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淺談民族文化進校園的可行性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3.9K

淺談民族文化進校園的可行性

淺談民族文化進校園的可行性

摘要: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傳承民族文化,構建和諧校園,加強民族團結,才能共同構建起一所真正和諧的校園,校園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是和諧校園的一個重要特徵。我們生活在彝族聚居地,有着深厚的本民族文化底藴,把本民族文化融合進教學之中是對本民族文化很好地傳承和弘揚。

關鍵詞:校園文化 民族文化 團結教育

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是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學校傳統、校風校貌的綜合體現。它除了其物質層面的東西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其精神內涵。只有優秀的學校文化才能孕育出優秀的學校教育。藉此,我校將民族文化引入校園,作為我校校園文化的主流文化。倡導校園文化建設應服務於構建和諧校園的大局。讓民族文化進校園,師生共同研究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價值。

民族文化建設進校園

一、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

文化是一片土壤,學校一旦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它的每一個成員就會從這片土壤中吮吸營養,健康成長。構建和諧校園,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明,歸根到底是建設民族精神。中宣部、教育部頒發了《中國小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進一步要求中國小要把學習民族文化,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來完成。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撐,是民族文化最本質、最深刻的體現。民族的歷史命運和歷史遺產,從根本上規定着民族文化的內涵和特性。所以建設和諧校園,離不開民族文化教育。

二、加強民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在經濟騰飛的現代社會中,國小生的思想道德觀念意識薄弱,缺乏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強化國小生的民族思想意識。在接受民族文化教育的過程中,能讓廣大學生在民族文化的教育環境中受到感染,進一步接受優秀民族文化的薰陶,感受民族精神的偉大力量,激發和弘揚民族文化的熱情,增強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接受民族文化教育過程中,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也是我校民族文化進校園的主要目的。將民族文化引進校園,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構建和諧校園,更能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百花齊放、格調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氛圍,以此健全學生高尚的人格,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接受民族文化教育過程中,以弘揚民族文化、倡導廉政文化、構建和諧校園為主旋律,體現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用藝術的形式宣傳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提高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培養青少年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民族文化進校園,既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徵,鮮明的民族特色;又努力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更能有效構建和諧校園。

三、校園建築體現民族特色化:

完善的設施,合理的佈局,各具特色的建築,和諧的人文景觀,能夠使人心曠神怡,賞心悦目,讓師生在求知、求美、求樂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和教育。

近幾年來,我校已將民族文化作為建設校園文化的主流文化。重點突出“五個一”工程,即一節民族課,一套民族服裝,一台民族舞蹈,一次民族體育運動會,一次民族標誌性展畫。我們努力營造校園文化的良好氛圍,突顯民族文化育人的教育主題。並加大民族文化的研究力度。研究本民族的分佈、生活習慣、語言、歌謠、服飾、故事等,深化民族文化內涵,讓校園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滲透。學校以“為學生成長奠基,為教師發展服務”的辦學宗旨;“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為學校的辦學理念;以“先成人後成才 ”這一古訓作為學校的校訓;校園內的文化牆上的56個民族的各種民族節目,更是體現我校的終極目標——民族文化進校園,構建和諧校園;走進安化國小校園,未到深處便能感受到濃濃的民族情,使師生享受愉快和諧的校園生活,在“潤物細無聲”中,讓師生受到民族文化的薰陶與感染。

深挖民族資源構和諧

我國第8次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重點是加大開發課程資源改革力度,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有價值的學習材料,這就為我校研究民族文化進校園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我校將彝族文化引入到校園,進入班級,深入學生心裏。經過幾年的努力,在開發課程改革的民族文化資源方面,作了成功的探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已形成學校的特色教育之一。我們不但將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還開設每週一節的民族文化課程,在課上向學生介紹班級所研究的民族文化,內容涉及到民族樂器、歌曲、服飾、飲食習慣、節日等等;邀請民族、民間藝人安正雄老師到我校進行專題講座;培養學生到各種媒體上查找本班級研究的民族相關資料的能力;以班級為單位開設一些民族文化小故事比賽,民族文化知識競賽,編排民族舞蹈、民族服飾秀;將民族文化進校園作為我校的校本課題進行研究;將研究結果組織經驗豐富的老師編寫成民族文化知識小冊,分發到每個學生手中。民族文化進校園短短几年時間,“竹竿舞”、“腰鼓”民族節目跳出了我校的特色,受到各級領導的好評。

以教學促進民族團結

對青少年學生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體現;也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重要舉措;更是我們時代發展的需要。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面對一小撮民族分裂主義分子企圖顛覆祖國的活動,加強對青少年學生進行以民族團結為主要內容的愛國主義教育尤為必要。

如何利用民族課堂教學,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民族團結內容的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民族觀,是擺在我們每一位教師面前的一項研究課題。

首先,讓學生知道我國各族人民友好團結,歷史由來已久。

自古以來,我國各族人民就和睦相處,友好往來,共同開發了祖國遼闊的疆域。他們的豐功偉績將永載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史冊。這樣做,不僅使學生知道我國民族團結歷史悠久,而且有助於培養他們正確的唯物史觀。

其次,讓學生懂得維護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是每個公民的神聖職責。

有些青少年學生認為,民族團結僅僅是少數民族地區的事,是大人們的事,與我們學生無關。這顯然是一種誤解。我在講述我國民族分佈特點時,就正確引導學生加以分析。我國少數民族人口在全國人口中所佔的比例雖然不大(8%),但分佈地區很廣。就全國範圍來看,絕大多數少數民族都與漢族雜居在一起,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的格局。這是我國民族分佈的一個顯著特點。緊接着我問這種空間分佈特點説明了什麼?這時學生思想高度集中,積極思考,在教師的開導下,終於得出了“各民族間的相互關係,他們之間相互影響,彼此團結,互相幫助,互相融洽,誰也離不開誰”的結論。可以説,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事業,要靠各民族人民其中包括我們青少年學生的共同努力。可見,維護民族大團結,誰也不能置身事外。

再次,用民族團結方面的典型事例,來點燃學生的思想火花。

課堂上引用小故事。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還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樣講解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受到薰陶。此外,還可以通過“民族團結宣傳月”,民族節日期間舉行的“茶話會”,以及“我能為增進各民族的大團結做些什麼?”主題班會等多種形式向青少年學生加強民族團結內容的教育。總之,備課時處處要留心,決不放過任何德育因素。

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擺脱長期以來束縛我們教學的“應試教育”樊籬而真正向“素質教育”轉變,才能真正提高民族素質,也才能使我們青少年一代成為21世紀的主人。

總之,調動一切有利因素,傳承民族文化,構建和諧校園,加強民族團結,才能共同構建起一所真正和諧的校園,校園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是和諧校園的一個重要特徵,民族文化進校園對於促進和諧校園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