認識上取得一致,工會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大力宣傳困難職工幫扶中心,要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以來自企業和職工羣眾實際的第一手材料來證明幫扶中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以工作實績不斷取得黨和政府的認可。

2、形成幫扶中心內外協調的工作機制。目前,困難職工問題涉及的人數多、範圍廣、工作領域寬、政策性強、原因複雜、解決起來難度較大,需要動員社會方方面面的力量齊抓共管。要不斷拓寬與政府有關部門協調解決困難職工問題的渠道,建立定期聯繫、溝通和共同解決問題的制度,積極爭取有關方面的政策支持、資金支持、信息支持。同時幫扶中心與工會各部門之間,也要建立相應的工作協調製度,形成合力,共同幫扶困難職工。

3、建立穩定的資金籌措機制。要通過政府撥款、工會經費投入、社會捐助等方式籌集資金。積極爭取政府對幫扶中心的資金支持,通過多種形式籌集社會資金,努力拓寬資金和物資籌措渠道。工會要加大對幫扶中心的資金投入力度,拿出必要的經費用於幫扶中心。

4、建立幫扶中心工作長效機制。一要健全制度。幫扶中心要建立信訪接待、職業介紹和培訓、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項制度,落實工作責任制,實行規範化管理,提高服務水平和辦事效率。二要配備一支政治和業務素質過硬的幫扶工作隊伍,將一批具有一定政策理論水平和羣眾工作經驗、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和工作能力的人員,充實到幫扶工作隊伍中來。三要加強對幫扶中心的組織領導,工會主要領導人要親自抓、負總責。定期研究幫扶中心工作,對職工羣眾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進行研究,提出解決的辦法和意見,在人、財、物方面提供必要幫助。

【第4篇】完善殘疾人社保長效機制調研報告

完善殘疾人社保長效機制調研報告

殘疾人是特殊的羣體,又是困難的羣體。對這一羣體給予特定的制度安排,保障他們的社會生活權益,是關注民生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我區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援助現狀

我區總人口40.5萬人,殘疾人總人口 2.4萬人,佔總人口的5.9%(其中城鎮人口 1.3萬人,農村人口1.1 萬人)。不同類型殘疾人佔殘疾人總人口數比例,肢體殘疾人數量7563人,比例為31 %,聽力殘疾人數量4531 人,比例為18.7%,言語殘疾人數量580人,比例為2 %,視力殘疾人數量4840 人,比例為19.9%,智力殘疾人數量1977 人,比例8%,精神殘疾人數量2420 人,比例為9.9%,綜合殘疾人數量:2284 人,比例為10.5%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的社會保障和援助工作,採取多種舉措,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了我區殘疾人的生活水平。

在生活就業方面,政府及有關部門開展“幫、包、帶、扶”等多種形式,共幫助563名殘疾人脱貧。通過低保、五保和救濟保障,城鎮特困殘疾人全部享受了低保,部分農村殘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改善。為保障和提高殘疾人的生活水平,在全區城鄉各類經濟組織中全面推行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的政策,對福利企業安置殘疾人就業、殘疾人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實行更加優惠的政策。

在醫療方面,實施以免費為特困殘疾人助視、助行、助聽和對特困精神病患者免費給藥的“三助一給”康復扶貧工程,不定期組織專家醫療隊分赴農村,開展義診和會診。

在權益保障方面,開展殘疾人羣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對殘疾人經營性收入實行税收優惠,推行公共場所無障礙設施建設,支持和鼓勵法律服務機構為貧困殘疾人提供減免費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等。

二、我區殘疾人社會保障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區殘疾人的社會保障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殘疾人的生活保障仍以家庭撫養及臨時性的救助和救濟活動為主,缺乏制度性保障。儘管有關方面大力推行低保制度,使得相當多殘疾人被納入低保體系中,但總體而言,直接依靠制度性保障的殘疾人還很有限,特別是處於低保標準外邊緣狀態的大量城鎮低收入殘疾人家庭,以及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他們的基本保障主要依靠家屬、鄰里幫助以及幹部節日走訪、黨團幫扶和一些親友臨時性救濟。以户均收入確定低保標準的差額補助低保,解決不了殘疾人的基本生活、教育、醫療等必需支出。

2、殘疾人社會保障水平較低。一是上級補助經費有限,使殘疾人低保工作不能做到普惠加特惠,加上一些地方自身財力不足。二是社會保障的籌資渠道單一,大部分靠財政支出,處於政府包攬的局面,阻礙了殘疾人保障水平的提高。三是殘疾人社會保障納入社會低保之中,未作為獨立保障項目。四是各類康復器材嚴重匱乏,缺乏場所,缺少訓練有素的康復指導員,康復工作在城市沒有正常開展,農村更是空白。五是殘疾人的維權工作有待進一步發展與完善。

3、社會主動助殘未成風尚。中國人組織觀念強,家庭觀念重,受傳統觀念“家國結構”的影響較深。當他們遇到殘疾傷害時,只能上靠政府,下靠自己,別無他途。社會上許多人漠視這一社會羣體的困難性,對他們關愛不夠,甚至是歧視。企業主動捐助殘疾人情況較少,個人捐助現象更是少見。

4、農村殘疾人的生活與社會保障出現了新困難和新問題。按人口比例計算,我區農村殘疾人約有1.1萬人。農村殘疾人社會保障更是存在諸多困難。一是農業税取消,基層鄉鎮組織實施社會救濟殘疾人的唯一資金來源消失。二是殘疾人往往是因病致殘,因殘致窮,又因窮致病。我市有四分之一的殘疾人屬於農村特困户,近四成農村殘疾人在高額醫療和社會各項開支的擠壓下,過着十分貧困的生活。三是農村殘疾孩子失學狀況嚴重。四是農村重殘和一家多殘家庭進一步邊緣化。五是外出務工的農民受傷致殘增加,加大農村助殘工作的壓力。

三、幾點建議

(一)樹立新殘疾人觀念

把殘疾人作為能夠參與社會物質與精神財富創造的勞動者來對待,不斷改善他們的生活,包括整個社會生活,使他們能夠在那裏持久地而不是一陣子、平等地而不是作為“三等公民”、充分地而不是一星半點地參與社會生活,達到共同參與、共同分享、共同和諧,最終與健康人相融合。加強宣傳,倡導愛殘助殘的社會風尚,努力營造廣大殘疾人“平等、參與、共享”的社會氛圍,在較大範圍內形成對殘疾人全新的認同。引導社會公益組織和個人積極投入到殘疾人社會保障事業中來。

(二)政府要加大對殘疾人社保工作力度

一是發揮政府在殘疾人事業中主導和引導作用。將殘疾人社會保障納入本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統籌規劃,完善殘疾人保障金的管理,設立專項基金,保障資金按時到位足額的發放。

二是明確牽頭單位和責任人。建議政府確定以殘聯為牽頭單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類保障;同時建 立殘疾人社會保障信息共享平台,保證牽頭單位全面、系統地瞭解殘疾人社會救助情況。

三是積極引導幫助殘疾人實現自我價值。鼓勵廣大殘疾人自強、自立,增強就業意識,引導和幫助他們融入社會。對殘疾人勞動就業進行統籌規劃,支持他們參加職業培訓,鼓勵用人單位對殘疾職工開展在崗培訓和轉崗培訓;積極做好開業指導、諮詢服務和後續扶持工作。對農村的殘疾人要與農村扶貧相結合,突出針對性、實用性、通俗性、簡便性和靈活性,鼓勵農村殘疾人擴大 “種、養、加”實用技術培訓規模,逐步實現殘疾人職業培訓規範化、制度化、社會化,為殘疾人創造各種就業條件。

四是採取多種措施積極支持興辦福利企業,擴大殘疾人就業門路。政府要支持那些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事業的單位、企業和個人,並對做出貢獻的給予表揚和表彰。

(三)發揮第三方的社會保障作用

殘疾人社會保障事業屬於“社會公共服務領域”,要改變“強國家、弱社會”的格局為“小政府、大社會”的格局,發揮第三方力量的作用,作為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的一個補充。

1、企業可以發揮資金、產品、人才、技術等方面的優勢,為殘疾人社會保障提供各方面的支持,與政府部門共同開展殘疾人社會保障事業。同時規範企業的捐助行為,加強透明度,保證資金的正確運用。

2、各級行會組織應完善機構建設和管理,努力提高自己的公信力和服務能力,真正發揮第三方在殘疾人社會保障中的主力軍作用。

3、利用廣泛的社會資源支持殘疾人就業,形成以政府為主導的社會化就業援助體系。廣泛開展慈善募捐,發揮各類慈善機構、公益組織、民間團體的作用,為殘疾人事業募資金、募項目、募服務;動員全社會關心幫助殘疾人就業,深入開展文化助殘、科技助殘、法律助殘、志願者助殘等活動,給殘疾人就業給以行政、法律、經濟、道義和輿論等方面援助。

(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保障制度規範化

一是建立完善殘疾人基礎檔案。重點掌握殘疾人貧困户的生活狀況及動態變化,為政府部門落實保障措施提供準確依據。涉及殘疾人社會保障工作的單位應及時將有關情況和數據抄送牽頭單位,由牽頭單位負責定期編髮殘疾人社會保障工作的信息。

二是建立獨立的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推行覆蓋全社會的以養老、失業、醫療保險為重點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城鄉困難殘疾人社會救助基金、殘疾人就業保障基金等社會保障金,重點對特困殘疾人家庭實施定點和定期的保障。加大各級人大執法、各級政協視察和相關部門定期檢查的力度,切實提高殘疾人社會保障程度,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

三是出台地方殘疾人社會保障實施細則。將殘疾人生活、醫療、教育等社會保障的對象、標準、方法、措施細化,特別要對目前社會低保進行分類,針對重殘、老殘一體、一户多殘和無業智殘人、精神病殘疾人的特殊困難,進一步擴大保障範圍,提高保障標準。

四是完善殘疾人社會救助制度。對城市範圍內的殘疾貧困家庭,適當上浮社會保障標準,對重殘無業、老養少、一户多殘等貧困殘疾人酌情每月給予特別補助;對於農村殘疾人,可免費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併為願意參加養老保險的貼補部分資金。同時多渠道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包括危房改造、免費安裝自來水等;對農村孤殘兒童要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就學條件。

五是社會公共服務部門和行業建立對殘疾人的救助制度。教育、醫療、住房、交通等單位應對殘疾人提供優先、優惠、優質的公共服務和救助,每年安排一定量的專項資金服務殘疾人。

六是勞動就業工作制度化。殘疾人的勞動就業是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條重要途徑,鼓勵幫助殘疾人自食其力、自強自立,是殘聯部門的一項主要業務工作。要使這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成為殘疾人的一種長效保障,必須走制度化的路子。制度化涉及三個問題:一是技能培訓的信息化建設。用人單位用工信息平台。由殘聯部門與各用人單位企業 建立用工信息反饋制度,保證各類用工信息靈活暢通。要有登記和輸送平台。主要是殘聯部門在社區和村組建立服務平台,對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建立台帳,與殘聯部門及時溝通,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二是“培訓——就業”一體化建設。分散式就業是很難滿足殘疾人就業要求的。殘聯部門應注重摸索培訓就業一體化模式。如鼓勵興辦福利企業,大量培訓安置殘疾人;農村開展種養殖業基地化建設等。這些模式一旦形成,殘疾人勞動就業就有了制度上的保障。三是殘疾人自謀職業的鼓勵和獎勵機制。殘疾人自強自立、自食其力是政府鼓勵的,並對自謀職業者予以工商税收等多方面的優惠照顧。但還不夠,還應制定相應的獎勵機制,年底視殘疾人貢獻大小以政府的名義予以精神和物質獎勵。物質獎勵的資金來源就是殘疾人就業保障金。

七是社區服務規範化。第一,隊伍的規範。殘疾人是社區、村組、組織的重點服務對象。要提高社區、村組、班子扶殘助殘意識,成立助殘小組並制定扶殘助殘計劃,做到殘疾人工作人人有責。要建立聯絡員隊伍,搭好殘疾人與各級組織的橋樑。要規範助殘志願者隊伍和社區殘疾人自助小組。這是吸引社會各界助殘的渠道,也是殘疾人自強自立、互動互助的一種極佳方式。第二,場地規範。有隊伍必須有陣地。社區要保證扶殘助殘隊伍有陣地、有制度、有牌子、有適當經費,要形成統一的格式。要建立社區殘疾人康復中心,把人人享有“康復服務”作為重點服務工作之一。第三,服務的規範。為殘疾人的服務應做到三條:一是內容要突出。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針對殘疾人基本生活來確定。要突出最低生活保障、法律援助和維權、就學就醫、就業及培訓等內容。二是形式要凸顯。要在社區服務場地樹立明顯的服務內容招牌,讓殘疾人一目瞭然。要建立殘疾人諮詢服務專門窗口,堅守“殘疾人優先得到服務”的信條。要在“助殘日”期間開展扶殘助殘宣傳活動,營造社區扶殘助殘的良好氛圍,讓“扶殘助殘,有你有我”概念在社區居民中生根開花。三是服務要突破。服務內容要不斷開拓,根據不同社區的不同特點,開展特色服務,如結對幫扶、鼓勵殘疾人興辦福利企業等。服務質量要不斷提高,即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和提高,生理殘障不斷康復,社區殘疾人精神狀態不斷提高等。服務手段不斷人性化,提倡服務首問負責制,實行跟蹤服務、上門服務等。只要服務到位了,殘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了長期保障,他們就會自覺地、高興地、和諧地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