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兒童院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9.46K

兒童院調研報告多篇

兒童院調研報告篇1

改革開放以來,廣大農民極力想擺脱對土地的依賴,尤其是中青年農民紛紛離開家鄉到外地打工,賺錢 闖天下 。隨之而來是一個新的羣體的誕生 農村留守兒童。目前,我國已有農村留守兒童20xx萬人,這個數字使農村留守兒童成為不可忽視的羣體,並且這個數字仍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如何引導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巨大的挑戰。居力很鎮關工委為此特進行了一次專項調查,現彙報如下:

基本狀況

農村留守兒童量不大。留守率與地方經濟發展成負相關,即地方經濟越強,留守率就越低,地方經濟越弱,留守率就越高,近幾年我鎮經濟發展總體水平較高,農村外出打工人員比例大大降低。經統計我鎮農村留守兒童(父母雙方均外出務工且達到一年以上的義務階段的農村孩子)總數為112人。

絕大多數留守兒童是隔代監護。112名留守兒童中,隨祖(外)父母生活的有87名,約佔78%,25名的孩子被託付在學校寄宿(均為中學生),佔留守兒童總數的22%。

留守兒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一般來説,現在的祖輩大多認識到學習對孩子未來的重要性,都能督促孩子在家完成作業,好好學習。加上國小生其認知水平主要還處於形象思維發展階段,其成長需要主要停留在生理的物質需求和心理上的依戀需求上,祖父母基本上可以滿足,所以大部分的留守兒童較懂事,表示理解父母的辛苦,能按時完成作業,學習成績也較好,自理能力較強。

絕大多數留守兒童情感發育正常,無不良嗜好,品德良好。在被調查的留守兒童中,所有孩子都非常想念在外工作的父母,希望父母在家陪伴自己,或至少要能一人在家。被調查的留守兒童不存在違法亂紀的現象,在學校均遵守紀律,品德較好。

存在的主要問題

情感缺失,農村留守兒童的最大問題

雙親關愛缺位導致留守兒童孤獨感增強。隔代監護型和親友代管的孩子,爺爺奶奶和親友通常是隻求物質、生活上全方位的滿足,對留守兒童思想品德引導較少,教育管理方法比較簡單,孩子思想波動且出現心理障礙時,不懂得及時溝通,常常使留守兒童缺乏心理慰籍而產生較強的孤單感。通過調查和走訪瞭解到:居力很鎮外出打工的父母大多數從事餐飲服務、建築行業,只在春節回家一段時間又要外出。雖然大部分父母會定期打電話回家,但是和子女談話的內容一般僅限於簡單地詢問生活和學習的情況,到家後,大部分父母還要到各家串門,真正能夠和子女進行談心交流的時間少之又少。

隔代教育力不從心

居力很鎮農村的留守兒童被監護的情況主要是隔代監護型,即由祖輩 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託管的方式。隨着孩子文化課程的加深,進入國小高年級後學習的過程就不會一帆風順,總會遇到自己難以應付的困難。對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大部分只上過國小甚至不識字的爺爺奶奶來説,對於孩子功課的輔導是無法勝任的。在管理教育上,爺爺奶奶多注重孩子物質上的需求和學習成績,很少關注孩子的心理和思想教育。在我們的調查中,有的老人還要幹農活維持生活無時間監護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無精力監護孩子等,無法對留守的孩子進行正常、科學的教育。

農村貧困家庭留守兒童更需關愛

調查中發現,居力很鎮外出打工者多在烏市、白城、北京等地從事建築和服務行業,個別也從事服裝行業,收入較高,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但也有例外:紅旗村陳雪同學,常年與祖父母生活。父母在陳雪剛上國小後不久便外出到天津打工,陳雪由於從小缺少父母的呵護,心理和物質均長期得不到安慰,相對一般貧困家庭的孩子,性格更為內向,如果不加以關心,繼續發展下去就容易產生自卑、自閉甚至產生極端思想。

建議與對策

加強溝通交流,形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力。農村學校要關注留守兒童,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摸清留守兒童的家庭地址、委託監護人情況、留守兒童父母打工地點及聯繫方式等,並將班主任及授課老師的聯繫電話交給留守兒童父母和監護人,可以利用春節留守學生父母返家有利時期進行家訪,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護人的交流與溝通,及時通報學生在校學習表現情況,瞭解留守兒童回家後的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學校和監護人共同努力,有的放矢地加強教育。

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三結合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認真履行指導推進家庭教育工作的職責,着力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工作,進一步規範農村家長學校的建設和管理,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活動載體,加強對外務工父母和留守兒童監護人的教育引導,強化他們的家庭教育觀念,使他們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和方法,真正承擔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

對於貧困家庭的留守兒童要定期進行家訪,對留守兒童的再家裏的學習、生活、思想情況進行了解,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幫助。

兒童院調研報告篇2

伴隨着勞務經濟的快速發展, 留守兒童 這一特殊羣體也日益龐大,由於遠離父母的直接關愛,在身心健康、安全保護、教育管理等方面產生了諸多令人擔憂的問題。這些孩子的應有權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關係着他們能否健康成長,影響着家庭幸福社會和諧,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廣大留守兒童權益保障現狀

受監護狀況令人堪憂。 留守兒童 的受監護權益因父母的外出而得不到充分實現,父母作為法定監護人的角色多由其他人代替。主要體現為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單親監護,父母的一方留在家中照料孩子,現實中多為母親,母親一人既要撫養孩子又要料理家務及農活,往往疏於對孩子情感上的溝通和教育上的監督;二是隔代監護,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撫養,在農村中較為普遍,由於祖輩文化水平有限,大多隻注重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缺乏情感道德教育,溺愛或者放縱的情況較多;三是代理監護,由親友代為照料,弊端是監護人的關心程度不高,孩子也缺乏歸屬感;四是自我監護,孩子自行負責自己的日常生活,主要為部分國中和高中學生,由於沒有家庭的教育和關懷,這類孩子受到社會不良風氣影響的可能性更大,極易產生性格和心理上的偏差。

受教育權保障不充分。部分 留守兒童 的受教育權僅停留在有學可上的層面,學校、家庭並沒能給予全面的保障。存在部分孩子輟學或間歇性上學的現象,不少父母因為孩子的成績較差而不讓孩子上學,或因為自身奔波的緣故讓孩子頻繁轉學、休學,這不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學習觀,無法安定地學習知識,直接或間接地損害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同時,學校在保障輟學兒童受教育權方面還較為被動,孩子一旦輟學,難以通過約束家長的途徑來達到讓孩子返校的目的,加之現實中這種通過約束家長來讓孩子返校的方式很容易導致家長的反感,效果適得其反最新留守兒童的調研報告最新留守兒童的調研報告。

健康和安全問題突出。一是身體健康水平不理想。由於留守兒童飲食質量與有父母照料的孩子存在一定差距,日常營養得不到保證,身體素質普遍不高。加之留守兒童在生病時得到的照顧較少,醫治不及時、不徹底,青春期衞生教育也處於基本空白的狀態,身體健康保障還很不足。二是心理健康問題得不到很好解決。留守兒童長期缺乏情感關懷和心理疏導,表現出相對較多的負面情緒,而家長的情感溝通不足,學校在心理疏導方面的能力建設還有待加強,社會力量的關注關懷還不夠,導致留守兒童容易產生自卑、冷漠、孤僻等心理問題,而且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化解,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三是人身安全保障不足。由於監管看護的不到位,留守兒童發生溺水、觸電、車禍等意外的情況相對較多,成為犯罪分子侵害對象的機率較大,在受到傷害後,由於父母不在身邊,難以及時有效地開展維權行動,容易導致傷害的加深或者錯過了維權最佳時機。

兒童院調研報告篇3

農村留守兒童一個特殊羣體。

近幾年,我國農村出現了一個特殊羣體——留守兒童。

所謂農村留守兒童,就是指隨着大量農村成年男女向城鎮轉移就業,而多數人沒有攜帶子女一同前往,致使許多的農村兒童遠離雙親或單親,成為農村家庭的留守兒童,多數依靠祖父或外祖父母監護。隨着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而在農村出現的留守兒童,是一個特殊的,需要高度重視和十分關注的社會羣體。

留守兒童問題不容忽視……

農村留守兒童是未成年人中的一個特殊羣體,他們只有因為父母外出打工後,出現臨時監護人學習輔導不力,生活照顧不周,親子接觸缺失等現象困難。

但已有調查表明,由於遠離雙親,缺乏來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親情呵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些留守兒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嚴重斷層或缺位,在現實生活中,由於一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對留在家鄉的子女疏於照顧,無法認真履行監護的職責,使孩子失去應有的安全保障,農村留守兒童被拐賣,受到意外作害,失學輟學等現象時有發生。由於缺少親情關懷和應有的家庭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在思想、行為和心理的成長髮育中比較容易偏離正常軌道。

留守兒童教育基本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學習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不高,調查中發現,部分農民工潛意識裏認為,農村孩子學業有成的不多,將子女的學業定位在完成人年義務教育上,將孩子的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過問甚少,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較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上弊端也較多。加之他們還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和學習。

(二)性格缺陷。由於外出務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回家次數較少,與留守子女聯繫少,對於孩子的成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指導,而青少年處於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長期與父母分離。極易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悲觀、孤僻,另外,在留守兒童中,放縱溺愛型家長比例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監護人管不了,不敢管,不會管。

(三)缺乏親情。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造成親情欠缺,是最嚴重也是最現實的問題,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長期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往往焦點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同時,根據調查和座談情況看,大多數留守兒童表現出對家庭經濟、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憂慮。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齡越大,越表現出對家庭和父母關懷的強烈要求,對生活的滿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際文化、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協作求助,學習成績等方面發生障礙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

(四)心理障礙。數據顯示留守兒童監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中國小生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發生了許多煩惱與衝突,這時,他們需要親近暢通傾訴,而監護人又無暇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這種情況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引發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封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等心理問題。

(五)行為偏差,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行為發生在文化程度上還處於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差。由於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護人之間關係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採取認可態度。由於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現許多留守孩子在家裏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質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經常遲到、早退、逃學、説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桌球室,網吧和遊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成人混在一起,對留守孩子的種種行為問題,監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

建立農村社區兒童少年教育和監護體系,充分發揮農村的教育作用。兒童少年的教育歷來是家庭、學校與社區共同的責任,目前,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由於很大部分沒有建立相關的兒童少年教育組織,使農村在兒童少年的教育與成長髮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原來那種穩定的由家長親自伴孩子走兒童少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父母短期、長期缺位的家庭生活將越來越多。這樣,兒童少年的監護與教育的責任就幾乎全部落在了學校肩上,但是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只有全部時間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時間大部是在家庭和社會度過的,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建立和完善農村留守兒童指導站、鄉村教育機構就顯得尤為迫切,同時,現在也初步具有了建立農村教育和監護體系的可能性和基礎。

從家庭的角度看,有必要改變家長外出的方式和親子溝通方式,從調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雙雙外出,則對子女學業成就的影響就比較大,但是如果有一個在家,則影響相對就要少得多,建議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孩子已經上學,而又沒有相當的人作為監護,最好就留一個在家監護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保證家庭教育完整性,這樣家長可以和學校保持聯繫。共同承擔起教子責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帶到務工所在地上學,便於教育,如果條件不允許,則要改變與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注意時間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與孩子經常性的聯繫,並對孩子的情況非常熟悉。具體來説,一是在溝通時間與機會就比較多,並且具有一定的連貫性;二是在溝通的內容上,不能只學習、考試,更多的關心他們的生活心理與情感,更多的關注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為;三是在交流溝通的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繫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

呼籲全社會都來關注農村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是兒童羣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未來農村貧困地區脱貧致富的建設者,他們能健康成長,不僅涉及千家萬户的幸福,更關係着全民族素質的提高,關係着光和國家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解決好這一人口城市化、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現象,已在為一項緊迫任務。

如此,留守兒童很難得到父或母貼身的愛和關懷,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傳真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上的幫助,在他們的意識裏,父或母是一個長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們幼小的心靈是孤獨的,他們的成長是寂寞的,他們的價值觀是模糊的。

這個時代的孤兒由於長期被託養或寄養,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心理上的缺陷,如孤僻內向,情緒消極,膽小怕事,自覺性差等,由於老人溺愛或親友疏於管教,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他們學習成績普遍較差,生活散漫,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兒童院調研報告篇4

隨着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村留守兒童數量不斷增多,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越來越成為教育關注的重點對象,關愛留守兒童對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有着致關重要的作用。為了保障農村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羣體能和正常的未成年人一樣健康成長,促進學校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有效開展,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一、組織領導制度。

1、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和支書為副組長、辦公室成員、各科老師為成員的"三關"工作領導小組、各校要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支部書記)為副組長的關愛留守兒童領導小組,並明確專人負責些項工作。

2、要充分發揮領導小組的作用,明確職責,分工合理,責任到人,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和管理。

二、統計報送制度。

1、每學期開學初,各學校班主任、科任老師要對本班留守兒童進行摸底調查,瞭解留守兒童的住址、聯繫電話、家長姓名、外出務工地點、聯繫方式、是單親還是雙親外出、家庭具體情況等,做好造冊統計並及時上報學校。

2、各片區內學校要把本校規範的留守兒童情況統計表和電子報表及時上報到片區學校;片區學校和各中學由專人造冊統計並在開學後一個月內上報中心學校。

3、留守兒童的統計上報時要做到及時、準確、具體,做到不漏統、不重統,確保統計數據的準確性。

三、留守兒童關愛制度。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和親情依附者,對孩子的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責任和作用。各校要教育引導外出家民工切實擔負起培養子女的社會責任,努力使留守兒童在幸福的家庭環境中健康成長。

2、發揮校園主課堂、主陣地、主渠道作用,提高教師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水平。針對留守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實行代理家長制,輔導學業、疏導心理、溝通情感、矯正行為,真正主教師成為留守兒童學習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情人、成長過程中的保護人。

3、代理家長要掌握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每月對結對幫扶的留守兒童至少進行一次談心、與留守兒童班主任交換一次意見,到留守兒童家中看望一次、檢查一次留守兒童的家庭作業、與留守兒童共進一次晚餐、與留守兒童的父母通一次電話,讓他們在温馨的環境中健康成長,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4、代理家長要認真填寫親情結對工作日記,做好留守兒童的學習輔導、困難幫扶、情感溝通、行為矯正等工作,使代理家長成為留守兒童學習上的引路人、生活上的知情人、成長過程中的保護人。

5、各校要發動社會力量,幫助和解決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中的具體困難,為留守作童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6、整合社會資源,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留守兒童創造一個温馨的校園環境,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讓留守兒童在温暖的集體中體會到成長的快樂。

四、檔案管理制度。

1、各校要針對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建立檔案,及時做好留守兒童檔案的補充和變更工作;要做到與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相符合,並要求專人管理。

2、建檔的主要內容上級文件資料、本校工作機構、工作台賬、相關工作報表、宣傳信息、活動資料等。

3、留守兒童建檔率要達到100%.

五、信息報送制度。

1、信息報送原則:

(1)及時性原則。重要信息早發現,早收集,早報送。

(2)準確性原則。實事求是,尊重客觀,符合實際,文字表述準確,用詞嚴謹,分析恰當,數字精準。

(3)時效性原則。以推動落實、促進工作為原則,及時提供真實、有用的情況,堅決克服形式主義。

2、信息上報內容

(1)要圍繞"三關工程"的工作部署及貫徹落實情況報送信息,做到重大活動及時報送,成功做法和經驗隨時報送。

(2)各校三關工作思路、工作情況進展情況、主要工作完成情況等方面的信息每月報送一次。

(3)各學校三關辦召開的各項會議要及時報送會議圖片、會議主要內容。

(4)各學校要有專人負收集關愛留守兒童的相關信息及活動圖片,每月25日前報送中心學校。中心學校根據收集情況向鎮三關辦和教育和科學技術局三關辦報送。

(5)、每學期初各校要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擬定工作計劃,期末要將本學期工作的開展情況寫出書面總結。計劃和總結要在規定時間內報送到中心學校三關辦。

(6)在堅持上述信息必報的同時,鼓勵報送包括調研報告、彙報材料等在內的調研性信息。

六、追蹤監督制度

1、適用範圍

(1)上級三關工作領導小組作出的有關決定、通知的執行情況。

(2)上級三關工作領導小組在開展專題調研、指導檢查、參見視察活動中提出的有關意見和建議的辦理情況。

(3)上級三關工作領導小組認為有必要進行跟蹤堅持的其他有關事項。

2、被追蹤的學校要自覺接受和主動配合,並在規定的時間內報告報告執行或者辦理情況。不能按時報告的,應當説明理由。

3、對於不提交,沒有正當理由逾期提交執行或辦理情況報告,執行或者辦理工作不落實,或者敷衍塞責的學校,中心學校三關工作領導小組將追究被追蹤監督學校校長責任。

七、調研工作制度

要圍繞"三關工程"具體工作展開調研,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或提出好的建議意見。調查研究人員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發揚吃苦精神,改進工作作風,虛心向羣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增強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確保調研報告的時效性和針對性,不斷提高調查研究的水平。

八、考核獎懲制度

學校將把 "三關工程"工作納入年終綜合目標考核,對工作重視且完成較好的部門和個人進行獎勵,對工作不重視、敷衍了事走形式的個人要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

兒童院調研報告篇5

近年來,隨着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加快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離開家鄉到城市務工,農村因此留下了大批三八六零羣體,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 空巢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 。我們發現,農村留守人羣在生產生活、受教育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很多的問題和困難,已經嚴重影響農村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所必須解決的一個十分現實而嚴峻的問題。近段時期縣婦聯對農村 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留守兒童 狀況調查採取隨機抽樣的方式,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幾個鄉鎮進村入户發放問卷對留守人員的基本情況、經濟狀況、生活需求狀況、婚姻家庭狀況等進行了問卷調查。

基本情況

據統計,藍山縣全縣人口有39.06萬人,農村人口在22萬左右,全縣17歲的兒童有10.63萬,農村留守兒童有2.4萬人,全縣已婚婦女有7.6萬人,留守婦女1.2萬人,佔留守婦女,全縣55歲以上的老人大約在7.8萬人左右,留守老人約4.2萬人,農村留守人羣佔農村人口的35%。

當前農村留守人員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大批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後,留守人員的勞動強度和生理負擔被大幅度加重。尤其是農忙季節,在高強度的體力勞動面前往往焦頭爛額,很多家庭無力聘請勞力,為了不耽誤生產,維繫生存,只有咬牙硬撐,廣種薄收,甚至還有很多耕地拋荒的現象。

二是留守兒童家長大多采取 物質+放任 的方式照顧孩子,留守兒童在學習中缺少父母的引導和幫助,致使大多數留守兒童學習習慣不良,學習成績不容樂觀,還有少部分留守兒童迷戀電腦遊戲,受到糟粕文化的影響,走上了違法犯罪道路。

三是由於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使人口結構產生變化,導致農村治安防範力量嚴重削弱,增加了留守人員的財產和人身隱患,受他人侵犯和出現意外事件的可能性加大。

四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婦女政治參與程度低,影響了農村民主政治建設。調查發現,只有不到60%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婦女參加過村中選舉投票,15%的留守老人甚至根本不知道參加村中選舉的投票這回事,而參與競選村中職務的留守老人更是沒有。

五是大量的55歲以上的老人留守在家,年紀大了在外打工很難找得到工作,只能在家做點農活種地,在家照看孫子、孫女。大部分老人年老多病,雖然都100%進了農合,但子女都不在身邊,身體上和心理上都得不到關心與照顧,帶病照看孫子孫女也是力不從心。

六是有近15.7%的婦女留守在家,年齡段在31歲以上的婦女佔到留守婦女的75%,部分是在家帶6歲以下的小孩,這部分婦女文化水平偏高點國中、高中、大學學歷都有。還有一部分40歲以上的婦女文化水平偏低,國中以下居多。就近找點零工做,重的農活幹不了,部分在家打打小麻將靠子女寄錢回來用於照看孫子孫女。留守婦女最大的困難是生產上缺技術,子女教育壓力大,夫妻感情很容易出現危機,長期分居存在孤獨感。要照顧多病的老人,權益受到侵害時無法解決。

造成留守人羣存在問題的深層原因

第一,農村留守人羣問題的出現表面上看,是父母(子女、配偶、親人)外出務工、不在身邊造成的,其根本原因在於城鄉二元結構管理帶來的深層次矛盾。城鄉隔離的户籍等制度給農民工子女、農民工配偶、農民工父母進城就學和生活帶來的高額成本,直接推動了留守人羣這一羣體的產生。

第三,農村中國小教育滯後耽誤了孩子,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足影響了可持續發展,農村學子一旦 跳入城門 便一去不復還,農村務工人員一朝進入城市就難得再返鄉,更別説利用自己掌握的先進文化知識服務農村了。如此惡性循環,農村留守人羣越聚越多,問題也越來越多。

第四,由於農民工文化水平低,勞動技術缺乏,進城務工只能幹些髒活、累活、工資微薄,甚至不能及時得到工資,使他們即使進城也享受不到城市生活待遇,不可能在城裏購買住房,更不可能把老人、孩子帶進城市,真正實現轉移,只好把老人、孩子、婦女留在農村。

關愛農村留守人員的幾點建議

農村 留守人羣 問題是我國經濟轉軌、社會轉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將在一個較長的時期裏存在。這一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農村家庭問題,也不僅僅是 三農 問題,而是一個急需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高度重視的社會問題。為切實解決好我縣的 留守人羣 問題,我們建議:

完善機制是關愛留守人員問題的前提。農村基層政府應該承擔起 留守人羣 管理的重任,推進新農村建設。一是要建立 留守人羣 檔案。村委、婦聯和學校要分別做好 留守老人 留守婦女 留守兒童 的摸底排查工作,將其基本情況分類彙總,整理成檔案,做到心中有數。二是開設 二線一室 。即開通 親情熱線 ,讓外出務工的農民定期與妻子、子女通電話;開通 師長熱線 ,讓外出務工家長可隨時與班主任取得聯繫;設立 心理健康諮詢室 ,安排有經驗的人員擔任心理醫生,及時幫助 留守人羣 解決心理上的困惑,以逐步緩解 留守人羣 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三是加大關愛扶助力度。 留守家庭 常常在生活中、農忙時、節假日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各部門要給予力所能及的物質幫助和精神支持,解決他們的具體困難和現實問題,確保在外務工人員後顧無憂。尤其對 留守兒童 ,教師要切實增強對他們的關愛度。調查顯示,在很多教師眼裏, 留守兒童 已與 雙差生 劃上了等號,屬於 不受喜歡 的人, 留守兒童 從教師那裏得到的關愛明顯少於非留守兒童。對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而言,教師與其親密程度越高、就越有信賴感,對兒童的影響就越大。在家長與 留守兒童 之間產生隔閡或關係較為疏遠的情況下,教師理應擔當起 扭轉乾坤 的角色。

政府重視是解決留守人員問題的關鍵。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留守人羣問題作為解決 三農 問題和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是各級政府要加強輿論宣傳。特別要加大對《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婚姻法》、《民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建立流動人口子女、農村留守兒童示範家長學校,強化外出務工家長對子女、妻子、父母的監護、關愛、贍養責任,引導他們正確處理打工緻富與家庭的關係。二是大力發展縣域經濟。要大力發展好勞動密集型企業,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加大對我縣承接產業轉移成果的宣傳力度,出台一些更優惠的地方規定來留住本土的人力資源,促使人力資源不外流。讓農村富餘勞動力離家不遠依然有掙錢的門路,以此減少外出務工現象,就在自己家鄉打工,以達到減少留守人員的目的。三是強化社會關愛教育。充分發揮縣 關工委 、婦聯、敬老院的作用,構建和諧家庭。四是淨化社會環境。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校園周邊環境的監管整治,徹底清理 三室兩廳一吧 ,為 留守兒童 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此外,農民工集中地的政府要切實落實好國務院關於解決流動人口子女就學的有關政策,通過興辦農民工子女學校、降低農民工子女入學 門檻 等有效舉措,讓更多的 留守兒童 可以跟隨父母在異地享受平等、良好的教育。

統籌城鄉發展是解決留守人員問題的根本。應統籌城鄉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加快城市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取消與户籍相聯繫的城鄉隔離的各種制度,使流入城市的農民工享有與城市人口平等的權利和社會權益。要逐步推行進城務工人員養老、醫療、工傷等社會保險,為進城務工人員提供最低工資保障,為工作有困難的務工人員提供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並加強勞動監察,維護其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同時,加大進城務工人員培訓力度,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和工作能力,使他們幹得了工作,留得住人心。進城務工人員的家屬,包括配偶、子女,應與城市失業人員、居民子女享有平等權利,享受就業、教育、福利、保障待遇,消除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

兒童院調研報告篇6

愛暖夕陽,青春在志願中飛揚。為培養大學生參與社會調查的實踐能力,踐行暑期“三下鄉”的志願精神,7月7日,信陽師院物電學院成立多支調查小組,開展了以“關愛空巢老人,踐行青年志願精神”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調查活動。

首先,調查組在指導老師洪亮的帶領下奔赴溮河區清塘鄉董家河村進行實地調察,蒐集空巢老人相關資料並拜訪空巢老人。該村村委會的工作人員向隊員們介紹了政府對老年人的扶助政策以及該村特有的空巢老人扶持政策,並將村裏空巢老人的具體現狀作了詳細的介紹。通過對村委會工作人員的訪談以及他們提供的相關資料,志願者們獲取了關於該村老年人的生活現狀、福利狀況以及地方有關部門制定的一些解決對策等方面的相關信息。村委會的工作人員對志願者的實踐活動給予充分的肯定,在讚揚該院大學生的實踐服務精神之餘,他還就此次調查活動提出了一些指導性建議。

隨後,調查組成員分兩組實地走拜訪了該村空巢老人,對老人的家庭情況、收入情況、健康狀況等問題進行了調查。志願者們還和老人們話起了家常,75歲的王大爺聽力有些障礙,志願者們十分耐心地與王大爺進行了交談。志願者左炎春告訴記者:“隨着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希望通過我們的調查分析,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同時,也希望我們可以為老人們的生活帶來些許快樂。”

在此次社會實踐活動中,志願者們嚴格遵守學校三下鄉紀律,堅持社會工作的博愛、尊重、助人自助的精神價值理念,把所學的社會工作專業知識運用到調查實踐中,展示了師院學子良好的精神風貌,受到了地方羣眾的熱情接待和高度讚揚。據悉,在未來幾天裏,他們還將開展關愛老人的回訪工作,再次返回董家河村,將大眾的心意轉達給“空巢老人”.

兒童院調研報告篇7

大學校園是我們求學求知的樂園,是為我們今後走入社會融入社會的備戰地。但作為當代大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做法卻已為時代發展所不容。我們有必要走出校門,深入社會基層,瞭解風土人情、生活狀況、民情民意,以求對社會現實及基本國情有更具體的更直觀的感受與理解,這也對我們成長成才大有裨益。為響應學校與系部的號召,在老師的提倡與引導之下,我利用暑假假期深入山區農村,針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及生活狀況進行了一些簡單的調查,對調查情況做一些介紹並進行簡單的分析和總結,同時談談我的個人心得。

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為了生計進入城市打工,因為他們受一系列客觀條件的限制,無法將自己的子女帶到城市就學。所以在我國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羣體——農村留守兒童。我與一些同學一道,在7月上中旬來到了湖南省吉首市鳳凰縣臘爾山鎮的部分行政村以及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正大鄉塘邊村等地進行實地調查,對這些地方的整體面貌進行了一些瞭解。我個人重點關注了當地留守兒童的一些情況,主要是教育與生活方面。

一、

教育方面

(一)學校教育情況

湖南鳳凰縣臘爾山鎮屬於丘陵低山地帶,西與貴州省接壤,屬於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由於自然原因,當地與外界相對閉塞,交通不便,經濟落後。據瞭解,這些地方的大量外出務工人員的主要輸入地為珠三角及長三角地區,在地理上與本地相距較遠,留下老人孩子在家,一年也難得見上一面。另一方面由於當地大多數家庭都有3~5個孩子,故這些留守兒童的教育及生活問題就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當地學校數量不多,且許多是由外面援建的,校舍、物資等方面的很陳舊落後。

(1)學費負擔:根據我國的法律、政策,國小教育階段是免收學雜費的。我在一條公路上看到一張板拉學校的代收費收取公示,其中一、二年級一學期85元,三年級105元,四年級100元,五年級114元,六年級103元。按照當地外出務工人員的收入水平,這種費用負擔應該還是可以承受的,但考慮到每個家庭孩子的數量,很多家長仍會感覺到極大的經濟壓力。

(2)上課情況:在鳳凰縣臘爾山鎮流滾村民建學校設有一至六年級,每個年級開設一個班,每個班的人數為20到50不等。據校長介紹,這在當地國小的規模算是比較大的了。另外,有些學生因為上學路途遙遠,往往要翻山越嶺,所以碰上惡劣的天氣,很多學生就無法或者不願去學校上課,甚至有些頑皮的學生經常無故曠課,這就導致實際上課人數的相對不確定性,給學校對學生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難度,無法面面俱到。在課程設置上,學校設置了語文、數學、品德、音樂、體育等課程。在山都村山斗國小,一共才幾十名學生,就有兩間教室。

(3)師資力量:民建學校只有幾個老師,主要靠校長負責日常事務,同時還要負責幾個年級的課程。在每年暑期,在湘西大部分地區都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支教團,給這些國小帶來了新鮮的血液與活力。但這畢竟不是長久的解決之道。民建學校由社會捐建了一間圖書室,叫遠方圖書室,但據我的實地查看可以發現,這間圖書室基本成了擺設,因為裏面佈滿灰塵。我認為這首先是因為裏面的圖書並不豐富,對孩子不夠形成強大的吸引力;再者這裏的許多孩子都沒有培養閲讀的愛好與習慣,課外時間極少用於閲讀。師資薄弱是困擾教育發展的zui主要因素,各方都應予以足夠的關注與幫助。

(4)安全教育:民建學校的教室牆壁上雖然貼着不準下河游泳、不準下課竄馬路之類的六不準行為守則,但我在調查期間經常看到學生坐在教學樓二樓的走廊欄杆上,甚至還有學生從二樓爬到旁邊一樓的屋頂上,其間身體直接懸在半空中,看得我出一身冷汗。學生中午下河游泳也是常有的事。根據上述情況,我認為學校的安全教育雖然表面上有,但落實起來難度相當大,在安全教育方面的理念也沒有上升到足夠的高度。

(二)家庭教育情況

從教育科學的角度來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亞於學校教育,尤其在孩子的幼年階段,家庭教育的地位甚至超過了學校教育,因為它屬於孩子培養的基礎階段,直接影響孩子今後的學習與成長。遺憾的是,在我的走訪與調查中,我發現這些貧困落後地區的家庭教育幾乎是空白狀態。我總結了幾點原因:第一,由於大多數孩子屬於留守兒童,父母都出門打工,他們對子女的教育也就基本無從談起;第二,農村勞動力外流,留守的老人由於繁忙的勞作,無暇顧及對孩子的教育;第三,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不到位,很多家庭有多名孩子,導致一些家庭對孩子不在意;第四,人們對於孩子的教育,要改變孩子交給學校就萬事妥當的想法,觀念比較落後。

二、生活方面

(一)衣食住行。

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農村留守兒童的物質生活狀況直接體現和影響了他們的身體發育與長遠發展。山區孩子在衣食住行方面是怎樣的現實情況呢?我主要在貴州銅仁松桃縣個別地區對此做了一些訪問與瞭解。

在服飾穿着方面,雖然當地有很多少數民族,隨處可見一座座苗寨坐落在山腳,但很難見到身着民族服飾的人。我問一個國小高年級的苗寨同學她們是否經常穿着苗服,她的回答是:家裏有苗服,但我們幾乎從來不穿。伴隨着經濟與文化的交流,這裏的服飾風格與其他地方並無二致。但孩子們所着服飾大都比較陳舊而且數量有限,並且社會捐助的衣物也不在少數。日常飲食方面,這裏的狀況是令人擔憂的。首先由於風俗習慣,這裏是一日雙餐,第一餐上午九點,第二餐下午六點。留守兒童處於生長髮育的階段,對食物的需求應當是比較大的,所以我看到很多國小生中午會帶一點乾糧到學校吃。另外還得考慮營養搭配的問題。我在貴州松桃縣正大鄉塘邊村的一户馬姓苗家進行了一天的生活體驗,發現他們在這方面做的是不夠的。當地人熱情好客,所以在接待我們的時候會做一些雞蛋、肉食,但是據我瞭解,平時餐桌上是見不到這些的。在吃飯的時候,家裏的小孩也從不揀葷的吃,以示對於客人的尊敬。現全國都在下力氣解決貧困地區留守兒童的餐桌問題,這的確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有待深入和廣泛。除了吃飯之外,飲水也存在許多弊病。那邊的山區飲用水都是直接從井裏打出引用,雖然當地環境保護比較好,水質也不錯,但飲用水沒有經過任何消毒措施,有害物質、微生物都沒有被消滅,這對健康無疑是一大隱患。第三就是家庭住所的條件。我所走訪的苗寨大都年久失修顯得相當陳舊,家庭衞生狀況也不好。當地的廁所普遍由兩塊長木板搭建,旁邊為牛欄、豬舍,蚊蟲叮咬厲害,衞生狀況極差。zui後是出行問題。當地幾乎見不到硬化路面,大多為崎嶇的小山路,尤其在我所調研的這一塊,連摩托都走不了,故沒有交通工具一説。孩子上學都要經過一兩個小時的山路行走,其中藴藏着巨大的安全隱患。

(二)娛樂活動。

身處湘黔邊境的大山深處的孩子們跟城市孩子們有着完全不一樣的童年。zui直接的體現就是玩具上。我在那裏的國小看到很多孩子在課餘的時候在玩滾鐵環遊戲。在富裕一點的農村,類似這些土玩具也幾乎絕跡了,我小時候就玩過這些,但現在,也只有在這些落後的地方才能看到。我不是説這樣的玩耍方式不好,我想説明的是,從這一方面來看這裏的孩子課餘活動是很單調的。所以,很多孩子去水邊釣魚捉螃蟹、甚至下水游泳。我們志願者給臘爾山民建學校的小朋友帶去了一些毽子、跳繩之類的活動器材,孩子們拿到後都玩得起勁。

(三)社會交往。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所以每個人都有與之相關的社會聯繫。而形成這一聯繫體的途徑就是與周圍的人、與其他各種不同的人進行交往。農村的孩子一般都比較害羞,不善於表達、傾訴,容易形成自卑、自閉的心理。我在調查中瞭解到一些情況,倒是與之前的印象有一些小的出入。我接觸到的孩子,很多其實是很大膽很開朗的,反應快,説話也大方。後來我才知道,因為我去的地方每年都會有許多外面來的愛心人士、支教志願者,所以他們對於我的到來並沒有什麼陌生的感覺。但也不盡然,部分孩子還是表現的很羞怯的。另外瞭解到的一個很重要的情況就是,這邊國小高年級的學生就開始配置了手機,到國中就基本普及了。這是在外謀生的父母與孩子保持聯繫的方式,也是他們感情寄託的重要途徑。所以總的來説,雖然與外界交流的頻繁擴大了山區學生的社會交往範圍,但這還是不夠的,比如與家人感情交流的偏少、交往人羣單一等等。

以上就是我暑期調研瞭解到的一些情況,由於時間、資金及經驗、水平的限制,很多方面都做得不足,但仍然是有所收穫的。

據國家統計局估計,20xx年全國15歲以下的留守兒童人數約有1000萬人左右,而且種種跡象表明,這個數字也大有逐年增加之勢。據全國婦聯統計,20xx年全國留守兒童的人數約為5800萬,其中14歲以下的留守兒童超過4000萬。目前,留守兒童佔全部農村兒童總數的28.29%,平均每四個農村兒童中就有一個多留守兒童。據調查,四川、安徽、河南、湖南、江西、貴州、廣東這7個省份的農村留守幼兒數量都超過100萬。留守兒童的生存與教育狀況,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從我所做的小調查來看就可見一斑。這一社會問題已經引起了政府部門、學者、輿論界與社會的高度關注。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要積極關注基層,瞭解社會狀況,關心社會弱勢羣體。在不斷學習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實踐,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於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及生活狀況的調查活動,讓我對社會基層、貧困地區的面貌有了zui直觀zui細緻的認識,這是在學校無法達到的。調研過程中經歷的艱難與感動,也讓我個人更加堅強和成熟。我也將持續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存與教育狀況這一社會問題,進一步深化認識。總之,這次調研雖然不能得出重大成果,但仍讓我獲益匪淺,可謂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