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赴江浙主要絲綢專業市場學習考察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81W

第一篇:赴江浙主要絲綢專業市場學習考察調研報告

赴江浙主要絲綢專業市場學習考察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以“中國綢都”建設為契機,學習江浙先進經驗,着力創建西部絲綢紡織服裝城

——赴江浙主要絲綢專業市場學習考察調研報告

根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構建西部絲綢集散交易中心”的部署要求,最近,我局以“創建中國西部絲綢紡織服裝城”為課題,由分管副局長李偉同志帶隊,組織市絲綢行辦、南充光彩大市場、南充日報社相關人員,赴江浙主要絲綢專業市場進行了為期六天的學習考察和調研。考察學習過程中得到了浙江省杭州市貿易局、嘉興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江蘇省吳江市經濟貿易委員會及中國絲綢城、中國繭絲綢市場、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理委員會的高度重視和熱情接待。我們採取聽、看、訪、談、議等多種方式,重點了解了政府和職能部門對市場建設的理念、方針及扶持政策,參觀了主要絲綢專業市場和一些絲綢紡織服裝方面的展覽(示)館(廳),收集了大量相關資料,並將南充情況與三大市場進行分析對比、尋找差距,總結、評估南充絲綢產業優勢,論證創建市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以“中國綢都”建設為契機,學習江浙先進經驗,着力創建西部絲綢紡織服裝城的建議。現報告如下:

一、江浙絲綢專業市場的發展態勢及成功經驗

(一)三大絲綢專業市場的發展態勢

●杭州中國絲綢服裝城位於鳳起路以北,體育場路以南的西健康路、健康路及新華路一帶。創建於1987年,現有600餘家絲綢企業,主要經營各種真絲面料、絲綢服飾、絲織工藝品、絲綢旅遊紀念品及絲綢坯料。產品遠銷歐美、港台及東南亞等地區。已成為浙江省、杭州市“百城萬店無假貨示範街”,全國誠信規範市場,省、市級質量管理先進單位和文明規範單位。2014年被中國步行商業街工作委員會授予“中國特色商業街”。

杭州中國絲綢服裝城採用明清仿古建築,以承辦杭州絲綢博覽會、杭州絲綢服裝節、旅遊文化節、絲綢特色展示為主體,經營面積2.7萬平方米,年成交額122億元,税收1000多萬元。最近市政府計劃再投資1600萬元加強綜合大樓、夜景燈光、背景音樂等硬件建設,將杭州中國絲綢服裝城打造成杭州“生活品質”標誌,千年“絲綢之府”和新興的時尚名城。

●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位於浙江省嘉興市經濟開發區,1993年由中國經貿部批准建立,原來是國家絲綢交易壟斷企業,旨在合理配置資源,組織交易,引導產銷,探索中國繭絲綢流通管理的新辦法,為中國繭絲綢行業的深化改革服務。2014年取消雙軌制全面放開,轉入市場機制軌道。現擁有國家資助建立的先進的計算機交易網絡系統(金蠶工程)、營業用房、資金結算中心、倉儲配套體系和信貸擔保的融資、保證體系。

市場總佔地面積約五萬平方米。以繭絲綢為主、兼顧多種經營,允許除繭、絲、綢、絹紡、絲綢服裝以外的其他紡織原料、染化料、面輔料、服裝、紡織機械設備及零配件等在市場內經營。市場1994年投入運轉以來,交易規模日益擴大,目前年交易量100多億元人民幣,已成為中國繭、絲、綢等方面的重要集散地,市場的價格、信息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中國甚至國際絲綢商品的價格和供求,“嘉興指數”已成為世界繭絲綢市場價格的風向標。

●中國東方絲綢市場位於盛澤鎮東南面的姚家壩橋西,始建於1986年10月,1993年4月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正式更名為“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由吳江市人民政府主辦。於2014年4月,進一步理順了屬地管理的關係,委託盛澤鎮黨委、政府管理。20年來,市場的服務體系不斷得(來源本站:)到完善。市場配設工商、税務、公安、交通、城管、消防等管理部門,以及金融、電信、運輸、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服務體系,尤其是電子商務、紡織科技、知識產權、外貿諮詢等四大公共服務平台的建立,極大地提升了市場的服務功能。

市場仿照明清市集佈局,擁有4家投資主體,設白坯、色坯、精品、原料和紡機5大交易區,佔地4平方公里,建築面積22.6萬平方米,經營用房6549間,其中營業用房4764間,倉儲用房1785間,來自全國各地絲綢紡織經營户3996家,雲集從業人員2萬多人。2014年實現成交額300.85億元,成為內地絲綢化纖薄型織物的集散地和價格形成中心,名列全國紡織品服裝市場第一位,被江蘇省評為省級樣板市場和蘇州市誠信市場、文明市場。

(二)成功經驗

通過對上述三大市場的學習考察,體會最深的是江浙人善抓機遇,高起點規劃發展,深化改革,開拓市場,不斷創新的勇氣和理念。我們考察組認為,其主要成功經驗歸納為以下四條:

一、有一個緊緊依託地方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市場的堅定目標。這三大市場的所在地都是國際國內較著名的“中國綢都”,歷史悠久,絲綢產業優勢明顯,他們幾乎一致的認識是:靠產業來支撐市場,用市場來帶動產業,以大市場帶動大產業發展。從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的形成、繁榮、提升

第二篇:赴江浙主要絲綢專業市場學習考察調研報告

以“中國綢都”建設為契機,學習江浙先進經驗,着力創建西部絲綢紡織服裝城

——赴江浙主要絲綢專業市場學習考察調研報告

根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構建西部絲綢集散交易中心”的部署要求,最近,我局以“創建中國西部絲綢紡織服裝城”為課題,由分管副局長李偉同志帶隊,組織市絲綢行辦、南充光彩大市場、南充日報社相關人員,赴江浙主要絲綢專業市場進行了為期六天的學習考察和調研。考察學習過程中得到了浙江省杭州市貿易局、嘉興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江蘇省吳江市經濟貿易委員會及中國絲綢城、中國繭絲綢市場、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理委員會的高度重視和熱情接待。我們採取聽、看、訪、談、議等多種方式,重點了解了政府和職能部門對市場建設的理念、方針及扶持政策,參觀了主要絲綢專業市場和一些絲綢紡織服裝方面的展覽(示)館(廳),收集了大量相關資料,並將南充情況與三大市場進行分析對比、尋找差距,、評估南充絲綢產業優勢,論證創建市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以“中國綢都”建設為契機,學習江浙先進經驗,着力創建西部絲綢紡織服裝城的建議。現報告如下:

一、江浙絲綢專業市場的發展態勢及成功經驗

(一)三大絲綢專業市場的發展態勢

●杭州中國絲綢服裝城位於鳳起路以北,體育場路以南的西健康路、健康路及新華路一帶。創建於1987年,現有600餘家絲綢企業,主要經營各種真絲面料、絲綢服飾、絲織工藝品、絲綢旅遊紀念品及絲綢坯料。產品遠銷歐美、港台及東南亞等地區。已成為浙江省、杭州市“百城萬店無假貨示範街”,全國誠信規範市場,省、市級質量管理先進單位和文明規範單位。2014年被中國步行商業街委員會授予“中國特色商業街”。

杭州中國絲綢服裝城採用明清仿古建築,以承辦杭州絲綢博覽會、杭州絲綢服裝節、旅遊文化節、絲綢特色展示為主體,經營面積2.7萬平方米,年成交額122億元,税收1000多萬元。最近市政府計劃再投資1600萬元加強綜合大樓、夜景燈光、背景音樂等硬件建設,將杭州中國絲綢服裝城打造成杭州“生活品質”標誌,千年“絲綢之府”和新興的時尚名城。

●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位於浙江省嘉興市經濟開發區,1993年由中國經貿部批准建立,原來是國家絲綢交易壟斷企業,旨在合理配置資源,組織交易,引導產銷,探索中國繭絲綢流通管理的新辦法,為中國繭絲綢行業的深化改革服務。2014年取消雙軌制全面放開,轉入市場機制軌道。現擁有國家資助建立的先進的計算機交易網絡系統(金蠶工程)、營業用房、資金結算中心、倉儲配套體系和信貸擔保的融資、保證體系。

市場總佔地面積約五萬平方米。以繭絲綢為主、兼顧多種經營,允許除繭、絲、綢、絹紡、絲綢服裝以外的其他紡織原料、染化料、面輔料、服裝、紡織機械設備及零配件等在市場內經營。市場1994年投入運轉以來,交易規模日益擴大,目前年交易量100多億元人民幣,已成為中國繭、絲、綢等方面的重要集散地,市場的價格、信息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中國甚至國際絲綢商品的價格和供求,“嘉興指數”已成為世界繭絲綢市場價格的風向標。

●中國東方絲綢市場位於盛澤鎮東南面的姚家壩橋西,始建於1986年10月,1993年4月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正式更名為“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由吳江市人民政府主辦。於2014年4月,進一步理順了屬地管理的關係,委託盛澤鎮黨委、政府管理。20年來,市場的服務體系不斷得到完善。市場配設工商、税務、公安、交通、城管、消防等管理部門,以及金融、電信、運輸、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服務體系,尤其是電子商務、紡織科技、知識產權、外貿諮詢等四大公共服務平台的建立,極大地提升了市場的服務功能。

市場仿照明清市集佈局,擁有4家投資主體,設白坯、色坯、精品、原料和紡機5大交易區,佔地4平方公里,建築面積22.6萬平方米,經營用房6549間,其中營業用房4764間,倉儲用房1785間,來自全國各地絲綢紡織經營户3996家,雲集從業人員2萬多人。2014年實現成交額300.85億元,成為內地絲綢化纖薄型織物的集散地和價格形成中心,名列全國紡織品服裝市場第一位,被江蘇省評為省級樣板市場和蘇州市誠信市場、文明市場。

(二)成功經驗

通過對上述三大市場的學習考察,體會最深的是江浙人善抓機遇,高起點規劃發展,深化改革,開拓市場,不斷創新的勇氣和理念。我們考察組認為,其主要成功經驗歸納為以下四條:

一、有一個緊緊依託地方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市場的堅定目標。這三大市場的所在地都是國際國內較著名的“中國綢都”,歷史悠久,絲綢產業優勢明顯,他們幾乎一致的認識是:靠產業來支撐市場,用市場來帶動產業,以大市場帶動大產業發展。從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的形成、繁榮、提升

,説明了盛澤人做大做強市場的堅定目標。1986年還是計劃經濟年代,盛澤人把一個簡陋馬路市場,依據市場的變化科學規劃,不斷調整產品結構發展絲紡產業,升級和拉長產業鏈條,逐漸發展壯大了市場。市場有了基礎,盛澤人又把目標定位於“中國第一布市”,成立市場管委會,建立電子商務信息中心、紡織科技中心、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外貿諮詢服務中心,力爭用2—3年時間趕超紹興“中國輕紡城”,打造最具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大市場。盛澤鎮黨委副書記、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委會主任周月林説:“不失時機地把握地方產業優勢,抓住商機,就是地方政府對廣大人民羣眾的最大負責”。

二、有一種面向全國、面向世界,開放辦場的創新理念。牢固樹立“無外不快、無外不優”的意識,堅持以平等的“國民待遇”,寬鬆的投資環境,配套的服務設施,吸引境內外經營户、創業者和客商到本地來“安居樂業”。在杭州中國絲綢城內的670多家經營户中,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的外地經營者比例佔55,常駐絲綢城外商貿易辦事處56家,客商達800餘人,市場的聚集效應凸現,已成為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重要集聚地。由此説明,開放的過程,就是集聚的過程,集聚的過程就是帶動的過程。開放帶動了市場規模,帶動了市場升級,帶動了市場配套,最終帶動了杭州絲綢經濟的興旺和服務業的繁榮發展。市場開放程度越高,集聚程度越高;集聚程度越高,帶動程度越高,吸引力就越強。

三、有一條超前規劃,“興商建市、興市建城”的發展思路。90年代初期,盛澤鎮的輕紡產業已有相當規模,盛澤鎮所處交通相對便利,出現了自發形成、批零兼營的“布街”。吳江市政府因勢利導,積極規劃,抓住當時市場發育不全、商品流通不暢的機遇,鼓勵社會各方投資創辦了中國東方絲綢城。經過近十多年的發展,培育了一個專業市場,不僅帶動了一片產業,活躍了一地經濟,富裕了一方百姓,而且將一個小鎮拓展成了一個新城,佐證了“化市為城”的成功發展道路,實現了興市建城的跨越。

四、有一套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市場機制。杭州市政府對中國絲綢城的培育、發展,起到了關鍵的引導及推動作用。杭州市貿易局副局長唐躍風趣地説:領導也是生產力,而且是難以比擬的生產力。2014年杭州市政府提出了:“構造大都市,建設新天堂”的響亮口號,確定了建設九大商業街的宏偉設想。貿易局及杭州中國絲綢城籌委會積極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彙報,促成了以市委書記王國平、市長茅臨生親自帶隊的“上海商業考察團”赴滬考察學習。回來當天就進行研究,明確了目標、堅定了信心,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辦法,每條街成立管理委員會納入政府管理,進行目標考核,確立了以創新市場機制引導人,以寬鬆投資環境吸引人,以富民親商舉措留住人的市場運作機制。杭州中國絲綢城建設過程中採取“政府搭台,企業唱戲,多元化投入”的建設理念,由下城區政府和工商部門投入資金建設絲綢城3個核心區,吸引民資等混合型經濟投入建設5個商貿區;投資2.7億元新建的絲綢城,政府控制所有門面的租賃權,杭州市政府站在宏觀的角度設立獎勵基金,採用拍電視片、召開大型研討會、出版書籍、印發資料等多種形式加大整體宣傳力度,擴大對外影響力,確保市場長久繁榮。

二、南充絲綢產業對照江浙三大市場的反思

縱觀南充和三大市場,差距很大,但也有一些共同點和比較優勢。就其差距而言:其一,在市場建設的時差上距離較大,三大市場已進入成熟階段,南充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其二,在市場的總體規劃上存在差距,三大市場基本形成了功能完備的“國際絲紡貿易中心”,集國際會展、輕紡交易、電子網絡平台、智能化寫字樓、高級精品公寓、五星級商務酒店於一體,並建設融合託運、倉儲、配送、信息等多功能配套的國際物流中心,實現了市場提升;其三,市場的開放度存在差距,特別是拓展外貿渠道和境外設銷售窗口、引進駐場外國貿易機構、吸引國外客商到場購貨人數等都具有十分明顯的差異,我市幾乎是空白。其四,市場現有的規模存在差距,從市場的建築面積、營業用房、經營户、成交額以及外銷率等諸多方面還不能與日同語。就其共同點而言:其一,南充和三大市場都處於“中國綢都”,有一定的影響力。其二,市場發展均依託了地方集羣板塊的優勢產業,能匯聚大量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其三,經營品種都以絲綢紡織專一產品為主,能夠起到明顯的輻射、帶動,導向作用。其四,地方各級領導都十分重視市場發展,已把它作為拉動地方支柱產業的重要手段和舉措。

但是,要正視存在的差距,更要挖掘南充絲綢產業發展優勢和潛力,找準目標,加快發展,迎頭趕超。目前,南充的比較優勢很多,甚至江浙的弱勢方面就是我們的強勢,如資源(電力、能源等)、人力、人才等等,我們應該加以充分利用。南充創建市場的主要比較優勢有:

1、南充是古絲綢南路的起點,古老名城、將帥故里、旅遊勝地,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這些歷史文化優勢利於市場造勢。

2、南充是全國四大蠶桑基地之一,全國十二大絲綢工業生產基地之一,也是四川省蠶桑絲綢業的中心,是國內外商家普遍關注的桑蠶絲綢集散地之一,這些資源優勢已經形成南充市場。

3、南充是西部唯一的具有完整的桑、蠶、種、繭、絲、綢、服裝加工以及教學、科研和行業管理體系的城市,擁有和儲備了大量絲綢方面的專家、教授、民間藝人、企業廠長、經理,這些技術人才優勢可以加快市場的發展。

4、南充是全國四大蠶繭絲綢生產出口基地,擁有大型絲綢企業45家,繅絲能力10萬緒,絲織能力3500萬米,絹絲紡11000錠,煉印染能力7600萬米,擁有“美亞”、“六合”、“夏佳爾”、“梅花”、“愛膚爾”等著名品牌,年度實現絲綢工業總產值超過十億元,出口創匯達8000萬美元,這些加工企業優勢利於市場持續發展。

5、南充市土地、能源、勞動力資源等豐富,這是沿海地區的弱勢,但卻是我們的強勢,藉助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東桑西移”政策,有利於我們招商引資把市場做大作強。

三、創建“西部絲綢紡織服裝城”的初步設想和建議

通過學習考察,對江浙絲綢專業市場的發展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同時,對南充絲綢產業發展狀況和具備發展的條件及潛力有了更深的認識。為此,提出以下幾點設想與建議:

(一)創造市場發展的空間條件。目前制約南充絲綢市場發展的主要因素有三:1、絲綢產品對外影響力不夠,部分企業間無序競爭嚴重,缺乏長遠發展的目標和團隊意識;2、絲綢工業產業鏈條不夠完整,終端產品少,利潤空間小,企業效益欠佳,企業產品銷售形成“瓶頸”;3、市場起步遲、起點低、規模小、集聚差制約了市場的快速發展。要拓展南充絲綢市場發展空間,必須儘快高標準規劃市場,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市場硬件建設,首先引導南充絲紡產品進入本地市場,打造“南充製造”品牌集散基地,擴大對外影響;然後廣泛吸納全國大中小各層次的絲紡產品經營客户進入南充場、特別是吸引國外商進場投資經營,用市場來支撐產業發展。

(二)建立健全市場發展的體制機制。市場發展按照“市級管理,管辦分開,統一規劃,多元投入”的管理體制和機制運作,政府部門履行“規劃、指導、管理、協調和服務”五項職能,即組織實施市場發展規劃;統一招商政策,吸引外資、民資進入市場投資興業;對經營者主體資格、經營行為實行統一管理,實行税收、工商管理費、治安費、衞生費等各項收費一頭聯合收取;對公安(消防)、工商、税務、技監、金融等職能部門的駐場機構進行統一協調;完善市場功能,為市場內的經營者提供便利。西部絲綢服裝城和中國西部繭絲綢交易中心建設納入市本級管理。

(三)拓展市場發展的融資渠道。借鑑江浙三大市場的投資機制,“政府推動、部門投資、多元投入、上市融資”的做法,拓寬市場發展的融資渠道,採取“部門啟動、多元投入、上市融資、政府先控後退”的投融資機制,吸納社會民資投入,可解決資金不足。目前,絲紡龍頭企業、骨幹經營公司、銀行資金實力濃厚,只要正確引導、方法得當、運作順暢,已基本具備創建市場的融資條件。

(四)優化市場建設的氛圍條件。“中國綢都●西部絲綢紡織服裝城”創建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是實現市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將我市構建成西部優質繭絲原料基地、絲紡服裝生產基地和絲綢集散交易中心(即兩基地一中心)戰略唯一途徑。全市上下都要積極配合,參與創建。工商、税務、公安、城管等相關部門要按照“時間從短、手續從簡、收費從低、處罰從輕”要求,從發展大局出發,創造寬鬆的環境,積極引導、扶持絲綢企業進駐西部絲綢服裝城和繭絲綢交易中心。

金融部門要放寬對已進駐的絲綢企業貸款條件的限制,加大資金信貸力度,及時發放貸款。

市委宣傳部和文化廣電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絲綢歷史文化和絲綢產業,引導鼓勵社會各界興辦絲綢企業。大力宣傳政府的優惠扶持政策和絲綢企業的成功經驗,通過典型引路,帶動更多的有識之士加入絲綢生產、貿易行業。要進一步加大對外宣傳力度,通過互聯網、在市外召開信息發佈會等形式宣傳南充絲綢發展政策與環境,打響南充絲綢品牌,引進市外品牌絲綢企業落户南充。

只要目標一致,目的明確,形成共識,同心同德,一心一意支持市場建設,南充絲

第三篇:赴江浙地區考察報告

赴江浙地區考察報告

在新中國成立60週年前夕,根據市委安排,長沙市 考察團一行46人,於2014年9月18日至24日,考察了上海市、江蘇省的無錫市和蘇州市、浙江省的寧波市和温州市等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考察的基本情況

這次學習考察,雖時間不長,但內容豐富,收穫很大:一是既愉悦了身心,又陶冶了情操。考察五個城市,參觀一些名勝景點,品味了厚重的歷史文化,領略了優美的自然風光,感受了濃郁的現代發展氣息。同志們歡聲笑語,吟詩作賦,興致勃勃,情趣盎然。二是既拓展了視野,又學習了經驗。黃浦江岸、太湖之畔、東海之濱,躍入我們眼簾的是寬闊有序的道路交通、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潔淨優美的市容市貌、繁榮興旺的商業貿易、鋭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科學發展、自主發展、和諧發展的新景象,使我們深切感受到這些城市着力建設現代化大都市的大手筆和大氣魄,為長沙建設“創業之都、宜居城市、幸福家園”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三是既加深了情誼,又推介了長沙。同志們充分利用這次寶貴的考察機會,積極與5個城市的黨政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交流,在增進感情的同時,又介紹了長沙這座歷史古城、文化名城、革命聖城、山水洲城、發展新城、和諧之城的新變化、新風采。四是既接受了教育,又增強了責任。參觀了黨的一大會址,重温黨的歷史,強化了黨性教育;進工廠、入農村,考察了城鄉發展情況,進一步認識到了走科學發展、開放發展、合作發展之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時,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推動長沙新一輪跨越發展,是每一個長沙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老同志應繼續發揮餘熱,作好參謀,當好表率,不遺餘力地支持市委、市政府工作。

這次考察,取得了圓滿成功,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領導重視。 、 、 、 、 等省市領導非常重視,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並親自安排部署。大家一致認為,這次考察,是市委、市政府政治上尊重老幹部、生活上關心老幹部的一次生動體現,是老同志充分共享長沙改革發展的豐碩成果的一個典型縮影,我們從心底裏感謝黨和政府。二是組織精心。 、 、 組織得力,每個工作環節都細緻入微、優質高效,為老同志提供了“一對一”、“一對二”的服務,“真心、熱心、細心、耐心”的尊老情感和工作作風貫穿活動始終,深受我們老同志讚譽。三是配合密切。參與考察的各部門既分工明確,又配合密切。老同志克服了考察時間緊、乘車路程遠、身體條件限制等困難,發揮優良作風,確保了考察任務圓滿完成。同時通過 耐心細緻的工作,留在家裏的老同志也很理解和安心。四是接待熱情。考察的每個城市都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和熱情周到的服務,使我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二、江浙地區發展的基本經驗

近年來,江浙地區大力貫徹科學發展觀,積極應對風險和挑戰,堅定發展信心,創新發展舉措,經濟社會發展勢頭強勁,成為了長三角經濟圈又好又快發展的“引擎”。

1、始終把科學規劃作為加快發展的第一準則。規劃是一個城市發展的行動指南。江浙地區堅持規劃先行,以大思路、大氣魄、大手筆來推動城市發展,主動與國際接軌,提升了城市的影響力和美譽度。一是拓寬視野找位置。考察的這幾個城市,在城市規劃、生態規劃、產業規劃等方面,都着眼於經濟全球化、社會城鎮化、環境生態化的發展趨勢,準確定位,高起點、高標準地制定規劃。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我們看到了她未來20年的發展宏圖。上海市圍繞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空、航運等中心,加快了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基礎設施建設。蘇州工業園定位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工業園區和現代化、國際化、信息化的創新型、生態型新城區。二是立足市情求突破。無錫市根據自身地理位置、產業特點、發展基礎等因素,提出了建設“五個中心”、打造“五個名城”的發展目標(國際先進製造技術中心、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區域性創意設計中心、區域性職業教育中心、區域性旅遊度假中心,最適宜投資創業的工商名城、最適宜創新創造的設計名城、最適宜生活居住的山水名城、最適宜旅遊度假的休閒名城、最富有人文特質的文化名城),初步構築了由主城、副城、衞星城組成的多中心、開敞型、組團式城市佈局結構。三是突出重點抓提升。港口是寧波最大的資源,也是寧波發展的不竭動力。寧波突出臨港工業這一重點,提出“以港興市、以市促港”戰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如今,在北侖港區後方,一條綿延20多公里的臨港大工業帶已經崛起,形成了石化、能源、鋼鐵、造紙、修造船等五大臨港工業支柱產業,佔全市工業的比重已超過1/4。2014年,寧波港年貨物吞吐量已居中國大陸港口第二位、世界第四位。

2、始終把創新創業作為加快發展的第一源泉。城市的快速發展,取決於它的內生力和持續力是否強勁。考察發現,這幾個城市的主要做法是為:一是推動產業升級。近兩年,上海先後出台了《產業發展重點支持目錄》、《關於加快推進上海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實施意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等,把發展汽車製造業、電子信息製造業、裝備製造業等12個大類列入了重點扶持的先進製造業行業,把金融服務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等8個大類列入重點扶持的現代服務業,並“量身定製”了一系列政策,涵蓋財政、税收、金融、公共採購、產業基地、國際化扶持、知識產權和人才支持等方面,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二是推進自主創新。考察的這些城市都十分重視自主創新,如蘇州市2014年底就出台了《關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城市若干政策意見的實施細則》,從税收、金融、政府採購、風險投資、知識產權創造與保護、創新人才引進與培養等方面進行引導與扶持。去年,蘇州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1.8%,引進國外智力項目25個、海外留學回國人員659名,獲省資助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數量位居江蘇第一,新成立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9個。三是推崇全民創業。温州從降低創業門檻、保護創業者合法權益、加強創業能力培訓等方面入手,推動全民創業不斷髮展:750萬人口的温州有近220萬人在全國全球經商創業;有遍佈城鄉的家庭作坊、商店;有數量龐大的一村一品和一鄉(鎮)一業的專業化生產和市場。全市有個體工商户24萬户,民營企業13萬家,200萬農業勞動力向城鎮和二、三產業轉移,300多萬外來人員在温州就業。人人想當老闆、個個爭當老闆,千家萬户搞經營、千軍萬馬闖市場、千山萬水尋商機,是温州全民創業的生動寫照。

3、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發展的第一載體。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江浙地區以大項目構築大平台,以大投入帶動大發展。一是壯大產業集羣。考察的這幾個城市,雖發展模式各不相同,有“上海模式”、“蘇南模式”、“温州模式”,但共同點在於都善於培育並形成了產業集羣。寧波的服裝、文具、家電、模具等許多產業在全國很有名氣。温州擁有“中國鎖都”、“中國鞋都”等數十個國家級生產基地的榮譽稱號。今年,蘇州開始實施“四大跨越發展工程”,即新能源(風能、太陽能)產業跨越發展工程、蘇州市醫藥及生物技術產業跨越發展工程、蘇州市新型平板顯示產業跨越發展工程和蘇州市智能電網產業跨越發展工程,以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術、成長性強、發展前景好的地標式企業,引導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二是加大基礎投入。江浙城市圍繞服務生產發展、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都十分重視基礎設施建設,體現在項目多、投入大。温州實施了“六大百億”工程,加快推進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性項目建設,今明兩年將累計完成重點建設投資450億元以上,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00億元以上。蘇州科技城5年累計投入80億元資金,基本完成區域25平方公里高標準基礎設施建設。三是擴大對接領域。江浙這些城市立足國家戰略,善於挖掘自身優勢,主動對接,爭取中央項目支持。大型飛機、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裝備及成套工藝、“核高基”等國家重大專項任務落户上海,寧波港的建設、杭州灣大橋的建設等,這些都是國家級的重大項目,必將對一個地區的長遠發展產生深遠、重大的影響。

4、始終把深化改革作為加快發展的第一動力。[課件]一是明確改革重點。去年底,無錫出台了《深化改革創新體制行動綱要(2014-2014年)》,圍繞行政管理體制、財税管理體制、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社會事業領域等8個方面的33項重點工作進行改革,以建成公共服務型政府,形成權責一致、城鄉一體的經濟社會管理體制。二是突出惠及民生。蘇州市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市區被徵地農民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實施意見》,為鼓勵企業吸納就業困難的被徵地農民就業,全額補貼社會保險費,對吸納年齡較大的農民,還給予每人200元/月的崗位用工補貼。寧波實施了外來務工人員服務管理一攬子政策,包括完善就業服務、加強教育培訓、逐步改善居住條件、推進社會保險工作、加大依法維權力度等23條頗具“含金量”的舉措。比如優秀外來務工人員落户寧波制度、外來務工人員社會保險關係和個人賬户可在寧波市內跨統籌區域轉移、按規劃集中建設外來務工人員公寓等。三是服務跨越發展。去年底,温州市出台了《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全面推進制度創新、要素供給、市場準入、和諧創業、發展環境5個方面的改革,如開展工業用地出讓年限分階段實施、出讓金分批繳付改革試點,探索建立農村宅基地等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機制,積極開展設立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地方性投融資公司試點,探索建立民間資金與建設項目對接平台,開展中小企業集合發債試點等。

三、幾點建議

近年來,長沙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又好又快、率先發展,搶抓機遇,攻堅克難,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顯著成就,可圈可點,可歌可頌。為了更好地推進長沙發展,我們通過這次考察,結合實際調研,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與建議,供市委政府參考。

1、努力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宜居長沙。一是抓好城鄉結合部規劃。現在我們對做好城市規劃工作已經有了很深刻的認識,並且做得比較好了。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市城郊結合部的規劃工作卻暴露了一些不足,如:熱火朝天地搞起來的樓盤,雜亂無序,周邊配套跟不上;一些沿骨幹道路正在興建的農民安置用房,建得十分隨意,有的五六層高,有的三四層高,外牆有的為紅色、有的為白色、有的為灰色,窗户大的大,小的小;建起來的工廠,處於羣樓環抱之中,生產區不象生產區,工廠區不象工廠區;同處一條道路的一座山,屬區的部分用水泥護坡,屬縣的部分則沒有護坡。建議根據未來幾十年城市發展需要,前瞻性地做好城鄉結合部的規劃,以儘量避免大開發帶來的大拆遷與社會財富的大浪費。二是改善城市交通。在分屬不同區縣(市)的同一道路的拓寬工作中,建議由市裏統一立項,統一組織實施,否則,一頭通了,一頭卻才開工,既影響了資金使用效率,又給沿線羣眾的生產生活帶來更長時間的不方便。在交通管理上,建議根據各時間段的流量情況,選擇一些路段進行“潮汐式行車”。同時,在沒有地下通道的路口,可建立精緻美觀的人行天橋。三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文化是城市之魂。長沙的城市建設,要體現個性,展現湖湘文化魅力。圍繞湘江航電樞紐工程的效應發揮,根據全市城市化發展需要,結合望城縣的地勢、地理特點,可考慮在湘江西側望城縣境內建設長沙的“威尼斯城”。做美城市雕塑,在城市中心廣場和沿江風光帶創作幾個能夠體現“湖湘文化之魂”的雕塑,實現紀念性、主題性、觀賞性和裝飾性的完美結合。進一步加大對嶽麓書院等古代建築、化龍池等特色民居、賈宜等名人故居、歷代碑刻保護力度。建議設立湘繡、雕刻、根雕、菊花石等湖南民間工藝一條街。市歌、市徽、標誌性建築也應着手研究,廣泛徵集資料,待意見統一後便可推行。四是增強羣眾安全感。江浙城市的防護窗是很少見的。長沙應圍繞增強羣眾安全感,進一步增強社區物業治安管理水平,加強治安自願者隊伍建設,提高羣防羣治的能力,逐步拆銷窗户鐵欄。同時,更加重視城市細節,抓好骨幹道路的隔音處理工作,開展城市建築屋面廢棄物清理整治工作。

2、大力培育產業集羣,做大做強工業。產業的實力既是城市實力的展現,又是招商引資的強大“磁場”。經過這些年的精心培育,長沙產業已經有了較好的發展基礎,但仍大有空間可以提升。一是要延伸產業鏈條。延伸產業鏈條,既是降低企業運行成本的需要,又是增強產業競爭力的要求。建議重點圍繞工程機械、汽車產業、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基礎較好的產業和光伏產業等先導性產業,抓緊出台產業扶持規劃,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項目包裝策劃,做好上下游產業招商引資文章,着力引進一批創新型項目、基地型項目、補鏈型項目、終端型項目,以促進產業集羣的形成。二是要鼓勵自主創新。長沙作為國內最大的工程機械製造基地,“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在國內享譽盛名,並積極參與國際競爭,但在高端傳動件、液壓件、發動機等關鍵部位的開發生產沒有形成優勢。建議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科研協調力度,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三是要搭建對接平台。產業的發展,取決於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的優化。建議圍繞現有產業和企業,積極搭建招商引資平台,多圍繞園區產業定位開展有針對性的招商,多鼓勵以商招商,提升招商工作的實效性,對於不符合園區產業特色的項目,市裏可根據全市產業佈局進行適當調度,以把產業做大,園區做特;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力爭一批國家級重大項目來長落户;拓寬融資渠道,創新擔保方式,搭建銀企對接平台;繼續赴名城名校組織大型人才招聘活動,以優惠的政策、優美的環境、優良的平台,吸引一批專業對口、創新能力強的人才來長興業。

3、加快新農村建設,繁榮農村經濟。一是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建議推行路面結構多樣化。據瞭解,全世界每年生產的70%的水泥是用在中國,這是對資源巨大消耗,也對環境造成巨大影響。公路建設節能環保刻不容緩,應儘早引入“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理念。從投入上來看,目前建設一公里5米寬水泥路約需消耗水泥384.5噸,級配砂石1316立方米,鋼材3.83噸,三項基本投入約需20萬元,不包括人力、水等其他能耗。而採用砂石或礦渣路面,成本可降至10萬元,可節約50%的資金投入。一般村級公路機動車日車流量都不大,完全可以滿足通行需求。二是抓緊做好農村小型水利建設。長沙縣去年調查發現,全縣山塘平均蓄水面積約2畝,平均淤積深度約0.5米,平均淤積量約670立方米,山塘總庫容下降到0.94億立方米,淤塞率已達到22.3%,約減少蓄水2700萬立方米,相當於減少兩個中型水庫的蓄水量,且淤積速度呈加快趨勢。經長沙縣測算,採用水力挖塘清淤機組清理山塘,成本低(平均每畝山塘清淤全額費用約為2100元,每清挖1立方米淤泥,僅需成本7.08元,是人工清淤成本的17.7%,是挖掘機施工成本的42.8%)、天氣影響小、施工條件要求低。建議採取政府補助為主、農民適當出資為輔的辦法,做好農村山塘治理工作。三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對那些發展潛力大、經營效益高、帶動能力強的種養大户和龍頭企業,在政策、服務等方面予以進一步重點傾斜,如在農資、農技、基礎建設、資金借貸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進一步有效整合國家、省、市下撥的農補資金、農發資金、農業綜合項目開發和土地整理項目資金等各類支農資金,用於鼓勵經營業主、種養大户。對種養大户根據自身經營發展需要而出資修建的公路、水利、土地平整等,可考慮納入當地發展規劃,一視同仁地予以補貼。抓緊建立村鎮銀行,解決農民融資難題。四是抓好下派幹部的培養管理。建議加強對赴村、鎮掛職幹部的培養和管理,對他們推行績效考核,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察,及時瞭解工作和心理動態。拿出專項資金,支持下村幹部選準項目,發展生產。

第四篇:赴江浙質監繫統考察學習心得報告

赴江浙質監繫統考察學習心得報告----市局辦公室主任譚宜偉

2014-11-08 08:20:34

【點擊:792】

濟寧市質監局辦公室主任 譚宜偉

為更好地落實和完成2014年全年工作目標,全面謀劃和安排明年各項工作,10月13日至23日,按照市局安排,我隨市局張西周局長率領的濟寧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考察團,先後赴江蘇、浙江質監繫統進行了為期10天的參觀考察。考察期間,我深深地感受到江浙沿海城市質監部門發展速度之快、亮點之多、面貌之新、後勁之強,令人驚羨。各地在技術機構改革、項目中心建設、思想意識和發展能力等方面的先進理念和超前思維、敢闖敢試的創新精神、忘我奮鬥的工作激情和求富求強永不止步的進取意識,值得學習和借鑑。對於這次考察學習,我和考察團同志邊考察、邊思考、邊討論,普遍感到觸動很大、啟發很大、收穫很大。

一、這次考察對於我的重要啟示在於:實現我市質監繫統跨越發展,必須提高境界、提高標準、提高速度。

提高發展境界,是這次考察中我和大家思考最多的問題。對於我們幹部來講,境界是眼光、知識、追求、能力的綜合反映,境界決定着幹部的層次、水準、價值和作為。回顧張局長到濟寧工作六年多來的改革歷程,每一次大發展,首先得益於幹部思想境界的大提升,就像這次考察所到之處,各地質監機構雖然條件各異,發展路徑不盡相同,但在推進跨越發展上都展示出很高的境界。江蘇常州局通過市級技術機構實行人員裝備和市場等資源整合、互補,形成合力,做出了特色。“十一五”期間,全系統項目和設備更新改造投入6000多萬元,新建和改造實驗室18750平方米,僅國家led質檢中心項目總投資9000萬元,佔地40畝,實現了全面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

提高標準,是質監繫統跨越發展的要害所在。考察江浙質監繫統的發展,再次印證了一個道理:什麼樣的工作標準,決定什麼樣的發展水平。浙江省温州市局通過提高科研能力和標準能力,加強硬件建設,把握住了發展機遇;杭州蕭山局通過不斷加強檢驗檢測平台建設,推進技術機構發展。目前已培育爭創1箇中國世界名牌、22箇中國名牌產品,75個浙江省名牌,建立了羽絨製品、鋼結構等2個國家質檢中心和浙江省電動車、汽車摩托車零部件2個省級中心,設立了3個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分支機構,為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受到當地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提高速度,是質監繫統跨越發展的現實要求。這次考察的各市縣局,都提出了跨越發展的目標要求,並展現出跨越發展的態勢。高速度已成為他們推進跨越發展的題中之義。這些市局發展給人的突出感覺是“快”:業務收入增長快,常州局、杭州蕭山局三年翻一番,温州局兩年翻一番;質監繫統變化“快”,江蘇省常州局短短几年共取得25箇中國名牌產品,170個江蘇名牌產品,16個省質量管理獎,230家企業通過了省級計量保證確認,1200家企業通過了市級計量合格確認,102家企業制修訂51項國家標準和71項行業標準,8個全國性標準化組織落户常州的好成績;國家級中心申請建設“快”,温州局以平均一年一個國家級質檢中心兩個省級中心的推進速度,創造了令人震驚的“温州速度”。湖南湘潭局也在加快國家級實驗室建設。高速度的背後,是一種精神狀態和工作狀態。在這些地方感受不到危機的壓抑,相反緊緊抓住了擴大內需等一系列機遇,呈現出大幹快上的發展態勢。

二、學習先進是為了更好的改進工作。通過10天學習,我既開闊了視野,又深受感動。江浙質監繫統縣級技術機構的“專”、“精”、“強”,創新體制求發展,市場運作求發展的理念和解放思想、幹事創業的精神是我們質監事業發展的動力源泉。相比之下我們應當堅決摒棄因循守舊,小富即滿,小富即安、按部就班的陳舊觀念,我們應當順應時代和地方經濟發展趨勢,依託地方經濟發展產業集羣優勢,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創新服務方式方法,增強質監發展後勁;我們應當不斷開拓進取,富而思進,不斷提高檢驗檢測手段,創造性的開展工作,促進我市質監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三、把學習考察成果轉化為發展成果是目的和關鍵。考察一路走來,幹事創業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隨處可以領略到他們的苦幹精神和過硬作風,每到一處,都能深切感受到全國質監“一家人”的濃厚真情,他們的熱情和真誠,在“吃、住、行”方面給予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真是令我們要好好學習,不斷改進。針對辦公室工作,結合考察感受,回來後我和同志們專門進行了系統梳理,對創新發展的思路措施進行了深入研究,努力在提高服務能力水平和隊伍建設上邁出新步伐,以更好地服務於濟寧市局跨越發展的大局。

一是要找準定位擔當使命,在更高境界上認識新形勢下辦公室工作。目前是總結“十一五”規劃,科學謀劃“十二五”規劃的重要時期,是機遇挑戰前所未有、形勢複雜前所未有、風險考驗前所未有的時期,是全面展開跨越發展新佈局的時期,是發展境界持續提升、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的時期。對於新時期辦公室工作,我感到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一步認識和把握:一是位置越來越重要,辦公室作為機關工作運轉中樞的重要地位將進一步凸顯。二是責任越來越大,如果我們工作好、形象好,就能為質監工作增光添彩;反之就會直接或間接地損害質監工作,辦公室工作責任重於泰山,每個同志肩上的擔子都應該是沉甸甸的。

二是提升創新服務能力,在更高層次上做好新形勢下的辦公室工作。辦公室工作千頭萬緒,但最根本的任務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最基本的途徑是創新方法、提升能力。辦公室人員要緊緊圍繞市局跨越發展大局,自覺適應新形勢下市局主要領導方式方法的新變化,努力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實效性、主動性和靈活性,大力加強服務能力建設,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上推動各項工作創新發展。

三是當好表率樹立形象,按更高標準抓好新形勢下辦公室隊伍建設。市局辦公室的工作必須是一流的,市局辦公室的隊伍必須是一流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必須做到。可以説現在基本做到了,但還要防驕破滿,多看不足,力求把工作做得更紮實、更到位、更全面,更加重視、更高標準地抓好新形勢下的隊伍建設。要按照省局“精心、精細、精準、精益求精” 的要求和市局張西周局長“高度重視細節”的要求,始終瞄準“政治堅定、業務過硬、紀律嚴明、作風優良、保障有力”的標杆,努力打造一支不負重託、堪當大任的高素質辦公室隊伍,使辦公室真正成為人才聚集的平台、學習鍛鍊的熔爐,使我們的工作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

第五篇:隨團赴江浙學習考察收穫

隨團赴江浙學習考察收穫

根據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的學習活動安排,2014年10月26日至2014年11月1日隨開發區學習考察團到江蘇的南京、無錫、蘇州、江陰華西村及浙江的杭州等市學習考察,這次學習考察大開眼界,收穫匪淺。長江三角經濟快速發展,所到各市開發區各具特色,有些開發區的產業領跑全國,代表國家這一時期產業國際領先水平。有些市開發區在管理體制、產業佈局方面值得學習和借鑑,華西村這“天下第一村”名副其實。下面從學習考察的幾個側面結合開發區的“十二五”規劃略談感受。

一、所到江浙各市開發區值得借鑑學習的方面

(一)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一是該開發區處於南京市城區,為便於管理,在行政體制管理上,開發區和城區的黨政、人大、政協主要領導交叉任職,除行政審批外,開發區各項社會事務交由城區管理,開發區只負責招商引資和建設工作,避免承擔社會事業而使開發區負重爬行,尤其在行政管理體制上,領導交叉任職使各項工作便於理順,行政體制不設障礙,也沒有障礙,行政順暢,開發區一心一意做好招商和建設工作。二是該開發區在融資方面,由開發區直屬公司上市融資募集資金搞建設。如該開發區高新科技公司於1997年上市,為開發區負責全市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籌集任務。該開發區從1992年設立至1997年高科公司上市,僅用5年時間,就打造出自己的上市融資平台,對此該開發區是全力傾注的。

(二)無錫新加坡工業園。無錫全力打造世界級開發區,在擴區上動作很大。擴區新增規劃200多平方公里,產業定位打造“六個千億元”產業,十分大氣。產業佈局為新能源、新材料等,該開發區提出按照國家發展戰略首先轉型某些產業,有些甚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引導全國、世界潮流,如光伏產業等。

(三)“天下第一村”華西村。大華西村全村人口3.5萬人,即在華西村基礎上把周邊幾個村納入華西村範疇,形成現在的大華西村。村級集體收入可支配2014年計劃實現50個億元,人均勞動分配收入8萬元以上。全村村民享受村委公共分配的高福利,僅體檢費一項每人每年達到5000元,投資分紅不計其數,户户有別墅,户户有存款數百萬,家庭小轎車户若干輛,按此標準,該村已經進入發達的社會主義階段。該村在村級管理和人力引進、使用、留用上,極具獨到之處。村級領頭人經濟發展思路清晰,創新意識強,年年求新、求變,已從村級經濟發展到現在的走向國際海運服務業和金融、投資業。

二、開發區“十二五”規劃的點滴設想。

(一)產業定位不求全只求大。南京開發區產業定位三~四個,而我們開發區定位力求樣樣俱全,這樣就不夠突出主導產業。本人認為,按自治區、南寧市的全區、全市產業規劃佈局和開發區的實際情況,在產業定位上設三個即可:一是食品加工和生物制(醫)藥產業;二是輕紡(含有輕工機械)產業;三是綜合類 1

(含傢俱)。這樣突出重點,前面1~2個產業,具配套容易,配套成本低。在招商上主攻食品加工和醫藥項目,這些都是開發區的資源優勢,很能充分利用和發揮。相關配套產業如包裝、物流等相應跟進。目標是做大一個食品醫藥產業,做強一個輕紡產業,帶動綜合類產業。“十二五”期間,形成“311”百億元產業,即:食品加工及醫藥產業產值3百億元,輕紡產業產值1百億元,綜合類產業產值1百億元的發展目標。

(二)儘快完成國企改革和舊城改造任務。這兩項工作是開發區城鎮化建設和經濟發展所面臨的難點,工作量大,難度也大。從目前情況看,改革和改造的費用在加大,成本在增加,因此,晚做不如早做,這樣既能加快推進城鎮化,提升開發區形象,又能節約成本開支,解決難點問題,使職工享受到開發區改革發展成果,是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十二五”規劃前三年必須完成這項改革和改造任務,把中心區職工安置好。

(三)努力打造融資平台。融資平台建設不僅是給企業一些資產、資金,然後以資產、資金抵押,以項目再融資,這是最原始的、最基本的融資手段。但現在國家清理政府性融資平台,對融資平台有嚴格的制度要求。因此,企業融資平台必須參與投資經營,平台公司要有自己的主要產品,有穩定的主業收入,形成良好的資產和現金流,這些應是開發區重點考慮的。本人認為,要整合現在國有直屬公司資產,形成集團公司,管好現有資產,包括農業資本,管委會不再增加註資,只給政策,用3年左右時間包裝上市進行融資,形成投資-回報-融資上市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