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文藝院團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55W

文藝院團調研報告

文藝院團調研報告

我們小組赴福州、泉州、廈門和青島進行了為期五天的考察,訪問了福建閩劇院、泉州梨園戲,廈門歌仔戲,廈門歌舞劇院,青島話劇院、青島交響樂團和青島歌劇舞劇院共七家院團和閩南大戲院。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福建果然是戲曲大省,萬戲同源中華戲曲大都源自"海鹽腔",往南成南腔,向北是北調,結合本土方言各自成體,閔劇也不例外,唱腔和崑曲越劇有許多相似之處,這幾年閩劇好戲連台精品疊出。新作閩劇《生命》由眾多藝術名家傾力打造,主創陣容強大,由著名導演藝術家張曼君執導,曾獲曹禺劇本獎、文華劇作獎的我省著名劇作家陳欣欣編劇,一級作曲陳德忠擔任唱腔設計,音樂設計和配器、舞美設計、燈光指導和設計、服裝和造型設計均為省內外名家擔綱。領銜主演是兩位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周虹和陳瓊,周虹同時是中國文化藝術政府最高獎文華表演獎得主。為了更好地演繹詮釋劇目,省實驗閩劇院多次組織演職人員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參觀革命歷史紀念館、走進軍營,召開專題史料學習討論會,邀請部隊教官進行軍姿講解及軍訓等。排練期間劇組上下三個月沒有休息,經常每天“三班倒”工作12小時以上。晚上欣賞了由全班青年演職人員擔綱的《拾金記》,可見劇院在人才培養方面獨具匠心。劇院是為我們臨時加場,但仍吸引了眾多觀眾,看來粉絲不少。

來到泉州,800多年曆史的梨園戲源遠流長,欣喜的是有這樣一羣執着的傳承者,他們誓言將傳統進行到底,老藝術家們帶領下團隊甘於寂寞,近20年來,在省級、國家級匯演及比賽中,有40多人次獲得最高獎項。梨園新秀曾靜萍,以其精湛的表演藝術,成為福建省第一個全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並獲上海第二屆戲劇表演藝術白玉蘭主角獎,“天下第一團”調演優秀演員獎,福建省水仙花最佳女演員獎。劇團的演員隊伍大多為中國戲曲學院歌仔戲大專班優秀生、廈門藝術學校的歷屆畢業生以及從各地引進的優秀人才,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演職員具有大專或本科學歷,新人輩出,陣容強大。在歷屆的國家級、省級戲劇比賽中都獲得優異的成績。多年來,劇團一方面做好優秀傳統劇目的改編、整理,堅持送戲上門、送戲下鄉、進社區、校園,擴大在閩南的演出市場;一方面注重新劇目的創作、修改、提高,多次邀請全國著名的戲劇專家來指導創作、排演,打造觀眾喜聞樂見的優秀劇目。

到了廈門,與台灣同根同源的廈門市歌仔戲劇團可能是沿海城市硬件最差的文藝團體,不過不影響他們奪得二次文華獎二次五個一,從上到下所有的行政都是演員兼職,有情懷甘守候,令人感動。歌仔戲《荷塘夢》以全新的藝術展示走進了現代實驗劇場,這些都賦予百年傳統歌仔戲以全新的發展元素。劇團與台灣唐美雲歌仔戲團合作排演歌仔戲《蝴蝶之戀》是兩岸首次全面合作創排大型歌仔戲劇目,標誌着兩岸戲劇藝術交流正朝着更深層次的方向發展,被兩岸歌仔戲界一致稱為“歌仔戲藝術發展的里程碑”。經過幾代歌仔戲藝術家的不懈努力,劇團博取眾長,繼承傳統,創新發展,藝術水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新星光彩奪目,都市藝術風格逐步形成。廈門歌舞劇院歌劇《阿美姑娘》曾獲文化部第七屆“文華新劇目獎”、第五屆中國戲劇節“中國曹禺獎優秀劇目獎”等,南音樂舞《長恨歌》(合作)曾獲文化部第十屆“文華新劇目獎”等。目前正在打磨的音樂劇《鼓浪如歌》謳歌七十年前解放鼓浪嶼的戰士,音樂劇需要用音樂形象來表達,而鋼琴是鼓浪嶼獨具特色的形象,正好成為《鼓浪如歌》最具內在依據的音樂元素。抓住了琴聲的美好與戰士們心中的美好,琴聲的激越與戰士們心中的激越,形成了最有表現力的對話和共鳴,在創作上可謂煞費苦心。

青島一日三家,碩果累累的青島話劇院5次文華獎5次五個一,同時在市場的開拓上頗有心得,在創作上始終把握好市場效應,績效斐然。青島交響樂團從成立便場團合一方便演出季,已逐步成為國內交響樂團的前列。藝術節上我坐在第一排仔細觀看了由青島市歌舞劇院創排的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這部歌劇根據同名熱播的電視劇改編,講述一位農科院的助理研究員馬向陽下鄉當第一書記扶貧濟困的感人故事,聚焦精準扶貧的時代題材,把現代農村生活搬到了舞台上。為了創作好這部歌劇,主創們與工作在第一線的第一書記、正在脱貧致富的鄉親們一起生活,邊體驗邊創作。在音樂創作上大量借鑑和汲取地方戲曲和民歌的音樂元素,有山東風格的唱段、山東快書的植入以及膠東方言的對白,具有濃郁的山東地域特色。在中國歌劇作品中,除了《小二黑結婚》,《馬向陽下鄉記》是第二部農村題材喜歌劇,用輕鬆詼諧的筆觸,反映現實生活中深刻的問題,不僅讓觀眾欣賞到了一部歌劇藝術作品,也讓觀眾知道了什麼才是“真扶貧,扶真貧”。第一次搞歌劇的青島歌舞劇院《馬向陽下鄉記》便在上海獲得文華獎,這在業界震動不小。自然也是我調研的重點。

歸納起來,我覺得有以下幾點體會很深:

(一)劇目創作重視現實題材,文本把握精準。

福建閩劇院的《生命》,廈門歌舞劇院音樂劇《鼓浪如歌》,特別是青島歌劇舞劇院創作的《馬向陽下鄉記》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他們在體裁把握上的精準,這三部戲的編劇都是他們自己的編劇,熟悉劇種熟悉劇院可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福建閩劇院的《生命》所講述的解放戰爭時期戰爭的摧殘令主人公陳大蔓心裏只有仇恨,沒有了女性的温情。在帶領孕婦隊創造生命奇蹟的過程中,她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女性的偉大以及自我犧牲精神。戰爭讓她擁有的一切盡失去,愛又讓破碎的都復原。她在女性意識的覺醒中,傾盡所有的愛保護新生命,迎接新中國的誕生。這是一部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紅色題材作品。不僅歌頌黨和人民軍隊的豐功偉績,更重要的是對生命的認知角度具備了共產黨人的人道主義精神,在戰爭題材中這是不可多得的。省文化廳先後兩次召開閩劇現代戲《生命》的“火花茶會”,通過文藝精品創作“火花茶會”制度,聚集省內外著名專家為該劇的創作出謀劃策、凝聚智慧。這樣的做法值得學習。音樂劇《鼓浪如歌》在文本創作時也是這樣的過程,福建在抓文本質量上值得我們學習。《馬向陽下鄉記》能夠把一部40集的電視劇壓縮成一部歌劇且交代清楚,這是難能可貴的。

(二)“火花茶會”機制成效顯著,主創配合默契。

近年來,福建省戲劇作品獲得國家級獎項,或成功入選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和重要展演活動位居全國前列,都與創新機制的建立密不可分。對於重點劇目,省舞台藝術精品工程連續給予資金等扶持,每演出一輪就根據專家把脈指導意見集中進行一次打磨提升,為推動劇目上高原、攀高峯奠定了紮實的基礎、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藝術精品的產生需要互相切磋、集體攻關。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創立文藝精品創作“火花茶會”機制,從文藝創作的源頭抓起,聚集省內外著名劇作家、劇評家等為福建舞台藝術創作出謀劃策。閩劇《生命》從2017年底策劃立項到首演後反覆打磨,先後7次召開“火花茶會”專題研討,邀請全國知名專家圍繞劇本細化、人物塑造、舞台呈現等進行專題研討,編劇陳欣欣與導演張曼君根據專家意見對劇本先後修改達13稿之多。

創排《馬向陽下鄉記》對青島歌舞劇院來説是一件難事,因為從已經幾乎荒蕪的歌劇領域重新起步困難重重。但最終雲集了國內頂尖創作團隊: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劇團團長黃定山擔任總導演,著名戲劇導演、劇作家代路,著名編劇廉海平擔任編劇,著名音樂製作人、軍旅作曲家臧雲飛以及青年作曲任安擔任作曲。該劇幕後主創還有舞美設計金卅,燈光設計劉建中,服裝、化粧韓春啟,音響設計宋多多等業內大咖。該劇根據熱播的同名電視劇改編,取材於現實生活,聚焦精準扶貧時代題材,講述了一位農科院的助理研究員馬向陽,下鄉當第一書記扶貧濟困的感人故事。雖然寫的是重大現實題材精準扶貧,但並沒有板起面孔教訓人,而是為觀眾展開了一幅清新的農村畫卷。能夠把一部40集的最婆婆媽媽的電視劇濃縮成一部2個多小時的喜歌劇且故事完整段落清晰,六場戲四十多個唱段,其中有呂劇風格的唱段、山東快書的植入以及膠東方言的對白,把久違的民族歌劇的親切感傳遞給了觀眾,是一部具有時代特徵和地域特色的當代鄉村喜歌劇

(三)注重培養省內院內人才,大膽使用青年演員。

作為一部歌劇製作,青島歌舞劇院無論是角色、合唱、樂隊等各個方面實力都不如京滬,都有短板,但他們在創排過程中就注意演員長處,規避演員短板,因地制宜創造條件。事實上他們的演員是有歌唱、呂劇、説唱等不同戲種組成的。作曲家將音樂非常巧妙地結合呂劇、山東民歌等音樂素材,將山東方言的韻白與演唱有機融合在一起,音樂幽默喜慶,台詞朗朗上口。有着豐富的歌曲創作經驗的臧雲飛,在《馬向陽下鄉記》裏保持了他旋律優美、歌唱性強的優勢,樂隊裏又加入了墜胡、嗩吶、笛子、梆子等地域色彩濃郁的樂器。全劇既有歌劇演員,也有戲曲演員,雖然專業不同,但在演唱和表演上十分注重民族風格。馬向陽的扮演者將美聲與民族演唱技法融合,會計扮演者是呂劇演員,台詞功夫紮實,表演嫻熟。每一句台詞,每一句歌詞都投射出人物、時代特徵,通過演員的二度創作呈現,把山東的地域特色、地域風情,音樂元素呈現出來,使這部民族歌劇具有強烈的地域性。在交流時我們看到劇中的主要角色都是大學新畢業的,他們或許來考我們合唱團都困難,但他們大膽啟用嚴格要求以戲促人。在我們拜訪的七家院團,都把培養青年演員和青年創作人才放在首位,大膽引進,放手鍛鍊,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

五天四晚地七家院團一座劇場三場觀摩,雖然旅途緊張但我們收穫滿滿,感受難以言盡,但一定會消化吸收變成日後工作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