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團建工作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9.59K

團建工作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加強外來務工青年團建工作的調研報告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團委 內容摘要 隨着上港集團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外來務工青年在集團各項建設中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並逐步成為一支促進生產建設、推動集團發展的重要力量。本課題通過集中座談、個別訪談、問卷調查等形式,瞭解外來務工青年羣體的實際狀況,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並就加強外來務工青年團建工作提出了若干對策建議。 關鍵詞 外來務工青年 團建 服務上海港從1986年起招收外來務工人員從事港口裝卸作業。隨着港口經濟的不斷髮展以及用工制度的深化改革,截至XX年12月底,上港集團外來務工人員總數已突破10000人,佔集團職工總數的比例不斷攀升,逐步成為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實現全球卓越碼頭經營商目標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外來務工人員隊伍不斷髮展壯大的過程中,管理缺位現象逐漸顯現,管理難度逐漸提升,迫切需要黨政工團等各級組織高度重視、齊抓共管。為此,上港集團團委從進一步瞭解掌握外來務工羣體實際狀況、分析找準存在問題的根源、加強對務工青年的服務和管理入手,開展了本次調研。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一)外來務工人員基本情況 截至XX年12月31日,集團共有外來務工人員11193人,其中外來務工青年8930人,佔總數的79.8%。在外來務工青年中,25歲以下又佔到39.7%。 從整個外來務工人員隊伍來看,從事技術工種的佔49.2%,從事裝卸工種的佔47.6%;學歷程度主要集中在國中和高中(含中專、技校),佔97.7%。 XX年以來,外來務工青年隊伍呈現出三大發展趨勢:一是人數增長快,從XX年的4000多人發展到XX年底的近9000人;二是裝卸一線人數比例高,外來務工青年已成為一線生產主要力量,特別是在捆紮、集卡司機等崗位,外來務工青年數均已超過崗位從業人數的90%;三是技術型工種從業人數逐步增多,目前除橋吊司機外,外來務工青年已覆蓋集團38個操作崗位,包括門機司機、大型機械維修等諸多技術性崗位,但外來務工青年技能等級普遍較低。 (二)勞務公司團組織設置情況 截至XX年12月31日,集團共與27家勞務公司建立勞務合作關係,外來務工人員主要來自山東、安徽、重慶、湖南、貴州、江西、江蘇、河南等八個省市。由於各勞務公司人事管理情況不一,因此在團組織設置以及團員管理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除了少數勞務公司具有比較完善的管理措施外,大部分在團組織建設和團員管理方面有待進一步規範和提高。 目前,集團共有外來務工黨員382人,有15家勞務公司建立了外來務工人員黨總支(黨支部);共有外來務工團員2561人,僅有11家勞務公司建立了外來務工青年團支部,有團幹部27人。此外,集團各下屬單位團組織也對本單位外來務工青年服務和管理工作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總的來説,團的組織性和團員的先進性在外來務工青年中還難以得到有效體現。 (三)外來務工青年羣體現狀分析 1、滿意集團現狀,但在融入集團上存在一定困難。上港集團以其穩健的發展態勢及美好的發展遠景對外來務工青年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調查顯示,在進入新的生活、工作環境後,外來務工青年顯示出比較強的適應能力,對集團所提供的各方面待遇比較滿意,與本地職工相處的和諧度也逐漸提高。但由於地域、觀念、語言等方面的差異以及相對單一的社會關係,使得外來務工青年在融入集團上存在一定困難。大部分外來務工青年表示,雖然能與身邊同事較好相處,但與來自其他地區的務工青年以及上海本地職工之間的交流還不夠深入,也缺少相互融合的文化氛圍。 2、文化技能相對較低,但提升自身素質的願望較強。外來務工青年的學歷、技能普遍較低,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國中及以下學歷的將近七成;在各類技術工種從業人員中,具有正規技能證書的僅一成多,且絕大多數持有的是初、中級證書。但外來務工青年提高自身素質的積極性較高,對接受各類學習培訓也表現出較高的興趣,他們最希望的培訓內容主要集中在文化知識和業務知識上。 3、團組織建設薄弱,但參加團組織活動的願望較強。由於多數勞務公司沒有設立基層團組織,加之外來務工人員流動性較大,大部分外來務工團員遊離在團組織之外。即便是已經成立的11家外來務工青年團支部,基礎建設也相當薄弱,很難正常、有效地開展團內活動。但調查也發現,外來務工團員對參加團組織活動表現出較強烈的願望,約八成的外來務工團員積極要求參加所在企業團組織的活動;有84%的外來務工團員認同集團的團費繳納標準,並願意按期交納;有91%的外來務工團員希望能被團組織“推優入黨”。

二、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一)外來務工青年整體素質有待提升 外來務工青年大部分為國中學歷,整體素質不高,多從事港口作業一線的簡單體力勞動。即便是從事技術操作崗位的青年,技能等級也相對較低,缺乏高等級技術骨幹。此外由於人員更替和流動頻繁,外來務工青年的現場安全防範意識相對薄弱,容易造成現場安全隱患。 (二)外來務工青年的企業責任感有待提高 隨着集團外來務工青年人數不斷增加,工種覆蓋更加廣泛,增強對外來務工青年的凝聚力,對集團的穩定協調發展顯得尤為重要。但在實際工作中,外來務工青年羣體缺少主動參與集團發展的意識,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態度,更多關注個人收入和生活狀況,缺少相應的使命感、責任感和歸屬感。 (三)外來務工青年業餘文化生活有待豐富 外來務工青年業務愛好廣泛,但由於港口現場工作的特點,工作佔去了外來務工青年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吃飯、幹活、睡覺”成為標準化行為模式。他們缺少多餘的時間、多餘的精力、多餘的金錢進行文化投資和文化消費。而大部分勞務公司和用工單位也缺少相應的引導,較少為外來務工青年豐富業餘生活、活躍工作氛圍、提高綜合修養搭建平台。 (四)外來務工青年團建工作有待加強 調查顯示,由於各勞務公司重視不夠、外來務工青年流動性較大等原因,外來務工青年團建工作普遍處於無序甚至癱瘓狀態,特別是外來務工團員的團籍管理、組織關係掛靠、團員教育、團費收繳等團建基礎工作有待進一步規範。此外,雖然部分用工單位在外來務工青年團建工作上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嘗試,但由於各勞務公司對於團建的認識存在較大差異,導致工作的力度和效果也相應地存在較大差異。

三、相關的對策與建議 外來務工青年是涉及到集團改革發展穩定的重要羣體。用工單位和勞務公司的各級團組織要按照集團黨委和團市委的有關要求,深入研究外來務工青年的羣體狀況,切實加強團建工作,有效實現對外來務工青年的綜合服務和管理。 (一)明確工作思路,轉變管理理念 隨着集團的進一步發展,外來務工青年羣體的作用將得到越來越廣泛的認可,對於外來務工青年的管理也將逐步從簡單的“帶好隊伍、保證裝卸作業正常運轉”向“以人為本、構建和諧企業”的高度轉變。 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作為黨聯繫青年的橋樑和紐帶,必須在聯繫、服務、凝聚外來務工青年羣體上有所作為。集團各級團組織要深刻認識外來務工青年對推動集團各項建設所起的作用,徹底轉變以往不管理或協助管理的工作態度,努力形成主動管理、深入管理、有效管理的工作理念,切實把抓好外來務工青年的服務和管理作為今後的一項主要工作。 (二)增強服務意識,提高工作能力 集團各級團組織要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主動走進外來務工青年羣體,瞭解外來務工青年的生活現狀,把握他們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幫助外來務工青年解決工作中、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實際困難,切實增強團組織在外來務工青年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要以提高外來務工青年綜合素質、增強安全防範意識、提升操作技能水平為重點,組織和設計各類面向外來務工青年的教育培訓活動,搭建各類才華展示的平台,為外來務工青年的成長成才提供有利條件。此外,在集團其他部門開展的相關活動中,各級團組織也要積極發揮作用,堅持“主動參與、善於滲透”,廣泛動員外來務工青年主動參與,全方位促進外來務工青年安全意識和業務技能的進一步提高。 (三)爭取黨政支持,完善各項機制 加強外來務工青年團建工作,必須堅持在黨委的領導下,通過黨政工團齊抓共管,不斷加以推進。集團團委要注重加強與黨組織及相關部門的聯繫溝通,做好協調工作。用工單位黨組織應定期聽取單位團組織工作彙報,對外來務工青年團建工作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 機制建設是外來務工青年團建工作長效開展的基礎和保障。在整體推進過程中,要不斷探索和完善各項機制,充分發揮用工單位團組織和勞務公司團組織兩方面的作用。可以針對外來務工團員的管理出台相應的制度和辦法,方便用工單位團組織落實執行。同時,可以建立與勞務公司信息溝通的機制,定期交流外來務工青年團建工作的情況,就雙方協同配合的事項達成一致。 (四)理順管理體系,抓好基礎建設 集團團委要加強與勞務公司的溝通,積極探索和嘗試以用工單位團組織為主、外來務工青年所屬公司團組織配合的管理模式,進一步理順管理體系,逐步實現團組織的組織覆蓋、工作覆蓋和網絡覆蓋。用工單位團組織要主動加強與勞務公司團組織的協調和溝通,根據本單位外來務工團員的人數構成以及分佈情況,及時開展建團和團建工作。對於符合建團條件的要建立團的組織,暫時無法成立團組織的,可指定聯繫人負責相關工作的協調和溝通。用工單位團組織還要建立健全外來務工青年團支部的工作制度,抓好對擔任團幹部的外來務工青年的培訓,提高他們開展團工作的能力。要指導和支持外來務工青年團支部做好基礎工作、開展各項活動,並逐步將其納入本單位團建工作考核體系。 勞務公司團組織要在新進外來務工青年報到時,抓好團籍確認工作。相關職能部門在招募外來務工人員時,要加強對招募對象基本信息的核對工作,經確認為團員的,要在其被確認為用工對象時,同步落實團組織關係接轉工作。 (五)加強正面引導,營造良好氛圍 用工單位和勞務公司的各級團組織要針對外來務工青年的興趣愛好,不斷豐富他們的業餘生活,並將其作為促進外來務工青年有效融入企業文化的重要途徑。要經常性開展各類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通過組織讀書徵文類活動,幫助外來務工青年陶冶情操,提升思想修養;通過舉辦各類體育競技活動,激發外來務工青年的參與熱情;通過開展各類交流活動,促進外來務工青年之間以及與上海本地職工之間的互動與瞭解,提升企業凝聚力。 要進一步拓寬和豐富宣傳載體,着重做好集團形勢任務的宣傳,引導外來務工青年主動融入集團改革發展大局。要培養外來務工青年的主人翁意識,努力營造“心手相連、和諧共建”的良好氛圍。要切實加強對優秀外來務工青年個人和集體的宣傳和展示,激勵外來務工青年“學優、創優”。

【第2篇】黨建帶團建工作調研報告

黨建帶團建就是要把團組織的建設融入黨組織的建設之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蒐集了關於黨建帶團建工作調研報告,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近年來,區各級黨組織始終重視和關心共青團的建設與發展,積極探索黨建帶團建工作的新路子,領導團組織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積極為團組織創造有利工作條件,逐步形成了以黨建帶團建,抓團建促黨建,黨團共建的工作格局,有力地推動了大興共青團工作的全面發展。

一、基本情況

全區黨建帶團建工作按照同規劃、同推進、同考核,從完善黨建帶團建目標責任、協調聯繫、檢查考核等機制入手,實現了有計劃、分層次地推進黨建帶團建工作。目標責任更加明確。區委把團的建設納入黨建工作總體佈局,出台了《關於加強黨建帶團建工作的意見》的指導性文件。同時每年將希望工程專題項目納入全區辦實事計劃,明確完成時限和要求。考核機制更加完善。區委結合三級聯創檢查,把團組織建設情況納入對各鎮和村級組織建設的考核體系中。團區委還組織共青團系統專項考核,明確考核標準,分類考核打分。黨團聯繫機制更加健全。建立了定期溝通匯報、工作協調、重大問題協商等機制。

截至年12月,全區共有團員27697名,團青比例達到40%。其中女團員14488名,佔團員總數的52%,少數民族團員637名,佔團員總數的2%。全區共有專兼職團幹部1571名,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團幹部佔到0.2%,團幹部中黨員佔到12%。全區共有團組織677個,其中區直屬團(工)委26個、團總支15個、團支部18個、鎮團委14個。年以來,共青團先後榮獲全國鄉村青年文化活動先進區,市團建先進區縣,、先進集體等國家、市級榮譽120餘項。

二、主要做法

全區各級黨組織通過四帶,即:帶思想建設、帶組織建設、帶隊伍建設、帶工作開展,切實發揮黨建帶團建作用,全區團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

(一)從思想上帶,不斷深化團員青年思想政治建設

全區黨團組織按照區委關於思想建設的總體部署和要求,不斷深化團員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各級黨團組織結合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等活動,切實抓好全區團幹部的思想教育,活動中共撰寫學習筆記60多萬字、學習心得80多篇,黨性分析材料30多份,查找出問題40多條,制定整改措施50多項,團員青年永遠跟黨走的理想信念進一步增強。

二是開展主題教育。開展了堅持科學發展,凝聚青春力量,爭做和諧先鋒、我與祖國共奮進,我與同發展等20餘項主題教育,強化了團員青年的爭先、奉獻意識。開展了迎七一、學黨史教育、參觀《西柏坡精神巡迴展》和抗日戰爭紀念館等青年喜聞樂見的活動,進一步增強團員青年的歷史責任感;緊緊抓住建國、建黨、建團、建隊和五四運動等重要紀念日,廣泛開展了我與祖國共奮進,我與大興同發展、立足新起點,創造新業績、為了明天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程等一系列主題教育和道德實踐活動,樹立了一批優秀青少年典型。

三是探索思想教育的新方法和新載體。各級基層黨組織的主要領導堅持定期給團員青年上黨課、做報告,大力開展典型評選和宣傳活動,先後評選了區十大傑出青年、十大傑出青年企業家等,湧現出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 集團團總支和全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民、市十大傑出青年等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個人,充分發揮了典型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二)從組織上帶,不斷健全和鞏固團的基層組織

全區各級黨組織從健全工作制度、擴大組織覆蓋等方面入手,着力強化基層基礎建設。

一是健全工作制度。先後出台了《關於基層團組織負責人列席同級黨組織會議的通知》(辦文[] 號文件)、《中共市區委關於進一步加強共青團工作的意見》(發[] 號)等文件,建立了定期聽取共青團工作的彙報、團區委書記參加區委中心組學習和列席區委常委會、黨建帶團建工作責任等制度,推進了黨建帶團建工作的深入開展。

二是擴大組織覆蓋。在建立健全農村、社區團組織基礎上,不斷加大兩新組織團組織組建力度,認真落實區委關於加強非公黨建的工作要求,組織開展了百日建團競賽活動,新建規模以上非公企業團組織61家,覆蓋率達到91.6%。

三是調整組織班子。先後對班子配備不齊、結構不合理的團組織進行調整充實。切實抓好鎮區兩級團組織換屆工作,指導完成40多個基層團組織換屆工作。及時召開共青團市區代表大會,做好專職團幹部轉崗輸送工作,加快團幹部隊伍流動。

(三)從隊伍上帶,不斷加強團幹部和青年人才隊伍建設

以提高團員青年的能力素質為核心,堅持在選、育、推上下功夫,團幹部和青年人才隊伍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

一是重選拔。下發《關於做好選拔優秀大學生村官兼任農村團幹部工作的意見》,積極推行大學生村官擔任農村團幹部做法,切實將一批優秀大學生村官選配到團幹部崗位。截至目前,全區有527名村官擔任了基層團幹部,約佔村官總數的70%,有效拓寬了農村團幹部選拔任用渠道,改善了團幹部隊伍的年齡和知識結構。

二是重培養。把團幹部的培養納入黨的幹部培養規劃,區委有計劃地安排團幹部進黨校學習培訓,使團幹部的整體素質明顯增強;舉辦全區性的團幹部培訓班14次,累計培訓近5000餘人次,團幹部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升。有計劃地安排團幹部的交流和掛職,建立了優秀基層團幹部進入團區委機關學習交流制度,使基層團幹部進一步得到鍛鍊。

三是重推優。全區各級黨組織注重把推優入黨和推優薦才緊密結合起來,將推優入黨工作和推優薦才工作納入全區總體規劃,通過完善推優機制、規範推優程序、確保推優質量,增強團組織的輸血功能,真正使推優成為黨組織發展青年黨員的主要渠道,使團員成為黨組織發展青年黨員的主要來源。年以來全區有2073名優秀團員經過推優入黨,團組織推優在發展黨員中所佔比例達到30%,共有近61個單位、102名青年進入區青年人才庫,作為青年人才的儲備,為向黨組織推薦打好基礎。

(四)從工作上帶,不斷提高團組織的助手能力

區委為共青團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工作環境,同時也提供了難得的展示平台和工作支持。與此同時,各級共青團組織不負重託,在歷次大型活動和困難任務面前經受住了考驗。

一是抓好志願服務工作。共青團連續奮戰108天,組織10150名城市志願者、46名駕駛員志願者和6050名社會志願者,為中外賓客提供信息諮詢、語言翻譯、應急救助、交通運行等志願服務100萬餘次,發放各類材料10餘萬份,提供安全行車36000餘公里,得到交通部和志願者部以及區委的高度評價,一大批團幹部從中經受住了鍛鍊和考驗。

二是抓好服務國慶工作。高標準組織國慶羣眾遊行與時俱進標語方陣訓練工作,成功動員組織了3400名方陣遊行人員刻苦訓練100天,獲得了區委的高度肯定。在籌辦過程中,區委書記多次聽取專題彙報,並對共青團組織在參與國慶工作中提出更高要求。團區委不辱使命,確保國慶隊伍行進整齊活潑,集結疏散有效到位,充分展現出的良好形象和青年人敢於擔當的敬業精神,並在年底區委督察考核評比中被評為全區先進單位。

三是抓好青年創業工作。成立共青團創業青年夜校和ybc(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服務站,已籌得啟動資金900餘萬元;實施區青年網上創業扶助項目,有132人實現了不同形式的網上創業;開通創業網站,組建全市首個區級青年就業創業基金,基金初始規模近30萬元;建立21家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提供見習崗位870餘個;舉辦青春建功新農村、青年創業大講堂等培訓班、就業招聘會、洽談會等31期,培訓青年2萬餘人次,提供就業崗位1萬餘個,有3400餘名青年達成了就業意向,培育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8名,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三、存在問題

1、團幹部相關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

整體上看,全區團幹部編制較少,兼職較多,工作量大,是目前開展團工作的一個難題。團幹部多為兼職,甚至是身兼多職,使基層團幹部難以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共青團工作中。團幹部待遇未得到足夠重視,有些基層團幹部政治、經濟待遇沒有得到落實。此外,基層團幹部的轉崗問題沒有政策保障,轉崗存在一定困難,某種程度上影響其工作積極性。

2、對共青團工作的支持和保障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

基層團組織普遍缺乏活動經費。由於無從落實活動經費來源,團組織的正常活動受到一定影響。活動陣地資源缺乏。另外,一些村(社區)對團支部工作沒有給予必要的重視和支持,以致一些村(社區)團支部沒有經費開展工作。

3、黨建帶團建工作發展不夠均衡

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工作發展不平衡;二是同一地區同一行業的不同單位之間的工作發展不平衡。比如黨團員相對集中的教育、衞生、公安等系統黨建帶團建工作較為紮實,進展順利。而一些經濟相對落後的鎮和街道以及規模較小的單位則發展相對緩慢。

四、關於進一步加強黨建帶團建工作的措施和建議

(一)關於新形勢下深化黨建帶團建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1、要力求在發揮作用上取得新突破。一要服務大局,就是要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為加快三個北京建設以及區域發展的中心任務作貢獻。二要服務社會,就是要投身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動員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三要服務青年,就是要服務青年成長成才的需求和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注重提高為青年羣眾服務的質量。

2、要進一步推動團組織建設實現新發展。一是教育引導活團建。堅持把團組織的思想建設放在首位,注重實效抓緊抓好。堅持以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為載體,加強和改進團幹部與團員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團員青年的思想認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二是典型引路促團建。繼續以創建五四紅旗團委(支部)活動為載體,積極開展三級聯創,全面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通過確定重點創建單位,樹立典型,積極促進基層團建工作的順利開展。三是建設隊伍強團建。隊伍建設包括團員和團幹部隊伍建設,要着眼於提高這兩支隊伍的素質,提高團的戰鬥力,切實抓好這兩支隊伍的教育和培訓。

3、要進一步完善黨建帶團建的工作機制。黨建帶團建重要是從制度和政策層面上解決黨建帶團建的工作機制問題。各級黨委要把黨建帶團建工作納入基層組織建設的整體佈局中,建立起基層黨建帶團建的領導責任制,堅持黨委負總責,基層黨組織和團組織的主要負責人負直接領導責任,層層抓落實。在此基礎上,重點制定和完善三項制度:一是定期研究共青團工作制度。各級黨組織每年專題研究共青團工作應不少於兩次,分管領導每季度必須聽取一次團的工作彙報;二是基層黨建帶團建目標管理責任制度。要推行黨建帶團建目標管理責任制度,形成目標共訂、內容銜接、機制配套、相互促進的基層黨建帶團建目標管理機制;三是黨建帶團建督促檢查制度。黨委組織部要堅持把黨建帶團建工作的主要內容列入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目標考核,每年對各基層單位黨建帶團建各項工作進行督查、考核,在督查中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限期整改。

(二)關於對進一步加強全市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1、要把團建納入黨建的總體規劃中。認真建立健全黨建帶團建的工作機制。一是堅持黨團工作同步規劃、同步部署、同步推進。將團建工作納入同級黨委工作實績考核,並佔到一定分值;二是堅持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健全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及有關部門和單位聯席會議制度,共同協商研究青年工作中的突出問題,指導督促有關部門和單位落實政策,解決問題;三是堅持《黨章》關於團的縣級和縣級以下各級委員會書記,企業事業單位團的委員會書記,是黨員的,可以列席同級黨的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的會議的規定。

2、要正確處理帶與靠的關係,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基層團組織既要有積極爭取黨組織帶的意識,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取得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密切配合。在黨組織幫助下,營造各方面力量關心、支持團的工作的良好氛圍,為團組織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同時,又要有主動靠的思想,主動圍繞黨的工作部署和中心工作,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經常地向黨組織彙報工作,以取得黨組織在工作上更多的瞭解和支持,以實際行動推動團建工作的新發展。

3、要在活字上做文章,力爭使團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影響全體青年。基層組織的活力直接的體現就是對青年的吸引和凝聚。要堅持黨建帶團建的原則,積極推動大學生村官、大學生社會工作者等羣體以多種方式參與基層團組織建設。要廣泛動員社會資源,藉助社會中介組織力量,大力發展青少年公益事業,為青少年服務。通過黨建帶團建,不斷鞏固、調整、發展團的基層組織,使團的基層組織與經濟社會結構發展變化相適應,與青年羣體的社會分佈相適應,能夠切實在服務大局和服務青年的有機結合中不斷增強內在活力。

(三)關於對進一步加強全市團幹部和青年幹部隊伍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1、要建立團幹部選拔配備和管理使用機制。各級黨組織要把團的崗位作為培養鍛鍊黨的後備幹部的重要崗位,將優秀團幹部納入黨組織的青年人才庫,切實做好團幹部的培養、選拔、任用以及輸送工作。要把團幹部培訓列入中青年幹部培訓的整體格局,要進一步拓寬團幹部的選拔渠道,把德才兼備、有培養前途的優秀青年幹部選拔到團的崗位上來。要改變目前部分單位團委書記兼職過多、負擔過重、團組織班子不齊的現象。團委書記要儘量做到專職專用,確保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開展團的工作。創造條件讓最年輕的班子成員擔任團委書記。切實做好基層團幹部的掛職、交流、輪崗工作,豐富團幹部的閲歷和實踐經驗,拓寬知識面,提高工作能力。要高度重視並有計劃地做好專職團幹部的轉崗工作,對因年齡原因轉崗的團幹部,單位黨組織均要給予妥善安排,讓其再圖發展。

2、要堅持團幹部雙重管理制度。團幹部的管理以同級黨委為主,上級團組織協管。要重視和加強團幹部的培養教育工作。要把團幹部的培訓納入黨的幹部培訓規劃,加強對團幹部的政治業務培訓,保證團(工)委書記、團(總)支部書記每年的培訓時間。建立和推行團幹部上、下掛職和橫向交流、輪崗制度,積極為團幹部開闊視野、豐富實踐經驗、增長知識才幹創造條件。

(四)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市青年人才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1、要在選人觀念上求新。做到四個樹立:樹立選人看主流、看本質、看發展的思想;樹立面向大眾、競爭擇優的用人思想;樹立用人之長、才盡其用的育人思想;樹立公道正派、唯賢是舉的伯樂思想。

2、要在選人視野上求寬。要着眼全局,着眼基層,拓寬視野,注重從系統內外,廣覓才源,要把青年人才的培養納入全區人才隊伍建設整體機制中。

3、要在育人的方式上求實。要堅持在實踐中育人。通過黨校培訓、下派鍛鍊、內外交流等途徑,力爭在理論學習、實踐鍛鍊與教育管理等環節,提高團員青年整體素質。

4、要在用人的機制上求活。要把各類青年人才凝聚起來,帶領他們為黨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和聰明才智。要營造尊重青年人才、理解青年人才的良好氛圍,建立青年人才脱穎而出的機制。既要為青年人才的使用牽線搭橋,又要為青年人才搭建發揮才能的舞台,培養一支龐大的青年人才大軍。團組織要積極爭取黨和政府對青年人才工作的支持,通過出台政策,優化青年人才工作的外部環境。

(五)關於促進全市青少年社會組織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1、加大社會動員,完善工作格局。通過社會動員,把一大批志願、公益、科技、環保、興趣類的青少年社團集結在共青團周圍,不斷完善以共青團為核心的青年工作格局。同時努力構建以團組織為核心,青年聯合會、少先隊組織為骨幹,包括青年志願者協會等各類青年社團在內的青少年組織體系。

2、創新聯繫方式,服務青年發展。更好地發揮團結、服務廣大青年的作用。探索利用互聯網、手機等現代化手段,通過qq羣、飛信羣等系統,及時聯繫和服務青少年社會組織,擴大對青年的影響。加強對青少年社會組織的引導,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對青少年社會組織實行分類指導,通過聯合活動等方式,探索將其納入團組織的覆蓋、指導和聯繫範圍,延伸團的工作手臂。

3、加強信息交流,實現共同發展。發揮共青團組織和信息網絡優勢,建設青少年社會組織間的交流平台和信息平台,形成服務青少年發展的合力。加強與工會、婦聯等其他樞紐型社會組織間的工作互動,相互借鑑,共享資源,共同推進。

五、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推動黨建帶團建工作實現新發展

根據區委《關於進一步深化創先爭優活動的意見》(發〔〕號)文件精神,團區委高度重視,結合共青團工作實際,制定並下發《關於在全區共青團系統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實施方案》。活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落實行動計劃和建設南部現代製造業新區的新形勢新任務,按照區委確定的新區建設我爭先,大興發展我奉獻的活動主題,從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四項基本職能入手,確定共青團系統創先爭優活動以固本強基聚青年,服務大局爭一流為主題,從不同領域基層團組織、不同類型團員實際出發,明確主題,創新載體,統籌推進,分類實施,確保實效。

農村團組織以建設新農村、青年爭先鋒為主題,以政策法規進農家、環境衞生進農家、致富本領進農家為手段,倡導新的生產生活方式,引導農村青年成長成才。按照拆遷轉制過程中的四有要求,做好拆遷青年引導工作,注重扶持宣傳區域內的各類青年典型,發揮典型示範作用,激發農村青年積極性、創造性。

街道社區團組織以服務居民羣眾、構建文明社區為主題,廣泛開展安民、利民、便民活動,引導街道社區青年黨團員爭做勤奮學習的模範、服務羣眾的模範、遵紀守法的模範、爭創佳績的模範、促進和諧的模範。認真落實社區服務網絡體系,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着力解決社區服務設施、環境衞生、治安防範、鄰里關係和居民心理健康教育等問題,充分發揮青年黨團員在和諧社區建設中的作用。

企業團組織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對企業發展貢獻度為主題,把創先爭優活動與引導青年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弘揚職業文明等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建立行業誠信體系,建設企業和諧文化,通過黨團員責任區、團員先鋒崗等形式發揮青年黨員和共青團員的作用。

機關團組織以改進作風,提高效能為主題,深入開展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動,積極創建五型機關,通過團員先鋒崗、黨員示範窗口等發揮青年黨團員作用,切實改進作風,提高機關服務質量和水平。

學校團組織以提高教學水平,服務教育發展為主題,組織開展比師德師風、賽教學教研活動,引導青年教職工教書育人做楷模、服務發展當先鋒,引導青年學生黨團員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各級團的組織都應以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和載體,深化黨建帶團建工作。在創先爭優活動中,要求各級團組織比服務,爭做服務大局先鋒隊;各級團幹部比作為,爭做幹事創業生力軍;廣大青年比參與,爭做文明和諧先行者,努力將創先爭優活動與黨建帶團建工作相結合,與加強基層黨建工作、建設學習型團組織相結合,統籌兼顧,有序推進。

【第3篇】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建工作的調研報告

近年來,隨着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區的社會力量辦學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湧現出一批辦學規模較大、辦學質量較高的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在教育事業發展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我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建工作也起步較早,如濱海學院早在 1992年建校之初就成立了團委併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其他入駐我區的較大規模的社會力量辦學單位也都迅速成立了團並開展了富有實效的活動。但我們還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的工作從整體上看基礎還很薄弱,團組織的戰鬥力、凝聚力不能充分發揮,個別的團組織甚至處於癱瘓狀態。如何貫徹實施團省委“凝聚力工程”和團市委“細胞工程”,加強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建工作,是一個緊迫的課題。為此,團委對我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團建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發展現狀及其團建工作特點

(一)我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發展現狀

自 1992年我區第一所也是全省第一所民辦自立職業高中誕生至今,全區各級各類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已達58所。這些按性質可以分為:學歷教育學校10所(其中民辦高校2所、十五年一貫制普通教育學校1所,職業學校(中專)7所),非學歷學校48所(其中非學歷民辦高校5所,聯辦中專學歷教育學校14所,其餘為電腦類、語言類、藝術類業餘培訓學校;按辦學形式可以分:全日制學校22所,業餘培訓學校36所。濱海學院、黃海學院、南洋學校、博益學校、拓譜計算機學校、奧林特外事翻譯學校、黃埔職業學校等7所學校共徵地1300餘畝,自建校舍36萬餘平方米。

截止到 2003年底,全區共有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全日制在校30560餘人,教職員工2150人,共為社會輸送具有一定專業技術特長的生3萬餘人,極大地豐富了我區人才市場,基本滿足了開發區內、外資的用工需求,對我區和社會事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我區社會力量辦學單位的數量、規模、檔次和管理走在了全市社會力量辦學單位前列,其中,濱海學院是全市第一所也是全省第一所有獨立發放大專學歷資格的民辦高校,南洋學校是青島市2001年唯一一所a級學校。

【第4篇】小商品城團建工作調研報告

小商品城是集團開發的市級重點建設項目。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省教育廳掛牌設立的全國首家省級教育用品集中採購基地,市場總佔地350畝,總投資5億元,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容納經營户2000餘户。市場團委下設6個團總支、33個團支部,共有團員青年212名。近年來,小商品城團委在市場黨總支的正確領導下,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緊密結合自身實際特點,積極探索市場團建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按照“辦一處市場、建一處團組織”的工作思路,為市場團員安家落户,同時根據小商品城流動團員多的特點,運行網格化管理模式,小商品城呈現出“團旗飄起來、作用顯出來、市場旺起來”的良好格局。

一、健全組織機構,夯實組織基礎

抓好市場團建首先是健全組織機構,夯實組織基礎。為保證基層團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經報團區委批准,成立了小商品城團委,同時選任43名優秀青年人才擔任團組織幹部,同時根據市場品類和區域劃分,設立了文體區等6個團總支和市君發禮品有限公司等33個團支部,各團支部書記作為支部下派的團建聯繫員,具體負責聯繫廣大團員、傳達上級精神、組織各項活動,實現對市場的共同管理。

二、加強陣地建設,完善管理制度

加強陣地建設,完善管理制度是市場團建的有一個重要方面,小商品城先後投入十幾萬元,設立了團委辦公室、青年維權中心、青年活動中心、基層團校、會議室、閲覽室、健身室,配備了各類圖書、健身器材等。先後多次邀請市委黨校和人大講師團專家,前來講授科學發展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有關法律法規方面的知識,舉辦企業管理、財會管理、物業管理等基層知識培訓,使團員幹部隊伍思想覺悟、法治觀念、專業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提高。先後組織廣大團員集中觀看了《牛玉儒》、《孔繁森》、《沂蒙六姐妹》等主旋律電影光盤,集中收看了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專題報道,使廣大團員幹部深受教育啟迪,對黨的現階段路線、方針、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再就是加強建章立制工作,我們先後制定出台了《三會一課制度》、《團員學習教育制度》、《團員管理制度》、《青年維權崗職責》、《團員權利與義務》、《小商品城團幹部六帶頭》等,建立健全了《團員檔案》、《流動團員檔案》,對市場管理和基層團組織建設開闢專欄,設立場務公開欄。堅持把制度落實放在重要位置,例如在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方面,小商品城團委每季度不定期召開2—3次會議,將市場重要問題和決策進行通報,對涉及市場收費、行業競爭等關係業户切身利益的問題,在會上充分討論研究,鼓勵團員青年們積極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和意見。

三、創新流動團員管理模式,發揮旗幟作用

小商品城團委從工作實際出發,堅持探索創新。在具體工作中,一是根據外來流動團員多的特點,採取劃分經營品類、固定團員聯繫流動團員的網格化管理模式。每個支部有一名固定團員,聯繫、幫帶5——8名流動團員,這樣便能把整個小商品城團員青年凝聚起來。二是推進黨建帶團建工作。團是黨的先鋒軍,團在黨的領導下,小商品城團委積極爭取黨總支支持,推進市場黨員幫扶團員,帶動團員發揮作用。總支委員宋連勝是市場大户,同時兼任小商品城商會會長,他主動幫助一家因經營不善陷入困難的青年業户,除借支部分資金外,還將自己經營的紅雙喜牌球拍等暢銷產品交給困難户代銷,並給予一定的價格和利潤分成優惠政策,使這名困難業户很快起死回生。三是深入開展團員先鋒評選活動,按照評選標準評選出素質高、業績強、貢獻大、帶動作用顯著的客户,給予團員先鋒榮譽稱號,截至目前,市場共評選出15名團員先鋒。四是推行無職團員設崗定責,引導廣大團員以市場為家,在搞好經營的同時,擔當通訊員、衞生員、調解員、聯絡員、安全員的職責,通過這一主題活動,30多名團員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成為市場管理的好助手,擴大了團組織在客户羣眾中的影響,使越來越多的青年經營户積極向團組織靠攏。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強團組織的吸引力

一是五四青年節,為豐富青年的生活,由小商品城團委組織舉辦了跳繩比賽、拔河比賽、聯誼晚會等系列活動。

二是小商品城團委組織部分團員青年到揚州瘦西湖遊玩,陶冶情操。小商品城黨總支帶領優秀團員青年參加上海文博會。

三是小商品城處在市場中心,面對創建文明城、衞生城等艱鉅任務,小商品城團委積極組織團員青年分發傳單,打掃市場衞生,發放文明指數調查問卷,團員青年逐步樹立了自覺承擔創城重任的意識。

四是宣傳普及《食品安全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規及國防知識。團委組織團員青年參加了以消防安全為主題的知識競賽活動,增強了大家安全防範意識。

實踐證明,小商品城通過紮實有效的團建工作,充分發揮了基層團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團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增強了團組織的凝聚力,促進了市場的和諧穩定發展。目前,小商品城市場繁榮,經營業態提升,管理模式升級,服務理念轉變,整個市場客户羣鞏固率達100%,商品門類由原來的1500餘個增加到4000多個,其中全國著名品牌商品佔有率達70%,國際知名品牌也達到10%,成為全國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

總之,小商品城團委在黨總支以及上級團委的統一領導下,積極開展團建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與各級領導的要求和兄弟單位相比,我們的工作還有很大差距。今後,我們市場團委將認真總結經驗,強化措施,加強領導,把市場團建工作推向一個新的層次,努力為全市經濟建設和中國商城的持續繁榮做出新貢獻。

【第5篇】新形勢下社區團建工作調研報告

社區團組織是黨與人民羣眾聯繫的橋樑與紐帶,是社區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強社區團組織建設,是服務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必然要求。只有切實加強社區團組織建設,不斷增強團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才能更好地團結、教育和帶領青年,促進社區的兩個文明建設,推動和諧社區建設進程。我做為xx街道xx路社區下派幹部,自20xx年6月至今在xx路社區任團支部書記、宣傳幹事。經過一年來的社區工作體驗,使我進一步瞭解社區工作的艱辛,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磨鍊了意志,綜合素質、工作能力、領導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收穫很大。現就社區團組織建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談談自己的想法。

存在的問題:

1、社區團組織工作職能切入面過於狹窄。眼下,我市社區團的工作多以青年志願服務為主要形式,從而形成了要求青年奉獻多、給予青年關心少;單純強調思想覺悟的多,關注青年物質需求的少;偏重於面上的活動多,具體的服務少。

2、對青年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幫助、服務不夠。比如就業問題、大齡青年的婚姻問題等,很多社區團組織沒有能力、沒有機構直接給予幫助和服務,因而對青少年而言團組織的歸屬感不強。

3、社區團組織的作用發揮不充分。眼下,我市大部分社區雖然配備了支部書記,但由於社區居委會人手少,事情頭緒多,團支部的工作投入時間較少,在團員青年管理、活動組織協調、青少年思想教育等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諸如團員青年底數不清,活動單一缺乏實效。

4、社區內青年中心利用率不高。青年中心雖然已經建立,但作用沒有真正發揮出來。

對加強社區團組織建設的建議:

1、更新觀念,確立社區黨建帶動團組織建設的新思路。近幾年來,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我市社會經濟結構、組織形式、經濟成份和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使社區成為城市各類社會矛盾的交叉點、彙集地和城區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黨的執政地位和執政基礎能否鞏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基層能否落實,關鍵在於加強社區黨的建設,而加強黨建的重要環節就是要加強社區團組織建設。加強社區團組織建設既是深化社區管理、加強社區建設的客觀需要,也是發揮黨組織在社區建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的必然要求。明確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和發揮黨的政治優勢,不僅要靠黨組織自身建設的加強,而且要靠團組織及其他各類羣眾性組織加強各自的建設,以增強黨的工作的影響力和滲透力,才能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加強社區團組織建設必須堅持走以黨建帶動團建設的路子,確保團組織的工作在同級黨組織領導和指導下進行,不遊離於黨領導之外;同時又針對團組織的工作特點,充分發揮獨特作用和自身優勢,共同搞好和諧社區的建設。

2、整合資源,構建社區團建新格局。要充分發揮社區直接面向羣眾,聯繫社會各界橋樑紐帶的優勢,以社區團組織為依託,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整合轄區資源,通過開展各種文體活動,志願服務,幫扶幫困等團的活動,達到關注青少年,引導青少年,服務青少年的目的。關注青少年,就是對轄區青少年的底數、情況要充分掌握;引導青少年,就是把青少年的思想引導到黨的大政方針政策上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榮辱觀;服務青少年,就是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讓廣大青少年體會到黨和政府的關心。社區共青團工作必須與駐社區單位相配合,如果不能充分利用社區內的資源,那麼,社區內團的工作開展將非常困難,而駐社區單位,是社區所能利用的最大資源。社區團組織應當與社區內單位及單位團組織緊密配合,充分發揮各方優勢,開發適合共青團發展的項目與工作。項目是社區共青團工作發展的生命,必須以項目為依託,促進社區共青團工作的長足發展。在開展社區團的工作中,要注意深挖特色,在條件較成熟的社區開展特色性的工作,形成自己的品牌,變成項目,贏得大家的關注和政府的人力與資金支持。

3、以服務為主導,增強團組織的輻射力和凝聚力。社區團組織要了解和把握各類青年羣體的思想特點、成長需求和思想動態,切實把握並反饋青年在市場經濟、多元價值和社會發展領域多變化背景下的思想和活動特點,針對青年面臨的現實問題,堅持圍繞團組織的職能和特點,以服務社區建設和團員青年為切入點,依託社區服務項目,努力為居民羣眾和廣大團員青年提供多種形式的服務。團組織要緊緊抓住社區環境建設、再就業工作等黨政所急、百姓所盼的難題、難點問題,發揮自身優勢,積極主動為羣眾排憂解難。通過組織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等在社區開展的如扶貧、幫困、教育、醫療保健服務、科普講座、心理諮詢以及再培訓、再就業等活動,切實幫助居民解決在生活和學習等方面遇到的困難。通過這些務實的服務行動來擴大團組織影響力、輻射力和凝聚力。

4、增強社區理念,營造互助和諧的社區人際關係。培養社區居民和青少年參與社區建設的意識,增強歸屬感、責任感和認同感,形成和諧的人際關係是社區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我市各社區團組織要加強集體主義精神教育,在尊重青年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動員青年參與社區志願服務活動,幫助青年樹立應有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培育富有特色的社區文化,社區青年文化應當為社區青年所共同創造、共同分享,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組織開展好廣泛參與的社區服務活動。社區意識不單從接受服務中培育,更要通過居民提供服務、參與社區生活的方式來培養。

【第6篇】黨建帶團建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以提高團員青年的能力素質為核心,堅持在“選、育、推”上下功夫,團幹部和青年人才隊伍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的黨建帶團建工作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奎年來,××區各級黨組織始終重視和關心共青團的建設與發展,積極探索黨建帶團建工作的新路子,領導團組織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積極為團組織創造有利工作條件,逐步形成了“以黨建帶團建,抓團建促黨建,黨團共建”的工作格局,有力地推動了大興共青團工作的全面發展。

一、基本情況

全區黨建帶團建工作按照同規劃、同推進、同考核,從完善黨建帶團建目標責任、協調聯繫、檢查考核等機制入手,實現了有計劃、分層次地推進黨建帶團建工作。目標責任更加明確。區委把團的建設納入黨建工作總體佈局,出台了《關於加強黨建帶團建工作的意見》的指導性文件。同時每年將希望工程專題項目納入全區辦實事計劃,明確完成時限和要求。考核機制更加完善。區委結合“三級聯創”檢查,把團組織建設情況納入對各鎮和村級組織建設的考核體系中。團區委還組織共青團系統專項考核,明確考核標準,分類考核打分。黨團聯繫機制更加健全。建立了定期溝通匯報、工作協調、重大問題協商等機制。

控至××年12月,全區共有團員27697名,團青比例達到40%。其中女團員14488名,佔團員總數的52%,少數民族團員637名,佔團員總數的2%。全區共有專兼職團幹部1571名,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團幹部佔到0.2%,團幹部中黨員佔到12%。全區共有團組織677個,其中區直屬團(工)委26個、團總支15個、團支部18個、鎮團委14個。××年以來,××共青團先後榮獲全國鄉村青年文化活動先進區,××市團建先進區縣,××、××先進集體等國家、市級榮譽120餘項。

二、主要做法

全區各級黨組織通過“四帶”,即:帶思想建設、帶組織建設、帶隊伍建設、帶工作開展,切實發揮黨建帶團建作用,全區團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

(一)從思想上帶,不斷深化團員青年思想政治建設

全區黨團組織按照區委關於思想建設的總體部署和要求,不斷深化團員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各級黨團組織結合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和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等活動,切實抓好全區團幹部的思想教育,活動中國共產黨撰寫學習筆記60多萬字、學習心得80多篇,黨性分析材料30多份,查找出問題40多條,制定整改措施50多項,團員青年永遠跟黨走的理想信念進一步增強。

二是開展主題教育。開展了“堅持科學發展,凝聚青春力量,爭做和諧先鋒”、“我與祖國共奮進,我與××同發展”等20餘項主題教育,強化了團員青年的爭先、奉獻意識。開展了“迎‘七一’、學黨史”教育、參觀《西柏坡精神巡迴展》和抗日戰爭紀念館等青年喜聞樂見的活動,進一步增強團員青年的歷史責任感;緊緊抓住卡國、建黨、建團、建隊和“五四”運動等重要紀念日,廣泛開展了“我與祖國共奮進,我與大興同發展”、“立足新起點,創造新業績”、“為了明天——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程”等一系列主題教育和道德實踐活動,樹立了一批優秀青少年典型。

三是探索思想教育的新方法和新載體。各級基層黨組織的主要領導堅持定期給團員青年上黨課、做報告,大力開展典型評選和宣傳活動,先後評選了“××區十大傑出青年”、“十大傑出青年企業家”等,湧現出“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 ××集團團總支和全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民——××、××市十大傑出青年——××等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個人,充分發揮了典型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二)從組織上帶,不斷健全和鞏固團的基層組織

全區各級黨組織從健全工作制度、擴大組織覆蓋等方面入手,着力強化基層基礎卡設。

一是健全工作制度。先後出台了《關於基層團組織負責人列席同級黨組織會議的通知》(××辦文[××] ××號文件)、《中國共產黨××市××區委關於進一步加強共青團工作的意見》(××發[××] ××號)等文件,建立了定期聽取共青團工作的彙報、團區委書記參加區委中心組學習和列席區委常委會、黨建帶團建工作責任等制度,推進了黨建帶團建工作的深入開展。

二是擴大組織覆蓋。在建立健全農村、社區團組織基礎上,不斷加大“兩新”組織團組織組建力度,認真落實區委關於加強非公黨建的工作要求,組織開展了“百日建團競賽”活動,新建規模以上非公企業團組織61家,覆蓋率達到91.6%。

三是調整組織班子。先後對班子配備不齊、結構不合理的團組織進行調整充實。切實抓好鎮區兩級團組織換屆工作,指導完成40多個基層團組織換屆工作。及時召開共青團××市××區代表大會,做好專職團幹部轉崗輸送工作,加快團幹部隊伍流動。

(三)從隊伍上帶,不斷加強團幹部和青年人才隊伍建設

以提高團員青年的能力素質為核心,堅持在“選、育、推”上下功夫,團幹部和青年人才隊伍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

一是重選拔。下發《關於做好選拔優秀大學生村官兼任農村團幹部工作的意見》,積極推行大學生村官擔任農村團幹部做法,切實將一批優秀大學生“村官”選配到團幹部崗位。截至目前,全區有527名村官擔任了基層團幹部,約佔村官總數的70%,有效拓寬了農村團幹部選拔任用渠道,改善了團幹部隊伍的年齡和知識結構。

二是重培養。把團幹部的培養納入黨的幹部培養規劃,區委有計劃地安排團幹部進黨校學習培訓,使團幹部的整體素質明顯增強;舉辦全區性的團幹部培訓班14次,累計培訓近5000餘人次,團幹部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升。有計劃地安排團幹部的交流和掛職,建立了優秀基層團幹部進入團區委機關學習交流制度,使基層團幹部進一步得到鍛鍊。

三是重“推優”。全區各級黨組織注重把“推優入黨”和“推優薦才”緊密結合起來,將“推優入黨”工作和“推優薦才”工作納入全區總體規劃,通過完善“推優”機制、規範“推優”程序、確保“推優”質量,增強團組織的“輸血”功能,真正使“推優”成為黨組織發展青年黨員的主要渠道,使團員成為黨組織發展青年黨員的主要來源。××年以來全區有2073名優秀團員經過“推優”入黨,團組織“推優”在發展黨員中所佔比例達到30%,共有近61個單位、102名青年進入××區青年人才庫,作為青年人才的儲備,為向黨組織推薦打好基礎。

(四)從工作上帶,不斷提高團組織的助手能力

區委為共青團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工作環境,同時也提供了難得的展示平台和工作支持。與此同時,各級共青團組織不負重託,在歷次大型活動和困難任務面前經受住了考驗。

一是抓好××志願服務工作。××共青團連續奮戰108天,組織10150名城市志願者、46名駕駛員志願者和6050名社會志願者,為中外賓客提供信息諮詢、語言翻譯、應急救助、交通運行等志願服務100萬餘次,發放各類材料10餘萬份,提供安全行車36000餘公里,得到××交通部和志願者部以及區委的高度評價,一大批團幹部從中經受住了鍛鍊和考驗。

二是抓好服務國慶工作。高標準組織國慶羣眾遊行“與時俱進”標語方陣訓練工作,成功動員組織了3400名方陣遊行人員刻苦訓練100天,獲得了區委的高度肯定。在籌辦過程中,區委書記多次聽取專題彙報,並對共青團組織在參與國慶工作中提出更高要求。團區委不辱使命,確保國慶隊伍行進整齊活潑,集結疏散有效到位,充分展現出××的良好形象和青年人敢於擔當的敬業精神,並在年底區委督察考核評比中被評為全區先進單位。

三是抓好青年創業工作。成立××共青團創業青年夜校和ybc(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服務站,已籌得啟動資金900餘萬元;實施“××區青年網上創業扶助項目”,有132人實現了不同形式的網上創業;開通“創業××”網站,組建全市首個區級青年就業創業基金,基金初始規模近30萬元;建立21家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提供見習崗位870餘個;舉辦“青春建功新農村”、“青年創業大講堂”等培訓班、就業招聘會、洽談會等31期,培訓青年2萬餘人次,提供就業崗位1萬餘個,有3400餘名青年達成了就業意向,培育“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8名,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三、存在問題

1、團幹部相關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

整體上看,全區團幹部編制較少,兼職較多,工作量大,是目前開展團工作的一個難題。團幹部多為兼職,甚至是身兼多職,使基層團幹部難以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共青團工作中。團幹部待遇未得到足夠重視,有些基層團幹部政治、經濟待遇沒有得到落實。此外,基層團幹部的轉崗問題沒有政策保障,轉崗存在一定困難,某種程度上影響其工作積極性。

2、對共青團工作的支持和保障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

基層團組織普遍缺乏活動經費。由於無從落實活動經費來源,團組織的正常活動受到一定影響。活動陣地資源缺乏。另外,一些村(社區)對團支部工作沒有給予必要的重視和支持,以致一些村(社區)團支部沒有經費開展工作。

3、“黨建帶團建”工作發展不夠均衡

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工作發展不平衡;二是同一地區同一行業的不同單位之間的工作發展不平衡。比如黨團員相對集中的教育、衞生、公安等系統“黨建帶團建”工作較為紮實,進展順利。而一些經濟相對落後的鎮和街道以及規模較小的單位則發展相對緩慢。

四、關於進一步加強黨建帶團建工作的措施和建議

(一)關於新形勢下深化黨建帶團建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1、要力求在發揮作用上取得新突破。一要“服務大局”,就是要圍繞黨的中心工作,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為加快“三個北京”建設以及區域發展的中心任務作貢獻。二要“服務社會”,就是要投身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動員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三要“服務青年”,就是要服務青年成長成才的需求和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注重提高為青年羣眾服務的質量。

2、要進一步推動團組織建設實現新發展。一是教育引導活團建。堅持把團組織的思想建設放在首位,注重實效抓緊抓好。堅持以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為載體,加強和改進團幹部與團員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團員青年的思想認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二是典型引路促團建。繼續以創建“五四紅旗團委(支部)”活動為載體,積極開展“三級聯創”,全面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通過確定重點創建單位,樹立典型,積極促進基層團建工作的順利開展。三是建設隊伍強團建。隊伍建設包括團員和團幹部隊伍建設,要着眼於提高這兩支隊伍的素質,提高團的戰鬥力,切實抓好這兩支隊伍的教育和培訓。

3、要進一步完善黨建帶團建的工作機制。黨建帶團建重要是從制度和政策層面上解決黨建帶團建的工作機制問題。各級黨委要把黨建帶團建工作納入基層組織建設的整體佈局中,建立起基層黨建帶團建的領導責任制,堅持黨委負總責,基層黨組織和團組織的主要負責人負直接領導責任,層層抓落實。在此基礎上,重點制定和完善“三項制度”:一是定期研究共青團工作制度。各級黨組織每年專題研究共青團工作應不少於兩次,分管領導每季度必須聽取一次團的工作彙報;二是基層黨建帶團建目標管理責任制度。要推行黨建帶團建目標管理責任制度,形成目標共訂、內容銜接、機制配套、相互促進的基層黨建帶團建目標管理機制;三是黨建帶團建督促檢查制度。黨委組織部要堅持把黨建帶團建工作的主要內容列入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目標考核,每年對各基層單位黨建帶團建各項工作進行督查、考核,在督查中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限期整改。

(二)關於對進一步加強全市共青團基層組織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1、要把團建納入黨建的總體規劃中。認真建立健全黨建帶團建的工作機制。一是堅持黨團工作同步規劃、同步部署、同步推進。將團建工作納入同級黨委工作實績考核,並佔到一定分值;二是堅持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健全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及有關部門和單位聯席會議制度,共同協商研究青年工作中的突出問題,指導督促有關部門和單位落實政策,解決問題;三是堅持《黨章》關於“團的縣級和縣級以下各級委員會書記,企業事業單位團的委員會書記,是黨員的,可以列席同級黨的委員會和常務委員會的會議”的規定。

2、要正確處理“帶”與“靠”的關係,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基層團組織既要有積極爭取黨組織“帶”的意識,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取得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密切配合。在黨組織幫助下,營造各方面力量關心、支持團的工作的良好氛圍,為團組織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同時,又要有主動“靠”的思想,主動圍繞黨的工作部署和中心工作,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經常地向黨組織彙報工作,以取得黨組織在工作上更多的瞭解和支持,以實際行動推動團建工作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