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效能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9.97K

效能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發揮消防器材裝備最大效能的探析調研報告

隨着時代的快速進步,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國消防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尤其近幾年來,消防部隊加快了消防技術裝備更新的步伐,逐步與城市發展相適應。但隨着各類化工和易燃易爆災害事故頻繁發生,高層建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消防裝備建設不是因消防技術裝備更新跟不上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發展的需要,而是出現了新情況、新問題。筆者根據基層工作經驗,就基層消防裝備建設談幾點膚淺的看法:

一、當前消防裝備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消防裝備品種多,技術標準複雜,是基層中隊不能形成戰鬥力的根本。目前,各地公安消防部隊的車輛裝備品種繁多,產品規格、標準不相一致。就一個總隊、一個支隊來説,消防裝備器材“千差萬別”,甚至一箇中隊的同一類裝備器材都各式各樣。就基層使用的空氣呼吸器就有很多種,按省份分為江西、江蘇、上海等地生產的,有的在一個省內就多家產地,有的是國外進口,因知識產權受到保護,使其零部件不能互相更換,有的國外進口的價格昂貴的器材裝備損壞了就無法修復;在卡式水帶接口向快速接口轉型時,有的中隊配置的轉換接口多達三十餘種,不同口徑不同型號的接口各式各樣,形態各異。消防裝備的日新月異和千差萬別加大基層消防戰鬥員對裝備的熟悉,也增加了在基層戰鬥員平時對器材裝備的更新、維護和保養中的難度,火災撲救和社會救援過程中因不能互相通用極大影響了整體戰鬥力,尤其在多股力量參與的重特大災害事故的滅火救援行動中,這一矛盾更加凸顯。

(二)器材裝備互補性、配套性差,是難以形成整體戰鬥力的關鍵。為了進一步做好火災撲救和社會救援工作,消防部隊經常跨區域進行滅火救援作戰,各協作區內的支隊與支隊、中隊與中隊往往通過資源共享、裝備在功能、性能、用途上互補合成形成戰鬥力,而現實生活中,基層單位為了偏面的追求政績,目光短淺,在配備器材裝備時,主要追求 “多”、“大”、“貴”,僅單一性,有的地區縣中隊購雲梯車後,所有縣中隊也跟着購買雲梯車,有的縣購化學危險品處置車,其餘單位均仿效,協作區內的器材裝備互補性、配套性差,還造成極大的浪費。現代火災和社會救援需要的是通過器材裝備有機融合和協同作戰產生“戰鬥力”,在地方財力緊缺的時期,我們要主動適應火場的發展,加強裝備系統的配套建設。

(三)難以熟練掌握高科技含量器材裝備,是不能發揮應有效能的節點。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各種簡易化操作的高科技含量器材裝備受到了廣大基層官兵的普遍歡迎。但科技含量高、操作複雜往往是基層消防員的“軟肋”,專業的化學危險品偵測、核檢測器材、氣象預報器材也在消防部隊中運用。當今消防部隊執勤一線的兵員,普遍文化素質較低,大部分為高中、中專以下學歷,懂技術的人員不多,那些既能熟練使用和保養器材,又熟悉器材性能,能及時發現和排除裝備故障的專業人才更是屈指可數。還有一個比較嚴峻的問題,一些高科技裝備操作人員,剛剛熟練掌握器材性能就到了服役年限,退出現役復員回家,導致大量高科技含量器材裝備不能正常的發揮其應有的效能。

(四)重形象輕實戰,是好“大”喜“功”,貪“大”求“洋”,互相攀比散失實際作戰效能的源頭。有的基層單位為了政績,不去研究消防法規和專業知識,不是去想辦法提高火災和社會救援的防範和處置能力,而是去花大量金錢買來根本就不符合實際災情需要的先進裝備。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各地化工園區較多的區域,不是考慮購置實用的化學品處置車輛,而是購置舉高車來一比高低,有的中隊配置的雲梯車,從四十米到六十米,再到一百零一米,彷彿高度就是戰鬥力。但是在實際救援中,這些造價達千萬的裝備真正能發揮幾成功效呢?最後只落得花花架子,窮擺設而已。有的地區水域較好,而一味追究配備大功率、大噸位消防車,導致路面橋樑無法承受,消防車無法到達災害現場,無法發揮其應有作用。

二、對未來消防裝備建設的幾點思考

(一)加強消防裝備的標準化建設和研發力度。一是建議通過修訂國家標準、行政規章,對全國消防裝備的配置內容、類型及技術要求進行統一、規範,從而實現裝備的組合配套、通用互換,提升部隊的綜合作戰能力。二是進一步指導裝備科研機構和生產廠商本着“貼近實戰,貼近基層,貼近一線”的原則,建立與基層部隊的協作機制,及時掌握實戰需求,促進裝備研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更好地服務於滅火救援實戰,進一步提高部隊的科學施救水平。

(二)提高消防裝備的實用性和實戰性。一是我們在消防技術裝備的更新和發展上要從適合城市的需要出發,高樓大廈多的城市就要在“高”字上下功夫,可多配置登高車等,而化學危險品生產多的城市可多配置大功率的泡沫消防車和搶險車等。無論車輛裝備如何尖端先進,若達不到“拉得出、衝得上、打得贏”的作戰目的,則一切裝備都是空架子。二是要注重車輛裝備單體和組合的實用效能,指導、規範裝備購置,真正為基層一線配備急需、好用、耐用的救援車輛器材。如在消防員個人防護裝備上,通過制定修訂相關標準、規定,進一步提高滅火防護服裝、消防頭盔、空氣呼吸器、通信器材等裝備的技術含量,最大限度地減輕單兵荷載重量,解放消防員的雙手,迅速、便捷地實施搶救人員和滅火作戰行動。

(三)加大培訓力度,充分發揮專業骨幹作用,以點帶面。現代化的消防裝備只有在高素質的人才手中才能充分發揮其戰鬥力。消防的發展只有在加強裝備建設的同時加大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才能保證在火場中立於不敗之地。這就要求我們注重士兵,尤其是士官的培養,使他們懂裝備、會使用、會維修、會管理。

一是要定期進行崗位專業培訓,提高一線士官的業務素質和實戰技能,改善基層官兵的整體知識結構;

二是要充分發揮本單位專業士官的優勢,利用執勤崗位練兵開展一些裝備競賽活動,帶出一批懂得一定專業技術的骨幹來完成基層部隊器材裝備的使用、維護、保養和管理工作;

三是要建立專業骨幹的選拔、培訓、使用機制,要優先考慮技術骨幹的個人問題,尤其是在士官選取和晉職、晉級時,都要把技術骨幹作為重點對象進行考慮,使專業士官有幹頭、有盼頭,增強他們的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第2篇】推進效能政府建設調研報告

黨的十八大在部署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時,提出“建設職能科學、結構優化、廉潔高效、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不難看出,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不論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還是創新行政管理方式,都必須以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作為檢驗的最終標準。提升政府效能,是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是一項以全面提高政府績效為目標,以加強思想、作風、制度、業務、廉政、能力等為內容的綜合性能力建設和績效改進活動。根據市政協常委會xx年工作要點安排,由市政協副主席馮霞帶隊,市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牽頭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對我市效能政府建設情況進行視察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年以來太原市委、市政府以“兩集中、兩到位”審批流程再造為核心,全面開展了流程再造、電子政務、績效考核、行政文化“四位一體”的效能政府建設,最大限度地解決體制機制障礙,堅定不移地推進審批流程再造。按照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在各有關部門的支持配合下,全力推進“兩集中、兩到位”和流程再造,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體制突破,強力推進“兩集中、兩到位”,實現了各部門審批處實體進駐、優化審批。按照“撤一建一”原則,由市編辦發文,對市直各部門成立審批處,進駐中心的涉及固定資產投資的16個部門和其他社會服務的18個部門共34個部門,將過去分散在106個處的審批職能全部集中到各部門新成立的審批處,新成立的審批處整建制集中進駐到市政務服務中心,實現了審批權的相對集中。以“人員進駐、首席授權、定崗定責、細化流程”四個環節為標準和抓手細化落實。

二是頂層設計,再造了“一核三聯動”系統化行政審批服務流程。我市與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埃森哲公司等國內外頂級諮詢機構合作,運用最新研究成果指導流程再造實踐。

三是聯合審批,創新“一口進出、限時辦結、並聯辦理、閉環運行”機制。實現了統一登記受理審批事項,推行了四個階段層面的並聯審批,形成了4個層次在中心的流程閉環運行。

四是電子固化,對流程運行全程管控,創新權力運行的約束、監督機制。運用信息技術,打造電子化流程,結合“兩集中、兩到位”和新流程的試運行,同步完善了電子審批網絡系統。

五是紀檢監察貼身跟進。市紀委監察局強化落實太原市效能投訴辦法和集中監察、專項監察、電子監察、績效監察等四項效能監察機制,定期對流程再造推進情況監督檢查,以鐵的紀律推進“兩集中、兩到位”落實。

總的來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強力推進下,在市級相關部門全力配合下,我市的以行政審批改革,“兩集中、兩到位”為突破口,開展效能政府建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為我市建設全國一流的服務型政府,加快建設一流省會城市打下良好基礎。

二、存在問題

當前政府部門行政事務日趨複雜、各種社會矛盾日漸凸顯,如何有效迴應社會公眾需求,改進政府機關的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提升人民羣眾對政府機關的滿意度與公信力,成為當前政府部門面臨的重要問題。針對一些機關存在的“門難進、話難聽、臉難看、事難辦”和行政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現象,我市在推進政府效能建設作為政府管理創新的重要舉措,積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有些問題在一定範圍內還普遍存在。比如:部分幹部對提高政府效能的認識不清。還沒有認識到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機關行政效能,是新形勢下服務大局的有效體現。加上機關缺乏競爭機制,幹部缺乏競爭意識和憂患意識,這對改進工作、提高效能是一種極大的阻力。有些行政部門還存在辦事拖拉、相互扯皮、不講行政成本,浪費嚴重等。在作風上表現為官僚主義,把職位、權力當成謀取私利的途徑和手段。有的工作人員整體素質與市場經濟要求不相適應。

還有些行政機關結構、職責的配置還不盡科學。機構龐大,人員臃腫,政企不分,直接阻礙改革的深入和經濟的發展,有些人事管理制度不夠完善。行政人員分類制度不完善,缺乏合理流動,不能人盡其才。考核任用制度不健全。有些不正之風尚待進一步治理。形式主義、以權謀私、貪污腐化等腐敗現象的存在,就會嚴重影響廣大行政人員的積極性,腐蝕機關工作人員隊伍,影響國家機關內部組織的健康,影響機關效能的提高。

三、幾點建議

政府效能建設的目的是運用各種科學管理的手段和制度,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辦事效率和工作能力,提高政府執行力,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因此,政府效能建設不可能簡單依靠運動式的集中活動取勝,要有效地發揮效能建設的作用,核心和關鍵在於構建起職責明確、獎懲分明、科學合理、便於操作的激勵制約長效工作機制,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推動效能建設的不斷深入。

(一)進一步創新和深化政府效能建設。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的權力觀和現代行政管理理念,在繼承以往政府效能建設經驗做法的基礎上,以改革創新精神深化政府效能建設。一是要創新政績考評制度。轉變傳統的政績考評觀念,按照精準化、具體化、數字化的原則,互動、科學地制定考評指標。將績效考評結果有效地運用於幹部選拔任用、升降去留、教育培訓、監督管理的全過程。二是要創新業務流程管理制度。以反思傳統政府業務流程弊端的基礎上,逐步改變以計劃控制職能為基礎的任務分工流程設計,打破政府職能分工與機構層級的界限,實現單向性、分散性的工作方式向多維性、集成性工作方式的轉變,強調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建立協調的行政運行體系和服務流程模式。實現政府審批業務流程優化。三是要創新全程全員控制的動態問責機制。在強化重大事故後問責和對主要幹部進行問責的基礎上,建立全程全員控制的動態問責機制。重點關注民眾關注的熱點問題,針對政府效能建設中存在的“得過且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庸、懶、散”問題和行政作風,逐步建立起全程全員控制的動態問責機制,從源頭上破解效能建設“中梗阻”難題,轉變工作作風。四是創新獎懲激勵的幹部管理制度。在堅持黨管幹部的原則下,按照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標準創新干部管理制度。進一步建立健全實用、高效的幹部管理機制和公開、公平的選拔任用機制,發揮每個幹部的主觀能動性,實現管理質的飛躍,推進政府高效運轉。

(二)逐步構建跨部門跨單位的政府聯動協調平台。在原有政府管理體制的基礎上,打破傳統的部門界限和公共服務功能分割局面,充分整合政府管理資源,簡化辦事程序,圍繞公共服務的過程與結果,實現組織信息資源共享,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信息和服務,實現各部門及職能的協同,逐步形成資源利用更加科學、流動靈活、富有彈性、參與度高的新型行政結構,最大限度方便民眾。要開展政策制定、執行與監督適度分開的試點工作。為減少權力過於集中、部門利益化和執行力不強等問題,在強化權力監督與權力制衡的基礎上,探索政策制定、執行、監督適度分開、相互協調的組織模式和運行機制。在有條件的地方,針對當前政府職能重疊交叉的現狀,逐步整合和歸併相同或相近的機構職能,有選擇地設立寬職能的部委機構,切實減少部門分工過細、職能交叉、政出多門的頑疾。

(三)構建政府效能建設的保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適應現實發展趨勢要求完善相關制度。一要統籌推進政府效能建設的制度保障體系。應以績效管理為核心,全面推進政府效能建設相關管理制度的建設:建立規範辦事制度,解決“自由裁量權行使和辦事不規範”問題;建立崗位職責制度,依法確認行政權力,解決“職責不清”和“無責任行政”問題;將具體的行政事務分解到每個行政人員身上,具體誰幹什麼、怎麼幹、什麼要求和標準,都有明確的規定,督促行政行為的規範與有效。二要優化整合政府效能建設的組織保障。當前應該明晰政府職能的範圍及權力的行事深度,以精簡、統一、協調為原則,加大機構整合力度,合理調整政府層級與幅度,探索職能統一基礎上的大部門體制,實現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的制度與協調,各地各部門應依據各自不同的實際情況,充分整合職能相同及職責相近的部門,理順各個政府機構之間的關係,最大限度地消除職能交叉及空白領域,合理設置內設部門和工作崗位,強化各部門的協調配合機制,逐步消除行政層級過多、行政機構關係複雜、職責分工過細、機構臃腫、政府成本過高等問題。三要合理建構政府效能建設的權力運行體系。政府效能建設需要一個規範有序、便民高效、公開透明的權力運行體系,必須綜合協調好決策、執行、監督三個環節之間的關係,真正達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體系運行目標。效能建設要緊緊圍繞行政體制改革目標,按照轉變職能、理順關係、優化結構、提高效能的總體要求,不斷規範完善,不斷探索創新,不斷深化發展。

【第3篇】政務服務辦事效能調研報告

政務服務辦事效能調研報告

黨的xx屆xx全會明確提出,要“逐步推進黨務公開,增強黨組織工作的透明度,使黨員更好地瞭解和參與黨內事務”,黨的xx大上又把黨務公開作為推進黨內民主建設的重要內容正式寫入工作報告,可見,黨務公開對進一步發展黨內民主,保障黨員權利,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我鎮黨務公開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推進黨務公開工作,關鍵是提高黨務公開的規範化水平。近年來,我們按照事前公開、徵求意見,決策公開、民主討論,結果公開、接受監督的基本程序,將公開工作貫穿於黨內事務醖釀、決策、實施的全過程,對黨務公開的內容、形式、制度、機制等方面進行規範,在實踐中探索提高,在提高中不斷完善,逐步建立了符合實際的黨務公開工作運行機制和制度保障體系。

1、實行黨委領導,建立黨務公開的組織。黨務公開實行“黨委統一領導、部門各負其責、紀檢協調監督、羣眾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黨委成立了“宏圖鎮黨務公開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黨羣辦。各部門、各單位也成立了相應的工作機構,承擔本單位黨組織工作相關內容的公開任務,並負責本單位黨務公開工作的組織實施。

2、抓住熱點難點,細化黨務公開的內容。公開內容是黨務公開的核心,一定要體現全面、真實、具體、合法的原則。在黨務公開中,我們科學確定公開內容,做到既涵蓋黨組織工作全局,又突出重點。凡屬《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和其它黨內法規要求公開的內容,凡是黨組織的重大決策、黨內主要事務和組織活動中應當讓黨員羣眾知曉的事項,羣眾關心的、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和熱點、難點問題,以及容易滋生以權謀私、濫用權力等消極腐敗問題的事項,只要不涉及黨和國家機密,都做到限度地進行公開,保證公開內容的真實性、全面性和實效性,實現黨員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同時,重點突出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即:黨組織的主要職責;黨組織的重大決策、工作部署和重要的黨內法規制度;黨組織的工作會議、文件、決定、決議;幹部提拔任用情況;入黨積極分子培養、發展新黨員、預備黨員轉正情況;評選表彰先進黨組織、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情況;民主評議黨員情況;黨組織和黨員扶貧濟困、救災捐助、為基層、為羣眾辦好事、辦實事情況;黨費收繳情況等等。

3、堅持實事求是,豐富黨務公開的形式。我們堅持按照“規範、實用、簡明、靈活”的原則,針對不同內容採取不同的公開形式,做到因地制宜,靈活多樣。一是隻適宜在黨內公開的事項,主要通過黨內有關會議、下發文件、定期通報、黨員活動日等形式進行公開。二是適宜對一定範圍內的黨員公開的事項,主要通過會議、文件、定期通報等多種形式,逐級和及時地向黨員通報。三是適宜對全社會公開的事項,主要通過在羣眾集中、便於觀看的醒目位置長期設立黨務公開欄的形式進行公開。四是建立情況通報制度,及時將黨內重大事項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離退休人員、黨外人士、非公企業的代表通報並徵求意見。同時,根據階段性工作的重點,及時更新,定期維護,限度地方便黨員羣眾查詢。在公開的時限上,做到及時到位。公開的時間與公開的內容相適應,常規性工作定期公開,階段性工作逐段公開,臨時性工作隨時公開,保證公開的實效性。此外,推進黨務公開工作,堅持與政務公開工作相結合,以黨務公開促進政務公開,以政務公開夯實和豐富黨務公開的內容,達到黨務公開和政務公開的統一,達到形式和內容的統一。

4、結合工作特點,規範黨務公開的程序。公開的項目、範圍、形式由各部門和各單位提出,鎮黨務公開領導小組批准;公開的內容由職能部門或所涉及個人提供,鎮黨務公開辦公室審核。對於黨內重大決策、重要幹部任免和涉及黨員、羣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等黨內事務,採取僅限於黨內公開或先黨內、後黨外的順序進行公開。

5、促進規範實施,探索黨務公開的機制。建立了聘請監督員制度,由監督員負責及時收集、反饋黨員、羣眾的建議和意見,廣泛接受人民羣眾和社會各界的監督,並對黨務公開的內容、形式、時限等提出合理化建議,向黨員、羣眾宣傳黨務公開的內容,促進黨員、羣眾知情權和監督權的落實,同時注意發揮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的監督作用。建立了意見收集處理反饋制度,對黨員、羣眾圍繞黨務公開內容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派專人蒐集整理,認真研究處理,特別是對署真實姓名舉報的,視情況將處理結果告知舉報人,聽取其意見。建立了黨務公開責任制,明確黨務公開各個環節的責任,鎮黨務公開領導小組負責全鎮的黨務公開工作,各單位主要領導對黨務公開工作負總責,對黨務公開的形式、內容以及實施進行部署檢查,由鎮紀委對不按規定實施黨務公開的黨組織和有關人員,按有關規定實施責任追究。

二、黨務公開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通過調研我們感到,黨務公開工作近年來雖然有了很大進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思想認識不夠到位。在實際工作中,一些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對加強和改進黨務公開工作不夠重視,有的認為黨務公開涉及黨內機密,不便公開,也沒有必要公開;有的認為有政務公開就行了,黨務工作主要是黨內事情,公開不公開“無所謂”;有的認為是公開就“限制自由”,在思想上有顧慮,不願、不敢公開;有的認為黨務公開只是“走形式”,不必太認真,甚至還有的黨員和黨員領導幹部,黨員意識淡薄,黨員權利意識弱化,對黨務工作漠不關心。

2、公開內容不夠規範。從調研情況看,我鎮雖然出台了黨務公開的相關文件,對公開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做了比較明確的規定,但具體工作中還存在着公開事項不統一、內容單一、黨員羣眾真正關心的事項公開不夠,甚至不公開等問題,與廣大黨員羣眾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一些單位黨務公開的內容僅僅是一些上級黨組織頒佈的文件、法規制度和宣傳材料,或者是本級的工作計劃、安排,公開的都是一些表面的東西,而對羣眾關注的重大事項和熱點問題,特別是在人權、事權、物權和財權等方面運作過程和結果公開不夠,透明性和開放度還有待提高。一些單位黨組織對有些敏感的內容,雖然也公開了,但比較籠統原則,沒有進行必要的細化,公開的情況還不能使廣大黨員幹部滿意。

3、工作機制不夠健全。從調研情況看,雖然大多數單位都制定了黨務公開、意見收集處理和反饋等制度,但從總體上看,大多數單位制定的這些制度系統性、針對性、可操作性還不夠強,要將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經驗進行歸納和提煉,上升為規範化的長效機制,仍然需要一個過程。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黨務公開的過程和結果還沒有有機結合,反饋機制還不健全,黨務公開工作的宣傳力度還不夠,有的只公開過程,不公開結果;有的不公開過程,只公開結果;有些基層黨組織重公開、輕反饋,或者例行公事,不能認真聽取羣眾的意見和建議,缺乏整改、跟進、督促和落實。黨務工作中存在內部監督軟、外部監督遠、羣眾監督難的問題,對黨務公開工作還缺乏有效的監督。

4、評估體系不夠完善。黨務公開工作開展的如何,要看黨員、羣眾、社會滿意不滿意,要看黨組織的決策是否實現科學化、民主化,要看領導幹部的廉潔自律意識是否得到增強,要看與羣眾密切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是否得到有效解決,要看廣大黨員羣眾參與黨內事務的積極性是否得到充分調動。要將這些要求標準具體化,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對黨務公開工作開展情況做出科學的判斷。從當前情況看,還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夠從內容、程序、辦法和效果等方面對黨務公開工作進行科學評估的體系,難以充分調動和激發各級黨組織搞好黨務公開的主動性、創造性。

三、進一步推進黨務公開工作的思路和建議

黨務公開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隨着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推進,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地發展完善的過程。要切實增強公開的經常性、規範性和實效性,必須積極探索和建立黨務公開工作長效運行的保障機制。

1、要注重黨務公開載體的創新。黨務公開的內容,最終都要通過一定的載體來反映,因而要特別重視載體建設,努力搭建平台,豐富黨務公開的內容,不斷深化黨務公開,以公開促發展,以發展促公開。當前,黨務公開工作主要可以通過公開欄、會議、文件、報刊等載體來實現。要進一步利用好這些載體,堅持高標準、高質量,使公開載體真正發揮作用。一是專欄公開。要按照“科學、靈活、實用”的要求,借鑑建立政務公開欄的成功經驗,設立專門的公開黨務公開欄,保證公開的經常性。二是視屏公開。要創新載體,通過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形式,全方位公開黨務,切實傾聽民聲,瞭解民意,暢通渠道。三是會議公開。對適宜在黨內公開的有關事項、黨內常規性工作情況、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全局性工作、幹部任免等重要事項進行全面公開,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加強黨內監督。五是文件公開。要緊密結合工作實際,以下發文件、公示、公告、通報、編髮簡報等形式進行公開,以此推動各項決策的貫徹落實。六是報刊公開。要充分發揮報刊時效性強和內容廣泛的特點,加深廣大黨員、幹部、羣眾對黨組織工作的認識與理解,增強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2、要注重黨務公開制度的完善。推進黨務公開工作,必須要有一套規範、實用的制度做保證。要把黨務公開與貫徹落實黨內監督條例規定的黨內情況通報、情況反饋、重大決策徵求意見、黨員意見建議處理回覆等制度結合起來,健全和完善以規範黨務公開內容、形式、程序、反饋意見落實及工作責任追究為主體的具體制度,如各種評議制度、質詢制度、聽證制度、聘請監督員制度、預公開制度、意見收集處理反饋制度、實行黨務公開責任制度等等,使黨務公開工作進一步在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上運行。

3、要注重黨務公開機制的探索。要保證和推進黨務公開,使之在內容、形式和方法上更貼近實際,使之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必須積極探索建立長效運行的保障機制。一是要建立切實有效的宣傳機制。要積極制定宣傳方案,並通過廣播和會議、簡報、宣傳標語等形式,向廣大羣眾特別是黨務工作者宣傳推行黨務公開工作的重大意義,及時報道黨務公開工作動態,反映羣眾呼聲,解決羣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有效推動工作。二是要建立嚴格細緻的考核機制。為確保黨務公開工作高質量、高標準、規範化運行,要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考核辦法,將黨務公開工作納入各級黨組織及其負責人的工作目標考核之中,納入幹部選拔任用制度中,並按照考核辦法對各單位、各部門的黨務公開工作分階段進行考核,保證黨務公開的全面、均衡推進。三是要建立廣泛有效的監督機制。在認真組織開展黨務公開的同時,要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從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紀檢幹部、組工幹部、宣傳幹部和其他社會各界人士中聘請黨務公開工作監督員,監督評議黨務公開工作。

4、要注重黨務公開成效的評估。要建立黨務公開評估體系,主要從內容是否真實全面、形式是否靈活多樣、程序是否嚴謹規範、範圍是否準確恰當、時限是否符合要求、責任是否具體到位、效果是否實在明顯等方面評估黨務公開工作,並將黨務公開成效評估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評價體系中。將內容真實全面、形式靈活多樣、程序嚴謹規範、範圍準確恰當、時限符合要求、責任具體到位、制度完整配套、公開延伸到底八個要素細化為評價工作成效的具體指標,通過各級黨組織領導班子自評、黨員羣眾民主測評和黨委統一考評的方式進行綜合評估。同時,將黨務公開的檢查評估與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檢查評估同步進行,有機結合,並注重黨務公開工作效果評估的成果轉化。將是否有利於發展黨內民主,是否有利於強化黨內監督,是否有利於規範黨務工作,是否有利於保持黨員幹部廉潔,是否有利於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是否有利於促進經濟和諧、社會發展,作為檢驗黨務公開工作成效的標準,切實增強黨組織工作的透明度,擴大黨員的參與度,提高人民羣眾的滿意度。

5、要注重黨務公開結果的使用。推行黨務公開工作,並不是公開內容通過不同形式公開後就完成了。就某項內容實施某次公開後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環節,那就是要做好對公開結果的利用,也就是要做好黨務公開的信息收集、處理和反饋工作。一是要廣泛收集公開後羣眾的看法、意見和建議等信息,做到信息廣泛而全面。二是應對收集的信息進行分類處理。對一些不切合實際或具有明顯個人偏見或趁機發泄情緒言論和無根據的事情應在反饋前進行加工處理。對確實有益於黨的事業發展、黨務工作水平的提高和黨務公開進一步推進等的有效信息要認真分類整理歸類。三是公開信息反饋。也就是要對一些有益的公開信息經過處理,向有關黨組織或個人進行反饋。信息反饋的形式和途徑,應根據信息內容的質量和價值以及單位的實際而定。通過對黨務公開結果的使用,切實推進黨務公開工作的進一步完善。

6、要注重黨務公開責任的追究。要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部門各負其責、紀委協調監督、黨員羣眾廣泛參與”的黨務公開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明確黨務公開工作的責任單位、各個環節的責任人及其崗位職責。對黨務公開工作中工作開展不力、搞形式主義、走過場的單位,要進行嚴肅的批評,並限期改正;對工作開展不力、羣眾反映不好的領導幹部及相關責任人,要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組織處理或調整工作崗位;對拒不推行黨務公開或在黨務公開中違背公開原則、弄虛作假、搞虛假公開、欺上瞞下、打擊報復、侵犯黨員和羣眾民主權利、損害黨員和羣眾合法利益,並造成嚴重後果的,要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黨紀政紀責任,切實維護黨的形象,取信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