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技術轉移工作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21W

泰安市技術轉移工作調研報告

技術轉移工作調研報告

近年來,我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形成了從修法、制定細則到部署行動的“三部曲”,技術市場有序發展,技術服務機構加快壯大,技術交易日趨活躍。與此同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仍存在一些痛點。比如,以往的工作更多注重局部推動和點上的突破,一定程度上存在碎片化的問題,相關工作之間還有待進一步形成緊密的銜接和有效的貫通,對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的體系支撐能力尚顯不足。為此科技部制定了《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首次提出了國家技術轉移體系的概念,到2020年,適應新形勢的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基本建成,互聯互通的技術市場初步形成,市場化的技術轉移機構、專業化的技術轉移人才隊伍發展壯大,技術、資本、人才等創新要素有機融合,技術轉移渠道更加暢通,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的國際技術轉移廣泛開展,有利於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的體制機制基本建立。到2025年,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體制健全、運行高效的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全面建成,技術市場充分發育,各類創新主體高效協同互動,技術轉移體制機制更加健全,科技成果的擴散、流動、共享、應用更加順暢。

貫徹落實《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精神,山東省政府制定出台了《關於加快全省技術轉移體系建設的意見》(魯政發〔2018〕13號),緊緊圍繞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和服務創新型省份建設,從山東實際出發,以建立符合科技創新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政產學研金服用”協同創新、省市縣三級全覆蓋的技術轉移體系為目標,到2020年,我省基本建成實體和網上技術市場健全,專業技術市場補充的技術市場體系,形成線上線下聯動、橫向縱向聯通,銜接國內外技術轉移機構,政產學研金服用共同創新,覆蓋全省各市、縣(市、區)的科技成果轉化新格局。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台支撐作用更加突出,技術轉移服務機構隊伍不斷壯大,技術轉移人才服務能力明顯提高,技術合同成交額穩步增長,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顯著提升。

根據國家、省對技術轉移工作要求,泰安市技術轉移體系建設需要加強,市科技局對全市技術轉移情況進行了走訪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泰安市技術轉移基本情況

(一)技術轉移工作開展初見成效

從調研情況看,我市目前擁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52家,協助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76人;協助政府、企業組建創新創業平台51家;促成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成果轉化共計253項,合同技術交易額共計1.3億元;協助企業申報專利479項。我市高校、科研所、企業孵化器、產業園區、高創中心等大型技術中介機構發展已經初具規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機構服務內容基本包括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各個環節,涵蓋了項目申報指導、技術諮詢、專利代理、檢索查新、技術需求徵集、高校成果展示和推介、高新技術企業孵化等各個環節,服務功能逐步健全和完善。

(二)各縣市區技術轉移機構發展存在較大差異

從調研情況來看,我市各區域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機構的發展規模、發展質量存在較大的差異,其中泰山區(13家)、肥城市(12家)、高新區(10家)、新泰市(8家)發展較快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寧陽縣(4家)、東平縣(3家)、岱嶽區(2家)發展相對滯後。

(三)各縣市技術合同登記情況

從調研情況來看,2018年我市各區域的技術合同登記工作存在較大的差異,新泰市、肥城市技術合同登記成交額達到8億元以上,寧陽縣、泰山區、岱嶽區高新區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4億元以上,東平縣技術合同登記成交額1億元。

寧陽縣技術合同登記成交額比2017年增長241%,東平縣技術合同登記成交額比2017年增長22%。

二、存在的問題

(一)技術轉移機構沒有形成發展規模

服務機構普遍存在弱、小、散的特點,主要從事一些項目包裝、高新技術企業資質認定、專利代理等工作,缺乏有效引導,不能有效地開展或從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比如,肥城市、新泰市、東平縣高創服務中心雖然為省政府批准的集科技研發、項目孵化、大學生創業、技能培訓、人才交流為一體的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並未開展有效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主要從事的還是基礎性的物業服務、項目申報包裝服務等工作。

(二)技術轉移機構服務水平較低

大部分服務機構自身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方面水平較低,人員的服務能力不夠,工作重點以對上爭取政策補貼為主,重服務數量,輕服務質量,對企業的發展現狀、技術水平和技術難題了解不透,對高校、科研院所的最新的科技成果不能及時掌握,導致服務機構不能形成科技成果轉化的高效服務體系,有些合作了的項目也不能進行有效的跟蹤服務,不能形成服務品牌。

(三)缺乏從事技術轉移的專業人才

技術轉移人才應具有廣泛獵取和篩選科技信息的能力,能夠對技術項目進行正確的評估和論證,對現有和潛在的市場進行準確的調研和預測,具有管理、組織、營銷、公關和社交能力。目前,全市註冊的具有執業技術經紀人證書的人員很少,大部分從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的人員是半路出家,在技術轉移服務業務方面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和培訓,相當一部分從業人員專業能力不足,熟悉技術轉移服務業務的跨學科、高素質的複合型管理人才嚴重缺乏。

(四)技術合同登記統計亟待加強

1.對技術合同認定登記享受税收優惠政策宣傳不夠,很多企事業單位不瞭解,對從事技術研發、產品設計、農技推廣、軟件設計、專利代理、科技查新、檢測檢驗、科技評價、技術評估、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等單位技術合同沒有進行登記。

2.各縣市區參與技術合同統計的人員少,主要由負責技術市場工作人員協調填報技術合同錄入,大多數企業單位不配合,徵集技術合同困難。

3.市域內常規生產型企業對技術合同瞭解少,錄入的合同大多為產品銷售合同,存在部分錄入信息不正確,同一項目反覆錄入,合同真實性差。

三、相關的建議

(一)出台新政策引導技術轉移體系建設規範發展。

貫徹國家、省、市有關促進技術轉移的政策,完善泰安市技術轉移的政策法規體系,出台《加快泰安市技術轉移體系建設的意見》,建設和完善我市技術轉移體系,加快發展技術市場,高質量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牢牢把握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發展要求,集成技術轉移全要素,打通技術轉移全鏈條,服務技術轉移全過程,加快建設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體制健全、運行高效的技術轉移體系,加快形成以專業化服務為支撐、資金為紐帶、政策為保障的現代技術市場,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資本化與產業化,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融通發展。到2020年,基本建成符合科技創新規律、技術轉移規律和產業發展規律的技術轉移體系。市場化的技術轉移機構、專業化的技術轉移人才隊伍不斷壯大,規範化的技術評價活動,一站式的技術轉移服務平台,技術轉移能力明顯提升。全市技術轉移機構達20家,從業人員超過500人,技術合同年成交額達60億元。到2025年,全面建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高效運行的技術轉移體系,技術市場充分發育,技術轉移體制機制更加健全,科技成果擴散、流動、共享、應用更加順暢。

(二)構建全市統一的技術轉移管理體系。

依託泰安市創新谷創新平台,建設泰安市技術市場“一廳一網一金”的發展模式。“一廳”即技術交易服務大廳,實現科技成果服務、技術轉移轉化等服務功能;“一網”即“科技成果轉化線上服務平台”網站,開展網上交流、信息發佈、數據分析等工作;“一金”即科技金融服務中心,開展金融對接、建立科技發展基金等科技金融服務。市場內設立法務諮詢、工商註冊、財税服務、技術評估、金融服務、技術交易、科技諮詢等區域。力爭為泰安市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和科技服務機構提供無斷點、無盲點、橫縱交錯的全方位服務模式。

(三)加強技術轉移機構建設。

鼓勵市內高校、科研院所創辦各類技術轉移機構,吸引市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品牌技術轉移機構在泰安建立分支機構,鼓勵各類中介機構為技術轉移提供知識產權、法律諮詢、技術評價等專業服務,促進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之間技術交易和成果轉化。通過開展市級技術轉移轉化服務機構的備案工作,認定一批專業性強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介機構,根據其業務量評定等級,對備案的服務機構擇優給予資金獎勵。

(四)加強技術市場專業人才的培養

成立泰安市技術經理人協會,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每年舉辦2次技術經理人培訓班,對技術轉移經理人進行標準化、規範化培訓;探索出台鼓勵駐泰高校技術經紀人積極開展技術轉移工作的意見,並制定相關的實施細則,要允許高校在績效工資額度以外獎勵技術經紀人員和技術發明人。

(五)切實加強技術合同統計工作

組織相關企事業單位參加技術合同登記認定培訓,讓更多企事業單位充分了解四技合同認定登記範圍,瞭解科技成果轉化獎勵和税收優惠政策,鼓勵企事業單位進行技術合同登記。要積極主動到市內重點企事業單位宣傳技術市場工作政策,宣傳技術合同登記可享受的優惠政策,激發企事業進行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工作的主動性,促進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工作的開展。在全市各縣區指定一批技術轉移機構,引導企事業單位進行技術合同登記工作,將促成技術合同登記的績效作為申請獎勵補助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