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淺談如何健全“戲曲進校園”活動長效機制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5W

戲曲之花,香溢校園

淺談如何健全“戲曲進校園”活動長效機制

——淺談如何健全“戲曲進校園”活動長效機制

戲曲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藝術,它融合了文學、音樂、舞蹈、武術以及表演藝術等多種因素,是一門高度綜合的傳統藝術,是傳統文化中立體的、綜合的、鮮活的代表,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大瑰寶。它在傳承文化、涵養道德、增強文化自信等方面獨具作用。中國戲曲劇種有三百多種,歷史悠久,然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戲曲劇種以平均一年一個的速度在消失。由於種種觀念的影響,在一些學校音樂教育中,往往忽略了中國戲曲文化的傳播和戲曲音樂的滲透。近幾年來,隨着時代的發展,國家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央教育部在2016年就提出“將大力推進高雅藝術、傳統戲曲進校園”的倡導,在這樣的趨勢下,合肥市各學校也如火如荼地全面鋪開了“戲曲進校園”這一活動,這無疑讓傳統文化在薪火相傳中更為自信。

那麼,作為社會主義事業未來的接班人,青少年當如何傳承傳統文化、從小就樹立強烈的文化自信?我們又當如何健全“戲曲進校園”這一活動的長效機制,以怎樣一種途徑增強青少年兒童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認可、認同?下面,筆者對此淺談幾點見解。

一、戲曲進入校園的路徑探索

戲曲進入校園可以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劇種、劇目,採用校園環境薰陶、重點學生培養、搭建青少年展示平台等三種方式方法,由淺入深逐步推進。

(一)校園環境薰陶

校園環境薰陶指在校園內營造有利於戲曲發展的環境,在課堂教學上通過教師普及戲曲知識,提高戲曲文化素養,拓展戲曲文化視野。第一,利用戲曲校本教程普及戲曲知識。採取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戲曲的起源、發展,以及地方劇種的唱腔、板式、代表劇目、代表人物等等。第二,欣賞地方戲曲唱段。如合肥地區的廬劇、黃梅戲。帶着學生欣賞它們的代表性唱段,從而感受戲曲的主要板式、唱腔和藝術風格等。第三,營造校園戲曲環境。通過校園網站、校內廣播、教室黑板報,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製作戲曲動漫這些學生生喜歡的方式,讓學生看到戲曲知識、聽到戲曲名曲,從而愛上戲曲。第四,深入瞭解,讓學生真切接觸戲曲。要進一步提高學生們對戲曲的興趣, 必須讓學生深入瞭解戲曲藝術。除了課堂教學, 還可以利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看戲曲排練、演出以及參觀演前的準備工作等活動, 讓學生直接接觸戲曲表演,真真切切地看、明明白白地聽,親身感受戲曲藝術的博大精深。學生們通過觀摩戲曲演員練功, 感受到了戲曲演員“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 的辛苦與執着;嘗試演奏“鑼鼓經”,認識到了戲曲是“看着容易做起來難”,也真正從心裏讚歎戲曲表演的精湛。通過參觀後台演出前的準備工作, 學生們看到了戲曲演員化粧、包頭、穿服裝的繁瑣過程,認識了不同行當的“行頭”。學生們第一次這樣近距離接觸戲曲服飾, 都感到非常新奇, 同時也由衷地讚歎戲曲服飾的精美。經過了一系列看一看、學一學、做一做等活動, 學生們對戲曲有了較為深入的瞭解。對戲曲藝術瞭解得越多, 學生學習戲曲的興趣就越加濃厚。第五,拓寬戲曲知識———賞析與學唱同步進行為繼續拓寬學生學習戲曲的深度和廣度, 一方面充分利用音像資料引導學生賞析更多的戲曲片段, 同時化被動為主動, 將學生學唱、學做與戲曲賞析同步進行, 只有進入了這樣的階段, 學生的戲曲鑑賞力才能得以昇華。例如我以黃梅戲的形成、發展為線索,結合文學資料和音像資料讓學生們瞭解了更多的經典劇目、 表演藝術家等,另外還重點地介紹了其他幾種全國性劇種及代表劇目。欣賞的內容有:

1、黃梅戲經典傳統戲片段:主要有 《女駙馬》 、《桐城六尺巷》、《胭脂湖》、《驚天一蘭》、《送香茶》等。

2、黃梅戲現代戲:有《遍地月光》、《柳暗花明》、《忠魂曲》 等劇目, 讓學生們在瞭解戲曲文化發展史的同時, 理解 “ 古為今用, 洋為中用” 的文藝指導思想。

3、其他全國性劇種及代表劇目賞析:主要有豫劇《智取威虎山》 、 《紅燈記》;評劇 《花為媒》、《楊三姐告狀》;越劇 《紅樓夢》、 《五女拜壽》;河北梆子《轅門斬子》、《杜十娘》等。在賞析的同時,選擇一些易學、易唱、易做的唱段為學生的必唱曲目在課上集中學唱,像黃梅戲《天仙配》中的“路遇”、“還家”等鼓勵學生練習表演。由於經過賞析, 學生們對這些戲曲劇情與片段已經相當瞭解,因此學唱和表演起來都很有興趣。

(二)重點學生培養

重點學生培養指專門針對對地方戲曲有興趣,在表演、演奏等方面有天賦的學生進一步加大培養力度,培育戲曲藝術苗子。一是在校園內建設戲曲社團,成立學生劇社。組織愛好戲曲的學生,邀請戲曲表演團體的藝術工作者擔任老師,傳授學生傳統摺子戲,學習戲曲的唱、念、做、打、舞和手、眼、身、法、步等表演程式,組織編寫排演適合國小生演出的小型戲曲劇目,讓學生登台演出,逐漸掌握戲曲的表演程式、人物形象等。二是做好戲曲苗子的深造。對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的有潛質的學生,採取各種形式的培養方式,讓學生深造學習,為當地院團培育藝術新秀。

(三)搭建青少年展示平台

《中共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指出“舉辦各種展映展播展演展覽和品詳鑑賞傳唱活動讓優秀文藝作品走進青少年”。一是學校通過舉辦校園藝術周、戲曲知識競賽、學生戲曲展演等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二是表演團體以各校學生劇社為依託,以劇場為社會實踐基地,利用節假日,組織學生進入劇場演出,鼓勵借鑑青春版 《牡丹亭》 經驗,改編傳統劇目,打造學生版劇目,做到學生來演戲、演戲學生看。

三、存在問題分析

在戲曲進校園推進過程中,肯定會存在各種問題,如經費支持、教師隊伍建設、學校社會的支持等。經費投入和教師隊伍建設會隨着政府工作力度加大逐漸解決,目前最大的問題應該是如何讓學生愛上戲曲、做好戲曲傳承的保障。

(一)激發學生的熱情

當今世界隨着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青少年學生有了更為廣泛的娛樂選擇。戲曲進校園,最大的受眾羣體是學生,如何激起學生學習戲曲的熱情呢?一是在教學上不要僅採取傳統的口傳心授,而是採取多媒體教學、戲曲動漫人物等方式,讓學生感覺不到枯燥無味。對現在的學生來説戲曲是一種舒緩的音樂,現代生活節奏快,學生接觸到的都是動感音樂,久而久之,就對悠久綿長的戲曲產生了抵抗力。所以,教師首先要能發現戲曲的美麗之處,這樣才能悉心教導學生,指導他們正確地鑑賞戲曲。比如我在上《走進越劇》的戲曲課時,就用越劇中特有的出場姿勢向學生問好,這樣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再如我範唱了幾種學生相對比較熟悉的戲曲,如黃梅戲、京劇、越劇等,讓學生分辨,哪個是我們合肥的地方戲,還有兩種戲曲它們又各自有什麼特點,接着用多媒體出示家喻户曉的越劇名曲《梁山伯與祝英台》。這樣學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了,最後有的學生甚至用巢湖方言唱起了《化蝶》,短短的一節課,學生的情緒被帶動了,興趣被激發了。在整堂課中,教師就是通過自身的範唱和演,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在課堂上情緒高漲,溢於言表。

二是選擇一些淺顯易懂、曲調動聽、易於上口的優秀唱段,在作文上組織學生嘗試創作小劇本,體會表演場景和角色衝突。

三是充分利用互聯網,製作戲曲APP和戲曲角色小遊戲。通過這些方式可以激發學生逐漸喜歡上戲曲課,從而愛上戲曲。

(二)做好家長支持學習戲曲的工作

長期以來,許多家長對戲曲不認可,認為戲曲是一種不合時宜的、陳舊的東西,沒有必要學,不如學習其他藝術以跟上時代潮流,因而會消極應付或牴觸戲曲進校園。為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在戲曲進校園之前,面向家長開展問卷調查,充分了解家長對戲曲進校園的想法和意見;然後,根據問卷調查情況向一些家長進行宣傳,通過對戲曲發展脈絡、劇種、劇目、行當、樂器等全面介紹,讓家長了解戲曲進校園的必要性。作為新時代文化傳承人的學生,有義務、有責任將中華民族的瑰寶——戲曲傳承下去。

四、結語

戲曲進校園,是推動戲曲傳承發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措施之一。學生時代就是播種的季節,在這一重要時期給青少年學生注入戲曲藝術細胞,使其在學習生活中受到戲曲藝術的薰陶,潛移默化中產生對戲曲的親和力,如此,戲曲就有了新生代觀眾基礎,戲曲進校園,某種意義上就是在培養潛在的觀眾羣體和傳承人。但是戲曲進校園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會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是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這是一項長期工程。“戲曲進校園”作為黨和國家扶持戲曲傳承發展的重要舉措,教育和藝術工作者責無旁貸,必須要長期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