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校調研報告精品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87W

學校調研報告精品多篇

學校領導調研報告 篇一

一、金波村基本情況

金波村由金衝、邱衝、波羅三片組成,全村面積約19.6平方公里,約2萬畝山場,聯户集體林場2個,1200餘畝可耕田;37個村民組,共986户3416人;勞動力約1400餘個,其中外出勞動力約600餘人。近年來,隨着黨和政府對於“三農”問題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的逐步加大,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相繼出台和貫徹落實,使得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發展加快,農村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正在朝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第一、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逐步提高。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三農”政策,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目前,全村有95%的人蔘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各項惠農補貼劃入各户“一卡通”中,農民的生活得到了逐年提高,家庭收入逐年遞增,家庭財產不斷增長,推動鄉村發展的物質基礎得到不斷的加強和鞏固。全村現有私家小轎車26輛,有線電話600多部,户户都安裝了有線電視,

有20%的家庭購置了電腦。尤其是隨着惠農政策的不斷深入,使農民羣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有一半的農户建起了樓房,很多蓋新房投入的資金都超過15萬以上,處處呈現出生活富裕、生產發展的繁榮局面。

第二、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生活環境不斷優化。

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充分發揮村民自治作用,組織實施了精整水田、道路通達工程、退耕還林、農網改造、人畜飲水改造、衞生室建設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農村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全村37個村民組實現了道路暢通;農村電網逐步改造,供電質量有所提高。科教文衞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迅速,建立了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機制、醫療救治和疾病預防控制機制。有線電視和電話、移動通訊覆蓋全村,寬帶網絡逐步延伸,擴大了農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

第三、科技教育加快發展,農民素質不斷提高。

隨着教育體制改革和教育投入渠道的變化,基礎教育投入得到了有效保障,中國小教育、農業信息網絡、遠程電化教育設施建設發展較快。不斷加大對農民科技培訓力度,組織實施了農民工培訓、扶貧培訓等科教工程,培養一大批農村科技能人,農用新科技在農村得到了有效推廣。

第四、民主法制不斷健全,基層組織進一步加強。

在國家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大環境下,廣大幹部羣眾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普遍增強,以憲法為核心,農業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重點的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廣泛普及,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綜上所述,可見金波村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但是距新農村“二十字”方針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制約農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

二、主要困難和突出問題

調研發現,當前整個金波村還存在的制約經濟發展、基礎建設等方面的一些不利因素,有的是一直以來長期存在的難點問題,有的是近年來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主要表現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村民委員會選舉難。

金波村是由原金衝村和波羅村合併而成,由於歷史原因,合村後積累了不少的社會矛盾,合村後村民尚未真正合心,而從地理位置上,全村又分成了金衝、邱沖和波羅三片,在村委選舉中,地區思想嚴重,往往各自為政,沒有全局觀念,導致村委會主任連續多屆未能選出。

第二、農村投入嚴重不足。

隨着農村集資搞建設政策的進一步規範和得失利益的驅使,村民“一事一議”舉步為艱。加之前些年村公益事業負債未消化,村集體經濟無力加大投入。現階段涉農所需的道路、水利、土質改造等基礎投入,主要靠爭取國家支農項目,而這些項目在實施的區域和資金分配上又十分有限,造成農村的多數區域是沒有投入的。調查顯示,由於受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瓶頸制約,部分農田水利建設和道路改造無法進行,導致農業抗風險能力薄弱。特別是近幾年來旱澇災害不斷,農民增產增收遭受嚴重影響。

第三、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

當前,絕大多數農民的素質不容樂觀。突出表現在:農民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較大。在思想素質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

心理,缺乏幹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在文化素質方面,村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受市場經濟影響,出現了讀書無用論,部分少年初高中未畢業就進入社會。由於農民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主要為體力勞動,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 第四、農村社會事業建設滯後。

近些年來,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較快,但總體上看城鄉差別依然存在,某些領域的差距還呈擴大趨勢。在教育方面,由於農村勞動力的外流,有些學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留守子女的日常教育、撫養問題也十分突出,加之農村教育的設施的配備遠遠不如城鎮,學生所學知識面相對較窄。在醫療就醫方面,儘管實施了“新農合”,但鄉村衞生室就醫條件較差,醫療水平較低是客觀的現實,加之醫療費用報銷政策的侷限,農民就醫的根本問題仍未全面解決。科技文化投入少,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註定了農民精神生活單一貧乏。村級沒有穩定的公共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不夠健全,農村弱勢羣體保障體系依然薄弱。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農村就業保障仍很薄弱,剩餘勞動力只有外出務工。雖然增加了一筆收入,但這些人背井離鄉,給生產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並可能產生新的社會問題。

學校建設調研報告 篇二

近年來,xx區始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希望工程來抓,把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作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載體,堅持標準、突出特色,“建、管、用”緊密結合,相繼在*xx中心學校、xx區第二中學、協合鄉中心學校、xx中心學校、xx森林公園學校、xx國小建立了xx所鄉村學校少年宮,使少年宮成為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陣地、文體活動平台和社會實踐基地,實現了以樂促智、以技促能、以讀養德,社會效益初步凸顯,受到廣大教師、家長和學生的歡迎。

一、主要做法。

1、強化組織領導,辦規範有序的少年宮。為加強少年宮建設、運行和管理:

一是健全領導機制。將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成立了鄉村學校少年宮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全區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情況進行統籌規劃、協調指導和檢查督辦;制定下發了《xx區“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實施方案》,將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納入相關責任單位工作目標考核和文明單位考核評比的重要內容,形成了黨委政府領導、文明辦牽頭、教育部門具體實施、有關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

二是健全投入機制。按照政府投資、社會捐助、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思路,多種渠道籌措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和運行資金。目前,全區共整合投入建設資金100餘萬元,已建成的6所鄉村學校少年宮全部實現了有牌子、有設施、有活動。

三是健全師資保障機制。全面加強輔導教師培訓,提高學校教師一專多能的基本素質,推行特長教師的多校互聘,實行跨校教師“走教”,努力實現師資配置共享。積極整合利用各種社會公益性資源,吸納“五老”人員、“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等擔任輔導員,進一步充實了師資力量,豐富了授課內容。

四是健全運行機制。以教育部門為主體,建立了一整套少年宮運行制度,制定了活動實施方案和輔導員崗位職責,規範了活動的程序、內容和標準,出台了輔導員管理、教學管理、痕跡管理等一系列規章制度,確保了工作有序開展。同時,要求各少年宮“就近、就需、就時”安排未成年人蔘加活動,確保了良好的活動效果。

2、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辦有特色的少年宮。

結合全區少數民族人口眾多,民族風情濃郁,以“圍鼓”“嗩吶”“土家擺手舞”“白族仗鼓舞”“桑植民歌”為代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多彩的實際,堅持從娃娃抓起,把各類別“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作為少年宮校外輔導員,開設傳統項目課程,培養孩子們對優秀民族民間文化的認知、興趣和愛好。在xx中心學校鄉村少年宮,以“穿民服、唱民歌、跳民舞、學民樂、習民俗”為主線,積極推進“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聘請xx、xx等當地民間老藝人進校園為學生傳授圍鼓、嗩吶技藝,做到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受到“校園00後”們的追捧。學校少年圍鼓隊多次代表學校和鎮政府參加各級各類彙報演出,取得不錯成績。

學校還組織教師利用假期,查閲大量鄉志資料,走訪xx及附近當地多位德高望眾之民間藝人,選取了其中60餘首圍鼓詞牌,精心修訂編印《圍鼓校本教材》,讓“非遺”文化在校園中着實“火”起來。近年來,xx區致力於推行傳統文化進校園,確立“傳統文化立校、民間特色興校”的辦學思路,打造“一校一品”精品化校園,辦有特色的鄉村學校少年宮。xx中心學校少年宮的圍鼓嗩吶、協合鄉中心學校少年宮的國學教育、xx中心學校少年宮的稻草龍等“非遺”項目日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3、建設“一宮兩陣地”,辦有活力的少年宮。

按照“整合資源、一宮兩陣地”的建設思路,充分整合校內、校外資源,把少年宮的活動陣地從學校延伸到鄉鎮文化站,利用文化站的圖書、文化資源信息共享、體育活動場所、“非遺”傳習所等資源,極大地豐富了鄉村學校少年宮的活動內容、活動載體和活動方式。

一方面,鄉鎮文化站資源免費向未成年人開放;另一方面,在寒暑假期間,文化站為有興趣愛好的學生和留守兒童舉辦民族器樂、土家刺繡等培訓,並組織文藝展演、比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豐富學生的假期生活。此外,整合薄弱學校改造項目、社會力量捐贈的物資設備,充實了少年宮活動所需的電腦等設備器材。通過資源整合、陣地延伸和活動拓展,形成課內與課外結合、校內與校外並重、學期與假期銜接、學校與家庭和社會教育相溝通的育人新空間,促進了農村未成年人特別是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4、開展綜合評價,辦促進全面發展的少年宮。

積極探索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評價,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按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結合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把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與學生素質教育相結合,對學生從學科知識、衞生習慣、學習習慣、課外活動、興趣特長、勞動技能等方面提出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堅持學生自評、教師評、學校評和區教育行政部門全面分析的“三評一分析”辦法,每學期末組織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一次全面的分析評價,有效避免了重分數輕德育、重文化成績輕能力培養等現象。

5、堅持抓小抓早,辦立德樹人的少年宮。

育人先育德,育人必先抓小抓早,從娃娃抓起。**區以鄉村學校少年宮為陣地,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實踐活動,做到實踐育人、以德育人。充分發揮少年宮活動最接地氣、覆蓋面廣、靈活多樣的優勢,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先進性和示範性與普遍性和廣泛性有機結合起來,把樹立未成年人的遠大理想和滿足現實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 值觀進校園”“節水、節電、節糧”“美德少年”評選、道德講堂、“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我們的節日”“敬老尊老”“心向黨、講品德、見行動”“五心教育”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引導未成年人走出校門、融入社會、感受樂趣、培養能力。

二、經驗和啟示。

1、鄉村學校少年宮成為促進農村未成年人全面發展的重要平台。

鄉村學校少年宮根據學校師資力量和學生興趣愛好,精心設計內容鮮活、形式多樣、吸引辦強的德、智、體、美、勞主題興趣活動小組,做到了人人蔘與,人人有項目。並充分利用學校課餘時間、週末和寒暑假免費開放,為未成年人提供了多樣化的課外活動空間,讓廣大農村未成年人體會到了課餘生活的樂趣,不再沉迷於遊戲、網吧,或三五成羣無事生非,解決了家長的後顧之憂。

2、鄉村學校少年宮成為傳承和弘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

xx區在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民族傳統文化優勢,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工作,開辦的土家刺繡、民族樂器、民族歌舞等興趣小組,成為了少年宮參與人數最多、效果最好的活動項目。少年宮聘請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本地民間藝人擔任校外輔導員,既有效解決了學校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又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找到了“傳人”,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學校寓教於樂中得以傳承和發展。

3、鄉村學校少年宮成為豐富農村未成年人課餘生活的重要舞台。

據調查,大部分農村未成年人,特別是留守兒童的課餘生活枯燥乏味,缺乏家庭教育和關愛,做作業、看電視、幹農活成了農村未成年人課餘生活主流。鄉村學校少年宮的開放時間為平日放學後、節假日和寒暑假,活動項目豐富多彩,而且適合未成年人“口味”,這讓農村未成年人娛有去處,並在集體活動中培養了興趣特長,享受到充實快樂的課餘生活,促進身心健康。

4、鄉村學校少年宮成為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載體。

鄉村學校少年宮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結合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教育的要求,通過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我們的節日”、經典誦讀等活動,引導學生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學校尊敬師長、在社會奉獻他人,樹立正確理想信念,培養高尚道德品質。同時,通過持續深入的開展活動,使農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實踐活動有實在、可行的陣地和載體,讓農村未成年人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踐行者。

三、困難和問題。

xx區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雖然取得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為:

1、建設經費不足。

標準少年宮建設數量明顯不夠,目前**區得到中央、省、市項目資金支持建設的標準少年宮僅有6所,無法滿足廣大鄉村學校少年宮的建設需求。

2、運轉經費不足。

有的鄉村學校少年宮通過相關部門、單位的支持,雖然把陣地建起了,但運轉經費不足,因此活動開展不是很經常。

3、師資力量不足。

部分鄉村學校少年宮因地理位置偏僻,校內有特長的師資缺乏,聘請校外輔導員較困難,因此課程設置較簡單,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

四、幾點建議。

1、繼續加大彩票公益金項目支持力度。

建議中央、省的項目多向有需求又有熱情的地區傾斜,特別是向落後地區傾斜,讓彩票公益金項目真正成為扶貧工程、實事工程、民心工程,辦受學生、家長、教師歡迎的鄉村學校少年宮。

2、整合資源,齊抓共管建好鄉村學校少年宮。

各級各部門要將落地到學校的資源進行整合,合理配置到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中,使資源配置發揮效益最大化,解決偏遠鄉村學校少年宮資源匱乏問題。

3、繼續建立健全考核激勵機制,使鄉村學校少年宮真正發揮作用。

目前,中央文明辦和省文明建立了鄉村學校少年宮的考核評比機制,將每年獲得中央和省項目支持的鄉村學校少年宮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三個等次考核,按照考核成績發放不同的運行經費,在各鄉村學校少年宮間形成了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建議各級各部門進一步建立健全考核激勵機制,細化標準,組織各類評選展示活動,對成績特別突出的優秀少年宮、優秀特色項目、優秀輔導員、優秀學員進行表彰,對少年宮的優秀成果、特殊才藝進行展示,表彰和發掘鄉村特長苗子,提高鄉村學校少年宮辦學的積極性。

學校調研報告 篇三

為深入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法等法規文件精神,全面提升我區中國小發展水平,按照《區政協20xx年工作要點》安排,決定對全區農村中國小發展情況進行專題調研,以全面準確把握現狀,總結經驗,查找不足,研究對策,推進我區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調研目的

1、對我區農村中國小發展情況做出科學、客觀的描述和分析。

2、總結我區農村中國小發展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

3、深入分析我區農村中國小發展中的制約因素,研究應對思路和措施,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

二、法律法規及政策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2、山東省教育工作示範縣(市、區)督導評估方案

3、關於印發《山東省普通中國小基本辦學條件標準(試行)》的通知(魯教基字【20xx】15號)

4、關於印發《山東省普通中國小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計劃(20xx年)》的通知(魯教財字【20xx】9號)

5、關於印發《山東省素質教育推進計劃(20xx年)》的通知(魯教基字【20xx】7號)

6、《泰安市岱嶽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學校標準化建設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泰岱政發[20xx]5號)

三、調研時間

8月8日——8月26日

四、調研人員

戴x季區政協副主席

張x英區政協科教文史委主任

宗x區政協科教文史委副主任

趙x生區教育局局長

周x安區教育局副局長

劉x芳區教育局副局長

孟x武區教育局黨委委員人事科科長

張x元區教育局計財科科長

陳x剛區教育局基礎教育科科長

趙x祥區教育局儀電辦主任

馬x區教育局校安辦主任

李x陽區教育局基礎教育科副科長

五、被調研單位

祝陽、下港、夏張、滿莊、房村、山口、天平、徂徠、馬莊、大汶口

六、調研內容

調研內容主要包括校舍建設、教學裝備、師資配備、學校管理和教育質量情況等四個方面。

七、方法步驟

本次調研從7月底開始,到8月底結束,共分三個階段進行。

1、準備階段(7月底8月3日):擬訂調研提綱,設計調查表格和問卷,下發通知,召開專題會議,對調研工作做出全面安排部署。

2、調研階段(8月8日19日):採取普查與抽查相結合的方式,通過聽取彙報、查閲資料、座談了解、問卷調查等方法進行調研。

8月8日19日區政協組成調研工作組赴各鄉鎮、街道學校實地調查。主要是聽取各學校情況彙報,實地查看現場,召開座談會。座談人員為:鄉鎮、街道分管領導、指導中心主任、所抽查學校的校級領導班子成員、部分教職工代表。

3、總結階段(8月22日26日):區政協在對全區中國小發展情況全面調研總結的基礎上,結合實地抽樣調查情況,形成調研報告。

學校調研報告 篇四

現如今,教育問題已成為國家民生大計的頭等大事,而對於農村的義務教育更是如此。本文通過對四川邊遠農村的一所教育設施普通但成績卓著的一所國中的調研,通過現狀分析、成績與特色、問題與困難三個方面的分析。得出農村學校寄宿制對學校學生成績提高的顯著作用。也針對學校的具體狀況提出相應的調研反饋意見以及建議。

一、現狀

我們此次調查課題為“農村寄宿制學校“,調研地點是四川省三台縣蘆溪鎮永江鄉的永江國中。

永江國中一面環山一面臨水,學校學生大都是臨河居住或者山的另一邊的孩子,學生從家裏到學校還是有一段距離,山的另一邊的的學生,距離學校更是遙遠,山路也較為崎嶇,考慮種種因素,學校便要求學生一律在校住宿。但學校的資源有限,一張單人牀都需要擠兩名同學。08年地震之後,這所本來就不大的學校舉步維艱,教學樓成危房被強行拆除,學校便將學生寢室改為教學樓,用來臨時住宿的板房修建起來後,學生們才回到學校寄宿,等待政府援建。然而後來由於多種原因,這所學校沒有重新修建,隨着板房拆除時間的臨近,學校還是沒有等到政府的援建,此時,當地國小由政府援建的新樓已經蓋好,於是這所中學就借用國小的舊校舍上課,校長還留在國中校區辦公。調查中,我們瞭解了永江國中住宿的基本情況。

宿舍情況:一棟宿舍樓,共2層,每層8間寢室,最大一間15平米,住20人;最小一間15平米,住20人,平均0。75平米每人。

寄宿生活情況:住宿生總數223人,其中男生114人,女生109人;國中一年級66人;國中二年級76人;國中三年級81人。沒有管理學生生活的老師。

接着我們又瞭解了永江國中的教師教學情況。

教師教學情況:學校在編教師19人,30週歲以下1人,31—40週歲6人,41—50週歲8人,51—60週歲4人,60週歲0人;學歷結構:高中及以下0人;大專以上19人;本科及以上13人;專業結構:語文4人;數學4人;科學0人;物理1人;化學1人;生物1人;思品2人;英語3人;計算機0人;體育1人;音樂0人;美術0人;其他(歷史)2人。學校現開設課程:語文、數學、思品、英語、物理、化學、生物、體育、音樂、美術、歷史。

上面就是我們瞭解到的永江國中的一些現狀。

二、成績與特色

對於“永江國中”的成績,蔣校長還是比較自豪的説道:“我們學校比較小,只有200多學生,因此全部住校。學校學生成績很好,去年12月28號三台縣上專門做了交流發言,我們的學生考上高中後勁很強,上期期末蘆溪中學參加綿陽統考我們學校出去的徐丹是全年級第一。在上一屆會考中全縣700分以上30人,我們學校就有2人,特優生的比例是相當高的。”住校情況下學生的成績較不住校情況下更好的事實也是學校堅持讓學生住宿的原因。

20xx年,永江國中的兩名同學以703的高分並列奪得蘆溪學區的第二名,還有一位同學獲得了第四名,即前五名有三位同學是來自永江國中。

一直以來,永江國中的學生在蘆溪學區都是名列前茅。

三、面臨的問題與困難

對於“實行寄宿制給學校帶來的最大問題及影響?”這一問題,蔣校長這樣回答道:“一,現在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比較好,住房條件限制,學生覺得肯定沒有家裏方便。二,學生住校,給學校帶來了很多管理上的困難,畢竟有些不聽話的學生,晚寢時不遵守紀律,老師為了學生的休息,任課老師值夜,老師休息得不到保障。”

訪談後我們總結出永江國中面臨的問題可以概括為“規模小,教師少、任務重,設備缺、利用少。”。具體化就是以下幾點:

1。管理經驗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大量學生整天住在學校,生活問題、學習問題、課餘時間管理問題、安全問題等如何解決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2、學生的生活管理極其艱難。學校原有設施與寄宿制學校要求的硬件配備之間差異的矛盾。根據相關要求每名學生必須有一張牀鋪,以一間宿舍容納20名學生計算,那麼現有宿舍遠不能滿足要求。

3。學生的飲食標準低,難以保證學生身體發育所需要的營養。針對農村貧困學生家庭,國家採取了“兩免一補”政策,千方百計地關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由於經濟原因,只靠政府、學校減免,也只能是杯水車薪。

四、分析、對策與建議

造成農村寄宿制學校管理上存在問題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不外乎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兩個方面。

1、客觀原因。

一是農村寄宿制學校多數地處經濟、文化和教育相對落後的農村地區。

二是多數寄宿制國小師資短缺,教師身兼數職,管理起來力不從心。

三是大規模建立農村寄宿制學校是現成的辦學模式很少,成功的可供借鑑的經驗較少。

2、主觀原因。

一是重建立不重管理。對於相當多一些地方而言,集中辦學成立寄宿制學校是當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政績工程。一些地方官員包括教育界的領導,剛開始時格外重視,甚至本來不具備辦寄宿制學校的條件也要強行上馬,等學校辦好了,就認為是學校和教師的事情而不聞不問,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監督。

二是學校和教師對寄宿制管理探討的主動性差。相當多的學校沒有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去研究怎樣辦好寄宿制學校,仍停留在普通學校的管理模式。

根據分析,以小見大,針對農村寄宿制學校問題我們有以下對策和建議:

(一)強化食宿管理工作,是辦好寄宿制學校的重要保障。

1、強化食堂和宿舍工作人員管理。在寄宿生管理中,應高度重視食堂和宿舍的管理工作,在教師工作分工時首先考慮配足、配齊、配強食堂和宿舍管理人員。制定《食堂工作人員管理制度》、《住宿生管理制度》、《生活教師工作值班制度》、《值周教師值周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把對寄宿生的管理放在學校管理工作之首位。

2、打造安全、衞生、舒適、温馨的宿舍文化,給學生營造一個“有家”的感覺。學校最好能為學生生提供創設適合國小生“兩休”的鐵架牀,學校可以統一幫學生購買牀上用品,牀鋪上帖上“學生信息卡”,方便管理,值日老師、守夜教師每晚檢查和巡視學生的就寢情況,提醒學生及時入睡和幫助學生蓋好被子等,使有學生住校有“家”的感覺。

(二)實行精細化管理是提高寄宿制辦學效益的根本保證。

1、管“穿”。班主任、生活、值日、值周老師對學生的穿衣監督指導尤為重要,每天根據天氣變化及時提醒他們更換添加衣服、鞋襪。

2、管“吃”。安排專人(每週的值周教師,主要以班主任為主)指導他們學會如何安全有秩序打菜飯,培養他們良好、衞生、文明的就餐習慣。學校可有針對性的作出安排,固定就餐順序,保證學生有秩序地就餐。

3、管“住”。科學制定作息時間表,讓寄宿生能有充裕的時間休息,這段時間主要是由班主任和生活老師負責。

4、管“行”。寄宿生的家大部分來自邊遠山村,一般離校較遠,交通不便,山路近則8、9裏,遠至近20多裏,他們往返於家校途中的安全令家長很不放心。為了確保學生放學回家的人身安全,學校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在每週學生離返校時間要求值日教師提前到校做好接送學生的工作。

5、管“導”。每天安排五名教師值周。五名值周教師中,作為學生的生活、思想指導老師,負責學生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指導工作。

6、管“育”。即教育,重點是自理能力的培育。學校應立足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羣體協作能力、交往能力和自強自律、開拓創新精神的培育。從寄宿生特點出發,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差異,做到生活在哪裏,安全課堂到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