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情況考察報告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86W

2009年3月9日至14日,市委宣傳部考察組到湖南就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學習考察。考察組參觀了湖南日報、三辰卡通公司、田漢劇場、省博物館和酒吧、餐飲一條街等,通過聽介紹、座談、訪問和現場觀看等形式,對長沙市的媒體傳播、文化旅遊、出版發行、娛樂文化、文博會展、文化體育、卡通動畫等七大文化支柱產業進行了瞭解,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考察組一致認為,長沙市在文化體制改革與文化產業發展方面思路清晰、措施得當、成效顯著,他們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在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中借鑑。

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情況考察報告

一、長沙市文化產業發展基本情況

一是有規模。長沙市現有文化個體户10萬多家,文化法人2280個,其中經營和資產過億元的文化企業有長沙晚報集團、長沙廣電集團、湘繡城等20餘家,從業人員13.44餘萬,佔全部從業人員的10%。2007年,全市文化產業總產值達432.84億元,連續5年保持20%的增長速度,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全市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二是有品牌。長沙的媒體傳播、出版發行、休閒娛樂、歌廳演藝、卡通動漫影響廣泛。長沙廣電集團政法頻道、女性頻道已在北京、武漢、美國落地。女性頻道與湖北軍威集團合作,通過數字網絡覆蓋全國;繼拍攝《雍正王朝》、《走向共和》之後,《恰同學少年》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特等獎和第26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一等獎。田漢大劇院成為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三辰卡通公司擁有藍貓、虹貓、山貓等著名品牌,成為全國第一個動漫上市公司、第一原創馳名動漫品牌、第一大動漫生產企業,形成了研發、製作、教育培訓、播出、衍生產品開發等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湘繡、紅瓷影響廣泛,“金球”湘繡被評為全國馳名商標。

三是發展有規劃有後勁。長沙市委、市政府制定下發了“十一五”文化發展規劃,激發文化產業發展的活力。規劃實施的“一江兩岸”百里文化走廊,在建的被譽為“城市名片”的“兩館一廳”(投資12億元的長沙市博物館、圖書館、音樂廳),省“三館一中心”(省羣眾藝術館、省地質博物館、省科技館和省青少年活動中心),市“一館三中心”(長沙市羣眾藝術館、長沙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長沙市社會科學活動中心和長沙市文學創作中心),橘子洲文化景區工程、黃華印刷科技園、長沙晚報報業文化園、長沙新廣電中心等文化項目,為新的文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民營經濟投資文化產業機制已經形成,目前全市的卡通動漫、歌廳、民間工藝、圖書交易主要為民營投資。全市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文化需求、文化消費成為文化產業發展強大動力。

二、長沙市發展文化產業的主要做法

一是主攻方向明確。長沙市委、市政府明確長沙文化發展的定位是“文化名城、休閒之都、創意中心”。“文化名城”,就是依託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的品牌,加大保護力度和挖掘力度,充分展示楚漢名城、屈原之鄉、革命聖地、偉人故里的亮點;依託新興的卡通動漫、文博會展等品牌,進一步增強影響、凸顯特色,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文化賣點。“休閒之都”,就是依託聞名全國的歌廳、酒吧、休閒等品牌,壯大規模,提升品位,增加文化元素、文化內涵,吃湘菜、上歌廳、洗足浴,使“休閒娛樂在長沙”成為中外遊客的選擇,成為長沙娛樂業持續發展的新動力。所謂“創意中心”,就是以“創作、創造、創新”為基本手段,以文化內容和創意成果為核心價值,建設一批特色創意園區、創意街區,壯大數字傳媒、出版印刷、藝術創作、廣告設計、民間工藝等創意產業,讓長沙成為中西部地區的創意中心,力爭到2010年全市文化總產值達70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

二是重點環節突出。一是抓廣電、報紙主導產業發展。長沙廣電從2000年的4000萬元產值發展到2008年的4億元,增長10倍。長沙晚報2008年經營收入2億元,廣告收入排名全省報業第二位。二是搞好文化體制改革,吸引市外投資。長沙晚報和長沙廣播電視通過集團化運作、集約管理、規模經營,實現優勢產業的整合和擴張。三是抓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如黃華印刷科技園集中印刷企業32家,2008年總產值突破5億元。解放路“酒吧一條街”雲集19家大型酒吧,年營業額突破10億元。四是抓人才隊伍建設。每年安排培養經費,對納入“五個一批”的人才進行學習培訓,組織外出考察,加強實踐鍛鍊,讓他們快速成長。對文化投資置業者給予資金扶持和鼓勵,對文化人才的創作和經營成果、納税過100萬元的文化經營業主,獲國際、國家級的文化人才,給予重獎。培養了一批名記者、名編輯、名主持人、名導演、名製片人、名出版家、名文化企業家,為長沙的文化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三是基礎設施過硬。一是建設基礎性項目。“十五”期間,長沙市建設好了博物館、科技館、簡牘博物館、“一館三中心”等20多個文化基礎項目。“十一五”期間,長沙市重點建設“一江兩岸”文化走廊,建好“兩館一廳”、橘子洲文化生態景區工程、梅西湖國際會展中心、長沙銅官窯遺址開發工程等100個文化項目。二是培育市場化主體。重點扶持長沙晚報報業集團、長沙廣電集團的發展壯大,扶持宏夢卡通公司、拓維公司、出版物交易中心、湘繡城、定王台書城等民營文化企業做強。三是完善基層文化設施。長沙市投入近億元,改善了全市農村、社區基層文化設施建設,還將健全9個區縣(市)“兩館一團一中心”,即文化館、圖書館、文藝團、文化中心;街鄉一站(綜合文化站)、一隊(電影放映隊)、一社團(文藝社團);居委會村一室(文化室)、一户(每村要有文化重點户)、一場地(文化場所)。

四是體制機制創新。理順政府與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係,推進政事和政企分開,政府從辦文化轉變到管文化。成立市文化綜合執法機構執法局(包括文化廣電文物出版執法)。全市除公益性文化外,其他經營性文化行業均為社會所辦。對非贏利性的文化事業單位,政府保證投入,職工全員聘任,博物館、展覽館實現免費向觀眾開放;對經營性的文化單位進行企業化改制,市場化運作。媒體做到了採編與經營分離。湖南日報成立發行公司,實行自辦發行,2008年發行收入達1.2億元,預計2009年將達1.5億元。湖南日報廣告部實行部主任目標管理,廣告部主任繳押金20萬元,加大經營壓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湖南日報在經營發行中既實行經濟獎勵,又進行職務獎勵,有7位同志因為業績突出被提拔為正處級幹部。長沙晚報報業集團、長沙廣電集團近年來不斷完善管理機制、人事機制和分配機制。晚報總編輯實行競聘。廣電媒體實行頻道獨立核算制、總監負責制和總監年薪制,和光影視公司實行項目製片人制。長沙晚報和長沙廣播電視,通過集團化運作、集約管理、規模經營,實現優勢產業的整合和擴張,下一步還要將長沙花鼓劇團、湘劇團、歌舞劇團“三合一”,組建長沙藝術團。

五是政策措施到位。一是切實加強領導。市委、市政府對文化產業發展高度重視,自覺做到“三個納入”,建立了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發展領導小組,明確主要領導親自抓文化產業,宣傳文化部門具體抓文化產業。市及各縣區都把文化產業發展納入目標管理考核,真正像重視工業一樣重視文化產業,像重視科技創新一樣重視藝術創新,像重視經濟環境一樣重視文化環境。二是出台優惠政策。長沙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發展的若干政策》,在財政税收、勞動人事、社會保障、工商管理、國土規劃等方面為全市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十五”期間,長沙市區財政投入文化發展經費50億元。“十一五”期間,長沙市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鼓勵國有文化單位引進戰略投資者,一方面在資金上優先扶持,大力引導民營經濟投入。從2007年開始,市級設立了2000萬元的文化產業引導資金,各區縣設立了200~1000萬元的引導資金。此外,長沙市正在着手成立融資公司、投融資服務聯盟等機構,切實解決文化企業融資難題。

三、主要經驗

一是解放思想敢於嘗試。在發展文化上他們打破舊觀念,敢為天下先,放手搞產業、創新求發展,開創了文化事業產業雙繁榮局面。如湖南衞視借鑑國外經驗創設“超級女聲”節目,創造了省級電視台收視率收入率的神話。如敢於提出打造休閒娛樂城口號,打響“休閒娛樂在長沙”的歌廳、酒吧、休閒等品牌。為了扶持文化產業的發展,長沙市拿出6000畝土地,用於文化產業園區建設,這些土地大部分採用無償劃撥的形式。通過設立專項引導資金,對符合政府重點支持方向的文化產業給予扶持。

二是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又細緻穩妥。湖南文化體制改革的做法是,體制上大膽推進,人員上慎重處理。長沙市把媒體中的宣傳職能與經營職能兩分開,剝離後的經營職能進行公司化改造。對人員身份慎重處理,按時間段劃分人員身份,老人老辦法,但可在新體制中工作;人事代理和聘任人員則進入企業體制;新成立的經營單位直接註冊企業公開招聘人員。繞過了人員難題,保證了改革的推進和事業的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法人和職工競聘上崗。

三是注重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文化資源的利用。長沙是全國首批頒佈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就是湖湘首邑,有“楚漢名城”之稱,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絢麗多彩,遺存十分豐富。全市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強,保護規劃、保護體系健全。我們所到之處,文物古蹟都保存完好,如韶山、寧鄉的偉人故居,湘西的鳳凰古城、嶽麓書院等。

四是大膽啟用能人,用活人才。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級人才,實施引得進、留得住、用得活的人才戰略,為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積蓄人力資本。如動漫產業是人才密集性產業,長沙市率先引進人才發展動漫產業,長沙動漫一度佔到全國動漫產值的70%。再如廣電局下轄的多個電視頻道和實業實行總監負責制,副總監由總監聘任,總監掌控整個頻道的人、財、物。

五是發展文化支柱產業,拉長產業鏈,壯大文化產業。長沙重點文化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如動畫片《藍貓》風靡全國後,帶動了其系列產品的發展,形成了研發、製作、教育培訓、播出、衍生產品開發等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成立了金鷹卡通衞視頻道。宏夢卡通傳播有限公司的成立,為社會上的廣大美術專業人才提供了就業機會,為眾多本專業在校生提供了勤工儉學的機會,為人才培養打下了良好基礎。

四、對我市的啟發與建議

一要更新觀念,提高認識。文化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多數國家和地區特別是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文化產業是美國的第一大產業,日本文化產業規模超過了傳統支柱產業電子業和汽車業,在全國佔第二位。英國、法國、韓國、香港等地文化產業也成為經濟發展的強大支撐。國內文化產業正越來越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與長沙等發達城市相比較,我們的認識還有一定的差距,還沒有充分認識到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性,認為文化產業成不了大氣候,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關心、支持還停留在口頭上。文化系統內部對文化的產業屬性認識也滯後,認為文化是宣傳教育事業,缺乏產業價值。這個思想觀念如果不轉變,文化就不可能走上產業化道路。所以我市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上還要加大宣傳和思想發動工作。

二要加快改革,推進創新。要積極穩妥地推進文化事業單位的改革。對政府興辦的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站)、羣眾藝術館等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要逐步實行免費開放。黨報、黨刊、電台、電視台、重點新聞網站等實行事業體制的文化單位,要紮實推進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通過全員聘用、崗位工資、業績考核等辦法,引入競爭機制,增強活力,提高效率,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黨報、黨刊要實行採編與經營分開,電台、電視台要抓好製播分離,新聞媒體中的廣告、印刷、複製、發行、傳輸網絡部分,以及影視劇、娛樂、體育節目製作部分,轉製為企業。宣傳編輯部門與經營性公司要實行“事企分開”。新聞單位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要將採編部分牢牢掌握在黨的意志中,設立嚴格的編制和人員控制門檻,實行財政事業全供,其他人員實行自收自支,放開競聘,廣納人才。對經營性文化單位也要加快轉企改制的步伐,使之成為參與公平競爭、充滿生機活力的市場主體。一般藝術院團和一般出版單位及文化、藝術、生活、科普等報刊社,影劇院、電視劇製作單位和文化經營中介機構,黨政部門、人民團體、行業組織所屬事業編制的影視劇製作和銷售單位,都要逐步轉製為企業。對目前轉企困難較大的文化事業單位實行分步走的辦法,可暫時維持事業性質,但要推進企業化經營,增強發展活力,條件具備時儘快轉製為企業,新進人員一律按企業人員管理辦法執行。積極探索創新文化單位領導班子任用形式,遵循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完善中層管理崗位競爭上崗機制,不斷健全完善競爭程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使競爭上崗的幹部與崗位要求相適應。建立領導幹部任期目標責任制,不斷探求以工作實績為主要內容的考核指標體系。要科學設崗,以事定崗、以責定崗、以崗定編定人,杜絕因人設崗,把減人節約下來的經費用在文化建設上。在定崗定編基礎上實行競爭上崗,把競爭、激勵機制引入事業單位的人事管理中來,打破傳統的、封閉的、單一的委任制,破除所有制和身份界限。對事業單位各類人員實行聘任制,實施人員優化組合,以增強事業單位活力和動力。

三要加強領導,捨得投入。市裏要成立促進文化發展的領導機構,負責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規劃、指導、協調及各項工作的組織推進,每季度開一次例會,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同時建議在機構改革中在市縣宣傳部設立專司文化產業與體制改革的常設機構。建立統計指標體系,全面、及時和準確把握文化產業相關情況,為文化產業的科學發展提供決策和宏觀調控依據。將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的發展列入有關單位的目標管理,像抓經濟一樣抓文化,每年制定有關單位的發展改革目標。一些涉及文化的部門在工業項目招商中不一定內行,要發揮其所長,可下達文化招商、文化建設、文化管理目標,納入年度考核。

要加大資金投入。發展文化產業,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恢復經營性文化單位的產業屬性,改革現行的事企不分的狀況。在文化產業發展之初,發揮政府的“第一推動力”作用,加大資金投入的力度。要設立引導資金。一是支持健康文化的發展;二是對文化企業貸款進行貼息;三是支持引導文化企業改制、合併。要成立文化投資公司,為文化企業投融資。要獎勵有貢獻的文化企業,強力推動經營性文化單位改制,支付改革成本,解決改制單位人員的後顧之憂,做到改革發展和穩定。上級已出台各項有利於文化產業改革和發展的政策,市裏也要結合實際,出台更多的優惠政策,在財政税收、勞動人事、社會保障等方面為全市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