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校德育教育實施方案精品多篇

欄目: 學校管理公文 / 發佈於: / 人氣:1.66W

學校德育教育實施方案精品多篇

學校德育教育實施方案 篇一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小德育工作指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市、縣《關於整體構建中國小德育體系的實施意見》的精神,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進一步加強德育工作,提升德育工作的水平,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逐步實現“德育管理制度化,德育目標層次化,德育內容系列化,德育途徑整體化,德育方法科學化,德育評價規範化”。

一、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的指導思想

以黨的__大和____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以人為本,遵循學校德育工作規律和青少年學生成長成才規律,適應社會發展要求,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把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基本素質教育貫穿始終,使德育縱向銜接、橫向貫通、螺旋上升,不斷提高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更好地促進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我校構建的德育體系包括德育管理體系、德育目標體系、德育內容體系、德育途徑體系、德育方法體系、德育評價體系等要素。

二、整體構建和完善德育管理體系

德育管理是依據黨和國家有關要求,按照學生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組織和協調德育的組織與組織、組織與德育工作者之間的關係,使德育組織保持良好的機能狀態,使德育工作者具有良好的精神狀態,以保證增強德育實效,完成德育任務,實現德育目標。它是整個德育工作的指揮和保證系統,具有協調、組織、實施和評價的功能。

我校德育管理體系包括領導體制、規章制度、隊伍建設、德育網絡建設、德育環境創設、德育督導檢查等項內容。

健全德育體系領導體制。堅持和完善黨組織領導、校長負責、齊抓共管的全員德育工作機制,把全員德育工作擺到學校工作的首位;加強對全員德育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全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以校長、黨支部書記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以政教主任、班主任為骨幹,全體教職工為主體,整合學生、家長和社區各方面的力量,努力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促進學校全員德育工作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德育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組員:

2、優化德育工作隊伍

建設好四支工作隊伍:班主任隊伍、學科隊伍、學生幹部隊伍、家長隊伍。

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方法靈活”的班主任隊伍: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幹,承擔着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重任。是學生樹立人生理想的引導者,思想成長的培育者,心理健康的呵護者,全面發展的指導者。實現班主任專業化發展,正是保證班主任工作質量的有效途徑。(1)重視班主任的學習和培訓工作。組織班主任參加崗位培訓,組織開展班主任工作論壇活動,推選優秀班主任參與上級舉辦的班主任培訓活動,切實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心理素質和實踐能力。(2)規範班主任的管理和考核制度。繼續實施《班主任工作考核細則》,着重對師德表現、常規指導、班務履行、教育成果等方面進行考評並與年度評優評先的相結合,積極調動廣大班主任工作的熱情,充分發揮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3)開展德育科研,提升德育實踐能力。以“德育報”為載體,每週推薦好的文章供老師們閲讀、品評,並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進行反思,經常撰寫教育隨筆,不斷提高素質和管理能力,不斷改進自己的教育工作。(4)以中隊活動記錄依託,強化班級常規工作的落實。(對學校做出突出貢獻的老師的獎勵)

關注學科教師隊伍,營建全員育人氛圍:A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知識、培養品質的主渠道。全體教師要把握住主渠道的作用,充分挖掘各學科教材中的思想性,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承擔起教書育人的作用。通過課堂教學的滲透,營造積極向上的人文氣息,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教育和薰陶,真正形成人人關注德育,事事滲透德育,時時加強德育的良好氛圍。要求每一位教師在自己的教學計劃中將教學內容和德育內容有機整合,做到“四有”,即:在計劃中有安排,在備課中有顯示,在講課中有體現,在效果上有收穫。在課堂實踐中完成教師“育人”的根本職責,從而推進學校的德育工作向縱深發展。B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心理諮詢師”培訓,提升教師教育素養。

加強學生幹部隊伍建設,發揮自主管理作用。

A:做好班幹部的選拔培養工作。各班主任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加強對小助手能力的培養,進一步明確小助手職責,規範小助手言行,讓更多的學生走上自主管理的崗位,鍛鍊了學生的管理能力。B:各班推薦優秀學生幹部充實校紅領巾督察崗,發揮學生在維護校風校紀中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多方面努力建設一支德才兼備、品學兼優、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學生幹部隊伍。政教處也定期對他們進行教育培訓,培養他們律己律人、自主發展的能力。政教處還對校警隊員值日情況加強了考核,考核結果與班級考核掛鈎。為真正把優秀隊員培養好、使用好,真正發揮其模範帶頭作用,

加強家長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學校、年段、班級家長委員會,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家校聯繫卡等形式同學生家長建立經常聯繫,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識,吸收家長參加學校的計劃制定、過程管理、評價考核,真正參與學校的全程化管理。努力建設一支熱心家庭教育工作、熱心服務和參與學校管理,具有較高文化教育素養的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家長委員會隊伍。

3、完善德育工作規章制度

進一步完善德育工作制度,包括《德育工作領導小組例會制度》、《德育活動制度》等。

4、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全員育人”網絡

進一步鞏固以學校教育為中心、家庭教育為基點、社會教育為依託的三位一體的德育管理網絡,強化其德育功能,進一步凸現全員德育特色。健全和落實班主任家訪制度,進一步辦好家長學校,不斷提高家長素質,推進家庭教育工作。充分發揮社區教育的作用,主動加強與派出所、共建單位、社區等聯繫,通報學校德育體系建設情況,共商學生教育對策。發揮法制校長、校外輔導員的作用,建好社會實踐基地。

5、德育環境建設

(1)建立德育社會實踐基地:鼎鑫花園、博彙集團、馬橋敬老院等單位是我校的共建單位,也是我校學生德育社會實踐基地。

(2)確立校標、校訓、校歌、校風,以正確的理念引領思想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建立各種課外活動小組。

三、整體構建和完善德育目標體系

德育目標是黨和國家對青少年在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法紀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所應達到的規格要求,是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一)總體目標

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增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教育學生理解、認同和擁護國家政治制度,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導學生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和實踐要求,養成良好政治素質、道德品質、法治意識和行為習慣,形成積極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和全面發展,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學段目標

國小低年級

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初步瞭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和有關祖國的知識,保護環境,愛惜資源,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習慣,形成自信向上、誠實勇敢、有責任心等良好品質。

國小中高年級

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瞭解家鄉發展變化和國家歷史常識,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黨的光榮革命傳統,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規範和文明禮貌,初步形成規則意識和民主法治觀念,養成良好生活和行為習慣,具備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形成誠實守信、友愛寬容、自尊自律、樂觀向上等良好品質。

四、整體構建和完善德育內容體系

(一)理想信念教育。開展____、____思想學習教育,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教育,引導學生深入學習____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領會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加強中國歷史特別是近現代史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中國夢主題宣傳教育、時事政策教育,引導學生深入瞭解中國革命史、中國共產黨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繼承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深刻領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培養學生對黨的政治認同、情感認同、價值認同,不斷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鬥的信念和信心。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落實到中國小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各環節,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國情教育、國家安全教育、民族團結教育、法治教育、誠信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等,引導學生牢牢把握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為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自覺遵守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公民層面的價值準則,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教育,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弘揚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引導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精神內涵,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四)生態文明教育。加強節約教育和環境保護教育,開展大氣、土地、水、糧食等資源的基本國情教育,幫助學生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開展節糧節水節電教育活動,推動實行垃圾分類,倡導綠色消費,引導學生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發展理念,養成勤儉節約、低碳環保、自覺勞動的生活習慣,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心理健康教育。開展認識自我、尊重生命、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適、升學擇業、人生規劃以及適應社會生活等方面教育,引導學生增強調控心理、自主自助、應對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五、整體構建和完善德育途徑體系

(一)課程育人

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將中國小德育內容細化落實到各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中,融入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

嚴格落實德育課程。按照義務教育、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標準,上好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課,落實課時,不得減少課時或挪作它用。

要圍繞課程目標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挖掘課程思想內涵,充分利用時政媒體資源,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發展學生道德認知,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

發揮其它課程德育功能。要根據不同年級和不同課程特點,充分挖掘各門課程藴含的德育資源,將德育內容有機融入到各門課程教學中。

語文、歷史、地理等課要利用課程中語言文字、傳統文化、歷史地理常識等豐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

數學、科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課要加強對學生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探究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樹立勇於創新、求真求實的思想品質。

音樂、體育、美術、藝術等課要加強對學生審美情趣、健康體魄、意志品質、人文素養和生活方式的培養。

外語課要加強對學生國際視野、國際理解和綜合人文素養的培養。

綜合實踐活動課要加強對學生生活技能、勞動習慣、動手實踐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

用好地方和學校課程。要結合地方自然地理特點、民族特色、傳統文化以及重大歷史事件、歷史名人等,因地制宜開發地方和學校德育課程,引導學生了解家鄉的歷史文化、自然環境、人口狀況和發展成就,培養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感情,樹立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的意識。

統籌安排地方和學校課程,開展法治教育、廉潔教育、反邪教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環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勞動教育、毒品預防教育、影視教育等專題教育。

(二)文化育人

要依據學校辦學理念,結合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因地制宜開展校園文化建設,使校園秩序良好、環境優美,校園文化積極向上、格調高雅,提高校園文明水平,讓校園處處成為育人場所。

優化校園環境。學校校園建築、設施、佈置、景色要安全健康、温馨舒適,使校園內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體現教育的引導和薰陶。

學校要有升國旗的旗台和旗杆。建好共青團、少先隊活動室。積極建設校史陳列室、圖書館(室)、廣播室、學校標誌性景觀。

學校、教室要在明顯位置張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中國小生守則(20XX年修訂)》。教室正前上方有國旗標識。

要充分利用板報、櫥窗、走廊、牆壁、地面等進行文化建設,可懸掛革命領袖、科學家、英雄模範等傑出人物的畫像和格言,展示學生自己創作的作品或進行主題創作。

營造文化氛圍。凝練學校辦學理念,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形成引導全校師生共同進步的精神力量。

鼓勵設計符合教育規律、體現學校特點和辦學理念的校徽、校訓、校規、校歌、校旗等並進行教育展示。

創建校報、校刊進行宣傳教育。可設計體現學校文化特色的校服。

建設班級文化,鼓勵學生自主設計班名、班訓、班歌、班徽、班級口號等,增強班級凝聚力。

推進書香班級、書香校園建設,向學生推薦閲讀書目,調動學生閲讀積極性。提倡國小生每天課外閲讀至少半小時、中學生每天課外閲讀至少1小時。

建設網絡文化。積極建設校園綠色網絡,開發網絡德育資源,搭建信箱、微信羣、釘釘羣等網上宣傳交流平台,通過網絡開展主題班(隊)會、家校互動等活動,引導學生合理使用網絡,避免沉溺網絡遊戲,遠離有害信息,防止網絡沉迷和傷害,提升網絡素養,打造清朗的校園網絡文化。

(三)活動育人

要精心設計、組織開展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力強的教育活動,以鮮明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力量激勵學生,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開展節日紀念日活動。利用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中華傳統節日以及二十四節氣,開展介紹節日曆史淵源、精神內涵、文化習俗等校園文化活動,增強傳統節日的體驗感和文化感。

利用植樹節、勞動節、青年節、兒童節、教師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慶日集中開展愛黨愛國、民族團結、熱愛勞動、尊師重教、愛護環境等主題教育。

利用學雷鋒紀念日、中國共產黨建黨紀念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烈士紀念日、國家公祭日等重要紀念日,以及地球日、環境日、健康日、國家安全教育日、禁毒日、航天日、航海日等主題日,設計開展相關主題教育。

開展儀式教育活動。儀式教育活動要體現莊嚴神聖,發揮思想政治引領和道德價值引領作用,創新方式方法,與學校特色和學生個性展示相結合。

嚴格中國小升掛國旗制度。除寒暑假和雙休日外,應當每日升掛國旗。除假期外,每週一及重大節會活動要舉行升旗儀式,奏唱國歌,開展向國旗敬禮、國旗下宣誓、國旗下講話等活動。

入團、入隊要舉行儀式活動。

舉辦入學儀式、畢業儀式、成人儀式等有特殊意義的儀式活動。

開展校園節(會)活動。舉辦豐富多彩、寓教於樂的校園節(會)活動,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充實學生校園生活,磨練學生意志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學校每學年至少舉辦一次科技節、藝術節、運動會、讀書會。可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和學生實際,自主開發校園節(會)活動,做好活動方案和應急預案。

開展團、隊活動。加強學校團委對學生會組織、學生社團的指導管理。明確中學團委對國中少先隊工作的領導職責,健全國中團隊銜接機制。確保少先隊活動時間,國小1年級至國中2年級每週安排1課時。

發揮學生會作用,完善學生社團工作管理制度,建立體育、藝術、科普、環保、志願服務等各類學生社團。學校要創造條件為學生社團提供經費、場地、活動時間等方面保障。

要結合各學科課程教學內容及辦學特色,充分利用課後時間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文娛、體育等社團活動,創新學生課後服務途徑。

(四)實踐育人

要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緊密結合,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每學年至少安排一週時間,開展有益於學生身心發展的實踐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開展各類主題實踐。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設施、公共機構、企事業單位、各類校外活動場所、專題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等資源,開展不同主題的實踐活動。

利用歷史博物館、文物展覽館、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地等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利用革命紀念地、烈士陵園(墓)等開展革命傳統教育。

利用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等開展法治教育。

利用展覽館、美術館、音樂廳等開展文化藝術教育。

利用科技類館室、科研機構、高新技術企業設施等開展科普教育。

利用軍事博物館、國防設施等開展國防教育。

利用環境保護和節約能源展覽館、污水處理企業等開展環境保護教育。

利用交通隊、消防隊、地震台等開展安全教育。

利用養老院、兒童福利機構、殘疾人康復機構等社區機構等開展關愛老人、孤兒、殘疾人教育。

利用體育科研院所、心理服務機構、兒童保健機構等開展健康教育。

加強勞動實踐。在學校日常運行中滲透勞動教育,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園衞生保潔、綠化美化,普及校園種植。

將校外勞動納入學校的教育教學計劃,國小、國中、高中每個學段都要安排一定時間的農業生產、工業體驗、商業和服務業實習等勞動實踐。

教育引導學生參與洗衣服、倒垃圾、做飯、洗碗、拖地、整理房間等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組織研學旅行。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促進研學旅行與學校課程、德育體驗、實踐鍛鍊有機融合,利用好研學實踐基地,有針對性地開展自然類、歷史類、地理類、科技類、人文類、體驗類等多種類型的研學旅行活動。

要考慮國小、國中、高中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能力,安排適合學生年齡特徵的研學旅行。

要規範研學旅行組織管理,制定研學旅行工作規程,做到“活動有方案,行前有備案,應急有預案”,明確學校、家長、學生的責任和權利。

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要廣泛開展與學生年齡、智力相適應的志願服務活動。

發揮本校團組織、少先隊組織的作用,抓好學生志願服務的具體組織、實施、考核評估等工作。

做好學生志願服務認定記錄,建立學生志願服務記錄檔案,加強學生志願服務先進典型宣傳。

(五)管理育人

要積極推進學校治理現代化,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將中國小德育工作的要求貫穿於學校管理制度的每一個細節之中。

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校規校紀,健全學校管理制度,規範學校治理行為,形成全體師生廣泛認同和自覺遵守的制度規範。

制定班級民主管理制度,形成學生自我教育、民主管理的班級管理模式。

制定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健全應急處置預案,建立早期預警、事中處理及事後干預等機制。

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學校周邊綜合治理機制,對社會上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的不法行為依法嚴肅懲處。

明確崗位責任。建立實現全員育人的具體制度,明確學校各個崗位教職員工的育人責任,規範教職工言行,提高全員育人的自覺性。

班主任要全面瞭解學生,加強班集體管理,強化集體教育,建設良好班風,通過多種形式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聯繫。各學科教師要主動配合班主任,共同做好班級德育工作。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育、宣傳師德標兵、教學骨幹和優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等先進典型,引導教師爭做“四有”好教師。

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註冊、年度考核、職務(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獎勵的首要標準。

細化學生行為規範。落實《中國小生守則(20XX年修訂)》,鼓勵結合實際制訂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引導學生熟知學習生活中的基本行為規範,踐行每一項要求。

關愛特殊羣體。要加強對經濟困難家庭子女、單親家庭子女、學習困難學生、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農村留守兒童等羣體的教育關愛,完善學校聯繫關愛機制,及時關注其心理健康狀況,積極開展心理輔導,提供情感關懷,引導學生心理、人格積極健康發展

(六)協同育人

要積極爭取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和支持學校德育工作,引導家長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營造積極向上的良好社會氛圍。

加強家庭教育指導。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機制,統籌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家長開放日、家長接待日等各種家校溝通渠道,豐富學校指導服務內容,及時瞭解、溝通和反饋學生思想狀況和行為表現,認真聽取家長對學校的意見和建議,促進家長了解學校辦學理念、教育教學改進措施,幫助家長提高家教水平。

構建社會共育機制。要主動聯繫本地宣傳、綜治、公安、司法、民政、文化、共青團、婦聯、關工委、衞計委等部門、組織,注重發揮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領導幹部、專家學者以及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範的作用,建立多方聯動機制,搭建社會育人平台,實現社會資源共享共建,淨化學生成長環境,助力廣大中國小生健康成長。

六、整體構建和完善德育評價體系

德育評價,是評價者依據一定的德育目標及評價標準,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正確的途徑,多方面收集事實材料,對德育工作及其效果作出價值判斷的過程。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德育評價體系。

德育評價體系包括:

1、班主任評價體系

(1)班主任考核制度:修訂和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實施細則,調動班主任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性,提高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規範化、制度化。

(2)班主任表彰獎勵制度:建立和完善班主任獎勵制度,鼓勵教師從事班主任工作,樹立一批“優秀班主任”的典型,大力宣傳優秀班主任的先進事蹟,定期對優秀班主任進行表彰獎勵。學校在職稱評定、年度考核、先進評選等方面向優秀班主任傾斜,使班主任工作成為廣大教師踴躍擔當的光榮而重要的崗位。

2、班級評價體系:

(1)先進班集體考核制度:修訂和完善先進班集體考核實施細則,把每一個班級建設成為井然有序、團結向上、勤奮好學的優秀班集體。

(2)特色班集體評選制度:根據學校的常規管理項目,每個學期、每個班級選擇一個項目,制定研究課題,建設學期班級發展特色。

(3)優秀班集體評選制度:根據《馬橋實驗國小班主任考核細則》,每學期表彰一批優秀班集體。

3、學生評價體系:

(1)構建學生髮展性評價的模式:“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主評、家長助評、社區參評”

(2)搭建學生髮展性評價的實踐載體:依託主題月教育活動的開展,建立“好少年”年評選制度。

(3)完善學生髮展性評價的操作策略:設立《成長的足跡》,開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報告單”。

4、家長評價體系:

以激勵家長促進學校全員育人工作的有效進行。每學期定期表彰書香家庭,優秀家長,最關心孩子的家長,最支持學校工作的家長等形式,學校定期邀請家長到校參加活動(如:處室工作部署會議、教學開放日、主題班隊會、學校運動會、班級評優等),與孩子共同成長,讓家長感受孩子的進步,從而進一步促進全員育人工作的有效進行。

七、加強整體構建學校德育工作體系的研究

整體構建學校德育工作體系的科學性、政策性很強,有其自身規律性,要組織力量深入研究。學校組織骨幹德育教師制定課題研究計劃,加大對德育熱點、難點問題的研究,加強校際交流、積極參加各類德育研究活動,開闊視野,拓展思路,為增強學校德育工作體系的系統性、前瞻性和創造性提供理論支持和決策依據。結合學校課程改革,積極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把“德育體系建設”列為重要研究課題,開發校本德育資源。注重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並進,學術研究與經驗傳播同行,不斷提高德育研究質量與水平。

希望各處室、全體班主任、教職員工結合本處室、崗位具體情況,認真實施本方案,並在具體實施中不斷豐富我校德育體系的內涵,優化實施方案,切實推進我校德育體系建構的實踐與研究行為走向深入、取得實效。

學校德育教育實施方案 篇二

為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對中國小德育工作的指導,切實將黨和國家關於中國小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細落小落實,着力構建方向正確、內容完善、學段銜接、載體豐富、常態開展的德育工作體系,促進我縣德育工作專業化、規範化、實效化,努力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結合我縣教育工作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____思想,以“立德樹人”為指針,以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為根本,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為重點,以落實《中國小德育工作指南》為抓手,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堅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不斷完善中國小德育工作長效機制,進一步提高全縣中國小德育工作水平,傾力打造“尚美健行大德玉鄉”德育品牌,構建學校德育工作新常態,為鎮平教育高質量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為大美鎮平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二、德育目標

(一)總體目標

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增強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教育學生理解、認同和擁護國家政治制度,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導學生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和實踐要求,養成良好政治素質、道德品質、法治意識和行為習慣,形成積極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質,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和全面發展,為學生一生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

(二)具體目標

3、國中學段: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認同中華文化,繼承革命傳統,弘揚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會規範和道德規範,樹立規則意識、法治觀念,培養公民意識,掌握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途徑和方法,養成熱愛勞動、自主自立、意志堅強的生活態度,形成尊重他人、樂於助人、善於合作、勇於創新等良好品質。

國中階段行為習慣養成

思想情感:瞭解黨史國情,增強國家安全意識,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傳統美德,關心時事政治。

文明禮儀:體諒父母辛苦,主動與父母溝通;與人交往熱情大方得體,平等寬容,尊重他人隱私。

遵紀守法:自覺遵守、維護社會道德規範、公共秩序和法規;愛護公共設施;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守時守信;文明上網。

學習求知:學會學習,講究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不斷提高學習效率;有興趣特長;樂於實踐,嘗試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做到學用結合。

生活衞生:合理飲食,科學安排作息,注意勞逸結合;穿戴整潔、得體;保持居住環境整潔;能夠管理好個人生活,掌握基本的勞動、生活技能。

健康安全:客觀認識自己,懂得接納、欣賞他人;形成自主鍛鍊身體的習慣,掌握一定的體育技能;重視安全防範;拒絕煙酒,遠離毒品。

勤儉環保:消費適度,生活不攀比;節約資源,綠色出行;愛護公共財物,維護環境衞生;具有綠色、健康、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志願服務:勇於擔當,具有主人翁精神和良好勞動習慣;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學會誠實勞動;主動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

三、實施途徑及活動內容

目標是方向,落實見行動。為了促進和推動學校德育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教體局按照《中國小德育工作指南》的相關要求,制定以下六方面實施途徑,各學校要認真組織落實,保證做到“四有”,即:有時間(德育活動主要放在每天下午延長時間,嚴禁上文化課);有地點(利用學校教室、功能室、少年宮、實踐基地等);有安排(選好主題、制定活動方案和課程表);有人教(學校教師或教師志願者),確保“規定動作”做到位,“自選動作”有特色,切實把德育工作落細落小落實。

(一)課程育人: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將中國小德育內容細化落實到各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中,融入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

1、認真落實德育課程。各學校按照義務教育、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標準,上好《道德與法治》和《思想政治》課,開齊開足體音美課程,不得減少或挪作它用;教師要聯繫實際設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發展學生道德認知,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縣教體局和中心學校定期不定期對教師教案、教學及學生上課情況進行檢查。同時還要充分發揮其它課程的德育功能,學科考試中適當設置一定的德育試題和考分,檢測學科中德育的運用情況。

2、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要按照教育部印發《中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加強對學生生活技能、勞動習慣、動手實踐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在課時安排上,國小一至二年級,平均每週不少於1課時;國小三至六年級和國中,平均每週不少於2課時;高中要執行課程方案相關要求,完成規定學分。

3、開展國學經典進課堂。各學校要把國學經典誦讀工作納入到常規教學管理中,優化“儒學養正,兵學相佑,道法自然,文化浸潤”課程結構,做到進課堂、進課表、進教案、進考卷,引導學生利用晨讀、午讀的時間進行經典誦讀,更好體現傳統文化“良好行為規範,高雅審美情趣,質樸道德操守,深邃哲學思想”的教學目標。學校要經常舉辦教師經典誦讀課比賽活動,縣教體局每年舉辦一次中國小教師經典誦讀課比賽活動。

4、開設書法寫字課。各學校要按照教育部《中國小書法教育指導綱要》開設專題書法課,着重培養學生硬筆書寫能力,指導學生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範、端正、整潔,提高書寫速度。三年級開始過渡到硬筆軟筆兼學。要足額保證書法課課時,組織學生學好練好書法。學校定期舉行學生優秀作業展覽及教師、學生書法比賽活動。

5、用好地方和學校課程。縣教研室、各級學校要結合地方自然地理特點、民族特色、傳統文化以及重大歷史事件、歷史名人等,開展縣情教育、法治教育、廉潔教育、反邪教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環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勞動教育、毒品預防教育、影視教育等,因地制宜開發地方和學校德育課程,編寫地方讀本,並開展相關教育活動。

(二)文化育人:要依據學校辦學理念,結合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因地制宜開展校園文化建設,使校園秩序良好,環境優美,校園文化積極向上,格調高雅,提高校園文明水平,營造校園育人環境。

1、優化校園環境。一是學校校園建築、設施、佈置、景色要安全健康、温馨舒適,使校園內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體現教育的引導和薰陶。二是學校要有升國旗的旗台和旗杆。建好共青團、少先隊活動室。積極建設校史陳列室、圖書室、廣播室、學校標誌性景觀。三是學校、教室要在明顯位置佈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及20XX年修訂版《中國小生守則》。教室正前上方有國旗標識。四是要充分利用板報、櫥窗、走廊、牆壁、地面等進行文化建設,可懸掛革命領袖、科學家、英雄模範等傑出人物的畫像和格言,展示學生自己創作的作品或進行主題創作。

2、營造文化氛圍。一是凝練學校辦學理念,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形成引導全校師生共同進步的精神力量。二是鼓勵設計符合教育規律、體現學校特點和辦學理念的校徽、校訓、校規、校歌、校旗等並進行教育展示。三是課間、飯後時間要播放經典音樂、經典歌曲和紅色歌曲。

3、利用校報、校刊進行道德宣傳教育。學校根據實際條件創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報、校刊,刊發學生文章、讀後感和教師作品。

4、建設班級文化。鼓勵學生自主設計班名、班訓、班歌、班徽、班級口號等,增強班級凝聚力。

5、深化“文明校園”創建。深化市縣級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實施動態管理。繼續開展“文明校園”“文明教師”“文明學生”評選活動,推動校園文化育人及學校特色品牌建設。

6、倡導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建設校園綠色網絡,搭建校園網站、論壇、信箱、博客、微信羣、QQ羣等網上宣傳交流平台,開發網絡德育資源,引導學生、家長合理使用網絡,遠離有害信息,防止網絡沉迷和傷害,提升網絡素養,打造清朗的校園網絡文化。

(三)活動育人:要精心設計、組織開展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力強的教育活動,以鮮明正確的價值導向引導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力量激勵學生,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1、開展節日紀念日活動。一是利用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中華傳統節日以及二十四節氣,開展介紹節日曆史淵源、精神內涵、文化習俗等校園文化活動,增強傳統節日的體驗感和文化感。二是利用植樹節、勞動節、青年節、兒童節、教師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慶日集中開展愛黨愛國、民族團結、熱愛勞動、尊師重教、愛護環境等主題教育。三是利用學雷鋒紀念日、中國共產黨建黨紀念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烈士紀念日、國家公祭日等重要紀念日,以及地球日、環境日、健康日、國家安全教育日、禁毒日、航天日、航海日等主題日,設計開展相關主題教育。

2、開展儀式感強烈的教育活動。一是嚴格中國小校升降國旗制度。除寒暑假和雙休日外,應當每日升掛國旗。除假期外,每週一及重大節會活動要舉行升旗儀式,奏唱國歌,開展向國旗敬禮、國旗下宣誓、國旗下講話等活動。二是按照相關規定,認真開展共青團員入團和少先隊員入隊儀式,增強學生的先進意識和團隊歸屬感。三是自今年秋期開始,全縣各中國小校開學初要舉辦拜師禮,學期末要舉辦謝師禮活動,活動必須邀請學生家長參與,讓學生接受感恩教育,讓家長自覺尊師重教。四是各中國小校要結合辦學特色和學生實際,舉辦豐富多彩、寓教於樂、健康安全的校園節(會)活動,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充實學生校園生活,磨練學生意志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3、開展團委、少先隊活動。加強學校團委對學生會組織、學生社團的指導管理。明確中學團委對國中少先隊工作的領導職責,健全國中團隊銜接機制。確保少先隊活動時間,國小1年級至國中2年級每週安排1課時。

4、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社團活動。各中國小校要結合學科教學內容、辦學特色和學生情趣愛好等,積極籌建體育、棋類、藝術、科普、環保、發明、製作、志願服務等各類學生社團。要求各社團每週至少開展一次活動。各學校要完善學生社團工作管理制度,要為學生社團活動健康順利開展提供經費、場地、時間等方面的保障,讓社團活動成為張揚學生個性、培養興趣愛好、啟迪智體潛能、激發學習熱情、凝聚團隊意識、吸納優秀學生參與的主渠道和主陣地。

5、開展傳統文化“五個一”進校園活動。一是在教師及教師志願者的指導下,每週按照各學段推薦書目全員閲讀一篇經典文章;二是每週學唱一首經典歌曲;三是每週會背誦一首中華好詩詞;四是每週開展一次以《道德經》為主要內容的國學經典學生書法練習;五是每週開展一次不同德育主題的演講活動。上述活動時間主要放在中國小校學習日下午延長時段(第四節),各中國小校要針對活動排出課程表並認真組織實施。各中心學校要跟蹤督查,確保各項活動紮實開展,早見成效。

6、開展激情跑操和韻律操活動。各中國小校要利用大課間時間,廣泛開展激情跑操和韻律操的教授工作。通過兩操活動的引導,把師生潛在的熱情激發出來,以激情跑操帶動激情課堂,力爭把每所學校建成激情燃燒的校園。

7、開展遠足活動。今後每年秋季和春季,全縣中國小都要各舉行一次遠足活動,鍛鍊學生體魄,磨練學生意志。遠足活動要求學生全員參加,學校制定安全預案,教師必須全程參與。每次遠足保證高中30公里,國中20公里,國小10公里。

8、開展學生勵志教育“三大步”活動。全縣所有國小三年級以上的學生每天必須兩讀勵志信(認知)、填寫成長記錄(反思)、自我評價(行動),這“三大步”教育是學生認識自我、堅定目標,產生持續學習動力的有效方法。各高中尤其要把“三大步”勵志教育作為學生徳育的主要內容,抓緊抓實抓好抓出成效,形成常態。

(四)實踐育人:要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緊密結合,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每學年至少安排一週時間,開展有益於學生身心發展的實踐活動,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開展各類主題實踐。一是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烈士故居、烈士陵園(墓)等各類校外活動場所和社會實踐基地等資源,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實踐活動;二是利用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等開展法治教育;三是利用科技類展館(室)、美術展、高新企業、聯歡晚會等開展文化藝術科普教育;四是利用環境保護和節約能源展覽館、污水處理企業等開展環境保護教育。五是利用交通、消防、水利、氣象等部門開展安全教育;六是利用敬老院、兒童福利機構、殘疾人康復機構等社區機構等開展關愛老人、孤兒、殘疾人教育;七是利用醫院、心理服務機構、兒童保健機構等開展健康教育。

2、加強勞動實踐。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校園衞生保潔、綠化美化,普及校園種植等日常勞動。教育引導學生參與洗衣服、倒垃圾、做飯、洗碗、拖地、整理房間等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要將校外勞動納入學校的教育教學計劃,國小、國中、高中每個學段都要安排一定時間的農業生產、工業體驗、商業和服務業實習等勞動實踐。

3、組織研學旅行。根據教育部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國小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要根據國小、國中、高中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能力,安排適合學生年齡特徵的研學旅行。要規範研學旅行組織管理,制定研學旅行工作規程,做到“活動有方案,行前有備案,應急有預案”,明確學校、家長、學生的責任和權利。

4、開展學雷鋒志願服務。要廣泛開展與學生年齡、智力相適應的志願服務活動。發揮本校團組織、少先隊組織的作用,抓好學生志願服務的具體組織、實施、考核評估等工作。做好學生志願服務認定記錄,建立學生志願服務記錄檔案,加強學生志願服務先進典型宣傳。

(五)管理育人:要積極推進學校治理現代化,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將中國小德育工作的要求貫穿於學校管理制度的每一個細節之中。

1、完善管理制度。一是制定校規校紀,健全學校管理制度,規範學校治理行為,形成全體師生廣泛認同和自覺遵守的制度規範。二是制定班級民主管理制度,形成學生自我教育、民主管理的班級管理模式。三是制定防治學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健全應急處置預案,建立早期預警、事中處理及事後干預等機制。四是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學校周邊綜合治理機制,對社會上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的不法行為依法嚴肅懲處。

2、明確崗位職責。建立實現全員育人的具體制度,明確學校各個崗位教職員工的育人責任,規範教職工言行,提高全員育人的自覺性。班主任要全面瞭解學生,加強班集體管理,強化集體教育,建設良好班風,通過多種形式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聯繫。各學科教師要主動配合班主任,共同做好班級德育工作。

3、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各學校要積極培育、宣傳師德標兵、教學骨幹和優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等先進典型,引導教師爭做“四有”好老師。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並把教師、教師志願者參與德育工作的表現情況納入教師資格註冊、年度考核、職務晉升、職稱評審、選撥聘用、評優獎勵的主要標準。

4、細化學生行為規範。嚴格落實《中國小生守則》,鼓勵結合實際制訂中、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行為習慣,培養學生的自立、自理能力。

5、關愛特殊羣體。要加強對經濟困難家庭子女、單親家庭子女、學習困難學生、進城務工經商人員隨遷子女、農村留守兒童等羣體的教育關愛,完善學校聯繫關愛機制,及時關注其心理健康狀況,積極開展心理輔導,提供情感關懷,引導學生心理、人格積極健康發展。

(六)協同育人:要積極爭取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和支持學校德育工作,引導家長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營造積極向上的良好社會氛圍。

1、加強家庭教育指導。一是開展家校聯誼活動。各學校要暢通家校溝通渠道,以班級為單位,廣泛建立家校聯誼會,每月至少開展1次以上的家校聯誼活動,一方面豐富學校指導服務內容,及時瞭解、溝通和反饋學生思想狀況及行為表現,認真聽取家長對學校的意見和建議,促進家長了解學校辦學理念、教育教學改進措施,幫助家長提高家教水平。另一方面聘請家長志願服務者,參與護送學生、伴讀陪餐、整理寢室等學校管理和服務事項,引導家長配合學校做好學生教育工作。二是開展優秀家長評選活動,每學期各學校要評選“最美家長”並進行廣泛宣傳,力爭獲得最廣泛的社會支持。

2、構建社會共育機制。在全縣中國小開展“三拒絕(拒絕零花錢,拒絕零食,拒絕家長無序接送)”活動,倡導學生不亂花錢、不吃零食,倡導家長在校門口200米或適當距離以外的地方有序接送。學校要主動聯繫本地綜治、公安、交通、城管、市場、衞生等部門及社會各界關心關注學校教育的人士,建立多方聯動機制,搭建社會育人平台,實現社會資源共享共建,淨化學生成長環境,助力廣大中國小生健康成長。

四、有關要求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中心校長是各鄉鎮(街道)德育工作的主要責任人,每年要與教體局簽訂德育工作目標責任書,負責對轄區學校德育工作進行指導、督促和考評。各中國小校要成立德育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德育處,自上而下形成德育工作網絡。中國小校校長作為學校第一責任人,做到三個“親自”,即親自擬定德育規劃方案、親自參與每一項活動的開展、親自彙報由各級組織的考評檢查;主抓德育工作的副職具體落實,發揮好德育機構在德育管理、研究、指導方面的職能。要把德育工作納入學校議事日程,依據各學段德育目標要求,研究制定本校抓好落實的方法措施,確保工作成效。

(二)強化隊伍,倡導奉獻。抓好班主任隊伍建設,努力造就一支“講奉獻、素質優、業務精”的德育工作者隊伍。探索推行教師志願者無償服務制度,並給予體制內教師志願者在幹部選聘、評先評優,晉級晉職等方面政治待遇,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參與的積極性。

(三)加強研究,拓寬培訓。各學校要強化對本校德育骨幹的指導培訓工作,適時組織學習觀摩活動,借鑑先進經驗和方法,加強德育工作實踐。進一步加強對德育工作的研究,創新德育工作方法,增強德育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實效性。從本學期起,縣教體局將對校長、德育副校長、德育教師分層次多渠道進行培訓,逐步提升德育工作者人文素養、師德修養、德育理論水平、實際工作能力和德育研究能力。

(四)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全縣各鄉鎮(街道)完小、中心國小、國中及各高中要及時蒐集整理本單位德育活動素材,明確專人編印《徳育工作簡報》,分別由各鄉鎮(街道)中心校(小規模學校及教學點直接將本單位德育活動素材報中心校)、各高中彙編後報縣德育中心。定期評選和倡樹各學段德育名師、名班主任,倡樹德育精品課堂和德育活動樣板,發揮示範引領作用。鼓勵各學校積極在省、市、縣新聞媒體、刊物上發表文章,加強德育宣傳力度,營造良好德育氛圍。

(五)嚴格督導,雙向考評。完善德育工作評價體系和激勵體系,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雙向考評制度。一是制定出台《鎮平縣中國小德育工作評估獎懲辦法(試行)》,每學期結束之前,要在學校自評、中心校考評的基礎上進行縣級評估,縣級評估結果作為對中心學校德育工作排名的依據並計入教體局年度目標考評。二是完善教師、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方案,把教師參加德育社團活動作為績效考評、晉級、評先的主要依據,把學生德育素質記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切實增強學校及廣大師生參與德育的主動性和穩固性。

學校德育教育實施方案 篇三

XX市XX路街道中心國小,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依託“潤玉教育”特色德育品牌,培養“如玉少年”。以玉的“五德”即仁、智、勇、潔、義對應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修德啟智、益美求真”的好少年,創新生命潛能,不斷完成生命的飛躍與升化。

以“玉”為引,育才成珍

學校始建於1998年,佔地45畝,現有4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300餘人,專任教師120人。目前招生半徑輻射周圍9公里,轄15個自然村。學校雖地處農村,但全力打造更高品位、更優質量的新型現代化學校。20XX年,在上級支持下,學校投資400萬元新建了一座面積2886平方米、配套設施齊全的高標準的教學樓。在校西新徵地十餘畝,投資200餘萬元先後建設了餐廳、伙房、運動場地及廁所等項目。20XX年,投資100多萬元實施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工程,使學校面貌煥然一新。20XX年,投資900萬元建成新的教學樓。20XX年投資300餘萬元建設了高標準塑膠操場。目前,學校擁有高標準的微機室、創客教室、美術室、音樂室、舞蹈室等,成為XX市首批擁有高標準教學配置、高品位教學理念、高效益教學質量的農村國小。

學校雖然地處農村,但伴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與發展,不再是閉塞的生存環境、落後的文化、自封的生活方式、簡單的教育模式,隨着農村面貌的改善,生活的富裕,眼界的開闊以及電子媒介的普及,學生的情況趨向多元化。

學校針對時代特點,深入挖掘文化基因,學校前身叫“玉皇國小”,寓意着學校裏的每一名學生,就像一塊天然的玉石,需要工匠們發揮創造力,經過精心雕琢,方可成形,成為玉中珍品——玉皇。同時,“玉石”自身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成長和演化。

依託學校自身文化基因,創立了“琢玉成器,育才成珍”的辦學理念,構建起“一切為了學生成長,一切為了教師成功”的育人目標,明確了“培養如玉少年,雕琢修玉名師”的“玉文化”工作體系,琢玉成器,靈動生命本色。

以“玉”為魂,修德潤心

學校教育理念:謙謙君子温潤如玉,琢玉成器,育才成珍。

解讀:“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琢、磨通常是指玉石成形的過程,用來比喻人的才能和品行修養如器物的製作過程一樣,要時時修正,不斷學習和反思,在不斷艱苦的磨練中最終達到至善境界,湧現出越來越多的社會有用之才。

學校育人目標:一切為了學生成長,一切為了教師成功

一、一切為了學生的成才——培養如玉少年

(1)璞玉階段:辨玉先辨石。關注學生差異,揚長避短,因材施教。

(2)琢玉階段:比德如玉。以玉的“五德”即仁、義、智、勇、潔對應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3)美玉階段:雕琢復雕琢,片玉萬兩金。在反覆打磨中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與綜合素質。

二、一切為了教師的成功——從匠人到大師

教師修養內容

(1)師德:修身如玉,以玉潤德

(2)師能:循玉啟智,獨具匠心

(3)師藝:一專多能,風格迥異

七支隊伍建設

(1)班主任——班級“琢玉”育人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2)學科教師——基於知識與素養並重的課堂教學打磨

(3)教研組長——提升個體與羣體的科研創新能力

(4)級部主任——獨特的管理方法與高效執行力

(5)老教師——以“結對子”發揮“傳幫帶”作用

(6)青年教師——在創新與超越中注入教育活力

(7)名師——從職業到專業到專家型教師的轉變與提升

以“玉”為本,精雕細琢

開發“以玉為本”的特色課程。課程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載體,是辦學思想和育人目標的具體體現。結合“如玉少年”的特質,學校重點從德育、智育、藝體、科技、勞動五個方面創新性地構建富有特色的課程體系。

01以德為先:四葉草德育“潤玉”活動課程

(1)紅色潤責課程——愛國主義和傳統文化教育

紅色引領:紅色代表熱情,以愛國、傳統節日活動等為載體,重在文化育人。

學校地處XX市玉皇頂上,是掖縣玉皇頂起義的舊址。學校因地制宜,以XX市烈士陵園為校外德育實踐基地,開啟了一系列紅色德育實踐活動。學校先後開展了百名黨員教師講黨史活動、四史聯講活動、清明節、烈士紀念日、全國公祭日等都組織學生參加“網上祭英烈”活動,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每年七一、國慶節等節慶日都組織開展“永遠跟黨走”“唱響國歌“祖國在我心中”等主題活動,激勵學生愛黨愛國愛隊、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春節、端午、重陽、中秋等傳統節日,組織學生寫春聯、包粽子、等主題活動,讓學生接受傳統文化教育。

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也是培養如玉少年的重要載體。書法社團學生屏氣凝神,力透紙背,於筆墨之中傳承千年文化,養成端方君子;蟬繞畫社團將XX市地標和歷史通過線條的裁剪,將歷史風韻融入現代繪畫,感受歲月變遷;舞蹈和音樂劇社團將XX民俗與音樂碰撞,感受現代氣息中XX人的煙火生活;機器人社團立足未來,打造科技夢想;跳繩、踢毽社團輕舞飛揚,活力無限。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讓如玉少年,既傳承歷史又創新發展,既凝高潔玉色,又鍛錚錚玉骨。

(2)綠色潤心課程——家校聯繫和健康成長教育

綠色成長:綠色代表健康,以典禮、家校合作活動等為載體,重在活動育人。

學校建立三級家委會,形成家長委員會工作制度化,家長有序參與學校管理監督工作,履行家庭教育監護責任,強化家校交流互動,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學校定期組織學校開放日活動、家長進課堂、家教經驗分享會等活動,改進家校溝通、家教諮詢方式;通過全國家校共育試點校線上學習、家教知識講座等手段,教授家長家教知識;通過建立班級家長qq羣,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繫,共同關注學生成長;學校還通過開展“幼小銜接”“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建隊節”“入隊儀式”等主題教育,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3)黃色潤體課程——熱愛勞動和綜合實踐教育

黃色底線:黃色代表活潑,以德育、學科學習活動等為載體,重在課程育人。

學校圍繞“多彩勞動實踐,涵養道德品性”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提升了學生家務勞動、學校勞動、社會勞動的實踐能力。根據活動要求,各級部積極製作勞動方面的公眾號,有效宣傳學校的工作,同時也引發了家長對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認同與支持。每年的寒暑假,我們都組織開展“四葉草”勞動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感,實現知行統一。並讓學生走進自然,開闊學生視野、提高綜合素質,定期組織學生到實踐基地進行勞動實踐活動。學校堅持挖掘農村資源優勢,還打造了鮮明的“科技教育”德育教育理念。老師們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進行研究,積極參與科技節、科普周,全國科技創新大賽、科學調查體驗活動。

(4)藍色潤行課程——行為規範和公共道德教育

藍色基石:藍色代表寬廣,以守則、一日常規學習活動等為載體,重在管理育人。

每天晨會,學生背誦《城小如玉少年文明宣言》,一天學習從此開啟。開學伊始,學生執拜師禮,老師回禮。學習日常,遇見師長,男生執躬身禮,女生執合身禮;學生之間執謙讓禮,上下課行鞠躬禮。另外,升旗禮儀、活動禮儀、就餐禮儀、路隊禮儀等在《如玉少年文明宣言》中都一一明確,每位學生恪守禮儀,期待成為如圭如璧的温潤君子。

每週的班隊活動課,我們注重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每年3月,我們定為“學雷鋒,文明禮貌月”,對學生集中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每年9月,學校少先隊大隊部組織開展“好習慣,我知道;好習慣,我能行;好習慣,伴我成長”活動。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我校學生的文明行為習慣逐步得到培養。學校利用晨會、班隊活動、主題教育等契機,積極開展遵紀守法教育和公共文明道德教育。如9月份開展了“學守則,懂規範,爭做遵紀守法好少年”主題簽名、“常規大比武”等活動。學校少先隊成立紅領巾文明監督崗,對學生的遵紀守法進行監督檢查,每週評選“優勝班級”。

02學科見長:“琢玉”智慧課程

圍繞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構建具有中華智慧的學科課程,以知行統一、學思結合的方式,促進學生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的提升。

(1)優化國家課程:以語文、數學、英語等國家課程中與如玉少年的品德、能力、素養等相關的學習內容為專題項目,如語文的書寫、閲讀、寫作;數學的口算心算、思維訓練等;英語的歌曲、情境表演等。以年級為階段反覆雕琢、循環上升,以良好的學科核心素養對應美玉品質的提升。

(2)延伸地方課程:整合地方資源,參觀XX石材、XX大理石雕刻廠,與XX玉雕大師共同開發地方課程等,開展有地方特色的玉文化綜合實踐活動。

(3)開發校本課程:一是開發與玉相關的校本課程,即蒐集與玉相關的經典名言、詩歌、散文、文章等,整理玉文化成語、玉文化詩集、編寫《少兒識玉》校本教材,開發玉雕課程,設置專用教室組織實施;二是開發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多樣化課程,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個性特長,不埋沒任何一個有天才特質的孩子,培養有個性特質和發展潛質的新時代少年。

03藝體均衡:新六藝“煉玉”素養課程

“新六藝”解讀:《周禮》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禮樂是核心;在此基礎上,我們確立的當代少年兒童必備的六種核心素養能力,稱為“新六藝”,內容為:唱、舞、美、劇、練、賽。

(1)唱:通過合唱、班班唱等提高學生音樂感受力

(2)舞:通過創編與演繹兒童舞蹈提高學生的表現力

(3)美:通過線描畫、書法等培養學生欣賞與表達美的能力

(4)劇:通過創編課本劇、情景劇等提高學生感受與表演能力

(5)練:通過田徑、籃球、足球等訓練過程進行意志力的教育

(6)賽:通過各級比賽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合作能力

學校堅持“以師資的特色建設,推學校藝體特色”的藝教工作思路,以“新六藝”文化的藝術教育為抓手,切實加強學校的藝體均衡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和整體素質。

學校始終堅持立足課堂,在保證開足藝體課的基礎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開拓藝術教學的研究性空間,實施有效教學策略,提升教學質量。如音樂學科如何運用“體驗式教學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美術學科如何藉助“電子白板”等現代化的教學工具輔助教學、體育學科如何利用KDL教學模式增加學生鍛鍊的強度、如何制定科學合理的藝體課堂教學目標等方面都進行了研究,並在課堂上初步取得成效。

聘請專家,加強社團訓練,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藝體特長。為了擴大、加強和鞏固學生的課堂知識,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學校大力開闢了課外藝體教育活動,聘請專家來校指導上課,使課堂教學得以延伸和補充。學校組建了各藝術社團,如合唱、舞蹈、課本劇、線描禪繞畫、陶藝、攝影、書法、籃球、足球、田徑等。學生們利用課餘時間,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到自己的小樂園,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使他們的技能得到了鍛鍊,情感得到了陶冶,特長得到了展示。

為進一步強化藝體教育育人功能,學校組織開展了全校藝術素質測評、體質測試運動會。通過“學、練、賽”一系列的測評測試,進一步瞭解掌握了學生藝體素養髮展狀況,為切實改進藝體教學,提高藝體教育的育人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提供了有力保障。

04科技創新——“磨玉”創新課程

科技人才觀:培養古今融合、中西貫通、傳承與創新並行的如玉少年。實踐途徑:從普及到特長,變特長為特色。

(1)創意課程:重在思維創新。引導學生全員參與,深入觀察與發現生活現象,形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模式。

(2)創作課程:重在實踐創新。在觀察基礎上大膽想象,形成思維創新,並能動手製作成品。學校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提供學生與科學家親密接觸的機會,形成“手腦心”三者合一的創作實踐課程。

(3)創客課程:重在技術創新。學校形成“人人講創新、處處有創新、時時在創新”的氛圍,引導每個學生參與機器人等課程的製作與研發。

學校以科學的眼光謀發展,牢固樹立“以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理念,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以科技教育為切入點,提升德育工作成效。每年舉行科技節,開展“三四五”活動。即班級完成“三個一”:一期科技板報,一次科技主題班會,辦一期科技作品展覽;學生完成“四個一”:講一位科學家的故事,讀一本科技書,做一件科技作品,畫一張科技小報;學校開展“五個一”:舉辦一次科幻徵文競賽、一次科技展覽、一屆科技成果展覽會、表彰一批“小發明家”、評選一批科技明星班級,營造了科技氛圍,提升了學生創新能力。先後有4000多人次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全國科學調查體驗活動等比賽中獲獎,學校先後被授予“全國科技教育示範學校”、“全國十佳科技創新學校”、“全國科學調查體驗活動優秀示範學校”、“XX省科普示範校”等90多項榮譽稱號。

05勞動教育——“修玉”實踐課程

(1)家庭:家務勞動天天做,讓勞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2)學校:以耕正行,以讀潤心。班班有塊實驗田,班班都有勞動課,人人蔘與勞動綜合實踐活動。

(3)社會:以“我是社會小公民”等為題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性勞動實踐活動,出力出汗出智慧。

學校實施勞動教育重點是引導全體學生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同學們通過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鍊意志,最終達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裏的事情幫着做,集體和公益的事情搶着做”,培養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國小低年級(1-2年級)學生重點圍繞勞動意識的啟蒙,學習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勞動樂趣,知道人人都要勞動;國小中高年級(3-5年級)學生重點圍繞勞動習慣養成,做好個人衞生,主動分擔家務,適當參加校內外公益勞動,學會與他人合作勞動,體會到勞動光榮,讓學生初步養成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的品質和職業意識。根據年級教育目標,學校針對不同類型學生特點,主要做好以下勞動教育內容:一是開展勞動教育動員大會。利用升旗活動、班會分別進行學校、年級、班級的勞動周啟動儀式,全體師生了解勞動在新時代的意義;二是編制學期學年勞動教育教學計劃、勞動周實施方案和評價方案,落實勞動教育的各項要求;三是建立各年級學生勞動清單制度,對學生的基本勞動知識和技能提出基本任務,定期完成;四是建立健全校園勞動值日製度,學校裏教室清潔、衞生保潔、桌椅修理、花卉綠地養護等校內勞動,儘可能安排給相應年級、班級學生完成。我校具備餐廳炊事勞動條件,定期安排學生進行洗菜、擇菜、製作、分餐等體驗勞動;五是支持學生深入城鄉社區、福利院和公共場所等參加志願服務,開展公益勞動、職業體驗勞動,參與社區治理。時刻踐行“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偉大號召。

以“玉”為形,潤玉無聲

一、創設“以玉為形”的教育環境

把“修德啟智、益美求真”的教育追求轉化為可見、可觀、可思、可行的教育環境。

1、物質環境——美玉校園雕琢美玉少年

(1)山水意境,玉意入園

學校建玉皇園、玉峯園分列南院東西兩側,玉峯園中建假山,名玉士山,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象徵男子意志堅定,不動如山;玉皇園中建水榭涼亭,名玉黛亭,綠水結綠玉,白波生白圭。象徵女子亭亭玉立,冰清玉潤。每年新生入學,會在這裏行拜師禮,男生雙手垂放,女生兩手交疊,躬身行禮。行禮完畢,師生誦讀:臨江之畔,璞石無光,千年磨礪,温潤有方。讓學生明白,他們這塊璞玉,只有經過玉匠的雕琢打磨,才會顯露光華。

(2)文化連廊,採珠擷玉

沿玉峯園西壁從南到北聯通教學樓四樓走廊為學校傳統文化連廊,從經典的皮影、馬勺、門神、旗袍、虎頭鞋,到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連廊讓校園文化烙上傳統文化的符號,注入傳統文化的基因,讓師生置身其中,自覺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中的良金美玉,讓中華美德、人文精神等在學生生命中紮根,在學生靈魂深處“安家”,把傳統文化的精髓,內化於學生之心,外顯於學生之行。

(3)歷史迴廊,金玉本質

走過傳統文化連廊,沿東壁折返至黨員活動室,是學校百年曆史迴廊。學校地處XX市玉皇頂上,這裏是玉皇頂起義的舊址,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從玉皇頂起義的領導人鄭耀南烈士,到標誌XX人民生活的朱橋大集、東海神廟,再到玉皇國小歷年來湧現的優秀兒童、傑出少年,最後到教學樓後科技引領廊,XX百年曆史發展的縮影在迴廊中一一展現,既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一代英烈,又有金昭玉粹、芝蘭之姿的如玉少年,百年前XX人民有擔當,百年後XX少年更自強。

2、精神環境——琢玉環境夯實琢玉理念

(1)辦學目標:環境優美、校風優良、特色彰顯、質量一流。

(2)辦學理念:以人為本、以德治校、和諧共生、科學發展。

(3)發展願景:讓農村孩子享受一流的教育。

(4)校訓校風:明理、誠信、厚德、博學;文明、創新、務實、和諧。

(5)教風學風:敬業、奉獻、嚴謹、善誘;樂學、刻苦、活潑、善思。

二、打造“潤玉無聲”的教師隊伍

1、修師德:修身如玉,以玉潤德

師心如紅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初心如明月,亮如燈塔,堅定信仰。學校教師以玉潤德,做無私奉獻的如玉君子,他們中有骨折之後,拄着雙枴上課的老師;有身患重病,仍奮鬥在一線的老師;有正式退休,義無反顧聽從學校召喚的老師;有產假未完,離開嗷嗷待哺的孩子重返講台的老師……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青年教師積極報名參加新時代文明實踐教育志願服務隊,踴躍參與全民檢測、12週歲學生新冠疫苗接種志願服務以及我為羣眾辦實事活動。在教師節青年教師積極向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學校教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奮勇開拓,衝鋒在前。為了琢玉成器,他們先鍛造出自己的鋼筋鐵骨,金相玉質。

2、強師能:循玉啟智,獨具匠心

啟動“五級培養模式”,制定分層培養方案,幫助每位教師找準自己的位置,制定適合自己的成長目標,全校教師抱團成長。一是強化領導班子建設,學校班子成員重視自身建設,處處率先垂範,除出色完成自身管理和教學雙重工作外,還能站在課程改革最前沿,引領全校教師投入教育教學。二是強化黨員幹部建設,倡導黨員積極投身教育教學改革,做課堂改革的先鋒,教科研的先鋒,敬崗愛業的模範,發揮黨員幹部示範引領作用外,還帶動各學科進行教育教學課題研究。

3、提師藝:一專多能,風格迥異

學校成立了骨幹教師隊伍,助力青年教師成長。每週三是學校一個特別的日子,相約週三,是骨幹教師和青年教師之間的美麗約定。這一天以骨幹教師為引領的“蜘者讀書社團”“紫薇花開——小語工作室”“青衿致遠青年團”,都會伴隨夕陽開啟活動序幕。在這些團隊活動中,骨幹教師引領青年教師關注讀書成長,交流學科教學,碰撞思維火花。經過幾年風雨無阻地精心幫助和培養,青年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先後有2名教師獲“XX市教壇新秀”稱號,28名教師獲“XX市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在20XX年XX市教學大比武比賽中,23名教師衝入決賽,有5人獲XX市級優質課,1人獲省級示範課。

三、創建“以玉為標”的評價方法

1、對學生的評價

(1)評價目標

發現每個孩子的興趣,發展每個孩子的特長,發掘每個孩子的潛能。結合各年級學生特點,分六個階段的從低到高進行評價:

青玉——墨玉——碧玉——黃玉——白玉——紅玉

(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天才少年)

(2)評價內容

以玉的品質對應學生的素養進行評價。

色澤:從思想品德的知與行制定具體評價標準。

質地:從學期、學期學科學習情況制定具體評價標準。

雕工:以特長髮展的數量、級部、成果等制定評價標準。

通透度:從生活與社會實踐中提取具體的評價指標。

無裂紋:從家校兩個空間制定學生良好習慣養成及不良行為習慣的糾正。

(3)評價方法

以年級、班級為單位分別發動組織,將學生髮展過程分階段記錄在成長記錄袋中,激勵學生達標及爭標。

2、對教師的評價

(1)“如玉教師”評選及標準:每兩年評選一次,教師節頒獎。

(2)首席班主任評選及標準:每兩年評選一次,教師節頒獎。

(3)優秀教研組長評選及標準:每學年評選一次,計入教師評價。

(4)“感動人物”評選及標準:從學生、教師、家長、後勤人員中選撥,每三年評選一次,傳播事蹟,新年舉行專題頒獎活動。

(5)“創新人物”評選及標準:分班主任、教師、管理者三個層次進行評選,以獎品或獎金等形式大力表揚。

琢“玉”成器,競秀爭輝

學校地處玉皇頂舊址,有豐厚的紅色文化底藴,學校開展“紅色基因融血脈,紅色精神代代傳”一系列活動,激勵黨員教師和少先隊員在復興路上只爭朝夕、砥礪奮進;英雄雖然卸甲,但他們的紅色基因,會融入少先隊員的血脈,英雄的紅色精神會不斷賡續,代代相傳。

在培養“如玉少年”的路上,每一位城小人都是行走者、實踐者、感悟者、思考者,以“玉”為引、以“玉”為形、以“玉”為魂、以“玉”為標,琢“玉”成器,靈動生命本色。

學校德育教育實施方案 篇四

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我校立足校園、家園、田園、社園,着力加強學生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勞動習慣。

實施背景

(一)整合定位

《中國小德育工作指南》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引導學生樂於探究,熱愛生活。而勞動教育課程目標則融合了德育工作的目標內容,教育學生熱愛勞動,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二)校情分析

充分挖掘“自主”教育文化內涵,由自主學習延展到自主管理、自主活動、自主家庭等多領域,既豐厚了自主教育底藴,也為勞動教育開展奠定了基礎。

(三)學情分析

多年來,我校推行小組治班,學生自主認領班級事務、合作參與班級管理、校園勞動崗位體驗,增強了自主勞動意識,形成人人蔘與勞動的良好氛圍。

工作目標

勞動教育課程標準指出,國小階段的課程目標着重於培養學生的技術學習興趣、基本技能及基本操作規範,形成良好勞動習慣。根據這一目標,確立了我校勞動課程育人總目標。

結合一至五年級學生年段特點、興趣愛好和生活經驗,制訂梯次化年段勞動教育目標。

實施路徑

立足“四園勞動”,依託課程化建設,從管理、內容、活動三方面,推進勞動教育深入實施。

(一)加強課程管理

將勞動教育課程與綜合實踐、班會課有機整合,確保每週一節課。舉辦主題教育勞動周,開展活動體驗和勞動成果展示。

(二)優化課程內容

開展勞動調研,將學生喜歡的、有研究價值的勞動資源納入課程內容,幫助學生在真動手、真感動、真創造中實現有温度有故事的自然生長。

(三)構建課程項目

依託“校園勞動”課程,優化自主勞動能力

小組治班的開展,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勞動意識。但如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精細化勞動、創造性勞動能力,成為我校“校園勞動”的新要求。

為此,我校設立“我愛學習、美化教室、美化校園、小小管理員、DTY創意製作”五個板塊,探索校園勞動教育實施。同時,將校園勞動與班級管理、學科教學、習慣養成等有效整合,培養學生勞動習慣。

2、依託“家園勞動”課程,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我校約67%的學生為外來務工子女,家長工作繁忙,學生獨自居家時間相對較多。這些都對學生勞動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培養學生勞動觀念,提升勞動能力,形成勞動習慣勢在必行。

結合學生年段特點,挖掘家庭勞動的興趣點,圍繞美食系列、日常技能系列、美化家庭系列、中外小點四個系列,設置多樣化的勞動課程套餐。倡導學生制定“個人勞動計劃書”,踐行“每日家庭勞動作業、假期閒暇勞動作業”,將家務勞動做成常態,提升家庭責任感。

3、依託“田園勞動”課程,強化勞動探究能力

學校周邊3公里處為裏口山,以“山青、水秀、果美”聞名,是學校研學基地。我校學生多居住於周邊社區,很少接觸田園勞動。為此,我校開設“田園勞動”課程,低中年級側重於親子“收穫類”勞作,高年級側重於“種植模式”研究,實現在行走中勞動,在體驗中育人。

(四)依託“社園勞動”課程,昇華志願服務意識

學校周邊有兩個對口社區(__社區、__社區),學校與他們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

結合精緻社區建設理念,聚焦“校社合作勞動、社區環境保護、社區美化行動”三個維度,加強校社勞動共建。

校社合作勞動:依託節日文化、“社區小課堂”,開展校社勞動互動,拓寬學生視野。

社區環保行動:通過“走近身邊的勞動者”,邀請社區勞動者走進課堂,講述職業艱辛,培育勞動精神,成立“社區家庭環保志願小隊”,助力温馨小區建設。

社區美化行動:組織黨員教師、學生及家長志願者,為社區牆壁、配電箱等進行美化,打造優美宜居環境,提升社會責任擔當。

評價保障

(一)加強專業引領培訓。依託齊魯名校長工作室,充分發揮名師引領效能,提高教師勞動研究力。

(二)健全動態評價機制。一是增值性評價。完善“每週—每月—每學期”評價模式,加強全程評價。二是表現性評價,研製《小主人勞動存摺》,設立勞動清單,關注學生勞動實際表現,培養學生勞動習慣。

學校德育教育實施方案 篇五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歸根結底就是立德樹人。學校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因此,“立德樹人”是實施融生德育的根本立足點,是解決好“培養什麼樣的人”的根本遵循。

校情學情

__市__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校風優良,學風紮實,在“守護成長,靜待花開”的辦學理念指引下,努力實現“預見快樂、預見美麗、預見幸福”辦學願景。學校認識到,當前“目標宏大化、內容知識化、載體形式化、評價標籤化”的德育不可能深度融入學生的生命成長過程。而學生成長是生命碰撞昇華的過程,學校德育應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把維護生命健康發育和成長所必須的精神、品德等生命元素融入其中,為生命機體注入足夠的精神活力和正面能量。

基於以上認識,學校把德育定位為追求精神元素對生命代謝、生長髮育、健康成長的參與效果,提出了“基於生命,雙核驅動,三化三感”的“融生”德育構想。“基於生命”是把生命成長元素融入教育教學各個環節,以生命成長元素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支撐點和落腳點,是融生德育的視角指向;“雙核”是“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兩個核心元素,是融生德育的價值追求;“三化”是指“情感社會化、道德生活化、形態智慧化”,是融生德育追求的文化生態;“三感”是“儀式感、浸潤感、體驗感”三個效能要素,是融生德育追求的德育形態。

融生德育,力求讓德育元素融進學生生存領地,融合學生生活經歷,融入學生生命成長。融生德育就是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讓德育元素紮根於學生心底,根植於學生骨髓,內化於學生血液。

工作目標

(一)樹立守護生命的德育工作理念。

學校將通過“生命教育”課題引領,幫助全體教師樹立“全方位守護生命成長,把生命成長元素融入教育教學”的育人理念。

(二)打造接軌生命的德育工作模式。

立足生命教育課題,打造以“一體兩翼、五位一體”為德育架構,全域、全員、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模式。

(三)探索多元並舉的德育實施路徑。

立足“家庭、學校、自我”三個育人方位和“自然、智慧、精神”多個生命維度,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多元並舉,探索有效的德育實施路徑。

(四)形成自主成長的德育綠色生態。

着力培養“自尊自愛、自主自律、自強自立”的生命品格,着眼於學科關鍵能力和生命必備品格兩個層面,鍛造學生核心素養,形成“自主成長”的校園綠色育人生態。

實施路徑

(一)構建融生德育理論體系。

1、文獻研究,尋找融生德育理論支撐。

結合生命教育課題研究,採用項目和主題整合的方法,通過研討會等形式,分學科組織教師對國內外生命教育研究現狀相關文獻進行系統性的分析歸納,釐清生命教育概念、內容和層次等方面的現有成果,尋找融生德育的理論支撐。

2、梳理歸納,建構融生德育理論體系。

學校定期組織融生德育研討會,對融生德育相關理論進行校本化研討和梳理,形成融生德育的校本化理論體系,指導融生德育課程體系構建。

(二)搭建融生德育實施平台。

學校以“一體兩翼、五位一體”的德育架構為指導,堅持以融生德育為主體,以課程建設和課堂革命為兩翼,融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勞動實踐、傳統文化、家庭教育為一體,搭建全域、全員、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實施平台。

1、把“課堂革命”作為融生德育主要陣地。

學校堅持“融生德育主戰場在課堂”的原則,把核心素養養成、健全人格形成與課堂教學全程化、同步化,着力尋求融生德育在課堂的實施途徑,深入挖掘學科課程中藴含的德育資源,精心設計課堂學習形式,寓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引導於教學過程,傳導主流意識形態,傳承正面精神能量。

學校課堂革命以“顛覆性重構”為基調,以“德育先行”“深度學習”為目標,打造以“愛國主義元素、傳統文化元素、心理健康元素、熱愛勞動元素”為核心支點的課堂教學形態。學校對全體教師進行“基於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和“大概念統攝、問題清單引領的教育教學”的培訓講座,整合三維目標、德育課程一體化、核心素養、信息化教學以及大概念教學等概念,努力構建基於生命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大力推進“課堂革命”,使學校融生德育品牌發揮強大的覆蓋、驅動和輻射功能。

2、以“校本課程”作為融生德育重要載體。

學校從基礎學科、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勞動實踐四個領域,進行融生德育校本課程體系構建,以“維生素”課程羣和“活動類”課程羣為融生德育實施的重要載體。

一是“維生素”課程羣。德育説教難以滲透到生命成長過程,正如人體所吸收的“維生素”多來自於常見食物一樣,我們根據人類已經發現的多種人體發育成長所必需的“維生素”,分期分批從國家教材中提煉整合《學會説話》《遊戲規則》等維生素B課程、《英模人物》等維生素C課程、《良知與良行》《穿越與超越》等維生素D課程,創設形成“維生素”課程羣。

二是“活動類”課程羣。着眼勞動實踐,開發設計“七館課程”“讀書課程”“影視課程”“社會課程”,着力打造“情感社會化、道德生活化、形態智慧化”的融生德育形態,使德育具備更加走心的滲透力。依託演播大廳、多功能廳、校園電視台和勞動教育基地以及校內黨建文化長廊,逐步建立包括誦讀、機器人、書畫、心藝、戲曲、健身、盆景在內的“七館課程”;借鑑央視《朗讀者》新穎的節目形式和創新的話語形態設立《朗讀者》欄目,依託電視台和演播大廳,以“培養閲讀習慣、昇華人格靈魂”為核心理念,精心打造校園版的“讀書課程”;根據學段和學生年齡特點,為學生量身打造德育微視頻,鼓勵學生製作優良家風微視頻,結合傳統節日製作節日微視頻,結合重大活動製作活動視頻,調動學校電視台小記者對學校日常管理進行“跟拍、抓拍、隨手拍”,隨生取材,就地取材,讓接地氣又充滿感染力的視頻成為温馨的德育引導,打造具有融生德育特色的“影視課程”;鼓勵學生在研學旅行和社區服務等活動中走向社會大課堂,培養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他人、對自我的責任感,構建培養良好的公民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社會課程”。

3、讓“家校共育”成為融生德育有效渠道。

通過成立家委會、定期進行家訪、召開家長會、設立家長接待日、開設家長課堂等途徑,線上線下結合,邀請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活動,鼓勵教師深入瞭解學生家庭教育狀況,爭取家校達成一致教育理念,為融生德育的實施創設良好環境,開闢有效渠道。

(三)探索融生德育評價方式。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文件精神,立足學校實際,不斷探索梳理德育評價方式,發揮德育評價的導向作用,推進融生德育全方位落地。

條件保障

(一)制度保障。

學校成立融生德育領導小組,修改教師考核辦法,讓評價指揮棒指向德育成效,為融生德育的全面實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物質保障。

學校將融生德育作為德育教育品牌,無論在場館建設、資金投入還是其他硬件配備上,為融生德育順利實施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

(三)師資保障。

學校圍繞融生德育實施,實行“團隊化運作”,成立課堂革命、維生素課程、七館文化等核心團隊,在德育理念、方法和路徑等層面上開展培訓,為融生德育全面落地提供優質的師資保障。

“融生德育”是一個以問題為導向,不斷求完整、求完善的德育體系,不論其視角指向、價值追求還是文化形態,對於形成自主成長的德育生態有着強大的現實意義。__學校將以與時俱進的姿態,把“融生德育”進行到底,力求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