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文化調研報告最佳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4.72K

文化調研報告最佳多篇

文化調研報告最佳範文篇1

當今文化產業作為“朝陽產業”,已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引擎。工商部門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職能部門之一,應當迎時而上,積極思考採取相應的對策,服務文化產業的發展。為此,我們近期組織力量對鎮江市丹徒區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開展了調查分析,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以期對助推文化產業發展有所助益。

一、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企業規模小,核心競爭力不強。丹徒區文化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普遍存在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多數企業不重視技術創新或無力技術創新,產品科技、創意含量低,抵禦市場風險能力較差;一些企業的經營方式相對落後,企業管理缺乏科學性、創新性,產品銷售多以自行銷售模式為主,不能有效地推廣產品。

市場程度低,企業缺乏自主品牌。企業品牌意識淡薄,加之小農經濟意識束縛,導致企業不願意把重點放在品牌培育和內容原創上,習慣於“貼牌生產”,導致文化產品市場化程度低,產品難以形成產業鏈,產品附加值未能得到有效挖掘。

經營機構多,集約化程度不高。儘管文化產業市場主體數量呈逐年增長態勢,但集約化程度較低,缺乏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生產要素在市場中的配置過於分散,規模經濟的影響力甚小。

市場秩序亂,不能進行有效管理。文化產業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個體經營户佔經營總數的80%以上,在利益驅動下,利用文化活動場所從事違法活動的情況時有發生,導致盜版書刊、盜版音像製品、盜版軟件屢禁不絕,嚴重擾亂經營秩序,扼殺原創精神。

二、問題成因分析

文化產業管理體制尚未理順。當前政府管理文化產業的方式雖然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政府對文化經營單位仍然管得過多、過死,致使文化產業發展活力不足,文化產業經營者難以形成真正的市場主體和法人實體。此外,文化產業的7大門類:電影、廣播影視、報刊、出版、音像、娛樂和廣告,分別由廣電、文化、工商等不同部門進行監管,傳統的管理體制和方式,不同程度存在各自為政、多頭管理的現象,對整個產業缺少系統的管理機制和措施。

文化產業投資渠道相對單一。調查結果顯示,62%的企業認為融資困難,80%以上的企業主要依賴自身積累,融資方式極為單一。文化產業前期投入大、回報週期長,加之目前銀行貸款條件愈加嚴格,無法為文化產業的迅速擴張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致使文化產業的潛力得不到充分挖掘和利用,整體水平提升不快。

居民文化消費水平不高。調查發現,文化消費只佔居民消費的很少一部分,文化消費增長速度與居民收入增長不成正比。受醫療、教育、養老、住房等一系列大額消費支出影響,居民在文化消費方面持謹慎態度。

三、助推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充分發揮工商職能,積極開展文化企業對口幫扶。一方面,實行企業聯絡員制度,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為政府決策建言獻計,為企業做好政策諮詢和法律服務,努力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如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實行定期走訪、跟蹤服務,扶持骨幹文化企業,形成對內對外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對外來引資文化項目,實行提前介入,上門服務,扶持引資企業與本地文化項目儘快形成生產經營能力;另一方面,幫助文化企業提升廣告策劃宣傳能力,鼓勵開發新的廣告發布形式,支持互聯網、樓宇視頻等新興廣告媒介健康有序發展,降低廣告投放成本,使其成為廣告業新的增長點。

積極培育文化商標,提升文化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一是加大商標宣傳力度,向企業宣講商標知識,提供商標註冊諮詢服務,宣傳引導企業註冊商標,幫助從事文化產業的企業樹立品牌意識;同時,鼓勵文化企業加強自主創新,開發具有自主商標的原創性文化產品,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品牌。二是推動民族民俗文化、文化活動、文化創意等註冊成商標,提高產品價值,提升市場競爭力。三是加大文化類商標保護力度,對涉及文化企業的商標侵權案件,建立維權“綠色通道”,組織力量查處。對涉及商標爭議糾紛,積極協調、保護文化企業的合法權益。

培育龍頭骨幹企業,激發新興行業發展活力。對特色鮮明、實力較強、成長性較好的文化企業,特別是動漫製作、文化創意、網絡文化等新興領域的企業,要加大扶持力度,聯合政府等相關部門,通過出台相關優惠政策,進行重點培育和扶持,形成一批有實力、有影響的文化企業,帶動行業發展。引導企業堅持文化產品研究與開發相結合,使文化產業的市場價值和巨大潛力得到有效的發揮,促進各特色文化產業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走集聚化、集團化道路,形成產業發展鏈條,增強企業競爭力。

拓寬產業融資渠道,增強產業發展的後勁。聯合政府及相關文化部門建立文化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爭取地方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積極提供助企融資和行政指導服務,發揮動產抵押登記、股權出質、股權出資登記職能,拓寬文化產業融資渠道。鼓勵企業、個人、社會各界對文化產業的投入,建言政府出台配套優惠政策引導和吸收非文化部門、民間資本和外來投資,實現文化投資主體多元化、社會化和公共化。

強化市場監督管理,維護文化市場經營秩序。一是將文化產業列為保護重點,創新監管方式,強化監督和檢查,並加大與文化、廣電、新聞等部門的協調配合,依法保護文化企業的合法權益,有效維護文化市場公平有序的競爭秩序。二是開展整治淨化行動,對網絡、娛樂、出版、印刷等文化市場開展集中清理整頓,從重從快打擊各種侵權盜版、淫穢色情、發佈虛假廣告及“黑網吧”經營等違法行為。三是加強行業自律,依託個體私營企業協會、行業協會等倡導文化產業的健康娛樂性、豐富知識性和審美教育性,引導文化企業加強行業自律,促進文化市場規範。四是充分發揮工商監管職能,主動參與部門合作,完善社會監督機制,探索建立部門聯動、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相結合的文化產業監管體系,形成監管合力,提高監管工作效率,為文化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文化調研報告最佳範文篇2

一、基本現狀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及文化工作部門對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十分重視,注重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開展鄉村文化活動,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為豐富農村羣眾文化生活、推動和加快新農村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使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是文化基礎建設得到加強。目前,全縣建有文化館、圖書館個1個,鄉鎮文化站7個,村組文化室35個,文化專業户120個。20xx年爭取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項目投資263萬元,建成縣級支中心1個,鄉鎮服務點10個,村級服務點123個,工程網絡實現了縣鄉村三級全覆蓋,提升了農村文化設施現代化水平。

二是羣眾性文體活動開展較好。一是民間節慶文化得到較大發展。各鄉鎮能結合地方民俗,組織鑼鼓秧歌、農民文化藝術節等內容豐富、風格獨特的文化活動。二是各類文藝演出隊伍發展迅速。全縣現有各類文藝團隊249個,常年活躍在農村,已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的生力軍。三是農村文化大院初見生機。青化鄉農民荔改朝建立了集鑼鼓秧歌,自樂班、農家書屋、文化共享工程為一體的民間文化組織“老荔文化大院”,為農村文化建設創出了新路子。

三是“送文化下鄉”活動紮實有效。20xx年我縣爭取國家文化發展項目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國家投資110萬元配發了10台數字電影放映機。縣財政每年列支7萬元用於放映補貼,保證了放映工作的正常開展。20xx年共放映數字電影20xx多場,吸引觀眾70萬人次。

二、存在問題分析

我縣農村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羣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還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是文化陣地薄弱,發展不均衡。目前,農民最需要的村級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尤顯缺乏,很多村級文化活動室難以達到標準,除幾個基礎建設搞得較好的亮點村和成立比較早的縣城社區之外,仍有不少邊遠村的活動場地設施簡陋,設施陳舊,難以滿足正常開放。加上農村青年大多外出打工,日常在家的多半為老年兒童,因而看書讀報的少,造成文化活動匱乏,鄉村之間文化活動發展不平衡。

二是工作機制不活,專業人才缺乏。縣鄉文化服務機構自身力量薄弱,在指導、推進農村文化建設上着力較少。鄉鎮文化站人員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且大多兼職,專不起來,難以發揮服務作用。基層文藝人才匱乏,已成為制約我縣基層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三是文化載體不豐富,鄉村之間缺乏交流。有組織經常性的文化活動少,農民喜聞樂見的節目不多,活動內容形式單一,基層鄉村文化生活依然貧乏。鄉村文化活動主要集中在各種節慶日、民俗日,上級組織開展的“文化、科普、電影文藝演出”下鄉活動也僅到個別鄉村,邊遠鄉村文化活動次數與形式十分有限。

四是文化投入不足,發展勢頭較弱。縣鄉財政可用財力有限,文化投入雖然有所增加,但與鄉村羣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差距較大。文化投入的不足使得農民自辦文化力量薄弱,很多鄉土文化基本上處於未開發狀態。只有以少量的小規模出現,其組織程度也不高,尚未形成強勁的發展勢頭。

三、相關建議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加快農村文化建設步伐,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農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豐富農民羣眾的文化生活,是當前農村的一項當務之急。政府及文化部門要高度重視“文化軟力”的作用,將農村文化事業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財政支出預算,納入工作業績考核,積極構築“充滿活力、獨具特色”的農村文化建設新格局,以農村公共文化事業的大繁榮,推動農村經濟大發展。

(二)加大投入,完善設施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村文化建設的關鍵。必須加大對村級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傾斜,切實保障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所需經費。文化部門要加快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切實抓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農家書屋等文化惠農工程建設。要引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文化事業,尋求社會力量對鄉村文化建設的支持扶助,努力為農村提供滿足羣眾所需的更多的文化產品和服務。

(三)整合資源,拓寬陣地

要充分發揮文化站(室)的陣地作用,加強與工青婦學校組織的聯繫互動。有計劃、有組織、經常性地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堅持貼近農村、貼近實際,按照“業餘自願、形式多樣、健康有益、便捷長效”的原則,廣泛利用農閒、節日和集市,深入開展羣眾喜聞樂見的羣眾文化活動,使大型、示範性活動與平時的小型、分散性羣眾文化活動結合起來,讓羣眾就近、方便地參加各種羣眾文化活動,多層次、多形式地豐富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創新機制,豐富載體

建議政府及文化部門,在抓好“送文化”活動同時,更加註重“種文化”工作。一方面要堅持深入基層特別是邊遠鄉村社區,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化下鄉活動。多為基層選送一批農村適用、羣眾喜愛的圖書,通過鄉鎮文化站定期將圖書流動到村文化活動室,方便農民羣眾就近讀書,真正解決農民看書難的問題;一方面又要加快對農村文藝人才發掘培養與教育。積極開展鄉村文化人才資源普查,大力培植文藝骨幹。將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人才充實到鄉村文化幹部隊伍中,穩定鄉村兩級文化隊伍,為基層文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撐,使文化下鄉活動實實在在地惠及廣大羣眾。

(五)突出特色,推動發展

要加強對鄉村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發掘、整理和保護,着力發展我縣鄉村特色文化。積極扶持鄉村民間文化團體,力爭每個鄉村社區都有自己的文體隊伍。要大力鼓勵促進以青化、橫渠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鑼鼓秧歌、社火、戲曲等民間藝術活動開展;要依託馬家鎮刺繡工藝品基地的發展,全面打造富有鄉村文化特色的鄉村文化品牌。此外每年還要定期組織開展文化藝術和民間文藝展演活動。通過發揮示範引導,以點帶面,互相交流,進一步繁榮發展鄉村文化,積極滿足羣眾文化需求,正確引導農村文化的價值走向,鞏固發展農村文化陣地,加快農村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文化調研報告最佳範文篇3

__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__省首批公佈的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夏都”、“鈞都”、“藥都”之譽,既有以大禹治水、宋鈞官窯遺址、藥王祠為代表的古代文化,又有以鈞瓷藝術、潁河景觀等為代表的現代文化;既有風光秀麗的大鴻寨、白沙水庫自然山水文化,又有豐富多彩的名人文化、傳説典故文化、古蹟名勝文化、民間工藝文化、姓氏文化等。歷史文脈源遠流長,文化遺存隨處可見,文化底藴積澱豐厚,這為__文化事業的繁榮、文化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依託文化資源優勢,推動文化與經濟的加速融合,增強文化“軟實力”,提升經濟發展的“硬實力”,對於發展文化產業、加快推進“文化興市”戰略具有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為深度把握__市文化產業發展狀況,探索並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影響力與競爭力,日前,我們對__市文化產業進行了專題調研,希冀對發展和壯大全市文化產業有所裨益。

盤點:勢頭良好、潛力巨大

近年來,__市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實施“文化興市”戰略的重要內容擺上議事日程,依託文化資源優勢,加大資金投入,開拓文化市場,提升文化消費水平,文化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日益明顯。20__年,全市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125404.7萬元,同比增長52.9%;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5.8%,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實現營業收入387493.3萬元,同比增長49.5%。文化產業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

一是文化設施建設日臻完善。20__年以來,在鞏固完善羣眾藝術館、鄉鎮文化站等基礎文化設施的基礎上,先後建設了新廣播電視發射塔,開通了mmds微波傳輸系統,建成了有線電視站20個,實現了廣播和有線電視的全覆蓋和村村通。投入2億多元高標準規劃建設了“三館一中心”等文化工程,目前,圖書館新館、科技館已建成並交付使用,其中圖書館新館設14個功能部室,並全部實現計算機管理,科技館一期布展已經完成,正在進行二期布展的有關工作;宋鈞官窯遺址博物館主體工程已經封頂,20__年5月可對外開放;體育中心已開工建設,並將成為展現城市魅力的標誌性建築。在靚麗的城東新區廣場矗立的科技文化苑市雕,作為反映夏禹文化的重要人文景觀,成為__又一標誌性建築。目前,__市共有文化機構200餘家,其中:圖書館1個,羣藝館(文化館)1個,科技館1個,文管處1個,影劇院1個,鄉鎮文化站26個,農村文化大院168個,文化藝術表演團體1個。

二是文化產業體系初步建立。近年來,隨着人民羣眾不斷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__市文化市場發展迅速,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初步形成了圖書發行、印刷廣告、廣播影視與音像製品、互聯網信息服務、文藝表演、文化旅遊和藝術教育等競相發展的文化產業羣體。目前,__市各類文化生產經營單位達1000餘家(規模企業15家),其中:出版物發行零售單位73家,印刷經營單位11家,音像製品出租及零售單位27家,網吧等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136家,歌舞娛樂場所(含卡位ok廳、迪廳)47家,直接從業人員達9000餘人,年產值18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7.5億元,上繳利税2.2億元,成為__市第三產業中最具活力的部分,產業體系初露端倪。

三是文化產品市場日益繁榮。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管理,__市文化產品市場已經形成多格局、多體制、多種類的文化經營網絡,並初步形成了包括圖書市場、音像製品市場、工藝美術品市場、文化演出市場、電影放映發行市場、電信服務市場、網絡服務市場、旅遊產品市場等為主的文化產品市場體系。__市現有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服務單位305家, 從業人員1200餘人,其中娛樂場所58家,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136家,農村16毫米電影放映隊71個,國有新華書店及個體零售書店45家,書報亭28家,印刷複製企業11家,軟件經營單位1家,社會性總投資0.9億元。

四是文化旅遊事業發展迅速。__市現有國家、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72處,不可移動文物60餘處,館藏文物10000餘件,珍貴文物近20__件。有大禹遺蹟、夏文化遺址、鈞官窯遺址、畫聖吳道子故里等人文遺蹟300多處,其中標誌__“華夏第一都”悠久歷史的瓦店遺址(“九五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重要文物)和代表“瓷都”歷史的鈞官窯遺址、扒村鈞窯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初步認證的發源姓氏21個,郡望姓氏19個,關係密切的衍生姓氏60個。形成了夏禹文化、鈞瓷文化、中醫藥文化、畫聖文化、黃帝傳説、姓氏文化等文化旅遊品牌和“五區一線一園一帶”旅遊線路,彰顯人文特色的文化旅遊日漸濃郁。成功舉辦了鈞瓷郵票首發式,連續舉辦了六屆藥王孫思邈文化節暨中醫藥交易大會、四屆中國鈞瓷文化節暨鈞瓷精品展,以及國際__方山溯源懇親大會、畫聖吳道子祭拜典禮等活動,弘揚了人文特色,帶動了文化旅遊和相關產業的發展。

五是文學藝術弘揚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近年來,__市文學方面的詩歌、小説、散文、戲劇和藝術類的美術(油畫、國畫、石雕、石刻)、書法(篆刻)、攝影以及剪紙、葫蘆烙畫、泥塑等民間文化得到較快發展,全市省級以上書協、作協、攝影協會等會員50餘人,各類文學藝術人才達到200餘人,每年都有一大批作品在省市刊物上發表。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和保護工作效果明顯,__藥會、中藥材加工炮製技藝、鈞瓷燒製技藝和大禹神話傳説被評為__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__藥會、鈞瓷燒製技藝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星航鈞瓷有限公司鈞瓷窯爐博物館被評為__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社會傳承基地。

反思:認識缺位、發展滯後

__市文化產業的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處於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級階段,在產業規模、經營水平、運作方式和經濟效益上還無法與其它產業相提並論,文化產業的發展明顯滯後於全市經濟和社會

發展,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思想認識缺位。主要表現在文化產業意識落後以及對文化體制改革的必要性、緊迫性認識不到位,對文化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到位,對發展文化產業對於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意義認識不到位。二是管理職能交叉。文化產業不僅涉及文化管理部門、旅遊部門,還涉及民族宗教管理部門、規劃和建設部門以及其他相關部門,需要各部門的密切配合與支持。而實際工作中,文化產業市場被分割為多頭管理:文化部門管理演出娛樂音像網吧服務市場,廣電部門管理廣播電視市場,體育部門管理體育健身娛樂市場,民族宗教部門管理民族宗教人士和宗教場所等。管理機構職能劃分過細,互相交叉,條塊分割,多頭管理,難於協調統一,形成合力。三是產業基礎薄弱。對文化產業的開發力度小、質量低、步子慢、效益差,相當一部分文化產品還沒有形成真正的文化產業。文化產業經營散、投向亂、規模小、水平低,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低、市場開拓不力、競爭能力差,在全市國民經濟中所佔的份額還很小。四是人才與科技制約明顯。由於缺乏既懂文化或對文化的內涵有深切理解、又懂經營管理的雙料型文化人才,文化產業各個領域的管理水平普遍偏低,文化產品生產總體上還是以傳統工藝技術為主,創新能力不強和技術水平低的問題比較突出,積澱豐厚的文化資源閒置浪費現象嚴重,使巨大的資源優勢遲遲不能轉變為文化產業優勢,強大的文化優勢遲遲不能轉變為經濟發展優勢。五是體制機制與快速發展的文化產業不相適應。文化體制改革相對滯後,國有文化單位經營普遍缺乏活力,創新能力不足,現代化的文化產品生產和組織方式沒能得到充分應用,並缺乏社會資本進入文化產業建設的激勵機制。六是產業發展政策滯後。目前,__市沒有出台關於全市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和措施,文化產業發展缺乏總體規劃,且信息統計制度不健全,無形中制約着全市文化產業的發展。

破解:解放思想、戰略推進

當前,__市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建設__省區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階段,提升文化軟實力,助推經濟競爭力,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要實現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把發展文化產業放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藝術生產規律,整合各類文化資源,着力培育文化產業特色品牌,努力構建多種結構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新格局。着力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文化產業總體發展規劃。

要積極發揮政府對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劃、組織、管理、引導等功能,加強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宏觀協調和領導,在制定文化市場和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基礎上,確定重點發展的行業門類項目,形成文化產業的中長期整體發展規劃,完成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的整體設計。發展規劃要有前瞻性、戰略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二)圍繞“大文化”格局營造發展環境。

文化產業是一個特殊產業,需要政府依靠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支持其發展。要儘快制定出台具體的文化產業政策,包括產業組織政策、投資融資政策、財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勵政策、用地政策和文化資源保護、開發利用政策等,逐步使文化政策覆蓋文化產業的主要領域。要儘快制定鼓勵非文化企業、非公有制經濟創辦文化產業的政策,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文化體制的所有制結構。要通過各種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調控市場,引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並利用價格機制、税收機制、信貸機制和收入機制的調節作用,理順文化市場運作,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管理部門還要積極向上級文化主管部門爭取文化建設的優惠政策,努力實現政策突破。

(三)不斷加大對文化建設的投入。

要加大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資金投入,保證每年增幅不低於經常性財政支出增長幅度,對羣藝館、圖書館、博物館、文化站(文化服務中心)等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的日常工作予以必要經費保障,並設立文化遺產保護、廣場文化活動、送文化下鄉活動、電影放映2131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精品藝術創作等專項經費。要採取支持國有非文化企業興辦文化項目,吸引股份制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文化企業的經營管理,鼓勵民間資本多種形式進入文化領域等形式,形成文化產業政府投入與社會投入相結合、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發展格局,為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同時,要發揮全市的文化資源優勢,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謀劃實施一批文化產業項目,不斷增加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比重。

(四)重塑文化產業的發展主體。

國有文化事業單位要進行改革。城市大型公共文化設施和社區、鄉鎮基層文化設施仍應作為事業單位管理,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不以盈利為目的;在財政收支兩條線的前提下對文化事業單位實行財政全額撥款,並建立符合事業單位特點的考核、激勵、約束制度。國有文化企事業單位要加快改制步伐。重新配置國有文化資源,組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備、有實力和競爭力的市場主體;研究制訂分離負擔的有關政策,使改制企業輕裝走向市場;落實資產管理關係,把國有經營性文化資產納入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體系。要積極培育和大力發展民營文化企業,鼓勵民營經濟進入文化產業領域,參與國有文藝院團改制,發展股份制的文化企業;同時,積極引導民營企業之間通過聯合、重組、產業聯盟等多種形式進行合作,提升企業的規模和市場競爭力。

(五)提升文化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以整合開發夏都、鈞都、藥都、畫鄉等歷史人文資源為重點,深度挖掘積澱豐厚的夏禹文化、鈞瓷陶藝文化、中醫藥文化、畫聖文化等特色文化,彰顯文化魅力,提升文化品味,打造知名品牌。積極推動優勢文化資源與飛速發展的經濟有機鏈接,與市場經濟接軌,培育特色文化產業。如通過高層次論證策劃,以老城區現有10處古建築為基礎,開發夏禹文化廣場,以此為平台積極籌辦夏禹文化節,力爭使其成為華夏民族尋根祭祖的國家級慶典盛會;在挖掘整合古陶瓷文化資源基礎上,以神垕古鎮為基地建設鈞瓷文化產品生產園區,並規劃建設3個國保級瓷窯遺址博物館,形成獨有的古陶瓷發掘研究基地,以古陶瓷文化為紐帶,以三館一區為框架,帶動鈞陶瓷文化旅遊產

業和鈞陶瓷產業發展;依託孫思邈醫藥文化節,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做大傳統醫藥經濟,做強醫藥產業,並逐步帶動會展經濟、旅遊經濟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通過兼併、重組、聯合等方式,組建文化產業集團,走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道路,發揮文化企業的規模經濟效益,增強競爭實力。

(六)建設高素質的文化隊伍。

大力培養和引進複合型人才、各類文化專業人才、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建立合理的人才引進待遇體系,以優惠政策、人事編制等支持文化急需人才的引進。進一步放寬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的用人制度,加快運用市場機制配置文化人才,積極推進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的用人機制。通過送高等院校深造、請國內外知名專家講學、職業培訓等辦法提高文化專業人才的素質,尤其是提高領導幹部和現有文化產業管理幹部的文化素質。創新文化產業人才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優化人才結構,充分激發人才創新能力。建立符合市場導向的文化產業人才成長和選拔機制、科學合理的文化企業家價值評價機制、積極有效的文化產業價值分配機制等機制,為文化產業人才的脱穎而出創造優越環境。

文化調研報告最佳範文篇4

近年來,隨着經濟和社會的不斷髮展,xx鎮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狀況得到較大改善,各種新興的文化服務、文化活動以不同的表現形態,走進了鄉里村間,大大地豐富了農民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但也要看到,與城市文化建設相比,我鎮新農村文化建設還有待提高,為了解決xx鎮農村文化建設情況和現狀,總結成功經驗,找準突出問題,為下步工作提出對策建議,促進農村文化建設,推進文明進程,特對全鎮農村文化基礎設施、開展程度等有關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深入調研。

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xx鎮現有1間xx年建的電子閲覽室,2間xx年建的1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中心,1間xx年建的3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1個客家民歌協會和三個民間健身隊。職業中學、中心校等學校受xx市教育局和xx雙重領導,師資力量雄厚,教育文化設施齊全,學校環境優良。村級建設有5個籃球場、武教村委會的七件健身器材,使文化站開展各項文體活動有了新的陣地。12間xx年建的8平方米的文化書屋,發揮着向廣大農民羣眾傳播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農業科技知識的作用。

二、文化隊伍建設情況

xx鎮政府高度文化建設事業,把其納入了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之中,安排一名鎮宣傳委員(學歷大學本科)分管主抓文化建設工作,並配備了專職文化站站長各村(居)委會、各單位文化室都設有兼職文化員,文化程度為高中以上學歷,無工作報酬;各村(居)委會、各單位相應的建立了各類組織機構,尤其是中國小校在教書育人的同時,文化建設走在了全鎮其它單位的前列。中國小校建有一支學識淵博、素質優良的文化隊伍,該隊伍常年肩負着文化傳播的重任,發揮着文化宣傳作用。目前,全鎮從事文體人才的人數達xx年齡在35歲左右,學歷均為高中以上,他們能結合階段性工作和時令開展豐富多彩、羣眾喜聞樂見的文化體育活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三、文化活動開展情況

xx鎮把羣眾文化活動納入精神文明創建內容,寓教於樂。年開展文體活動達20餘次,其中規模較大的有"三月三"文藝活動、農民職工籃球賽、中國小生田徑運動會、客家民歌會、健身舞表演等。各村能夠利用文化室,在節假日及農閒時節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羣眾文化活動,馬嶺排苗村村委會就是一個典範,能夠利用文化活動室經常開展國家x策、法律法規、計劃生育等知識宣傳文藝活動,表演的節目都是農民自編、自導、自演,通俗易懂的竹竿舞、客家民歌、蒲扇舞、苗歌等深受農民朋友的歡迎。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的精神,促進經濟社會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全面加強和改進文化工作,使文化建設有新的突破,中國小校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教育文化基地作用,做到師資、教材、課時、效果"四落實",在傳授學生文化知識的同時,還注重對學生開展德育和法制教育,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文化調研報告最佳範文篇5

日前,市政協成立促進文化產業發展課題組,圍繞我市文化產業發展開展專題調研。通過調研,市政協課題組認為,我市在文化產業管理上還存在雙頭管理、責任難以到位、國有文化資產與全社會文化資產相分離等深層次問題;尤其是行政管理模式難以適應市場化要求,現有的文化產業的規劃、優惠政策、文化產業資金配置,都並沒有明確的績效要求和清晰的評估方式,難以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為儘快改變我市文化產業小、弱、散的狀況,市政協專題調研組提出了《關於通過體制改革進一步激發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活力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建議一:

改變多頭管理現狀

對現在分散在各部門的文化產業管理職能、人員、資源實行職能歸一,在此基礎上組建獨立責任機構,以改變全市文化產業發展多頭管理、又管不到位的狀況。在確保文化產業具有健康的社會屬性的前提下,對該機構工作考核的主要依據是全市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經濟指標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指標,以促使我市文化產業發展資源的配置實現整體效益的最大化。

建議二:

運作好國有文化資本

建立以資本化運作推動我市文化產業大發展的機制。要把文化產業的資金支持,從“政策性資金支持”為主轉變為資本運作為主。關鍵是籌集並運作好國有文化資本。國有文化資本可從四個方面籌集:把全市現有的用於文化產業的各類政策性資金部分或全部轉化為經營性投資基金;市國資委或國有企業入股;市財政先期投入;全市文化產業税收按一定比例投入。

建議三:

統一管理國有文化資產

建立國有的文化資產、資源統一管理、支配或引導的體制。除已劃歸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管理的報業、廣電、演藝等國有文化資產外,屬於國資委控股或參股的文化資產,如華髮、九州集團下屬的文化傳媒公司,亦可通過佔有一定股份的方式,發揮文化產業管理機構的影響力。對國有文化資產進行統一管理的基本目的,一是更大限度地發揮國有資產對全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引導作用;二是通過體制改革、資產重組等方式,對國有文化資產盤活;三是減少開放國有文化市場的阻力,在國家政策允許的範圍內,大力引進社會資本進入。

建議四:

建設強大文產發展平台

建設強大的文化產業發展平台。要改變我市文化產業管理部門抓手過少的狀況,就要建立起不同類型的強大平台,使文化產業管理部門成為能夠真正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千手觀音”。要建立幾個關鍵性平台。一是要建立起創新孵化及產業化平台。二是建立產業技術公共服務平台。三是建立資本運作平台。北京文化產業之所以做得風生水起,關鍵就是在政府主導下建設了一系列的資本運作平台。在對國有文化資產、資本、資源整合之後,我市還應建立相應的開發利用平台。

建議五:

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

建立全面、科學、長效的考核機制。在注重經濟效益的同時,要注意文化產品的社會效益;在此前提下,要對全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各項指標進行考核。要能夠準確評估我市文化產業自身發展的狀況,以及文化的引領、融合作用。要解決幹部任期制與文化產業發展需要長期培育、長期佈局的矛盾。需要建立既有短期、中期(5年左右)指標,又有長期考核指標的綜合考核體系。

建議六:

發展公共文化事業

並行不悖地發展公共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概念的提出,實際就是一次觀念變革:它使以前全部作為公共事業和意識形態的“文化”,分離出一部分可以賦予產業屬性並按照經濟規律去運作的內容。公共文化,不僅承載着人民羣眾文化生活的一般需求,而且,也往往是文化產業的源頭,存在着向文化產業轉化的巨大可能性。因此,大力發展公共文化事業,尤其是發展具有引導潮流性的文化事業,非常重要。在職能上,須把文化產業管理與公共文化管理區分開來,使用不同的考核和發展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