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一村一警”長效機制探索情況調研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6.97K

“一村一警”長效機制探索情況調研

“一村一警”長效機制探索情況調研

    ***市目前共有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近90萬,而公安系統授銜民警僅有450人,佔全市實有人口的萬分之五,警力特別是基層警力明顯不足。為解決這一問題,該市自2012年以來,堅持“抓基層就是抓長遠,抓基礎就是抓穩定”的理念,積極探索推行“一村一警”長效機制,有效整合內部警力、資源,不斷加大傾斜基層力度,最大限度地增強基層的內驅力、戰鬥力和執行力,以適應動態化、信息化條件下治安維穩工作。近年來,該市刑事案件呈逐年下降態勢,公眾安全感、對公安機關滿意度在全省位次持續前移,居全省上游,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省平安建設先進縣(市、區)。

一、建立機制。“一村一警”長效機制是在近年來實施社區警務戰略和網格化體系建設的基礎上,保持現有崗位和職責不變的情況下,最大限度把機關警力下沉到村、社區當包村(社區)民警,協助派出所專職社區(駐村)民警開展社區警務工作,讓民警最大限度地“接地氣”,把警務延伸到村(社區),把服務延伸到羣眾家門口,讓羣眾熟悉民警、讓民警熟悉羣眾,推動公安專門工作與走羣眾路線的進一步融合,充分發揮城鄉社區警務獨有的社會綜合治理功能,保證人員管控得住、治安防範得嚴、矛盾化解得了、情報收集得來,讓有限的警力資源發揮最大的效能。

二、規範運行。一是強化保障。下發《關於加強城鄉社區警務工作的意見》,每年投入400萬元作為城鄉社區警務建設的專項資金,並建立公安機關“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牽頭負責,領導班子成員分工負責,科所隊長直接負責、包村(社區)民警具體負責的責任體系。二是科學規劃。按照“統一標準、科學布建”原則,充分考慮村(社區)分佈、人口規模、治安狀況等因素,新建、改造標準化警務室80個、警務工作站270個,每個警務室管轄周邊相鄰1至6個警務工作站,實現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區的警務室、警務工作站全覆蓋。三是明確主體。每個警務室選派1名派出所民警作為專職社區(駐村)民警,作為主體力量,配備2名輔警力量,負責組織協調警務室輻射範圍內各村(社區)警務工作。同時原則上除值班備勤、參與偵辦本社區(村)刑事、治安案件等,不再承擔接處警、偵查破案等工作任務,確保社區(駐村)民警專職做好社區警務工作。四是補充警力。每個警務工作站從公安局直單位選派1名包村(社區)民警,作為補充力量,每週二相對集中到分包村(社區)開展工作,有效緩解基層警力不足的問題。五是科學考核。對社區(駐村)民警實行分級、分類、分期考核相結合,對包村(社區)民警月抽查、季考核,實行量化考核和績效考評相結合,並在政治上、經濟上向社區(駐村)、包村(社區)民警傾斜,對工作突出的民警予以表彰獎勵,對錶現優秀的民警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提拔使用,對不認真履行職責,造成不良後果的,堅決實施責任查究,給予紀律處分,確保各項工作落實落地、見成效。

三、成效顯著。一是實現警務前移。通過民警集中下社區(村)工作,緩解了基層警力不足的現實問題,進一步提高了見警率、管事率,把打擊、管理、服務、防範、控制等警務活動延伸到羣眾家門口,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警務室、警務工作站成了羣眾辦事的“落腳點”,為民排憂解難的“服務點”,警民互動的“活動點”,提高羣眾防範意識的“宣傳點”。二是實現警民聯動。通過開展治安防範進村(社區)活動,社區(駐村)民警、包村(社區)民警積極動員轄區企業、基層組織,發動治安積極分子自發參與,廣泛整合社會人力、資金資源,組建義務巡邏隊,組織安裝治安監控等技防設施,推行五户、十户聯防、警民聯勤、護校安園、鄰里守望等防控模式,形成警民攜手齊保平安的濃厚氛圍。三是實現精準打防。社區(駐村)民警、包村(社區)民警通過走村串户收集情報信息、案件線索,並充分發揮村(社區)基層組織和治安積極分子的作用,大力布建治安信息員,擴展信息收集渠道,全面加強信息收集。“一村一警”長效機制運行以來,共收集信息185760條,通過獲取信息成功調解化解矛盾糾紛1340起,打擊處理違法犯罪人員238人,破獲刑事案件170起,查處行政案件132 起,有效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