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糧食生產、果業生產、畜牧生產、產業方面等工作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88K

2018年工作完成情況及2019年工作計劃

糧食生產、果業生產、畜牧生產、產業方面等工作總結

一、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一)以特色產業發展為重點,紮實推進農業現代化。糧食生產方面,及時下發品種佈局指導意見,加大綠色優質高效、病蟲害綜合防治、耕地地力提升等關鍵實用技術推廣力度,加快推進糧食功能區劃定,建立防災減災應對體系,全年糧食生產形勢平穩。預計全市糧食收穫面積510萬畝,總產165萬噸,其中夏糧收穫面積292.2萬畝,總產83.7萬噸;預計秋糧收穫面積222.7萬畝,總產79.4萬噸。全市建立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示範區26萬餘畝,建設旱作農業技術推廣示範區8.5萬畝,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160萬餘畝,病蟲害整體防效達到96%以上,挽回產量損失9.5萬噸。小麥良種覆蓋率達到97%以上,玉米良種覆蓋率達到100%。果業生產方面,完成蘋果園間伐6.7萬畝,蘋果建園9.5萬畝,拉技138.6萬畝,果實套袋184億隻,蘋果早中熟比例各提高3百分點。《“咸陽馬欄紅”蘋果標準綜合體》正式頒佈實施,漢字版商標已通過初審,舉辦“咸陽馬欄紅”蘋果推介會5場,目前,“咸陽馬欄紅”以品牌價值62.35億元,位居2018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榜第四位。畜牧生產方面,累計完成投資3346萬元,建成奶山羊養殖場38個,新增存欄奶山羊2.12萬隻,建成圈舍等基礎設施面積7.72萬平方米,購置各類設施設備125台套。全市劃定禁養區259個,禁養區面積1219平方公里,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1.5%,完成新建或升級改造28個規模養殖場,創建8個部省級標準化示範場。重大動物疾病免疫密度達100%,全市未發生非洲豬瘟疫情,禽畜生產穩定,肉蛋奶市場供應充足,價格平穩。預計2018年末全市存欄牛43萬頭,其中奶牛21萬頭,存欄豬175萬頭,存欄羊112萬隻,存欄家禽892萬隻,肉蛋奶總產92.9萬噸。蔬菜生產方面,大力發展設施蔬菜,增加精細菜和反季節蔬菜規模,打造建設以涇陽為主的南部高效設施農業區和以淳化為主的高山冷涼菜基地,積極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水肥一體化、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範及重大實用技術研究與集成應用,加強產銷對接,發展訂單式生產,全面提升蔬菜綜合生產能力。預計全年蔬菜種植面積128萬畝,產量363萬噸。茯茶產業方面,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合作建立茯茶研發中心,建立標準化生產線,促進茯茶標準化、清潔化生產。組織20餘家茯茶企業參加各類大型展會,預計茯茶產量0.31萬噸,產值3.4億元。

(二)以產業精準扶貧為重點,紮實做好脱貧攻堅工作。

因地制宜,錯位發展,積極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加快推進北部山區優質蘋果產業帶,旱腰帶地區葡萄、石榴等特色水果產業帶,南部灌區時令水果產業帶,奶山羊產業帶,優質設施蔬菜和冷涼蔬菜產業帶建設,今年以來,全市6.69萬户貧困户通過發展產業增收致富。全市建成或在建各類現代農業園區270個、千畝以上整鎮連片種植基地36個、規模化養殖基地(場)1200個、農業休閒觀光園30多個、光伏扶貧電站185處。全市參與產業扶貧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累計達884個,帶動貧困户34253户。啟動農村“三變”改革“千村試點村”100個,覆蓋貧困户35790户。積極開展“三年百市”品牌營銷宣傳推介活動。參與各類農產品展銷活動20餘場,舉辦“咸陽馬欄紅”“咸陽茯茶”等品牌推介活動8場。編髮《產業扶貧“菜單式”參考手冊》7萬餘本,累計開展產業技術幫扶或實用技術培訓70多萬人次。總結提煉益貧帶貧典型範例和模式61個,其中有7個範例和模式被省農業廳採用,倡導在全省推廣。

(三)以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紮實做好農村改革工作。一是實施“三變”改革千村試點行動。確定了100個村開展千村試點。截至11月底,累計完成清產核資100個村,完成成員身份界定100個村,完成股權量化71個村,成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100個村。二是持續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截止目前,全市累計流轉土地157.6萬畝,佔耕地總資源面積的26%。已經完成土地確權數據庫向農業部匯交。三是建立健全縣級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截至目前,全市11個縣市區已經建成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並投入使用。其中,三原縣、旬邑縣、涇陽縣、淳化縣、興平市、秦都區、武功縣、乾縣、禮泉縣設立了單獨的農村產權交易中心,長武縣、彬州市將農村產權交易業務在政務大廳設立窗口集中辦理。四是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範圍。9月底前已完成招標工作,9家保險機構中標,參與實施2018年政策性農業保險服務工作。全市11個縣市已與保險機構簽訂服務合同,各項保險服務工作有序進行。五是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證。截止目前,全市開展確權登記頒證行政村數量2388個,村民小組14429個;應開展確權工作的地塊面積604.29萬畝,實際確權面積593.7萬畝,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數量84.38萬份,完成確權登記頒證檔案歸檔數量73.80萬卷。

(四)以新型經營主體為重點,全面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積極培育新業態,開發新功能,推進農業與文化旅遊、養生保健產業融合發展。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6248家,認定家庭農場1535家,成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1017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212家,申報認定省級農業產業化明星企業7家。預計2018年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1000多億元,與農業總產值比1.9 :1。全市共建成國家級休閒農業示範縣1個、示範點3個、中國美麗休閒鄉村4個,省級休閒農業示範點5個,市級休閒農業示範點10個、明星村5個;發展壯大休閒農業經營主體966家,休閒農家895家,觀光園71個,解決1.7萬名農民就業,帶動9千多户農户從事休閒農業,從業人員年平均勞動報酬達3萬元。

(五)以強化監督管理為重點,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上報省廳無公害認證材料59份,已通過認證產品30個。全年按季度共組織開展市縣例行監測4次,送檢樣品1834個,前三季度綜合合格率達99.84%,第四季度結果正在檢測當中。配合部省開展例行監測4次,採樣911個,其中省級上半年採樣302個,合格率99.34%,下半年結果正在檢測當中。動物衞生監管以痕跡化管理為抓手,嚴格落實禽畜養殖場、屠宰場、獸藥生產經營場店、生鮮乳擠奶站官方獸醫包聯制度,市級累計檢查377場次,出具執法檢查文書200多張。

(六)以創新服務模式為重點,不斷增加農業科技貢獻份額。緊扣咸陽實際和廣大農民需求,紮實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業技術推廣活動,農業農村人才培養取得新進展。推薦發佈   157個農業主導品種,10項主推技術,評選農村科技進步獎11項,組織培訓基層農技人員360場次,人員3830人次,完成2200名初級職業農民、100名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和200名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培訓任務,學員信息已全部錄入職業農民監管系統庫,全年共認定中級職業農民693名,初級職業農民1507名,共舉辦各類短期普及性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班2231期,培訓25.1萬人次,開展各類產業扶貧技術培訓會176場(次)。

(七)以“一控兩減三基本”為重點,紮實做好農業生態保護工作。全市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490萬畝次,佔到糧食種植面積87.5%,化肥利用率38%;以“一噴三防”為主的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在糧食作用面積達310萬畝次,總體防效96%以上,有效降低了農藥使用量;採用人工和機械撿拾殘膜兩種方式,撿拾率達到40%以上;強化畜禽污染防治,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1.5%。

二、存在問題

一是糧食價格走低,種糧成本增加,造成種糧效益低下,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穩定糧食麪積有一定難度。二是農業生產規模化、組織化程度還不高,農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實力弱、加工轉化能力和市場拉動能力不強,拓展國內外市場能力弱。三是農業產業結構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大路貨多、高端產品少,農業品牌還不夠多、不夠亮,品牌影響力與現代農業發展還不相稱。四是畜禽糞污治理難度大。我市畜牧業養殖小規模和散養所佔比重大,部分養殖場條件簡陋,缺乏畜禽糞污處理設施,一些養殖場因歷史遺留原因已越來越不符合環境保護要求,加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資金投入不足,禁養區內養殖場户關停或搬遷需要資金多、難度大,進一步增加了畜禽糞便污染治理難度。五是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不健全。市縣鎮監管、檢測、執法機構不健全,專業監管檢測、執法力量薄弱,面對千家萬户的農業生產格局,監管工作實現全面覆蓋困難很大。

三、2019年工作計劃

發展思路: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統攬,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以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目標,以產業扶貧為抓手,以提升產業質量效益為主攻方向,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全面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市場導向、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效益優先,強化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紮實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形成“產地生態、產品綠色、產業融合、產出高效”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

預期目標:全年計劃播種糧食麪積512萬畝,產量159.5萬噸;水果面積400萬畝,產量470萬噸,其中蘋果面積300萬畝,產量370萬噸;播種蔬菜129萬畝,產量366萬噸;茯茶產量0.3萬噸;肉蛋奶總產100萬噸;農產品合格率達到97.2%以上。

圍繞上述思路和預期目標,2019年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調整結構,全面提升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水平。糧食:認真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各類糧食項目,不斷優化區域佈局和品種佈局,加快培育多抗、優質、高產品種,開展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旱作增產技術模式攻關,形成糧食高產示範體系,落實耕地地力提升、病蟲害綜合防治等關鍵增產技術措施,鼓勵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強化防災減災,全面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果業:按照“穩定規模、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思路,加快老園改造、新園建設步伐,全年計劃淘汰衰敗老果園5萬畝,改造鬱閉果園6萬畝,發展矮化栽培5萬畝,積極打造旱腰帶地區石榴、葡萄產業,實施果業品牌戰略,抓好品牌建設、包裝提升和市場推介,積極打造“咸陽馬欄紅”公用品牌,不斷提升品牌知名度、競爭力和影響力。畜牧業:按照“規模擴張,板塊推進,標準化養殖,良種化繁育、產業化發展”的思路,以奶業、肉牛肉羊和生豬為重點,以奶業轉型升級改造、健康養殖、糧改飼試點、奶山羊全產業鏈、正大扶貧等畜牧重點項目建設為依託,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動物衞生監督工作,爭取全市新增奶山羊存欄10萬隻。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2%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0%以上,確保人民羣眾的肉食品安全。蔬菜:優化蔬菜產業集羣,重點發展南部高效設施蔬萊和北部高山冷涼蔬菜,鼓勵發展優勢特色蔬菜,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新種植模式引進、示範、推廣力度,積極開展實用技術研究與集成應用,開展設施蔬菜標準化示範園和育苗點的創建,強化質量安全監管,加強品牌創建與市場開拓,促進蔬菜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全年計劃種植蔬菜129萬畝,產量366萬噸,其中設施蔬菜51萬畝,產量167萬噸。茯茶:強化規劃引領,加快新產品研發及品牌推廣,組織茯茶企業、茶產業民間組織和管理單位積極參加大型博覽會、推介會和展銷會,開展宣傳推介活動,提高咸陽茯茶知名度。    

(二)發起總攻,堅決奪取精準脱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對標短板弱項,狠抓關鍵環節,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紮實推進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脱貧攻堅深度融合,確保產業、項目都聚焦到貧困户上來,確保每個貧困户都有多項脱貧措施,為如期完成脱貧攻堅目標任務提供堅強支撐。

(三)挖掘特色,全力實施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培育工程。大力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創意農業、電子商務、農村服務業等新產業新業態,紮實推進生態觀光、特色果品觀光采摘、民俗體驗、紅色旅遊、森林康養等五大休閒農業產業帶建設,推動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紮實開展各類休閒農業示範創建活動,全面提升我市休閒農業供應能力和服務水平。

(四)創新驅動,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和果蔬貯藏百庫工程,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保鮮、儲藏、分級、包裝等初加工設施,推動初加工、精深加工、主食加工、綜合利用加工多元發展。加強政策引導,鼓勵大型企業向糧食、果品、畜產品、蔬菜等優勢產區聚集,建立特色原料基地,推廣產業聯盟模式,帶動農民發展種植業、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服務業。積極完善產地倉儲保鮮設施和一體化冷鏈物流體系,大力推行農超對接、農社對接、農校對接等直採直銷方式,促進加工、流通與消費對接,逐步形成現代農產品流通產業體系。

(六)多方聯動,全面提升農業質量安全水平。一是繼續深入開展三項創建工作。在目前安全縣創建的基礎上,組織其餘縣區開展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年內至少創建10個標準化鄉鎮站,11個產地準出示範基地。二是加大地標產品挖掘認證工作力度,制定出台地標認證工作補助機制,調動生產主體認證工作積極性。三是繼續按季度開展農產品例行監測工作。計劃全市定量檢測樣品1320個,速測樣品3萬個,為科學監管提供依據。四是加快推進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將檢測、認證、預警、評估、執法、追溯、標準等要素全部納入追溯平台管理,實現所有模塊全面應用,在所有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現代農業園區等生產經營主體生產銷售的產品上使用質量追溯“二維碼”;擴大食用農產品合格證使用範圍。引導規模生產經營主體積極使用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力爭實現質量追溯“二維碼”和合格證“雙覆蓋”。五是紮實開展專項整治。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圍繞薄弱環節、重點領域,針對非法添加、製假售假、私屠濫宰等突出問題,繼續開展農獸藥殘留、“瘦肉精”、獸用抗菌藥、生豬屠宰監管、生鮮乳質量安全等專項整治行動。

(七)強化培訓,持續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全面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農技體系建設、職業農民培育,組裝配套集成示範推廣實用技術15項;培訓農技人員3200名,農民實用技術培訓達到25萬人次,建設科技示範基地50個;培育2200名新型職業農民,認定不少於80%;產業脱貧貧困户每年產業技術指導服務不少於4次,全市產業脱貧户技術指導服務達到全覆蓋;穩步推進6個“兩地三方”試驗站和10個現代農業園區的示範引領作用,全面提升特色現代農業建設水平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撐。

(八)嚴守紅線,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全面落實“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目標,建立健全政府推動、市場化運作、多方參與的秸稈綜合利用體系;加大清潔能源改造力度,加大對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高畜禽糞污收貯、糞肥施用、沼氣生產、生物發電等補貼力度;紮實開展化肥農藥減量行動,推廣測土配肥、科學施肥,引導農民種植綠肥、積造農家肥、增施有機肥,推進化肥減量增效。推行統防統治、綠色防控、精準施藥,推廣高效低風險農藥和現代施藥機械,開展農藥廢棄物回收處置試點,努力減輕農藥使用產生的廢棄物污染。支持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植保“購買服務”,提高農藥利用率,努力實現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