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淺談地理核心素養的實踐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7.93K

最近幾年,我國針對“素養”一詞的討論非常熱烈。這一術語已經成為我國眾多雜誌期刊中出現次數最多的詞彙之一。但是對於“素養”的研究十分淺顯,不同學者持有不同的見解,理解得很模糊,是以有需要首先追溯其起源及演變。

淺談地理核心素養的實踐

在我國,“素養”可以追溯到《漢書·李尋傳》一書中“馬不伏櫪,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不可以重國”。我們就能的出來,兩者還是有非常大的不一樣的。

“素養”不僅僅侷限在“能力”,而是包.含“認知能力”的各個方面,是面對和處理繁雜事物的中展現出的綜.合性品質,這種綜合性品質是個體應對將來的挑.戰、保持持續發展的奠基。

我國提出地理素養這一概念的時間較晚,不同研究者對地理素養的解釋也有所不同。袁孝亭教授認為地理素養是,在接受了長時間的地理方面的教育之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相對穩定的一種心理狀態。

其中地理知識即學習者所需建立的知識系統,它體現在地理學習的方方面面,維繫着學生的地理思維、左右了學生的地理判斷能力,是學生地理活動的重要支柱。

綜上所述,不同學者對地理素養這一概念的闡述雖不同,但都圍繞一個核心,即個體在參加社會經濟活動及個人決策時所需的地理科學知識、探究能力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二、地理核心素養的概念

1. 區域認知:區域性是地理學的第二大特點,區域認知則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是學生。運用自然地理原理、規律,分析人地關係和地域系統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區域認知是指人們對區域的特徵、問題進行分析、解釋、預測的意識和能力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存在着明顯的區域差異,這是地理環境最基本的特徵其意義在於受教育者可以通過已經掌握的區域認知過程和原理進行知識。遷移,以分析所處情景的區位條件。

2. 綜合思維:是指人們全面、系統、動態地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思維品質和能力。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是一個綜合體,在不同的時空組合條件下,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綜合決定着地理環境的形成和發展有助於人們從整體性的角度,分析和認識地理環境,以及它與人類活動的關係其具體表現為:①能夠理解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從地理要素綜合分析的角度,理解地理事物和現象的產生,是各種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結果。②理解多維發展變化,從時空綜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現象在特定條件下的發展和演化。③能夠因地制宜,從綜合的角度分析,自然和人文要素對地理特徵形成的影響。

3. 人地協調觀念:是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關。系秉持正確的價值觀,它包含着正確的自然觀、資源觀、環境觀、人口觀、發展觀等。人地關係是地理學最為核心的研究主題和基本的思維視角。正確的人地觀念有助於人們更好的分析、認識和解決人地。關係問題,成為和諧世界的建設者。人地觀念具體反映在看待“人與地之間的相互。影響及相互關係”、“人與地的協調程度”等問題所持的科學觀點和態度上。

4. 地理實踐力:指人們在考察、調查和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野外考察與室。內實驗、模擬相結合,是現代地。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也是高中地理課程特有的學習方式。“地理實踐力”素養有助於人們更好地在真實的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以及它與人類活動的關係,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和責任感其具體表現為:能夠在野外複雜環境中運用各種地理工具確定方位,並概述所處的自然環境特徵;能夠在野外複雜多變的環境中,運用地理知識和常識安全生存並不斷趨利避害,具有獨立思考、積極適應和自我認知能力。

三、地理核心素養在實際教學中的實踐

人教版必修二2.2《城市化》教學案例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章內容的學習以第一章人口為基礎,又為必修二後續章節的學習奠定基礎。本章在整個必修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且具體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本節是本章的重點內容。

(二)教學目標

1、區域認知:運用實例或資料,説明城鎮化對區域發展的作用。

2、綜合思維:運用資料,説明不同地區城鎮化的過程和特點。

3、地理實踐力:結合實例,説出地理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4、人地協調觀:運用實例或資料,解釋城鎮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三)重難點

1、重點:運用資料,分析説明不同地區城鎮化的過程和特點。

2、難點:結合實例,説明城鎮化水平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關係。

(四)教學過程

導入:

美國宇航局(NASA)的衞星遙感圖記錄了自1984年以來長江三角洲的城市不斷擴展。蘇州和無錫等鄰近城市與上海緩慢合併,從而形成一個特大城市羣。中國其他地區也有類似現象出現,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呢?

新課講授:

一、城鎮化的意義

(學生閲讀課文總結)

城鎮化:也稱城市化,一般是指鄉村人口向城鎮地區集聚和鄉村地區轉變為城鎮地區的過程。

城鎮化的三個主要標誌:城鎮人口增加、城鎮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上升、城鎮用地規模擴大, 其中城鎮人口占總人口中的比例是衡量城鎮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標。

城鎮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城鎮化與工業化密切相關,一個國家和地區城鎮化的水平,體現其工業化程度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

讀《圖2.12部分國家城鎮化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 2014年)》,為什麼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這三個拉美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城鎮化水平卻很高?

(20世紀二十年代,拉美國家開始了城市化進程,雖然拉美國傢俱有較高的城市化水平,但拉美國家的城市化是與經濟發展水平相脱節的,表現為“過度城市化”。在城市化過程中也出現了城市人口急劇膨脹,首位城市畸形發展,以及城市中的貧困失業等問題。)

城鎮化的發展,所產生的積極意義是毋庸置疑的,它促進了經濟發展、科技發達、社會進步與人類文明,這是城鎮化的主流。

城鎮化的動力機制示意:

城鎮化的意義:①促進區域經濟增長;②提高資源利用效率;③改善城鄉居住環境;④增強區域社會和諧

二、世界城鎮化進程

請根據“世界城鎮人口的增長及預測圖”繪製世界城鎮化發展及預測曲線。

當今發展中國家城鎮化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大城市佔有比例的相對增加。這一點可引用以下數據來説明: 1960年,世界上有114個城市的人口在100萬以上,其中62個城市在發達國家,52 個在發展中國家; 1980年,百萬人口城市的總數增加到222個,發達國家有103個,發展中國家有119個;到2025年,預計世界百萬人口城市總數達639個,其中153個在發達國家,486個在發展中國家。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城鎮化比較:

比較項目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起步時間

起步早,在1851 年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城鎮人口超過鄉村人口的國家

起步晚,大部分國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城鎮化進程

城鎮化水平

新技術革命以來,由於發達國家農業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使大量鄉村人口轉為城鎮人口。

城鎮化水平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

城鎮化發展趨向

出現逆城鎮化現象,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由於環境方面的原因,人口從大城市向環境質量較好的鄉村居民點和小城鎮流動

城鎮化發展速度快,城鎮人口的增長速度超過發達國家

世界城鎮化進程示意圖:

三、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城鎮環境是人類利用、改造自然的產物,它包括自然環境以及經過人工改造的環境。在城鎮中,人類活動強烈地改變了原有的自然條件,給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帶來較大影響。城鎮的功能日趨複雜,只要某一環節發生問題,就會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

城鎮化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1)環境質量下降。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幾種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2)交通擁堵,住房緊張。

(3)城市畸形發展,就業困難,貧困人口多。

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

倫敦城市羣是當今六大世界級城市羣之一。從1960 年代開始,英國強力治理倫敦城市羣的大氣污染和泰晤士河流域污染,經過數十年的治理,倫敦市摘掉了“霧都”的帽子,泰晤士河恢復成為一條潔淨的河流。

倫敦有哪些治理經驗可供我們借鑑?

①建立衞星城,開發新區,有效控制城市中心區的規模;

②改善城市的交通狀況及居民的居住條件;

③進行大氣、河流、噪聲等多方面的治理,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

④加強綠化建設,淨化空氣、增加濕度、降低噪聲,提高城市環境質量。

四、地理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

地理信息技術主要包括遙感(RS)、全球衞星導航系統(GNSS)和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技術主要用於地理信息數據的獲取,全球衞星導航系統主要用於地理信息的空間定位,地理信息系統主要用來對地理信息數據進行管理、更新、分析等。

【應用案例】

2017年6月12日8時30分許,正值週一交通早高峯,廣東佛山禪城各主幹道車水馬龍。一輛小車突然停在路中間,車上一位女子抱着孩子嚎啕大哭向交警求援。原來,該女子是孩子的母親,因為孩子生病便獨自駕車帶孩子去醫院看病,可萬萬沒想到孩子在路上突然病情加重。瞭解情況後,交警隨即向禪城公安智能指揮中心彙報。指揮中心民警立即通過監控瞭解現場情況,併為其指定了向醫院行進的路線。禪城公安通過監控視頻實時追蹤車輛通行軌跡,併為她開闢“生命綠燈”,將車輛途經的所有路口均開啟通行綠波帶。

隨後,該車沿途經過了多處高峯期繁忙路段,將孩子安全送抵醫院。整個過程僅用了5分鐘左右,較早晚高峯正常速度節約了10多分鐘,為搶救孩子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地理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

【內容結構】

四、結語

1、依據統計分析,結合實際狀況,總結出了高中生地理核心素養培養中出現的幾點不足:

(1)學校不夠重視。仍然重視分數,忽略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2)對地理學科不夠重視。學生接受地理教育的時間非常少,所以培養效果不佳。

(3)素養要素之間不均衡。由於地理課中的培養有所側重,學生的素養髮展不均衡,出現較大的偏差。

(4)地理教師需要進一步提升自己,尤其在教學方法上。

2、針對發現的不足,分別從學校、教師、價值和學生自身四個角度,給出了建議:

(1)學校方面:營造環境、開展野外考察、提高教師培訓質量.

(2)教師方面。更新教育理論、提升教學技能加強新知識的儲備。形成融洽的氛圍、引發學生對地理科目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技能、採取多元的評價方式。

(3)家長方面:改變觀念、配合教師工作。

(4)學生方面:注意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之中提升自己。