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制約開發區企業發展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06W

制約開發區企業發展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制約開發區企業發展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今年2月以來,開發區根據市委“進企業(項目)促發展,進村(居)户促致富”活動部署,在各級幹部中深入開展以服務企業、推進項目、聯繫羣眾、富民惠民為主要任務的“雙進雙促”強區富民活動,區領導和掛鈎部門沉下心、俯下身、邁開腿,深入54家重點企業和34個重大項目走訪調研。經過梳理彙總,全區共摸排出制約企業發展的問題116個,通過問題交辦形式解決了45個,正在解決32個,移交難題會辦1個,上報市級層面解決20個,做好解釋説明18個。現結合上述問題,對企業生產運行情況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如下。

一、走訪企業整體運行情況

54家企業中,除恆隆水務、瑞豐醫藥、新航電氣等7家企業外,共有規上企業47家。經濟運行情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企業運行穩中有進。根據走訪調查情況看,53家企業處於正常生產經營狀態,72.1%的企業營業收入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生命健康產業利潤率高達21.9%,較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先進材料產業利潤率為5.1%,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臨港裝備製造產業利潤率為5.4%。

(二)科技人才投入加大。大部分企業對於科研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創新運行機制、優化平台載體,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54家企業中是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的32家,擁有企業院士工作站2個,企業研究生工作站1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4個,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7個,與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淮海工學院等16所高校建立產學研合作關係。業在科技人才方面的持續投入,也創造了一系列研發成果,如中復聯眾研發的高原型風電葉片成功下線、佑源醫療設備研發出全球首創的高低温中藥粉滅菌器等等。

(三)企業發展預期向好。大多數企業對於今年的生產經營充滿信心,表示能順利完成年度經營目標。如杜鍾氨綸制定公司“2020”目標,即在2020年達到產值20億元,計劃建設新材料產業園。正大農牧在全國飼料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優化人員、節約開支,並及時調整公司經營產品,一直保持盈利。天緣物流在鮮切果蔬技術成熟的同時,開發速凍及水煮產品,多重經營,提高銷售收入等等,眾多企業經營穩中向好。

二、制約企業發展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活動中梳理出的116個問題主要集中在科技、人才、財税金融、交通、環保、配套設施、土地、其他等8個方面。其中,配套設施問題佔比20.7%,交通問題佔比16.4%,環保問題佔比12.9%,人才問題佔比10.3%,財税金融問題佔比10.3%,科技問題佔比7.8%,土地問題佔比3.4%,其他問題佔比18.2%。

(一)未能形成創新型企業梯隊,公共服務平台不夠成熟,產學研合作不夠深入

1、區內由行業重點企業、中小型科技企業、小微型科技企業和孵化企業等構成的創新梯隊不完善,相關企業對自身的等級定位不明確,危機感不強,相關科技創新研究和開發投入不足。

2、區內公共服務平台不夠成熟,相關平台功能和定位不夠明晰,平台運營模式不夠完善。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數量明顯不足。基於互聯網的開放式“雙創”平台不夠完善。

3、區內校企之間的產學研合作不夠深入,在企業自建、校企共建、政府領建方面較為缺乏,阻礙了部分科技成果在區內的轉移轉化。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建設不夠深入,高價值專利培育工程有待實施

(二)高層次人才招引難,技能型人才培養難,人才流失現象較為普遍

1、在地區競爭和企業發展中,高精尖缺的專業技術人才越來越成為“香餑餑”,在業內比較“搶手”,區內大企業由於具備相對成熟的用人機制和激勵手段,引進人才情況相對較好,但目前仍以柔性引才為主,真正在**工作和生活的高層次人才數量不多。

2、企業對技能型人才培養仍然不夠重視,高技能人才在地位、收入、待遇上明顯低於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才。在技能型人才培養方面的體制機制也不夠靈活。

(三)基礎設施建設不夠精細,生產生活配套不完善,區內外交通不夠便捷

1、我區在路網建設、河道整治、水電氣供應等方面,不斷加大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大為改觀。但是在污水管網建設、道路綠化、交通信號燈設立等細微之處顯得較為薄弱。

2、缺乏生產性配套主要體現在沒有固廢處理機構、缺乏上下游關聯企業。缺乏生活性配套主要體現在缺少高端教育、醫療、娛樂設施,區內人氣商氣不足。

3、對內對外交通不夠便捷,區內公共交通線路覆蓋少、班次密度低、便捷程度不夠,需要以調整優化公交線路,增設公共自行車站點等方式加以改善。

(四)區內中小型企業資金融通較為困難、融資成本較高

1、經濟增長持續下行與CPI持續低位運行的大環境下,中小型企業經營規模小,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弱,且銀行信貸收緊,不願意承擔信用風險,導致銀行對中小型企業“惜貸”。區內中小型企業獲取銀行貸款多以房產、設備抵押擔保為主,信用擔保尤其是第三方擔保機構少,擔保方式單一,銀行抵押率較低,進一步加劇了企業融資困難。

2、雖然區內已出台科技貸款、專利質押等一系列貸款政策,但落實到實際貸款銀行,單獨的專利質押貸款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實現,必須要輔助以固定資產抵押、擔保等,利息的支出加上擔保費用的支出造成貸款成本居高不下。且商業銀行鍼對中小型企業的信貸產品缺失,貸款手續繁瑣,部分銀行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調貸款利率,導致中小型企業融資成本高。

三、促進企業加快發展對策建議

(一)構建常態機制,推動“雙進雙促”行穩致遠。一是進一步擴大走訪覆蓋面。由區活動辦牽頭將走訪範圍由88家企業(項目)增加至130家企業(項目),實現在區內有固定生產經營場所的企業全覆蓋。同時及時跟蹤領辦問題的解決情況,逐一整改銷號,對問題解決進展進行督查、對企業羣眾滿意度進行回頭看,使解決問題真正落實到位,持續提升活動的温度和質感。二是進一步固化走訪責任。出台規範性文件固化常態化走訪責任,落實考核督查機制,明確掛鈎幫扶重點、要點,構建問題收集—梳理—會辦長效機制,建議各領導、部門深化協作,將“串聯”改為“並聯”,探索多部門合一、扁平化的走訪新模式,使走訪工作“長流水、不斷線”。三是進一步完善問題解決機制。始終把活動落腳點放在解決好企業、項目提出的問題上,由企業服務中心牽頭定期對走訪過程中的發現問題進行收集彙總,通過召開問題交辦會、難題會辦會等形式,形成解決問題長效機制。針對共性問題及機制體制上存在的問題,建議開展專項攻堅行動,從根本上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舉措,努力優化全區發展環境。

(二)聚力產業升級,強化科技創新首要地位。一是建立創新型企業梯隊。制定創新型企業梯隊培育計劃,實施以行業重點企業“領航計劃”,中小型科技企業“速航計劃”,小微型科技企業和孵化企業為主的“啟航計劃”,建立和完善企業創新梯隊。針對三類企業的特徵和需求,實施科技服務“五進計劃”,安排技術專家、金融業者、知識產權中介、科技管理幹部、大學教授(科技鎮長團)進企業服務,為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二是發揮平台載體集聚孵化功能。推動生命健康產業公共服務平台儘快運營,進一步完善平台功能和定位,確立我區公共平台運營模式。依託科技園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建設,輔導美多利省級孵化器升格國家級孵化器,猴嘴省級眾創空間升格國家級眾創空間,積極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濃厚氛圍。三是推動產學研合作邁向深入。全面深化落實與高校院所的戰略合作,促進科技成果在我區轉移轉化。加快推進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建設,實施高價值專利培育工程,啟動實施專利導航工程以及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台搭建工作,打造具有產業特點和自身特色的示範園區。推動科技金融融合,增強企業科技融資、貸款、上市的能力,緩解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開發區產業集羣。

(三)堅持引育並舉,激發創新創業人才活力。一是人才+資本,促進創業“落地”。在抓好重大項目招引的同時也抓好高科技人才創業項目的落户,實現以招商引資為主、招才引智為輔的“雙招雙引”格局。經常性舉辦人才項目與金融資本對接活動,通過週期性、高頻次、多機構、常態化的項目路演,評審產生一批優秀人才項目,聯合招商主體對接落地。深化與高等院校合作,與淮海工學院合作創建“3+1”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支持園區企業與清華大學等高校共建102個校企研發基地和產業化基地。二是孵化+載體,築造雙創“搖籃”。構建綜合協調服務平台、政企互動交流平台、銀企對接合作平台等3個平台,以恆瑞醫藥牽頭建設的“省原創化學藥創新中心”為主體 ,打造“六加一技術服務平台”。健全完善人才政策體系,實施“力達英才”人才引進計劃。建立健全促進人才創業創新投融資健康發展政策,提升對初創期、孵化期創業項目支持力度,逐步形成“創業、創新+創投”協同互動的發展格局。三是產業+服務,釋放攬才“信號”。依託生命健康產業優勢,舉辦“省生物醫藥雙創人才園區行”等人才交流活動,進一步促進人才項目對接,服務創新發展、綠色發展。舉辦高層次人才聯誼會、科技人才政策宣講會等活動,做好“360服務”,打造高端人才生態圈,全面激發人才內生活力。

(四)完善基礎設施,構建立體便捷交通體系。一是在精細化上下功夫。在對區內基礎設施情況進行全面摸排的基礎上,進行整體謀劃,加快綠化種植、河道清理、管道疏通、增設交通信號燈等細微問題的解決,與市運管處、海通公司規劃道路標誌線,增設非機動車道,設置隔離護欄,增加停車線和臨時停車位,與市城建控股商洽“公共自行車”在全區落地實施。二是在集成化上打基礎。與周邊兄弟縣區積極聯動,協同發力解決園區內固體廢棄物、廢液、廢氣;針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缺失問題,各招商局精準發力,實施全產業鏈招商,圍繞主導產業招引相關配套企業。在區內超前規劃佈局高端教育、醫療、商貿娛樂設施,打造與生產生活配套相關,具有開發區特色的宜居宜業環境,提升區內人氣和商氣。三是在人性化上做文章。在前期組織的“企業定製公交”供需雙方第一次洽商會的基礎上,以在網上徵求企業反饋意見的基礎上,與海通公司更進一步的根據企業需求情況確定“園區商務快線”運營方案,精細化調整優化交通線路,增設交通線路,實現區內交通微循環,構建以人為本的立體式交通體系。

(五)用好金融槓桿,推動金融財税領域創新。一是推廣PPP模式。為了彌補財政收支缺口和提高資金使用績效,分散和減輕政府性債務的償債壓力,降低和防範政府性債務的債務風險,建議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由財政部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經過初選將符合PPP模式的項目列入PPP項目庫,並確定年度項目實施計劃,通過開展物有所值評價、可承受能力論證,完善定價與調價機制,努力打造一批真正可複製、可推廣的PPP項目。二是加大銀行企業對接力度。緊緊圍繞服務產業發展,依託新海連集團等投融資平台,提升信用評級,積極推廣實施融資項目,不斷開闢拓寬直接融資新渠道。加大與各銀行的合作,對開發區企業開展基準利率貸款,差額由財政補貼。建立區內金融服務平台,發佈企業融資需求,推動銀行和企業間直接開展合作交流。三是創新金融服務環境。借力基金機構“專業、在線、落地”的優勢,向各銀行詳細瞭解金融產品,編纂金融產品手冊,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指導企業選擇成本較低、回報較高的金融產品,創新金融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