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某縣百萬名農民下山轉移工程調研材料(精選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85W

第一篇:我縣百萬名農民下山轉移工程調研材料

某縣百萬名農民下山轉移工程調研材料(精選多篇)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這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決策。欠發達山區要真正把中央這一決策貫徹到具體實踐中去,就面臨着如何根據山區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農村跨越式發展的問題。結合**縣實施的"萬名農民下山轉移工程",筆者談些粗淺的看法。 [找材料 到本站-網上服務最好的文祕資料站點]

一、**縣下山轉移工作的基本狀況

近年來,**縣多策並舉,積極引導山區農民轉移下山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到目前為止,已先後建立了下山脱貧新村39個,其中公路沿線14個、鄉鎮政府所在地13個、中心村12個,實現搬遷6000户共1.9萬人。最大的安置點縣城農民新村佔地面積1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7.4萬平方米,安排建房地基1012直,吸納了3500餘人進城落户。據不完全統計,下山脱貧點的農民收入與留守山區的農民相比,增加兩成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也取得了明顯成效,到2014年底已累計轉移了2.8萬人,其中到縣外進行異地綜合開發的有7500餘人,遍及全國25個省份135個縣、市、區。

**縣的下山轉移工作雖已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有諸多困難與問題:一是部分農民觀念沒有轉變過來。由於地處偏僻、信息封閉、社會交往面窄,很多貧困山區的農民存在較強的守舊心理和傳統的小農觀念,思想保守,對山林土地的依賴性大,對下山轉移持懷疑態度。很多農民擔心下山轉移改變山林土地承包權,思想顧慮較大。此外,還有相當一部分農民"等、靠、要"思想嚴重,缺乏下山的主動性。二是下山轉移相應規劃相對滯後。**縣下山轉移總體實施規劃相對滯後,沒有完全將下山農民安置點納入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尤其是中心村規劃滯後,很多下山轉移工作仍由鄉鎮各自為政,自行組織實施,或由農户自發就近搬遷,導致安置點建設規模小、檔次低,資金、土地集約利用程度低,基礎設施共享率不高。三是政府財力統籌能力仍然有限。就政府而言,每搬遷轉移一名農民都要付出高額成本,包括勞動力技能培訓、安置點土地供應和安置點配套設施建設等。鄉鎮一級財政則更難以承擔中心村下山脱貧點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費用。就農民而言,我縣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僅3000餘元,目前人均純收入在1000-1500元的還有1.6萬人。大多數農民還缺少原始積累,經濟條件有限,籌款渠道較窄,很難承擔下山建、購房的費用。同時,隨着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土地資源日趨緊張,土地價格也激劇上升,客觀上造成下山轉移安置成本提高。四是安置社會保障能力薄弱。目前,具有一技之長,謀生手段較強的山區農民多已自發遷移,仍居住在深山區的農民勞動技能普遍較低,他們轉移下山後謀生手段有限,因而在就業方面存在着盲目無序、供需脱節、職業層次低、就業不穩定以及缺乏社會保障等諸多問題。雖然政府不斷加大了勞動力轉移和培訓力度,但一時仍無法完全解決下山轉移農民的就業保障問題。

二、進一步深化對實施下山轉移工程必要性的認識

**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於2014年初確定並啟動實施"萬名農民下山轉移工程",從今年起進一步加大力度,紮實推進這項工作。這是深入實施**"小縣大城"發展戰略,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是一項順民意、得民心的德政工程。

首先,從**的發展要求來看。據初步統計,2014年**生產總值為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350元、城市化水平為45%。依據現代化進程的主要評價指標分析,2014年**要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生產總值必須達到5000美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必須達到6000元,未來一個時期上述指標年均增長必須分別達到7.4%和4.2%;城市化水平要提高到70%,年均必須提高1.7個百分點。這是一個艱鉅但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其中的關鍵是加快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目前,**農村居民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近八成,要實現農民居住城鎮化、職業非農化,就必須通過加快農民下山轉移,並以此推進與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步伐。

其次,從山區農民的需求來看。雖然近年來**大力實施"小縣大城"發展戰略,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由於受各種客觀因素的制約,仍然有相當一部分農民羣眾生活在自然條件惡劣的偏遠山村,缺乏基本的生存條件和發展潛力,有的還面臨着地質災害的威脅。據統計,全縣居住在500米以上的高山深山區農民有2.6萬人,佔農村總人口的29%;居住在庫區的農民有1.96萬人,佔農村總人口的22%。去年,高山深山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485元,僅為全縣水平的80%;庫區農民人均純收入2231元,僅為全縣水平的72%,其中人均純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還有2774人,生產生活條件特別惡劣的還有100個自然村4634人。全縣目前有地質災害隱患點66處,其中重點監測的a、b類點8處,4000多名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年初下山轉移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廣大山區農民要求下山脱貧的願望十分強烈,報名的山區農民達5886户21518

人。因此,把這些居住在偏遠山村、庫區和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農民轉移山下,是各級黨委政府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民羣眾根本利益的現實選擇。

再次,從下山轉移的現實可能來看。當前,**已進入人均生產總值1000美元向3000美元邁進的黃金髮展階段,產業具備了一定的規模,經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已逐漸具備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能力。目前,僅工業園區就解決了5000多名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並吸納季節性從業勞動力9000多人,並且年人均收入可達6000元以上。隨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城鎮吸納農村人口的能力不斷增強,二、三產業對勞動力的需求不斷增加,農村勞動力的就業空間不斷拓寬。同時,省里加大了對欠發達山區、庫區的扶助力度,對緊水灘庫區(包括石塘庫區)困難羣眾下山轉移人均補助5600元,對地質災害點、高山深山區困難羣眾下山轉移人均補助3000元。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抓住機遇,因勢利導,科學決策,進一步加大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力度,積極引導山區困難羣眾下山轉移。

三、加快推進農民下山轉移工作的幾點思考

加快農民下山轉移,不僅是一項緊迫的現實任務,而且是一項系統工程。筆者認為,在工作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幾個環節:

(一)提高思想認識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和標準,同時提出要"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紮實穩步推進"。這充分體現了黨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個重大戰略問題上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各個地區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所面臨的具體情況是不一樣的。從**實際來看,一方面,自然資源和生產要素相對匱乏,山區人均耕地不足0.7畝,山區農民如果不轉移、不轉產,脱貧致富奔小康目標將難以如期完成。另一方面,**縣的村落佈局十分分散,全縣不足11萬人口分佈在170個行政村和842個自然村,平均每個行政村645人、每個自然村130人。其中,10户以下的自然村就有262個。到2014年底止,行政村中還有50%沒通電視光纜、27%沒裝自來水、26%沒通康莊公路、8%沒通電話。這樣分散的村莊佈局,如果要完成基礎設施的配套,政府必須安排巨大的公共財政投入,這不僅在短期內不堪重負,難以完成,而且投入的效果和效益也不理想。以安溪鄉木樨花村為例,全村雖有户籍人口317人,但實有人口僅70人,如建設通村公路,投資將達250萬元,這相當於要為村民人均投資3.6萬元,顯然,這樣的投資效益是不經濟的。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要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講求效果,最大限度地分層次加快農民下山轉移。

(二)科學制定規劃

實施下山轉移,規劃工作十分重要。一是要把下山轉移這項工作納入到"十一五"整體規劃之中。在編制"十一五"規劃時,要統籌考慮,加強銜接。二是要制定下山轉移具體工作規劃。通過具體工作規劃,使工作目標更加清晰,引導手段更加有效,保障措施更加有力。三是要搞好村莊佈局規劃。要按照城鄉一體化的目標和"縮減自然村、合併小型村、建設中心村"的要求,合理規劃村莊佈局。對自然條件惡劣的山區村,納入下山轉移範圍後,要結合退耕還林、宅基地整理和生態公益林保護,統一實行萎縮性管理。各個規劃要相互銜接,注重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總的目標是要達到凡居住在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生產生活條件惡劣、難以脱貧奔小康山村的農民儘可能逐步納入下山轉移範圍,特別是地處高山深山、地質災害頻發、缺乏基本生存條件的村,要作為下山搬遷的重點。

(三)加強組織實施

實施下山轉移,關鍵在於狠抓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一是要強化組織保證。近年來,**縣已先後建立了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異地綜合開發、農村勞動力轉移援助服務和困難羣眾下山轉移等工作領導小組,各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機構。工作中,要進一步健全縣、鄉(鎮)兩級組織網絡。要加強下山轉移組織協調力度,建立健全聯席會議或例會制度,及時協調解決下山轉移工作中遇見的問題。二是要整合各種資源。應將各個渠道的扶貧資源最大限度地進行整合,改變"撒胡椒麪"式的資源分配方式,以求資源效能的最大化。要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並以政府投入為導向,農民投入為主體,將財政資金、信貸資金和其他項目資金捆綁起來,發揮政府下山轉移資金的引導和槓桿作用。要積極探索將各項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資金等項目資金統籌起來,用以鼓勵和引導農民下山轉移,以提高資源共享率和要素利用率。要進一步明確各個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目標,科學分工,強化協作,形成整體合力。三是要因地制宜安置。安排安置點時,要打破鄉鎮行政區劃界線,在縣政府統籌規劃下,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要強化經濟槓桿的調節和引導作用,城區內儘可能實施公寓式小區安置,以利於節約土地資源和提高城市品位。城區外還可採取資金補助式下山轉移、中心村自建房式下山轉移和縣外安置等多種方式。安置點的規劃建設要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承載能力以及民族風俗文化相結合。

(四)完善配套政策

實施下山轉移,還必須加快完善各種配套政策措施。一是要強化農村勞動力培訓。要以全面實施"萬名農民素質培訓工程"為載體,把素質培訓作為農民轉移的基礎性工作來抓。一方面,要加大對農村勞動力的勞動技能培訓,通過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使山區的剩餘勞動力盡快擁有一技之長,加快向二、三產業轉移,從而推進下山脱貧的進程。另一方面,要通過深入開展社會公德、家庭美德、文明禮儀、法律常識等教育,進一步增強下山農民的綜合素質。二是要大力扶助農村勞動力

轉移就業。要探索建立下山農民創業資金貸款擔保機構,為下山農民轉產創業提供資金支持。鼓勵企業為下山農民提供就業崗位,對吸納下山農民就業的企業,制定相關政策,實行社會保障費補助和税收減免等優惠政策。三是要建立健全以統籌養老、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合作醫療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制度,穩步推進城鎮社保向農民覆蓋,促進農民由土地保障轉向社會保障。

第二篇:關於加快山區農民下山轉移步伐幾點建議

5月上旬,我到××鄉建林村開展蹲點調研。建林村地處緊水灘水庫北岸,共有村民92户342人(其中緊水灘水庫移民50人),山林13000 畝,生態公益林6000多畝,人均耕地0.93地處緊水灘水庫北岸,2014年人均收入為4000元,下山轉移15户40多人。

通過實地走訪,我發現大部分村民要求下山轉移的願望非常強

烈。的確,下山轉移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同時也可以保護庫區的環境,更好地開發利用山林、土地等資源。但目前單靠政府力量還是不夠的。一方面是政府扶持的資金有限,不可能解決該村全部的困難,另一方面是居住分散,地處庫區、山區,基礎建設投入大,且共享率低。因此必須整合各方資源,進一步加快下山轉移步伐。

一是要加大對羣眾下山轉移的工作力度。一方面要加大宣傳力度,做好有轉移願望而一時未能轉移羣眾的思想工作,維護庫區的穩定;另一方面政府要整合各種資源,通過多方面籌集資金,提高對下山轉移羣眾的資金的補助標準,特別是要加大對困難羣眾的下山轉移扶持力度,儘量使更多的羣眾實現轉移。同時在轉移的方式上要採取梯度轉移,將有條件、有能力的羣眾直接轉移進城,經濟條件差的根據羣眾意願轉移到中心鎮、中心村。

二是要加大對羣眾發展生產的扶持力度。從根網本上來説就是要優化該村羣眾的生產條件,加快他們的增收步伐,實現經濟積累,為下山轉移打下經濟基礎。要充分利用好當前國家對移民和困難羣眾的優惠政策,加大對羣眾生產開發扶持資金的投入,幫助他們拓寬就業門路,使他們的經濟生活條件儘快得到改善。

三是要加大對中心鎮、中心村基礎設施的扶持力度。整合資金重點扶持中心鎮、中心村基礎生活設施的建設,以良好的人居環境來吸引羣眾下山梯度轉移,同時減少已列入下山轉移規劃的移民村、點的基礎設施投入,節省更多的資金用於下山轉移工作,以此來促進羣眾的轉移。

四是要加大對已轉移羣眾的後續幫扶工作。在深化後續扶持的基礎上,重點做好下山轉移小區後續配套建設和物業,使建成的下山轉移小區成為小康家園。要通過整合農村勞動力培訓資源,全面實行下山轉移羣眾培訓制度,建立培訓網絡。減免培訓費等。鼓勵下山羣眾離土轉崗,努力突破下山轉移農民原有的農村保障框架,統籌農村社會保障,健全以養老、醫療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制度,促進下山轉移羣眾由土地保障轉向社會保障,真正使這部分羣眾下得來、穩得住、富得起。

第三篇:柴河鎮農民增收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調研彙報材料

柴河鎮農民增收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調研彙報材料

區劃調整以後的##區轄=個農業鄉鎮,=個街道辦事處,==個城市社區,===個行政村,全區總人口==萬人,總面積===.=平方公里,農業人口==萬人,耕地面積近==萬畝。今年以來,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中央、省委一號文件及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把“三農”問題作為全區工作的重中之重,進一步落實各項惠農支農政策,加大農業投入,調整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深入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走出了一條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有力地推進了我區農村和諧社會的構建。截止=月底,全區已完成農業增加值=====萬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全區農村勞動力=.=萬人,其中富餘勞動力=.=萬人,已轉移農村勞動力=====人(新

增====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人,引導性培訓====人。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採取多種措施,促進農民增收

(一)紮實做好農業税減免和糧食直補工作

一是通過廣播、標語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中央和省、市的直補政策;二是繼續推行農民負擔“監督卡”制度,逐家逐户發放“監督卡”,保證了全區=.=萬户農户一户一卡;三是專款專用,確保直補款及時足額發

放到農户手中,今年我區共免除農業税===萬元,補貼農户=.=萬户,發放補貼款===.=萬元。

(二)嚴格落實農機具補貼的支農惠農政策

今年我區共爭取到國家、市級農機、農具購置補貼資金==.==萬元,其中國家財政部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萬元,國家財政部農機購置市級配套農具補貼資金=.==萬元,市級農機購置及配套農具補貼資金==.=萬

元,共補貼大中型拖拉機==台,秸稈還田機==台,旋耕機==台,深耕犁=台。

(三)深入實施“六區一帶”特色農業工程,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

結合區劃調整後我區農業的現狀和產業特點,我區依託匯通公司、豫匯公司、天翼公司、三劍客奶業公司、雪源實業公司及科豐公司棉花加工廠等一批規模較大、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其示範帶動作用,深入實施“六區一帶”特色農業工程,加快生豬、奶牛、肉雞等養殖區和蔬菜、煙棉、林果等種植區建設,迅速突起畜禽產業經濟帶。目前,以幹河陳鄉、陰陽趙鄉為主的奶牛養殖基地現己存欄奶牛====頭,產奶量=.=萬噸;由匯通公司帶動的生豬養殖基地,現己遍佈五鄉鎮,目前生豬存欄達==.=萬頭,出欄==萬頭;以大劉鎮、空冢郭鄉為主的肉雞養殖基地,己出欄肉雞==萬隻;以高速公路兩側為主的水產養殖基地,面積已達====畝;以問十鄉為主的煙葉種植基地和棉花種植基地規模迅速擴大,其中棉花種植面積達=.=萬畝,煙葉種植面積達=萬畝;以空冢郭鄉、陰陽趙鄉、大劉鎮和問十鄉為主的“訂單農業”種植基地,主要生產種子糧、優質小麥和優質煙棉,面積達=.=萬畝;同時努力擴大優質專用糧食種植,種植面積已達==.=萬畝,佔糧食種植面積的比例達到==%,全區“訂單農業”和優質專用糧食種植總

面積達到==萬畝。八大基地的迅速膨脹,輻射帶動農户=萬多户,大大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四)積極開展富裕村創建活動

近年來,全區上下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解放思想,真抓實幹,使我區農村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實現了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但是,隨着區劃調整,我區行政村總數由==個增加到===個,尚有==個為省級貧困村,農業和農村工作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按照科學、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和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要求,提前實現我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解決好“三農”問題依然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重中之重的工作。為此,區委、區政府決定,以開展創建富裕村活動為突破口,以提高農民收入和生活質量為根本,以結構調整為主要手段,以經濟發展、民主建設、精神充實、環境良好為主要內容,紮實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努力實現我區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和協調發展,率先在我市實現農村小康。====年為創建活動起步年,以鄉鎮駐地村、主幹道沿線村、經濟強村和規模較大的中心村為重點,着力建好==個左右富裕村。====年和====年為發展階段,全區力爭有==—==個村基本達到富裕村標準。====至====年為全面建設、整體提高階段,力爭全區==%以上的村基本達到富裕村標準。目前,每個鄉鎮所確定的=個富裕村創建示範村都正在穩步推進,並已初見成效,村容村貌明顯

改善,農民素質明顯提高,治安案件明顯下降,集體經濟穩步增長。

(五)全面啟動沼氣工程建設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沼氣建設工作,把沼氣建設作為改善農民生活環境、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加快農民奔小康步伐的重要途徑,切實抓緊抓好。一是加強領導。成立了由區長任組長,主管副區長為副組長的沼氣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各鄉鎮也都成立了相應的組織。二是狠抓“五到”。即:任務到村、宣傳到户、責任到人、資金到位、服務到家。我們將市政府下達的====座沼氣建設任務分解到鄉鎮、落實到村,並層層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通過張貼標語、發放宣傳材料等措施,深入宣傳了沼氣建設的意義、政策和安全使用常識,調動了廣大農民發展沼氣建設的積極性;明確各鄉鎮“行政一把手”為沼氣建設第一責任人,制定崗位職責,實行建池合同管理,做到“包建池、包使用、包維修、包賠償”,確保建池成功率達===%;區財政籌措專款資金==萬元,組織全區===個駐村工作隊幫扶資金==萬元,每個鄉鎮安排對口資金=萬元,共組織資金==萬元,作為扶持建池農户的專項資金;區、鄉兩級農業技術推广部門還組成工作隊,深入農户家中,將沼氣建設政策宣傳到家,沼氣使用技術服務到家,沼氣物資發放到家,沼氣資金補助到家。截至目前,全區共發放扶持資金==萬元,發放沼具===套。三是加強督導,落實獎懲。由區農村經濟工作合力團負責,抽調相關部門人員組成沼氣建設工作督導組,每月督導一次,每季度通報一次工作進展情況,半年進行一次評比和排序,年底,進行綜合考核,並將考核結果計入單位班子年終考評成績,從而保證了我區沼氣建設紮實有效地開展。今年以來,全區共新建啟用沼氣====座,其中==個沼氣示範村共新建池====

座,示範帶動全區非沼氣示範村新建池====座。

(六)統籌城鄉發展,提高農民素質,全面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

年初,我區根據市政府下達的即定目標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制定出台了《源匯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實施方案》,在勞務輸出、職業技能培訓、引導性培訓和農村致富帶頭人的培訓等方面

強化舉措,保證了農民富餘勞動力的快速轉移。

=、圍繞農民增收,狠抓勞務輸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是減少農民數量,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因此,我區從長計議,由區農工委、勞動、計生、財政、鄉鎮政府聯席開展工作,明確專人負責勞務輸出工作。以區農工委為中心,綜合協調全區各部門,大力開展勞務輸出;以區人勞局為中心,在各鄉鎮成立了鄉鎮勞動保障所,進行微機辦公,把全區勞動力和外出人員情況錄入微機,實現了勞動力資源管理的自動化。同時,設立羣眾諮詢平台,方便羣眾諮詢有關外出勞務、勞動法規等有關知識。目前,我區共輸出勞動力=====人,其中

新增輸出勞動力====人,務工地點主要是廣州、深圳、廈門等南方城市以及我市的周邊地區。

=、圍繞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引導性培訓。隨着改革開放和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的升級和技術的不斷更新,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此,區財政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拿出==萬元培訓專項資金,全面啟動培訓工作,把專業技能培訓作為一件具體的實事來抓,充分挖掘教育資源,認定漯河技校、振華學校、科華電腦學校、坤華技校、電子科技中專學校、匯源技校六個學校為源匯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採取靈活多樣的培訓方法,降低入學門檻,取消入學考試,採取寬進嚴出的原則,實行結業考試,確保了每一位受培訓者都能掌握一兩門適用技術。今年以來,我區共印製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宣傳單====份,引導性培訓教材=====份,完成職業技能培訓===人,引導性培訓====人。=、圍繞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轉化,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加大對農村致富帶頭人的培訓力度。由區農業、組織、人事宣傳等部門牽頭,各鄉鎮、村配合,通過農民夜校、科技培訓班等形式開展了對致富帶頭人的培訓,共開展各類培訓班==餘期次,培訓致富帶頭人====人。這些致富能手興辦了一批各類企業,吸納了

一大批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實現了富餘勞動力的就地轉移。

二、主要作法

(一)加強領導,形成合力

區委、區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尤其是區劃調整後,隨着耕地和農業人口的增加,我區把“三農”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成立了由區四大班子領導組成的源匯區農村經濟合力團,區委、區政府還多次召開常委會和區長辦公會議,研究部署“三農”工作;尤其是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以後,我區及時對會議精神進行了傳達貫徹,並於=月==日召開了全區農村工作會議,下發了====年全區農村工作意見,以區

委、區政府的名義出台了《關於實施“六區一帶”特色農業工程的意見》、《關於在全區開展創建富裕村活動的實施意見》、《源匯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實施方案》、《關於加快畜禽養殖業公司帶基地聯農户產業化經營模式建設的意見》和《源匯區無公害食品基地建設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並在全區各鄉鎮開展了“農業產業化杯”奪盃競賽活動,有力地推動了全區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深入開展,促進了農民快速增收。

(二)轉變職能,精兵簡政,發揮橋樑紐帶和服務幫扶作用

在鄉鎮機構改革上,區委、區政府結合農業税取消後農村工作的實際情況,以轉變職能、提高服務水平為着眼點,出台了《關於加快畜禽養殖業公司帶基地聯農户產業化經營模式的意見》,抽調各鄉鎮機關精幹力量,成立了由鄉鎮主要領導同志負責的畜禽養殖業發展服務中心,以市場化運作方式,外聯市場和龍頭企業,內聯基地和農户,依託龍頭企業和技術部門,為畜禽養殖基地和農户提供技術諮詢、良種引進、疫病防治、市場信息、產品銷售等方面的服務。同時,鼓勵其他分流人員,積極創辦和領辦經營性服務實

體。

(三)完善機制,落實獎懲

=、獎勵扶持。區財政拿出==萬元,設立特色農業發展基金,對種植基地、養殖大户和引進項目、資金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貸款貼息扶持和獎勵。凡新建成一個萬頭規模養豬場、發展一個==萬隻肉雞養殖小區,獎勵現金=萬元;創辦一個百畝以上高科技農業示範園區,獎勵=萬元;引進一個農業項目,按實際到位資金的一定比例進行獎勵;認定一個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獎勵====元,認證一個無(請繼續關注:)公害農產品獎勵====元。=、開展“奪盃競賽”活動。從今年起,區委、區政府在全區各鄉(鎮)開展了“農業產業化杯”奪盃競賽活動。活動設金、銀、銅獎各一名,年底根據目標完成情況確定奪盃單位。區委、區政府召開表彰會,對

奪盃單位進行表彰獎勵。除頒發金、銀、銅杯外,分別給予奪盃鄉鎮一定的現金獎勵。

=、督導考評。區委、區政府對各鄉(鎮)及涉農部門實行目標管理,簽訂目標責任書。區委督查室、區政府督查科對工作推進情況及時進行督導通報,半年初評,年終總評。考核結果計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

部政績檔案。

三、“十五”計劃工作中存在問題及“十一五”期間發展方向和重點

(一)“十五”計劃工作中存在問題

“十五”期間,我區農村經濟工作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對農業重視不夠。由於農業對增加財政收入的直接作用不大,因此,個別部門、個別單位對農業及其結構調整不夠重視,工作推進緩慢。二是全區大農業作用突出不明顯。區劃以後,源匯區成為了一個農業大區,區委、區政府在年初出台了一系列加快農業發展的政策和相關舉措,由於實施的時間較短,全區大農業的快速發展一時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三是農業科技含量仍然偏低,大多數農產品生產還是在傳統種植模式下進行的,集約化強度低,效益不高,科技棚架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四是農業產業化程度仍然不高。雖然我區現已培育了一批龍頭企業,但大多數龍頭企業與基地、與農户結合不夠緊密,沒有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五是農民的

收入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在今後的發展中需要注意改進的問題。

(二)“十一五”期間發展方向及重點

今後,我區農村經濟發展應着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要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這是人民生活由温飽型向小康型及市場需求向多樣化、優質化發展的要求,也是解決當前農產品賣出難、缺乏競爭力、農業增產不增收問題的重要途徑。因此,必須加快引進和推廣優良品種,大力開發高附加值的特色產品。二要加快畜牧業的發展。畜牧業正面臨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加快發展畜牧業的時機比較成熟。必須採取得力措施加強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和疾病防治體系建設,依託畜產品深加工企業,儘快把畜牧業發展成我區的一個主導產業。三要發展農副產品基地。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建立蔬菜、果品生產、豆製品加工、畜禽水產養殖、食品加工等農副產品基地,使之成為完善的供應體系。四是調整農村勞動力結構,推動勞動力繼續向

第二、第三產業轉變,擴大農民就業和增收的空間。

加快農業發展的方向: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一是依託天翼等龍頭公司,大力發展經濟作物面積。引進推廣優良品種,調整糧糧經種植比例,實現間作套種等模式化栽培,增加土地生產潛力;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重點發展無公害蔬菜、棉花、煙葉、瓜果等的生產,提高生產集約化水平;同時

擴大小雜果為主的林果面積。二是依託匯通、豫匯、三劍客等龍頭公司,大力發展畜牧業,在鞏固擴大現有生豬、家禽飼養規模的基礎上,重點發展奶牛飼養,啟動奶業工程,推進畜禽生產產業化。三是發展水產養殖業,重點發展坑塘、觀賞魚養殖,並向集垂釣、娛樂為一體的休閒漁業方向發展。四是加快三產開

發,發展城鄉經濟,做好沿路、沿街開發,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高農民收入。

四、對全市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

(一)強化“綠色”理念,打造農業精品,不斷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目前,我國農業的發展已進入一個新階段,從農業發展的深度和廣度進行結構調整,必須考慮如何解決產品質量、可持續發展和市場建設三個重要問題。綠色無公害食品發展實踐表明,積極發展綠色食品是進行結構調整的一條很好的途徑和一個有效的載體,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體現了市民對高質量農產品及食品的市場需求。主要是以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優質小雜果基地、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為依託,大力發展綠色果蔬;以生豬、家禽、奶牛、

水產四大基地為依託,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優質畜禽、漁業產品。

(二)用工業理念發展現代農業,不斷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在農業結構調整中,堅持把發展工業、注重開闢產品銷售市場的做法引入農業,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設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市的戰略構想,緊緊圍繞蔬菜、畜禽、水產、奶製品、林果等主導產業,加大投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訂單農業,開發適銷對路的名優產品,抓好當地市場體系建設和農業信息化工程建設,開設銷售窗口,組織販運和銷

售隊伍,多方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讓農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取更多的收益。

(三)大力開展勞動力轉移,不斷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轉移農村勞動力,堅持多種辦法一齊上,短期內最快捷的是,抓好勞務輸出,發展勞務經濟,做到一方面加強組織引導和信息服務,另一方面改變對外出務工農民放任自流的做法,防止和減少勞務輸出的盲目性,加強引導性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同時,着眼長遠,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等,創辦更多的工業項目特別是勞動密集型項目,依靠加快工業化,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轉移農村勞動力,通過城鎮化建設,繁榮發展城鎮二、三產業,吸

納更多的農業人口轉移農村勞動力,快速增加農民收入。

(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不斷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科技推廣體系,放開放活農業科技人員,積極鼓勵科技承包,加強推廣服務,提高科技成果的推廣轉化率。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加強對農民的技術教育和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進而提高農產品的檔次、質量

和技術含量。

(五)加強對農業的支持,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加支持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在節水灌溉、人畜飲水、鄉村道路、農村沼氣、農村水電等“小工程”上增加投資規模,改善農

民生產生活條件;在農業扶持上加大力度,促進農業生產,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六)加強對農業的保護,不斷為農業發展創造寬鬆環境。按照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制定寬鬆政策,讓農業快速發展。如出現妨礙農產品流通中的各類關卡和亂收費、亂罰款現象,必須

消除;亂佔耕地行為也必須儘快得到遏制;農民負擔需進一步清理整頓。

同時,我們也建議市委、市政府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尤其對於新劃入我區的四個基礎較薄弱的農業大鄉,在資金和項目上適當給予傾斜,使我區農業和農村的發展與全市經濟社會大發展保持同步。

_年九月十三日

第四篇:區農民增收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調研彙報材料

區農民增收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調研彙報材料

區劃調整以後的##區轄=個農業鄉鎮,=個街道辦事處,==個城市社區,===個行政村,全區總人口==萬人,總面積===.=平方公里,農業人口==萬人,耕地面積近==萬畝。今年以來,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中央、省委一號文件及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把“三農”問題作為全區工作的重中之重,進一步落實各項惠農支農政策,加大農業投入,調整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深入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走出了一條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有力地推進了我區農村和諧社會的構建。截止=月底,全區已完成農業增加值=====萬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全區農村勞動力=.=萬人,其中富餘勞動力=.=萬人,已轉移農村勞動力=====人(新增====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人,引導性培訓====人。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採取多種措施,促進農民增收

(一)紮實做好農業税減免和糧食直補工作

一是通過廣播、標語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中央和省、市的直補政策;二是繼續推行農民負擔“監督卡”制度,逐家逐户發放“監督卡”,保證了全區=.=萬户農户一户一卡;三是專款專用,確保直補款及時足額發放到農户手中,今年我區共免除農業税===萬元,補貼農户=.=萬户,發放補貼款===.=萬元。

(二)嚴格落實農機具補貼的支農惠農政策

今年我區共爭取到國家、市級農機、農具購置補貼資金==.==萬元,其中國家財政部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萬元,國家財政部農機購置市級配套農具補貼資金=.==萬元,市級農機購置及配套農具補貼資金==.=萬元,共補貼大中型拖拉機==台,秸稈還田機==台,旋耕機==台,深耕犁=台。

(三)深入實施“六區一帶”特色農業工程,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

結合區劃調整後我區農業的現狀和產業特點,我區依託匯通公司、豫匯公司、天翼公司、三劍客奶業公司、雪源實業公司及科豐公司棉花加工廠等一批規模較大、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其示範帶動作用,深入實施“六區一帶”特色農業工程,加快生豬、奶牛、肉雞等養殖區和蔬菜、煙棉、林果等種植區建設,迅速突起畜禽產業經濟帶。目前,以幹河陳鄉、陰陽趙鄉為主的奶牛養殖基地現己存欄奶牛====頭,產奶量=.=萬噸;由匯通公司帶動的生豬養殖基地,現己遍佈五鄉鎮,目前生豬存欄達==.=萬頭,出欄==萬頭;以大劉鎮、空冢郭鄉為主的肉雞養殖基地,己出欄肉雞==萬隻;以高速公路兩側為主的水產養殖基地,面積已達====畝;以問十鄉為主的煙葉種植基地和棉花種植基地規模迅速擴大,其中棉花種植面積達=.=萬畝,煙葉種植面積達=萬畝;以空冢郭鄉、陰陽趙鄉、大劉鎮和問十鄉為主的“訂單農業”種植基地,主要生產種子糧、優質小麥和優質煙棉,面積達=.=萬畝;同時努力擴大優質專用糧食種植,種植面積已達==.=萬畝,佔糧食種植面積的比例達到==%,全區“訂單農業”和優質專用糧食種植總面積達到==萬畝。八大基地的迅速膨脹,輻射帶動農户=萬多户,大大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四)積極開展富裕村創建活動

近年來,全區上下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解放思想,真抓實幹,使我區農村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實現了農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但是,隨着區劃調整,我區行政村總數由==個增加到===個,尚有==個為省級貧困村,農業和農村工作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按照科學、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和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的要求,提前實現我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解決好“三農”問題依然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重中之重的工作。為此,區委、區政府決定,以開展創建富裕村活動為突破口,以提高農民收入和生活質量為根本,以結構調整為主要手段,以經濟發展、民主建設、精神充實、環境良好為主要內容,紮實推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努力實現我區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和協調發展,率先在我市實現農村小康。====年為創建活動起步年,以鄉鎮駐地村、主幹道沿線村、經濟強村和規模較大的中心村為重點,着力建好==個左右富裕村。====年和====年為發展階段,全區力爭有==—==個村基本達到富裕村標準。====至====年為全面建設、整體提高階段,力爭全區==%以上的村基本達到富裕村標準。目前,每個鄉鎮所確定的=個富裕村創建示範村都正在穩步推進,並已初見成效,村容村貌明顯改善,農民素質明顯提高,治安案件明顯下降,集體經濟穩步增長。

(五)全面啟動沼氣工程建設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沼氣建設工作,把沼氣建設作為改善農民生活環境、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加快農民奔小康步伐的重要途徑,切實抓緊抓好。一是加強領導。成立了由區長任組長,主管副區長為副組長的沼氣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各鄉鎮也都成立了相應的組織。二是狠抓“五到”。即:任務到村、宣傳到户、責任到人、資金到位、服務到家。我們將市政府下達的====座沼氣建設任務分解到鄉鎮、落實到村,並層層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通過張貼標語、發放宣傳材料等措施,深入宣傳了沼氣建設的意義、政策和安全使用常識,調動了廣大農民發展沼氣建設的積極性;明確各鄉鎮“行政一

把手”為沼氣建設第一責任人,制定崗位職責,實行建池合同管理,做到“包建池、包使用、包維修、包賠償”,確保建池成功率達===%;區財政籌措專款資金==萬元,組織全區===個駐村工作隊幫扶資金==萬元,每個鄉鎮安排對口資金=萬元,共組織資金==萬元,作為扶持建池農户的專項資金;區、鄉兩級農業技術推广部門還組成工作隊,深入農户家中,將沼氣建設政策宣傳到家,沼氣使用技術服務到家,沼氣物資發放到家,沼氣資金補助到家。截至目前,全區共發放扶持資金==萬元,發放沼具===套。三是加強督導,落實獎懲。由區農村經濟工作合力團負責,抽調相關部門人員組成沼氣建設工作督導組,每月督導一次,每季度通報一次工作進展情況,半年進行一次評比和排序,年底,進行綜合考核,並將考核結果計入單位班子年終考評成績,從而保證了我區沼氣建設紮實有效地開展。今年以來,全區共新建啟用沼氣====座,其中==個沼氣示範村共新建池====座,示範帶動全區非沼氣示範村新建池====座。

(六)統籌城鄉發展,提高農民素質,全面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

年初,我區根據市政府下達的即定目標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制定出台了《源匯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實施方案》,在勞務輸出、職業技能培訓、引導性培訓和農村致富帶頭人的培訓等方面強化舉措,保證了農民富餘勞動力的快速轉移。

=、圍繞農民增收,狠抓勞務輸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是減少農民數量,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因此,我區從長計議,由區農工委、勞動、計生、財政、鄉鎮政府聯席開展工作,明確專人負責勞務輸出工作。以區農工委為中心,綜合協調全區各部門,大力開展勞務輸出;以區人勞局為中心,在各鄉鎮成立了鄉鎮勞動保障所,進行微機辦公,把全區勞動力和外出人員情況錄入微機,實現了勞動力資源管理的自動化。同時,設立羣眾諮詢平台,方便羣眾諮詢有關外出勞務、勞動法規等有關知識。目前,我區共輸出勞動力=====人,其中新增輸出勞動力====人,務工地點主要是廣州、深圳、廈門等南方城市以及我市的周邊地區。

=、圍繞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引導性培訓。隨着改革開放和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的升級和技術的不斷更新,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此,區財政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拿出==萬元培訓專項資金,全面啟動培訓工作,把專業技能培訓作為一件具體的實事來抓,充分挖掘教育資源,認定漯河技校、振華學校、科華電腦學校、坤華技校、電子科技中專學校、匯源技校六個學校為源匯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採取靈活多樣的培訓方法,降低入學門檻,取消入學考試,採取寬進嚴出的原則,實行結業考試,確保了每一位受培訓者都能掌握一兩門適用技術。今年以來,我區共印製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宣傳單====份,引導性培訓教材=====份,完成職業技能培訓===人,引導性培訓====人。

=、圍繞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轉化,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加大對農村致富帶頭人的培訓力度。由區農業、組織、人事宣傳等部門牽頭,各鄉鎮、村配合,通過農民夜校、科技培訓班等形式開展了對致富帶頭人的培訓,共開展各類培訓班==餘期次,培訓致富帶頭人====人。這些致富能手興辦了一批各類企業,吸納了一大批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實現了富餘勞動力的就地轉移。

二、主要作法

(一)加強領導,形成合力

區委、區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尤其是區劃調整後,隨着耕地和農業人口的增加,我區把“三農”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成立了由區四大班子領導組成的源匯區農村經濟合力團,區委、區政府還多次召開常委會和區長辦公會議,研究部署“三農”工作;尤其是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以後,我區及時對會議精神進行了傳達貫徹,並於=月==日召開了全區農村工作會議,下發了====年全區農村工作意見,以區委、區政府的名義出台了《關於實施“六區一帶”特色農業工程的意見》、《關於在全區開展創建富裕村活動的實施意見》、《源匯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實施方案》、《關於加快畜禽養殖業公司帶基地聯農户產業化經營模式建設的意見》和《源匯區無公害食品基地建設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並在全區各鄉鎮開展了“農業產業化杯”奪盃競賽活動,有力地推動了全區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深入開展,促進了農民快速增收。

(二)轉變職能,精兵簡政,發揮橋樑紐帶和服務幫扶作用

在鄉鎮機構改革上,區委、區政府結合農業税取消後農村工作的實際情況,以轉變職能、提高服務水平為着眼點,出台了《關於加快畜禽養殖業公司帶基地聯農户產業化經營模式的意見》,抽調各鄉鎮機關精幹力量,成立了由鄉鎮主要領導同志負責的畜禽養殖業發展服務中心,以市場化運作方式,外聯市場和龍頭企業,內聯基地和農户,依託龍頭企業和技術部門,為畜禽養殖基地和農户提供技術諮詢、良種引進、疫病防治、市場信息、產品銷售等方面的服務。同時,鼓勵其他分流人員,積極創辦和領辦經營性服務實體。

(三)完善機制,落實獎懲

=、獎勵扶持。區財政拿出==萬元,設立特色農業發展基金,對種植基地、養殖大户和引進項目、資金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貸款貼息扶持和獎勵。凡新建成一個萬頭規模養豬場、發展一個==萬隻肉雞養殖小區,獎勵現金=萬元;創辦一個百畝以上高科技農業示範園區,獎勵=萬元;引進一個農業項目,按實際到位資金的一定比例進行獎勵;認定一個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獎勵====元,認證一個無公害農產品獎勵====元。

=、開展“奪盃競賽”活動。從今年起,區委、區政府在全區各鄉(鎮)開展

了“農業產業化杯”奪盃競賽活動。活動設金、銀、銅獎各一名,年底根據目標完成情況確定奪盃單位。區委、區政府召開表彰會,對奪盃單位進行表彰獎勵。除頒發金、銀、銅杯外,分別給予奪盃鄉鎮一定的現金獎勵。

=、督導考評。區委、區政府對各鄉(鎮)及涉農部門實行目標管理,簽訂目標責任書。區委督查室、區政府督查科對工作推進情況及時進行督導通報,半年初評,年終總評。考核結果計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檔案。

三、“十五”計劃工作中存在問題及“十一五”期間發展方向和重點

(一)“十五”計劃工作中存在問題

“十五”期間,我區農村經濟工作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對農業重視不夠。由於農業對增加財政收入的直接作用不大,因此,個別部門、個別單位對農業及其結構調整不夠重視,工作推進緩慢。二是全區大農業作用突出不明顯。區劃以後,源匯區成為了一個農業大區,區委、區政府在年初出台了一系列加快農業發展的政策和相關舉措,由於實施的時間較短,全區大農業的快速發展一時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三是農業科技含量仍然偏低,大多數農產品生產還是在傳統種植模式下進行的,集約化強度低,效益不高,科技棚架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四是農業產業化程度仍然不高。雖然我區現已培育了一批龍頭企業,但大多數龍頭企業與基地、與農户結合不夠緊密,沒有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五是農民的收入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所有這些都是我們在今後的發展中需要注意改進的問題。

(二)“十一五”期間發展方向及重點

今後,我區農村經濟發展應着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一要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這是人民生活由温飽型向小康型及市場需求向多樣化、優質化發展的要求,也是解決當前農產品賣出難、缺乏競爭力、農業增產不增收問題的重要途徑。因此,必須加快引進和推廣優良品種,大力開發高附加值的特色產品。二要加快畜牧業的發展。畜牧業正面臨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加快發展畜牧業的時機比較成熟。必須採取得力措施加強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和疾病防治體系建設,依託畜產品深加工企業,儘快把畜牧業發展成我區的一個主導產業。三要發展農副產品基地。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建立蔬菜、果品生產、豆製品加工、畜禽水產養殖、食品加工等農副產品基地,使之成為完善的供應體系。四是調整農村勞動力結構,推動勞動力繼續向第二、第三產業轉變,擴大農民就業和增收的空間。

加快農業發展的方向:調整農業結構,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一是依託天翼等龍頭公司,大力發展經濟作物面積。引進推廣優良品種,調整糧糧經種植比例,實現間作套種等模式化栽培,增加土地生產潛力;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重點發展無公害蔬菜、棉花、煙葉、瓜果等的生產,提高生產集約化水平;同時擴大小雜果為主的林果面積。二是依託匯通、豫匯、三劍客等龍頭公司,大力發展畜牧業,在鞏固擴大現有生豬、家禽飼養規模的基礎上,重點發展奶牛飼養,啟動奶業工程,推進畜禽生產產業化。三是發展水產養殖業,重點發展坑塘、觀賞魚養殖,並向集垂釣、娛樂為一體的休閒漁業方向發展。四是加快三產開發,發展城鄉經濟,做好沿路、沿街開發,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高農民收入。

四、對全市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

(一)強化“綠色”理念,打造農業精品,不斷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目前,我國農業的發展已進入一個新階段,從農業發展的深度和廣度進行結構調整,必須考慮如何解決產品質量、可持續發展和市場建設三個重要問題。綠色無公害食品發展實踐表明,積極發展綠色食品是進行結構調整的一條很好的途徑和一個有效的載體,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體現了市民對高質量農產品及食品的市場需求。主要是以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優質小雜果基地、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為依託,大力發展綠色果蔬;以生豬、家禽、奶牛、水產四大基地為依託,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優質畜禽、漁業產品。

(二)用工業理念發展現代農業,不斷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在農業結構調整中,堅持把發展工業、注重開闢產品銷售市場的做法引入農業,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設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市的戰略構想,緊緊圍繞蔬菜、畜禽、水產、奶製品、林果等主導產業,加大投入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訂單農業,開發適銷對路的名優產品,抓好當地市場體系建設和農業信息化工程建設,開設銷售窗口,組織販運和銷售隊伍,多方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讓農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取更多的收益。

(三)大力開展勞動力轉移,不斷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轉移農村勞動力,堅持多種辦法一齊上,短期內最快捷的是,抓好勞務輸出,發展勞務經濟,做到一方面加強組織引導和信息服務,另一方面改變對外出務工農民放任自流的做法,防止和減少勞務輸出的盲目性,加強引導性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同時,着眼長遠,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等,創辦更多的工業項目特別是勞動密集型項目,依靠加快工業化,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轉移農村勞動力,通過城鎮化建設,繁榮發展城鎮二、三產業,吸納更多的農業人口轉移農村勞動力,快速增加農民收入。

(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不斷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科技推廣體系,放開放活農業科技人員,積極鼓勵科技承包,加強推廣服務,提高科技成果的推廣轉化率。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加強對農民的技術教育和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進而提高農產品的檔次、質量和技術含量。

(五)加強對農業的支持,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加支持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在節水灌溉、人畜飲水、鄉村道路、農村沼氣、農村水電等“小工程”上增加投資規模,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在農業扶持上加大力

度,促進農業生產,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六)加強對農業的保護,不斷為農業發展創造寬鬆環境。按照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制定寬鬆政策,讓農業快速發展。如出現妨礙農產品流通中的各類關卡和亂收費、亂罰款現象,必須消除;亂佔耕地行為也必須儘快得到遏制;農民負擔需進一步清理整頓。

同時,我們也建議市委、市政府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尤其對於新劃入我區的四個基礎較薄弱的農業大鄉,在資金和項目上適當給予傾斜,使我區農業和農村的發展與全市經濟社會大發展保持同步。

_年九月十三日

第五篇:某縣關於農民增收入問題的調研報告

某縣關於農民增收入問題的調研報告

××是個農業縣,大多數人口在農村,的發展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農村如何發展的問題,歸根到底是如何促進農民增收的問題。我到鍛鍊期間,把從理論上解決促進農民增收問題作為此次到農村鍛鍊的主要任務之一,多次深入鄉鎮、深入各村民小組和部分農户家中,採取向羣眾瞭解情況和同羣眾共同探

討的方式,進行了專題的調研,調研取得了積極成果。

一、農民增收的現狀和困難

對農民增收的現狀和困難進行認真梳理和分析,是增強農民增收工作的針對性,增強農民收入穩定性的前提。從此次調研情況看,目前農民增收的現狀和困難大致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農民收入滯後於經濟增長。具體表現出農民收入水平偏低、差距拉大、速度緩慢的特徵。

(二)農民的生活支出不斷增加。近年來,農民的生活支出逐年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急劇的市場化導致農民生活和生產費用大幅度增加。這與低水平的收入和收入增長緩慢極不相稱。因此,農民收入增加低於支出增加不平衡的現象比較明顯。

(三)農業結構調整成效尚未充分顯現。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都力圖通過調優農業種植結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但由於農民自身對接市場能力弱、信息少,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不高,目前農業結構調整帶來的增收空間尚未徹底釋放,農業生產收入還很低,甚至沒有什麼收入。

(四)農村勞動力難以充分就業。究其原因,主要有:從農民自身意願看,一方面由於農民對就業收益期望值較高,另一方面由於農民儘管有就業衝動,但就業適應性較差。從企業用工看,企業認為本地農民不好管理,對超勞動時間、超強度的工作不易接受。因此,我們的農民難以充分業變,就業困難很大。

(五)農民創業意識和技能薄弱。據統計,農村文盲半文盲的農民佔絕大多數,即使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農民,絕大多數缺少必須的技能。因此,在農村中,“無資金、無技術、無項目”的農民人數最多,“創業無心”、“創業無門”、“創業無能”的現象十分突出。

二、制約農村發展的主要因素

為什麼農民增收如此困難?究其原因,農村本身還存在一些障礙性的問題和制約因素。

(一)產業因素。受羣眾生產習慣、市場意識以及龍頭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存在着種植業大而全、小而全的現象,一些有優勢、有特色、有市場、有效益的農產品,如蕃茄、優質雜糧等,總量還很小,種植業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畜牧業沒有做大做強,樣樣多,樣樣少,沒有規模優勢,還沒有成為農村經濟的主導和農民增收的主體。特別是水產業,雖市場前景看好,但截止目前還沒有發展。

(二)人的因素。突出表現為文盲半文盲的農民較多,勞動者素質不高。多數農民市場意識淡薄,適應市場的能力差,缺乏進市場、闖市場的勁頭,滿足現狀,小富即安,不富也安;部分基層幹部的素質和能力還未能完全適應新時期農村工作的要求,沿襲着傳統的工作抓法,缺乏研究產品流通、研究市場、研究技術服務的本領。

(三)政策因素。突出表現為由政策推動農民增產增收的效果不夠明顯。近年來,中央相繼出台了一系列促進農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但除了全面取消農業税外,我們的農民切切實實得到的實惠較少,農村和農民狀況變化不大,效果不夠明顯。

(四)科技因素。科技因素的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體現在農民身上,我們的絕大部分農民不懂也不會用新技術,一些新的技術也不願接受,年復一年地沿襲着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不變;另一方面體現在科技服務體系上的不健全和不完善,農業技術人員不足,服務機制不活,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面較小。

(五)資金因素。首先,我縣財政收入很低,財政自給率還不足4,因此,每年的支農資金非常有限,鄉村兩級的經濟實力更為脆弱,支農尤為乏力;其次,信貸政策不寬鬆,擔保條件比較苛刻,貸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額還難以滿足農業生產的資金需要。再者,能夠爭取上級扶持的農業項目較少,進入農業領域的社會資金和工商資本也比較少。因此,資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約農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六)農户信息不靈。改革把農户推向市場經濟的前台,農户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相對獨立的生產經營單位,成為了相對獨立的經營者和決策者,在這種情況下,農户正確地掌握信息,指導生產經營成為在市場中取勝的必要條件。但就目前而言,農户信息不靈是一種普遍的現象。

三、增加農民收入的對策與建議

在現階段,農民是否能夠增收,增收的速度和質量如何,不僅直接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而且關係到大多數農民的情緒,關係到農村社會的穩定,關係到黨和政府在農村的威信和執政黨地位問題。“天下可憂在民窮,天下可畏在民怨。”農民增收問題不僅是個經濟問題,而且也是個政治問題、社會問題。在解決這個事關全局的問題上,《中共中

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明確指出,全黨必須從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羣眾根本利益的高度,進一步增強做好農民增收工作的緊迫感和主動性。因此,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堅持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農民增收為核心,認真貫徹“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運用綜合措施,下大力氣加以解決,不斷增加農民收

入,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富裕的新農村。這是我們廣大農民羣眾之所盼和之所求,也是各級黨委和政府解決“三農”問題的總思路。通過此次調研,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八個方面做好促進農民增收工作。

(一)各級黨委和政府部門,特別是主要領導和相關部門領導,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特別是促進農民增收問題,並且要把這種重視體現在具體的實際工作中,堅決把主要精力從處理一般事務性工作當中解脱出來,真正投入到促進農民增收工作當中去,多謀促進農民增收的門路和渠道,切實做到心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力為民所使、智為民所謀。

(二)要不折不扣地全面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出台的一系列“三農”政策,做到在逐級貫徹落實過程中政策精神實質不折損、不走樣,特別是國家安排的支農專項資金,要切實做到用途不變、金額不少,把政策帶給農民的實惠真正落到農民手中。

(三)把全面提高黨在農村的執政能力作為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撐點,在轉變幹部作風上實現新突破。抓好當前的農村工作,首要的就是提高黨在農村的執政能力,解決好農村幹部抓什麼、怎麼抓的問題。總的來説,就是應把幹部職能和工作方式方法轉到服務上來,讓幹部當好“三種人”。一是當好引路人。進一步強化對農民信息服務,幫助農民尋找致富門路,通過信息指導,及時向農民提供市場需求、產銷動態、價格行情等方面的信息,使農民能夠根據市場需求組織生產,克服生產經營的盲目性。二是當好明白人。新形勢下的農村幹部不僅要全面掌握新時期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農村工作的管理方法、信息技術、農業科技知識、工業基本常識,還要善於讓農民掌握科學致富的本領,通過典型宣傳、教育培訓、進村入户指導等多種形式,讓農民也具有先進生產經營理念和較高的農業科技素質。三是當好帶頭人。新時期的農村幹部首先要會幹、能幹,會富、能富,才能領導和帶領廣大羣眾發家致富。因此,應倡導鄉村幹部直接領辦、參辦項目,做給羣眾看,帶領羣眾幹,縣、鄉兩級黨委、政府要為有項目的幹部創造條件,出台專項政策,解決幹部的後顧之憂。

(四)幫助農民轉變思想觀念,使其樹立起三種意識。一是樹立市場主導意識。調整農業結構必須面對市場,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按照市場需求安排生產,不僅要以當前市場行情為導向,還要以未來市場變動趨勢為導向,要重視開拓市場,搶佔市場。二是樹立競爭風險意識。調整農業結構一定要有風險意識,既要注意防範和化解市場風險,又要增加抗禦市場風險的心理和經濟承受能力。三是樹立特色創新意識。調整農業結構一定要樹立創新意識,注重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五)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做到新增財政資金向“三農”傾斜,新增教育、文化、衞生等事業經費主要用於農村,財政支農預算安排和實際完成數的增長幅度分別高於一般預算支出安排和實際完成數的增長幅度,並且要把絕大部分的投入主要用於培訓農民,用於能夠增加農民收入的項目,用於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的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項目,用於發展農村教育、文化、衞生事業,用於扶持經濟薄弱的村民小組和貧困户。

(六)用城鄉統籌的思路促進農民增收。城鄉統籌是考慮和解決所有“三農”問題的大思路。城鄉統籌實質上是統籌城鄉生產要素。首先是統籌城鄉勞動力就業,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農村人多地少,要想致富,必須鼓勵農民“走出去”。各級政府要建立健全覆蓋面廣的勞務輸出網絡,廣泛開展以職業技能為重點的轉業技能培訓,搞好農民工外出的信息服務,多渠道組織勞務輸出。同時要採取有力措施,嚴厲整治惡意拖欠、剋扣農民工工資問題。其次是統籌城鄉信貸。目前農村全部貸款所佔比例很低,與農村對gdp的貢獻率不相稱,信貸資金不足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因此,要制定切實有效的貨幣信貸政策,建立健全融資體系,逐步提高對農村經濟發展貸款的比重,切實解決好農民發展資金極缺的實際困難問題。

(七)大力發展種養業。調研發現,蔬菜、蕃茄等之類的農產品在鄉村一級還很有市場,目前上市的絕大部分是從縣裏批來賣的。同時,鄉村一級的肉類市場也潛力很大,平均每天可出售5頭豬以上。隨着今後我縣小水電開發力度的進一步加大,許多老闆前來鄉鎮投資建廠,必將湧來一大批工人。待到那個時候,鄉鎮一級的蔬菜和內類市場會更加景氣。因此,大力發展有一定規模的蔬菜種植業和養殖業是促使農民在短期內實現增收的一條門路。但也要做到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因此,本人認為:第一,凡屬沿江一帶特別是鄉鎮附近的農户發展蔬菜種植業和養豬業為宜,在蔬菜種植方面要積極選種一些有市場、效益好的蔬菜作物;在養殖業方面要大力發展養豬業,如豬、豬仔等,並在銷售渠道上要堅持走內銷和外銷“兩條路”。第二,凡屬半山腰一帶的農户發展山羊和土雞養殖業為宜,力爭實現年內出欄兩批以上。這是山頭上的百姓實現增收的一條最直接的門路。第三,無論是沿江一帶的農民,還是半山腰一帶的羣眾,都需要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確保農業增效、糧食增產。這是發展養殖業的前提和基礎。沒有足夠的飼料作物質保證,發展養殖業是無從談起的。只有一手抓農業生產、一手抓種養業,才能實現“以地產糧,以糧養畜,以畜換錢”的良性發展格局。

(八)要切實減輕農民負擔。減輕農民負擔是實現農民生產成本最低化、變相增加農民收入的治本之舉。因此,當前要解決農民增收問題,首要的是要切實減輕農民的各種負擔。一是要切實解決好農家子弟上學難的問題。供一名國中學生讀書,每年得交雜費好幾百元,供一名高中生讀書就更難了,如此負重,我們的農民怎麼富得起來。二是要切實解決好農民看病難的問題。要積極推行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制度,做到農民應保盡保。同時要嚴控定點醫院的藥價,簡化藥費報銷手續,從而儘可能地減少農民的住院和購藥費用支出。三是要嚴格控制農用物資價格上漲。堅決避免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導致成本增加,從而抵銷農民由於農產品價格上漲帶來的好處等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