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萍鄉、新餘產業升級、城市轉型的經驗啟示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02W

萍鄉、新餘產業升級、城市轉型的經驗啟示

萍鄉、新餘產業升級、城市轉型的經驗啟示

資源型城市隨着資源的枯竭,日益走向衰落,這是工業化進程中的普遍現象。在我國由高速增長轉變為高質量增長的動能轉換期,一些長期以來依靠資源開採、初加工為支柱產業的城市,正遭遇最嚴峻的衰退週期。資源型城市如何從衰落中重新振興,或者避免走向衰落,各省都在積極探索實踐,下面以江西省萍鄉市、新餘市的轉型發展為例,總結其典型做法與經驗,為我市提供有益的借鑑。

一、萍鄉、新餘和我市的相似之處

(一)地理區位優劣勢相近。一是萍鄉、新餘系江西省西部和中西部的地級市,與我市一樣都不靠近沿海,均屬內陸三線城市;二是比鄰(融入)中心城市經濟區。萍鄉比鄰長株潭城市羣經濟區,新餘躋身鄱陽湖生態經濟城市羣、我市是瀋陽經濟區的副中心城市。

(二)人口、GDP規模相近。萍鄉市人口187萬,新餘市人口120萬,我市人口152萬,均屬100—200萬人口規模的城市。十八大以來,GDP累計總值萍鄉市為5071億元,新餘市為5474億元,我市為5320億元,生產總值相近,增速相近。

(三)均為資源型城市。萍鄉是因煤而興的城市,曾經有着“江南煤都”的美譽,2007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資源枯竭型城市;新餘市是國內著名的以鋼鐵為基礎的老工業城市,2012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三批資源枯竭型城市。我市是馳名中外的“煤鐵之城”,上世紀九十年代煤資源枯竭後,形成了“一鋼獨大”的產業格局。

(四)環境優美、山川錦繡,旅遊資源豐富。萍鄉市有全國重點保護單位2處,省市重點保護單位67處,著名風景區武功山集雄、奇、峻、秀於一身,有南方罕見的十萬畝高山草甸和眾多瀑布羣;萍鄉義龍洞被譽為“天下第一洞”。新餘市著名風景名勝有仙女湖、仰天崗森林公園、孔木江濕地公園等,其中仙女湖景區流泉飛瀑多,動植物種類繁多,喬被譽為“亞洲最大的亞熱帶樹種基因庫”,2002年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仰天崗森林公園山谷幽幽,怪石嶙峋,翠竹如畫,有諸多巧奪天工、神奇美妙的自然景觀。我市擁有國家、省級風景名勝區26處,其中著名的有:世界文化遺產——桓仁五女山高句麗山城;亞洲最大的天然溶洞——本溪水洞;東北道教發祥地——九頂鐵剎山;國家森林公園——關門山等,集山、水、林、泉、洞為一體,素有“燕東勝境”之稱。

(五)都在城市轉型方面進行了探索實踐。2008年萍鄉市全面實施轉型戰略,萍鄉“因為煤、不唯煤、延伸煤、跨越煤”,充分結合產業發展實際,提出了重點打造冶金、機械電子、煤炭綜合利用、新能源、生態文化旅遊、生物醫藥等十大接續替代產業。新餘因鋼設市,緣礦而興,2011年列入第三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後,大力培育新型產業體系,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優化工業內部結構,着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和鋼鐵深加工產業“三足鼎立”產業格局。2009年,本溪市委、市政府基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瀋陽經濟區“雙重國家戰略”,從總體上對本溪未來主導產業發展和城市內涵特徵進行了準確定位,明確提出了大力發展鋼鐵深加工、生物醫藥、原生態旅遊三大產業,建設“三都”的奮鬥目標和發展思路,,即建成“中國鋼都”、“中國藥都”和“中國楓葉之都。

二、萍鄉市、新餘市轉型升級的做法及成效

萍鄉、新餘分別依託煤炭資源、鋼鐵資源均有着一段輝煌歷程。但當資源日趨枯竭時,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大背景下,作為江西省3個資源枯竭型城市中的兩個,面對重重壓力,他們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着力推進城市轉型,讓百年老城迸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萍鄉、新餘兩市的產業升級、城市轉型,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

產業延伸與更新的“老樹發新芽”模式

萍鄉、新餘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充分運用產業延伸與產業更新相結合的複合模式,大力發展接替型產業,在原有企業基礎上進行轉產,或在原有產業發展的基礎上繼續發展並延伸相關的產業工業、拓寬其產業鏈,大力開發原有資源型產業的新興產品,並廣泛利用新技術進行深加工和精處理,為其原有主導產業的永續發展開闢出一條新路子。

素有“江南煤都”之稱的萍鄉煤礦,是中國代近工業史上的“十大”廠礦之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企業鼎盛時期,江西省40%的原煤、30%的鋼鐵產自萍鄉。2008年萍鄉市全面實施轉型戰略以來,一方面穩定煤炭生產,逐步降低原煤產量,一方面積極致力於非煤生產,狠抓多種經營,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優勢。萍礦根據轉產發展的需要,堅持老廠技改與新項目建設並重,對水泥廠和矸石電廠進行了技術改造和擴建,新建了浙江永慶熱電廠和萍鄉浮法玻璃廠。其中全國煤炭系統最大轉產項目之一的浮法玻璃廠,填補了江西工業的一項空白。萍礦還依靠科技進步,開發出6110型豪華空調大客車、乳化炸藥和全自動乳化炸藥裝藥機、客車空調、玻璃鋼冷庫系列、FBT系列保温塗料、402不鏽鋼焊條和557特種焊條等新產品,由於科技含量高,質量好,為企業贏得了信譽和效益。近年來,萍礦相繼組建了中鼎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源玻璃有限公司(浮法玻璃廠)、安源管道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6個子公司。開創了科技研發、承包工程、對外投資、進出口貿易、勞務輸出五項業務齊頭並進的良好格局。從“一煤獨大”,向多元支撐轉變。萍礦為企業轉型探索了一條出路。

新餘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乃至世界知名鋼鐵企業。2010年,全球鋼鐵企業產量排名36位,國內排名16位。船板的產量、市場佔有率 2007 、2008 年連續兩年位居全國首位。自2011年開始城市轉型之初的 “新鋼獨大”,到現如今配套企業聚集,新餘在打造傳統產業高地上,畫出濃墨重彩的一筆。近年來,新餘着力做好做強產業鏈文章,全力推動鋼鐵產業招商和下游裝備製造產業據商,引進冷軋鋼帶、汽車零部件、特鋼精深加工等配套項目,讓舊動能煥發新生機。2017年全市新籤5000萬元以上裝備製造產業項目33個,簽約金額106億元,投資30億元的裝備製造產業園、投資20億元的寧夏錦繡物流裝備項目、投資10億元的聯天橋樑鋼項目、投資10億元的新能源汽車用電工鋼項目等一批優強項目接連落户。 鋼鐵產業已逐步改變了“新鋼獨大”的局面, 形成了以新鋼集團為核心,百餘家鋼鐵企業相配套的產業集羣,2017年鋼鐵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完成720億元。

(二)引進新興技術及產業的“另起爐灶”模式

萍鄉、新餘兩市經濟轉型,在保留原有主導產業“根基”的同時,也注重植入新興產業的“血液”——發展替代型產業,即與原有的主導產業不同,重新開闢新的經濟增長點,極力發展新興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

1.依託經濟開發區,大力引進發展新興產業、無煙工業。萍鄉經開區、新餘高新區作為兩市經濟發展主戰場、對外開放主平台,始終堅持全域開放、全面開放,不斷招大引強、招強引優,產業集聚效應和產業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十八大以來,萍鄉經開區累計引進省外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95個,實際進資530億元;新餘市高新區已引進並開工170個重點項目,實際引資488億元,另外引進外資24億美元。

位於萍鄉經開區的江西省長益光電有限公司總投資8億元、目前在國內光電行業排名第二,年產5000萬套手機數碼鏡頭等產品,已成為華為、OPPO、VIVO等國內一線手機廠商的主要供應商,還遠銷日本、韓國和歐洲各國。江西網是科技有限公司是萍鄉市經開區2018年5月投產的電子信息龍頭企業,該公司主營萬兆交換機、智能路由器、無線網卡等產品,產品銷往國內28個省市區和海外50多個國家。今年預計銷售收入8億元,利税2000萬元。

扶上市、育龍頭、抓創新,新餘高新區着力打造新動能高地。近幾年來,採取創新升級、上市融資、戰略合作、集中優勢資源等措施,推動以鋰電、手機觸控、LED為代表的新制造經濟實現了迅猛發展。2017年三大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分別增長50.6%、40.2%和358.8%,其中鋰電產業成為當前新餘眾多產業中最具發展潛力的優強產業,鋰鹽產量佔全國、全球的份額分別達到34.28%和17.97%。產業結構的更加優化,新舊動能的加速轉換,帶來的是新產業新動能茁壯成長。目前,新餘市光電信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綠色食品等新興產業正在迅速崛起。全市現有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元企業3家,過10億元企業25家,過5億元企業42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65%。當前,新餘已初步形成了以鋼鐵深加工、新能源、光電信息、裝備製造等產業為主導,多元支撐的新型產業體系。

2.減“黑”增“綠”,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及環保產業

萍鄉市大力推動增綠工程,不斷修復礦區生態環境。森林覆蓋率從2007年的61.9%提升到2017年的66.9%。特別是在海綿城市建設中,萍鄉市通過建設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濕地公園,配置了喬、灌、草多種植物羣落和園林植物景觀,使城市生態得到了有效恢復;通過武功山景區、楊歧山景區、玉湖公園、聚龍公園等的建設,極大提升了城市魅力,迅速壯大了旅遊業。旅遊收入由2007年不足全省的2.1%,提高到了現如今的10.4%。在推動增綠工程的同時,萍鄉通過政策引導、規劃引領,大力發展綠色產業。一批曾經在煤炭行業賺取了第一桶金的煤老闆趁勢而為,紛紛“洗腳上岸”,逐漸從地下走向地上,投身於高效農業、鄉村旅遊、現代物流等產業。曾經的煤老闆彭建鵬就是綠色產業的參與者、受益者之一。從2006年開始,他主動跳出煤炭行業,先後投入5000多萬元興辦了一家體驗式茶場,年產茶葉6000公斤,年銷售收入700多萬元,其旗下的“萬龍松針”高端茶還入選中國名優名茶名錄。2015年竣工投產的格豐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型環保公司,銷售收入從當年100萬元、2016年的1000萬元到2017年3億元,快速實現“三級跳”。如今,環保產業已經成為助推萍鄉城市轉型的新引擎。目前,全市共有64家節能環保企業投產,2017年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22億元,利税14億元。

新餘市牢固樹立和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堅持以最嚴的標準加強生態保護。推進“保家行動”常態化。堅決把好項目准入關,從源頭上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在修復生態治環境的同時,新餘市大力發展旅遊這一朝陽產業,提出“打造全國一流的文化生態休閒旅遊勝地”和“將旅遊業打造成全市轉型升級的支柱產業”的戰略目標,適時出台了加快推進旅遊產業優化升級的意見和獎勵辦法等政策性文件。市財政安排了1000萬元旅遊發展資金,各縣區也相應設立專項資金。2015年,依國家5A級景區標準建成的現代休閒觀光農業博覽園——台灣蘭花博覽園開園;全國首個集超自然觀光、穴居體驗及洞穴養生的溶洞之都——中國洞都開業;亞洲最大亞熱帶植物園——新餘國家亞熱帶植物園納客……2018年,受在仙女湖錄製的央視七夕晚會強烈影響,新餘城市光旅遊和鄉村休閒旅遊旅遊蓬勃發展,旅遊業接待遊客和旅遊收入均增長22%,預計全年新餘旅遊及相關收入150億元,創外匯收入850萬美元,接待總人數1300萬人次,從業人員10萬人,逐步建成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旅遊產業體系。

(三)產學研合作發展模式

作為典型資源型城市的萍鄉、新餘非常缺乏人力資本,而人才的缺失也限制了技術的研發開拓,進而導致缺乏自主創新能力,技術水平低下造成資源利用效率低、污染嚴重,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都達不到一般發展指標。所以,萍鄉、新餘兩市在城市轉型升級中,深刻認識到要想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必須加快人力資本內流以及企業人才的培訓,所以產學研合作是其轉型的必經之路。

實現產學研合作,首先建立人力資本支撐體系,通過完善高等院校以及研究院的人才培養體制,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新型複合型人才。除了加強對人才的理論知識教育,更注重了對其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其次,建立企業技術支撐體系,通過加大對企業開發研究新技術的資金支持力度,鼓勵企業對相關方面的研究;同時注重了與國際合作,在吸引外來資金、外來技術的同時,注意與當地資源條件的有效結合,通過開展中小企業與大型國企的合作競爭,整合企業資源,使之轉型成更適合新技術開發利用的企業系統。再次,在實現產學研合作的同時,發揮好政府的引領導向功能。

萍鄉轉型以來,通過產學研合作,連續4屆8年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2013年被科技部列為“科技創新試點城市”。並與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14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簽訂合作協議、目前全市共有52家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上升為40.5%。安源管道實業有限公司是由萍鄉礦業集團安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星河實業有限公司合資設立的現代化企業,投資兩億元。該公司生產的鋼骨架塑料複合管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有全部知識產權,獲得45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項美國專利,被列入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項目和國家重點新產品,並且因其先進性被若為“管道製造業的一場革命。這種管道集鋼材與熱塑料兩種材料的優點於一身,克服了金屬管附壓不耐腐、純塑料管耐腐不時壓的缺點,具有防腐與環保等綜合性能,可廣泛應用於市政給水、燃氣、石油、化工和礦山等行業。安源管道公司目前在全國鋼骨架複合管行業綜合實力排名第二,擁有12條生產線,產品銷往除西藏以外的三十多個省市區,並出口歐美等10餘個國家。2017年生產Dn600型直管2000餘公里,主營業收入150億元。

位於新餘的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十分注重產學研之間的合作,2005年成立之初,除與上海交通大學、 南昌大學建成聯合實驗室和研究中心外,還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南昌航空學院、中國中材集團公司、北京京運通公司等單位組建起戰略聯盟,共同構築起光伏太陽能領域的產學研協作平台。2012年,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博士後研究工作站,2017年,建立了院士工作站,簽約中科院院士2人,擁有外籍專家和博士10人、國內光伏相關專業博士42人,高端研發人員共計120餘名。圍繞企業發展急需解決的重大關鍵技術難題,組織院士、博士及其團隊開展聯合攻關,在賽維LDK共同開展技術轉化工作,推動了賽維LDK的飛速成長。經過8年的快速發展,江西賽維LDK成長為世界第二大光伏製品生產商,2011年實現主營業收入6000億元,硅片產能世界第一。

在轉型過程中,萍鄉市、新餘市藉助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央企入贛”、“民企入贛”的東風,扶持壯大電瓷、陶瓷、鋼鐵深加工、裝備製造等傳統優勢產業,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機械製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萍鄉擦亮了“中國工業陶瓷之都”“中國電瓷之鄉”品牌。昔日“江南煤都”已經成功嬗變,成為今日之“贛西明珠”。新餘市是世界最大的鋰鹽生產基地和硅片生產基地,雖然近年來遭遇了世界光伏危機,但新能源之都的霸主地位仍不可撼動。

三、對我市產業升級的幾點啟示

(一)樹立工業強市理念不動搖,做大做強支柱產業。積極應對經濟新常態,立足當前、着眼長遠,堅持“工業強市”發展理念不動搖,大力推動新型工業化,以結構調整為主線,積極構建門類齊全、優勢突出的工業發展體系。集中優勢資源做大做強鋼鐵深加工產業,着眼高附加值產品,積極推動綠色發展,促進鋼鐵產業鏈向高端延伸,引進電工電氣設備及其它通用設備產品高端化企業,發展機械製造產業,建設區域性先進製造業基地;加快推進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化、集聚化建設,強化產能釋放,樹立發展優勢產業集羣的理念,拉延產業鏈和拉近產業羣,積極發展工業包裝、物流等配套產業;提高集約化和綠色化發展水平,促進新型建材產業轉型升級。轉變觀念,大力培育和發展複合金屬新材料、電子信息、以及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產業。

(二)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切實加大改革力度,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完善權責統一的行政審批工作機制,對行政許可事項實施分類管理、分類定權,形成管理規範的操作流程,搭建行政審批事項網絡運行平台,進一步提高行政審批效能,優化營商環境。堅持重大項目帶動戰略,深入研究國家宏觀政策,紮實做好項目謀劃儲備工作,積極爭取國家、省各類項目及資金的支持;不斷加大有效投入,緊盯重點項目,加快項目實施進度,充分發揮重點項目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夯實發展後勁。不斷優化投資環境,進一步完善招商政策、創新工作機制,堅持產業招商、專業招商、精準招商,強力推進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招園引制,力爭引進好項目、好產業、好機制,努力實現產業集羣的跨越式發展。不斷打破制度藩籬,持續深化財税體制改革,不折不扣落實好減税降費等各項惠企政策,真正發揮相關政策及財政資金對實體經濟的激勵槓桿作用。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優化金融環境、拓寬融資渠道,實施精準幫扶,切實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用工難等困難和問題,推動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三)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始終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構建技術和產業、平台和企業、資本和金融、制度和政策“四大創新”體系,為創新引擎加足動力。緊緊抓住創新驅動發展這一核心戰略,大力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各產業協調發展。鞏固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轉變農業的增長方式,積極培育休閒觀光、鄉村旅遊等新業態,走可持續農業發展的道路。調整工業結構,集中要素資源,聚焦“中高端”,大力推進“互聯網+製造”、“集約+循環”等模式,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和培育,爭取更多的園區成為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更好地發揮基地引領產業集聚發展、轉型升級的作用。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抓住產業轉移的有利機遇,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物流、商業、信息、金融、諮詢等知識與技術密集的生產性服務業。

(四)打造城市特色品牌,持續推進宜業宜居城市建設。積極打造綠色智慧等城市品牌,推動城市各類規劃與智慧城市規劃實現“多規合一”,實現城市智慧化管理和運行,讓市民更好共享指尖上的智慧生活。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以規劃建設生態綠色可循環的森林城市、堅持拆遷建綠、 建園添綠、沿路補綠、見縫插綠,把城市及周邊的山水林泉洞有機鏈接起來,打造獨具遼東特色的生態園林城市。全面加強“道德、文化、環境、制度”建設,力求做到城市規劃好、市容市貌好、生態保護好、社會秩序好、優質服務好、道德風尚好,實現本溪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健康有序全面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