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關於赴浙江、江蘇等地學習考察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07W

關於赴浙江、江蘇等地學習考察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按照部領導要求,2月×日至3月×日,我們組成考察組赴杭州、嘉興、蘇州、無錫等×個城市,圍繞新時代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黨羣服務中心建設、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等,開展專題考察學習。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學習考察的總體情況

考察組由省委組織部有關處室同志,×個地(市)組織部門有關同志組成。本次學習考察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時間安排緊。考察曰程安排緊湊,往返×天時間,共實地考察了街道、社區、非公企業、社會組織、商圈園區、黨羣服務中心等×餘個基層單位,與當地組織部門和街道、社區、基層單位有關人員召開座談會×個,考察中堅持白天看點、晚上討論,及時梳理消化先進經驗,研究,工作思路。二是考察類型全。考察單位經過反覆篩選,既有街道社區等傳統陣地,也有兩新組織、商圈樓宇等新興領域;既有中心城區,也有城郊區和城鎮化的農村社區;既有區域化共建共融典型,也有社企一體化典型,基本涵蓋了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各個方面。三是收穫啟發大。×個城市都是中組部推薦的老典型,杭州的體制機制創新、江蘇的共建融合、南京的網格化精細管理服務等知名度都很高,考察後受益匪淺。

二、學習考察的主要收穫

本次考察收穫豐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敢於破舊立新,思想超前,實現以黨建引領推動城市發展。在經濟快速發展、社會結構深刻變化、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繁重艱鉅的新形勢下,一線城市敢想敢試敢闖,探索出了一條以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引領新時代社會治理創新的新路徑。一是脈絡清晰,指導性強。整體設計上強調高舉旗幟、強化政治引領,主要領導牽頭謀劃、調度指揮,文件部署系統性強、指導具體,能夠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相統一,上下聯動抓基層、條塊協同打基礎,各城市都積極探索出符合區域特點的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新路徑。比如,杭州市委以“紅色根脈強基工程”為引領,高水平推進城鄉社區現代化建設決策部署,制定了《關於加強新時代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意見》等“1+3”文件體系,突出系統建設和整體建設,充分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領導作用,有機聯結單位、行業及各領域黨組織,構建形成了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蘇州市委印發《關於實施高質量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現代化“根系工程”的意見》,圍繞“美美與共·海棠花紅”黨建品牌,全面推動美美鄉村、美美社區建設,切實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健全完善市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運行機制,充分發揮黨建辦統籌協調、督促落實的職能,推動辦公廳、紀委、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等多個部門協同發力、齊抓共管,優化大黨建考核機制,充分發揮“指揮棒”“助推器”作用,倒逼基層單位全面落實黨建責任、提升黨建工作質量。二是有前瞻性,科技性強。黨建功能順應時代發展、技術進步,利用本地科技企業優勢、互聯網企業技術等,建設了一批應用便捷、功能強大、黨員羣眾易上手的智慧平台,在各個領域都有所應用。比如,杭州市加快推進黨建統領網格智治,研究出台《杭州市黨建統領網格智治規範指引》二十條,以理順網格體制、優化網格設置、聚合網格力量為重點,加快推動“141”框架下黨建統領網格智治,形成“村(社區)一網格一微網格(樓道)、樓棟”治理體系,推動網格功能從以綜治工作為主轉向黨建統領、經濟生態、平安法治、公共服務等綜合功能。其中,杭州數智組工“1+4+N”體系,即,以1個數字組工綜合門户為中樞,“西湖先鋒”智慧黨建系統、“人才碼”服務平台、“選兵點將”幹部管理平台、“一鍵辦”公務員管理平台4大核心繫統為支撐,應用於智慧組織、黨員雙報到、兩新智圖、換屆全景圖、幹部立體畫像、幹部培養第一鏈、公務員一鍵辦等N個應用場景,功能強大。繽紛未來社區運營監測平台,三個社區、五個小區、九大場景、多加運營機構,14657位用户註冊,找社區、找物業、找場館、找活動、找朋友、找積分等,形成統一入口、統一平台,一套積分體系、一個運營監測系統,全面提升服務能力。三是硬件完備,功能性強。致力於構建市級至網格的多級黨羣服務中心陣地體系,出台《杭州市街道社區黨羣服務中心建設基本指引》,按照一室多用、開放共享、資源整合等要求,規範街道社區黨羣服務中心建設,積極盤活閒置物業,在資金上舍得投入、人員上匹配到位、功能上全面覆蓋,市縣級黨羣服務中心多以地標形式存在,區位優勢明顯,形象樹的鮮明,並通過推進線上線下聯動融合發展,提升服務黨員羣眾水平明顯。比如,杭州市黨羣服務中心坐落於錢塘江畔的城市陽台,佔地面積7500平方米,與市民之家、市行政服務中心、市圖書館、市城市規劃展覽館等公共服務相銜接,形成了以黨羣服務為核心的多功能、一體化黨建工作綜合體。蘇州工業園區兆佳巷黨羣服務中心是蘇州“海棠花紅”先鋒陣地,由便民黨羣服務中心、衞生黨羣服務中心和區域黨羣服務中心三個部分組成,總建築面積6.2萬平方米,輻射周邊7個社區,服務人口近5萬人,是立體化的城市客廳。

(二)隊伍支撐穩固,保障到位,實現以高素質隊伍支撐高質量發展。各考察城市均把基層治理隊伍建設作為現代社區建設的重要抓手,通過完善機制、系統培育、服務提升等舉措,打造了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專業化和職業化程度高的基層治理隊伍,夯實築牢基層治理力量根基。一是社工職業化程度高。能夠把專職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作為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比如,杭州市聚力打造“全崗通”專職社區工作者隊伍,實施新時代專職社區工作者“提質增能”工程,深化社區治理“導師制”,全面推行“全能服務”制度,社區工作者總量達1.4萬人、平均年齡37.2歲、95%為大專以上學歷。工作實行錯時延時、坐班值班、預約辦理、掌上平台、社工代辦等工作模式,推動社區服務時間向上班族延伸、服務方式向信息化延伸、服務模式向主動上門延伸,確保社區服務全天候、不打烊。另外,為保障隊伍穩定,招聘選用不拘一格,堅持放開視野、不拘一格,內育外引、廣納羣賢,引入了大批人才充實到基層治理中。比如,杭州市社區工作者招聘區分崗位,招考實現條件差異化,普通崗招聘優選本科以上,定向崗位專科即可,普遍招聘年齡放寬至40歲以下,既實現了素質優良,又一定程度上保持了隊伍穩定。二是保障激勵機制完備。理順了社區黨組織、居民委員會、公共服務站之間關係,進一步強化公共服務工作站功能承載,一個口子承接下沉社區公共服務事項,同步落實費隨事轉,實行社區工作準入負面清單制,多措並舉為社區“鬆綁”,梳理明確社區依法依規履責主要事項18項、協助事項23項、准入蓋章22項、負面清單10條,堵住條線部門“亂攤派”的口子。杭州市積極打破優秀社工職業發展天花板,推出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納入專項週轉事業編制、疫情防控期間的社工“關愛六條”“暖心八條”等高含金量政策,建立“三崗十八級”薪酬體系,社區工作者年薪普遍達到10萬以上。三是隊伍體系覆蓋廣泛。社區下劃網格、網格下分微網格,配備微網格長、微網格治理團隊,專職社區工作者匹配專職網格員、兼職網格員、網格指導員,基層治理最小單元網格力量充裕,每個網格平均4-5人配置。比如,仙林街道大力踐行“一線工作法”,推動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沉,領導班子成員每人分管1個一級網格、街道社區工作人員每人負責1個二級網格,並公示上牆,讓居民羣眾全天候看得到黨員、找得到幹部,打通了服務羣眾的“最後一米”。

(三)服務載體靈活,方法多樣,實現了黨建引領羣眾自治的新突破。立足破解基層治理中羣眾主體作用缺位,着力激發羣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內生動力,深入推進基層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一是社區協商議事平台完善。強化黨組織領導下的協商之治,廣泛建立覆蓋街道(鄉鎮)、社區、小區(網格)、樓道各層面的民情懇談會、事務協調會等協商議事平台,完善協商機制和常態化運行辦法,實現“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比如,杭州市適應城市開放融合的發展特徵,推廣組建“黨建聯盟”,推動街道、社區、小區與轄區單位、行業系統黨組織互聯互動,在原有的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基礎上,普遍成立“黨建聯盟”,配套完善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完善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整合共建單位力量,開展組團式、項目化、志願化服務,推動黨建聯盟單位大事共商、實事共辦、難事共解。仙林街道着眼增強城市基層黨建整體效應,大力破除觀念束縛、條塊壁壘、機制障礙,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主導,以“一家親”為主題,打造網格黨建聯席會議等平台,建立開放性的互聯互動紐帶,推動區域內高校、銀行、商場、物業公司等單位資源共享、利益共聯、矛盾共商、實事共辦,形成黨建“同心圓”、治理“一盤棋”。二是“三方協同”治理不斷深化。持續推動加強物業業委會黨建。比如,蘇州市積極構建黨建引領下社區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等多方聯動的共治體系,形成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架馬車”齊頭並進,樓道長、網格員、志願者多方共建的“1+3+N”模式,將黨組織觸角向基層延伸,不斷提升物業管理服務和基層治理水平,把家門口的民生服務做實做細。杭州市積極探索黨組織領導下的“我的家園共同體”新模式,落實小區黨組織與業委會“雙向培養、交叉任職”制度,創新推進“青春社區”建設,鼓勵優秀年輕羣團骨幹通過法定程序加入業委會,小區業委會成員黨員比例不斷提高,1513個業委會和2303個物業項目已實現黨組織覆蓋,組織覆蓋率分別達到93.5%和90.2%,黨的工作100%全覆蓋。三是羣眾文化得到長足發展。通過廣泛發動羣眾參社區建設、活動組織等,形成了繽彩紛呈、精彩不斷、活力無限的活動機制。比如,杭州黨羣服務中心採取資源共享模式,廣泛動員社會參與,活動豐富多樣,早9點到晚5點活動不斷,舞蹈、音樂、彩繪、摺紙、朗誦等各活動室精彩不間斷,活力十足。蘇州市姑蘇區動員居民參與修訂社區、小區、樓道居民公約,常態化組織社區“鄰居節”“闔家宴”等活動,開展“最美”系列選樹活動,培育心口相傳的社區(小區)精神。杭州黨羣服務中心定製參觀一次黨建展廳、開展一次黨員輪訓、聆聽一堂公益黨課、定製一條專屬紅色走讀路線、舉辦一場有意義的政治生日、打卡一場錢塘大咖講座、參加一次連心志願者培訓“七個一”主題黨日套餐。錢塘分享課堂關注寫作、科創、家務、黨課、理財、成長等多種活動載體。淳安在杭黨羣服務中心發動黨員反饋社會,開展先鋒集贊,定期組織老人陪護、垃圾分類、交通安全整治、家庭病牀巡診、環境整治等多種活動。東新園社區鄰聚裏鄰里活動中心,特色載體多彩多姿,包含親子早教、瑜伽課、毛線編織、古典舞、口才與表演、邏輯思維、語言啟蒙、木作手工等。

(四)善於聯動聯合,優勢互補,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大治理格局。立足改變原來大事小事均由社區大包大攬的行政管理思維,構建“守望相助”的多方參與機制,積極創設各方羣體、各類組織融入社區治理的平台載體,有序引領社會多元力量共同參與。一是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發揮好。圍繞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困境,發揮黨的組織優勢,牽引職權向街社下放、力量向街社下沉、資源向街社集聚。比如,杭州市推進街道社區“吹哨一件事”改革,健全“有呼必應”的服務供給機制,構建街社黨組織領導一方、統籌協調的運行體系。通過深化街道體制改革,依託“基層治理四平台”,探索建立“吹哨”事項形成、問題流轉、常態化督導機制和“接哨”部門首問責任制、聯席會商制、先期辦結制、問題通報制,完善基層事務發現、響應、處置、評價的全流程閉環。廣泛開展了“一名黨員一幢樓”,深化在職黨員“雙報到”,運用數字化手段,開發“先鋒領杭”雙報到系統,完善居住社區黨組織與單位黨組織常態化溝通機制,定期反饋表現情況,作為黨員民主評議、推優評先重要內容,搭建黨員幹部“工作在單位、活動在社區、奉獻雙崗位”平台。二是行業系統黨建深度融入社區治理。推動行業系統黨建與街道社區黨建有機融合,把黨建引領社區治理作為行業系統黨建的重要內容,在工作部署、日常管理、考核評優和幹部使用等方面明確有關要求,引導和推動行業系統與街道社區黨組織的組織聯動、黨員聯管、活動聯抓、資源聯用、服務聯辦。比如,杭州市加強對城市新興領域羣體的有效覆蓋,推動快遞員、外賣送餐、網約車司機、互聯網企業等融入城市基層治理,發揮他們在城市建設和治理中的獨特作用。推動街道整合轄區黨建共建單位,形成“1+X+N”的組織架構,即一個黨建共建委員會,聯動X個黨組織、N個共建單位,管理企事業單位800多家、黨員10000多名,建立“開放、互動、融合”全域化黨建新格局。三是羣團組織“連心橋”活動載體多樣。創設各方羣體、各類組織融入社區治理的平台載體,羣團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社會組織專業作用、居民志願者的積極作用得到有效發揮。杭州市深入開展“黨建強、服務強”雙強爭先活動,加大對社區社會組織的黨建孵化和政府扶持力度,積極培育孵化生活服務類、公益慈善類、文體活動類和專業調處類社會組織,積極發動居民互助,加強義工隊伍規範管理,推動社會公益服務常態化、社會化、專業化,成為社區工作、社會服務的重要力量來源。以紅盟聚力壯大治理隊伍,擦亮“湖尚紅盟”黨建品牌,成立東坡商社聯盟、湧金紅星、東平晴雨集、青年薈、吳山紅盟、商會聯盟等五星紅盟,通過黨建聯席會、民情懇談會、志願服務等方式,形成30餘個服務項目和10個服務團隊。

三、學習考察的主要啟示

在學習考察中我們深切地感到,雖然近年來我們在城市基層黨建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和探索,但與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相比,還有不少短板。

一是城市基層黨建整體謀劃不夠。工作重點在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傾注精力較多,關注機制體制問題較少,載體創新不足、黨建活力不強,缺少“一盤棋”思想,城區、街道、社區三級黨組織縱向聯動效率不高,沒有形成亮點紛呈、各具特色的理想局面。工作體制機制仍待優化,城市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還不夠突出,社區負責的社會事務仍然紛繁複雜,社區幹部疲於應付,抓黨建工作精力不夠,黨組織活動開展不經常,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發揮不夠,羣眾參與度不高。二是社會參與作用未凸顯。各行業各領域黨組織對城市基層黨建認識不到位,行業系統黨組織橫向聯繫不順暢,參與積極性不高,雖然組建了行業黨委,但相關單位對城市基層黨建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與社區溝通緊密程度不高,黨建工作“各自為政”“各抓各的”現象依然存在,相融共建、合作共贏的理念尚未形成。社區黨組織在與各行業各領域黨組織互聯互動中,統籌協調能力不足,與駐區單位互聯互動不緊密。三是基層幹部隊伍不夠穩定。近年來,受社區工作性質和疫情防控等方面影響,社區工作者工作壓力直線加大,承擔過重的工作負擔,導致社區工作者崗位吸引力減弱、流動性增大,各地財力捉襟見肘,無法比擬一線城市的待遇保障能力,人口大量流失,社區工作者難招、難留,流動性強。四是城市基層治理智慧化程度低。對比一線城市技術優勢、資源優勢等,我省城市基層領域智慧化程度低,數字軟件應用不廣,簡單的羣眾反饋訴求渠道不暢、反饋不及時,活動組織無法預約、沒有規律,黨員到社區服務摸不着門、找不着載體,社區在為羣眾辦理業務時多以面對面為主,互聯網技術利用不充分,“智慧型”社區建設還有待開發,整體服務能力不強,服務水平不高。五是黨羣服務中心服務羣眾功能性差。部分地區對黨羣服務中心功能認識不到位,將黨羣服務中心理解為面子工程、架子工程,重建設,輕功能作用的發揮,造成部分黨羣活動中心無人管理,不善利用黨羣活動中心開展工作,黨羣活動中心經常空空無人,變成擺設,偶爾利用黨羣活動中心開開會、辦辦公,組織黨員羣眾開展技術技能培訓、文化娛樂、談心説事、代辦服務等體現黨羣活動中心服務功能的活動較少,主要以“窗口化”“一站式”和“代辦制”服務為主,沒有發揮出黨員羣眾服務中心的功能。

四、下步工作思考

借鑑考察城市的經驗做法,為推動全省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上水平,在學習外地經驗做法的基礎上,堅持繼承創新,認真總結以往工作經驗,立足全省實際,大膽探索創新,全省統籌謀劃設計、整體推動,社會多元參與、共駐共建,擬在下步工作中,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具體考慮如下:

一是堅持以上率下,在城市基層黨建設計上整體統籌、一體推進。圍繞全面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從頂層設計、體制機制變革重塑,健全責任鏈條,強化責任傳導,省委帶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推動全市各級黨委(黨組)書記把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帶動班子成員全面落實“一崗雙責”要求,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班子成員主動抓、上下聯動共同抓的生動局面。健全完善市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運行機制,充分發揮組織部門統籌協調、督促落實的職能,推動省委辦公廳、紀委、宣傳部、統戰部等多個部門協同發力、齊抓共管,充分發揮黨建考核牽引作用,統籌謀劃、整體設計、高位督考,優化大黨建考核機制,優化基層黨建“擂台賽”指標,充分發揮“指揮棒”“助推器”作用,倒逼各地各單位全面落實城市基層黨建責任、提升工作質量,推動全省各級黨組織“聚焦城市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圍繞強化社區為民、便民、安民功能,進一步明確社區黨組織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的主責主業,加強對社區黨組織的支持和保障,強化社區黨建工作經費和服務羣眾專項經費落實及監管,拓展完善各級黨羣服務中心功能,不斷提升基層黨建、基層治理、服務羣眾的能力水平。

二是堅持橫向互聯,在共駐共建載體創建上共融共通、共建共享。健全區域共治機制,以組織優勢服務治理趨勢,形成地(市)和縣(市、區)黨組織領導,社區各服務機構、駐區單位、社會力量和黨員羣眾多元參與、共同治理的工作機制。深化街道社區區域化黨建格局,凸顯社區“大黨委”,吸納社區內的機關、學校、國企、非公、社會組織等各類黨組織負責人為黨委委員,參與城市基層黨建。突出條線支撐,持續深化行業系統黨建,切實加強對行業黨組織的統領引領強化行業系統自律管理、助推改革發展,全面加強行業、屬地條塊聯繫協調,探索建立“組織聯建、黨員共管、服務聯動、資源共享”等機制,健全民主協商制度,推動事情共商、資源共用、難題共解、文明共創、活動共辦、和諧共享,完善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緊密結合工作機制,強化政治引領,構建起黨組織統一領導、各類組織積極協同、廣大羣眾廣泛參與的基層治理體系,真正實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

三是堅持多元補充,在社區工作力量培養上海納百川、廣開門路。健全社區幹部招聘考錄、獎勵激勵等機制,增強社區黨組織服務能力。在招聘機制上,結合全省經濟發展、人口流動等趨勢,堅持多元化動態補充,從返鄉青年、公益性崗位、退伍軍人等穩定性強的人羣中挖掘,補充社區工作者“源頭活水”。在成長培育上,積極探索社區幹部隊伍待遇增長機制,健全動態調整和合理增長機制,持續實施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納入專項週轉事業編制政策。推動職業水平考試製度、繼續教育制度和註冊登記管理制度建立,鼓勵對取得全國社會工作職業水平證書且符合條件的人員給予一次性考試獎勵;將高級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領軍人才、社會組織領軍人才等符合條件的社會工作人才納入高層次人才認定範圍。加強社區工作人員培訓力度,結合服務羣眾羣體分佈特點,打造社工能力“訓練營”,分層分類開展培訓,開展面向新晉社工的“初能計劃”,面向社區兩委班子成員的“專能計劃”,面向社區正職、領軍人才的“全能計劃”,開展專家理論課堂、實地觀摩走訪、經驗分享交流、社工證考前培訓、社工比武大賽等,全面提升社區幹部宗旨意識和服務意識。

四是堅持數字賦能,在智慧社區體系建立上抬高調門、加速推進。運用“互聯網+”思維構建社區服務體系,堅持因地制宜、試點先行,組織實施“互聯網+”行動,積極創新互聯網時代的城市黨建工作,探索構建線上線下良性互動的城市社區精準綜合服務平台,高標推進集信息發佈、網約服務、訴求辦理、城市共建於一體的“智慧黨建”平台建設,提高民意訴求收集率,增強城市社區黨組織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健全完善在職黨員進社區志願服務活動管理機制,推動在職黨員志願服務規範化、專業化,構建羣眾訴求問題“集中受理、分類處置、統一協調、部門聯動、限時辦結”的城市基層治理新格局,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強化數智賦能社區,推進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願者、社會慈善資源五方主體協同聯動、資源共享,發揮合力效益,引入“數字社工”智慧化治理手段,加強數字化場景集成建設,助力社區減負增效。

五是堅持革新突破,在黨羣服務中心建設上順應民意、推陳出新。全面推動各級黨羣服務中心功能革命,功能設置上回應新時代的需求,吸引更多年輕“新粉”,打破更多“次元壁”,突出“服務”主題,避免建築“高大上”、功能“大而全”、主題“正又紅”,要植入更多“公共性”和“日常性”功能,促進黨羣服務中心開放融合的作用,真正拉近和羣眾的距離,讓大家願意走進來,從“頭回客”變成“回頭客”。功能設計要從當地居民角度出發,從黨羣服務中心與周邊的聯繫出發,與周邊公共配套設施的互補和聯動,場景設置上要多元化,公益空間、水岸露台、濱水步梯、跑者驛站、母嬰空間等;內容形式上要多彩化,滿足各式興趣愛好,如書法繪畫、閲讀瀏覽、運動健身等;服務項目上要模塊化,如免費體檢、產檢、看電影等;活動組織上要豐富化,可參加各種培訓課程,如舞蹈、聲樂、棋藝等;同時滿足日常辦理各類黨內業務和便民業務需求。更迭功能過程中同步強化活動模式與空間關係的考量,做到功能疊加,一廳多用,通過提高靈活性來減少閒置空間和時長。同時要儘可能的提供給居民足夠的“留白”空間,避免各部門隨意掛牌、分“蛋糕”一樣分空間等情況,在規劃和設計上突出讓百姓共享“蛋糕”,創造自己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