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省交通職業教育的現狀的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15W

第一篇:省交通職業教育的現狀的調研報告

省交通職業教育的現狀的調研報告(精選多篇)

文章標題:省交通職業教育的現狀的調研報告

發揮交通教育研究會功能推進交通職業教育的新發展

職業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塊之一,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教育是基礎和保障,交通職業教育既是交通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也

是交通事業發展的內在動力體系。一方面,交通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和智力的保障。大力發展交通職業教育,建立交通人力資源支持保障體系,為交通事業源源不斷地輸送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者,持續提升交通從業隊伍素質,是我省交通實現跨越式發展和“兩個率先”目標的基本保證。另一方面,交通事業的發展既為交通職業教育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歷史機遇,也對交通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火如荼的建設高潮和大量的行業管理工作引發了對高素質交通從業人員的需求。落實人才強交戰略,大力發展交通職業技術教育,建設交通行業人力資源支撐體系,實施交通管理幹部、專業技術人才、技能型人才培養工程,完善交通行業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培養選拔機制,創新培養方式,這已成為交通事業的發展的主導因素。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優先發展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作為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我們必須對交通職業教育予以更多的關心、更高的重視、更大的投入,持續提高交通職業教育的發展規模和水平,持續提高交通職業教育對交通事業的保障和支持能力。同時,針對我省交通事業的發展對交通職業教育的需求、我省交通職業教育的現有規模和成果、職業教育發展的困難和前景等,我們要不斷地探求新的管理體制、機制和新的服務載體,加強對交通職業教育的研究、指導和服務。

一、我省交通職業教育的現狀

多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重大方針政策。交通部、省政府專門召開了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對發展職業教育作出了全面的部署。黨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提出的需求,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創造了優越的大環境、大氣候。

經過長期的努力,我省交通教育已形成相當的規模。據統計,到2014年底,我省交通系統共有各類學校24所。從主管部門來分析,廳管廳屬學校有5所,市級交通行業主管部門所屬的有13所,交通企業主辦的有6所;從教育與培訓來分類,全日制學校有15所,培訓機構有9所;從地域分佈來看,除舟山市以外,其他各市均有1所以上學校。24所學校佔地面積達137.768萬平方米,校舍面積達47.2萬平方米,教職工總數2329人,在校生規模達3萬餘名。五年共輸送全日制畢業生2.5萬名,組織崗位培訓30萬人次。特別是廳管廳屬4所院校辦學規模、質量與效益都顯著增長,在交通職業教育中始終發揮着骨幹和引領的作用,為我省交通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和勞動力保障。4所院校佔地面積達76.63萬平方米,校舍面積達25.17萬平方米;教職工總數達878人,其中專任教師533人;2014年共招收全日制學生5211名、成人教育招生2332名;2014年全日制教育畢業生2538名、成人教育畢業生845名;組織各類崗位培訓達到16064人次。

我省交通職業教育在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也存在着不少問題,有些是宏觀性的教育問題在交通教育上的反映,而有些是交通職業教育自身存在的體制、機制和結構上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辦學主體多樣化,需要進一步健全監督約束機制。目前,交通系統職業學校,有交通主管部門創辦、交通企業創辦、民間社會辦學以及校企聯合辦學等多種模式,這種辦學體制擴大了職業教育的社會參與性、競爭性,增強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活力,但是也出現了有的學校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忽視社會效益的行為,如惡性競爭生源、不注重教學質量、學生管理混亂、就業欺詐等。

二是有的學校辦學定位不明確,需要加強宏觀的指導與資源整合。特別是有的市縣交通學校,只注重生存,不注重發展,沒有長遠的辦學方向和目標,對行業的需求、市場的需求缺乏調查研究,辦學的盲目性較大。

三是辦學質量參差不齊,需要進一步健全教學評估與淘汰機制。有的學校專業設置不規範、課程設計不合理、教材不配套,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教育質量亟待提高,教學內容與方法也有待改進。

四是辦學條件不一,教育經費總量不足。24所學校中納入財政預算撥款的學校只有7所,而市縣學校的主管部門撥款又非常少甚至沒有撥款,由此導致部分學校很少有基建投入。教學環境差,校舍破爛、陳舊、狹小;教師收入低微,教學設備、實訓基地等硬件設施嚴重缺乏,不能滿足教學要求。

如何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如何提高交通職業教育對交通事業發展的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作用,這是科

教部門一直在考慮的課題。從2014年開始,我們就在積極探索和組建浙江省交通教育研究會,做了大量的籌備工作,目前研究會已經通過民政部門的社團登記,預計將在年底前完成組建工作。成立我省交通教育研究會,就是要充分發揮研究會對主管部門的專業諮詢和決策參謀作用,以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對我省交通職業教育的宏觀管理,整合我省交通教育資源,促進院校與

行業的雙向聯繫,建立院校間交流與合作的平台,更好地為交通教育的發展做好服務,推進我省交通職業教育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二、交通教育研究會的性質

浙江省交通教育研究會是我省交通行業教育團體和教育工作者的學術性羣眾團體,是由全省交通行業的教育部門、院校、企事業單位和關心交通教育的人士自願組成的學術性、非營利性組織,經浙江省民政廳註冊登記的法人社會團體。因此,浙江省交通教育研究會在機構的性質上明確屬於非政府組織。其基本特性體現為:

一是非政府性和民間性。交通教育研究會不是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或行業管理部門的內設、直屬或下屬機構,而是為了實現發展交通教育的職能,由興趣、志向相同的院校倡導和推動,為成員和行業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和發揮特定的作用,因此,具有民間自發參與社會公共管理的特徵。

二是合法性和非政治性。交通教育研究會必須按照社會團體登記管理的有關規定,向省民政部門申請登記,依法成立,並在遵循法律、道德和國家有關政策的前提下開展相關的業務活動。研究會是學術性質的社會團體,不得參與宗教性活動,不捲入推選公職候選人等政治活動,因此,具有非宗教性和非政治性的特徵。

三是組織性和自治性。交通教育研究會以章程進行組織和管理,其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章程由會員代表大會制訂或修改,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理事會成員由會員代表大會選舉或罷免;研究會的業務範圍和職能由章程賦予,成員入會或退會完全自願。因此,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徵。

四是公益性和非營利性。交通教育研究會圍繞浙江交通“六大工程”建設和跨越式發展的中心工作,開展交通教育的研究與交流,指導各院校轉變辦學理念、優化辦學結構、形成品牌特色、加快發展步伐,努力實現教育質量、師資隊伍、校園環境的跨越式發展,培養大批中高級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為交通事業發展提供人才、智力的保障和支持。研究會是公益性組織,不是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其開展的業務活動不以追求經濟利益為目標。

三、組建浙江省交通教育研究會的必要性

(一)充分發揮非政府組織的獨特作用,是現代公共管理的發展趨勢。

現代公共管理理論認為,一個國家的社會結構是建立在政府、市場和市民社會三個要素的相互作用關係之上的,市場要素主要由企業組織構成,而政府要素和市民社會要素分別由政府組織和非政府組織(也稱為第三部門)構成。如美國就是利用政府系統之外的各種行業協會,搶先制定和發佈各自行業的市場、技術准入和從(請你支持:)業標準,對國外商品、資本、勞務的進入設置限制和障礙,從而實現了不由政府出面照樣能夠保護國內市場和產業的目標;著名的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其特點就是通過行業協會、教育基金會等社團機構,制訂職業教育的標準規範、協調企業與培訓機構的關係、組織職業技能鑑定等,在事實上代替政府的某些職能。

經過20多年的改革,我國已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轉型有了一定的進展,政府職能的轉變,為非政府組織的發展提供了許多機會。我國的非政府組織一方面數量大幅增加,一方面作用日益顯現,非政府組織同政府、企業共同構成了現代經濟結構的三大支柱。社會團體是當代中國政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據憲法和法律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聯合和團結全國的職工、青年、婦女以及各界人士,參與國家和地方的政治生活,協調社會公共事務,維護羣眾合法權益,發揮着巨大的作用。中國有全國性社會團體近2014個。其中使用行政編制或事業編制,由國家財政拔款的社會團體約200個。如中華全國總工會、共青團、全國婦聯等社會團體雖然是非政府性的組織,但在很大程度上行使着部分政府職能。因此,積極發展非政府組織,發揮非政府組織的作用,既有客觀需求的必要性,又有現實的緊迫性。

由交通教育研究會的性質決定,教育研究會將以其學術性、專業性特徵和行業自律性、自治性的運作特點,在交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顯現其行業調查、決策支持、校企合作、學術交流等功能,以促進交通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二)組建交通教育研究會,是加強和改善交通職業院校管理的必然要求。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對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問題指出,要“明確各級政府提供公共教育職責,制定和完善學校的設置標準,支持民辦教育發展,形成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辦學格局”,“形成權責明確的教育管理體制,在學科、專業和課程設置以及招生規模、人才聘用等方面給學校更多自主權,培育併發揮學校的優勢和特色”。政府交通主管部門一方面要認真履行管理和指導交通職業教育發展的職責,加強和改善對交通院校的宏觀管理和政策指導;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管理體制改革,積極培育交通院校自主管理和良性發展的機制。

交通院校既是為交通行業服務的教育機構,同時又是獨立的市場主體,既要緊緊圍繞交通事業發展這個中心,又要遵循其教育教學的特殊規律,既要注重辦學的社會效益,也要充分考慮辦學的經濟效益和院校的自身發展。在對交通院校的許多管理領域就出現了不該管、不便管、管不好的狀況。一是主管部門不便直接管理的事務,如院校的發展規劃、專業設置、招生規模、學生就業、師資引進與培養、院校內部管理以及院校間的競爭和協作等,但這些事務從院校和社會需要來看,又迫切需要有相應的機構進行指導、監督、管理和協調;二是需要主管部門管理,但是單靠主管部門難以管到位或管理效率低的事務,如交通職業教育發展狀況調查、人才需求調查和預測、教育教學標準的制定與質量評估、就業准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推行和規範、院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制裁等,都需要有一個學術性、專業性很強的機構來協助政府主管部門進行管理;三是交通院校有需要,但是單個院校難以做到,或即使能做到但會付出高額成本的事務。如行業信息收集,人才、技術和職業培訓,師資力量的培養與交流、向社會反映院校的共同訴求以及其他行業性的社會公益性等,需要有一個民間性的、院校自願集結產生的機構來協作完成這些事務。

因此,組建交通教育研究會既是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應有之義,是主管部門有效履行教育管理職責的延伸手段,又是交通院校與行業之間、交通院校相互之間加強交流與協作的良好平台。

(三)組建交通教育研究會,是促進交通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現實需要。

由於行業或企業辦學的性質所決定,教育主管部門對交通職業教育的業務指導、資金支持等方面都有侷限性,而交通主管部門不可能把大量的精力和資源投入在這方面,尤其是市縣交通部門在教育業務指導上沒有專門的機構和力量。因此,對交通職業教育缺乏有效組織、指導和服務,有的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設置、課程與教材建設、內部管理制度,以及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問題,業務交流及信息交流渠道不暢,校際、校企缺乏合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院校的培養與行業需求上的脱節。作為教育主管部門和交通行業主管部門,必須依法加強對辦學主體的監督與管理,嚴格把握教育市場準入資格,嚴肅教學質量評估制度,保障辦學質量;必須加強教育指導,幫助其掌握市場信息、把握行業需求,開展校際交流與合作,發揮好重點院校的示範和引領作用,逐步培育其重點學科和優勢專業,形成其辦學特色。組建交通教育研究會,聯合各院校力量,共同研究和探討交通職業教育問題,為主管部門決策提供參謀,為交通院校提供專業服務,為交通教育秩序提供自律規範,為校際、校企合作牽線搭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也是交通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迫切需求。

四、組建我省交通教育研究會的可行性分析

組建交通教育研究會,離不開主管部門的主導與支持、骨幹院校的發起與倡導、行業與院校的響應和參與。

(一)法律許可是組建我省交通教育研究會的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5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結社自由是公民依法結成某種社會團體,進行社會活動的自由。結社通常分為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結社,以及以非營利為目的的政治、宗教、學術、慈善等結社。憲法規定的結社主要是指非營利性的結社。結社自由有利於公民之間的交流,互相學習,羣策羣力,促進某項事業的進步繁榮。但是結社自由也有一定的限制規定,我國對公民結社是根據國務院1998年發佈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進行管理的。根據條例規定,公民的結社自由,應當經其業務主管部門審查同意,並依法進行登記。交通教育研究會的籌建工作得到了省民政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目前已經順利地進行了社團登記,也為今後研究會相關業務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法律的依據。

(二)主管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的支持是保障。

我省交通職業教育的發展一直以來受到政府交通主管部門、勞動部門、教育部門的關懷和支持,在政策上引導,在資金上扶持,在信息上提供服務,在業務上加強指導,在行業准入上給予政策支持,這是交通職業教育得以發展的有力保障。各市交通部門對職業教育的認識逐步深化,支持與指導的圖謀也正在不斷加強。如衢州市交通中等專業學校在當地市政府和交通局的支持下,正在實施搬遷工程,新校園佔地200畝,投資1.1億;湖州市交通局從教育結構調整入手,對交通學校和培訓中心進行資源整合,成立了聯合黨總支,由局領導擔任黨總支書記,促進了兩個學校的優勢互補。同時,公路、港航、運管、質監等行業管理部門對交通職業教育工作也非常重視,為交通職業院校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三)交通職業院校的共同意願是基礎。

交通職業教育具有其特殊的處境,特別是有的市(縣)交通學校感到自己是遊離於交通部門與教育部門之間,既得不到相關的政策支持,也得不到相應的業務指導,處於“孤軍作戰”的境地。他們迫切希望通過成立交通教育研究會能夠了解交通行業的需求、指導學校的發展、構築合作的平台、反映學校的訴求,對成立研究會非常支持,並寄予厚望。

交通教育研究會的主要發起單位和共同發起單位均為省屬院校,經過重點扶持和學校自身努力,現已積蓄了較強的實力,而市縣所屬學校辦學力量則相對較弱,通過教育研究會這個平台,有利於充分發揮省屬院校的帶動和示範功能,促使省屬院校為各市屬學校提供更多的幫助,帶動全省交通教育事業的共同發展。

(四)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的指導。

成立我省交通教育研究會,也是我省交通職業院校在更高的層次和更廣的範圍內參與學術研討和交流活動,不斷地提高我省交通教育的教學和科研水平的需要。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成立於1993年3月15日,是在八十年代成立的交通部高等教育研究會、交通部航海教育研究會、交通中專教育研究會、交通職工教育研究會及交通技工教育研究會的基礎上組建的。現有團體會員540個。交通部科教司及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均有成立省級研究會的意願和要求。目前全國範圍內,各省、市、自治區基本上都成立了相應的教育研究會,在承擔重點研究課題、組織考察與交流、舉辦幹部培訓、組織編寫培訓教材和主持課題項目鑑定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有交通部科教司及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的指導,有兄弟省市教育研究會成功經驗的借鑑,我省交通教育研究會定將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五、浙江交通教育研究會職能定位

在交通事業發展中,交通教育研究會擔負着培養交通人才,提高交通職工隊伍素質,研究和探索人才教育培訓途徑的重要職責,對交通事業發展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具體來説,其職能主要體現為:

1、參謀職能。組織行業調查研究,為政府主管部門決策做好參謀;如提供交通行業人才現狀、交通教育現狀及人才需求、院校發展預測的研究,提出人才培養的規劃建議,為交通教育的發展提供專業分析依據。

2、協調職能。對各院校的辦學特色、優勢專業、師資力量、生源素質等進行綜合性分析研究,為交通院校的發展定位提供信息,協調整合資源,形勢優勢互補的交通教育格局;協調開展校際合作,發揮好廳管廳屬院校的示範作用,為提高整個交通系統的教育水平做好服務。

3、指導職能。研究制定交通教育辦學行業性自律標準,指導各院校做好精品專業、精品課程建設,組織編寫有關專業的統編教材,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4、師資培養職能。建立交通教育師資人才庫,特別是要加強與交通部門、企業的聯繫,蒐集和掌握具有“雙師型”素質的人才,為院校教學與實際的緊密結合提供師資支持;採取校際間教師互派學習、掛職鍛鍊,組織到企業進行實踐等方式,組織對現有師資的學習培訓,不斷地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教師的素質;組織開展教材教法研究,定期組織教學觀摩、公開課等活動,提高教師的授課水平。

5、學術交流職能。結合交通建設和交通教育的實際,每年確定相關的研究課題,定期組織論文交流、研討、評比活動,活躍學術氣氛;要編辦好《浙江交通教育》內部刊物,為各成員單位提供信息服務。

6、溝通與服務職能。要積極反映成員的訴求,加強與交通主管部門、教育部門、勞動部門以及地方政府間的溝通和聯繫,解決各院校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加強與交通企業的協作,為教師的實踐和學生的實習聯繫基地,為學生的就業提供指導和幫助。

六、浙江省交通教育研究會運作機制

浙江省教育研究會是學術性的羣眾團體組織,其章程是研究會內部最高的組織法規和行為規範。因此,教育研究會的宗旨和原則、會員管理、組織機構設置、業務活動的開展、資產管理等都必須在章程中作出明確的規定,並在日常活動中嚴格遵循。在具體的運作中,必須明確以下幾個重點:

(一)交通教育研究會作為一個與交通行業緊密聯繫產為交通行業服務的專業性、學術性羣眾團體組織,應當接受業務主管單位浙江省交通廳的業務管理以及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的指導,接受浙江省民政廳的監督管理。

(二)在會員管理上,必須明確相應的入會條件和程序、會員的權利和義務。目前在研究會起步階段,我們主要以吸收交通行業管理部門、交通職業教育部門的團體會員為主,隨着研究會的發展,我們將逐步擴大範圍,努力引導和吸收交通企業、科研院所等單位參加,同時要積極吸納在我省交通教育領域內具有一定影響及關心、支持交通教育事業的人士作為個人會員參加,逐步擴大影響,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

(三)要健全組織機構。一是要建立會員代表大會制度,成立理事會、常務理事會,並按照按照的規定行使其相應的職責。二是要成立日常辦事機構,由祕書長主持開展日常工作,組織實施年度工作計劃,協調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開展工作等。三是要重點研究建立研究會的分支機構。按照“服務面覆蓋浙江交通系統各級各類院校和企業、工作面涉及浙江交通系統各級各類院校的主要工作”的要求,研究會的分支機構擬設立交通專業技術類和院校綜合管理類兩塊。專業技術類擬設立公路專業、汽運專業、航運港口專業、運輸管理專業四個分會;院校綜合管理類擬設立職工教育與培訓、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後勤管理四個分會。分會的設立要本着成熟一個成立一個的原則,保障相應的活動能有效開展。

(四)業務活動的開展。理事會應當按照章程規定的業務活動範圍和職責,制定每年的工作計劃,認真落實,並接受會員代表大會的監督和審議。研究會祕書處應當認真組織實施年度工作計劃,開展調研活動,為主管部門決策提供參謀、作好助手;創辦好《浙江省交通教育研究會》刊物和浙江交通教育網,為會員單位提供信息,指導業務工作,履行服務職能;加強內外的溝通、聯絡和協調,發揮好橋樑和紐帶作用;協調好各分支機構開展協助開展學術交流、師資培養、系統幹部職工培訓等工作,緊緊圍繞交通行業開展工作,發揮作用。

(五)資產管理。研究會的經費來源主要是:會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的會費,捐贈,政府部門資助,在核準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利息和其他合法收入。研究會的經費應當用於章程規定的業務範圍和業務的開展。資產管理執行國家有關財務管理制度,並接受會員代表大會及有關政府部門的監督。

浙江省交通教育研究會的組建,在我省來説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和完善,努力實現其“主管部門的參謀、院校合作的平台、學術研討的園地、校企聯繫的橋樑、對外宣傳的窗口”的職能,推進我省交通院校的健康發展,從而為我省交通事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省交通職業教育的現狀的調研報告》來源於本站,歡迎閲讀省交通職業教育的現狀的調研報告。

第二篇:省交通職業教育的現狀的調研報告

文章標題:省交通職業教育的現狀的調研報告

發揮交通教育研究會功能推進交通職業教育的新發展

職業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塊之一,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教育是基礎和保障,交通職業教育既是交通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交通事業發展的內在動力體系。一方面,交通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和智力的保障。大力發展交通職業教育,建立交通人力資源支持保障體系,為交通事業源源不斷地輸送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者,持續提升交通從業隊伍素質,是我省交通實現跨越式發展和“兩個率先”目標的基本保證。另一方面,交通事業的發展既為交通職業教育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歷史機遇,也對交通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火如荼的建設高潮和大量的行業管理工作引發了對高素質交通從業人員的需求。落實人才強交戰略,大力發展交通職業技術教育,建設交通行業人力資源支撐體系,實施交通管理幹部、專業技術人才、技能型人才培養工程,完善交通行業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培養選拔機制,創新培養方式,這已成為交通事業的發展的主導因素。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優先發展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作為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我們必須對交通職業教育予以更多的關心、更高的重視、更大的投入,持續提高交通職業教育的發展規模和水平,持續提高交通職業教育對交通事業的保障和支持能力。同時,針對我省交通事業的發展對交通職業教育的需求、我省交通職業教育的現有規模和成果、職業教育發展的困難和前景等,我們要不斷地探求新的管理體制、機制和新的服務載體,加強對交通職業教育的研究、指導和服務。

一、我省交通職業教育的現狀

多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重大方針政策。交通部、省政府專門召開了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對發展職業教育作出了全面的部署。黨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提出的需求,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創造了優越的大環境、大氣候。

經過長期的努力,我省交通教育已形成相當的規模。據統計,到2014年底,我省交通系統共有各類學校24所。從主管部門來分析,廳管廳屬學校有5所,市級交通行業主管部門所屬的有13所,交通企業主辦的有6所;從教育與培訓來分類,全日制學校有15所,培訓機構有9所;從地域分佈來看,除舟山市以外,其他各市均有1所以上學校。24所學校佔地面積達137.768萬平方米,校舍面積達47.2萬平方米,教職工總數2329人,在校生規模達3萬餘名。五年共輸送全日制畢業生2.5萬名,組織崗位培訓30萬人次。特別是廳管廳屬4所院校辦學規模、質量與效益都顯著增長,在交通職業教育中始終發揮着骨幹和引領的作用,為我省交通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和勞動力保障。4所院校佔地面積達76.63萬平方米,校舍面積達25.17萬平方米;教職工總數達878人,其中專任教師533人;2014年共招收全日制學生5211名、成人教育招生2332名;2014年全日制教育畢業生2538名、成人教育畢業生845名;組織各類崗位培訓達到16064人次。

我省交通職業教育在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也存在着不少問題,有些是宏觀性的教育問題在交通教育上的反映,而有些是交通職業教育自身存在的體制、機制和結構上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辦學主體多樣化,需要進一步健全監督約束機制。目前,交通系統職業學校,有交通主管部門創辦、交通企業創辦、民間社會辦學以及校企聯合辦學等多種模式,這種辦學體制擴大了職業教育的社會參與性、競爭性,增強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活力,但是也出現了有的學校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忽視社會效益的行為,如惡性競爭生源、不注重教學質量、學生管理混亂、就業欺詐等。

二是有的學校辦學定位不明確,需要加強宏觀的指導與資源整合。特別是有的市縣交通學校,只注重生存,不注重發展,沒有長遠的辦學方向和目標,對行業的需求、市場的需求缺乏調查研究,辦學的盲目性較大。

三是辦學質量參差不齊,需要進一步健全教學評估與淘汰機制。有的學校專業設置不規範、課程設計不合理、教材不配套,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教育質量亟待提高,教學內容與方法也有待改進。

四是辦學條件不一,教育經費總量不足。24所學校中納入財政預算撥款的學校只有7所,而市縣學校的主管部門撥款又非常少甚至沒有撥款,由此導致部分學校很少有基建投入。教學環境差,校舍破爛、陳舊、狹小;教師收入低微,教學設備、實訓基地等硬件設施嚴重缺乏,不能滿足教學要求。

如何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如何提高交通職業教育對交通事業發展的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作用,這是

第三篇:省交通職業教育的現狀的調研報告

文章標題:省交通職業教育的現狀的調研報告

發揮交通教育研究會功能推進交通職業教育的新發展

職業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塊之一,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教育是基礎和保障,交通職業教育既是交通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交通事業發展的內在動力體系。一方面,交通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和智力的保障。大力發展交通職業教育,建立交通人力資源支持保障體系,為交通事業源源不斷地輸送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的勞動者,持續提升交通從業隊伍素質,是我省交通實現跨越式發展和“兩個率先”目標的基本保證。另一方面,交通事業的發展既為交通職業教育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歷史機遇,也對交通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火如荼的建設高潮和大量的行業管理引發了對高素質交通從業人員的需求。落實人才強交戰略,大力發展交通職業技術教育,建設交通行業人力資源支撐體系,實施交通管理幹部、專業技術人才、技能型人才培養工程,完善交通行業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培養選拔機制,創新培養方式,這已成為交通事業的發展的主導因素。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優先發展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作為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我們必須對交通職業教育予以更多的關心、更高的重視、更大的投入,持續提高交通職業教育的發展規模和水平,持續提高交通職業教育對交通事業的保障和支持能力。同時,針對我省交通事業的發展對交通職業教育的需求、我省交通職業教育的現有規模和成果、職業教育發展的困難和前景等,我們要不斷地探求新的管理體制、機制和新的服務載體,加強對交通職業教育的研究、指導和服務。

一、我省交通職業教育的現狀

多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重大方針政策。交通部、省政府專門召開了職業教育會議,對發展職業教育作出了全面的部署。黨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提出的需求,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創造了優越的大環境、大氣候。

經過長期的努力,我省交通教育已形成相當的規模。據統計,到2014年底,我省交通系統共有各類學校24所。從主管部門來分析,廳管廳屬學校有5所,市級交通行業主管部門所屬的有13所,交通企業主辦的有6所;從教育與培訓來分類,全日制學校有15所,培訓機構有9所;從地域分佈來看,除舟山市以外,其他各市均有1所以上學校。24所學校佔地面積達137.768萬平方米,校舍面積達47.2萬平方米,教職工總數2329人,在校生規模達3萬餘名。五年共輸送全日制畢業生2.5萬名,組織崗位培訓30萬人次。特別是廳管廳屬4所院校辦學規模、質量與效益都顯著增長,在交通職業教育中始終發揮着骨幹和引領的作用,為我省交通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和勞動力保障。4所院校佔地面積達76.63萬平方米,校舍面積達25.17萬平方米;教職工總數達878人,其中專任教師533人;2014年共招收全日制學生5211名、成人教育招生2332名;2014年全日制教育畢業生2538名、成人教育畢業生845名;組織各類崗位培訓達到16064人次。

我省交通職業教育在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也存在着不少問題,有些是宏觀性的教育問題在交通教育上的反映,而有些是交通職業教育自身存在的體制、機制和結構上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辦學主體多樣化,需要進一步健全監督約束機制。目前,交通系統職業學校,有交通主管部門創辦、交通企業創辦、民間社會辦學以及校企聯合辦學等多種模式,這種辦學體制擴大了職業教育的社會參與性、競爭性,增強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活力,但是也出現了有的學校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忽視社會效益的行為,如惡性競爭生源、不注重教學質量、學生管理混亂、就業欺詐等。

二是有的學校辦學定位不明確,需要加強宏觀的指導與資源整合。特別是有的市縣交通學校,只注重生存,不注重發展,沒有長遠的辦學方向和目標,對行業的需求、市場的需求缺乏調查研究,辦學的盲目性較大。

三是辦學質量參差不齊,需要進一步健全教學評估與淘汰機制。有的學校專業設置不規範、課程設計不合理、教材不配套,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教育質量亟待提高,教學內容與方法也有待改進。

四是辦學條件不一,教育經費總量不足。24所學校中納入財政預算撥款的學校只有7所,而市縣學校的主管部門撥款又非常少甚至沒有撥款,由此導致部分學校很少有基建投入。教學環境差,校舍破爛、陳舊、狹小;教師收入低微,教學設備、實訓基地等硬件設施嚴重缺乏,不能滿足教學要求。

如何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如何提高交通職業教育對交通事業發展的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作用,這是

科教部門一直在考慮的課題。從2014年開始,我們就在積極探索和組建浙江省交通教育研究會,做了大量的籌備,目前研究會已經通過民政部門的社團登記,預計將在年底前完成組建。成立我省交通教育研究會,就是要充分發揮研究會對主管部門的專業諮詢和決策參謀作用,以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對我省交通職業教育的宏觀管理,整合我省交通教育資源,促進院校與行業的雙向聯繫,建立院校間交流與合作的平台,更好地為交通教育的發展做好服務,推進我省交通職業教育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二、交通教育研究會的性質

浙江省交通教育研究會是我省交通行業教育團體和教育者的學術性羣眾團體,是由全省交通行業的教育部門、院校、企事業單位和關心交通教育的人士自願組成的學術性、非營利性組織,經浙江省民政廳註冊登記的法人社會團體。因此,浙江省交通教育研究會在機構的性質上明確屬於非政府組織。其基本特性體現為:

一是非政府性和民間性。交通教育研究會不是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或行業管理部門的內設、直屬或下屬機構,而是為了實現發展交通教育的職能,由興趣、志向相同的院校倡導和推動,為成員和行業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和發揮特定的作用,因此,具有民間自發參與社會公共管理的特徵。

二是合法性和非政治性。交通教育研究會必須按照社會團體登記管理的有關規定,向省民政部門申請登記,依法成立,並在遵循法律、道德和國家有關政策的前提下開展相關的業務活動。研究會是學術性質的社會團體,不得參與宗教性活動,不捲入推選公職候選人等政治活動,因此,具有非宗教性和非政治性的特徵。

三是組織性和自治性。交通教育研究會以章程進行組織和管理,其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章程由會員代表大會制訂或修改,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理事會成員由會員代表大會選舉或罷免;研究會的業務範圍和職能由章程賦予,成員入會或退會完全自願。因此,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徵。

四是公益性和非營利性。交通教育研究會圍繞浙江交通“六大工程”建設和跨越式發展的中心,開展交通教育的研究與交流,指導各院校轉變辦學理念、優化辦學結構、形成品牌特色、加快發展步伐,努力實現教育質量、師資隊伍、校園環境的跨越式發展,培養大批中高級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為交通事業發展提供人才、智力的保障和支持。研究會是公益性組織,不是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其開展的業務活動不以追求經濟利益為目標。

三、組建浙江省交通教育研究會的必要性

(一)充分發揮非政府組織的獨特作用,是現代公共管理的發展趨勢。

現代公共管理理論認為,一個國家的社會結構是建立在政府、市場和市民社會三個要素的相互作用關係之上的,市場要素主要由企業組織構成,而政府要素和市民社會要素分別由政府組織和非政府組織(也稱為第三部門)構成。如美國就是利用政府系統之外的各種行業協會,搶先制定和發佈各自行業的市場、技術准入和從業標準,對國外商品、資本、勞務的進入設置限制和障礙,從而實現了不由政府出面照樣能夠保護國內市場和產業的目標;著名的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其特點就是通過行業協會、教育基金會等社團機構,制訂職業教育的標準規範、協調企業與培訓機構的關係、組織職業技能鑑定等,在事實上代替政府的某些職能。

經過20多年的改革,我國已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轉型有了一定的進展,政府職能的轉變,為非政府組織的發展提供了許多機會。我國的非政府組織一方面數量大幅增加,一方面作用日益顯現,非政府組織同政府、企業共同構成了現代經濟結構的三大支柱。社會團體是當代中國政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據憲法和法律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聯合和團結全國的職工、青年、婦女以及各界人士,參與國家和地方的政治生活,協調社會公共事務,維護羣眾合法權益,發揮着巨大的作用。中國有全國性社會團體近2014個。其中使用行政編制或事業編制,由國家財政拔款的社會團體約200個。如中華全國總工會、共青團、全國婦聯等社會團體雖然是非政府性的組織,但在很大程度上行使着部分政府職能。因此,積極發展非政府組織,發揮非政府組織的作用,既有客觀需求的必要性,又有現實的緊迫性。

由交通教育研究會的性質決定,教育研究會將以其學術性、專業性特徵和行業自律性、自治性的運作特點,在交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顯現其行業調查、決策支持、校企合作、學術交流等功能,以促進交通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二)組建交通教育研究會,是加強和改善交通職業院校管理的必然要求。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對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問題指出,要“明確各級政府提供公共教育職責,制定和完善學校的設置標準,支持民辦教育發展,形成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辦學格局”,“形成權責明確的教育管理體制,在學科、專業和課程設置以及招生規模、人才聘用等方面給學校更多自主權,培育併發揮學校的優勢和特色”。政府交通主管部門一方面要認真履行管理和指導交通職業教育發展的職責,加強和改善對交通院校的宏觀管理和政策指導;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管理體制改革,積極培育交通院校自主管理和良性發展的機制。

交通院校既是為交通行業服務的教育機構,同時又是獨立的市場主體,既要緊緊圍繞交通事業發展這個中心,又要遵循其教育教學的特殊規律,既要注重辦學的社會效益,也要充分考慮辦學的經濟效益和院校的自身發展。在對交通院校的許多管理領域就出現了不該管、不便管、管不好的狀況。一是主管部門不便直接管理的事務,如院校的發展規劃、專業設置、招生規模、學生就業、師資引進與培養、院校內部管理以及院校間的競爭和協作等,但這些事務從院校和社會需要來看,又迫切需要有相應的機構進行指導、監督、管理和協調;二是需要主管部門管理,但是單靠主管部門難以管到位或管理效率低的事務,如交通職業教育發展狀況調查、人才需求調查和預測、教育教學標準的制定與質量評估、就業准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推行和規範、院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制裁等,都需要有一個學術性、專業性很強的機構來協助政府主管部門進行管理;三是交通院校有需要,但是單個院校難以做到,或即使能做到但會付出高額成本的事務。如行業信息收集,人才、技術和職業培訓,師資力量的培養與交流、向社會反映院校的共同訴求以及其他行業性的社會公益性等,需要有一個民間性的、院校自願集結產生的機構來協作完成這些事務。

因此,組建交通教育研究會既是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應有之義,是主管部門有效履行教育管理職責的延伸手段,又是交通院校與行業之間、交通院校相互之間加強交流與協作的良好平台。

(三)組建交通教育研究會,是促進交通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現實需要。

由於行業或企業辦學的性質所決定,教育主管部門對交通職業教育的業務指導、資金支持等方面都有侷限性,而交通主管部門不可能把大量的精力和資源投入在這方面,尤其是市縣交通部門在教育業務指導上沒有專門的機構和力量。因此,對交通職業教育缺乏有效組織、指導和服務,有的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設置、課程與教材建設、內部管理制度,以及黨建和思想政治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問題,業務交流及信息交流渠道不暢,校際、校企缺乏合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院校的培養與行業需求上的脱節。作為教育主管部門和交通行業主管部門,必須依法加強對辦學主體的監督與管理,嚴格把握教育市場準入資格,嚴肅教學質量評估制度,保障辦學質量;必須加強教育指導,幫助其掌握市場信息、把握行業需求,開展校際交流與合作,發揮好重點院校的示範和引領作用,逐步培育其重點學科和優勢專業,形成其辦學特色。組建交通教育研究會,聯合各院校力量,共同研究和探討交通職業教育問題,為主管部門決策提供參謀,為交通院校提供專業服務,為交通教育秩序提供自律規範,為校際、校企合作牽線搭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也是交通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迫切需求。

四、組建我省交通教育研究會的可行性分析

組建交通教育研究會,離不開主管部門的主導與支持、骨幹院校的發起與倡導、行業與院校的響應和參與。

(一)法律許可是組建我省交通教育研究會的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5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結社自由是公民依法結成某種社會團體,進行社會活動的自由。結社通常分為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結社,以及以非營利為目的的政治、宗教、學術、慈善等結社。憲法規定的結社主要是指非營利性的結社。結社自由有利於公民之間的交流,互相學習,羣策羣力,促進某項事業的進步繁榮。但是結社自由也有一定的限制規定,我國對公民結社是根據國務院1998年發佈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進行管理的。根據條例規定,公民的結社自由,應當經其業務主管部門審查同意,並依法進行登記。交通教育研究會的籌建得到了省民政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目前已經順利地進行了社團登記,也為今後研究會相關業務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法律的依據。

(二)主管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的支持是保障。

我省交通職業教育的發展一直以來受到政府交通主管部門、勞動部門、教育部門的關懷和支持,在政策上引導,在資金上扶持,在信息上提供服務,在業務上加強指導,在行業准入上給予政策支持,這是交通職業教育得以發展的有力保障。各市交通部門對職業教育的認識逐步深化,支持與指導的圖謀也正在不斷加強。如衢州市交通中等專業學校在當地市政府和交通局的支持下,正在實施搬遷工程,新校園佔地200畝,投資1.1億;湖州市交通局從教育結構調整入手,對交通學校和培訓中心

進行資源整合,成立了聯合黨總支,由局領導擔任黨總支書記,促進了兩個學校的優勢互補。同時,公路、港航、運管、質監等行業管理部門對交通職業教育也非常重視,為交通職業院校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三)交通職業院校的共同意願是基礎。

交通職業教育具有其特殊的處境,特別是有的市(縣)交通學校感到自己是遊離於交通部門與教育部門之間,既得不到相關的政策支持,也得不到相應的業務指導,處於“孤軍作戰”的境地。他們迫切希望通過成立交通教育研究會能夠了解交通行業的需求、指導學校的發展、構築合作的平台、反映學校的訴求,對成立研究會非常支持,並寄予厚望。

交通教育研究會的主要發起單位和共同發起單位均為省屬院校,經過重點扶持和學校自身努力,現已積蓄了較強的實力,而市縣所屬學校辦學力量則相對較弱,通過教育研究會這個平台,有利於充分發揮省屬院校的帶動和示範功能,促使省屬院校為各市屬學校提供更多的幫助,帶動全省交通教育事業的共同發展。

(四)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的指導。

成立我省交通教育研究會,也是我省交通職業院校在更高的層次和更廣的範圍內參與學術研討和交流活動,不斷地提高我省交通教育的教學和科研水平的需要。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成立於1993年3月15日,是在八十年代成立的交通部高等教育研究會、交通部航海教育研究會、交通中專教育研究會、交通職工教育研究會及交通技工教育研究會的基礎上組建的。現有團體會員540個。交通部科教司及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均有成立省級研究會的意願和要求。目前全國範圍內,各省、市、自治區基本上都成立了相應的教育研究會,在承擔重點研究課題、組織考察與交流、舉辦幹部培訓、組織編寫培訓教材和主持課題項目鑑定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有交通部科教司及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的指導,有兄弟省市教育研究會成功經驗的借鑑,我省交通教育研究會定將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五、浙江交通教育研究會職能定位

在交通事業發展中,交通教育研究會擔負着培養交通人才,提高交通職工隊伍素質,研究和探索人才教育培訓途徑的重要職責,對交通事業發展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具體來説,其職能主要體現為:

1、參謀職能。組織行業調查研究,為政府主管部門決策做好參謀;如提供交通行業人才現狀、交通教育現狀及人才需求、院校發展預測的研究,提出人才培養的規劃建議,為交通教育的發展提供專業分析依據。

2、協調職能。對各院校的辦學特色、優勢專業、師資力量、生源素質等進行綜合性分析研究,為交通院校的發展定位提供信息,協調整合資源,形勢優勢互補的交通教育格局;協調開展校際合作,發揮好廳管廳屬院校的示範作用,為提高整個交通系統的教育水平做好服務。

3、指導職能。研究制定交通教育辦學行業性自律標準,指導各院校做好精品專業、精品課程建設,組織編寫有關專業的統編教材,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4、師資培養職能。建立交通教育師資人才庫,特別是要加強與交通部門、企業的聯繫,蒐集和掌握具有“雙師型”素質的人才,為院校教學與實際的緊密結合提供師資支持;採取校際間教師互派學習、掛職鍛鍊,組織到企業進行實踐等方式,組織對現有師資的學習培訓,不斷地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教師的素質;組織開展教材教法研究,定期組織教學觀摩、公開課等活動,提高教師的授課水平。

5、學術交流職能。結合交通建設和交通教育的實際,每年確定相關的研究課題,定期組織論文交流、研討、評比活動,活躍學術氣氛;要編辦好《浙江交通教育》內部刊物,為各成員單位提供信息服務。

6、溝通與服務職能。要積極反映成員的訴求,加強與交通主管部門、教育部門、勞動部門以及地方政府間的溝通和聯繫,解決各院校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加強與交通企業的協作,為教師的實踐和學生的實習聯繫基地,為學生的就業提供指導和幫助。

六、浙江省交通教育研究會運作機制

浙江省教育研究會是學術性的羣眾團體組織,其章程是研究會內部最高的組織法規和行為規範。因此,教育研究會的宗旨和原則、會員管理、組織機構設置、業務活動的開展、資產管理等都必須在章程中作出明確的規定,並在日常活動中嚴格遵循。在具體的運作中,必須明確以下幾個重點:

(一)交通教育研究會作為一個與交通行業緊密聯繫產為交通行業服務的專業性、學術性羣眾團體組織,應當接受業務主管單位浙江省交通廳的業務管理以及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的指導,接受浙江省民政廳的監督管理。

(二)在會員管理上,必須明確相應的入會條件和程序、會員的權利和義務。目前在研究會起步階段,我們主要以吸收交通行業管理部門、交通職業教育部門的團體會員為主,隨着研究會的發展,我們將逐步擴大範圍,努力引導和吸收交通企業、科研院所等單位參加,同時要積極吸納在我省交通教育領域內具有一定影響及關心、支持交通教育事業的人士作為個人會員參加,逐步擴大影響,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

(三)要健全組織機構。一是要建立會員代表大會制度,成立理事會、常務理事會,並按照按照的規定行使其相應的職責。二是要成立日常辦事機構,由祕書長主持開展日常,組織實施年度計劃,協調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開展等。三是要重點研究建立研究會的分支機構。按照“服務面覆蓋浙江交通系統各級各類院校和企業、面涉及浙江交通系統各級各類院校的主要”的要求,研究會的分支機構擬設立交通專業技術類和院校綜合管理類兩塊。專業技術類擬設立公路專業、汽運專業、航運港口專業、運輸管理專業四個分會;院校綜合管理類擬設立職工教育與培訓、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後勤管理四個分會。分會的設立要本着成熟一個成立一個的原則,保障相應的活動能有效開展。

(四)業務活動的開展。理事會應當按照章程規定的業務活動範圍和職責,制定每年的計劃,認真落實,並接受會員代表大會的監督和審議。研究會祕書處應當認真組織實施年度計劃,開展調研活動,為主管部門決策提供參謀、作好助手;創辦好《浙江省交通教育研究會》刊物和浙江交通教育網,為會員單位提供信息,指導業務,履行服務職能;加強內外的溝通、聯絡和協調,發揮好橋樑和紐帶作用;協調好各分支機構開展協助開展學術交流、師資培養、系統幹部職工培訓等,緊緊圍繞交通行業開展,發揮作用。

(五)資產管理。研究會的經費來源主要是:會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的會費,捐贈,政府部門資助,在核準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利息和其他合法收入。研究會的經費應當用於章程規定的業務範圍和業務的開展。資產管理執行國家有關財務管理制度,並接受會員代表大會及有關政府部門的監督。

浙江省交通教育研究會的組建,在我省來説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和完善,努力實現其“主管部門的參謀、院校合作的平台、學術研討的園地、校企聯繫的橋樑、對外宣傳的窗口”的職能,推進我省交通院校的健康發展,從而為我省交通事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省交通職業教育的現狀的調研報告(第2頁)》來源於網,歡迎閲讀省交通職業教育的現狀的調研報告(第2頁)。xwl

科教部門一直在考慮的課題。從2014年開始,我們就在積極探索和組建浙江省交通教育研究會,做了大量的籌備,目前研究會已經通過民政部門的社團登記,預計將在年底前完成組建。成立我省交通教育研究會,就是要充分發揮研究會對主管部門的專業諮詢和決策參謀作用,以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對我省交通職業教育的宏觀管理,整合我省交通教育資源,促進院校與行業的雙向聯繫,建立院校間交流與合作的平台,更好地為交通教育的發展做好服務,推進我省交通職業教育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二、交通教育研究會的性質

浙江省交通教育研究會是我省交通行業教育團體和教育者的學術性羣眾團體,是由全省交通行業的教育部門、院校、企事業單位和關心交通教育的人士自願組成的學術性、非營利性組織,經浙江省民政廳註冊登記的法人社會團體。因此,浙江省交通教育研究會在機構的性質上明確屬於非政府組織。其基本特性體現為:

一是非政府性和民間性。交通教育研究會不是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或行業管理部門的內設、直屬或下屬機構,而是為了實現發展交通教育的職能,由興趣、志向相同的院校倡導和推動,為成員和行業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和發揮特定的作用,因此,具有民間自發參與社會公共管理的特徵。

二是合法性和非政治性。交通教育研究會必須按照社會團體登記管理的有關規定,向省民政部門申請登記,依法成立,並在遵循法律、道德和國家有關政策的前提下開展相關的業務活動。研究會是學術性質的社會團體,不得參與宗教性活動,不捲入推選公職候選人等政治活動,因此,具有非宗教性和非政治性的特徵。

三是組織性和自治性。交通教育研究會以章程進行組織和管理,其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章程由會員代表大會制訂或修改,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理事會成員由會員代表大會選舉或罷免;研究會的業務範圍和職能由章程賦予,成員入會或退會完全自願。因此,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徵。

四是公益性和非營利性。交通教育研究會圍繞浙江交通“六大工程”建設和跨越式發展的中心,開展交通教育的研究與交流,指導各院校轉變辦學理念、優化辦學結構、形成品牌特色、加快發展步伐,努力實現教育質量、師資隊伍、校園環境的跨越式發展,培養大批中高級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為交通事業發展提供人才、智力的保障和支持。研究會是公益性組織,不是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其開展的業務活動不以追求經濟利益為目標。

三、組建浙江省交通教育研究會的必要性

(一)充分發揮非政府組織的獨特作用,是現代公共管理的發展趨勢。

現代公共管理理論認為,一個國家的社會結構是建立在政府、市場和市民社會三個要素的相互作用關係之上的,市場要素主要由企業組織構成,而政府要素和市民社會要素分別由政府組織和非政府組織(也稱為第三部門)構成。如美國就是利用政府系統之外的各種行業協會,搶先制定和發佈各自行業的市場、技術准入和從業標準,對國外商品、資本、勞務的進入設置限制和障礙,從而實現了不由政府出面照樣能夠保護國內市場和產業的目標;著名的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體系,其特點就是通過行業協會、教育基金會等社團機構,制訂職業教育的標準規範、協調企業與培訓機構的關係、組織職業技能鑑定等,在事實上代替政府的某些職能。

經過20多年的改革,我國已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轉型有了一定的進展,政府職能的轉變,為非政府組織的發展提供了許多機會。我國的非政府組織一方面數量大幅增加,一方面作用日益顯現,非政府組織同政府、企業共同構成了現代經濟結構的三大支柱。社會團體是當代中國政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據憲法和法律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聯合和團結全國的職工、青年、婦女以及各界人士,參與國家和地方的政治生活,協調社會公共事務,維護羣眾合法權益,發揮着巨大的作用。中國有全國性社會團體近2014個。其中使用行政編制或事業編制,由國家財政拔款的社會團體約200個。如中華全國總工會、共青團、全國婦聯等社會團體雖然是非政府性的組織,但在很大程度上行使着部分政府職能。因此,積極發展非政府組織,發揮非政府組織的作用,既有客觀需求的必要性,又有現實的緊迫性。

由交通教育研究會的性質決定,教育研究會將以其學術性、專業性特徵和行業自律性、自治性的運作特點,在交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顯現其行業調查、決策支持、校企合作、學術交流等功能,以促進交通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二)組建交通教育研究會,是加強和改善交通職業院校管理的必然要求。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對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問題指出,要“明確各級政府提供公共教育職責,制定和完善學校的設置標準,支持民辦教育發展,形成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辦學格局”,“形成權責明確的教育管理體制,在學科、專業和課程設置以及招生規模、人才聘用等方面給學校更多自主權,培育併發揮學校的優勢和特色”。政府交通主管部門一方面要認真履行管理和指導交通職業教育發展的職責,加強和改善對交通院校的宏觀管理和政策指導;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管理體制改革,積極培育交通院校自主管理和良性發展的機制。

交通院校既是為交通行業服務的教育機構,同時又是獨立的市場主體,既要緊緊圍繞交通事業發展這個中心,又要遵循其教育教學的特殊規律,既要注重辦學的社會效益,也要充分考慮辦學的經濟效益和院校的自身發展。在對交通院校的許多管理領域就出現了不該管、不便管、管不好的狀況。一是主管部門不便直接管理的事務,如院校的發展規劃、專業設置、招生規模、學生就業、師資引進與培養、院校內部管理以及院校間的競爭和協作等,但這些事務從院校和社會需要來看,又迫切需要有相應的機構進行指導、監督、管理和協調;二是需要主管部門管理,但是單靠主管部門難以管到位或管理效率低的事務,如交通職業教育發展狀況調查、人才需求調查和預測、教育教學標準的制定與質量評估、就業准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推行和規範、院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制裁等,都需要有一個學術性、專業性很強的機構來協助政府主管部門進行管理;三是交通院校有需要,但是單個院校難以做到,或即使能做到但會付出高額成本的事務。如行業信息收集,人才、技術和職業培訓,師資力量的培養與交流、向社會反映院校的共同訴求以及其他行業性的社會公益性等,需要有一個民間性的、院校自願集結產生的機構來協作完成這些事務。

因此,組建交通教育研究會既是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應有之義,是主管部門有效履行教育管理職責的延伸手段,又是交通院校與行業之間、交通院校相互之間加強交流與協作的良好平台。

(三)組建交通教育研究會,是促進交通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現實需要。

由於行業或企業辦學的性質所決定,教育主管部門對交通職業教育的業務指導、資金支持等方面都有侷限性,而交通主管部門不可能把大量的精力和資源投入在這方面,尤其是市縣交通部門在教育業務指導上沒有專門的機構和力量。因此,對交通職業教育缺乏有效組織、指導和服務,有的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設置、課程與教材建設、內部管理制度,以及黨建和思想政治等方

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問題,業務交流及信息交流渠道不暢,校際、校企缺乏合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院校的培養與行業需求上的脱節。作為教育主管部門和交通行業主管部門,必須依法加強對辦學主體的監督與管理,嚴格把握教育市場準入資格,嚴肅教學質量評估制度,保障辦學質量;必須加強教育指導,幫助其掌握市場信息、把握行業需求,開展校際交流與合作,發揮好重點院校的示範和引領作用,逐步培育其重點學科和優勢專業,形成其辦學特色。組建交通教育研究會,聯合各院校力量,共同研究和探討交通職業教育問題,為主管部門決策提供參謀,為交通院校提供專業服務,為交通教育秩序提供自律規範,為校際、校企合作牽線搭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也是交通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迫切需求。

四、組建我省交通教育研究會的可行性分析

組建交通教育研究會,離不開主管部門的主導與支持、骨幹院校的發起與倡導、行業與院校的響應和參與。

(一)法律許可是組建我省交通教育研究會的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5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結社自由是公民依法結成某種社會團體,進行社會活動的自由。結社通常分為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結社,以及以非營利為目的的政治、宗教、學術、慈善等結社。憲法規定的結社主要是指非營利性的結社。結社自由有利於公民之間的交流,互相學習,羣策羣力,促進某項事業的進步繁榮。但是結社自由也有一定的限制規定,我國對公民結社是根據國務院1998年發佈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進行管理的。根據條例規定,公民的結社自由,應當經其業務主管部門審查同意,並依法進行登記。交通教育研究會的籌建得到了省民政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指導,目前已經順利地進行了社團登記,也為今後研究會相關業務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法律的依據。

(二)主管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的支持是保障。

我省交通職業教育的發展一直以來受到政府交通主管部門、勞動部門、教育部門的關懷和支持,在政策上引導,在資金上扶持,在信息上提供服務,在業務上加強指導,在行業准入上給予政策支持,這是交通職業教育得以發展的有力保障。各市交通部門對職業教育的認識逐步深化,支持與指導的圖謀也正在不斷加強。如衢州市交通中等專業學校在當地市政府和交通局的支持下,正在實施搬遷工程,新校園佔地200畝,投資1.1億;湖州市交通局從教育結構調整入手,對交通學校和培訓中心進行資源整合,成立了聯合黨總支,由局領導擔任黨總支書記,促進了兩個學校的優勢互補。同時,公路、港航、運管、質監等行業管理部門對交通職業教育也非常重視,為交通職業院校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三)交通職業院校的共同意願是基礎。

交通職業教育具有其特殊的處境,特別是有的市(縣)交通學校感到自己是遊離於交通部門與教育部門之間,既得不到相關的政策支持,也得不到相應的業務指導,處於“孤軍作戰”的境地。他們迫切希望通過成立交通教育研究會能夠了解交通行業的需求、指導學校的發展、構築合作的平台、反映學校的訴求,對成立研究會非常支持,並寄予厚望。

交通教育研究會的主要發起單位和共同發起單位均為省屬院校,經過重點扶持和學校自身努力,現已積蓄了較強的實力,而市縣所屬學校辦學力量則相對較弱,通過教育研究會這個平台,有利於充分發揮省屬院校的帶動和示範功能,促使省屬院校為各市屬學校提供更多的幫助,帶動全省交通教育事業的共同發展。

(四)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的指導。

成立我省交通教育研究會,也是我省交通職業院校在更高的層次和更廣的範圍內參與學術研討和交流活動,不斷地提高我省交通教育的教學和科研水平的需要。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成立於1993年3月15日,是在八十年代成立的交通部高等教育研究會、交通部航海教育研究會、交通中專教育研究會、交通職工教育研究會及交通技工教育研究會的基礎上組建的。現有團體會員540個。交通部科教司及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均有成立省級研究會的意願和要求。目前全國範圍內,各省、市、自治區基本上都成立了相應的教育研究會,在承擔重點研究課題、組織考察與交流、舉辦幹部培訓、組織編寫培訓教材和主持課題項目鑑定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有交通部科教司及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的指導,有兄弟省市教育研究會成功經驗的借鑑,我省交通教育研究會定將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五、浙江交通教育研究會職能定位

在交通事業發展中,交通教育研究會擔負着培養交通人才,提高交通職工隊伍素質,研究和探索人才教育培訓途徑的重要職責,對交通事業發展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具體來説,其職能主要體現為:

1、參謀職能。組織行業調查研究,為政府主管部門決策做好參謀;如提供交通行業人才現狀、交通教育現狀及人才需求、院校發展預測的研究,提出人才培養的規劃建議,為交通教育的發展提供專業分析依據。

2、協調職能。對各院校的辦學特色、優勢專業、師資力量、生源素質等進行綜合性分析研究,為交通院校的發展定位提供信息,協調整合資源,形勢優勢互補的交通教育格局;協調開展校際合作,發揮好廳管廳屬院校的示範作用,為提高整個交通系統的教育水平做好服務。

3、指導職能。研究制定交通教育辦學行業性自律標準,指導各院校做好精品專業、精品課程建設,組織編寫有關專業的統編教材,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4、師資培養職能。建立交通教育師資人才庫,特別是要加強與交通部門、企業的聯繫,蒐集和掌握具有“雙師型”素質的人才,為院校教學與實際的緊密結合提供師資支持;採取校際間教師互派學習、掛職鍛鍊,組織到企業進行實踐等方式,組織對現有師資的學習培訓,不斷地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教師的素質;組織開展教材教法研究,定期組織教學觀摩、公開課等活動,提高教師的授課水平。

5、學術交流職能。結合交通建設和交通教育的實際,每年確定相關的研究課題,定期組織論文交流、研討、評比活動,活躍學術氣氛;要編辦好《浙江交通教育》內部刊物,為各成員單位提供信息服務。

6、溝通與服務職能。要積極反映成員的訴求,加強與交通主管部門、教育部門、勞動部門以及地方政府間的溝通和聯繫,解決各院校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加強與交通企業的協作,為教師的實踐和學生的實習聯繫基地,為學生的就業提供指導和幫助。

六、浙江省交通教育研究會運作機制

浙江省教育研究會是學術性的羣眾團體組織,其章程是研究會內部最高的組織法規和行為規範。因此,教育研究會的宗旨和原則、會員管理、組織機構設置、業務活動的開展、資產管理等都必須在章程中作出明確的規定,並在日常活動中嚴格遵循。在具體的運作中,必須明確以下幾個重點:

(一)交通教育研究會作為一個與交通行業緊密聯繫產為交通行業服務的專業性、學術性羣眾團體組織,應當接受業務主管單位浙江省交通廳的業務管理以及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的指導,接受浙江省民政廳的監督管理。

(二)在會員管理上,必須明確相應的入會條件和程序、會員的權利和義務。目前在研究會起步階段,我們主要以吸收交通行業管理部門、交通職業教育部門的團體會員為主,隨着研究會的發展,我們將逐步擴大範圍,努力引導和吸收交通企業、科研院所等單位參加,同時要積極吸納在我省交通教育領域內具有一定影響及關心、支持交通教育事業的人士作為個人會員參加,逐步擴大影響,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

(三)要健全組織機構。一是要建立會員代表大會制度,成立理事會、常務理事會,並按照按照的規定行使其相應的職責。二是要成立日常辦事機構,由祕書長主持開展日常,組織實施年度計劃,協調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開展等。三是要重點研究建立研究會的分支機構。按照“服務面覆蓋浙江交通系統各級各類院校和企業、面涉及浙江交通系統各級各類院校的主要”的要求,研究會的分支機構擬設立交通專業技術類和院校綜合管理類兩塊。專業技術類擬設立公路專業、汽運專業、航運港口專業、運輸管理專業四個分會;院校綜合管理類擬設立職工教育與培訓、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後勤管理四個分會。分會的設立要本着成熟一個成立一個的原則,保障相應的活動能有效開展。

(四)業務活動的開展。理事會應當按照章程規定的業務活動範圍和職責,制定每年的計劃,認真落實,並接受會員代表大會的監督和審議。研究會祕書處應當認真組織實施年度計劃,開展調研活動,為主管部門決策提供參謀、作好助手;創辦好《浙江省交通教育研究會》刊物和浙江交通教育網,為會員單位提供信息,指導業務,履行服務職能;加強內外的溝通、聯絡和協調,發揮好橋樑和紐帶作用;協調好各分支機構開展協助開展學術交流、師資培養、系統幹部職工培訓等,緊緊圍繞交通行業開展,發揮作用。

(五)資產管理。研究會的經費來源主要是:會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的會費,捐贈,政府部門資助,在核準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利息和其他合法收入。研究會的經費應當用於章程規定的業務範圍和業務的開展。資產管理執行國家有關財務管理制度,並接受會員代表大會及有關政府部門的監督。

浙江省交通教育研究會的組建,在我省來説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逐步探索和完善,努力實現其“主管部門的參謀、院校合作的平台、學術研討的園地、校企聯繫的橋樑、對外宣傳的窗口”的職能,推進我省交通院校的健康發展,從而為我省交通事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省交通職業教育的現狀的調研報告(第3頁)》來源於網,歡迎閲讀省交通職業教育的現狀的調研報告(第3頁)。xwl

第四篇:交通現狀的調研報告

優化路網通達能力,構築城市交通大格局

城市交通是一個城市的門户,是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是一項不可或缺的社會公益性事業。城市交通事業的發展狀況、經營服務水平常常會成為人們衡量一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標準,對城市的形象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城市交通已成為事關百姓切身利益,倍受政府關心、居民關注的熱點問題。城市交通是城市品味和文明程度的直接反映,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為了構築科學、合理、高效、便捷的區域交通大格局,進一步優化我區路網通達能力和服務能力,促使城市道路交通網絡日起完善,更加有利於居民出行和經濟社會發展,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近年來我區交通發展狀況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按照“六縱六橫一口一線”的立體綜合交通發展思路,加快城市交通建設,使我區交通面貌發生顯著變化,城市品位不斷提升。

(一)城市道路交通條件明顯改善。

近幾年是我區改造了滏陽路、軍民路、輕工街、鼓山中街,拆遷建設了濱河路、朝陽路、市場街,使城市主幹道進一步拓寬,城市道路脈絡逐步連通,城市外環道路框架初步拉開。在2009年,我區投資3.8億元先後實施了新義公路在建工程、永峯公路南段大修改造工程、青蘭高速公路一口一線建設工程、邢峯公路中間綠化帶整修、馬峯公路2公里整修工程、成峯公路罩面工程和農村公路17.3公里改造建設工程。這些工程的實施使得峯峯礦區的公路網絡日趨完善,最終形成以主城區為核心的“六縱六橫一口一線”公路網。六縱,即:成峯公路、青蘭高速公路連接線、永峯公路、邢峯公路、邢峯高速公路、彭東公路;六橫,即:馬峯公路、新義公路、叢峯公路、滏陽路、魏峯公路、南二環公路;一口,即:青蘭高速公路和村下道口;一線,即:青蘭高速公路連接線。實現礦區與周邊城市有高等級公路相連、城鄉之間和主要鄉鎮之間有二級以上公路相連,鎮與村和村與幹線公路均有四級以上公路相連,全面實現“通達”工程,用便捷的交通構築起以市區為中心的30分鐘交通經濟圈。

(二)城市公共交通發展較快。

多年來我區的公共交通事業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已逐步邁向文明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城市交通建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目前,我區擁有多條城市公交線路,其中1路線,9路線運營基本正常,10路線因受客源的侷限,時通時停,運營尚不穩定。另外城鄉兩級運營網絡基本實現了“村村通”。近年來,在運管部門的積極努力及交警、

工商等相關部門的配合下,全區的城市交通管理相對較為規範,運營網絡基本健全,極大的方便了居民的出行,為居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二、當前我市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相對滯後。一是城市道路網絡不完善。環城東路、環城北路建設尚未啟動,城市內部路網也未徹底連通,車輛分流難以實施,各類車輛混雜無序。二是尚無大型停車場。機動車輛在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及公共場所隨意停放,使本就不寬的道路變得更為狹窄和擁擠。三是交通基礎設施落後。在城市主要街道、道路的臨時停車區域劃定不盡合理,且不能滿足實際需要。部分道路交叉路口未設人行橫道線、減速標誌,少數交叉路口或未設信號燈,或信號燈不完善,或信號週期不科學,事故發生率相對較高。

(二)公共交通市場管理不規範。雖然我區公共交通車輛處於基本飽和狀態,但由於某些公交線路設置不科學、公交班次間隔時間過長、公交站點不足、人流高峯期班次頻率不高、夜間營運時間短等原因,造成某些路段的市民乘車困難,候車時間長。由於人流高峯期公交緊俏,夜間公交車蹤跡難覓,無形中降低了市民對公交的熱情。另外,城區內部分出租車車容車貌不清潔、車內環境髒亂差,少數出租車在營運過程中嚴重違反交通規則,影響城市文明形象。

(三)全民交通安全意識不強。儘管近年來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識有所提高,但與文明城市的要求還有着一定的差距。車輛司乘人員隨意停車、違章掉頭、強行超車、超載超速行駛情況普遍存在,騎自行車穿越紅燈、與機動車輛爭道,行人不走人行道等現象也隨處可見,這些問題已成為我區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此外,部分市民對交通管理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服從,而且經常性地出現違章行為,給我區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帶來負面影響。

三、規範城市交通服務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規範公共交通。國內外發達地區的經驗表明,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是解決城市交通問題的基本前提之一。建議區委、區政府確立“城市公交優先”原則,將公共交通發展成為市民最理想的交通工具,同時在全區倡導優先選擇公交,禮讓公交的良好風尚。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規範公共交通。一是要提高公交營運質量。根據城市居民區的佈局和人流聚集情況,優化調整和適當延長公交線路,加大公交線網密度,增加和改造公交停泊站點,縮短公交班次間隔時間,延長公交夜間營運時間,最大限度地滿足市民的乘車需要。二是要提高公交車輛質量。逐步將現有公交車更新為現代、舒適、環

保型的“大公交”,時刻保持車容車貌清潔、美觀,加大載客容量,提高城市品味。

(二)進一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道路交通基礎設施滯後是制約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一是要加快城市道路建設。按照城市交通規劃的總體思路,儘快啟動環城路的規劃建設,加快城市內部路網連通的後續建設,並對各類車輛進行科學合理分流,緩減城市交通壓力,提升城市形象。二是強化交通配套功能。將建設大型停車場納入城市發展的長期規劃,先期在主城區增設臨時停車泊位,解決日益增長的城市停車需求。儘快解決長途汽車站南遷問題,在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的同時,注意實現與公共交通的對接。三是完善交通基礎設施。進一步加大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在對我區道路基礎設施狀況進行全面摸底的基礎上,嚴格按照道路交通建設有關規定,及時予以拆改、更新和增設,切實提高道路交通通行能力,確保交通安全。

(三)進一步提高城市交通教育管理水平。實現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通暢、有序,關鍵在於教育和管理。首先,要加強城市交通管理。交通管理部門要積極探索和改革交通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加強對重點複雜路段交通的疏導、控制和整治,嚴格糾正和處罰各類違章行為,尤其要加強交通高峯期重點路口的控制,確保交通安全通暢有序。其次,要加強道路交通宣傳教育。大力開展交通宣傳工作,讓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增強市民遵守交通規則的自覺性,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可以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對違反交通規則的人車事進行爆光,開展全民交通安全勸誡教育,增強交通宣傳教育的效果。第三,要加強交通管理隊伍建設。適當增加城市交通管理部門的人員編制,為維護城市交通秩序提供人力保障。

第五篇:交通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提供一篇調研報告,為您提供幫助!

(一)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快速發展

高速(一級)公路建設穩步推進。“”期,省加快了高速公路、國省道升級改造和出省通道建設,高速(一級)公路建設成效顯著。平安至阿岱高速公路、西過境線高速公路、大柴旦至格爾木高速公路(半幅)、至互助一級公路等相繼建成通車,年又相繼開工建設了倒淌河至共和、共和至茶卡、格爾木至察爾汗、阿岱至李家峽等高速公路項目。截至年底,全省高速(一級)公路通車裏程已達到444公里,比“十五”末增加了12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裏程達到235公里,一級公路達到209公里。

幹線公路規模不斷擴大,技術等級不斷提升,對外出省通道和省內公路主骨架體系初步形成。全省已初步形成g109、g315和g214、g215、g227“兩橫三縱”公路主骨架,國省幹線公路主要路段基本實現了黑色化,並基本達到二級公路標準。通往周邊省區的對外通道初步形成,與川、甘、新、藏實現三級及以上公路連接;省會至各州府通達二級公路,部分州與州實現二級公路連接,州府與所轄縣基本通達三級公路。幹線公路強化了與外界的交通聯繫,增強了省會對地州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了區域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截至年底,國省幹線公路里程達到13319公里,其中國道4477公里,省道8842公里,幹線公路規模比“十五”末增加了5428公里。

農村公路建設成績顯著,通達深度不斷增加,技術等級不斷提高,極大地改善了民生。“”期共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53770公里,建設鄉村便民橋樑64099.22延米/1946座,新增農村公路通車裏程近30000公里;通瀝青(水泥)路的鄉鎮達到398個(含國有農林場),比“十五”末增加224個,26個縣市實現了鄉鄉通瀝青(水泥)路,鄉鎮通瀝青(水泥)路比例由“十五”末的37.9%提高到91.2%;4172個行政村全部通了公路,其中32.5%的行政村通了瀝青(水泥)路,全面完成了部省共建目標。農村公路的跨越發展有效地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促進了農牧民脱貧致富步伐,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主要亮點。

公路養護成效明顯。5年來不斷加強公路養護管理和技術改造,幹線公路災害防治、危橋改造、安保工程成效顯著,全省路網技術狀況得到明顯提高,國省道公路通行條件全面改善,到“”末全省幹線公路平均優良路率達到69%,路況綜合指數達到83。“”期相繼修訂和完善了《省幹線公路養護工程管理辦法》、《幹線公路小修保養工程質量檢查標準》等多項養護管理制度,促進了養護管理規範化;制定出台了《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推行農村公路“低標準、全覆蓋、有路必養”;在大通、平安、共和、格爾木“三縣一市”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各地積極探索符合實際的模式,全省已初步建立了以政府投入為主的養護資金來源渠道和以縣為主的養護管理體制。

客貨運輸場站建設有序推進。截至年底全省共有公路客運站507個,其中一級站3個、二級站10個、三級站43個、四級站54個、五級站101個、簡易招呼站296個,與年相比,客運站數量增加了340個,州府所在地基本擁有一個二級客運站,縣城基本擁有一個三級客運站。“”期因地制宜建成了一批等級站、停靠站和招呼站,累計投資17008萬元,較好地促進了路、站、運的協調發展。

航運開發平穩推進,對解決農牧民出行,帶動沿河、沿湖地區物資交流,推動地方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省水運主要集中在黃河和湖等水域,承擔着庫區、湖區周邊農牧民出行、物資交流和旅遊開發任務。至年底,全省航道仍以六級為主,通航里程409.39公里。“”期建成了省通航水域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對全省營運船舶實時監控和湖重點碼頭視頻監控;開工建設了公伯峽航運工程,新增六級航道通航里程91.65公里,新建碼頭5個;啟動了湖航運(二期)工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內河航運開發,提高了水上交通安全監管能力,方便了沿河、沿湖地區農牧民羣眾出行,帶動了旅遊業的發展,給地方經濟帶來了新的增長點。

地方鐵路建設進展良好,支持了全省資源開發大局。年開工建設了全省首條地方鐵路——柴達爾至江倉鐵路控制性工程,拉開了地方鐵路建設的序幕;至年柴達爾至木裏地方鐵路全面建成並投入運營,加快了資源綜合開發和循環利用的步伐。

(二)運輸服務效率和水平明顯提高

公路水路客貨運量持續增長,道路運輸在綜合運輸網絡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日益顯著。年,完成公路客運量、旅客週轉量、貨運量、貨物週轉量分別為1.04億人、50.21億人公里、0.80億噸和227.47億噸公里,“”期年均增長分別達到8.6%、9.0%①、7.7%和36.3%。隨着交通運輸服務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旅遊出行人數增多,水路旅客運輸有了較大幅度增長,年內河完成客運量38.39萬人、客運週轉量503.86萬人公里,“”期年均增長分別達到30.0%、32.6%。

客運體系不斷完善,農村客運網絡進一步延伸。年全省擁有客運班線765條、日發班次7730餘班,高速客運班線從1條發展到25條,每日338班。“”期實施了農村客運班車通達工程,全省通鄉鎮客班率達到89%,通村客班率達到74%,比“十五”末分別提高4%和7%。全省旅遊客運企業發展到17家,基本滿足了道路旅遊客運市場的需求;出租汽車客運已經涵蓋全省城鄉;15個市縣開通了城市公交客運,運營線路長度2617公里。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班車客運、旅遊客運、高速客運、農村客運、出租客運、公交客運多種運輸方式相銜接的客運市場格局,在支持城鄉經濟發展、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滿足人民羣眾出行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營業性車輛持續增長,運力結構不斷優化。年全省擁有營運客車17146輛,班車客車數量為3777輛,班車客車中中高級客車佔39%。與“十五”末相比,營運客車數量、班車客車數量分別增長了32%和37%。年全省擁有營運貨車66199輛,比年增長78%。大型貨車、中型貨車和小型貨車分別佔營運貨車總數的31%、7%和62%。危險品運輸車輛963輛,比年增長68%,危險品運輸車輛總噸位佔營運貨車總噸位的比重為3%,比年降低了0.2個百分點。

運輸信息化程度逐步提升,客貨運輸效率不斷提高。“”期省加快全省道路運輸信息化建設,編制了《省道路運輸信息管理系統設計方案》,開通了“省道路水路運輸在線網站”完成了35個市縣汽車客運站站務售票系統,完成了全省gps聯網聯控平台的搭建工作,啟動了全省班線客車、旅遊客車、危貨運輸車輛gps終端安裝工作。針對青藏鐵路開通和蘭青鐵路複線開建後公路客貨運量增加的實際,主動掌握運輸動態,組織運力儲備和運輸銜接,調整運力結構,暢通公鐵聯運和公鐵分流通道,有效提高了公路客貨運輸能力。

道路運輸輔助服務體系快速發展,服務保障能力不斷提高。目前省車輛維修、檢測市場已基本形成了以一類企業為骨幹、二類企業為基礎、三類企業為補充的發展格局。全省各州(地、市)全部建有綜合性能檢測站,共計建成17個。隨着道路運輸的快速發展,省汽車救援需求迅速增長,車輛救援網絡建設提上日程。“”期省交通廳以市、格爾木市為突破口,以國道、省道主幹線為重點,以一、二類維修企業為依託,推動了全省汽車維修救援體系的建設。

(三)交通生產和運輸安全監管明顯提高

交通安全生產進一步好轉。在全省範圍內相繼開展了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危橋改造工程、幹線公路災害防治工程及公鐵立交安全整治工程,加強交通建設項目施工安全監管。開展了以公路橋樑為重點的交通基礎設施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切實履行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職責,加強了重點地區和水域、重點時段、重點環節的監管措施。5年間投入資金2億元,實施安保工程路線30餘條,共處置隱患路段2300多公里,改造危橋239座/1.3萬延米,增設路側護欄19.4萬延米等,公路行車安全得到明顯改善。“”期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經濟損失均大幅下降,水上交通連續19年未發生重大事故。

運輸安全監管進一步加強。開展了道路危險化學品運輸安全管理工作專項整治、汽車維修市場整治、機動車駕駛員培訓行業整治、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和低質量船舶專項整治、規範出租汽車行業管理工作等專項治理,有效規範和穩定了運輸市場秩序,保障了人民羣眾的出行安全。

公路水路交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逐步建立。“”期建立完善了各級各領域應急預案,先後制定了《省水上搜救應急預案》、《省公路交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8項預案和制度,交通安全和應急處置能力不斷提高,特別是在抗震救災工作中,交通運輸部門迅速反應、有效應對,經受住了嚴竣考驗。“”期除全力做好以水毀、地震、雪災和重大疫病防控為主的應急保障工作,還確保了西藏、新疆維穩工作中省內重要幹線的暢通,全面完成了維穩應急運輸任務和駐訓部隊後勤保障工作。

(四)綠色交通和科技創新工作紮實推進

行業節能減排理念不斷深化。“”期省交通運輸行業貫徹落實“生態立省”戰略,在交通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的各個環節體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要求,加大了交通建設中的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力度,探索適合西部的低路堤、緩邊坡、重安全、低造價的高速公路建設模式。積極推進了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車的油改氣進程,、格爾木油氣改進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年制定了《交通行業節能減排實施方案》,推進全行業節能降耗,促進了交通循環經濟的發展。

堅持“科教興交”,行業科技和教育工作取得實效。“”以來省加大實施“科教興交”力度,緊緊圍繞全省交通建設和運輸生產中的關鍵技術問題開展研究,在公路建設關鍵技術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多項科研成果榮獲國家及省部級獎勵:其中有1項研究成果—《多年凍土區青藏公路建設和養護技術》榮獲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堅持推動交通高職教育建設,積極探索交通人才培養新模式,形成了以職業教育為龍頭,成人教育、崗位培訓為基礎的多層次、多樣化的交通教育體系。

(五)交通改革取得較好進展,行業管理進一步加強

積極穩妥推進行業各項改革。“”期省交通主管部門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積極穩妥地推動燃油税費改革,充分利用國家的政策,解決二級公路融資渠道問題,加快了國省道升級改造。

法規體系不斷完善。“”以來相繼出台和修訂完善了《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省道路運輸業安全生產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法規條例。針對新形勢下道路客運業發展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及時出台了《省道路客運運價與燃油價格聯動方案》,對於促進全省道路運輸業持續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市場監管進一步強化,市場運行秩序逐步規範。深入開展了打擊“黑車”等非法經營出租汽車專項活動,進一步規範了出租汽車經營秩序。深入開展了車輛超限超載專項治理,超限超載車輛從治理前的71%降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